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从环境差异的角度,解释了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过程,而其中“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早期的关键。大规模种植,令支持社会发展的“粮食中心”得以诞生;而人类对某些特定味道的追求,最终产生“蝴蝶效应”,成为人类文明重大转折的起点。从“人猿相揖别”开始,植物的角色就已经举足轻重。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一书中描述了红毛猩猩的习性,用以解释人类的祖先当年为什么选择直立行走:“更多时候,它们会用上肢抓住头顶的枝条,下肢在树干上,方便快速采摘那些‘手臂’可以触及的成熟果实。”部分人类祖先通过“解放双手”,发现了一个更高效率地获得食物能量的途径。猿猴类动物以素食为主,主要从树叶中吸取热量,可谓事倍功半。而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可以摘取果实,在其“菜谱”中增加能量更高的“菜式”。高能量食物让人类祖先既获得更多支持大脑发育的营养,从而提升种群的智力,驱动其日后进化成人类,同时又减少摄入食物的时长,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繁衍、养育后代、抢夺地盘等,提升种群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竞争优势。除了带来高能量食物的种种好处外,直立行走还促成了人类祖先掌握更多的衍生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奔跑和投掷,这些技能使人类祖先找到了狩猎动物的方式,增加了食物源和营养源。狩猎动物又成为驯化动物的前提,为人类实现大规模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上述一切影响人类种群命运的变化,只不过起源于“摘果实”这个如今看来轻而易举的动作。继直立行走和狩猎之后,人类收集食物的方式日渐先进。他们学会了用火,通过加热食物来消灭食物中的细菌,降低进食时感染疾病的风险;他们发展出农业,通过种植、养殖来实现稳定的粮食供应……于是,植物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进的“燃料”。在文明演进中,食用型植物的影响力也以不同形式发挥。新月沃地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因为公元前8500年这里就率先栽培“二粒小麦”。而欧美文明的霸主地位,则起源于贪图某些“味道”。胡椒是原产于亚洲的作物,曾经因为其美妙的异香令欧洲人痴迷。但作为“中间经销商”的阿拉伯人非常狡猾,不愿意告诉欧洲人香料的来源,以便长期赚取差价。为了寻找宝贵的神秘香味的来源,15世纪时,欧洲的船队出发了。1492年,西班牙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使西班牙人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准确找到从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从而来到胡椒的故乡——印度喀拉拉邦;还有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继续纵横于各个大洋的船队,最终缔造了“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历史为大众所熟悉:欧洲人通过航海殖民掠夺资源、大规模积累资本;欧洲本土消费市场日渐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家更高效地占有剩余价值的需求,被各种技术创新满足;科技革命的成果开始涌现,最终全面推动欧美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这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而这一切,从一颗小小的胡椒开始。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现代化的今天,对味道的追求也越来越极端。然而,过度追求美味对于不断勾勒人类发展蓝图的植物来说,意味着灾难的到来。美国人热爱吃牛肉,然而生产牛肉所消耗的谷物显著高于生产其他肉类的消耗。这意味着越多的人想吃牛肉,就需要越多的耕地,最终导致耕地对林地的占用。食用牛肉还会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状态。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过程产生大量甲烷。同为温室气体,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25倍。大规模养殖牛,即意味着温室气体的高强排放,这会加快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将导致很多温带植物失去熟悉的成长环境。近年来,控制碳排放、节约粮食的倡导力度日益加大,就是不希望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人类日益变大的胃口破坏。正如现代人遇到的多种“富贵病”,如痛风、胰腺炎等,是饮食更精细、更大量所致,放在人类文明的框架来看,吃得好也是人类文明“富贵病”危机的源头。极端天气增加、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种种挑战因人类过分消耗、破坏植物的生存状态而出现。这也许是植物的被动“报复”。处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人类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处理得当,植物就是人类进步的隐藏驱动者;处理不得当,植物凋零时,也会拉着人类“同归于尽”。(摘编自Freelee《植物塑造了人类历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人类早期“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文明能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关键性因素。B.人类祖先选择直立行走后,部分人类祖先“解放双手”,如此则可以方便、快速采摘触手可及的果实,这就提高了获取食物的效率。C.植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进人类收集食物方式,降低感染疾病风险。D.今天的现代人类对味道的追求越来越极端,而这种过度追求意味着大量植物被人为破坏,给人类自己带来了灾难。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蝴蝶效应”在文中指欧洲人对胡椒的追寻缔造了“大航海时代”,可见食用型植物对文明演进的影响。