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健康学习笔记_第1页
宏观经济与健康学习笔记_第2页
宏观经济与健康学习笔记_第3页
宏观经济与健康学习笔记_第4页
宏观经济与健康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国恩gordonliu@

第一讲宏观经济与人类健康:基于人类发展视角的引论

关注要点

人类发展的终极是什么

人类发展演进的特征和趋势

人类财富创造和福祉的关系

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全球化机遇、挑战、共识

•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

个人层面:生命、资源、享受。

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基石:效用(享受/福祉)

效用/福祉最大化:经济学行为研究模型的始末点。

国家层面:资源、痛苦、生命(战争方面,为资源而战)

扩大资源、增进生命、效用福祉(和平发展时期的发展目的共性)

•效用、健康、资源之间的关系

效用属性:经济学概念(主观感受,只有相对意义,没有绝对意义;资源为决定性因素、约

束条件),生物学视角(生命存在;功能正常、无病无痛、需求满足)

人类健康(健康是物理,心理,社会角度都正常,不仅仅是无病痛。两个维度:生存质量/高

度,生存数量/长度)

三者关系:效用/福祉=健康x资源

人生健康曲线:奋斗目标与期望(人的健康曲线是总体下降的,因而在不同事情要调整自己

的目标和期望)

财富与健康:人类变迁主线(人类文明的两条主线)

财富与健康间的关系:健康为主,财富为次

•人类发展的追求?美国独立宣言(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Sen的发展哲学思想:自由观

发展实质:扩充人们自由的过程。

五大形式: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社会自由,知情自由,安全自由。

自由间的关联性:健康不自由,可能导致其他的不自由。

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基于寿命、教育和收入三项基础变量的综合指标)

人类发展轨迹:人口增长、期望寿命、收入大分流

•人类收入大分流:源头变化,近代收入大分流,长期增长(即短期增长不大,主要增长原因

在于时间)

分流原因(暂无定论):

长期注定理论:古希腊人文化以理性、创新、自由为主,东方为无序、保守、等级森严,文化差异

造成分流;

短期偶然理论;Diamond的解释:1500年后是因为技术、治理体系差异,1500年前后是因为发展

速度不同,公元前11000至1500年因为地区差异,文明传播轴向(东西和南北)和速度差异,

面积人口差异;

经济学家的观点:运气,地理,机构,文化,社会思想和内伸性结构。

如何缩小差距(分歧更大):Traptheory(穷国需要有富国援助以开始脱贫的道路),自我

解决(援助会滋生腐败,让市场更自由,贫国靠自身来脱贫)

•经济财富的衡量:GDP指标

国家GDP指标:新增产品与服务的加总价值:既定时间,既定地域,终端产出,市场交换

GDP的算法:增值算法(供方主体的产出增值之和,具有产业特征),消费算法(需方主体

对最终产品的消费,所谓的几驾马车),要素算法(要素收入=利润+工资+租金+利息等)

GDP的若干属性:增长(可测得)和发展(不能显示分配,个人发展)缺陷(遗漏问题:闲

暇时间,生命质量,生命时间,非市场产品服务)和代价问题(质量问题,生产、污染成本)可

比问题(跨时间:名义GDP,真实GDP,跨国界:市场汇率,购买力平均汇率)

全球化对经济大分流的影响:全球化"加速度"(信息,交通,贸易),交易成本降低,活动

边界扩展,资源财富分配变化

对未来分流现象的猜测:

1.差距逐渐减小(亚当斯密);

2.呈钟形曲线/先增大后减小(库兹涅茨曲线);

3.差距仍会上升(Piketty:财富与收入的不公平深受社会、政治影响,并非纯市场机制所左

右,即分化力量不会自动消除,并很可能占上风)

第二讲宏观经济的微观机制:关于经济学的科学认知与反思

关注要点

经济学目的及其科学基础

现代经济学原理与主要分歧

有关现代经济增长的秘密

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2015联大:达成全球发展议程

《20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通过各国共同努力,实现人类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包

容、以及环境保护等”项SDG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关心的问题?

四大问题: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贸易平衡

经济增长尤其重要一一物质财富的多维度增长(数量、质量、新品);中美学生比较实验:

穿越时空(钱财多但物质匮乏:80年代20万VS钱不是特别多但物质丰富:现今20万。选择后

者更多一经济增长带来物质丰富是更多人的选择)。

经济增长的衡量:GDP(曼昆:在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

场价值。)

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58,332亿元

(9.2%),增长4.1%;第二产业271,392亿元(42.6%),增长7.3%;第三产业306,739亿元

(48.2%),增长8.1%。

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如此

•增长问题:经济学的中心议题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们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人们的激励行为?/人们的选择行为?

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斯密:市场交换一看不见的手(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弗里德曼:价

格机制(信息,激励,收入);张维迎:企业家作用(价格机制并不与任何一个主体联系,是企

业家在决策一一也有人反对这一点,即价格机制和企业家不相冲突,二者不在同一层次上)。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市场商品价格:需求与供应的均衡

•增长的动因:需求是原动力

个人需求曲线(价格下降,需求增多:替代效应一可以替代某种其他东西导致价格降低需求

增大;收入效应一同样的钱在价格低的时候可以买更多);

经济总需求曲线(综合物价下降,总消费增多:财富效应一价格降低百姓购买力上升;利率

效应一百姓财富增多借银行投资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汇率效应一利率下降人们向外投资导致汇率

下降商品价格下降使国外购买增多)

•增长的动因:供给是后续力

企业供应曲线(价格上升,供给增多);

短期总供给曲线(综合物价上升,短期总供给上升:工资粘性一工资在合约期间不易改变;

价格粘性一价格单不易迅速改变;相对错觉一误以为只是自己产品价格减少于是减产)

长期总供给不会下降。

•增长的实现:需求还是供应?

