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出版新教材】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微观的生命世界》全单元教案
目录
第二单元《微观的生命世界》
2.7《放大镜下的生物》
2.8《科学观察的工具一一显微镜》
2.9《用显微镜来观察》
2.10《微小的生命世界》
2.11《发面的学问》
2.12《发霉了》
2.13《网上学习:身边的发酵食品》
第7课《放大镜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生物》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微观生命世
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将了知道放大镜的基本组成结构;知道放大
镜的使用方法;知道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更多细节。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帮助
学生认识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是不同的;活动2:“还能放得
更大吗”,引导学通过动手组合放大镜,可以提高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放大镜的基本组成结构;
2.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知道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更多细节。
科学探究目标:
L通过用不同倍数放大镜观察物体,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通过动手组合放大镜,可以提高放大倍数。
科学态度目标: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愿意交流与合作,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道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对自然界中一些微小事物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
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
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那么请你们
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体有多大呢?(1/5毫米大小的微小
物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
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是怎样使用的。
二、活动1: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
的细节。
学生思考: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进行观察,会有哪些不同?
L出示放大镜,对于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介绍一下放大镜的
构造、作用、用途呢?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小组合作,使用不同倍数放大镜观察七星瓢虫,会有哪些不
同?
5.交流:A.我发现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图像就被放得越大,但观
察到物体的范围变小了;B.我还发现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可以观察到
物体的很多细节,而且还很清晰。
6.小结:放大镜的倍数越大,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三、活动2:还能放得更大吗?
1、思考: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否提高放大倍数?(出示图
片)
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
3、探究实验:探究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否提高倍数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倍数的放大镜、实验观察物等。
实验步骤:
(1)一只手拿着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保持不动;
(2)另一只手拿另一个放大镜,上下移动;
(3)通过移动其中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图像。
4、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
A、我观察到图像缩小了,有些看不清
B、我观察到图像被放大了,而且细节更清晰了
6、得出结论:只要找好距离,组合放大镜可以将图像放得更大更
清晰
思考:组合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吗?
四、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放大镜,感受放大镜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
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
大镜的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1.中间厚,边缘薄;2.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3.
放大镜具有放大的特点。
教师总结:我们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
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
(在1倍焦距以内)。
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
放大物体的像。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中间
需要有一个凸起的、透明的透镜,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
镜凸起的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五、实践:用放大镜组合观察
用纸筒和胶带等固定调整好的放大镜。使用自制的放大镜组合观
察身边的物体,看看是否能将它放得更大,看到更多的细节。
观察记录表
肉眼5倍10倍20倍
皮肤
西瓜虫
叶子
作业本
六、课堂小结
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
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
信息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
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第8课《科学观察工具一一显微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科学观察的工具一一显微镜》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微
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2课,学生讲了解显微镜的组成,并学习规范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认识显微镜”,帮助学生认识光
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并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活动2:“怎样使用显微镜”,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规范使用显微镜,并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永久装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显微镜的基本组成结构;
2.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知道显微镜可以能帮助人们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2.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
对自然界中一些未知事物产生不懈探究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知显微镜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事物的细微结构。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物体的物象。
课前准备:
PPT课件、显微镜、动植物永久装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实验室用显截镜观察标本,引出
疑问。
问题1: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她们在观察一些微小生物。)
问题2:你知道小女孩使用的观察工具是什么吗?
(小女孩使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二)
问题3:显微镜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吗?