B.人类祖先学会运用上肢,“人猿相揖别”后,获取食物效率更高,获取的食物能量比猿猴类动物的更多。C.过度“贪图”牛肉美味,会导致耕地对林地占用,也直接导致气候变暖,影响温带植物的生存环境。D.控制现代人日益变大的胃口意味必须控制碳排放和节约粮食,否则不仅“富贵病”越来越多,还会导致影响人类生存的多种环境挑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人类最早驯养牛,并建立了世上最早的牛、羊、猪等家畜养殖中心,促进了古代两河文明的兴盛。B.“为了香料的原因,帝国建了又毁,以至于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饮食上的欲求驱使人们横跨这个星球,也改变着这个星球。”C.对于黑猩猩的食性的发现,为人类极其复杂的食性的出现提供了线索,甚至推翻了只有人类才懂得使用工具的观点。D.植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人由新石器时代开始便已启蒙,逐步认识并系统地积累植物有关知识。4.材料最后一段使用“报复”“同归于尽”等词,请简析其作用。5.请根文章内容,分析下列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清代中后期苗疆民众大量种植朝廷推广的玉米等外来农作物。这不仅让当地民众获得新奇美味,而且可以在整个内地市场广泛流通。大面积种植玉米后,劳动力的需求驱动他们大量抓人当“娃子”,在无意中刺激了奴隶拥有量的飞速增长,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且苗疆腹地极度潮湿,坡陡、土薄,山区的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旱灾的爆发频度也逐年加大,种植玉米的效益越来越低。【答案】1.C2.C3.B4.(1)“报复”“同归于尽”指人类未能正确处理与植物的关系而给人类、植物带来灾难。(2)语言生动形象,带有拟人色彩,便于理解。(3)强调了人类恰当处理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5.(1)改种玉米等外来作物,使苗疆市场与内地联系,体现了食物对族群命运的影响。(2)大面积种植玉米刺激奴隶增长,体现植物对文明演进过程有影响。(3)水土流失严重,旱灾频繁,体现了处理不当人与植物的关系,会对植物生长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灾难。【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植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说法太过绝对,根据原文“继直立行走和狩猎之后,人类收集食物的方式日渐先进。他们学会了用火,通过加热食物来消灭食物中的细菌,降低进食时感染疾病的风险;他们发展出农业,通过种植、养殖来实现稳定的粮食供应”可知,植物并没有直接产生改进人类收集食物方式,降低感染疾病风险的作用。根据“于是,植物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进的‘燃料’”可知,植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并不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也直接导致气候变暖,影响温带植物的生存环境”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美国人热爱吃牛肉,然而生产牛肉所消耗的谷物显著高于生产其他肉类的消耗。这意味着越多的人想吃牛肉,就需要越多的耕地,最终导致耕地对林地的占用。食用牛肉还会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状态。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过程产生大量甲烷”可知,过度‘贪图’牛肉美味不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食用牛肉会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状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的观点在原文第一段:“人类对某些特定味道的追求,最终产生‘蝴蝶效应’,成为人类文明重大转折的起点”,即人类对饮食上的美味的追求,促使人类改变着地球。A.强调畜牧业对文明的作用。B.“香料”是美味,星球即地球,强调美食对人类的作用,符合本文的观点。C.强调植物对动物的作用。D.强调人类对植物有关知识的积累。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根据前一段“近年来,控制碳排放、节约粮食的倡导力度日益加大,就是不希望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人类日益变大的胃口破坏。正如现代人遇到的多种‘富贵病’,如痛风、胰腺炎等,是饮食更精细、更大量所致,放在人类文明的框架来看,吃得好也是人类文明‘富贵病’危机的源头。极端天气增加、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种种挑战因人类过分消耗、破坏植物的生存状态而出现”可知,“报复”“同归于尽”指人类未能正确处理与植物的关系,而给人类带来的如痛风、胰腺炎等疾病,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加、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等灾难;而人类的这些灾难都是因人类过分消耗、破坏植物的生存状态而带来的。“这也许是植物的被动‘报复’。处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人类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处理得当,植物就是人类进步的隐藏驱动者;处理不得当,植物凋零时,也会拉着人类‘同归于尽’。”中的“报复”“同归于尽”等词使读者更能明白人类与植物的息息相关,使语言生动形象,这里的“报复”“同归于尽”等词赋予植物人的感情,运用拟人色彩,便于读者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根据“处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人类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处理得当,植物就是人类进步的隐藏驱动者;处理不得当,植物凋零时,也会拉着人类‘同归于尽’。”三个“处理”强调了人类恰当处理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改种玉米等外来作物,使苗疆市场与内地联系,与原文“但作为‘中间经销商’的阿拉伯人非常狡猾,不愿意告诉欧洲人香料的来源,以便长期赚取差价。