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栗继祖 习题解答 1-5章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安全心理学》-栗继祖 习题解答 1-5章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安全心理学》-栗继祖 习题解答 1-5章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安全心理学》-栗继祖 习题解答 1-5章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安全心理学》-栗继祖 习题解答 1-5章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人的因素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人的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如政治、经济、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精神状态、家庭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变化很大,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人的失误、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条件设计中规定的可接受的界限不恰当,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不良的作业环境或作业条件,也会成为不安全行为的诱发因素;人缺乏主动安全行为:人们追求安全的行为稍遇挫折就会变正常反应为不安全行为,从而成为伤亡事故的一个因素;人员全过程管理水平太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监管执法不严格等。安全心理学的概念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劳动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分析、认识、研究影响安全心理的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心理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安全心理学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工效学、管理学、人机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学等学科基础上,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安全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也称心理过程。它是作业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作业活动时,时刻都能体验到的一种客观存在。影响安全的个性心理。个性是指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基于人的生理素质。社会因素对安全心理的影响。分为社会舆论(又称公众意见)对公众安全心理的影响和风俗(指一定地区内社会多数成员比较一致的心理趋向)与时尚对个人安全心理的影响。环境、物的状况对安全心理的影响。作为外因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行动。安全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安全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的心理分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种种行为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也包括对安全行为的研究。安全心理学注重研究安全行为与安全心理的联系。安全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整个心理学科的基础。安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两者是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安全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安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安全管理领域的管理心理学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安全心理学与人类工效学:人类工效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安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是以工业组织中“人一机”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生产系统中人对机器提供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储存,以及操纵机器时的心理规律。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劳动保护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心理学通过揭示人们在劳动生产和组织管理中的安全心理及其规律,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决策。安全心理学与组织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是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安全生产有何意义?国外研究情况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安全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探索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由于个体感觉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通过筛选或训练来改善从业人员的感觉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同样在认识与行为能力方面,个人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在生产中发出了初期警告的情况下,行为人在接受、识别警告或对警告做出反应等方面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动态变化理论:在事故发生原因中,即使是物的原因,其背后也充分表现出人为错误的因素。因此,事故的预防,只有从人的失误入手,才是治本之策。人失误分类研究:人失误归纳为三大类:行为、情境环境和概念。不仅要考虑人的信息处理失误机理,而且要考虑任务、情境环境因子、失误的外部模式等,这样更有助于实际管理工作。人的行为研究:责怪工人们“行为不良”的做法妨碍了根本原因的分析,并阻止了实实在在的预防努力。工作场所优化研究:工作场所优化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要求:高效、安全、健康、满意。容易发生事故的工作,不是优化的工作。国内研究情况两类危险源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导致限制能量措施失衡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一种。罗云认为,安全也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的要素。隋鹏程指出应强化行为科学、人机对话,人为失误和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林泽炎认为煤矿工人冒险行为有其特殊的心理结构在起作用,心理结构是冒险行为的原因之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题调查,关注工人身体疼痛与职业健康。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有哪些?定量研究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即对已有理论或假设证实或证伪,定量研究强调在研究之初寻找所要研究问题的理论根据。