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6000字(论文)】_第1页
【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6000字(论文)】_第2页
【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6000字(论文)】_第3页
【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6000字(论文)】_第4页
【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谢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10417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 17485一、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 125344(一)S旅游度假区基本情况 12871(二)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措施 215104二、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13194(一)网络治理主体方面 728333(二)网络治理手段方面 822955(三)网络治理结构方面 1025452(四)网络治理机制方面 1117963三、完善旅游警务工作的合理化途径 1215705(一)丰富网络治理主体打造立体化旅游警务 1223354(二)优化旅游警务结构发挥治理手段效能 134680(三)构建和完善旅游警务运作机制 1410810(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 16一、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现状R市S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国旅游度假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旅游秩序吸引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随着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公众对其当地的旅游警务要求也会更高,面对日益严峻的旅游秩序维护压力,R市S区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总结提炼了自己的旅游警务工作措施,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阳光旅游警务品牌。(一)S旅游度假区基本情况作为山东省新兴的地级市,R市位于黄海之滨,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靠革命老区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全市陆域面积5310公里,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获得联合国人居奖。S旅游度假区为R市的重要辖区,陆域面积168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100个村居,常住人口10万人。S旅游度假区拥有42公里的黄金岸线,10多处优质沙滩,1个AAAA级景区、5个AA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13个滨海民俗旅游村、2个近海岛屿,还有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近海第一房车营地”的阳光海岸国际露营公园,犹如一颗颗明珠散布在度假区内。山、海、林、泉、茶、城高度融合,淳朴自然的渔乡民俗,优良的生态宜居环境,得天独厚的深渊旅游资源,形成了S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为支撑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加之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成为了海内外游客的旅游度假胜地。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15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27.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5.3%。2020年接待游客168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45亿元。每年接待游客在2000万人以上。S旅游度假区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维护景区社会治安、保障旅客合法权益,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增强获得感、安全感也成为广大旅客的共同诉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为了彻底解决景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保障旅客合法权益,2016年,R市S旅游度假区正式成立S旅游度假区分局,建立了旅游警察队伍。从建局之日起,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富市”战略实施工作大局,确立保障和服务旅游业发展主线,实施精准警务战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等一系列部署,担当作为、奋力拼搏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聚力打造全国“最安全旅游目的地”,确保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治安持续平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6-2020年,先后被授予R市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全市“防风险、化积案、保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通过旅游警察的持续的综合的整治,S旅游度假区旅游旺季刑事、治安、纠纷等警情2019年比2018年又同比下降了64%、21%和24%,在此的基础上,2020年又有大幅度的下降。