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欧美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表(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B.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C.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D.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2.19世纪60、70年代,“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为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征服满洲”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A.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C.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4.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民本思想逐渐显现C.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族权色彩日渐浓厚5.据统计,1936年时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占比分别为49.21%和50.79%,1947—1948年分别为58.43%和41.57%。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借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列强卷土重来使民间资本萎缩C.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 D.国民政府在战后兴办国有企业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有如下规定:“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物品。”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言辞来维护对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进行。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D.法庭辩论决定物品归属7.如图是德国牧师、制图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采用木板印刷出版;与此同时出版了《宇宙志导论》,教学生如何使用世界地图,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上述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人和世界被发现 B.新教的广泛传播 C.自然科学的兴起 D.三角贸易的繁盛8.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 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谏官分割皇权9.清代长期以来禁八旗宗室子弟娶汉女,以“保种族纯洁”。1902年,清廷“开除此禁,所有满汉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这说明()A.突发性是习俗变革的主要特征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社会政策C.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渐占上风 D.满汉之间实现社会地位平等10.“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克服重重困难,在科技和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与美、日正式建交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11.1919年,李大钊在某文中写到“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A.进化论 B.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经验12.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人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 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13.如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藏的五祀卫鼎。鼎腹内壁铸铭文207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诉讼案件。此青铜器的铭文A.需被文献记载印证才能确定其证史价值B.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较为可信的史料C.作为实物史料不可能包含记录者主观认识D.作为历史叙述都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准确客观呈现14.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A.打破了日军的残酷“扫荡”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C.扭转了根据地面临的困境D.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15.自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接任圣职时曾说教道:“看,我今日立于各民各国之上,去拔掉和打碎,去毁坏和推翻,并去建设和树立。”下列不能反映其“去建设和树立”的意图是A.实现教会的集权统治 B.力图主宰世界的一切C.极力鼓吹教权的至上 D.推动西欧各国的统一16.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在中国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D.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17.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这说明古代罗马A.注重保护公民土地私有权 B.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C.居民的身份具有不平等性 D.法律严禁土地的买卖18.《魏书•食货志》载:“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材料中的“事”是指北魏政府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推行均田制 D.革除旧俗19.“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春秋时期,曾经出现过无数次弑君现象,但是每次弑君过后,仍旧不得不寻找一位与王室有关的人出任国君,而从未有任何人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来确定国家领导人。”通过材料作者意在强调君主制:A.象征专制、黑暗、野蛮 B.维系血缘关系、巩固民族统一C.是当时社会最好的选择 D.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国家巩固统一20.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中国的经济成了列强经济的附庸B.中国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和侵略中国的工具C.中国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D.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控制21.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所强调的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D.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22.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两人的思想都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23.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1.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2.5%,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这种变化说明A.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 B.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C.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 D.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2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与夷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务,交给本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去办理。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顺应了时代变化的需要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遏制了列强的在华势力 D.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外交25.中国古代某位皇帝“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他还设置了A.参知政事B.殿阁大学士C.内阁D.军机处26.下列政策一度引发明朝出现“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 B.海禁 C.开禁 D.闭关锁国27.在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下列关于这两个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迥异 B.西欧的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义务C.古罗马平民与贵族利益趋向一致 D.古希腊女性也可以享受民主政治28.“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这一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9.观察如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A.华约建立、苏联解体 B.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C.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 D.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30.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材料一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材料二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朱维铮《再读近代史》材料二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材料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问题:(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学东渐”的历程和阶段性特点。