凯恩斯理论:消费是全部经济行动的唯一目标。短期萧条的原因一一需求减少,与生产、技

术等无关。通胀一失业反向关系。政府需要即时干预。

新古典理论:供给决定需求。长期来看,市场可以慢慢自我调节。弗里德曼:长期而言,通

胀一失业没有取舍关系,但是有滞胀现象(价格上升,产量下跌,就业下跌)。

争论焦点:经济下行是需求不足还是供应不足;不同产品/服务市场,供需力量不同变化。

•需求/供给哪个更重要?时间

凯恩斯的回应:"长期是对当前事情的一个误导。在长期中,我们都会死去"

RobertSolow的"中间派"说法:短期凯恩斯的主张最好;从长期看,不用在意凯恩斯的主

张;5-10年来看,需要尽可能整合,找出一个可行的混合模型。

•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问题

增速递减的主因:短期需求不足(收入并不是很低);长期供给约束(类似日本的“增长砖

墙",但中国生产效率也还没到达峰值);供需脱节是主因?供需潜力依然巨大,产能过剩、价格

奇高并存(国营企业生产的物品不合市场需求)。

增长的两大驱动力一一需求驱动:劳动市场,城市化(提升需求),土地市场,人力资

本,社会保障(财政政策);供给驱动:市场导向;提升TFP;创新特性;不确定性。

三中全会“配置资源,,原则: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更好作用(保驾护航)

•中国经济新常态:结构问题

经济增长与服务经济:工农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

服务经济主导增长一一人类需求层次(生存,安全,社交,尊严,自我实现);服务经济特

点(高就业率,高人力收入,高持续性;低技术生产率,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中国经济比较优势:人力资本?

•人类经济:土地、资本的兴衰

土地(农业经济)、资本(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将逐渐被人力(服务经济)替代

第三讲宏观经济与收入分配: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与贡献

关注要点

什么是人力资本

健康人力资本影响经济活动和收入分配的机制

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与收入的研究证据

•财富与健康:新科经济学诺奖得主

Deaton的研究特点:

问题:普通人的消费、收入、健康、发展

方法:微观机制,不仅看"是什么",更多追问"为什么"

特色:细致入微,计量巧妙,不跟风。

普雷斯顿曲线(prestoncurve)

收入与健康:收入越高,活的越久。

收入与健康中存在流病拐点(外生疾病转为内生疾病)

Deaton之间:基于绝对收入水平,收入对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反映了生命极限?还是一美元价

值对穷人和富人不一样?

Deaton:基于相对收入,为什么收入-生命的一般关系更强。同时为何一些国家收入影响较

小。

收入-健康动态分析:同样收入条件下,为何人类越来越健康。(医学技术变便宜)

Becker等研究:穷国"全收入"比GDP相对增长更快,人类全收入差距越来越小。

中国故事:为什么国人在60年代后存在健康飞跃。

•经济增长: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

productivityeffect

工作时间损失:误工、辍学、早逝。一年时间减少,相当于三年的现在平均价值

工作效率损失: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幼儿疾病的终身影响

其他负面影响:医疗费用的财富影响;代际相互影响

incentiveeffect

个人投资的激励效应:为何要学习、深造;被迫多生,资源稀缺;为何要为明天储蓄(越不

健康,储蓄越少,不会进行投资);如何保持文明?医患关系与经济活动(不健康,于是对医生

发怒。)。

企业投资的激励效应:个人市场选择,用工荒;员工投资回报,EMBA的学费(如果员工健

康差,企业不会送员工深造,因为可能收不回来投资);集体保险成本上升(人员健康差,保险

公司提高保费);疾病与旅游、服务业与国外直接投资下降。

•WHO《宏观经济与健康》报告

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三大机制

一、直接影响人们福利:收入下降(医疗费用增多,劳动报酬减少,赡养儿童,早逝引起的

未来收入损失);寿命缩短;生命质量。

后续影响:成人后期收入流动的影响一一因病致穷;儿时疾病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影响(身

高,智力,体力,外貌等等)

二、间接影响人们福利:代际影响。父母病、亡对小孩成长的影响。高发疾病、高死亡率导

致高出生率(马尔萨斯陷阱)

三、社会、经济、商业投资的影响:员工疾病导致劳动力的高流动性,增加企业招聘、培

训、协作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供给曲线左移);传染性疾病威胁地区所有人群,影响旅游业,

阻碍招商引资,影响耕地和其他资源的使用。社会安定、和谐也受到负面影响。

•健康对收入的影响:微观实证

收入受四个因素影响:教育;儿童时期的营养;成年人健康指数;劳工流动性

•健康对收入的影响:美国实证。

新发疾病影响经济的途径:收入下降,医疗费用。

疾病减少财富的途径(个人要花钱来付治病费用;家庭也要花钱;不能工作还会减少收入)

自我花费和收入损失之和少于总的财富损失。(有可能是预期寿命缩短,会增加消费;也有

可能是疾病减小了就业可能)

•健康对收入的影响:中国实证

健康的人收入更高。女性收入和健康状况的比例较大。

•宏观分析:健康不影响经济?

