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宣讲主要内容_第1页
法律知识宣讲主要内容_第2页
法律知识宣讲主要内容_第3页
法律知识宣讲主要内容_第4页
法律知识宣讲主要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知识宣讲主要内容法律的种类我国的法律有哪些种类?我们的国家制定了许多法律、特别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法规颁布实行。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从法律制定的主体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对于我们打官司的人来说,对法律可以这样来划分: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子法。子法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法则无效。除了母法--宪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即:1、刑事;2、民事;3、经济;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官司,侧重学习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律、法规。一、刑事方面。它又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如:刑法、惩法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等。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骤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补充规定等。二、民事方面。它也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如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著作权法等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另一类是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暂行规定等。三、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等。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四、行政方面。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法律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学法

公民学习法律常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学法才能知法、懂法、用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虽然从本质上来说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武器,而且,在制定过程中,立法者也尽量注意到使法律通俗易懂。但是任何公民要真正能做到知法懂法,也还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学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颁布的法律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而且法律条文里边包含的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比较丰富,因此给学法者理解方面也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人们要更好地做到知法、懂法,就非得尽可能地掌握法律里所包涵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弄明白有关的术语、词汇的基本意思不可,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别的途径,只有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

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影响社会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发展,“用法”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需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却不知道用法,不会用法,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主要原因是他们还不知法、不懂法,或知法不多,懂法不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认真学习法律常识,逐步做到知法、懂法,并且学会用法。

第二,学法才能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也称法律观,它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情感、信念、观点和思想等的总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一种崭新的无产阶级的法律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除了应该具有忠于祖国和人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努力为四化做贡献的政治意识外,还应该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热爱和拥护我国现行法律的情感,信念才能加深,并且由自发上升到自觉。他们对我国现行法律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才能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同时,他们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自己在劳动、工作、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违法现象作斗争,以及遵守法律,保证法律实施等观念,也才能不断增强。这不仅对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巩固安定的社会秩序,而且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都具有巨大意义。

第三,学法是做到守法的必要前提。

大家知道,社会上经常发生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许多人从来不学习国家各项法律,因而也就根本不知法、不懂法,违了法甚至犯了罪,自己还不知道究竟。例如,杀害自己的孩子,砍伐国家森林,滥捕乱杀飞禽走兽,私拆别人信件,偷听别人电话,虐待迫害部属等等类似的违法犯罪现象,却不认为是违法犯罪的人不在少数。

可见,不学习国家法律,没有法律常识的人,就不会有自觉守法的观念,就难免做出违法以至犯罪的事情来。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好公民,必须要学习法律常识,把学法、增强守法观念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作为自己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第一,(思想上)法律意识紧跟时代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应该说,法律意识有好有坏,法律文化有进步有落后,而我们所提倡建立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这种意识和文化依赖于几个基本的观念的形成,包括几个方面: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以及契约观念。大家看一下,这些观念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我们说,“观念的问题是最大的敌人。”法律条文纷繁复杂、浩如烟海,就是专门研究法律的人也不见得都能记住。法律条文不知道不要紧,关键是要有法制观念。真正支配人行为的是观念。要把所有法律条文都记住,不现实,也不可能。有些事情,遇到了,我们可以找知道的人问就可以,这对领导干部来讲就足够了。而观念的东西却不能没有,就拿领导干部来讲,以人为本、重视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先进的观念我们国家提出来了,有了,但是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没有法制观念或者说法律意识薄弱,如果我们没有法制观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去了解法律条文,进而不可能作到依法办事,那法治国家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说,法制观念尤其重要。而我们社会现实的法制观念可以说是相当落后。不说领导干部就说中国的老百姓,在中国,老百姓不喜欢打官司。中国人可以接受很多事情,就是打官司不行。一直以来,人们都觉得打官司不正常、丢人。其实不然,在很多发达国家,打官司都被看成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家常便饭,有了矛盾就诉诸法律,依靠法律途径解决。而中国人就不行,谁都不想打官司,不愿意当被告,原告也不想当。万一真遇上了官司,就托人情,找关系,看看能不能找到有权的人给说句话。他很自然地就想到有人好办事,而不想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我们说习惯来自于观念,观念支配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归根结底就是观念有问题。法学家严存生说过一段话:“由于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所以法制观念的现代化就处于优先的地位。”因此,要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在我们的社会里,就必须大力倡导“法律至上”的观念。思想的力量了不得。我们知道大和民族是个非常坚定的民族,在日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为了信仰人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二战后期,美军攻打太平洋上的塞班岛,塞班岛上的日本守军败局已定,但是没有人投降,子弹打光了,士兵还拿着刺刀往前冲。塞班岛上的日本居民更是了不得。他们有的举家投崖,有的自焚,更多的是一家老小手牵手往大海里面走。据说这把得胜的美军都吓坏了,最后美国人只得用大喇叭高声喊,大家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但是,也没能阻止日本人成群结队地往海里去。对于这些日本人的做法我不想加以褒贬,今天我举这个例子,就想说明一个问题,思想上的问题了不得,有时候为了自己的信仰,人们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维护它。那么,如果每个公民都有守法的意识,象文革那样的法律悲剧时代绝对不可能出现。如果每个中国公民都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的信仰和观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法律的尊严,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够沿着法制轨道,和谐、稳定、顺利地向前发展。