为了寻找宝贵的神秘香味的来源,15世纪时,欧洲的船队出发了”“最终缔造了‘大航海时代’”内容相似,原文中香料最终缔造了“大航海时代”,题干中玉米等外来作物,使苗疆市场与内地联系,体现了食物对族群命运的影响。大面积种植玉米刺激奴隶增长,与原文“之后的历史为大众所熟悉:欧洲人通过航海殖民掠夺资源、大规模积累资本;欧洲本土消费市场日渐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家更高效地占有剩余价值的需求,被各种技术创新满足;科技革命的成果开始涌现,最终全面推动欧美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这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而这一切,从一颗小小的胡椒开始”相似,原文中一颗小小的胡椒影响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题干中大面积种植玉米刺激奴隶增长,体现了植物对文明演进过程有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旱灾频繁,与原文“近年来,控制碳排放、节约粮食的倡导力度日益加大,就是不希望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人类日益变大的胃口破坏。正如现代人遇到的多种‘富贵病’,如痛风、胰腺炎等,是饮食更精细、更大量所致,放在人类文明的框架来看,吃得好也是人类文明‘富贵病’危机的源头。极端天气增加、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种种挑战因人类过分消耗、破坏植物的生存状态而出现”内容相似,体现了处理不当人与植物的关系,会对植物生长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种种灾难。(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鱼的故事张炜父亲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大得吓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哟嗨哟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我相信它懂事。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次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早晨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只手臂伸得像大猩猩的一样长,一举一举地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无数。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挽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粗气把鱼做好。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香。这才叫好吃。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一家人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他的脊背热得像火炕。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家,又差点全部抵消。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照着做了一遍。鱼还是鲜气逼人,我们又美吃一顿。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着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但脸也黄了。母亲摇晃着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我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好像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母亲,睁大眼睛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声音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她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子里玩,一起逮蝉。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被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的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和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他们就不能下海了。”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去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给她讲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被扎上了红头绳。”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那天傍晚风平浪静,老大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袭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无一生还。父亲跑回来时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这场风暴。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细述了“拉大网”的撒网、收网及收获,展现出了“网大”“鱼多”,是为了突出以父亲为代表的打鱼人的聪明能干。B.父亲从海上给我们带回来美味的鱼,也把欢乐带回了家,但是“我”一家因吃毒鱼而濒临死亡,快乐也就几乎全部抵消了。C.“鱼姑娘”梦依次被告诉给了母亲、父亲、海上老大,但是没有人听从鱼姑娘的劝告,反映了渔民对自然缺少敬畏之情。D.当父亲跑回来跟母亲讲了这场风暴时,母亲只直眼盯着我,说明母亲开始相信我所说的梦,并想从我身上发现一点迹象。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叙述语言特色鲜明,抒情意味较浓。