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C.法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法”的理解。选项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的特征包括: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各种规范的一般共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据此,选项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表述正确。选项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三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变化的社会基础。据此,选项B“法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表述正确。选项C,法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2.法的普遍性要求平等对待一切人,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近代以来的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4.法的普遍性也要求各个法律体系之间不断相互吸收、借鉴。据此,选项C“法具有普遍约束力”表述正确。选项D,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法律规范的要素。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和限制的手段和方式。据此,选项D“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表述正确。2、在法治社会,有法律的地方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的地方必然有法律。这表明()A.法治就是法律统治B.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C.法治等同于人治D.法治就是法律制定得越多越好答案:B解析:选项A,法治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联着民主、人权、自由、平等、秩序、正义等价值,但不意味着法治就是法律统治,因此A错误。选项B,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题干中“有法律的地方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的地方必然有法律”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B正确。选项C,人治是凭借个人独断专行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方式,与法治相对立,法治与人治是根本对立的,因此C错误。选项D,法律并不是越多越好,制定法律要遵循科学立法原则,要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正当性、程序性、时代性,因此D错误。3、中学生小赵在放学路上,发现有人正在行窃,他机智地拨打110报警,为警方抓获小偷提供了有利时机。小赵的做法体现了()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未成年人年龄小,没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选项①,小赵机智地拨打110报警,为警方抓获小偷提供了有利时机,这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是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公民基本义务的体现,故①正确。选项②,材料中小赵的行为属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无直接关系,故②错误。选项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小赵的做法体现了这一责任,故③正确。选项④,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但也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只不过未成年人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做到见义巧为,故④错误。综上所述,小赵的做法体现了:A.①③。4、小明的妈妈以定期的方式存入银行一笔钱,年利率为2%,一年后她取回的本息和为5100元,她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A.5000元B.4900元C.5200元D.5300元答案:A解析:设小明的妈妈存入的本金为x元。根据题意,年利率为2%,则一年后的利息为0.02x元。本息和即为本金加上利息,即x+0.02x=5、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A.某网站未经刘某同意,擅自将其照片用作广告B.公安机关将通缉犯的照片公布在网上C.新闻报道中出现了某市长的照片D.小刚在教室中拍了一张同学小强的照片答案:A解析: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A选项中,某网站未经刘某同意,擅自将其照片用作广告,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侵犯了刘某的肖像权。B选项是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而采取的合法行为,C选项是新闻报道的合法需要,D选项是小刚在教室中的正常拍摄行为,均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6、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为了防范网络诈骗,我们应该()
①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②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拒绝上网③遇到诈骗及时报警,寻求法律帮助④不相信网络信息,避免受到侵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网络诈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为了防范网络诈骗,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①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是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了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地识别和避免网络诈骗。其次,③遇到诈骗及时报警,寻求法律帮助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当遇到网络诈骗时,应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帮助。而②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拒绝上网这一选项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拒绝上网会严重限制我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最后,④不相信网络信息,避免受到侵害这一选项也是过于极端的,因为网络信息中既有真实可信的,也有虚假不实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不相信所有网络信息。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7、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法律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法律的保障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C.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D.道德和法律没有区别,它们是一回事答案: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选项A,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而非“法律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法律的保障”,故A错误。选项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故B正确。选项C,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但又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故C正确。选项D,道德和法律虽然都是行为规范,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故D错误。8、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以下属于学校保护的是()A.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B.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C.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D.尊重、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理解。选项A,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这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属于社会保护,故A错误。选项B,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这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属于学校保护,故B正确。选项C,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这是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属于家庭保护,故C错误。选项D,尊重、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是从法律的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属于司法保护,故D错误。9、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B.自由与规则相互对立,无法共存C.规则是对自由的限制,越少越好D.规则限制了自由,不利于社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选项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故A正确。选项B,自由与规则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规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规则,自由就会失去保障,故B错误。选项C,规则并不是对自由的限制,而是对自由的保障。没有规则,自由就会失去保障,因此规则并不是越少越好,故C错误。选项D,规则并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障自由。同时,规则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为规则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故D错误。10、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展示了“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社会救助标准”的公告,并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一政策对社会公平的意义。小明同学认为,这体现了()A.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B.公平就是平均分配一切社会财富C.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D.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公平的理解。选项A,题干主要讲述的是政府通过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从而体现社会公平,而不是强调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中应分担的责任,因此A不符合题意。选项B,公平并不是指平均分配一切社会财富,而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因此B错误。选项C,政府通过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这体现了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因此C正确。选项D,公平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利益,而是指每个人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因此D错误。11、小丽同学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学习法律知识,做守法公民”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就法律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小丽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B.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唯一手段C.法律具有保护、惩罚、规范的作用D.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互相替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选项A,宪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但不是最高行为准则,因此A错误。选项B,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唯一手段,道德、宗教、习惯等也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方式,因此B错误。