怎样学习法律

学习法律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适当的内容和正确的方法,那么,人们学法的热情就不会持久,要取得显著的成绩也是困难的。

第一,明确学法的目的。

学习法律常识不只是关系到公民个人的事情,而且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它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因此,每个公民都应把学法的目的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学法的目的明确了,人们才能有长久的学习热情,也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是学习法律常识的思想基础。

第二,选定适当的学习内容。

由于公民之间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而,大家学习法律常识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但是,我国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教育法、兵役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与广大人民有密切的关系,大家都应当学习这些法律。

第三,要先学好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和国家的总章程;宪法是我们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包含了各个部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宪法明确规定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维护社会稳定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和思想武器。

学习宪法必须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职能及活动原则,国旗、国徽、首都等。并且懂得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四,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公民学习法律常识,在方法问题上,要注意从具体条件出发,做到几个“结合”。即把学习法律条文与学习法律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把学习法律常识同学习文化结合起来;把学习法律常识的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学习法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习法律原文,经常看有关法律的报刊杂志、书籍,听法律宣传讲座,听广播、看电视、参观展览等。

总之,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的今天,学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公民应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时间安排等具体条件,尽可能地把各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争取学好,努力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沿用1986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仅五章四十五条的《条例》担负起规制一个人口超过十三亿、国家与社会生活深处变革之中的古老国度的治安案件达到将近二十年!《治安管理处罚法》从起草到出台,经历了整整8年的时间,确实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社会治安的重视,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凝结了全国公安机关上上下下的心血,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它的颁布施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又一重要标志,也是公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更有力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保障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与原来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充分反映了治安形势的客观变化,增加了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明确了单位也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体;调整和补充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赋予了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所必需的扣押、检查等权力和追缴、收缴、取缔等强制措施;扩大了民警当场收缴罚款的适用范围;明确了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适用条件和审批程序;解决了多年来公安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公安机关更有效、更准确查处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有力武器。二是有利于规范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执法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治安管理处罚法进一步规范了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治安管理执法行为,对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作了更为严格而具体的规定。三是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充分贯彻和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首次将“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写入法律;首次将“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作为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予以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治安调解制度;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讯问查证”改为“询问查证”;明确规定了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七十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取消了复议前置程序,规定被处罚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自由选择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解析五、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分析1、两名从湖北来长沙从事职业乞讨的妇女,因在公共场所强行乞讨滋扰他人,日前被湖南省长沙市城市管理警察支队治安拘留。据记者了解,这是今年3月1日起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以来,长沙市开出的第一张强行乞讨滋扰他人的治安罚单。4月下旬的一天,张某与家人从益阳到长沙办完公事后,前往长沙烈士公园游玩。当他们乘坐的出租车刚在公园南门停下,两名妇女就跑过来,一前一后拉开出租车前后门,用身体挡在门口,一边念叨着听不懂的话,一边伸手索要钱物。当遭到拒绝后,两名乞讨妇女又扯衣服又是拦路,跟着张某纠缠了十几米,直到附近巡逻的民警上前制止,张某才得以脱身。经民警调查,两名乞讨妇女自称湖北监利县人,每天在烈士公园门口向行人尤其是外地游客强行乞讨。日前,长沙市城市管理警察支队对两人处以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编后近年来,在城市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几个衣着褴褛的成人带着两三个孩子在街头向过往行人乞讨,一些小孩子会伸着脏兮兮的小手拦在行人的前面一路跟随,甚至牵衣抱腿又哭又叫强行乞讨,让人避之不及。这种现象和行为显然不仅干扰了社会秩序,也有损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即如长沙这两名乞讨妇女的行为,就严重滋扰了他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私人财物,均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2、案情:方某,某地养殖专业户.由于方某鱼塘内的鱼经常在夜间被人偷,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余元,于是,方某请来本村电工汪某,私自在鱼塘周围设置了电网,每到傍晚便将电网通电.某日晚间,方某和汪某正在鱼塘内喝酒,忽然听到一声惨叫,方某连忙拉闸断电.二人出门察看,发现一人被电击倒在鱼塘边上,方某遂找来一辆农用车,将该人送往医院.因抢救及时,被电的人短暂休克之后,即苏醒过来,月余后恢复正常.公安机关将方某和汪某抓获.

