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1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2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3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4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ofoperationandmana2019-11-06发布2020-02-0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等3项2019年第13号替代标准号实施日期1安全监测系统运2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连32019年11月6日本标准共6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士军姚成林谭恺炎方卫华谷艳昌骆少泽孙建会黄海兵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电子邮箱:bzh@mwr. 1 3 43.1一般规定 43.2环境量 43.3变形 5 3.5应力应变及温度 3.6地震反应 3.7自动化系统 4.1一般规定 4.2环境量 4.3变形 204.5应力应变及温度 204.6地震反应 214.7测量仪表 214.8自动化系统 5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 245.1一般规定 5.2监测资料整理 245.3监测资料整编 245.4监测资料分析 266监测系统管理保障 6.1一般规定 286.2管理单位、制度及人员 286.3监测设施管理 286.4监测技术资料管理 附录A观测记录表 A.1环境量观测记录表 A.2变形观测记录表 A.3渗流观测记录表 A.4应力应变及温度观测记录表 41附录B监测系统维护内容及频次 44附录C监测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格式 附录D监测资料整编表、图格式 51D.1整编表格式 51D.2整编图格式 62附录E监测资料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72标准用词说明 73条文说明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2QX/T5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QX/T5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32.0.1监测仪器monitoringinstrument2.0.2监测设施monitoringfacilities监测仪器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设施的2.0.3监测自动化系统monitoringautomationsystem2.0.4监测系统monitoringsystem由监测设施、监测自动化系统组成的监测系2.0.5人工比测manualcomparisonmeasurement2.0.6期间核查intermediatechecks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进行的校准、检定、比对、检验、验43监测系统运行51气温应每日定时观测。2气温读数至0.5℃。3气压读数至0.1hPa。1风速读数至0.1m/s,风向以度()为单位或按照QX/T51规定的16个方位确定。2当没有测定风向风速的仪器,或仪器故障时,可按照3.3.1变形监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接(裂)缝开线、引张线、垂线、激光准直、静力水准仪、电磁式(干簧管61)应采用B级及以上精度的GNSS静态测量法。4)可通过增加观测期数(时段数)及重复设站次数的方执行,手薄记录可参照GB/T17942、GB/T16818、GB/T8变形监测控制网宜每年观测1次,连续5次以上复测稳定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可每隔2~3年复测1次,必要时应及时7表3.3.3视准线观测限差小角度法/(")4)每一测次应测读两测回,两测回测值之差不应大于80.15mm。当使用两线仪、两用仪或放大镜观测时,3)每一测次应测读两测回,两测回测值之差不应大于数差或左右沿读数差与钢丝直径之差不应大于0.15mm,取两次读数的均值为该测回的测值,两测92将沉降仪探头先放至管底,稳定10min,慢慢往上收,最大瞬间,量测探头深度,再将探头放下0.5~1.0m,重复上述操作,测得第2个深度值,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2mm,水,补水结束待管内水位稳定后,每隔10min测读1次,当相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2.0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的观2每次测读两测回。