显微镜我们平时可能见过,但是很少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
那么显微镜该如何使用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科学观察的工具一一
显微镜》(板书设计)
二、活动1:认识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是由荷兰人詹森父子共同制作的。由一个凸透
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他就是光学显微镜。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
进,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
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
“旋转器”、镜台(载物台)、调节器
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
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
相关。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
高。
2.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Microscope(简称EM),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电
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u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
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缩写为STM。它
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
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
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
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三、活动2:怎样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在使用时应遵守操作规范。
按照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观察、收镜等顺序,学习使用显
微镜。
取镜:将显微镜从镜箱取出。
安放:把显微镜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安装目镜和
物镜。
对光:调整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片: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的中心。
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标
本。用目镜观察,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再略微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收镜:观察完成后,将显微镜还原收回镜箱。
注意事项:不能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四、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室,在目镜里看到的物象与标本的上下左右正好颠
倒。怎样调节载玻片的位置,才能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归纳小结: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
右均斯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
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徵镜内看到的
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着目镜,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
器,显微镜由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和照明部分组成;使用显微镜的步
骤依次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观察、收镜。
请同学课后收集更多的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并和其他同学交流分
享。
第9课《用显微镜来观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显微镜来观察》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微观生命世
界”单元的第3课,学生将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并学习规
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帮助学生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活动2:“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吗”,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各类动植物玻片,说说组成它们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理解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倍数镜头下的物象是不同的;
2.知道制作玻片标本的步骤;
3.知道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
2.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
对大自然中生物的组成结构产生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知动植物结构组成的奇妙。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
教学难点:
能够自己完成玻片标本的制作。
课前准备:
PPT课件、显微镜6台、动植物细胞结构玻片、玻片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关于显微镜的知识:L一个放大镜和两个放大镜
组合观察物体的特点;2.显微镜各部分名称;3.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
物体。
二、活动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室,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
看清物象。因此,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
成玻片标本。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两种倍数观察,第一组采用目镜倍数10X,物
镜倍数10X;另一组采用目镜倍数10X,物镜倍数40X。分别观察两种
倍数的细胞状态,并记录。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1.安放: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
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焦: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
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
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针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像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知道看清切片上的
细胞为止。
6.仔细观察表皮细胞,并绘制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学生观察,并用图文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文字图形
100X显微镜下洋葱表
皮细胞
400X显微镜下洋葱表
皮细胞
三、实践:制作植物表皮玻片标本
给学生分发提前准备好的新鲜的茎、叶、果实、种子等材料,尝
试制作植物器官表皮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注意提醒学生安全。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观察物体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镜子去下“井”中
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提醒学生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
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
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能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
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加入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
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玻片标本做成可以进行观察。
6.观察制作完成的玻片标本。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2: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吗?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等都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
1.观察:说说叶片与根部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都是由各和不
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出示叶片结构示意图和根尖结构示意图
2.讨论:动物体是否与植物体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3.出示显徵镜下动植物各部分结构形态图片。
4.结论: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植物
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的。
五、讨论
动物体是否与植物体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提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
六、科学史教育
细胞的发现者:罗伯特•胡克。
胡克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光学、天
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
与伦比的。他本人被誉为英国的“双眼和双手”。
他曾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于1665年发现了植物
细胞(实际上看到的是细胞壁),并命名为“cell”,至今仍被使用。
七、总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观察了动植物的各种细胞,理解了细胞的
概念,那么下节课我们一去微小的生命世界探索吧。
第10课《微小的生命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徵小的生命世界》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徵观生命世界”单
元的第四课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一滴取自自然水体
的水,认识生活在水中的形态各异的做小生物,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
性。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水滴里的生命”,要求学生从池
塘中取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形态各
异的微观生命世界:活动2"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进一步发现徵小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种类和数量极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L知道自然水体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
2.知道生命世界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认识一些常见的微
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认真仔细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并进行记录
和描述;
2.能通过资料对微生物进行简单的识别。
科学态度目标:
对微生物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感受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对自然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微小生物是生命世界的组成部分,认识一些常见的微小生物。
教学难点: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认真细致地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并进行记录。
课前准备:
PPT课件、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妍妍和琪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茶几上摆放着一个金鱼缸、
科学课本和观世界的课外书。
问题:鱼缸里的水怎么变绿了?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二、活动1:水滴里的生命
PPT出示池塘照片,请学生自习观察池塘中有什么?
