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_第1页
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_第2页
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_第3页
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_第4页
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单选题(共17题)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2024·浙江·高考真题)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取得了累累硕果,说明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说明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深得群众喜爱,③④符合题意①:普及台州乱弹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无关,①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024·浙江·高考真题)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正确。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不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④正确。故本题选B。3.(2023·天津·高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举办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展,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D.古有“雁塔题名”展示书法和荣誉,今有“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答案】C【详解】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通过诗词大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发展,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C符合题意。A: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A不符合题意。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但没有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B不符合题意。D:“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体现了某些低素质现象,不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2023·重庆·高考真题)酉阳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现了巴人劳动智慧的豪放性格。随着乡村振兴摆手舞重焕生机,成为旅游保留节目。当地小学结合地域文化,创编摆手律动操,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摆手舞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划时代魅力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③摆手律动操以物化形式发挥了文化育人,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④创编摆手律动操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学校以酉阳摆手舞为基础创编摆手律动操,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以物化形式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及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文化创新赋予摆手舞新的时代魅力。历史悠久不一定就有魅力,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历久弥新,①排除。②: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者不一定呈正比关系,并不是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更不能为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②排除。故本题选D。5.(2023·海南·高考真题)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来,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道德模范、时代情模、中国好人等不断涌现,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这表明,雷锋精神()①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雷锋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进行弘扬和传承,激励人们践行雷锋精神,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这表明雷锋精神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并不是雷锋精神,②错误。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不是雷锋精神,④错误。故本题选A。6.(2023·海南·高考真题)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这表明()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可以看出我们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农耕文明之“魂”依赖于村容村貌之“形”,②说法错误。④:文明保护的前提是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2023·江苏·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答案】D【详解】AC:该选项只反映了文化的民族性,概括不完整,AC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只反映了文化的世界性,概括不完整,B不符合题意。D: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说明要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说明要坚持文化的世界性,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2023·广东·高考真题)“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物勒工名”只是推动工匠精神形成的一种形式,①说法错误。②④:“物勒工名”的制度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这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②④符合题意。③:“物勒工名”的制度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这说明“物勒工名”以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9.(2023·浙江·高考真题)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这说明“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②正确。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是结果,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③不符合题意。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目的,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②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④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①正确。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②错误。③:《甪端》运用音乐剧形式,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③正确。④:材料不能体现是否完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2023·湖北·高考真题)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②③: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也说明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④: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但不是其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C。12.(2023·湖南·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正确。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排除。③: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确。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模拟演练模拟演练13.(2024·甘肃酒泉·三模)近年来,很多文创产品凭借时尚的设计及其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火爆“出圈”,呈现销售热潮: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U盘、三星堆博物馆的川蜀麻将摆件等。博物馆出现文创热是因为文创产品()①饱含着古史传说和艺术珍品等独特的人文元素②是民族精神的艺术呈现与社会价值观的准确传递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凭借时尚的设计及其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近年来,很多文创产品火爆“出圈”,说明其饱含着古史传说和艺术珍品等独特的人文元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文创产品能传递出一定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价值观,但的准确传递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④:文创产品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但让人民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夸大了文创产品对人的影响,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4.(2024·云南曲靖·二模)2024年2月2日至20日,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欧洲新春巡演收获了如潮的掌声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该节目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中国年节文化,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为主题,用音乐表现四时之美,讲述传统时节寄托的中国人的情感与人生体悟。这种形式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国际音乐语汇、更能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中央民族乐团欧洲新春巡演的成功说明()①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促进文化交流消除差异,融合趋同能引起情感共鸣③有中国精神风貌的年节文化,得到欧洲人民的认同④要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更广传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该节目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中国年节文化,用音乐讲述传统时节寄托的中国人的情感与人生体悟,这说明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符合题意。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差异不能消除,文化可以交流、交融,但不能融合趋同,②不选。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不选。④:这种形式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国际音乐语汇、更能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这说明要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更广传播,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5.(2024·江苏南京·二模)从国潮IP来看,北有故宫,西有敦煌;从创意故事来看,森严的帝王行宫会在宫猫的代言下萌态出圈,六朝古都在不倒翁小姐姐抿笑牵手中穿越再现;从产品类别来说,可谓衣食住行样样精通……国潮正在全球化语境下和现代化产业竞争中潮涌不息,并奔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成为全人类共情中华文明的纽带。由此可见,国潮()A.获得新的生命力,取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互相成就B.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融入大众生活C.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创新,塑造了中国气派D.实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答案】C【详解】A:虽现代传媒在推广国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错误。B:材料没有涉及融入大众生活,故B不选。C:国潮是基于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在全球化语境下和现代化产业竞争中潮涌不息,并奔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气派,故C正确。D:国潮确实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但没有涉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故D不选。故本题选C。16.(2024·河北邢台·二模)2024年春晚节目《年锦》从历代数百纹样中精选了20款进行复原织绣,跨越时间的长河,呈现了汉、唐、宋、明四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让观众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这些纹样产生于人民,寄寓着花好月圆的愿景,寄托着平安康乐的期盼,它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学,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这表明中国传统纹样()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彰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2024年春晚节目《年锦》精选了20款产生于人民的历代纹样,让观众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这表明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故①④正确。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而不是中国传统纹样的地位,故②不选。③:材料强调的是通过精选出的纹样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17.(2024·山东淄博·二模)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尽管春节习俗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所承载的“团圆和谐、亲情友爱”“辞旧迎新、憧憬未来”等文化内涵,具有超族群、超信仰、超国界的价值共享性。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因为()①不同文化交流交融是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必然要求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③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④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尽管春节习俗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所承载的“团圆和谐、亲情友爱”“辞旧迎新、憧憬未来”等文化内涵,具有超族群、超信仰、超国界的价值共享性。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因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不同文化交流交融是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必然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我们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而不是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③错误。④: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8.(2024·全国·二模)2024年2月,一场主题为“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的直播活动吸引超700万网友在线观看。这场直播的最大看点是,借助人工智能、6DoF(六自由度追踪)等数字技术,让观众零距离体验戏曲的“唱念做打”。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有利于()①活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④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借助人工智能、6DoF(六自由度追踪)等数字技术,让观众零距离体验戏曲的“唱念做打”,这表明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有利于变革文化传承方式,活化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表述错误。③:数字技术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③不选。故本题选B。19.(2024·山东泰安·二模)2024年2月26日,中国首部文生视频动画片《千秋诗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华经典诗词转化制作为唯美的国风动画,沉浸式再现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脉的勃勃生机和独有魅力。首播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这体现出()①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②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③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④借助现代科技增强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该片首播收视率告捷得益于创作者坚持现代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既传承了经典,唤醒了古韵的新生命,又展现出了中华文脉勃勃生机,让更多的国人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独有魅力,这体现出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也表明借助现代科技,增强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②④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①排除。③:材料强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体现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0.(2024·湖南永州·三模)某市调动资源对革命文物进行活化利用,在革命文物周边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处设置革命主题雕塑,注重革命文物与街区绿地、步行街道、小区广场等活力公共空间相结合,既发挥了公共空间的文体休闲功能,又增强了市民对革命历史的共情。这种做法()①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创设全环境育人空间,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自信③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充分实现了其经济效益④丰富革命文化的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