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定量研究要求有一套标准的程序,包括研究的设计和取样、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强调应用的研究还将探讨结果的应用,这些标准研究程序保证了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定量研究科学性的基石。定性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定性研究旨在理解社会现象。定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背景,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结构化程度较低,更为灵活,对定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随着对观察、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编码的软件技术的发展。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访谈法(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结构访谈等)、观察法、决策树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研究的优点在于所得资料来自被研究者现实的生活环境,所得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较高,即与被研究者的实际更接近。定性研究的缺陷在于,尽管定性研究者采取各种方法以减少陌生人进人对被研究者所处文化和其行为的影响,但进入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仍然有可能会改变被研究者的行为,影响所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自的特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归纳探究演绎探究理解社会现象揭示关系,影响因素,确定因果没有理论或实在的理论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整体探究针对个别变量背景具体普遍性的背景研究者通过参与完成观察研究者不介入适用描述性分析适用大多数统计分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适用于什么条件?选择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一般依据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对象的情况不清楚时对研究对象的情况非常熟悉时进行探索性研究时,相关的概念和变量不清楚,或其定义不清楚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大,或问题已解决时进行深度探索性研究时,试图把行为的某些特定方面与更广的背景相联系不需要把研究发现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或对这一背景已有清楚的了解时所要考察的是问题的意义而不是次数、频率时需要对代表性样本进行详细的数学描述时研究需要灵活性以便发现预料之外的、深层的东西时测量的可重复性非常重要时需要对所选择的问题、个案和事件进行深层的、详细的考察时需要把结果加以推广,或需要把不同的人群加以比较时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各有哪些实验处理策略?真实验设计:被试者内设计和被试者间设计由于严格的控制。有些控制要求很难达到,如被试者的随机化,只有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实验才能实现,而且,由于严格的控制也使真实验设计的研究结果很难在自然情景中推广。准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像真实验设计控制得那么严格。但也做了一定的控制,并且对自变量进行了实验处理的实验,准实验设计在无关变量控制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被试者取样的随机化,一些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实验通常是以原始群体作为被试者的,如一个班组、一个部门。随机抽样有哪些方法?抽样方法主要是为了保证样本的随机特点。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如何判断一项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可靠性可以看作研究的内在信度,一项研究内部从研究设计、方法选择、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各个环节都采取了严格的标准控制,符合心理科学研究的要求,减小了研究的误差,使所得结果更接近真实。稳定性可以看作研究的外在信度,从研究的可重复性上来考察。(研究者们认为定性研究只要有一套组织得好、完全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程序,其外在信度,即研究的可重复性也是可以达到的。至于内在信度,定性研究也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达到一定的要求。)研究的效度与测验的效度有所不同它反映的是更为宏观的、关于研究设计层面的问题。研究的效度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研究中涉及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特别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如果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包含了怎样的理论构想:如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这种因果关系能否在其他人员、背景条件下得到验证。这四个问题反映了对一项研究四个方面效度的要求。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1.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提出了神经元学说。人脑大约由100亿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神经元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cellbody)、树突(dendrites)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细胞体形状各异,有圆形、锤形、梭形和星形等,大小不一,直径在4~150μm之间。和人体内的其他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能够执行基本的细胞功能,如合成蛋白、生成能量。树突和轴突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神经元的树突较短,只有几百微米长,形状像树枝。一个神经元可有许多树突。树突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向胞体。神经元的轴突一般比较长,长度可以从十几微米到1m。轴突周围有髓鞘。一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轴突主干由许多并行的神经元纤维组成,末端分成许多小枝,叫轴突末梢。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传给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有哪些?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进行交往的。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nerveimpulse)。通常认为在神经元内传导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其实它的本质是化学物质的流动。因为这类化学物质带有电荷,它们的流动也就体现为电信号的传送。化学传导则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个神经元必须相互联系,构成简单或复杂的神经回路,才能执行神经系统的技能,传导信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作突触。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之间形成。值得注意的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并不会直接接触,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小缝隙,这个缝隙称为突触间隙。