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课堂教学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大家已熟知的。但是,由于对这“两个地位”(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缺乏具体的研究,没有现成的可操作程序,因而以上理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整个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抄、背,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也没有反馈和矫正。这样久而久之,只能培养出一批思维懒汉,他们心甘情愿地等教师来灌,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发展,教学效果极差。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简单他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是教学浩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而服务。学生应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是否做到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直接决定着的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同样一个教师,同样的教科书,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却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知识向大脑输入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知识加工方法,对学习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着“学”的质量,而学习的主动性包含着:学习的兴趣,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自觉性。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综合上面论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有内汐卜两层含义。从内来讲,指学生处于主动、积极和幢康的心理状态;从外来讲,指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
2学生怎样确保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一个会学习的学生,能善于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主动地学习。然而,由于“以教师为中心”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教师、迷信课本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他们简单地认为,主动学习,是上课要“认真”地听讲,“勤奋”地一字不漏作笔记、反反复复地背,可是一旦面临问题,就束手无策,望着教师和课本,企图找到现成的答案。从外表来看,学生的一系列行为(听得专心,记得认真,背得痛苦)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在主动地学习,但实际上,学生的大脑处于“休眠”状态,只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呢?
2.1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
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主要靠自己,课本只是提供了知识的依据,教师只是自己深入学习的向导,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揭露事物的本质,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2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去。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外部动机,学习目的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如荣誉、奖金、表扬等);社会动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身边的某些人(如父母,教师等)高兴;成就动机,学习目的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优越性,获得某种价值感;内部动机,学习的目的是为学习过程能满足自己情感和智力的需要。从第一动机到第四动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逐渐由外向内转移,逐渐由对学习结果关注向学习过程关注转移,从“要我学”自觉地转向“我要学”,从而达到我会学,我能学好。因此,学生自己要善于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促使自己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过程,
2.3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如上所述,主动性包括学习自觉性、趣味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具体他讲,学习的自觉性包括学生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研究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悟出解题技巧,整理听课笔记,建立认知结构~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的趣味性指学生能从知识的学习中、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满足感,并乐于沉浸在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之中。思维的积极性指学生能够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知识和问题,善于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感性知识背后的理性知识,探究规律,悟出道理,乐于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师怎样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如果把课堂教学看成一台戏的话,学生就是演员,教师就是导演,离开了演员戏当然也就演不成了。如果没导演,演员就放任自流,为所欲为,那么这台戏也就混乱一片;只有处理好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3.1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要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上来(即以学定教)。所以,①备课不能单纯以教材的知识为对象,而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现有的能力水平,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的方法;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有自学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要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自悟道理;③变讲师为导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以我为中心,一味讲授,把知识强行地“注人”学生的大脑,而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重视在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启发、点拨思维的要领;④布置作业要恰当,教师不能迫使学生陷入题海,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挖掘知识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探索实验的奥秘,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加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2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确保其主体地位
从理论上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居于主体地位,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此往往一无所知,习惯于依赖教师、迷信课本,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自我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3.3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有一句名言:“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概念糊涂,有意设计概念的冲突情景,如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关于浮力的问题通常认为木块浮于水中是因为受到浮力,铁块下沉水中是由于没有浮力和浮力较小.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个实验,测出悬浮木块的浮力小于下沉铁块所受到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脑中原有的概念有冲突,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探究为什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般课本上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早就发现的知识。例:在学习原子模型时,讲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后,发现经典电磁学理论不能解释卢瑟福模型,研究陷入困境,教师不要急于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假如你是科学家,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一步进行实验,考证卢瑟福实验结论是否可靠,如果实验结论成立,则要修改经典电磁理论或者探索新的理论。这种想法与大科学家玻尔的想法完全一样,说明学生也具备科学家的气质,顺势鼓励他们,只要努力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有困难时,提供适时有力的帮助,使学生不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兴趣、深化兴趣、增强兴趣,这兴趣链的形成和发展正是教师们高超教学艺术水平发挥的必然结果。
3.4改革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所改进:(1)课堂时间主要由老师占用变为主要由学生使用,学生只有在拥有充足的时间之后,才能充分地阅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善于创造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多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的环境。(2)变陈述式教学为导学式或论证式教学。陈述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按教材的顺序平铺直叙他讲述知识,它虽然具有反映教学的连续性特点,但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导学式教学的特点则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由学生在充足的课堂时间里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自我归纳辨析。教师只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变教材重点、难点知识为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论证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既能让师生双方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又能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概念,拓宽加深教材知识,达到能力培养、发展思维的目的。(3)改革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传统的教学程序(复习引人,新授,巩固和布置作业)其实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操作程序,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讲,做笔记,回答极少的简单问题,这种程序只能用于传授知识,不利于能力和潜能的培养。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还待继续研究。