预设:鱼、鸭子、水草、石头等。
提出问题:除了大家所说的这些还会有其他什么吗?会不会有一
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如我们一
起做个实验去验证一下吧。
思考:在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命之前要做什么?(取水样制
成临时装片)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
管、水样等)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我发现用显微镜观察自然界的水体,可以发现自然水
体中有许多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
三、活动2: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池塘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除了
少数如水蝗、水绵等肉眼能勉强看到的生物外,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
见的。
借助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
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
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到玻片;3.不能用手
触摸目镜和物镜;4.轻拿轻放。
学生分组制作水样样本玻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用
图文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观察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看到了很多小虫子一样的东西,还会来回的游动。
教师总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
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
到的那些微生物中,最常见的就是水藻了,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会游动的微生物中钟形虫、草履虫等、止匕外,水中还
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一一细菌,细菌一般是不运动
的,有球形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多媒体展示水中常见的各种微生物。
四、讨论:
在微小的生命世界中,有哪些是由单细胞组成的生物?是否有由
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微生物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归纳小结:在这个微小的生物世界中,既有单个细胞组成的
植物和动物,如衣藻、草履虫和硅藻等,又有一些多细胞生物,如水
绵、水蟾等,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了多细胞生物。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用显微镜观察了池塘水中的微小生命世界。请同
学们课后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第11课《发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发面的学问》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徵观生命世界”单元的
第五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发面食品入手,在亲自动手发面的实践活
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面团发酵是酵母菌在起作用。课文通过图文资料
介绍了酵母菌的形态和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其他常见的徵生物,如蘑
菇、木耳等真菌,此外还介绍了细菌和病毒丰富学生对徵生物的了解。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发面团”,引导学生尝试发面团,并
比较加了干酵母粉和没加干酵母粉的面团有什么不同:活动2“发酵的
秘密”,引导学生探究发酵的过程有气体生成,帮助学生了解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并认识到酵母菌是一种徵生物,与蘑菇、木耳
等同属于真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
2.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大型真菌。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对发酵的生活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发面团实验,认识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
教学难点:
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面粉、干酵母粉、水、木耳、蘑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厨房里,妈妈在发面团。琪琪在旁边观察。
问题:为什么小面团会发得那么大?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任务:经历发面的过程,了解微生物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二、活动1:发面团
在生活中,人们常通过发酵的方法,将面粉制作成各种食物。
在两个碗中加入等量面粉,期中一个添加少许干酵母粉。再分别
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揉成面团。将揉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两块面团的变化,比较经过发酵和未经过发酵的面团有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碗,在两个碗中加入等量面粉,期中一个添加少许干
酵母粉,另一个不加;
2.在两个碗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用筷子分别搅拌均匀(两个碗
中的筷子不要混用);
3.将两个面团充分揉捏,直至面团成型;
4.将揉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
请同学们观察与比较: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按一按、切一切”
等方法观察与比较。
实验现象:1.加入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膨胀起来。按一下,面
团很松软;切开观察,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
2.没有加入干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
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没有酸味。
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团面粉有这么大的不同?
教师小结:是干酵母的缘故,管酵母粉可以使面团发起来。
三、活动2:发酵的秘密
发面过程中加入的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一一酵母菌。
资料: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徵生物一一酵母菌。在一定的温
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
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面团变得松
软
讨论:根据资料,分析干酵母粉里酵母菌的作用。
汇报:分小组整理并汇报信总,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小结: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容易生长,空气中、
土壤中水中、动物体内都存在
解释: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
也不属于植物。
问题:真菌属于微生物,一般来说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但自
然界中正有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能直接用肉眼音到,你知
道它们吗?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小结咱然界中有一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如蘑菇、木
耳等,它们是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四、讨论:常见的食用菌
使用菌是指可供人们使用的大型真菌。到菜市场里进行调查,了
解有哪些常见的食用菌。
食用菌也是一种微生物,微生物不只是在水中有,微生物在我们
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对于人类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
1.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醋、面包、馒头等食品。
2.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美容:肉毒梭菌的毒素。
3.利用益生菌微生物调节人体免疫增加抵抗力的口服液:双歧杆
菌等。
4.制作酸奶和奶酪:乳酸柑橘。
5.芽泡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加酶洗衣粉。
并且,我们常吃的蘑菇和木耳也是微生物,虽然它们很大,但是
那不是它们的一个细胞,而是很多细胞共同组成的子实体,它们几乎
每一个单独的细胞在适应的条件下都可以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新的子
实体。
五、科学阅读
细菌和病毒
细菌
细菌是一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单细胞生物。并非所有的
细菌都是有害的,人体内就有一些有益菌。例如,生活在人肠道内的
嗜酸乳杆菌,可助消化,抑制致病菌,提供营养素。
许多致病细菌可产生毒素而损伤细胞致人生病。另些细菌可直接
侵入和破坏组织。
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链球菌性咽炎、肺结核、感染。
病毒
病毒比细胞小得多。最简单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着一层
保护性外壳,称为衣壳。病毒进入人体,侵入细胞后才能复制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致使宿主细胞被破坏。
病毒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艾滋病、普通感冒、埃博拉出血热、
疱疹、流感、麻疹水痘等。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
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
合症(SARS)。
刚才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微生物,那么,在
生活中,如何防治微生物的危害呢?