(二)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措施伴随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市加大对S旅游度假区旅游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营造旅游景区安全环境,S旅游度假区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6年设立了R市公安局S旅游度假区分局。但分局成立之初,就面临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S旅游度假区有旅游警察仅96名,其中在编50名,在应对S旅游度假区168平方公里区域,部分派出所仅有5名旅游警察。面对保障42公里的黄金岸线、10多处优质沙滩的景区广阔的旅游景区,全年景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的密集的旅客,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力存在严重不足。相比于国外专业化精英级别的旅游警察,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察的专业能力略显不足,旅游警察配备不足将无法有效满足旅客对安全的需求,对于S旅游度假区旅游业的发展,创建全国治安最好旅游景区带来极大的挑战。S旅游度假区公安机关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借鉴其他地市的旅游警务工作的优势和特长如表2-1所示。就何提高旅游警务服务质量,如何让旅客增强获得感安全感,促进全市实施的“旅游富市”发展规划,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表3-1我国各地景区旅游警务特点地区特点大理旅游警务大理州公安局内设机构,设立综合科、一、二大队三内设科队,依法查处涉旅违法犯罪案件,监管旅游市场,维护市场治安吐鲁番旅游警务副科级,30人编制,从现有公安和协警队伍中抽调,分为3中队,日常巡逻景点,开展便民服务,与旅游局、物价局等监管部门联合执法福建崇武旅游警务社区警务与景区管理相结合,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优化出警流程,联合公安、高校和媒体,设立义务服务队优化旅游环境泰山旅游警务派出所掌控景区治安防控大局,建立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景区治安防控;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制定应急方案,确保警令传达到位,快速出警张家界旅游警务建立高素质旅游警察队伍,成立旅游安全风险评估专业小组评估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联合市、区县、派出所力量,搭建高效能勤务指挥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厦门旅游警务以鼓浪屿、东渡邮轮码头为重点,建立公安部门领导协调机构,以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黑名单管理等手段优化旅游环境都江堰旅游警务旅游警察队伍素质高、形象好、装备精良,配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涉旅案件,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案件内蒙古旅游警务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科学配置巡防警力,将动态巡逻与定点设岗相结合,设定6分钟到达现场的目标,构建指挥有力、信息畅通、快速出警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普陀山旅游警务积极培养全科警察,提高警察业务技能;应用大数据打造平安景区,构建“人防+技防”的旅游警务模式枣庄山亭旅游警务以景区警务室为核心,配合公安分局各警种工作,同时与旅游、市场监管、物价、交运等部门联动,形成多部门联勤联动、联合执法机制1.优化勤务流程提升警务运行保障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强化各警种和派出所联动机制建设,建立110与12345、12306旅游投诉热线联动机制,制定规范流程,明确职责任务,提高服务实战能力水平。加强和规范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的建设和运作,做实做细基层指挥机构,建完善实战化指挥、视频化调度、动态化布警、扁平化用警等勤务指挥调度系统,着力改进用警模式,提升指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岗位勤务管理和警务动态管理机制,实施精确指挥、快速反应。工作中始终坚持情报主导警务理念,积极开展刑事警情、涉稳因素、社情民意、涉警舆情的收集和研判,指导本所民警勤务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派出所就景区管理的预警管控能力。S旅游度假区制定《全区旅游警务工作机制》明确警种联动机制,确定了12个警种部门,在旅游警务工作中担当的职能和角色定位。针对旅游警务季节性强、安全标准高等特点,创新推出旅游高峰勤务运行机制、快速应急指挥体系、旅游警务跟进保障机制、相关法律规范和物资装备保障等“五项措施”,支撑、保障旅游警务工作。出台《旅游高峰勤务工作规定》,将每年7月11日至8月31日确定为旅游高峰期,明确勤务设置、组织指挥、时间安排、值班备勤、职责任务,期间全体民警、辅警取消休假及周末双休,保持足够警力,全力以赴应对和处置各类警情或救助活动。2.科学整合警力资源强化治安防控坚持把旅游区整体防控与重要节点管控结合起来,以巡防管控为重点,扎实做好旅游区治安秩序维护工作。2017年,R市S旅游度假区分局划分网格巡区,划设立7个警格,将特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和辅警等警力资源,纳入到警格中(保持隶属关系不变),拓展职责任务,设置巡逻网格,明确派出所所长为警格长,统筹警格内全部警力资源,建立作战单元。遇有紧急警情,警格长经请示市局或分局指挥中心后可直接调用警格内警力。围绕阳光海岸等重点景区,依托警务室和警务工作站,科学设置“固定屯警点”,打造以屯警点为“圆心”,以5分钟出警时间为“最大半径”的网格化巡逻“防护圈”。