捕鱼生活写得细致真实,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梦境也写得细腻鲜活如同真实。B.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网上来的鱼很多,为后文鱼姑娘在梦中说要嫁到岸上来作铺垫,也为捕鱼人坠海而死的结局埋下伏笔。C.小说构思颇具匠心,将人的生活与鱼的生活相互映衬,为我们展现出人与鱼的关系,引领读者对人类的生存问题展开思考。D.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叙述故事,如网来的鱼有的头像小猪,有的“懂事”,梦中鱼姑娘单纯可爱,都充满童趣。8.小说以“鱼的故事”为题,有什么好处?9.魔幻叙事是张炜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借助魔幻叙事,更好地完成了对生存问题的思考。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答案】6.A7.B8.①小说以鱼为线索,把事情串连起来,线索清晰。②突出“鱼”的主体地位,深化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③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鱼是有故事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9.①“我”看“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我相信它懂事”看起来很诡异、神秘,暗示鱼也是有灵性的,与人是平等的。②我吃鱼中毒,妈妈为“我”解毒,其间“我”出现了各种幻觉,富有魔幻色彩,寓意是人与自然有着奇妙关系,它可以对人有恩惠,也可以毁灭人。③“我”梦境: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富有魔幻色彩,寓意是鱼可以与人和谐相处,前提是不能相互伤害,索取不能过度。④现实依照着梦境的暗示发生意外,梦幻和现实融合,亦梦亦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灾难,对生命与自然应有尊重、敬畏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为了突出以父亲为代表的打鱼人的聪明能干”不当,应该是突出渔民的贪心。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为后文鱼姑娘在梦中说要嫁到岸上来作铺垫,也为捕鱼人坠海而死的结局埋下伏笔”错误,“文中强调网上来的鱼很多”,既不是做“铺垫”,也不属于埋下“伏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鱼作为小说的线索,将捕鱼、吃鱼、梦鱼这些情节串联起来,使小说层次分明、清晰明了,另外,三个故事层层推进式发展,引人深思。捕鱼的情节写渔村的捕鱼人在大海中捕到很多鱼,写出了自然给予人们丰厚的馈赠;吃鱼的情节写“我”一家因吃毒鱼而中毒,梦鱼的情节主要写“我”梦见鱼姑娘的故事,作者借此深化了小说主题,表达了尊重生命和敬畏自然的主题。“我”梦见鱼变人,将鱼在“我”梦中的故事与现实中捕鱼人在海上遭遇风暴联系起来,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具有浪漫主义色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我相信它懂事”,运用拟人化的描写,给鱼的眼睛以特写镜头,鱼不断观察,让“我”相信鱼“懂事”,暗示鱼具有神秘的灵性。“原野在我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好像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和家人吃鱼中毒后,我眼前出现了各种颜色,以及“我”中毒后的感受——“一万条蛇拱动”“不停地抖、舞”,真切地写出了“我”中毒后的感受,具有神秘色彩;同时,写出了大自然不仅惠赐人类,也会毁灭人类。“我睡着了,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她让我求求岸上的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和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梦见鱼变人,和鱼变成人后和“我”的对话、扎红头绳的动作,不让他们继续捕鱼,暗示人类已经过度捕鱼,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最后现实与梦境融合,增添了神秘感和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带来灾难,告诫人类应该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节选自《吕氏春秋·至忠》)材料二: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节选自《左传·晏子不死君难》)10.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为[A]己死[B]而[C]为己[D]亡[E]非[F]其私[G]昵[H]谁敢[I]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残暴,与《六国论》中“暴霜露,斩荆棘”中的“暴”含义不同。B.察,考察,与《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含义不同。C.平府,府名,当时是西周时期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D.取,同“娶”,娶妻,与《孔雀东南飞》“终老不复取”中的“取”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种树之理”为喻,通过有些人会每天砍伐树根的现象,来阐释君主厌恶听取忠言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B.楚庄王误认为子培想要劫持自己,想要下令处死他。直到后来子培病逝后,经由子培兄弟解释,楚庄王才明白他的忠心。C.晏子解释了君臣关系,他认为大臣不是为了得到君主的俸禄,而是应当要保护自己的国家。D.材料二中的“君难”指齐庄公因为与崔武子之妻私通而被杀之事。晏子认为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2)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14.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中人物的言行与此语暗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BEH11.A12.B13.(1)君王没有不憎恶残暴掠夺的行为,自己却每天招致这种行为,憎恶它有什么好处呢?