1.加强锻炼,增强人体抵抗力。
2.勤消毒
居室消毒:白醋、来苏尔;用具消毒:煮沸、酒精擦拭;食品消
毒:加热伤口消毒:碘酒、紫药水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不喝
生水自来水。
4.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六、课堂小结
1、干酵母粉可以使面团发起来。
2、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生物一一酵母菌。
3、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
不属于植物。
4、自然界中还一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等,
它们是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第12课《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发霉了》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微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六
课。本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发霉现象入手,在观察发霉物体的实践活
动中,引导学生认识霉菌这种微生物是物体发霉的原因所在。学生通
过对霉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进行探究,了解温度、湿度、光照等
条件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并理解生活中防霉方法的科学依据。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橘子发霉了”,引领学生从做观
的角度去观察发霉的橘子;活动2"霉菌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霉菌生活的环境,初步了解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对霉菌生长
的影响;活动3“防霉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储存食物的几种方法,
并根据菌生长的条件对防霉方法进行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发霉现象;
2.知道霉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3.了解破坏霉菌生长的环境能有效防霉。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发霉的物体上有很大霉菌;
2.通过调查生活中霉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对发霉的生活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乐于参加观察、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
预定任务。
教学重点:
知道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调查霉菌的生活环境,并利用霉菌生长的条件对防霉方法进行科
学的解释。
课前准备:
PPT课件、发霉的物体、透明密封袋、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客厅里的年橘已经掉果,稀稀落落,花盆里还有几个己经发霉的
橘子。
波波正把年橘搬走。琪琪在旁边帮忙。
问题:1.小男孩手中拿着什么?2.仔细观察掉下来的橘子有什么
特点?3.为什么橘子会发霉呢?能用放大镜看清楚霉是什么样子
吗?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二、活动1:橘子发霉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发霉是由于霉
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霉菌个体较小,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进行观察。
用镇子把发霉的橘子放入蜜蜂的透明器皿或塑料袋中,用放大镜
进行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实验步骤:
(1)戴: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2)看: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保鲜袋中的发露食物。
(3)记:记录观察结果(图文结合)
(4)洗:观查结束,马上洗手
注意事项:不要直接接触发霉的物体,也不要用鼻子闻。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现象:
A.霉菌颜色多样:白色、黄色、青绿色、黑色
B.霉菌形状各异:绒毛状、絮状、蛛网状…
小结:霉菌的菌落呈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它们往
往能形成分支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三、活动2:霉菌生活的环境
刚刚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基本了解了霉菌。
学生思考: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空气、
阳光等。霉菌的生长繁殖是否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家中较久不穿的衣服,家距离晒不到阳光的角落、放置较久的蔬
果食物等都可能会发霉,思考霉菌生长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引导:观察霉菌生长环境是,主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空
气疏通等方面进行观察。
时间地点发霉物体霉菌颜色环境特点
小结:水分、温度都会影响霉菌的生长,潮湿、温度的环境更有
利于霉菌生长和繁殖。
四、活动3:防霉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霉菌广泛存在。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
地生长、繁殖。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
们的身体健康。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怎么样能防止霉菌生长?
分组交流,交流汇报。
刚才我们研究了霉菌生长的所需条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防
止物品发霉的措施?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教师小结:人们总结出有效的防霉方法
1、间歇通风法
雨天把朝南或东南方向(即上风方向)的门窗关闭,只开启下风
方向的门窗,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待天气转晴时,可打开所有的门
窗,以加速水分蒸发。
【小贴士】中午,外面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
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开窗调节室内空气。
2、木炭除湿法
每间房放5到10公斤黑木炭,事先加水煮沸10分钟,滤去水分
通风阴干,放两天后置于透气篮子中,放在屋子内对角位置即可。如
用将竹子炭化制成的竹炭,它比木炭有着更多的洞孔,其吸附作用更
强。
【小贴士】阴干后可以重复使用,既除湿也除臭,一举两得。
3、石灰吸潮法
石灰是吸附剂,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
阴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室内空气保
持干燥。
【小贴士】此举简单易行、便宜、安全。
4、报纸防霉法
天气潮湿,衣橱里的衣物经常发霉,怎么办?长期打开衣橱的门,
可通风防霉,不过灰尘也多。如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甚至在橱门内
侧贴上报纸也行。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报纸上的油墨味
道也能驱虫。
【小贴士】别让衣物直接摆在报纸上,以免弄脏衣物。
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能有效地防霉:保
持干燥、降低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质能源在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考核试卷
- 影视录放设备的D打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口算综合集锦
- 临床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 上海纽约大学《亚洲地理及历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湘南学院《录音艺术与声音剪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分析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五下数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GB/T 6320-2008杠杆齿轮比较仪
- 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 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 二次消防改造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 某智慧城市政务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 德勤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咨询报告课件
- 深静脉导管维护流程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TCVN-2622-越南建筑防火规范(中文版)
-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一模考试反思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主题班会(共17张PPT)
- DB13(J)∕T 256-2018 农村气代煤工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