优化布警模式,明确界定旅游警察专业巡逻和派出所、警务室区域巡逻、交警路面巡查管控责任,主要警力布防到旅游一线,形成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巡防,交叉巡逻、错时补防,点面结合、整体布防,警种联动、无缝对接的巡防格局,扒窃、诈骗、敲诈勒索等侵害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不断深化“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建设,提升辖区技防水平。截至目前,在沿海旅游一线建设高清摄像机190台、高空瞭望摄像机5台、球型摄像机27台。辖区高铁、高速线路和沿海旅游区,国道、省道公路等重点部位均安装高清摄像机,实现阳光海岸等旅游景区1900余路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在重点场所部位建立人脸识别摄像头,重点区域时段启用无人机升空侦察取证,巡逻警车、便车全部换装高清广角行车记录仪,进一步提高精准发现和证据固定能力。3.联动巡防做好涉旅纠纷调解工作旅游警察、特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和辅警,联合开展治安巡逻、指挥疏导交通、查处街面违法犯罪、调处矛盾纠纷、治安要素管控、应急处突和安全宣传等警务,形成警力互补。充分利用已经设置的警银亭、警务站(室),适当布建部分警务站、驻勤点,以此辐射巡区、警格,测算出警距离半径,在动态巡逻中能够迅速处置警情。开展服务游客和旅游纠纷调解工作。先后在景区建立阳光海岸警务室、S餐饮一条街警务室、RJ旅游警务室,在海水浴场及周边布建一键报警柱和报警箱15处,方便游客报警求助。开通S旅游警务公众微信号,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开展法治宣传和便民服务,提升服务游客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招募平安旅游志愿者2400余名,旅游旺季期间在海上救援、纠纷调处、巡逻救助、宣传防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涉旅矛盾纠纷不同于一般治安案件的特点,创新推行“1+N”联动调解机制,以“处理不过夜”和“不耽误游客行程”为服务理念,简化调解流程,实施就近办案、智能化办案、远程办案等模式,实现繁简分流、简案快办、疑案精办,确保案结事了人和,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2016-2020年,共调处涉旅矛盾纠纷2789起,成功率达到100%,未发生涉警负面舆情4.打造快反警务提高处置效能统一旅游警察的标识和服装,落实警车上路即巡逻工作要求。统一配备旅游警务巡逻自行车、电动车,并在所有警车上配齐配全电台、GPS卫星定位系统、对讲机、核录仪以及防护、救生设备等设施器材,满足旅游警务活动需要。S旅游度假区分局建制派出所每所至少更换1辆快反巡逻处警车辆,统一外观标识,配全处警装备,配齐内外部视频和完善视频回传功能。特别是城区派出所,要保持1辆快反车辆在街面,开展日常处警、巡逻,与特巡警部门PTU形成街面巡逻网格,互相协调联系。加强环市县区治安检查站、治安卡口勤务、边界出入口等规划建设,落实特巡警、交警、派出所等街面主要巡逻力量负责点位,遇有紧急警情等,迅速到达指定位置,采取封控、查缉等措施。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在重要卡口建设高清摄像机57台,安装WIFI采集终端设备30台。升级改造公安检查站,实现无遗漏、无死角、全覆盖查控封堵,严格人员、物品、交通工具安全检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S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进一步研究、完善旅游治理的相关规范流程,先后制定《办理常见涉旅游行政案件指引(试行)》《执法执勤用语规范》《涉旅案件取证指引》等制度规范,为旅游警务活动提供法制支撑。5.建立多部门联席实行多侦同步上案针对涉旅案件存在人员流动性大、证据难以提取固定等问题,S旅游度假区分局积极整合刑侦、技侦、网安、情报部门侦查资源,以及其他警种信息资源,围绕警情涉及的人、事、物开展研判,研判结果及时推送处警民警。其中对重大、疑难、紧急案件,全程靠案跟进信息研判。加强对高危人员轨迹分析,构建重点人+轨迹比对的高危人员动态管控体系,对研判确定的重点关注对象,第一时间推送辖区公安机关。面向派出所下放系统权限,提高基层自主研判能力。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实行全区旅游工作联席会议、联勤联动机制,协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加强对非法摊点、“黑出租”、“黑导游”等问题的综合治理,通过联合巡查发现问题700余个,督促整改600余个。针对个别宾馆、饭店、摊点的涉旅从业人员随意上路揽客、拦截游客车辆、强买强卖、缺斤短两等问题,分局与市场监管局、旅游局等单位协同配合,对强买强卖的,坚持依法处罚经营业户,严禁适用调解程序处理;对拦截游客车辆、上路揽客构成违法的,一律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阻碍执行职务的,一律实行顶格处理。2016-2020年,共抓获处理涉旅违法犯罪嫌疑人527人,其中刑事拘留57人,治安拘留206人,治安罚款264人,强买强卖、招手揽客等景区“痼疾顽症”得到有效治理。二、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治理追求协调合作与整体绩效,借鉴了社会网络、网络组织、供应链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它试图弥合“碎片化”下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断裂”,为推动上述主体开展合作互动和良性竞争创造条件,实现政府内协调联动、政府外部相互促进、政策行为的完整统一及无缝隙的公众服务。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R市S旅游度假区打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警务,它是在当前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发展一种全新旅游警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警务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但由于方方面面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和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研究文依据斯蒂芬.