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醉翁亭记

立足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朗读并背诵

课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

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诵读,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

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诵读,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

看待挫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目标任务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

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

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积极乐观。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

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

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醉翁亭记》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

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沉

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这篇《醉翁亭

记》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L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

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领

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

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

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他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散

文成就很高。文章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

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

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

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背景知识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哪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

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

《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

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

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那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

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哪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

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

《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

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三、导学点拨加强积累

1.注意字音

滁(chii)林壑(he)琅哪(Idngyd)潺潺(chdn)僧

(seng)辄(zhC)晦明(hui)霏(fei)暝(ming)彳区偻

(yu1u)携(xi6)洌(li€)肴(ydo)簌(s€i)

(g6ngch6u)阴量(yi)穿(yi)吸泉(niang)矍

然(yi)岩穴(xuB)朝暮(zhdomU)酣(hdn)颓然(tu

i)

2.词语释义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壑:山谷。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山谷。

暝:昏暗。

晦:阴暗。

发:开放。

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杂然:交错的样子。

陈:摆开。

3.一词多义辨识

①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手(乐趣)

②名名之者谁(命名)

不能多其一处也(说出)

③秀蔚然而深奉者(秀丽)

佳木事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④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每有会意(意旨)

此中有真意(心思)

⑤高而年又最通(大)

风霜序洁(高爽)

⑥宴太守妻也(宴请)

摹酣之乐(宴会)

⑦出水落而石出者(显露)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⑧归太守用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灯而岩穴暝(归聚)

⑨乎在半山水之间也(于)颓然乎其间者(在)

⑩而渐闻水声潺潺西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两年又最高(表递进)

溪深耐鱼肥(表并列)

杂然两前陈者(表修饰)

W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4.词类活用归类

①多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年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顾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矍粹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⑥自苫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称呼)

5.古今异义归类

①意古义:情趣。例:醉翁之喜不在酒。

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去古义:离开。例:游人去而禽鸟类也。

今义:至k往。

③射古义:例:射者中。

今义:射箭。

6.出自本文的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

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

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薪: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四、导学达标提升素养

导学一:录音范读课文,思考理清课文的结构。

预设指导: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全文四个自然段。以思

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自读课文时要抓住“乐”这条

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一一四时

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也就很快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

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

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

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

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

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

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

众人归的情景。)

导学二:第1段层次是怎样的?写法是什么?

预设指导: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一西南诸峰一琅哪(鸟

瞰)一酿泉(由俯到仰)一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这一层的写

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

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一名亭者一乐(题眼,主线)。这段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

意。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

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

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导学三:研读第二段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预设指导: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

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

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

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

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第二段写作者眼中的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

雾,怡红快绿顿显眼前,傍晚鸟归山谷,让人遐想神驰。春天,野花

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日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因而发出“朝而

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感慨。在写法上作

者把一天时间纵面展开来写朝暮图,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

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而四季之景则是横

向铺排,抓住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

的四幅图景。这其中将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相融,体现了景中处处

有情,情景时时相融,太守寄情山水,时时与民同乐的美好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学达标提升素养

导学一:第3段内容及哪几层是怎样的?段首的“至于”有何作

用?

预设指导: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哪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

,,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

导学二:写滁州百姓之乐有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预设指导: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

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

——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能兴高采

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

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导学三:第四段中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乐

其乐”?

预设指导:主旨句: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

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导学四:结合全文思考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预设指导: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

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

环绕图一琅那秀色图一酿泉流水图一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

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

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

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

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

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

乐其乐一一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

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

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导学五:作者自号醉翁,联系背景分析文中“醉”与“乐”之间

有什么样的联系?

预设指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

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

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

纯粹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何?因为作者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

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乐中也含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

(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

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

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

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二、概括提炼发展能力

1.概括本文语言特点

预设指导:

①骈散结合,语言自由灵动。文中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

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②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景

中处处有情,情景交融。

2.课堂小结

《醉翁亭记》可谓是一篇千古名文,它不仅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

景,打下鲜明的时代烙印,表现了欧阳修面对艰难的国运,在逆境中

不但努力治理滁州还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且语言极具特色。文中的

景是作者抒情的最好凭借,而写景的繁简安排极具匠心。醉翁亭是文

章描写的主体,作者不惜笔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层紧缩,步

步进逼。写山间四时之景,一句便是一个季节,突出了每个季节最富

特色的景象,文字十分简约。全文句式,或用陈述,或用反问;或用

短句,或用长句;或用单句,或用复句;或用散句,或用骈句。其内

容,或者叙事,或者写景,或者抒情,灵活飞动,变化无穷,显示了

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高度技巧。其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环滁皆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使文章增其蕴涵。醉翁把“与

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

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的千古名句。

三、导诵导悟提高素养

1.指导背诵依据,抓准文中脉络。

强调:一自然段:山一水一亭一名一太守

二自然段:朝一暮一春一夏一秋一冬

三自然段:滁人游一太守宴一众宾欢一太守醉

四自然段:太守归一游人去一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2.指导朗读,把握节奏、语调、语气

强调: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21个“也”字作句尾,韵

味浓郁,语气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

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

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读时要分辨轻重,

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

的,则可轻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2.加强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语言、思想上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图

1.问答问题:

★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

★琅哪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

★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

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

★“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2.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比较阅读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