《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_第1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_第2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_第3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_第4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8/16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修、期”等,及虚词“之、以”等的用法。2.联系作者的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理趣。3.感悟人生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024/8/162作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作品《兰亭集序》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书圣——王羲之2024/8/163天下第一行书2024/8/1642024/8/165习俗写作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和谢安、等41位文人墨客及社会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2024/8/166“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分类:按位置:序(卷首)、跋(卷末)按内容:书序: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赠序:临别赠言,勉励、推崇、赞许《送东阳马生序》按作者:自序、他序(评价的内容)作者记下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与会的观感,,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2024/8/167流觞曲水图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2024/8/1682024/8/169(kuài

)(guǐ)(xì)(

tuān)(shāng

)(chěng)(jiē

)(xì)(shāng)会稽

癸丑修禊

清流激湍

流觞

游目骋怀

临文嗟悼

感慨系之

齐彭殇

三、落实基础☆读准字音☆2024/8/1610☆重点实词、虚词☆修禊事也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形容词,高寿命长旁边,水边繁盛繁多用来…………的原因动词,做2024/8/161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引以为流觞曲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通晤,面对面动词,至,及面对明白发生,引起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动词使动,使……流动2024/8/161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取舍万殊虽世殊事异▲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觞一咏映带左右▲向之所欣/及其所之既倦▲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死生亦大也▲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名作动,穷尽形作名,贤士;年少的人,年长的人连词,虽然形作名,大事动词,往,到达音节衬词名作动,环绕名作动,喝连词,纵使连词,虽然数作动,把……看作一样形作动,把……看作相等2024/8/1613☆翻译句子☆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引以为流觞曲水3.列坐于其次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5.死生亦大矣6.当其欣于所遇7.不能喻之于怀8.亦将有感于斯文省略介词判断句省略主语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宾语2024/8/1614四.课文解读学生朗读课文,提出疑问并划出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抓住主要词语。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是哪几句?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齐读)2024/8/1615乐痛悲2024/8/1616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时节难得☆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聚地清雅☆事由:修禊事欢欣之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环境优美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心旷神怡☆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诗酒相聚☆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

☆感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悦目赏心良辰美景圣地贤人赏心悦事乐(一)作者为何而说“信可乐也”?2024/8/16171.说说作者写兰亭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点?2.这样的环境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清幽清新淡雅没有浓丽的色彩,选取的景物是清流

修竹淡泊的人生态度,清雅的生活追求。2024/8/1618(二)作者因何而说“岂不痛哉”?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不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人老事迁景陈命短痛2024/8/16193.这种“痛”是痛什么?这种“痛”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命运难测”的痛惜。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2024/8/16204.作者由乐转痛的感慨,是不是太突兀呢?是什么引发了他情感的变化呢?前面是不是有铺垫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宇宙的浩大反衬出人类的渺小,自然界的繁茂与永恒对比出人生的短暂无常)2024/8/1621.时代背景介绍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整个社会都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上。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个时代,人们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士大夫的内心充满对时光易逝和生命飘忽的无限感慨,死亡是令他们感到恐惧和哀伤的幽魂,驱之不散。他们将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飘忽的轻烟,充满对生之无常和死之无奈的感慨。此时,玄学兴起,在人生方面追求玄远、超绝,成为魏晋士大夫的精神寄托。总之,魏晋人的死生意识是从个体的生命出发的对死的恐惧及对生的焦虑,魏晋人人生态度显得颓废、消极、悲观。2024/8/1622

面对须臾人生的两种生活态度,前者如嵇康,后者如阮籍。

以"竹林七贤"为例,三国魏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为当时名士,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刘伶传》)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

2024/8/16236.王羲之的生死观?作者认为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在这个政治上看不到希望,心灵无处寄托的社会中,王羲之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毅然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多么难能可贵!这就是王羲之对人生对生命的告白。2024/8/1624第四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又是哪个?悲悲夫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以今及古以今推来古人-今人-后人沧桑感厚重感2024/8/1625挥洒如椽大笔,他书写入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