戈德史密斯的网络治理理论,提炼出网络治理理论的四个构成要素,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多样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机制明确化四方面的内容出发,分析查找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网络治理主体方面网络治理突出多元主体间的交流合作,且要求有明确的法规对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有所规定。因此,网络治理主体之间开展合作,实质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单一中心的治理模式的修正。因此,从网络治理主体角度分析,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原则上需要具备主体多元化、主体间合作方式契约化、权力分配合理化,才能切实保证S旅游警务职能发挥最大化。现从这三个方面,就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网络治理主体不够多元网络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网络治理理论的最基本的前提,换言之,治理主体越多元,治理网络也会更紧密。加之,现阶段旅游高质量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发展日益复杂多变,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日益增多,改革转型期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尖锐,需要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多元主体合作为旅游治理提供根本保障。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旅游警务的效能,实现旅游治理的最优效果,是当前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在该案例中,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充分调动了全区12个警种部门的工作能动性,实现了全警全力维护辖区旅游秩序的职能,提升了旅客和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以刑事案件破案率为例,2016年为13.3%,2017年为20.7%,2018年为24.2%,2019年为29.5%,2020年直接达到32.1%,破案率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在旅游秩序维护中,刑事案件破案率只是体现旅游秩序好坏的指标之一,并不是衡量旅游秩序的唯一指标,而是多种类型的指标的集合。具体来说,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工作涉及了与旅游局、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等政府部门的联动,与平安志愿者的协作配合、但仅局限于联合执法,并未实现部门横向间的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该案例中虽然将公民这一主体吸纳进网络治理的网络中,但仅限于招募平安旅游志愿者、海上救援人员,并无其他人员,群防群治力量动员的不到位。总体来看,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中网络主体不够多元化,甚至可以说有点单一,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居多,社会组织、公民、企业等主体参与度不够。在当前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安全感需求度越来越高,单一的网络治理主体势必会难以适应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造成工作上的被动。2.主体间权力分配不合理网络治理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5.而当前,网络治理”虽已成为社会治理研究的主流范式,但治理形式由科层结构向网络结构的转变并不意味资源和权力在政策行动者之间的平均分配张体委.资源、权力与政策网络结构:权力视角下的理论阐释[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8(1):78-88,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的权力重新分配,进而实现公共价值,满足公众对旅游治理的需求。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5.张体委.资源、权力与政策网络结构:权力视角下的理论阐释[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8(1):78-88在该案例中,根本未提及权力的如何分配,科层级治理结构占主导,权力仍高度集中在政府的手中。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主要联接了各警种、各行政执法部门、群防群治社会组织、部分公民,建立了初步的治理网络,虽然各种类型的主体都有涉及,但在具体运行中,并不能对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进行合理的赋权,尤其没有分享公共权力,便无法实现权利多元化的网络治理最佳状态。在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工作中,社会力量如平安旅游志愿者只是单纯的提供求助、咨询服务等业务,并未真正参与到旅游警务工作中,景区内的安保、海上救援人员等同样只是承担辅助角色,并无任何紧急警情处置权。从宏观角度来讲,网络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分配影响的是治理职能的发挥,不合理的公权力分配,必然影响各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社会组织为例,由于其自身并无任何公共权力,在旅游治理中,公权力的缺失决定了它在网络治理中担当的角色就只能是一个参与者、辅助者,进而影响其执行力,更谈不上网络治理的责任担当了。因此,要想实现多元治理主体效能的最大化就必然需要重新进行公权力的再分配,这就不是单单一个公安机关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第三方机构来调配。3.