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

大多,难以从整体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

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

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上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

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o困难之一是目

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

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o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有的放矢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是不够的。

B.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是不够的。

C.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如果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

D.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支离破碎便捷轻而易举大显身手

B.七零八落便捷驾轻就熟小试牛刀

C.七零八落快捷轻而易举大显身手

D.支离破碎快捷驾轻就熟小试牛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

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宾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

术的集大成者。()o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o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

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的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

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预言一目了然个性化

B.断言一目了然人性化

C.预言了然于胸人性化

D.断言了然于胸个性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3.在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B.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D.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些年涌现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新时代文艺▲°文化自信的底气鼓起文艺的精神风帆,

在文艺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A,奋斗进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A,感受到主

旋律更加响亮。

A.焕然一新自强不息鼓动

B.气象一新自强不息鼓舞

C.气象一新发愤图强鼓动

D.焕然一新发愤图强鼓舞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

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从他的故居直至老街,我感受

到的是的鲁镇,它闲适、恬睁、慵懒、舒缓,这种环境是能让人的想象飞翔。():他赊账喝酒,他偷了

书被人打断了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的浪漫主义的热情,而在《故事新编》中,鲁迅

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奔月》里吃腻了乌鸦炸蓄面的嫦娥,《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铸

剑》里在滚烫的大金鼎里那颗如泣如诉的报仇的人头,不都在向我们着:这是些有光彩、有魅力、经得起时间

检验的浪漫主义人物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急遽倾注昭示

B.惟妙惟肖急剧灌注展示

C.栩栩如生急剧倾注展示

D.惟妙惟肖急遽灌注昭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乙己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来的辛酸的浪漫,但他又是现实的

B.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

C.孔乙己既是现实的,又有着被苦难压榨出来辛酸的浪漫

D.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那浪漫里有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不过我们把它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

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B.只不过我们把它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

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C.只不过我们把它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

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D.只不过我们把它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

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

日白石先生。”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的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3.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

6、(1),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o(《荀子•劝学》)

(3),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

(5)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

(7),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8),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o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

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

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

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

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

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

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

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

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

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

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

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

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

所以,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

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趣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

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

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

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

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

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作者认为“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以下说法不能体现“审美超越”的一项是()

A.真正优秀的诗歌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是自我情绪。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

C.诗歌创作中获得的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

D.日常生活的口语必须经过诗人进行审美加工后才成为诗歌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诗歌与人的内心情感的关系入手,进而阐明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B.第②段引用胡风的话证明,真正的诗人,其情感都是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深刻体验。

C.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目的在于证明,诗歌的创作需要经过诗人审美超越的饱满情感。

D.文章论述层层深入,从情感的酝酿到语言的选择,由表及里地论证了诗歌的创作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但没有涉及“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

B.诗人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就能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感动和真诚的诗歌情绪。

C.口语化是新文学革命后现代汉诗发展的重要趋向,卞之琳的《断章》就是这种表达的典范。

D.现代诗人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现代汉诗才能免遭质疑,才能快速发展提高。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角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月23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1000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

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速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

疫情的各条战线。

1月24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

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

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

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了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说“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

回流到北美。”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

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止2020年2月4日下年15:30)

全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人数治愈人数

20479414426675

较昨日+3241+1656+65+200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

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

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

充分显现,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这不仅保

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向

世界蔓延作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世界各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

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

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作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

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1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

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中学生齐唱

《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小姑娘90°鞠躬为武汉募捐,俄罗斯民众用汉语为中国加油……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

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

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

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

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有各国携

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

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

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患难与共,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

大感召力。

(摘编自2020年2月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

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城、故宫、儒学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

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吻》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

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前边讲到的穿戴鸟喙服饰的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

1630年代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

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疽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

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理•斯德拉莫。他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御医。防护服的外层上了一层蜡,使

其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是鸟喙状,在鸟喙里塞了香草、稻草和香料。他们手里

还会拿着一根魔杖代替手来检查和指导,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

充分保护起来。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被污染的空气隔离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从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

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疗知识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方面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再现情景的直观感

受。

瘟疫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摘编自2020年2月3日《澎湃新闻》略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统计分析,其中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2020年2月4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计中,治愈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C.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事记的相关内容,能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佐证。

D.材料二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德国中学生,90°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日本小姑娘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

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高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

识。

B.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关疫情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世界的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向善、防控阻击应成为抗疫的

主流。

D.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瘟疫会使人类既显得脆弱又变得

伟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相互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整整燃烧了5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考拉等5亿只动物丧生,有些

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当今的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休威相关,命运与共的,面对疾疫,惟有团结协作方

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中国将在2月22日前派出一个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奔赴巴基斯坦,协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灭蝗方案,

共同应对蝗灾的挑战。”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姥姥家的路上

于心亮

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嗡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个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是我很孤单。

口渴了,瞧见路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

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回来。

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小孩,你怎么不摘了?”