(2)别人了解自己不会受到鼓励,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会感到沮丧,德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14.①晏子说君主不应该凌驾在百姓之上。②晏子说君主应该承担责任,管理好国家③崔武子放走晏子是为了不失去民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为自己而死,或为自己而逃亡,不是国君私人所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这件事?“若为己死”和“而为己亡”是两个并列对称的句子,“而”是连词,表示并列,BE两处应断开;“非其私昵”,是假设的前提,且“私昵”指宠爱的人,中间不能断开;后面的“谁敢任之”是结果,“谁”,疑问代词做主语,所以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不同,“暴”,傲慢,轻慢;/通“曝”,暴露。句意:怎么这样地傲慢犯上不敬啊?/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B.正确。不同,“察”,考察,了解;/观察。句意:希望您能仔细了解这件事。/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C.正确。D.正确。相同,“取”,通“娶”。句意:于是娶了她。/我以后终身不再娶了。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楚庄王误认为子培想要劫持自己”错,依据“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可知子培是在楚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而不是劫持楚庄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恶”,憎恶;“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致”,招来。(2)“劝”,受到鼓励;“沮”,意动用法,感到沮丧;“高乎此”,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乎此高”,比这更高尚。【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可知晏子认为君主不应该凌驾在百姓之上。②依据“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可知晏子认为君主应该承担责任,管理好国家。③依据“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可知崔武子放走晏子是为了不失去民心。参考译文材料一:竭尽忠诚的话不顺耳,逆人心,如果不是贤明的君主,有谁能听取它?因此,这是贤明的君主喜欢的,是不贤明的君主要惩罚的。君王没有不憎恶残暴掠夺的行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却每天招致这种行为,憎恶它有什么用呢?假如这里有棵树,希望它生长茂盛,别人按时浇灌它,自己却讨厌别人的行为,并且每天砍伐树根,这样,一定不会有活树了。厌恶听取忠言,正是最严重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只猛兽随兕。申公子培抢在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楚庄王说:“怎么这样地犯上不敬啊?”命令官吏杀掉子培。左右大夫都上前劝谏说:“子培是个贤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里面必有缘故,希望您能仔细了解这件事。”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而死。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之后奖赏有功将士。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在行军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问:“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的身旁冒着犯上不敬的恶名,遭获死罪,但他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千岁之寿啊!我的兄长曾读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个月必死。’因此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因而抢在您之前把它夺走,所以后来遭遇灾祸而死。”庄王让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他。申公子培的忠诚可称得上是美德了。美德的意思是:别人了解自己不会受到鼓励,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会感到沮丧,德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节选自《吕氏春秋·至忠》)材料二:崔武子见到棠姜,认为她很美,于是娶了她。齐庄公和棠姜私通。崔武子杀死了庄公。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左右的人说:“死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去死?”左右的人说:“出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逃走?”左右的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哪儿去?作百姓君主的人,岂可凌驾于百姓之上?而是要管理国家。作国君臣子的人,岂是为了自己的俸禄?而是要保养国家。所以国君为国家而死,就跟着他去死;为国家而逃亡,就跟着他逃亡。如果为自己而死,或为自己而逃亡,不是国君私人所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这件事?况且人家拥立了国君又杀掉他,我怎能为他而死?怎能为他而逃亡?又回到哪里去呢?”门开了,晏子就进去,头枕在尸首的大腿上大声地哭。哭毕起来,蹦了三次,然后走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掉他。”崔武子说:“这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能得到民心。”(节选自《左传·晏子不死君难》)(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泊舟严滩真山民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湍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此诗即作于归隐时。