选项C,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法律也具有保护作用,它保护我们的权利不受侵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此外,法律还具有惩罚作用,对于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惩罚。因此C正确。选项D,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但它们并不能互相替代。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它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是柔性的社会规则,它依靠内心信念、习俗和舆论的力量来维护。因此D错误。12、在河南省郑州市某初中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次关于“法律保障生活”的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唯一方式C.法律具有规范、保护、惩罚作用,为我们生活保驾护航D.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手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选项A,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但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因为生活中还有许多非法律领域的问题需要其他方式来解决,如道德、习俗、宗教等,因此A错误。选项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并非唯一方式。道德、宗教、习惯等也可以起到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作用,因此B错误。选项C,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法律也具有保护作用,它保护我们的权利不受侵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此外,法律还具有惩罚作用,对于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惩罚。因此,法律为我们生活保驾护航,C正确。选项D,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唯一手段。道德、宗教、习惯等也可以起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因此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近年来,郑州市在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某初中学校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了一次以“法治与我同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参观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并参与了法院组织的法治教育活动。此外,学生们还深入社区,调查了解了居民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和期望,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问题:1、结合本次实践活动,谈谈你对“法治”一词的理解。答案:法治是指依据法律的权威来治理国家和社会,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参观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法治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法治也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得社会成员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享有自由和平等。2、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答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个人法制观念淡薄等。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二是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四是加强未成年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法治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答案: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法治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是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二是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向家人、朋友和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素养;三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勇于揭露和抵制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将来投身法治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题阅读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建设的加强,郑州市某中学初二(3)班决定开展一次以“法治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会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法治的理解与看法。小明说:“法治就是制定严格的法律,让每个人都害怕,不敢犯错。”小红反驳道:“法治不仅仅是制定法律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同时法律也要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班主任总结道:“同学们,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法、守法,还要学会用法、护法。作为初中生,我们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成为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问题:1、请简要评价小明的观点,并阐述你对法治的正确理解。答案: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法治仅仅是制定严格的法律以使人畏惧,忽略了法治的更深层次含义。法治的真正含义在于通过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它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法治也意味着国家权力的运行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2、结合小红的发言,谈谈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答案:小红的发言强调了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效手段,它通过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提供了行使权利、维护权益的合法途径。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寻求法律救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法律还通过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公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3、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答案: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遇到侵权行为时,要敢于并善于斗争。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向周围的人普及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树立法律信仰,尊重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相信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第三题阅读材料:近年来,郑州市某初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学校不仅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还邀请了法律专家进校园,为学生们举办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学生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增强法治观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意义。答案: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答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治教育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法律信仰,尊重法律的权威,做到心中有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3、请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的合作,邀请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士进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提供真实的法律案例和解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开展线上法治教育活动,如在线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微电影观看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了解法律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增强对法律职业的认识和尊重。第四题阅读材料:在郑州市某初中初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围绕“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老师展示了以下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自由表达的前提是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近期,郑州市公安局依法查处了一起在网络上恶意造谣、诽谤他人的案件,涉案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政拘留。这一案例引发了同学们对法治与自由关系的深刻思考。题目: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理解。答案:自由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同时,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在材料中,涉案人员因在网络上恶意造谣、诽谤他人而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法治对自由的规范和保障作用。2、你认为在网络空间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答案:在网络空间中,我们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避免发表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言论;同时,我们也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传播虚假信息、不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等。此外,我们还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维护网络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蔬菜遗传与育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学前儿童游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ustrator设计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试讲与微格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运动场馆租赁合同三篇
- 兰州交通大学《大数据分析与挖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员培训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业学院《数字信号处理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形容词与副词 专项训练(解析版)
- 第五章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课件-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 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绩效考核办法
- 围墙拆除重建施工方案
- 《AI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演讲课件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答案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供给规范
- 2024-2025学年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及答案(共4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