如果不对期望寿命不做处理,结果会显示期望寿命高,收入增长快。

但如果考虑第三个因素一传染性疾病替代期望寿命,结果显示期望寿命更低的国家,收入增

长没有低于期望寿命高的国家。(只考虑直接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后代、教育等因素的间接影

响)

•增长与健康作用:APEC研究

健康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

经济与健康作用:经济学机制

Grossman模型(1972):健康是消费品,健康是投资品。

健康是需求曲线向右推(作为消费品),使生产曲线向右推(作为投资品)

第四讲宏观经济与结构转型:医疗健康服务业的作用与特点

关注要点

人类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

全球发达经济体与医疗产业的关系

大国医改与国际医疗绩效的可比性

医疗服务“过度需求”是宿命(30年后像哪般)

医疗手段的成本一效益和预算影响分析

•增长的秘密:需求支出的信息

宏观经济总量:支出恒等式

GDP=生活性消费品(C,家庭使用)+生产性资本品(I,厂商使用)+政府采购(G,生活、

生产品均有)+外贸出口(E,生活、生产品均有)-进口产品(X,包含在C,1,G中)

支出筹资来源;C,国民税后收入(即家庭用自己的工资购买生活性消费品);I,国民储蓄

或国际融资(厂商购买生产性资本品的钱的来源);G,国民税收、举债、国际融资(政府采购

钱的来源)。

•增长的秘密:生产供给的信息

solow模型(1956,QJE):首次系统给出了决定一国人均收入水平的生产函数,其中人均物质

资本程度成为关键投入要素(Y=F(K,L)=AKa|?-aK是资本L是劳动力Y是总量生产函

数,左右各除以一个L,就能得到人均生产函数)

(横坐标是人均资本,纵坐标是人均生产量。人均资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投资量增加,

折旧量增加,共三条线。若投资大于折旧,那么第二年的人均资本就会继续升高,收入水平也会

继续提高,反之则会降低,最终停留在折旧量和投资量相等的点,也可以说资本边际产出等于折

旧率。穷国和富国的差别在于折旧率不同,穷国高,富国低,投资量和折旧量的交点就会低。)

(这个图中储蓄量越高,那么资本水平就会更高。)

•生产、消费、投资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消费是全部经济行动的唯一目的"。消费代表了人们今天的福祉;储蓄为了人

们明天的消费;投资源于人们储蓄,因此储蓄=投资(不考虑外贸)

EdmondPhelps:给定生产函数,人们选择不同的储蓄(投资)率对应不同的稳态均衡收入

(投资=折旧);如果消费代表福利,什么投资水平(k)对应最大消费(C)(满足solow的模式

图中,有没有最优储蓄率,可以即保证储蓄投资等于折旧,又可以保证最大的消费。结果是平行

折旧曲线做直线切于收入量,此点向下找到投资量和折旧量相交时的投资率就是要找的投资率)

MPK(资本边际产出)=折旧率(黄金分割点),其最优稳妥储蓄率=MPK/APK

•收入水平和医疗支出

图(收入水平越高,医疗支出所占比例越高)

美国经济和医疗支出的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低于同期医疗卫生开支增长率),医疗支出

占GDP的比率在美国接近支线上升。

•医疗支出比例上升的影响:促进就业/收入分配

表(提供就业量的增长是最大的);布尔金斯图(医疗行业平均就业指数一直在增高,包括

08年金融危机也不对其造成影响)

•医疗促进增长,美国各洲实证。

•医疗促进增长:保险促进消费C

美国援助式的医疗保险对穷人的资产有消极作用(通过促进他们消费从而减少他们的财富,

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APEC国家中可以找到实证。

•医疗促进增长:影响机制

医疗健康服务的基本属性:专业化劳动密集型,可替代性小;冯仑三高行业:高增长、高就

业、高消费。

研究假设:医疗服务利用增加,意味着医疗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从而促进消费。

医疗卫生是劳动密集型服务,因而促进就业。技术进步等对医疗的增长的影响是负的,人力

资源的投入促进医疗进步。

•健康是奢侈品

奢侈品:随收入增加,在奢侈品上的投入绝对量和比例都会增加。

•医疗服务劳动密集:本质使然?

人类医学发展的特性与共性

传统医学:个性化诊疗,因人而异:现代医学:3P医学

人类医学的局限与内涵

疾病转型:传染性到非传染性的慢病,不确定性递增;

人们看病的理由:"有时能治疗,经常能康复,但总能有所安慰"

经济学价格理论:投入要素价格随市场替代性反向变动

•医疗膨胀危机说盛行

BillClinton:医疗瓦解了美国经济、竞争力、信心、生活水平。

Obama-care医改

•美国医疗危机说:低效问题

医疗支出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美国人的期望寿命却没有随着支出显著提高。(反驳:人类

健康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医疗支出还包括基因、环境、个人行为;各个国家在医疗支出上存在统

计差异;不能单一一个平均数来看医疗的效率,要对增量的比较分析)

•医疗通胀怕什么?零和博弈

Fogel医疗支出最后仍旧会投到其他消费中去。

•历史观察:收入主导的医疗需求

Fogel是人们需求决定了医疗增长,不应政策干预。医疗-收入弹性为1.2

•医疗支出的收入作用夸大了?