问题:(1)公安机关抓获汪某的行为对吗

(2)公安机关应如何处理方某本案,汪某帮助方某在鱼塘周围私设电网,已与方某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罚,公安机关抓获汪某正确。

(2)本案,方某的行为致被侵害人短暂休克,给其身体带来伤害,应属情节严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六、法律援助1、堆龙德庆县农民索朗在水泥厂打工,不幸被炸断了右手,厂里给了他几千元的治疗费让他住院治疗。结果,伤未愈钱就花光了,不得不出院。出院后,他找厂方进行交涉,要求赔偿。厂方以临时工未投工伤保险为由而拒绝支付其肢体残疾的高额赔偿。经协商,未果。当他听说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专门替穷人打官司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想不到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经法律援助中心的多方努力和劳动仲裁部门的庭外调解,索朗终于拿到了他应得的7万元赔偿。他用这笔钱开了间小卖部。如今,索朗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2、江苏南通市民陆素群的丈夫是个钢筋工,上班第1天就被钢筋压断了中枢神经,导致高位截瘫。出院后,老板以没签合同,不能算工伤为由拒绝支付后续治疗费用。陆素群和老板争执了7个多月,也没能讨回公道。后来,她想打官司,可又没钱请律师,有人就和她说,去大调解中心吧。她带着怀疑的态度进了大调解中心的门。驻中心的公安调解员老周接待了她,没要一分钱。老周只调解了两次,就为她争回了40万元的工伤赔偿,而且赔偿全部到位。

类似这样的案件,在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不胜枚举。从2001年8月22日,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到目前,西藏已有拉萨、日喀则、那曲、林芝、阿里、昌都、山南7个地(市)及60个县(区、市)建立了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截至2009年6月30日,自治区、地(市)、县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案件3887件,其中涉及农牧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839件,代写法律文书1074份,为农牧民工解答法律咨询16696人(次),有效地维护了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了不安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和《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及司法部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正结合我区法律援助工作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贴近民生、解决民困为方式,诠释着科学发展的内涵。

我区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对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加大了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法律援助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工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让农牧民工知道如何应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即使没钱也可以打官司;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三级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扩大受援范围,更好地为农牧民工及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在为农牧民工维权过程中,不再审查其申请法律援助的资格,简化农牧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时的受理审查程序,及时办理农牧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当案件需要进入诉讼程序时,帮助农牧民工向法院申请减免或缓交相关诉讼费用。同时建立完善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就异地调查取证等开展协作,以降低农牧民工维权成本。对于农牧民工集体维权申请法律援助的,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优先受理,并快速指派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办理,着力为农牧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我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困难群众和农牧民工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简化法律援助受理程序、就近申请法律援助等形式,为农牧民工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务,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还将进一步实践法律援助服务民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力争做到应援尽援,降低申请门槛,将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继续向基层延伸,覆盖面将深入到乡镇农牧区,并积极争取增加法律援助经费投入,加强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宣传,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好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西藏自治区自2001年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8年来,共帮助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28件,使经济困难的群体也能平等地享受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制度是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其目的是用法律扶贫、扶弱,使人人都能平等地实现自己的法定权益。2001年8月,西藏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法律援助制度在西藏的正式建立。然而当时,全年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有23件。