我说:“主人不在,我不能摘。”

大叔就笑了,说:“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没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

柿给我。

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

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小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

就这样,小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她看到了小狗,问

我:“你养的小狗?”

我说:“路上捡的。”

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

我说:“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姥姥说:“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

我一边逗小狗玩儿,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

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子也孵出来了……

姥姥给我烙了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我吃饱了,就去街上玩儿,撞上了村里最顽

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

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个孩子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那几个小孩

没敢来欺负我,相反,他们还跟我交上了朋友。

我们在一块玩儿,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我摇摇头说不去。

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痛,肯定追不上我们的……

我依旧摇头说不去。

他们问你怕挨揍吗?我说不怕。

他们问那为什么不去?我说不为什么,反正……我就是不去!

后来他们要回家了。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也想回家了。

姥姥从杏树上摘了几个杏,装到我衣兜里,说:“瞧见菜园里的大叔,送给人家尝尝。”

我告别姥姥,带着小花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很快乐,看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

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

走到捡小花狗的地方,我就打听狗是谁家的。

有人就给我做了指点。

我带着小花狗朝指点的地方走去,果然有个老爷爷正在四处找小花狗。我说了事情经过,老爷爷拍拍我的头,说

我是好孩子。

我要走了,老爷爷叫住我。他家的苇箔上晒着成鱼干,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威鱼干给我。我连忙拒绝,说不要。老

爷爷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我道了谢,跟老爷爷和他身旁的小花狗说再见。

我继续往回走,又经过菜园,见着那个大叔,我就大声喊他。

大叔问我:“孩子,你又渴了吗?”我说:“不渴,我姥姥让我送您几个杏。”大叔尝了杏,很开心地说:“杏

真甜,好吃!”

我要走了。大叔叫住我,让我等等。大叔拿锦刀割了一捆韭菜给我。我赶忙拒绝,说不要。大叔笑着说:“拿着

吧孩子,这是感谢你家大人的!”

就这样,我左手提着一串咸鱼干,右手提着一捆韭莱,一路飞奔着往家跑。

我瞧见了村庄,瞧见了胡同,瞧见了那两扇黑色的大敞开着的街门……

此时,我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

我哭泣着冲进村庄,冲进胡同,冲进敞开着的街门,冲向妈妈温暖的怀抱……

我一边流泪一边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

妈妈的眼里虽然也有了泪水,但同时增添了欣慰的笑容。妈妈抚摸着我的小手说:“儿啊,你要记住人家的好!”

我的小手肿着,那是去姥姥家之前,妈妈拿苕帚疙瘩打的。

此时,也不太疼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顶是

A.姥姥应该察觉出了“我”的异常,从她询问“我”家里的事可以看出她对“我”的关心。

B.在描写“我”想进菜园摘东西吃时,小说写道“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回来”,用动作描写,表现出“我”

怕挨打的心理。

C.小说善设伏笔,前后照应。在讲述“我”与大叔、老爷爷的故事等情节安排安排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D.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没有姓名,但仍具有代表性,表现了乡村邻里关系的淳朴。

2.小说多次写到“哭泣”“泪水”这样的字眼,请结合小说分析其作用。

3.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范字法言,会稽出万人也。父岱,历职清显。范少好学,博涉书史。陈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长史。后主即位,

为都官曲节,与江总等,并为狎客。范容止都雅,文章赡丽,又善五言诗,尤见亲爱。后主性愚狠,恶闻过失,每有

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时孔贵人绝爱幸,范与孔氏结为兄妹,宠遇优渥,言听计从。朝廷公卿威畏范,范

因骄矜,以玛文武才能举朝荚及。从容白后主口:“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后主

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益以为然。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

一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

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日:“此是我马,何因死去。”

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寻而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执城主庄元始,韩擒虎陷南豫州,败水军都督高文泰。范与中领军鲁广达顿于白塔寺。

后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时任蛮

奴请不战,而己度江攻其大军。又司马消难言于后主曰:“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

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陛下以精兵万人,守城莫出。不过十日,食尽,二将之头可致阙下。”范翼欲立

功,志在于战,乃日:“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淮南伦士,语并不可信。”事遂不行。

隋军既逼,蛮奴又欲为持久计,范又奏:“请作一决,当为官勤不奉搭。”后主从之。明日,范以其徒居中,以

抗隋师,未阵而北,范脱身遁兔。寻与后主俱入长安。

初,晋王广所投陈五佞人,范与散骑常侍王瑾、王仪、御史中丞沈瑾,过恶未彰,故免。及至长安,事并露。隋

另木以其奸佞谄惑,并暴其过恶,名为四罪人,流之远裔,以谢吴、越之人。

(节选自《南史•孔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B.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C.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D.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阴,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和《过秦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中“山东”都指靖山以东。