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叙事,紧扣诗题。钟声的清越悠扬,严滩边停泊着孤舟,既是写实,但写实中也蕴藏着很深的寓意。B.颔联诗人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却只有禽鸟的鸣声相依为伴,“与我”“同谁”,互文见义,写出了一片沉郁之思,真切感人。C.颈联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星星渔火,却身不由己,只能将满腔愁思寄托在笛声中。D.本诗写泊舟严滩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泣如诉,没有什么惊人之笔,甚至也未见锤炼之功,但因都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读来分外感人。16.全诗围绕一个“孤”字展开,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首联描述诗人独自泊舟,形单影只;②颔联采用“水禽、芦叶”意象进行映衬,渲染孤寂氛围;③颈联描写“渔火、笛声”,暗表诗人内心孤苦;④结尾则运用比喻手法,更展现出一个孤寂无依的遗民形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C.“想念家乡亲人的星星渔火”错,“隔浦人家渔火外”意思是诗人看到旁边渔船上的星星灯火,而不想念家乡亲人的星星渔火,此句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泊舟严滩》通过描写诗人独自泊舟严滩,形单影只,表达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漂泊无依的孤独凄苦之情。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用“水禽、芦叶”意象进行映衬,渲染孤寂氛围。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描写“渔火、笛声”,暗表诗人内心的孤苦,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更展现出一个孤寂无依的遗民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善用典故。《贺新郎》中“___________”一句用前秦苻坚的典故,表达了词人不能轻敌的思想。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用刘裕的典故表达了对他英勇善战、富有气势的赞誉。(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皎洁月光下洞庭湖晶莹、透明的美景。(3)古诗词中的秋景是萧条的,也是色彩斑斓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秋景的艳丽。【答案】①.君莫道投鞭虚语②.气吞万里如虎③.明河共影④.表里俱澄澈⑤.晓来谁染霜林醉⑥.总是离人泪(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道”“吞”“俱”“澄澈”“霜”“坐”“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争与和平》中的描写力量并不倚重戏剧性的部分,而在于叙述性的部分。它没有情急直下的情节,有的只是缓缓的故事进展。在这里,我们看到这部小说的艺术重心并不在于出场的人物是怎么说的,而在于他们说了些什么。《战争与和平》
显然是以一种迂缓的步调展开,并没有猛烈的情节转折,大致是沿着人物的日常生活的轨道笔直地进行着。但是,沿着这条轨道托尔斯泰随时随地地创造出那些带着内在的精神必然性从人物所达到的具体发展阶段中产生的场面和细节。在《战争与和平》中,场面和细节的叙述力量。虽然在表面上场面和细节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它们彼此息息相关,为结构提供了媒介。比如,安德烈垂死时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形成了一种强度,由外而内地、一步一步地在情绪的不断发生中传达出来,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波动着。托尔斯泰独特的叙事方式——比较对照,使得全书。正如克里斯琴认为的那样——“它的构成原则是:根据其对立面来专虑人物和现象,然后,再设计这些对立人物之间的的关系。”托尔斯泰总是把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加以对照,或是将一组人物与另一组人物加以对比。在《战争与和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拿破仑和库图佳夫的对比,皮埃尔和安德烈以及尼古拉之间的对照。在《战争与和平》中最突出的对照是农民与社会上等人之间的对照。农民卡拉塔耶强烈的道德观念和有身份、有地位人士的肤浅和虚伪互相对照的描与对托尔斯泰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些“中上阶层所以意欲协助贫苦,不但出乎怜啊,而且是出于良心的不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稍微删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不可小觑②.浑然一体③.相辅相成19.文中的“波动”一词本用来描写因液体的流动产生的动感,文中用来形容托尔斯泰描写安德烈垂死场面和细节形成的强度给读者带来的内心冲击力之大,这个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叙述技艺的高超。20.沿着这条轨道托尔斯泰随时随地地创造出一些场面和细节,它们都是带着内在的精神必然性,并且是从人物所达到的具体发展阶段中产生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依据后文“虽然在表面上场面和细节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它们彼此息息相关,为结构提供了媒介”等内容,可知此处突出场面和细节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力量,可填“不可小觑”。不可小觑:不可小看。②依据后文列举的一系列“比较对照”的内容,此处突出“比较对照”让全书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可填“浑然一体”。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③根据后文举的具体例子来看,即使是“对立人物”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矛盾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相互补充和配合的,所以可填“相辅相成”。