(3)你是如何看待“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过去的10000年里,特别是在过去的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跨越了一道全新的门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由于我们生活于此种转型中间,很难清楚客观地看出其特点。因此,在描述这种转型时我有意贴上了一个含糊的标签:“现代革命”。——据(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距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为基点,以1000年或300年做为观察历史的时间尺度,历史视野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历史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间尺度,说明你对“现代革命”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很多国家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工业化带动各国农业的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即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出口贸易额超过英国,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材料数据只是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无法得出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数据只是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没有体现美国国际地位,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没有体现西方大国的工业化,D项错误。2、B【解析】
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①项正确;明治政府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幕府封建领地,实行“废藩置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项正确;“征服满洲”并非是为“脱亚入欧”才制定的。故③项错误;明治政府号召向西方学习,推行文明开化。故④项正确。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③错误,A、C和D排除。故选B。3、A【解析】
从新兴民族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一些国家成为新兴市场和经济体,这些新兴力量冲击着战后旧的世界秩序,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并非都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并非强调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国家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南北差距加大,排除D。4、B【解析】
由殷商到西周,由祭祀鬼神相当普遍到执政必须注重民众需求,说明到西周时期民本思想逐渐显现,故选B项;注重民众需求并不意味着祭祀对象发生变化和平民地位上升,排除A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5、C【解析】
从1936年到1948年,国家资本比重上升,民间资本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官僚资本主义膨胀,民间资本萎缩,故选C项;A项没有体现民间资本的萎缩,排除A项;列强卷土重来是一战后,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国民政府在战后并没有大规模兴办国有企业,排除D项。故选C。6、A【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的相关要求具备形式主义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这一规定不是保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时发展到成熟阶段,排除C项;这一规定不是决定物品归属的法律方式,排除D项。【点睛】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如《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7、A【解析】
根据题干“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非洲、美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牧师并未使用传统宗教地图反映天主教权威受到冲击,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地球仪月形图非洲及美洲等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1492年哥伦布最早发现美洲大陆及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洋好望角的史实,两者反映了人与世界的被发现,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宗教改革中新教的传播,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天文学领域,排除C项;三角贸易中并不包括亚洲,排除D项。故选A。8、C【解析】
据材料“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可知,两汉时期,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正确;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没有体现谏官行政权的扩大,故A错误;B项中“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故B错误;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材料未提及谏官分割皇权,故D错误。9、B【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02年的清政府深陷统治危机,此时放开满汉不可通婚的禁令明显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说明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社会政策,故选B项;习俗变革主要是具有渐进性,而不是突发性,排除A项;从该禁令的废除无法看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占据上风,更不能证明满汉之间实现了社会地位平等,排除CD项。故选B。10、D【解析】
依据所学,文革期间我国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科技上,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外交上,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④符合题意;①发生在1964年,此时还未开始文革,排除;③中美正式建交在1979年,文革已经结束,排除。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1、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既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也标志着李大钊已经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以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李大钊向中国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进化论;B选项错误,三民主义正式提出于1906年,不是“零碎的资料”,李大钊也没有宣传三民主义;D选项错误,十月革命经验不是“学说”。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C【解析】
罗斯福政府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意图复兴经济和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体现了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选C;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B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罗斯福新政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动新政,排除D。故选C。13、B【解析】
五祀卫鼎是出土文物,史料划分上属于一手史料,因此其内壁铭文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较为可信的史料,B正确;文献记载的史料价值不如出土文物,排除A;铭文带有主观色彩,排除C;青铜器本身不属于历史叙述,排除D。14、D【解析】
1941年由于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浪潮,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以边币取代法币,有利于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冲击,边币图案设计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权认同,故D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还没有打破日军的残酷扫荡,故A项错误;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中共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排除B。扭转根据地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需要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等多方面努力,仅有货币政策这一项不足以扭转根据地面临的困境,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边币的发行。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根据地推行边币政策的主要作用:缓解经济困难,加强政治认同。15、D【解析】
略【详解】从““看,我今日立于各民各国之上,去拔掉和打碎,去毁坏和推翻,并去建设和树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其并没有试图推动西欧的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16、C【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主要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并未大量引入外资,排除;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会促进外资在华增加,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外资激增,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选项D排除。17、C【解析】