B.尚书,战国始置,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

以尚书、仆射为正副长官。

C.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人用此词

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勋。

D.文帝,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古代学

者、士大夫死后由亲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称为“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范仪表出众,举止高雅,他写的文章丰沛华丽,又善作五言诗。南陈后主每做什么坏事,孔范必定为他曲意文

饰,称扬赞美。

B.孔范结交权贵,宠遇优渥,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骄矜自大,认为整个朝廷的文臣武将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C.孔范谗言惑主,自以为是。他怂恿后主,诸将领稍有过失,就夺取其兵权;敌人来袭,他妄言守边将领谎报军情。

后主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D.孔范恶有恶报,罪有应得。隋军逼近,他罔顾诸将的建议,决意出战,结果大败;陈国灭亡,他被俘至长安,坏

事败露,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

(2)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希触字子进,卷第,为太常博士。元祜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井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

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父之义,请循其式。”从之。历

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

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郎,以父诗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崩,希纯虑奸人乘

间进说摇主听,即上疏日:“自元祜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

徒,日伺变故,掉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臣以为先帝之功烈,万世英掩。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

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且英宗、神宗何尝不改真宗、仁宗之政,亦岂尽用太祖、太宗之法乎?小人既误先帝,

复欲误陛下,不可不察。”未几,拜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内侍梁从政、刘惟简除内省押班,希纯以亲政之始,首录

二人,无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阁寺侧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日:“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章惇既相,出为宝

文阁特制、知亳州。谏官张商英憾希纯,攻之力。又以外亲嫌,连彼睦州、归州。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

名为易地,实困之也。公著追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

迳为待制为瀛州徽宗闻其与数称之曹布忌布纯因其埼觎未及见亟以边■遂趣建之俄改颍州,入崇宁裳覆。卒,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吕希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

/亟以边/遽趣遣之

B.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

/亟以边/遽趣遣之

C.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

/亟以边/遽趣遣之/

D.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

/亟以边/遽趣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即“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英宗,古代皇帝年号,此指宋英宗,“英”代表着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属于美谥。

C.讳,对帝王、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尊者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来或写出来。

D.党,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希纯改进礼法,建议中肯。元佑年间祭祀明堂时,他建议沿用元丰年间的礼制;哲宗皇帝迎娶皇后时,他建议依

三代婚礼,参祖宗之制,选望族中有德之女。

B.吕希纯忧心国事,上疏言政。太皇太后驾前后,他担忧有人向皇帝进言变革,实行神宗皇帝的法度,故向皇帝上

疏阐明变易之理,不可让小人既误先帝又误陛下。

C.吕希纯坚持原则,得罪宦官。皇帝亲政之始,授任宦官梁从政、刘惟简内省押班,他以为首先用这二人,无法宜

示天下,坚持不同意这一任命,宦官们很恨他。

D.吕希纯遭人忌恨,仕途不顺。他遭到忌恨他的谏官张商英的猛烈攻击,连续移任睦州、归州,从京东到浙西,又

从浙西去三峡,名为更换地点,实被变相折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

(2)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给国际关系做了新的界定: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材料二:

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中国疫情基本控制,全球疫情却不断拉响警报,形势不容乐观。全球,正处在疫情的“至

暗时刻”!救人,也是救己。中国向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多国伸出援手,既是投桃报李,

也是奋起自救。

对于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A

3.C

【解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

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

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毛病:①”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一句中“留下了”有错,应改为“留下的",排除A

项、C项。

②搭配不当。“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中“获得”应改为“寻找”,排除B项。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

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

便捷:方便而迅速。快捷:快速,敏捷。这里强调“数据获取”不仅快而且方便,所以用“便捷”。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主语多是人。结

合“这项工作”分析,选用“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

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

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

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B项和D项;

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排除A项。

故选C项。

2、7.B

5.D

6.A

【解题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

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是“断言”或“预言”。“断言”是指断定的话或十分肯定地说,强调下结论时的肯定语气;“预言”则是指

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强调提前预知。此处所涉及的“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应该更多指向断定肯定的语

气,更突出了京张铁路的价值,更多扬眉吐气的意味。应使用“断言”。

第二处是“一日了然”或“了然于胸”。“一目了然”强调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下子就能看见全部情况;“了

然于胸”则表示心里非常明白。二者的区别在字面上也已经比较清楚,主要在于“目”与“胸(心)”»横线处应当表

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一下子就清清楚楚地看到,所以应当填“一目了然”。

第三处是“人性化”或“个性化”.“人性化”是指“使之符合人性需求”“考虑到人的感受”;而“个性化”则是

与“大众化”相对的概念,强调不同之处。横线处的后文侧重于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给人带来了便利,所以应填