加载稳定15min后开始测读,每隔10min测读1次,当相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0.5mm时,取其平2采用容积法观测时,量具集水时间不应小于10s,应连续测读两次,测值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5%,取平均值为流量于均值的10%,取平均值为流量测值。3.5应力应变及温度3.6.3若获得场地加速度峰值不小于0.025g的记录,应填写不应超过30日。4监测系统维护1检查电接风向风速计电源电压,必要时维修更换相应保护装置是否缺损,测量视线是否通视。发现问题应及时3检查垂线孔(管)和正垂线悬挂点支撑架,垂线孔(管)2按照SL766的规定检测埋入式渗压计的稳定性、绝缘1检查、清理堰板前后集(排)水沟中的淤积物,清除水4.5应力应变及温度2清除电缆线头氧化层并烫锡,做好电(光)缆头和标志3检查并保持电(光)缆不受挤压、破坏和变形,避免光2检查并保持测量仪表接线柱牢固可靠、数值显示清晰4.8.5通信电(光)缆维护应按照4.5.1条的规定执行,同时5.3.6各监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和统计应正确,有关图件应题及其分析、处理情况(含有关报告、文件的引述),对工程运6.1.2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可委托具有相应能力和经验的单位6.2管理单位、制度及人员6.4监测技术资料管理表A.1.1-1水尺观测记录表及时间情况等)人员峰谷表A.1.1-2振弦式水位计观测记录表及时间情况等)人员表A.1.1-3浮子式/超声波/雷达水位计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及时间情况等)人员表A.1.2雨量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及时间人员表A.1.3水温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及时间人员表A.1.4气温观测记录表测点编号:仪器编号:工程部位:(桩号:观测日期及时间温度/℃人员表A.1.5气压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及时间人员表A.1.6风向、风速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及时间风向风力人员A.2变形观测记录表表A.2.1-1水平角观测记录表照准点中数方向0网名:边名:测读仪表及编号:1234IⅡⅢ表A.2.1-3视准线观测记录表(活动觇牌法)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表A.2.1-4视准线观测记录表(小角度法)点点第一测回第二测回镜站气压计No:于温度计No湿温度计No:镜站:气压计No:于温度计No:湿温度计No:镜站:气压计No;于温度计No;湿温度计No:镜站:气压计No:干温度计No:_湿温度计No:测回觇点指标差一测回中数垂直角PTT中数Mo#观测:记录:A.2.2垂直位移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2.2。天气:_呈像:测读仪表及编号:照准点垂直角垂直角中数备注观测:记录:表A.2.2-2边长观测(光电测距)记录表1234IⅡⅢ表A.2.2-3精密水准观测记录表点号读数读数读数读数观测:记录:校核:表A.2.3引张线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人员年月日时分引张线引张线引张线引张线观测表A.2.4垂线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人员年月日时分观测记录校核表A.2.5-1大气激光准直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天气人员观测年月日时分返测返测表A.2.5-2真空激光准直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人员年月日时分A.2.6静力水准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2.6。表A.2.6静力水准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第一测回第二测回人员年月日时分A.2.7电磁式(干簧管式)沉降仪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2.7。