医疗支出的增加并不是收入增加的结果。医疗服务的开支增加更多的是制度(医疗保险等)

的原因。

医疗-收入弹性差异显著的原因

跨国、跨时序的收入弹性大:人们的健康价值、期望寿命期望在不同国家中差异较大。

•医疗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新技术所致

•医疗开支增长:经济学价值

DavidCitler:不应只看成本,要看同样的投入在医疗上是否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判断这

个东西值不值要回到增量分析上,这个分析并不简单。还涉及到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的分析和显

示性偏好理论)

第五讲中国经济增长转型:服务经济与医疗卫生的作用

关注要点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出现的问题(投资,消费;农业,工业,工商业)

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靠什么(市场、政府的资源配置)

中国医药产业与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对经济增长转型的作用(新兴市场、比较优势、创新机

制)

•中国经济减速

每年的经济增长速率越来越低,预测2015年会低于7%。

后发优势收敛(之前快是因为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发展,可借鉴的经验越来越

少,经济增速就会减慢)图(如果把所有国家放在一起,看不出收敛,但是把条件相似的国家放

在一起,就能看出后发优势是会收敛的)

虽然各国经济增长最后都会减慢,但中国目前就开始减慢有些太早了,RGDP远小于其他国

家增长减缓时对应的RGDPo

•减速原因探究:

不是资本要素约束。图(08年前资本储存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符,但08年后,资本投资

增长速度升高,而GDP增长率却是下降的,二者相差越来越大),当资本投资越来越大,但GDP

却跟不上,意味着投资出的东西没有办法发挥作用,资本投资过度,经济就有可能下滑。但可以

看出目前中国的资本不会约束经济增长。

不是人力要素约束。图(15-60岁的人口在2010年作用增长速率下降,但目前还不会缺少)

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极低,劳动力市场具有优势)。十年后可能成为原因,但目前不是。

不是要素生产率约束。全要素生产率(TFP),因为美国是最高的,一般都与美国对比。日本

是在83%处开始减缓的,韩国是在63%处减缓,台湾是在80%处减缓。图(中国腾飞时的TFP占

美国的5%,而现在的TFP只有美国的14%左右)不是TFP的潜力不够。

产能过剩所指。50%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24%认为是房地产泡

沫,16%认为是地方债。产能过剩的可能有两种(生产的过多,生产的不对路)。图(横坐标是

数量,纵坐标是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价格越低,需求越高。而供给曲线是先平行后增高,供

给数量多于需求,造成产能过剩。若想把产能过剩变现,政府会搞投资,短期的GDP会增高,但

长期来看会造成产能过剩。另外,价格垄断会造成更大的产能过剩。)中国目前供给没有障碍,

但需求较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各有争议)

•经济学第一个问题:生产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报酬递减,获得同一个投资品,放弃的消费品越来越大)

生产什么的两个机会成本:生产边际成本(边际报酬递减),供需失衡成本(产能过剩或供

不应求)。

•生产机制:

市场机制:花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赚赔都是自己的(企业家精

神:企业家有去赚钱的动力,会去了解机会成本并运用到市场中去,促进市场均衡,最小化机会

成本)

行政机制:花大家的钱办大家的事;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赚赔都是大家的

是否投资过度有待商议。平均-边际报酬。平均和边际的资本生产率从2000年逐渐降低,而

2000年时经济并没有减速,资本生产率降低的原因更多是由于投资过度造成的(而非经济减缓占

主要原因)

•消费、储蓄、投资失衡原因:社会保障制度、浮动收入为主、文化因素、投资机会缺失。

家庭储蓄的几个重要理论: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总消费等于最低自发消费加上由可支配收

入决定的边际消费);Duesenberry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取决于相对周围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

自家高收入时的消费水平。因此穷国会储蓄更少些,即穷国会学习富国的消费水平,这点与中国

不太相符);Friedman消费的永久收入假说(消费主要取决于预期的长期性收入,而非短期的浮

动收入);Modigliani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年轻人收入少开支大,储蓄少,之后收入多支出减

少,储蓄多;老人收入少,储蓄少。与中国也不符)

中国储蓄高的原因:早年受到的大饥荒影响;男女失调(为了男孩结婚进行储蓄,这一行为

影响周边的人,储蓄更高)

中国家庭消费行为:医保的作用(医保促进了人的消费)

•中国内需问题:服务业比重的信息

中国服务业比重一直非常低。

服务经济最具潜力:

服务经济的特征有助于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因为与人有关):非物理性,非储藏性,非拆

分性(无法分工),非一致性(每个人服务效果不同),非脱离性(买卖双方必须都参与)。

选择服务经济的原因:边际收益更高(相对比重低),中国比较优势(劳动力优势),经常

性消费(非耐用消费),有助于提升国货品质(目前国货售后服务差)

消费的决定因素:消费能力(收入决定,国民创业与收入分配:全民创业),消费意愿(未

来决定,解决医保社保上学等问题),消费对路(产品决定,要由社会力量主导,政府保驾护

航)

•经济学第二个问题:如何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外延

增长的核心: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生产效率因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应用效率(由

制度安排,特别是产权、法制影响)。DavidWeil低效率类型:非生产性活动(寻租),闲置资

源,部门间配置不当(行政计划,流动性障碍)

比较优势理论:如何实施能够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由市场机制主导,或者政府找人进行集

体判断,由政府搭桥进行资源配置)

创新的条件:让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大众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全民创新进程。创新的条件是:能想能说,愿

想愿做,能干能做。

第六讲收入、人口与老龄化

关注要点

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的制度影响与经济启示

中国老龄化的经济影响真更严重吗

中国该如何发挥"未富先老”的比较优势

促进更多人"寿终正寝"的经济学意义

•收入与财富:人多OR人少好

如果每个人创造的财富可以满足一个人的需求,人多好;如果每个人都边际报酬递减,那么

人少好。

人类双手是否一定边际报酬递减,取决于是否有生产要素无法取代(有无法替代的,那么人

多不能增加该生产要素,人多就不好)和人们双手完全或高度同质(同质的话,那么边际报酬会

递减)