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里面充满了神经递质分子。当突触前神经元上的动作电位传导到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就会与轴突末端膜相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分子在整个突触间隙中扩散,到达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并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此时,受体蛋白就像一个小锁,神经递质就像开锁的小钥匙,当它们相遇时,突触后神经元上的离子通道就会打开或关闭,这样就成功地将信号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了突触后神经元。3.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大脑皮层是大脑的最外层,主要由灰质组成,是大脑进行高级认知功能的核心区域。大脑皮层的功能极其复杂,包括感知、认知、决策、语言、情感等多种高级心理活动。大脑皮层从外到内分为六层,它们由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组成,其中颗粒细胞接受感觉信号,锥体细胞传递运动消息。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的,叫作白质。它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间及皮层与皮层下组织间的联系。其中,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作胼胝体(corpuscallosum)。它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同活动有重要作用。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皮层结构有三条大的沟或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或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区域。在每一叶内,一些较细小的沟或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或小叶。如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顶叶的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结构围绕半径的环状回称为边缘叶(limbiclobe),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和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核,合称为边缘系统(limbicsystem)。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在哺乳动物中,边缘系统好像能抑制某些本能行为的模式,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更好的反应。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海马损毁的病人,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将受到破坏。他们不能回忆刚看过的东西的位置,也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的顺序。边缘系统与情绪也有密切的关系。表情面孔、彩色情绪图片或情绪词等都能引起边缘系统中杏仁核(amygdala)的显著激活。在边缘系统中,扣带回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在有意注意时,当执行有冲突的任务或任务难度增加时,扣带回的活动都会有显著增加。基底神经节也称基底核,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豆状核又包含壳核和苍白球。基底神经节与额叶皮质有丰富的连接,负责行为程序的规划和记忆及情绪的某些方面,参与运动的控制,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及肌紧张。大脑皮层的每个功能区,如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和听觉区等,都有层次结构。大概由三级皮层区组成,即初级皮层区(一级皮层区)、次级皮层区(二级皮层区)和联络皮层区。初级皮层区为投射中心,直接接受皮层下中枢传入的信息或向皮层下发出的信息,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保持点对点的功能定位关系,对外部刺激实现简单而原始的感觉功能或发出简单的运动信息。次级皮层区分布在初级皮层区周边,只接受初级皮层传来的信息,与皮层下中枢没有直接的特异联系,次级感觉皮层将初级感觉皮层的信息联合加工为复杂的单感觉性的知觉,运动性次级皮层区的神经信息用于实现复杂序列性运动功能。次级感觉区和次级运动区都失去了点对点简单空间定位的特性。联络皮层区是次级皮层之间的重叠区,进行皮层最复杂的整合功能。在大脑皮层中有两个联络皮层区:一个位于顶、枕,颞叶的结合点上,它是躯体感觉、视觉、听觉感觉的重叠区,对外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综合为更高级的多感觉性的知觉,并加以储存;另一个联络区位于额叶前部,它同皮层所有部分发生联系,综合所有信息做出行动规划,通过对运动皮层进行调节与控制完成复杂活动。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它作为高级认知功能的中心,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控制和协调运动,以及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决策、规划、语言理解和产生、情感调节等。大脑皮层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会导致感知、认知、运动和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大脑皮层在维持和调节人类心理和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4.遗传是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的?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通过遗传物质,即基因,来实现的。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们携带着遗传信息,决定了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以及本能的特点。这些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为倾向和能力。行为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环境对心理行为影响的交叉学科。它通过双生子和收养研究等方法来探索遗传度,即遗传因素在个体行为差异中所占的比例。分子遗传学则是通过研究具体的遗传指标——基因,来揭示基因作用于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机制。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简称GE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相关(简称GE相关)。GE交互作用研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素质-压力模型”,即当个体处于应激或高压状态时,具有某种不良遗传素质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心理与行为问题。GE相关有三种表现形式:被动型、唤起型和主动型。被动型相关是指个体被动地接受父母、兄弟姐妹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但这种环境影响是很难区分开来的。唤起型相关是指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个体会引起来自环境中的他人的不同反应。主动型相关是指个体在遗传特征的影响下,能够主动选择、改变和创造自身所处的环境。已有研究发现,一些不利于安全的行为或心理状态、精神健康,如攻击行为、重性抑郁、精神分裂症都有与之相关的基因。因此,在职工的选拔过程中要注意选拔对象的相关遗传基因,对于拥有影响心理健康基因的选拔对象,要避免其从事高危工种。尽管少有关于工作场所安全的行为遗传学的研究,但现有研究提示我们,特定的基因对特定的环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使其行为朝向更好或更差发展。