表A.2.7电磁式(干簧管式)沉降仪观测记录表12表A.2.8水管式沉降仪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12表A.2.9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1212表A.2.10测斜仪观测记录表检查和表A.2.11双金属标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人员年月日表A.2.12表面测缝标点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人员年月时分121212观测A.3渗流观测记录表表A.3.1测压管观测记录表 测压管管口高程:_m测读仪表编号:及时间(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A.3.2孔隙水压力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3.2-1表A.3.2-1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观测记录表及时间压力(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表A.3.2-2差动电阻式孔隙水压力计观测记录表及时间电阻比压力(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A.3.3量水堰法渗流量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3.3-1~表表A.3.3-1直角三角形量水堰渗流量观测记录表及时间(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及时间(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表A.3.3-3无侧收缩矩形量水堰渗流量观测记录表及时间(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A.3.4容积法渗流量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3.4。表A.3.4容积法渗流量观测记录表及时间时间(近期降水情况等)人员A.4应力应变及温度观测记录表A.4.1差动电阻式仪器(应变计、钢筋计、应变计、锚杆应力计、土压力计等)监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表A.4.1。表A.4.1差动电阻式计观测记录表及时间人员电阻比温度/℃表A.4.2振弦式计观测记录表及时间人员表A.4.3振弦式锚索测力计观测记录表及时间仪器读数()人员1号2号观测A.4.4温度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4.4。表A.4.4温度观测记录表测点编号:仪器编号:工程部位:/(桩号:观测日期及时间人员附录B监测系统维护内容及频次(不低于)水位监测1次/月水尺零点高程校测1次/(1~2)年水位传感器及其采集装置比测1次/年降水量雨量计外观检查,清除滤网和漏斗杂物1次/月自记雨量计比测校验水温监测1次/季1次/月1次/月1次/月电测气压传感器静压通气口畅通检查1次/月电测振筒式气压传感器的干燥剂检查1次/月电接风向风速计电源电压检查1次/月1次/月自动测风仪风向方位块清洁1次/年向标指北方位检查1次/年1次/年检查GNSS测点通视情况、检查GNSS系1次/季表B(续)(不低于)引张线1次/月引张线仪检查固定端和加力端检查维护1次/年1次/月1次/年1次/月发射装置与跟踪仪检查维护1次/季真空表(计)、自动监测设备检查维护,1次/月1次/年电磁式(干簧管式)管口及管口保护装置检查维护1次/月1次/年1次/季自动化采集装置的电磁阀门及继电器检查引张线式1次/月自动化加载设备检查1次/季表B(续)监测(不低于)监测1次/月1次/年1次/年标点1次/月防锈处理1次/(1~2)年1次/月电缆标识检查,电缆头锈蚀、氧化检查1次/年监测1次/月电测水位计的测尺长度校测,尺度标记的1次/季施工期1次/3月电缆标识清晰、电缆损伤、电缆连接完好1次/季1次/月1次/年表B(续)监测(不低于)应力监测传感器外露部分和保护装置、电缆标识、1次/季1次/季1次/半年监测零位电压,触发设定与阈值,定位系统同3次/月台阵时标校准,记录器面板检查,电源电压检1次/月设备检测1次/年自动化自动化测点人工比测1次/半年1次/年1次/年1次/年防雷和电阻1次/季电(光)缆1次/季1次/季表B(续)(不低于)1次/季1次/年注1:表中未提及的监测设施或设备和检查维护项目,可根据施或设备运行状态确定其检查维护的周期。如遇强震、狂风、沙尘、暴雨、注2:每年一次进行的检查维护项目,宜安排在汛前进行,绝注3:频次要求规定为“定期检查”的,可结合水工建筑物安期检查,或根据监测设施或设备使用要求进行定期检C.0.1监测设施检查维护记录格式可参见表C.0.1。检查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C.0.2测量仪表检查维护记录格式可参见表C.0.2。检查维护时间检查维护人员C.0.3监测设施检查故障维修记录格式可参见表C.0.3。表C.0.3监测设施检查故障维修记录表维修人员/单位:□操作不当□维护不当□自然劣化□设备老化故障其他说明:测值变动说明(监测数据核实,监测数据衔接,前后一致)表D.1.1-1年度水位统计表123456789全月日期日期日期日期注:逐日水位为日平均值或日定时值。表D.1.1-2年度逐日降水量统计表123456789表D.1.1-2(续)123456789全月日期降水天数日期注:逐日降水量为日累计值。