治理主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作为网络治理的核心力量,治理主体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网络治理的质量高低。在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发挥主导作用的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局、文旅局等政府部门综合执法水平较高,但多主体协调配合能力尚显不足;保安组织、社工组织、志愿者组织等服务意识较高,但受现实条件制约,服务能力具有随机性;景区居民等参与景区治理意愿较高,但参与主体年龄偏大,综合能力也有待加强。总体看,治理主体的综合素质提升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问题。(二)网络治理手段方面在网络治理中,治理手段主要包括激励、沟通协调以及契约合作。网络治理主要通过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实现公共价值。该案例中,在网络治理手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治理手段单一网络治理构成要素中,强调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即网络治理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公民等各自的优势地位,丰富网络治理的手段,施行“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治理对象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在打击举牌拉客的市场乱象中,政府的强制性手段在治理初期,采取的严打手段,即发现一个处理一起,严办快办,最初的效果立竿见影,举牌拉客现象明显改观,但问题难以根治。此时网络治理手段的多样性优势就凸显出来。深究举牌拉客的的深层次原因,无非是没有客源,尤其是一些个体小商户,一味的严打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此时就可以借助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优势。运用市场自由竞争手段建立诚信红黑榜借助网络平台滚动宣传,推选出优质商户,借助企业的网络平台,提升商户知名度,打造特色品牌商户等等,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优势,群策群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治理效率的最大化提升。2.沟通协调不力旅游产业是包含饮食、住宿、出行、购物、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复杂性的产业,涉及旅游局、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交通部门、食品药品局、消费者协会等多个相关部门,在旅游景区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派出所、内保组织、群众的全程参与,更需要文旅、工商、消防、行政执法等各政府部门的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依法进行打击处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好景区旅游秩序的工作。但因旅游资源存在“条块分割”的客观现象、特定旅游产品覆盖地点广泛等特点,旅游秩序维护中,难免会产生冲突和摩擦,整个合作过程不会一直顺利,完全按照设想的方案进行的,这就急需一个高效有力的沟通协调机制,来解决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在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中,只是对参与旅游警务的各主体的简单职能定位和角色,但是就发生摩擦时如何协调却并未明确,单纯依靠联席会议是远远实现不了的。另外,作为主导地位的公安机关,本身就是该网络主体的一个部门,作为协调的牵头单位很难做到全局统筹,容易存在思维局限或偏颇。因此如何协调整合各个主体的利益需求,最大程度减少由利益、目标等因素造成的合作阻碍,共同推动合作,切实发挥好网络治理的优势,保障旅游警务机制健康有序的进行,是下一步旅游警务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3.契约合作不到位网络治理主要通过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解决公共议题。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强调多方参与却没有明确的多方参与的具体框架,试图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种力量却缺乏操作章程,各网络主体之间只是单纯强调部门间的协调联动,缺乏紧密的联系纽带,各网络主体间的联系运行全靠主体间的自觉,这就造成了该网络体系的不稳定性。笔者认为,网络主体间需要签订契约,明确各主体间的权力义务,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双向高效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能动性的同时有契约的约束,真正实现权责相统一。在该案例中,如何实现旅游治理的网络化,实现多主体间的亲密合作,是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工作有序运行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三)网络治理结构方面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治理模式的结构,需要与科层和市场向比较的过程中而得出它的特征。从实践来看,这种网络治理结构与传统的科层级治理和市场治理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规范基础、组织形式、弹性程度、行动基调、行动者自由度、行动者偏好、沟通工具、参与态度与自愿度、相互间的承诺程度、信息分析程度、凝聚力量的基础、解决冲突的方法等。1.治理结构不够扁平化网络治理结构区别与一般科层级结构的最大区别就是网络结构更加扁平化,也就是强调治理网络的自下而上,否定了过去政府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威,更加凸显主体间的平等性。该理论要求所有的参与主体均为地位平等的个体,彼此之间是建立契约的平等合作的关系。