所以,一方面对某些关键岗位应考虑作业人员不可改变的基因素质对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充分关注积极的工作环境条件的建设,来调节人员不良的遗传素质对其安全行为的不利影响。遗传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影响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反应和适应能力。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遗传因素为个体的行为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而环境则通过提供刺激和经验,影响这些遗传潜力的实现。因此,理解遗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对于预测和管理个体的行为,以及创造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5.疲劳会对人产生何种影响?应当如何对疲劳进行测评?疲劳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效率下降:疲劳会导致作业者的作业效率降低,工作质量下降,增加作业差错的可能性。作业差错增加:疲劳状态下,人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反应速度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作业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风险。工伤事故增多:疲劳不仅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还会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对作业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缺勤率增高:长期疲劳可能导致作业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增加病假和缺勤的情况。身心健康受损:疲劳不仅影响作业表现,还会对作业者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如睡眠障碍、情绪问题、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对疲劳进行测评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感觉询问表评价法:通过调查表或作业疲劳评价量表等方式,由受试者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进行疲劳程度的评价。例如,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疲劳研究会提供的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将疲劳分为身体因子、精神因子和感觉因子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列出10项调查内容,通过受试者的自我报告来评价疲劳状况。生理参数测量法:通过仪器设备对人体的能量消耗、心率、心电、脑电、肌肉表面肌电、眨眼率、瞳孔大小等生理参数进行测定,建立某些生理参数与作业疲劳之间的关系,以选定的某个生理参数或几个生理参数的有机体作为作业疲劳的评价指标。心理作业测量法:通过心理学测试方法对劳动负荷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工作负荷强度的分布进行评价,从而为制定合理的作业负荷、持续时间及作业负荷分布提供依据,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积极性和作业能力。生物化学测量法:通过检测中枢疲劳指标和外周疲劳指标,如神经递质水平、血糖浓度、血氨含量等,来评价作业者的疲劳程度。综合作业测量法:结合上述多种方法,对作业者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疲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作业者的疲劳情况。6.意识水平与作业可靠度有何种关系?意识水平与作业可靠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意识水平是指人脑清醒的程度,中枢系统能否意识集中而注意于当前的活动,以有效而安全地进行其工作,依赖于意识水平层次的高低。意识层次理论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并根据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可靠度。在第I层次状态时,大脑活动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易于发生人为失误或差错。处于第II、III层次时,均属于正常状态。其中,层次II是意识的松弛阶段,大脑大部分时间处于这一状态,是人进行一般作业时大脑的状态,应以此状态为准,设计仪表、信息显示装置等。层次III是意识的清醒阶段,在此状态下,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强。此时,人的可靠性比处于层次I时高10万倍,几乎不发生差错。因此,重要的决策应在此状态下进行,但该状态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处于第IV层次为超常状态,如工厂大型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的意识水平处于异常兴奋、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可靠性明显降低,因此应预先设计紧急状态时的对策,并尽可能在重要设备上设置自动处理装置。总的来说,意识水平越高,作业可靠度越高。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应保持意识水平在第II、III层次,以确保作业的高效和安全。而在紧急或异常情况下,虽然意识水平可能上升至少第IV层次,但由于紧张和兴奋可能导致判断失误,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来保障作业的可靠性。第三章习题及答案1.感觉是如何产生的?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感觉是通过一个个反射弧的复杂传输活动形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和神经中枢。以缩手反射为例,外界刺激针头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细胞的兴奋,引发神经冲动,接着将电信号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是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输出电信号传至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将电信号传至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2.什么是绝对感受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引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作用于感官的刺激都可以产生感觉。绝对感受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是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描述了人类或动物对刺激的感知能力。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换句话说,它是刺激强度的最小值,当刺激强度达到这个水平时,个体能够以一定的概率(通常是50%)检测到该刺激的存在。绝对感受阈限是感觉系统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刺激量,它反映了感觉系统的敏感度。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它与绝对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绝对感受性越高,意味着个体能够感知到的刺激强度越小,即绝对感受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通常用绝对感受阈限的倒数来表示,因此,绝对感受性高的人或动物对刺激的感知能力更强。在实际应用中,绝对感受阈限和绝对感受性通常通过心理物理学实验来测量,这些实验要求参与者报告他们是否能够感知到某种刺激,然后根据他们的反应来确定阈限值。3.什么是相对感觉阈限和相对感受性?