•收入水平与人口增长

历史观察:图(简单关系,越穷人口增长越快;深度问题:人口增长是内生性还是非内生性,即

是人口增长快导致收入水平低还是人口增长快是因为贫穷)

马尔萨斯陷阱:假定人口越多意味着人均收入越少,收入越高允许更快的人口增长。(有一

个均衡点,一个收入对应的人口增长为零;如果技术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人口增长,人均收入

降低至稳态收入水平,要想使人均收入增加,必须改变人口增长率和收入的关系,使得增长率为

零对应的人均收入增加,即要控制生育)

200年前,马尔萨斯陷阱是准的,然而最近200年间,人均收入和人口都增加且没有迹象表

明该陷阱还会再次出现。原因只能是人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

•Solow模型(第四讲增长的秘密)

基本模型:增加劳力,边际报酬递减,降低平均收入。

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收入。

但是如果A不同(即A和劳力数有关系)就不能随便计算出该结果。无论是马尔萨斯陷阱模

型还是Solow模型都假定了所有商品具有竞争性。但是实际上一些技术、知识可以用很低的成本

复制出来。A就会变大。

•人口、增长、技术进步

Kremer:起始人口大的国家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大(人多能想出的点子越多)

哈耶克:当劳动力不同质时,马尔萨斯陷阱就不再成立。

•理解人口增长

死亡率下降:生活水平提供;公共卫生提高;医药服务发展;

出生率下降(中国1980年前一段时间已经可以看到生育率下降很快了,但还是实行了一胎化

政策)

•一胎化终结:AmartyaSen的评论

1978年出台一胎化政策,出台该政策前出生率已经很低了(低于人口自然替代率)。出生率

降低的原因是妇女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该政策对人口没有什么限制作用,但是却导致

人们选择孩子的性别,导致中国男女比过大。

(刘国恩做的调查---DoesOne-ChildPolicyMatter?)

•生育转型的导因

手段:工业革命前,晚婚和长期哺乳是仅有的控制生育的手段;工业革命后,避孕方法增多

动机:死亡率下降就不需要生太多;不需要太多劳动力提供资源(不需要太多孩子养老);

孩子太多投入就会高,质量就会变差。

•老龄化问题

原因:非老人少;活下来的老人越来越长寿

影响:

经济影响:促进投资(储蓄行为),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

健康与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保留才能有上述经济影响),

正向作用:工作对保持健康的作用(特别是老年痴呆症等);工作状态对个人、家庭、社会

收入的作用(家人朋友的负担减小)

可能的负向作用:对就业机会的竞争-代替作用(年轻人就业竞争,但是年轻人和老人工作重

合地方少);工作效率的复杂变化

图(WHO-SAGE,中外健康比较。中国得分并不低,表明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程度还不错)。

老龄化的挑战并不是因为老龄人口多,而是老人的健康程度差。

•中国未富先老的挑战

欧美老龄化:先富后老。

经济基础(有车有房);生活状态(对生活标准要求高);劳动时间与强度(都比较低),

健康与慢性病(慢性病风险高),社会文化、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老龄化:未富先老

经济基础(收入差距大,基础不牢固,贫穷人数多,扶养比高);生活状态(虽然穷但是仍

旧能够维持生存,对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强);劳动时间长、强度高,慢性病风险少;社会文

化、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老龄化反事实分析:

假定其他条件都不变,若只有老龄化这一因素变化,探究其影响。

结果是使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率变为负值。但如果工作年限增加,会有很多正向因素促进经

济增长。

老龄化与医疗成本

不调整现在的得病几率,那么医疗保险的支出会增加,而如果得病几率能够降低。老龄化不

是医疗成本上升的推手(虽然得病多,但是时期更长)

第七讲你我的健康谁做主

关注要点

人类健康指标及其变化趋势(Fogel理论)

健康需求与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环境、地位、医疗、认知、行为)

宏观经济、收入分配对健康的实证(Deaton研究、英国"白厅"研究、美国学者Ruhm的研究等)

•人类健康进程

技术生理演进:我们对身体的掌握状况相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人类期望寿命:1800年中国平均期望寿命只有30岁,1950年也不到四十岁(其他除非洲外

国家进步比较快),到了2012年达到75岁左右在全球排在三分之一处。

健康的度量指标:疾病发病率(morbidity,最常用)、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一般是问

卷调查的结果,比较容易获取)、人类学指标(anthropometries)、死亡率(mortality,最简

单,容易量化)、功能性指标(functioning,能不能行走等)、营养素(nutrients)、生物指标

(bio-markers,血糖血脂等)、质量调整生命年/残疾调整生命年(QALY/DALY)

健康度量层次:bio-markers(最基础,度量层次最低)玲morbidityfmortality(人最看重生

存)玲QALY

生命质量的测量:EQ-5D(morbility,pain/discomfort,self-care,anxiety/depression,usual

activities)

•健康经济学:Grossman模型

效用U=U(H,C),效用是人们健康与生活消费的函数。(消费、健康都可以直接产生效

用)

健康是"直接需求Jadurablegood(耐用品);正效用(令人高兴);自然折旧;非一般市

场交易,产消一体化,投入要素包括遗传、医疗、环境、行为、时间等(行为和环境通过教育相

互影响,环境和医疗通过收入相互影响)。

医疗是"派生需求J健康生产的投入要素,负效用为主(打针吃药会令人不舒服)。M=f

(P,X,H),(Price,x,Health)(健康状况是医疗服务的先决条件,不可落下)

•第一个健康问题:医学多大关系?