今天的教育要求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研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发展潜能和积极创新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以上共识的前提。这里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求我们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科学实验,批判地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携手共进,开拓进取。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的当今社会,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三个基本精神的实质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更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既有理论上的认识问题,也有实际操作上的问题。下面就这两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一、解读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主体性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人的能力方面,也包括人的情感方面和意志方面,而其根本特征是从人本体方面呈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学生的主体性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中教育的主体性是指高中教育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创立的诱思探究教学科学论认为: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的主体。这里所说的认知结构,不仅仅是指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而且指头脑中完整的“知识——认知——情意结构”,因为三者往往形影相随,难以单独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具备四种主要特征:第一,能动性。是指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并获得自身主体性的不断完善。积极能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特性,学生的认识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不断地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能动性的实现。第二,独立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教学活动中凡属在教师科学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特别是动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诱导学生独立探索和研究。第三,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创造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表现,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设置激思的疑问,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切切实实地开展创造性教学。第四,发展性。是指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都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归宿。(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根据现代教育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课堂教学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即: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矛盾运动。其间,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功能。对这一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与把握的程度,区分着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辩证关系,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的人。决定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为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学是以教为主导作用的学,教是以学为主体地位的教。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科学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具备四种主要特征:第一,促进性。是指教师要创设最佳条件,促进学生身心由现有发展水平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第二,启发性。主导作用能否发挥的根本标志,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地实施启发教学。第三,情感性。是指情感诱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深厚的师生情谊、融洽的师生情感,是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施教过程,情感性往往表现为教学艺术性。凡是触及人的情感,给人以审美感受,并运用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称之为教学艺术。没有艺术的施教,是干枯的说教,只能导致教学的失败。情感性则是教学艺术的核心特征。第四,反馈性。是指沟通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回路以及教与学的多向反馈回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反馈性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地位从建构观点看,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素质基础的“个体”,每个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要接纳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和非理性的诸如价值观念、态度倾向、情感信息、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方面的信息,但是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由前面所谈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和他们的四个基本特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有两个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促进自觉的“学习主体”的形成;二是学生如何有意识地主动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一)教师如何促进自觉的“学习主体”的形成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思维方式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指导人们采取相应的教育行为。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非理性、非科学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要破除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新观念。具体地说,首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其次,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再次,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要全面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用主体性发展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主体性思想来设计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信、自强,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要给学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在现代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中学生已能相对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认可。因此,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为此,教师在工作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既是他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朋友。现代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缺乏受挫体验和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决不应视而不见,挫伤其积极性。每节课都千方百计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以各种形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等)给予表扬。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平等的师生情感关系还体现在教师要敢于把讲台让给学生,把结论置后,让其思维并充分展示才华。如让学生板演、让学生矫正、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等。3.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的选择,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则是教育内容组成的系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从优化课程体系做起。要改革过去教学内容单一的学科课程,形成以必修课、活动课、选修课和研究课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4.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模式教学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围绕着某一主题及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的组合方式。正因为它是围绕着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特殊问题而组织起来的,所以一种模式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学情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发展的丰富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如启发式、探究式、自学辅导式、复习课的研究性复习模式、讲评课的双研式模式、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语文的二、二、二制课堂模式、英语的一、二、三制课堂模式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会使教学结构丰富多样,课堂生动活泼,而且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当然,教学模式的综合化并不意味着将几种单个模式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一致,以利于学生接受、内化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外化为能力;都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情景的设计、学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主动发展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或理解为,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6.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重要的辅助教学的工具,它能更好地为常规教学服务,促进常规教学发生改良。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izhi植物复习》课件
- 个人商品房认购合同2024年
- 医疗中西比较英语
- 《电视广告的表现》课件
- 脊髓型疼痛治疗方案
- 症状性腹泻治疗方案
- 《复制与可视化操作》课件
- 舒张期心脏造影在冠心病评估中的应用
- 年产xxx移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x羊眼灯钩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信息科技顾问合约
- 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一》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高管聘任劳动合同三篇
- 2024厨房设备购销合同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购买海外房产合同
- 曾明荣新安全生产法培训
- 济宁学院《休闲体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化工静设备知识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