相对感受阈限和相对感受性是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中的概念,它们描述了个体对刺激变化的感知能力。相对感受阈限:相对感受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变化量。相对感受性:相对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刺激变化的敏感程度,它与相对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4.知觉有哪些特性?知觉具有以下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整体性;(5)知觉惯性。知觉的五大特性是心理学中描述人类如何解释和理解感官信息的重要概念。下面简述这些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在面对大量感官信息时,会主动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这种选择性是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机制,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于最重要的刺激,从而有效地处理环境中的信息。(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大脑对感官输入进行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我们不仅接收信息,还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知识和当前的情境来解释这些信息。(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即使感官输入发生变化,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稳定。(4).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大脑倾向于将分散的感官信息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使面对的是部分或不完整的刺激,我们也会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5).知觉惯性:知觉惯性是指一旦形成了对某个刺激的知觉,即使随后的感官信息发生变化,这种知觉也倾向于保持不变。这种惯性有助于我们维持对环境的稳定理解,但有时也可能导致我们忽视新的信息或变化。这些知觉特性共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有效地解释和理解周围世界的复杂性。然而,它们也可能导致知觉偏差和误解,因此了解这些特性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至关重要。5.什么是错觉?错觉对安全生产有什么影响?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的形态,表现为知觉的映像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错觉不同于幻觉,错觉是对外界刺激的错误解释或感知,而幻觉是指没有外界外界的刺激下感知到的感觉,相当于头脑中臆想产生的。常见的错觉还有水平-垂直错觉;潘佐错觉;冯特错觉等等。研究错觉有实践意义,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在日常安全工作中要用设备仪器加以辅助,避免错觉引起的事故发生。6.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功能是便于短时记忆筛选信息而短暂保留信息,如正在看电影画面时的瞬时记忆。它的保存时间比较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功能是参与控制注意力,为刺激赋予含义,将信息和事件联系起来,如新背的英语单词。它的储存容量为5-9个组块,通过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以便长期记忆储存。(3)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功能是储存信息,如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它的储存容量是无限的,保存时间也是无限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7.简述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和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艾宾浩斯为了研究记忆和遗忘的规律,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他使用了无意义音节(由辅音和元音组成的、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组合)作为记忆材料,因为这些音节对被试来说是全新的,可以排除之前学习经验的干扰。艾宾浩斯通过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记忆这些无意义音节,并记录了自己在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效果。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发现,记忆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退,这种衰退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曲线形式。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之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非常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具体来说,艾宾浩斯发现,在学习后的第一个小时,遗忘率最高,之后遗忘速度逐渐减慢,到一天后,遗忘速度已经非常缓慢。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地巩固记忆,减缓遗忘的速度。他提出了“间隔效应”,即在学习后不久进行第一次复习,然后在逐渐增加的时间间隔后进行后续复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记忆保持率。8.注意的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就是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保持在某些刺激上。如果要保持作业人员注意的稳定性,那么活动的任务应当明确连贯、内容多样、丰富有趣。(2)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任务的变换,把注意资源主动地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一个刺激。主观上,作业人员处于疲劳或健康状况不佳时,或内心有其他担忧时,也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影响。(3)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知觉的对象数量。在生产中,尽可能将操作对象有序排列,避免分散无序。要充分利用注意力的广度。(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们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将认知资源分配给不同的注意对象。但正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一个人注力的分配能力再强,也有度。因此要注意合理分配注意力。9.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对事物的把握和反映,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情,以及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例如,人们常说的“以近知远”,“以微知著”,“举一反三”,“闻一知十”。(2)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概括认识过程。所谓概括认识,就是它不是建立在个别事实或个别现象之上,而是根据大量的已知事实和已有经验,通过舍弃各个事物的个别特点和属性,提取它们共同具有的一般或本质属性进而将一类事物联系起来的认识过程。(3)思维和语言具有不可分性正常成人的思维活动,一般都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语言的构成是“词”,而任何“词”都是已经概括化了的东西ꎬ如人、机器、人—机系统等都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有或本质特性。