“人性化”。

故选B。

5.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首先,“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这一分句中的“保障”作为动词与“北京冬奥会”搭配不当,应为“保障

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或变成名词,“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据此,可以排除A选项。其次,这一分句

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分句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也需要适当考虑先后顺序。一般来说,”.....分句

前半部分的信息应是比较显而易见或直接的,后半部分则是表面不清楚或间接的、需要揭示出来的内容。从这个角度

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信息对于京张高铁的意义比较明显直接,放在前面较为合适,排除B选项。

最后,“成为”和“被誉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客观事实还是主观称道,前者需要较为充分的事实做依据。根据文意,京

张高铁主要特点是智能,不能作为集大成者的依据,且根据文意,此处比较强调主观称道而非客观事实,排除C选项。

故选D。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

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

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要填写的句子后接“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属于对“检修”内容的具体解说。B项“借助……

技术”属于短语,句子没有终结,首先排除。D项主语为“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语段陈述主体不能很

好衔接,也排除。A项和C项区别在于“用……”和“基于.....”,从逻辑关系可推知“基于”更好。

故选A。

【题目点拨】

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7.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

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5.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6.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

角度、抓句式等等。

7.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

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

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3、B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气象一新”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

气象。此处强调涌现新的,应选“气象一新”。第二处:“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发愤图强”

中“发愤”指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自强不息”强调自觉,根据语境应选“自强不息”。

第三处:“鼓舞”强调某一具体事物,或品德、精神对人的积极影响。鼓舞着重于自身通过外界的事物而受到的启发,

并对自身产生积极地影响。“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使有所行动。含贬义。应选“鼓舞”。

故选Bo

4、1.A

2.B

3.D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

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得一样。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前者强调神似,后者强调形似。根据语境应用“栩栩如生”。

急遽:急速。

急剧:迅速而剧烈。

此语境不需强调“剧烈”,故选用“急遽”。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灌注:多指液体的浇进、注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融入。“倾注”要比“灌注”的情

感速度来的缓慢一些。此语境用“倾注”更为适合。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的表现出来。

“昭示”强调明显、明白地表示;“展示”强调拿出来给人看。根据语境应选“昭示”。

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

进行分析。

根据连贯的原则,括号处要引出下文的话题,结合后文“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打断了腿时为自己的辩解……的

浪漫主义的热情”可知,括号处应先是“现实”,最后是“浪漫",排除AD;“浪漫”与“心酸”应为转折关系,C

项是并列关系,排除C。

故选B。

3.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

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中“确立……高度”搭配不当,排除AB;

“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语序不当,应改为“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排除C。

故选D。

5、1.思念(或怀念、寄赠)友人

2.C

3.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形象;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

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题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依据标题、诗句等分析之歌内容,联系平时积累

的题材分析,准确答题。

依据标题中的“寄”字和首联的“忽念山中客”、颈联“远慰风雨夕”可知,本诗是思念友人的寄赠诗。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

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

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C项,“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错误,依据颈联“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作者想拿着一壶酒,远远地告慰

风雨夜晚的朋友,作者只是“想”去,而不是真的到了山中。故选C。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明确塑造人物形象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等正面描写,也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与对比等来展现,同时考生要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词语,依据文意准

确概括。

依据颔联,“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写“山中客”在山涧谷底捆扎荆薪,回去后只住白石充饥,突出了生活简朴、

远离尘嚣的特点;

依据“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山中客”在茫茫山间,无处寻觅他的踪迹,突出了隐居山中、行踪飘忽的特

征。

人物形象的意义上,讴歌淡薄名利、洒脱率性的隐士形象,对过分追求名利的人,有积极的警醒作用。

【题目点拨】

诗词中人物形象常见类型: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⑧爱恨情仇,儿女情长的形象。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隐士形象。⑩爱民

惜才,一心为公的形象。考生要联系诗句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6、工欲善其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山气日夕佳师不必贤于弟子栗深林兮惊层巅高处不胜寒叶

上初阳干宿雨正是江南好风景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

,,善”,,知”“栗“,,宿”等词语。

【题目点拨】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

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7、1.B

2.D

3.C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诗

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以下说法不能体现‘审美超越’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能体现‘审美超越'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审美超越”的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关于“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

越”的论述在文章的第三、四两段中出现,主要观点是“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

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

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

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

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可知B项,“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算不上超越,只

是论述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

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由表及里地论证了诗歌的创作过程”错,根据文章的标题和论述的重点,可知本文论述的是“诗歌是生活的

审美超越”。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

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但没有涉及”错,原文是“并没有完全抛弃”。原文是“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

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

B项,”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