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各主体之间涉及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市场、公民等各种主体,政府在其中起到的是主导地位而非一般的指导性作用,而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要求需要更多的横向链接。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串联了各警种、部分内保组织、景区公众,但在旅游景区治理的过程中,并未实现各个主体间高效互动的双向交流链接。2.制度规范不健全为切实发挥网络治理的特色优势,对应的配套制度必须规范完善。该案例中的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实质是对游客安全的管理,这项工作涉及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方方面面。而本案例中制度规范约束的主体仍然停留在公安机关的多警种之间,政府部门的联动也有但仅限于联合执法等简单的合作层面。要想真正实现网络治理的步调一致,首先从配套的制度规范着手,如一日工作制度、网络主体间的工作职责和责任界限、联席会议制度、联勤制度等具体的制度规范,尽可能的细致完善。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很多制度规范尚未建立,如具体运行过程中份协调化解、沟通协调、信息共享等制度规范的缺失。在今后的旅游警务工作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发展各项规章制度,为网络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四)网络治理机制方面网络治理机制是网络运行的关键。治理机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机制:信任机制、互动机制、适应机制、整合机制。1.信任机制尚未建立信任机制是最基础的机制,具体体现在信任是多元主体合作的基础,没有信任作打底,再好的网络结构也治理不能长久,就如同楼房的地基未打好,上层建筑再华丽也终将倒塌。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打造的是以政府部门主导,尚未建立信任机制,信任基础主要来源于社会对政府权威的认可,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只是建立了简单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契约的约束,更谈不上信任机制的作用发挥。因此,信任机制的缺失会影响网络治理主体间也就是旅游警务各主体间的关系质量,从而阻碍旅游警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2.整合机制不健全整合机制是网络运行的关键,整合机制主要整合的是资源和信息。因此,如何把信任机制和整合机制筑牢,成为网络运行的重点。网络治理的实质是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优势,具有高度一致的目标认同,资源实时共享,共同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努力。该案例中的网络治理的主体政府部门居多,具有科层级结构的优势彼此信任度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动性,以公共价值为目标追求,但不容忽视的是整合机制的不健全。在当前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协同作战,关键看运行整合机制,整合一切物力、人力、财力等资源和各主体间时互动的信息,如治安管理信息、旅游企业的信息、游客的信息等,关键时候发挥网络治理的优势。在R市S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警务中,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关键是如何动员各主体充分参与到整合过程中,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授权共享资源,打造高效运转的网络治理体系。该案例中,R市S旅游度假区为提高旅游质量,实行了联系合作和联合执法,但却并无一套完整的整合体制。3.互动机制不健全网络治理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多主体共同参与,同时最大的难点也是多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而沟通协调最关键的信息的实时共享互通和行为的协调两个方面。R市S旅游度假区旅游警务只是实现了网络主体内部的互动,即多警种联动,对外与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的互动机制缺失。在该案例中,各政府部门之间如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文旅局、工商局之间均通过联系会议进行简单的信息互通机制,加上各单位自身工作业务繁忙,简单通过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势必影响对话互动的效率。三、完善旅游警务工作的合理化途径网络治理模式下,政府扮演着公共价值的产生者、公共服务的监督者,由层级结构逐步过渡到网络化,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变更为横向和纵向关系交织的网络状协调。网络化治理是在西方政府政治生态深刻变革和数字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实践的新模式,是对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对公共管理实践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对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引介和运用已初见成效,极大促进了我国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向纵深方向发展。R市S旅游度假区根据所属的乡镇行政区域作为服务社区,以问题为导向从丰富网络治理主体打造立体化旅游警务;多措并举优化旅游警务结构全力配置;构建和完善旅游警务运作机制;建立旅游警务有效监督考核体系等四个层面提出旅游警务合理化途径。