罗马法强调只能将土地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实际上排斥了非罗马公民的土地购买权,体现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身份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材料只限制土地转让对象,没有体现对土地私有权的保护,A项错误;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与强调契约合法的条件不符,B项错误;限定土地买卖的对象不等于严禁土地买卖,D项错误。18、C【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在于释读材料,“《魏书•食货志》”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经济情况;“豪富”和“土地兼并者”不愿意这一措施实行;这一措施实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十几倍。从经济情况、打击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这三条标准,综合判断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经济措施——推行均田制。故选C项。19、B【解析】
据材料“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每次弑君过后,仍旧不得不寻找一位与王室有关的人出任国君。”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君主制维系血缘关系、巩固民族统一,故B正确;材料中作者对君主制基本持肯定态度,“象征专制、黑暗、野蛮”材料不能体现,故A错误;作者并没有指出君主制是当时社会最好的选择,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君主制“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D错误。20、C【解析】
“半殖民地”指的是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主权,中国有限度、有范围的受到外国列强的控制,故选C项;半殖民地指的是政治层面,与经济层面无关,排除AD项;中国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和侵略中国的工具是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之一,没有体现全部的内涵,排除B项。21、C【解析】
杰斐逊的观点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国家建立的重大影响,选项C正确;法国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但这并不构成美国人视法国为祖国的原因,排除A;美国革命在前,因此选项B排除;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作为美国人将法国作为祖国的原因,排除D。22、D【解析】
材料“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正确;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故A错误;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且认为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题干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对“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23、B【解析】
据材料“就业比重仅为1.8%……增加到2.5%”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女性地位提高,就业比重增长,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说明工业化推动社会转型,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妇女就业状况,不能体现农业收益的增加,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故C选项错误;妇女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劳动力增加,不是短缺现象,故D选项错误。24、B【解析】
把外交事务交给“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说明清政府深受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影响,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用地方官员办外交落后于时代潮流,A项错误;地方大员办外交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C项错误;地方封疆大吏办外交不是列强控制中国外交的条件,D项错误。25、B【解析】据材料“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的史实,明太祖还设殿阁大学士,故B项正确;参知政事属于宋代,故A项错误;内阁属于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清朝,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太祖废丞相的史实入手,注意题干设问的是“他还设置了”,据此即可进行正确判断。26、B【解析】
根据“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意思是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导致一些商人进行走私贸易,转而成为海盗,导致了寇患盛行,故答案为B;朝贡贸易主要是政府行为,与材料无关,A错误;开禁就会使一些海盗进行正当交易,而不是为寇,C错误;闭关锁国是清朝的政策,排除D。27、A【解析】
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以血缘为基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因此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迥异,故A项正确;西欧的封臣对封君有一定的义务;古罗马平民与贵族利益不一致;古希腊女性没有民主权利。B、C和D排除。故选A。28、A【解析】
依据材料中“英国”、“通商之广州等五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A选项正确。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并未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B选项错误;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华约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故A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排除B;1961年柏林墙修建,排除C;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和1985-1995年之间的时间信息,联系华约建立、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30、C【解析】
根据“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天为民而立君主,君主应当使民安乐,体现民本思想,故C正确;材料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无法体现“专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排除B;材料体现民本思想,无法体现“无为”思想,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的价值认识不足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或农耕文明决定性);计时工具的局限;自然经济的生活习惯的影响。(2)变化:时间观念越来越精准化,对时间的价值认识逐步增强;观念变化的不平衡性(沿海地区及城市变化快,内陆及农村变化慢);时间观念越来越近代化(时间经济意识逐步增强);背景: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不平衡性;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工业化在东南沿海起步,并不平衡地发展;政府推动;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可归纳出时间观念随意模糊;根据材料“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可归纳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根据材料“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可归纳出大多数人对时间的价值认识不足。原因:根据材料““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可归纳出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可归纳出计时工具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可归纳出自然经济的生活习惯的影响。(2)变化:根据材料“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可归纳出时间观念越来越精准化,对时间的价值认识逐步增强;根据材料“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可归纳出时间经济意识逐步增强;根据材料“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可归纳出观念变化的不平衡性。原因:根据材料“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变化需要从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不平衡性、工业化在东南沿海起步、政府推动和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2、(1)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造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矽利康针织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氯乙烯玻璃纤维漆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锅炉热电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超薄连续热缩阻燃母排套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等离子墙壁挂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法式沙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大众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氯吡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苯噻草胺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缝制机械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手部先天性疾患多指畸形课件
- 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常见临床研究分级
- 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使用台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Everyone Stop!教学设计
- 希尔顿酒店市场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2
- 消化道穿孔课件
- 可编辑修改中国地图模板
- 最新电大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汇总
- 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