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先要解释其具体构成,再分析其起到的表达效果。构成:划线句子使用“比拟”,主要体现在“波动”一词,“波动”本来是形容客观事物,一般是描写因液体的流动产生的动感。文中的“波动”用来形容托尔斯泰描写安德烈垂死场面和细节形成的强度,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内心冲击力效果:这个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叙述技艺的高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较短的句子,即内容较少、语法结构单一、能够独立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句。同时,改写成的这几个短句子,要注意前后之间逻辑连贯。先提取出句子主干,可带着部分修饰语,比如本句先提取出“沿着这条轨道托尔斯泰随时随地地创造出一些场面和细节”,整体上交代“托尔斯泰创造场面和细节”。“那些带着内在的精神必然性”,可以作为第二句,用代词“它们”作为主语,代指“场面和细节”,改为“它们都是带着内在的精神必然性”;“从人物所达到的具体发展阶段中产生的”,可以作为第三句,主语仍然是“它们”,可以承前省略,并用“并且是”与前句衔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当人感到“压力山大”时,②一份高卡路里的零食似乎是一种慰藉,③但这样的“搭配”并不利于健康。④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论文显示,⑤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科学家揭示了发生这种“过劳肥”的大脑机制。虽然一些人有压力时没什么胃口,__A__,且会选择高热量、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__B__,研究小组在小鼠模型中调查了大脑不同区域在不同饮食下对慢性压力的反应。研究发现,在短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体内,有一个被称为外侧缰核的区域非常活跃,它通常会抑制大脑获得奖励信号的反应,从而避免动物暴饮暴食。然而,__C_,大脑的这一部分保持沉默,因此允许奖励信号保持活跃,鼓励为快乐而进食,不再对饱腹感调节信号作出反应。研究表明,吃高脂肪食物的有压力小鼠比没有吃这些食物的小鼠体重增加了一倍。体重增加的核心是NPY分子,这是大脑在应对压力时自然产生的。这项研究表明,压力是饮食习惯的关键调节器,可能会超过大脑平衡能量需求的自然能力。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22.文中第一段有两处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A.但大多数人会比平时吃得更多②.B.为了解是什么驱使了这些习惯③.C.当小鼠受到长期的压力时22.句④,改为: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论文;或: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论文显示;⑤“发生”改为“导致”。【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A空,根据句中“虽然”可知补写内容与前句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前句中“一些人有压力时没什么胃口”和后句“且会选择高热量、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大多数人很有胃口,会比平时吃得还多,故补写内容为“但大多数人会比平时吃得更多”。B空,根据前面内容和后句“研究小组在小鼠模型中调查了大脑不同区域在不同饮食下对慢性压力的反应”可知,此处是说研究小组的实验目的是了解人在压力大时为何有吃得多、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习惯,故补写内容为“为了解是什么驱使了这些习惯”。C空,由前面“然而”一词可知补写内容与前句也是转折关系,根据后句“大脑的这一部分保持沉默……不再对饱腹感调节信号作出反应”可知,此处是说小鼠长期有压力时,它就会有以下这些表现,故补写内容为“当小鼠受到长期的压力时”。【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④,“据……显示”,成分赘余,删去“显示”或删除“据”,改为: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论文;或: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论文显示;句⑤,“发生这种‘过劳肥’”,搭配不当,“发生”改为“导致”;改为: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科学家揭示了导致这种“过劳肥”的大脑机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作品《钝感力》中说:“人们的各种感觉器官若过于敏感的话,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常恨人心如春水一只鸟的掠过,一片叶的坠落,都会在水面上漾开一圈圈涟漪。甚至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 暑假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9篇
- 天津面试模拟23
- 地方公务员江苏申论96
- 内蒙古申论模拟144
- 黑龙江申论2015年真题(法检类)
- 地方公务员江苏申论2007年
- 2013年06月22日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
- 2024年遗赠抚养协议书1000字范本
- 2024年工程项目合作协议书
- 广东省珠海市子期中学、梅华中学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招才引智绿色通道招聘市直事业单位人员18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 (新版)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变电工程土建专业)-2024年版
- 2024年中国电动鼻毛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行业研究:知行合一拥抱AI新范式-19正式版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