(一)丰富网络治理主体打造立体化旅游警务目前,我国旅游业的治理完善需各个部门联动助力,运用网络治理理论,以旅客需求为导向,整合医疗、文化、旅游、交通、社会组织等机构部门力量,开展网络化治理,解决职能碎片化问题,确保服务过程各环节协调一致,建立旅客安全管理立体化体系,实现服务流程整体化运行。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良好的旅游秩序维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和发挥R市S旅游度假区治安资源,提升社会化参与水平,整合景区信息资源,打造景区治理共同体,实现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力,为景区安全提供可持续的保障。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优势政府在目前,旅游警务的设置趋于三种形式:一是公安挂牌建立一整套新型警务体系,从原有的组织中抽调人员形成专职的旅游警务队伍,相对独立运行,适合热门的、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大型旅游景区或者城市;二是区域内原有警务体系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业需求,在原有警务体系基础上逐步转型成适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警务,实现工作导向向旅游警务的发展;三是以上两种旅游警务模式的结合,即成立单独运行的旅游警务队伍,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旅游警务特殊性的集体宣教,实现多警种的联动机制张陶然.制度分析框架下的旅游警务建设困境与发展路径[J].理论月刊,2019,(11):106-116.。以上三种形式,作为政府部门的公安机关在旅游警务中都承担了主导性职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公安机关要联合行政执法、文旅局、工商局等政府部门要审时度势,整体布局,及时制定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和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网络治理统一调配,从而提升网络治理组织公信力,以便吸纳更多社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同时,还要建立权责明确的社会参与体系,引导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理性参与。张陶然.制度分析框架下的旅游警务建设困境与发展路径[J].理论月刊,2019,(11):106-116.2.吸纳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完善的社会参与体系有利于保证公众知情权、提高景区治理社会合法性程度,实现多主体的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对旅游警务的外部监管,建立社区警务与景区管理相融合的旅游警务。一要依托景区治保组织、平安类社会组织等建设工作,发动警务助理、网格员、单位内部巡防人员、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要素管控、治安巡逻等平安创建活动,实现公安巡逻力量、警保巡控力量的无缝对接,具体来说就是以旅游景区所在社区和宾馆、民宿、车站、加油站、民俗旅游户、物流点等行业场所为网格,通过手机应用APP建立微信群,微信群群主由社区民警担任,同时,相关职能人员和旅游景区经营业主入群,根据涉及的旅游问题,分门别类、专门开展工作;二要依托社区智慧警务建设,将小区保安、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志愿者等纳入统一管理,深化社区警务与景区治理深度融合;三要依托群防群治力量通信联络、信息通报等机制,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升组织发动和调度指挥水平;四要进一步前移服务阵地,充分发挥景区警务室、执勤点,警民微警务等,第一时间接受群众报警,高效及时解决群众困难,,积极开展应急处理、警情宣传、帮扶救助、引导交通等便民服务,实现旅客安全感、满意度的显著提升。3.进一步吸纳公众参与旅游警务的本质是满足公众的旅游安全需求,群众参与度越高,越能助推网络治理的质量提升。要依托旅游警务工作,进一步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拓展警民联系渠道,增强警民互动。一要创新构建“指尖派出所”,做实基层警务精准管控、精准采集、精准宣传、精准服务、精准互动、精准救助,将景区治理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取得效率更高、服务更畅、效能更优的良好效果。二要积极推动群众性治安组织发展,加强建设警民共建队伍,引导群众参与辖区治安管理,潜移默化将其发展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志愿者”。三要联防联防维稳,针对群防群治工作勤务运行、信息收集、线索核查与反馈等环节,研究制定制度、规范,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实现群防群治力量与旅游警务工作紧密衔接、良性互动。(二)优化旅游警务结构发挥治理手段效能网络治理强调治理网络的自下而上,否定了过去政府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威,更加凸显主体间的平等性。运用到旅游警务工作中即优化旅游警务结构,激发旅游警务活力。笔者认为优化旅游警务结构需要现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构建扁平化旅游警务结构,加强横向联系,二要适当下放公共权力,激活社会活力,三要充分运用激励、沟通、契约合作手段,实现各个主体间高效互动的双向交流链接,激发旅游警务发展新活力。1.构建扁平化结构网络治理强调的是更加扁平化的治理结构,在旅游警务工作中同样适用。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部门在旅游警务工作中,有着主体优势地位,但其本质是科层级的结构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警务的进一步优化。要充分建立旅游警务各主体间的横向联系,可以从政府层面出发,适当减少层级,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如志愿者组织等地位,尽可能实现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对平等,提升运作效率;建立更加紧密的横向链接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创新实现合作、协商、伙伴关系。