人们追求健康和财富,健康意味着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少生病则意味着医疗服务越少越好

(实际情况是越健康,医疗服务越多,呈正向关系)。

从研究中看到,各种专治药物问世的时候,该疾病的趋势已经在逐渐减小,那么药物的存在

对这种疾病的消灭到底有多大贡献就值得思考了。

图(五十年代前婴儿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营养和公共卫生,五十年代后成人死亡率下降原因

是医学进步)因而医学的贡献要分阶段看。

案例(最高医疗保险和最低医疗保险的人群的健康状况没有区别)。Gruber认为医疗边际效

应递减快,可能在有无保险的不同人群才有质的变化。也有研究显示老人医保降低了老人的死亡

率。跨国研究中发现医疗服务对健康贡献很小。由此猜测医疗服务的生产率边际效应递减,因此

研究的不同结果可能是因为研究的阶段不同。

intensivemargin:对同样的人,改变某一因素,结果的变化

extensivemargin:不同的人群。

如何判断医疗的价值:选出自己愿意为QALY所付的价格,看医疗服务的价格是否高于该价

格。

现在医疗支出多,少部分是因为技术价格上升,大部分是因为案例增多。

医学价值评估:

平均分析法:一个技术的平均成效分析

增量分析法:两个技术的相对成效分析(同样的医学开支如果花在行为干预上是否更有效)

变化的费用除以改变的技术

•第二个健康问题:个人行为作用(权重最大的一项)

案例(医院接生死亡率高,原因是医生接触尸体后没有洗手)

肥胖(BMI>25):

肥胖经济学问题:为什么发胖?(吃得多还是动得少?)

新古典模型:肥胖是耐用品,由食物和锻炼决定。每个人都会比较锻炼和食物的成本(食物

的成本包括金钱和时间)从而得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方案。结果就是食品和锻炼的价格和需求相

关。

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食品的成本有所下降,消费的食品就越多,肥胖的增加也越严重。

人们的行为是否理性:锻炼行为不同(锻炼有机会成本);生活饮食习惯不同(健康生活有

机会成本,暂时的享受和长期健康之间的抉择)。

•第三个健康问题:地位的作用

社会地位高带来高的心理压力,正向或反向作用均有可能。

Whitehall的研究,地位决定健康。高地位的人冠心病死亡可能性更高。

战争后人的寿命率增高反而变快(使人们更渴望好的医疗)。萧条、失业降低死亡率(降低

人的时间成本)

第八讲中国收入流动性:健康的作用

关注要点

中国文明兴衰与国家官吏对社会的肆意管控、干预的历史关系(田国强等,2014)

Arrow关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医疗市场有多特殊

政府为何、如何干预医疗市场与公里医院改革取向

•人类收入财富的创造:疾病陷阱

Deaton: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逃离贫困与疾病早逝”的进化史

JeffSachs:贫困与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SDSN):深入关注收入增长与疾病,特别是因病致贫的问题,构成了

今天报告的研究基础。

•关于中国收入与分配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同步的速度增加。

尽管每个人的收入都有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相同,导致收入间的差距拉大了(基尼系数增

大)。

如何理解收入差距:首先是阶级流动(弗里德曼观点),两个收入分布相同的社会,阶级之

间流动性强的社会要比阶级间固定(各人收入变化小,总是处在同一阶级中)的社会更平等。其

次是流动因素,包括外生性的环境条件(制度,政策,人口,地理,文化等)和内生性的个人潜

能(个人潜能根本上表现在自身条件,特别是教育和健康两大人力资本的基石),个人潜能中教

育(稳定、递增)和健康(无论是谁,好坏可变)都是个人层面的,是个人可以掌控的。要想研

究教育的影响,需要在不同人间进行观测;研究疾病对收入的影响可以研究同一个人前后的变

化。

•第一部分:中国收入的宏观流动

总体而言,中国收入的流动性较高,农村要高于诚实。流动性的总体趋势则没有一致的结

论。

中国基尼系数,城市要低于农村。

中国收入流动矩阵,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最低收入阶层流动加强,最高收入阶层固化。农村居

民最低收入人口流动不明显,最高收入阶层趋于固化。

中国收入流动结构,富余的人收入增幅要大一些,但2004-2011年比之前的两个七年,大的

幅度相对接近了。

基本判断,中国社会整体收入阶层的高流动性还是很显著的。

•第二部分:收入流动性的决定因素

宏观分析:90年代初的高流动性是转轨时期的短暂特征

微观分析:教育水平,外出打工,家庭人口扶养比,教育人力资本和土地转包,教育程度的

改善,非农就业的提高,税负减轻等。

学术研究里没有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是一个空白领域。

健康与收入水平的描述统计表示,健康越差,其收入越低,且幅度随时间变化增大,也就是

健康在收入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相对于教育的研究,即健康好相当于多读几年书,可以看出农村比城市更依赖健康因素。

健康与收入阶层流动的关系:健康对个人收入的变动有明显正向作用,对农村居民更显著

(城市人有社会保障等)

第九讲市场与政府:医疗特殊吗

关注要点

现代社会的保障制度特征

公共医疗筹资的“补需方"与"补供方”模式孰优孰劣

全民健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机制

全民健保的未来取向与完善健全(公平/效率;单一/多元)

•政府干预

亚当斯密谈君主职责:保护本国社会安全;建立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建立并维持公共工

程。

政府与市场

市场(科斯)的作用:方便交换而存在的制度,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减少开展交易活动的成本