3日平均气温(水温)统计表格式见表D.1.1-3。表D.1.1-3年度日平均气温(水温)统计表单位:℃123456789全月日期日期日期日期表D.1.2-1年度水平位移统计表日期测点1XYXYXYXYXY日期日期注1:水平方向正负号规定:向下游、向左岸为正;反之为注2:X方向代表上下游方向(或径向);Y方向代表左右岸(或切向)。表D.1.2-2年度垂直位移统计表日期测点1日期测点1日期日期注:正负号规定:垂直向下沉为正,反之为负。测点11234日期日期注1:水平位移正负号规定:拉伸为正,反之为负。注2:年变幅为本年度年底值与去年年底值之日期(月,日)测点1XYZXYZXYZXYZ日期日期注1:X方向代表上下游方向;Y方向代表左右岸方向;Z方向向)。注2:正负号规定:X方向以缝左侧向下游为正;反之为负。正:反之为负。Z方向以左侧块向下下沉为正;反之为5裂缝统计表格式见表D.1.2-5。表D.1.2-5年度裂缝统计表(月。日)走向6倾斜监测成果统计表格式见表D.1.2-6。日期测点ai—a₂统计日期日期注:倾斜正负号规定:向下游向左岸转动为正测点1深度1高程1高程2高程3表D.1.2-7(续)测点1深度1高程1高程2高程3日期日期注1:垂直位移正负号规定:下沉为正,反之为负。注2:年变幅为本年度年底值与去年年底值之表D.1.2-8年度沉降(水管式沉降仪)监测成果统计表(月。日)测点1日期日期注1:垂直位移正负号规定:下沉为正,反之为负。注2:年变幅为本年度年底值与去年年底值之8混凝土面板挠度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格式见表D.1.2-表D.1.2-9测点1深度1高程1高程2高程3日期日期注1:面板挠度变形正负号规定为面板内法线方向为正,反之为负。注2:年变幅为本年度年底值与去年年底值之9地下洞室(岸坡)围岩内部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特征值统计表格式见表D.1.2-10和表D.1.2-11。表D.1.2-10年度地下洞室(岸坡)内部变形(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统计表测点监测日期注1:向洞壁方向位移(拉伸)为正;向围岩深度方向位移注2:监测成果按断面统计,围岩深度从浅(洞壁)至深表D.1.2-11年度地下洞室(岸坡)围岩内部变形(多点位移计)特征值统计表监测断面日期日期注1:向洞壁方向位移(拉伸)为正;向围岩深度方向位移(D.1.3渗流监测资料整编表格式见表D.1.3-1~表D.1.3-4。表D.1.3-1日期测点1孔内孔内日期日期表D.1.3-2年度渗流压力(渗流压力/水位/(kPa/m)降雨量测点1测点2测点n日期日期注:需在备注中说明渗流压力测点是采用测压管还是采用孔隙水压力日期降雨量测点1日期日期3渗流量统计表格式见表D.1.3-4。渗漏量/(L/s)降雨量测点1测点2测点7日期日期D.1.4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资料整编时,应力应变及温度测值统计表格式见表D.1.4。日期测点1日期日期D.2.1变形监测成果图例格式见图D.2.1-1~图D.2.1-12。1分层填筑垂直位移过程线图见图D.2.1-1。沉降量/mm填筑高程/m沉降量/mm填筑高程/m2表面垂直位移等值线图见图D.2.1-2。图D.2.1-2某土石坝表面垂直位移等值线图高程/m高程/m图D.2.1-3某土石坝横断面垂直位移等值线图高程/m高程/m图D.2.1-4某土石坝横断面分层垂直位移分布图6号7号2号4号图D.2.1-5某土石坝表面裂缝分布图图D.2.1-6混凝土面板及防渗墙挠度变形分布曲线图1—X年X月×日3—X年×月×日位移值1位移值1位移值1位移值1位移值1位移值1图D.2.1-8某地下洞室围岩位移断面分布图9混凝土坝温度等值线图见图D.2.1-9。图D.2.1-9某混凝土坝温度等值线图(单位:℃)10混凝土坝横向水平位移过程线图见图D.2.1-10。温度/℃上游水位/温度/℃上游水位/mm横向水平位移/mm横向水平位移/mm一温度图D.2.1-10某混凝土坝横向水平位移过程线图11混凝土坝垂直位移分布图可按图D.2.1-11和图D.2.1-12绘制。223ULD1ULD2ULD3ULD4ULD5ULD6×(1、2、3—不同观测时间的位移分布)坝段垂直位移/mm垂直位移/mm(1、2、3一不同观测时间的位移分布)图D.2.1-12某混凝土坝垂直位移分布图D.2.2渗流监测成果图例格式见图D.2.2-1~D.2.2-6。1渗流压力过程线图见图D.2.2-1。2土石坝横断面渗流压力分布(浸润线)图见图D.2.2-2。3混凝土坝坝基扬压力分布图见图D.2.2-3。水位/mm降水量/水位/mm降水量/mm图D.2.2-1渗流压力过程图00图D.2.2-2土石坝横断面渗流压力分布(浸润线)图图D.2.2-3混凝土坝坝基扬压力分布图4土石坝渗流压力平面分布图见图D.2.2-4。图D.2.2-4土石坝渗流压力平面分布图5渗压(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相关图见图D.2.2-5。渗流压力水位/m渗流压力水位/m图D.2.2-5渗压(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相关图6渗流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