2.适当释放公共权力在发挥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对旅游警务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适当放权,激发非政府主体的参与热情,提升治理效能。首先,完善旅游警务的政策供给,建立旅游治理的长效机制,赋予旅游执法大队、旅游工商、旅游法院等机构相应的综合执法权力,推动治理常态化替代“运动式”治理。其次,要适当放权给部分服务型社会组织如志愿者组织、内保组织等,强化其服务职能,增加其行使公权力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的能动性;最后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在旅游警务运作中,单纯依靠政府的权威,很难形成互动的自发性,适当的发挥市场运行的优势,激发各个治理主体的创造性。3.充分运用治理手段在旅游景区治理及旅游企业引发的社会治理中,往往要面对着市场关系复杂的多元利益主体,波及的经济社会影响效应广泛,网络治理同样如此。因此,旅游警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好网络治理的三个手段,即激励、沟通以及契约合作。激励是在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科学设置激励机制,建立明确的激励目标、激励标准、激励形式,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关制度,推进各旅游警务参与主体间达成较高的目标认同度。高效的沟通,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双向的互动沟通平台,遇到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建立旅游警务主体与治理对象间的实时对话。契约既包括在网络治理主体间的契约,也包括在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之间的契约。(三)构建和完善旅游警务运作机制旅游警务要构建和完善相应运作机制,提高网络治理主体的信任、责任感,为旅游警务网络性治理提供治理保障,包括构建信任机制、加强协调机制、完善整合机制。1.构建信任机制信任是网络治理形成、发挥作用的关键性因素。治理网络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协商以及调和网络成员之间不同的价值理念[英]奥斯本.新公共治理公共治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观点[M].包国宪,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8.。有着高度信任关系的网络会降低组织内部的交流成本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旅游警务参与主体间存在良好的信任基础,可以推动网络治理的合作,有效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减少集体行动的障碍,约束各治理主体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基于此,借助多元主体间信息共享、协作对话,建立高度互信关系,从而降低旅游景区治理中的监督成本。[英]奥斯本.新公共治理公共治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观点[M].包国宪,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8.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加强协调机制协调机制是管理和协调整个合作网络,解决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建立协调机制,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协调可以整合各个主体的利益需求,最大程度减少由利益、目标等因素造成的合作阻碍,共同推动合作,优化网络治理。官僚制行政体制主要靠层级制权威进行协调,导致协调低效,而网络化治理通过多元主体间协商对话,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益倾向不同的多元主体统一治理目标,加强信息共享,从而形成治理合力韩兆柱,邢蕊.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9(7):110-119.。在旅游警务工作中,构建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各主体间的信息沟通合作平台,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多向互动,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沟通弊端;另外,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实现“科技+警务”的新方式,建立信息搜集、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韩兆柱,邢蕊.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9(7):110-119.3.构建整合机制整合机制包含两个方向上的运行,一是水平整合,二是垂直整合。主要服务于网络成员的创新活动,通过对横向关系序列的重新排列组合,整合最优质的资源,集中整个治理网络组织精干力量攻克难题。凡是各网络治理主体在开展旅游警务工作时可使用的人、财、物、事、信息、时间、空间等均可视为资源。如上级领导的支持、治理主体的培训教育、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景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安全防范硬件设施、景区组织的职能与作用、群众的治安积极性和守法意识、治安积极分子数量、信息、经费、景区中违法犯罪的情况等等。为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效果,需要根据资源的性质分别进行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具体而言,旅游警务工作中因流程运行涉及的信息资源进行垂直整合,对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