10.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决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信息加工的观点将决策过程视为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类似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式。(1)线索搜寻:选择性注意与信息过滤(2)情境评估:基于外部线索和长时记忆的诊断(3)行动选择:生成备选方案与风险评估11.简述S-R-K模型及不同层级行为失误中的认知错误。S-R-K模型是一个描述人类行为的理论模型,它将行为分解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和知识(Knowledge)。这个模型认为,当个体接收到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时,会根据其知识和经验来选择和执行相应的反应。S-R-K模型强调了知识在行为决策中的作用,认为知识是连接刺激和反应的桥梁。在S-R-K模型中,认知错误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包括对刺激的感知、知识的运用以及反应的选择和执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认知错误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错误可能引发或加剧另一个错误。因此,理解和预防认知错误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认知过程、知识结构和行为执行能力。通过培训、教育和实践,可以提高个体在各个阶段的性能,减少认知错误,从而提高行为的准确性和效率。12.怎样减少认知中人的失误?减少认知中人的失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减少认知失误:提高意识:首先,了解认知偏差和错误的存在是减少它们的第一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人对这些认知陷阱的认识。(1)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质疑和分析信息,不盲目接受任何信息,而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检验来评估信息的可靠性。(2)决策训练:通过模拟和实际案例学习,提高决策能力。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决策,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真实情况时做出更好的选择。反思和自我评估: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决策过程和结果。通过自我评估,可以识别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3)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团队中引入不同的观点和背景,可以帮助减少群体思维和确认偏误。多样性可以促进更全面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讨论。(4)心理辅导和治疗:对于那些由于心理因素导致认知失误的人,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可能有所帮助。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认知失误,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完全消除认知失误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可以显著降低它们的影响。第四章习题及答案1.情绪的功能有哪些?情绪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适应功能: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工具。情绪就调动有机体的能量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并将相应感受通过行为或表情表现出来,以达到共鸣或求得援助。、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能够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为,并影响行为的效率。组织功能: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不仅对其他心理活动诸如知觉、注意、记忆、决策和思维等具有组织作用,也影响个体行为。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2.情绪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维度?(1)情绪的类型:Tomkins八类型说:兴趣—兴奋、享受—快乐、惊奇—吃惊、苦恼—痛苦、厌恶—轻蔑、愤怒—狂怒、羞愧—耻辱、惧怕—恐惧。Izard十类型说: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兴趣、害羞、自罪感和蔑视。Ekman六类型说: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2)情绪的维度:Wundt三维学说,认为情绪过程由三对情绪元素组成,即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每对元素都有两极之间的程度变化。Mehrabian和Russell也提出情绪状态的三维度模型,即愉悦度、唤醒度、支配度。愉悦度指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支配度指影响周围环境及他人或反过来受其影响的一种感受。唤醒度指生理活动和心理警觉的水平差异。3.情绪状态与安全有什么关系?情绪状态包括心境、激情与应激。心境具有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影响其他心理活动功能的执行,在心境不佳时进行作业,认识过程和意志行动水平低下,因而反应迟钝,神情恍惚,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工作效率下降外,还极易出现操作错误和事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在消极的激情下,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对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一般适应性反应。但在应激状态下,人也可能出现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作紊乱、四肢瘫痪消极反应。4.压力的定义是什么?综合各种关于压力的认识,可将压力定义为:人在感知到外部环境刺激后,判断其是否会对自身价值产生影响,进而选择积极或消极的应对行为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5.压力对安全与健康的危害有哪些?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期压力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增加人体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健康状况的风险,还会引起强迫症、急性应激障碍、情感障碍等一系列精神健康问题。对安全的影响:压力会影响人的记忆和注意功能,引起在问题解决中出现认知困难。压力还会引起人行为的改变,出现满意度低、缺勤率高、次品率高等情况,从而产生对安全的不利影响。6.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行为绩效,但压力、唤醒水平与行为绩效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形曲线的关系,这一关系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具体来讲,在唤醒水平较低(较低的压力)时,随着唤醒和动机水平的上升,压力水平提高,作业绩效也相应改善;但在唤醒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力造成的应激状态开始损害注意和记忆,导致绩效下降,当压力水平继续加大,最后便造成耗竭和崩溃。7.如何管理和应对职业压力?