政府(斯密)的作用:国防(国际矛盾),司法(国内矛盾),优效品(不是公共品)

政府和市场相互依存,互为补充,都是为了社会中个体和整体利益的提高。目标多样导致二

者关系复杂,往往处于矛盾之中。政府和市场的具体定位(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短期和长期的

影响等仍旧是讨论最多,争议最大的议题。

政府干预的理由和形式

理由:弥补"市场失灵”(单凭市场的作用,在经济学上看已经达不到最优的状态。由于个人

不会考虑他人的效益,所以如果物品是正的外部性,实际的边际效应就大于边际成本,高于均衡

状态,如果是负的外部性,那么边际收益就小于边际成本,低于均衡,都不是最优;公共品的提

供很难由个人完成);完善"收入分配"(二次分配)

形式:审批监管(市场准入,价格管制);财政政策(税费征收,公共项目);货币政策

(利率,融资,货币等);直接供应(国企,公立医院)

政府干预的回报与代价

(图)类似供需曲线。干预程度越高,干预成本越高,干预回报越低。既得利益集团会使干

预增多,大部分人受损,而利益集团获利。

政府干预的根本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是否需要政府干预要考虑市场是否失灵以及政府干预是否

能解决失灵,若政府失灵,是否会导致情况更严重。

如果在自由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帕累脱最优,结果称为"市场失灵”。其主因是信

息不对称;非市场竞争;委托代理问题(大公司老总不在一线,代理人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

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上级);外部性问题;公共品问题。

芝加哥学派:市场失灵不是政府干预的理由,因为政府失灵可能是情况更糟。

奥地利学派:除非个人选择的手段与自己的目标完全相反,否则从第三者看,市场怎么会不

是最优的?(即不承认市场失灵)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市场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市场创造更多

的非对称,使得社会分工更明确。

监管药品的案例

I类错误:坏药被通过。如果被发现,代价由责任人和监管人共同付;没被发现则没有代价。

II类错误:好药没通过。研发公司和病人付代价,监管人无代价。

由此,监管人会最小化I类错误,而不是最小化所有错误。II类错误没有纠错机制,官员为

了减少I类错误导致II类错误更容易发生。

政府的最强干预一直接生产

公共财政投入是为了公益最大化还是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如果选择,应该是第一个,

即国企的目标应该是公益最大化)

政府直接介入会享受强制性、垄断性、公共财政支持等特权,具有优势地位,如何保证市场

的有效、公平竞争。

政府为什么要办国企。筹资-生产不可分说:政府难以简单通过筹资购买所需产品,不得不购

买生产要素,进行直接生产。(但政府可以租赁,可以技术管制等,都可以解决,不能回答国企

的必要性)

国企的必要性

政府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保证战时的强大实力。(但实际上,效果很差,历史上李

鸿章的自强运动,国企成为官员牟利的方式,既没富国,也没强兵)

保证国计民生。(然而过去全是国企的时候,人们生活困苦;而现在一半国企,一半民企,

人民生活水平却在上升)

就业问题,食品安全(民营企业对就业贡献率高达80%,食品安全问题上国企并没有更优)

国际竞争力(国企有自然资源,政府资源,垄断保护,对国内有竞争,但是国际市场并不能

证明国企更有竞争力)

社会责任说(国企本来就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为他拿了人民的钱。而民企在社会责

任上并没有输给国企)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应该是人民,而人民痛恨的是公权腐败、收入不公,政府应该

想办法解决腐败、解决公权力太大的问题。)

•政府干预宏观分析

政府干预可能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总财富,使特权阶级获利更多,但低阶级的人则会有很

大。

印度和日本的例子,日本较为自由,而印度的种性阶级干预较大,其结果是日本变得繁荣,

印度则更加贫穷。

政府监管的经济影响仍旧不太容易分析。

•医疗市场的特殊论

理论基础:高不确定性(什么时候看生病,什么病,是否看病等都不确定);高信息不对称

(医生和患者之间关于医疗信息高度不对称);

政府应该怎么干预,在哪一个环节关于,干预的结果又是如何都是位置的。

医药卫生市场的特殊性:多元主体(药品供方有生产机构和流通企业,需方有患者和医疗机

构。医疗的供方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需方有患者。支付主体有医保和患者自己。)

政府应该把赔钱的生意自己做,而赚钱的交给个人做就可以(门诊服务,专科服务,照料服

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等)

医药市场现在的监管成本大于收益(即阻碍好药的损失超过了禁止坏药的收益),而且这一

结果是必然性。

•中国医改

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其次为基层医疗(如社区服务中心。面广

但是资源匮乏)、民办医疗。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要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医

院是中国医疗资源的中心,这与原来中国的计划经济有关。而国外不是)改革应该摆脱个人对公

立医院的依赖(资源向下层调整),生病可以选择基层医疗或民办医疗(理性就医)。

医疗服务的需求侧改革:由于医疗服务本质上是派生需求,因此需求侧的改革应该是改善人

们的健康行为和促进人们理性就医两点。

医疗服务的筹资侧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的三种路径

独立法人治理模式:如何解决政府-企业角色的利益冲突

全面回归公益模式:怎么解决效率、服务态度、管理成本等问题。看病贵可以解决,但是看

病难的问题难以解决。

公私协同开放模式(PPP):公立医院和私人医院都存在的混合模式。公立医院负责科研教

学、弱势人群、非竞争服务等私人机构不会做的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导),医生年薪制;民办医

疗开放市场、全面服务,给予医保待遇。

•实证分析,市场开放是否带来新的问题

看病难,等待时间长。控制各种变量不变,公立医院的等待时间要高于私营医院。

看病贵。北京和台湾医院对比。北京是99%公立(公益性主导),台湾则是25%公立(民营

医疗是经济回报主导)。结果是北京的医院住院费用逐年升高,高于台湾。

满意度:公立医院都为负。满意度并不如民营。

社会办医的意义在于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解决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和资源集中在公立医

院两大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放市场,鼓励社会办医。

•政府与市场:国家医改向何处去

中国现在是政府提供服务,政府买单。中国应该使民营医疗占更大的市场比重,政府加强筹

资(买单力度增高)

第十讲医保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关注要点

行政干预与市场价格机制的差别

Porter关于医疗市场的价值竞争理论

什么价格机制有助于解决解国“以药养医”的顽疾

医药"二元市场”理论与支付手段改革

•人类文明史:大逃亡与风险博弈

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应对风险手段的进步史。

狩猎社会:生存风险最大,应对风险能力弱,战争频繁,母系社会。

农业社会:生存风险最低,应对风险能力增强,战争减少,父系社会。

工业文明:生存风险显著减小,应对能力显著增强,战争显著减少。

应对风险手段进步:封建迷信,社会发展,金融保险(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应对风险)

•社会保险

保险是一种金融手段,使得人们可以跨空间、跨时间进行资源调节,促进人类有限资源的使

用效率。(横向空间是健康者和患病者,纵向时间是一个人不同时间)。

保险分类: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

医疗保险相对特点:部分资金要分配到服务上;多方体系;个人需求不确定。

保险的价值: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导致消费平滑偏好,促进整体效用。(十万元,一年花五

万比第一年9万第二年1万更好)保险的引用可以平滑人们的消费。可以计算效率大小作比较。

(假设效率函数为Jp)

精算公平保费(AFP):不考虑经营成本和利润,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事故发生率x事故总

费用。此时全险即最优。

保险中的问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包括事前不注意,事后过度消费)。

福利经济学分析:供需曲线。考虑有保和无保时的剩余。有保时要减去纳税人的付款。可以

看出总剩余减少了(无谓损失)。尽管有无谓损失,但是消费者的效用升高了。要看这之间是否

值得。

•医疗服务的筹资

个人筹资包括商业保险,个人储蓄及亲友救助等,特点是昂贵,覆盖有限,自主选择性强

社会保险的特点是广覆盖,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成本较低。

公共税收用于医疗服务筹资,成本低,全民覆盖,无选择性。

财政支付或补助医疗:补供方还是补需方

补供方的问题:如何使资源有效分配(供不应求问题如何解决);制约医疗人员的流动;系

统性寻租(画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效率低下,浪费多);没有创新激励

补需方可以使行政手段转为国民参与,可以把要素规模的扩大转为服务产出的增高,可以把

供方的关系竞争改为同行间的创新竞争。补需方还可以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促进社会和谐,

在医疗系统上,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配置的高效率使用。

其他方面补供方的优点:①促进卫生服务的可及性;②促进服务生产的规模经济;③较低直

接的管理成本;④方便行政监管;缺点:①资源配置失调,供需脱节;②竞争缺失导致的效率问

题;③监管中的腐败问题;④公共财政对民间投入的挤出效应:⑤财政负担过重;⑥“委托-代

理”问题严重

补需方的优点:①资源跟着病人走,促进市场供需均衡;②促进医疗机构基于服务的竞争,

可能提高消费者福利;③医疗机构受患者和医保机构的监督,行政部门不再直接配置配置④促进

公立-私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优化社会资源;缺点:①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方付费

可能导致医疗服务通胀②难以解决基层卫生的服务能力问题③需要保险管理机构,增加运行成本

④监管难度大,难以界定医疗需求

•中国全民医保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和企业筹资,覆盖全体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广,政府补助

•医保保大保小

保大病:管理成本低,频发次数低,保险价值高。

保小病:预防为主,防止小病变大病,患者交易成本低

实例来看,保小病更有价值(门诊等需求弹性更高)

•中国以药养医现象

是选择政府价格管制还是放开竞争

实证:政府选择。药品加成,但是结果药占比仍然居高不下。

政府管制如果降低药品加成,那么结果会是医生收更多的红包回扣。如果政府统一定价,禁

止二次议价,那么医院仍会选择更贵的药来获得更多利益。

放开竞争也要注意竞争基础。病人价值主导,市场为基础,大夫是关键。

•医保如何支付

第一种支付:基于投入要素成本的支付。结果是医院选择更贵的基础要素。

第二种支付:基于要素价值的支付。好于第一种是可以优化要素结构,但是仍未解决这一问

题。院方会选择被判断为价值高的要素。

第三种支付:基于治疗结果的支付。但是医患关系仍旧没有改善,因为医生可能会尽量少用

药,让病人的满意度降低,同时院方还是会期望人生病来增加自身的收入。

第四种支付:基于健康管理的支付。基于大数据支付定额数目。如果医院可以保证某一区域

的人口健康,那么全部份额都归医院所属。问题在于人口流动性和特殊情况。但不论怎样,这一

理念要高于前三种。医患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医院不希望人生病)

第十一讲医生执业:单位人VS.社会人

关注要点

医学价值的内涵(治愈、帮助、安慰)

医疗服务需求的个性化

医疗服务集中还是分级为好(住院/门诊,全科/专科,社区药房的可及性作用)

医院与医生的关系固定还是自由配置好

医生高薪养廉没错:问题是收入何处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