企业职工压力管理方案是指企业为增进其员工的身心健康而对内部职工进行预防和干预的系列措施,基本内容包括减少或消除职工所处的工作和管理环境造成的压力源,减轻职工由压力所致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以及提高个体压力应对能力与技巧等三个方面。8.常见的应急心理反应包括哪些内容?常见的应急心里反应包括情绪、思维和行为变化在内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情绪方面,积极的一面是情绪体验会更加敏锐,但压力过大或持续过长时,个体会表现出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惊恐万状、甚至情绪失控等。思维方面,积极的一面在于能够更加警觉和集中注意力,不让危机之外的事情干扰注意力。但不利的一面是压力过大会使个体的注意力变得狭窄,出现“思维反刍”的情况。行为方面,积极的一面是,短期内个体可以更快地、积极地采取行动。消极的一面是人会感到惴惴不安、坐立不宁,通过重复行为获得安全感。9.如何构建应急心理救援机制?一是构建一个管理科学、结构严密、运行高效的组织系统;二是完善急心理救援的法制和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心理危机的预告、预警制度,建立应急时期的快速反应制度,建立心理救援中的信息沟通制度,建立统一的心理救援标准制度。第六,建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第五章课后习题及答案1.需要与动机分别是如何定义的?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它往往以内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反映了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产生动机的另一种因素是刺激,只有当刺激和个体需要相联系时,刺激才能引起活动,从而形成活动的动机。

2.阐述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整个过程受到行为主体的人格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需要和动机有相似的含义。但是,严格地说,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是有区别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推动人去行动、追求某种特定目标的动力。当需要以意向、愿望或理想的方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起人的行为时,就可构成行为的动机,所以动机是行为的出发点。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优势动机引发的行为后果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一个需要满足了,就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样周而复始地发展下去,从而推动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其动机直接引发的。但动机与行为并非一一对应的,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行为,同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引发,合理的动机可能引发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阐述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对安全行为的价值。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在个体没有明显外力影响下,在内部力量引导下所产生的动机。关于内部力量所包含的因素,研究中通常提到的有:对某种知识或能力的天生好奇心和兴趣,寻求掌控感,避免失败的自我挑战,完成任务所带来的愉快体验等。重要的是这些因素反映的都是人类潜在的天性,都是指向扩展和锻炼自身的能力,指向探索和学习而努力寻找新颖性和挑战的目标,是个体一生当中快乐和活力的源泉。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研究者发现内在动机具有对行为更强烈、更持久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作用,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对内在动机的研究远远多于对外在动机的研究。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受外部压力激发所产生的动机,行为是实现一定目的(如赢得竞争、他人的尊重、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的手段。尽管内在动机对安全行为有更强的激发和维持作用,但外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促进安全行为。例如,组织通过任务的重新设计,用工作扩大化、作业丰富化等外部手段来提高员工对一些简单任务的兴趣,以提高绩效。德西等人的研究也没有停留在证明外在动机对内在动机的破坏上,而是进一步提出了自我决定的动机理论,阐明了个体是如何灵活调动和整合两种动机的。德西进一步将外部动机分为控制型动机和自主型动机。控制型动机通过外在调节(如员工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而努力工作)和内摄调节(为了避免内疚感或自我责备而做出适应性行为)发挥作用。自主型动机会促进相对复杂的工作行为,而控制型动机在简单重复的任务中表现出短期的优势。在员工执行不感兴趣但很重要、需要遵循规章并付出努力的任务中,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自主型外部动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4.试述压力、动机与行为绩效的关系。压力与行为绩效的关系:压力、唤醒水平和动机是具有一致性的。压力情境会激发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激发达成目标的行为动机。一般来讲,压力越大、唤醒水平越高,人达成目标的行为动机越强。因此,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如同压力与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但对具体活动而言,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在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机与行为绩效的关系:动机能够支配行为,但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行为呢?动机与行为绩效的关系符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一定律在前文已有介绍。压力、唤醒水平和动机是具有一致性的。压力情境会激发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激发达成目标的行为动机。一般来讲,压力越大、唤醒水平越高,人达成目标的行为动机越强。因此,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如同压力与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但对具体活动而言,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在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5.兴趣是如何影响安全工作的?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表现在对兴趣对象和现象的积极认知上。例如,工人对产品生产和生产流程有兴趣,会促使他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操作规程等做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熟悉,以及对与其操作相关的整个工艺流程的其他部分做一定的了解。在操作过程中,他会密切关注机器设备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这样,如果机器设备、工艺流程或周围环境出现异常情况,他会及时察觉,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并迅速采取适当行动,因而往往能把一些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还表现在对兴趣对象和现象的喜好上。对于本职工作的喜好,可以使人在平淡、枯燥中感受到乐趣,因而在工作时容易情绪积极、心情愉快。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