随着法律援助事业的不断发展,西藏的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办理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据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何平介绍,截至2008年底,西藏的法律援助机构已发展到64个,覆盖全区6地1市,其中56个为县级法律援助机构。2008年,全区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案件1747件,比2007年增加1080件,同比增长达61.8%,其中刑事326件、民事1421件,此外还解答咨询10738人(次)。法律援助工作开展8年来,全区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援助案件3628件,解答咨询26613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2008年,西藏自治区将“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制度”列为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八项具体措施之一,2009年,又将法律援助经费从原来的每年18万元增加到50万元。何平表示,根据基层农牧民困难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的需要,西藏自治区司法厅下一步还将尽快健全县一级法律援助机构,并推进乡镇司法所的建立。同时,充分考虑农牧民的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藏汉双语办案人员。农村常见法律问题为使法制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农村实际,根据与农民朋友最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下面就一些常见问题做一些介绍。一、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的有关问题30年前凤阳小岗村的土地承包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引发了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变迁。随后,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全国得到推广,并被写入宪法。土地做为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三农”工作的关键。2002年全国人大九届常委会在总结各地先进经验作法的基础上,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近10月,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重申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说明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将长期存在,针对各地在承包土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着重了解几个问题:1、承包期内,发包方可以任意调整承包地吗?答案是否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27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除非在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另外,如果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不能调整。(注意:土地承包法26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其土地经营权得到保护,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户口,应当将承包的耕地或草地交回发包方)。2、承包人死亡后,其继承人能否继承和承包依照“土地承包法”31条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继承人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可以不是,但是,农民的承包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3、正确处理婚丧嫁娶问题一个农民不能同时享有两份土地。4、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哪些?真正使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流动起来,是增加农民财富,特别是资本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另外流转可以实现规模经营,产生农业综合效益,一家一户、零星发展不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转移,“农村土地承包法”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再次聚焦土地流转问题,表述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土地流转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焦点访谈,土地怎能如此流转),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流转遵循六字原则: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遵循三个规定:不得改变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不得改变农业用地的使用用途,不得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5、土地承包的期限到底有多少年依照土地承包法:耕地为30年;草地为30-50年;林地为30—70年。依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土地承包期限还要延长,到底多少年,说不准,要待后续政策出台,但延长是毫无异议的。因为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对农民所拥有土地权利的坚实的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保障,有利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再者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有利于提高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含金量”,农民可以从流转中获得资金,向城市转移准备必要的经济条件和基础。尽管从1987年国务院批复一些沿海发达省市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制度试验以来,国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并且03年实施“土地承包法”,从法律层面体现法律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的保护,但是农村土地流转率并不高,据新华网报道,湖南、江西、河南等相对较多的省份大概也只有10%左右,针对这一现象,不少人认为:外出务工农民没有足够稳定的非农收入时,自然不愿意放弃原来的土地,即使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出于深厚的土地情结,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土地(背景资料)。6、土地承包流转纠纷如何解决发生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依照“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四种解决方式:协商、组织调解(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仲裁(县、乡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诉讼。二、村民自治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村民委员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什么关系?村党支部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党章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2、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3、年满18周岁的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4、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5、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程序:①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候选人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②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的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③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的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6、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有哪些: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召开时,应当有18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做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下列事项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①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②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③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④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⑤宅基地的使用方案;⑥村民会议认为的应当由村民会议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7、村务公开制度的内容是什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6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条规定的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实施情况;②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③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④水电费的收缴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8、村委会成员任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自行终止:①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被劳动教养的;②未经村民委员会同意连续三个月不参加村委会工作的。三、村民与食品药品安全1、不要轻易相信药品广告宣传,部分药品广告任意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夸大药品疗效,利用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进行误导。2、购买药品、食品等到正规药店或商店并索要发票,购买时,应查看商品包装,对有正式厂址、厂名、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批准文号、包装正规的方可购买。3、发生药品不良反映,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任何人不得隐瞒、拒报、防止事故扩大,不得破坏现场、毁灭证据。四、村民与种子经营1、购买种子的几个问题:1、种子使用者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购买种子要到正规种子经营单位买(种子法规定种子的经营许可)。购买种子应注意检查种子包装是否规范,而且要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2、种子质量遭受损失怎么办?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经营者赔偿后,属于种子生产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经营者有权向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追偿。发生纠纷可向消协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依照本法执行。五、村民与动物防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情,对我们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去年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确立了“以预防为主”的防御原则,增添了许多新内容。1、强制免疫制度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疾病实行强制免疫,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好动物防疫强制免疫义务,不得拒绝。2、禁止个人擅自发布动物疫情,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应及时报告。二是为保证疫情认定准确无误,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认定。三是疫情的公布由兽医主管部门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六、村民与森林、土地管理和宅基地1、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农村村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2、单位之间或单位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林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林木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解决之前不得砍伐争议林地,破坏地上附着物。3、村民会议可以要求调整自留山、责任山吗?不可以。在承包期内必须稳定不变。4、“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宅基地问题有哪些规定①根据“土地管理法”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我省规定,山区、丘陵地区、城郊、农村集镇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②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③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④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再次强调了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谷乃国之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危及到国家安全),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农民的宅基地可能要确权登记)。5、宅基地可以转让或继承吗?“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宅基地是不准转让和买卖。能否继承?既然宅基地不属于村民私有财产,因而不能继承,但是房地产、房屋属于私有财产,是继承法可以继承的对象,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就随之转移。七、婚姻家庭方面纠纷的常见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又因婚姻而维系,婚姻家庭法规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古代民商事法律非常不发达,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却是非常发达,目前农村婚姻家庭纠纷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出现高发态势,处理好婚姻家庭纠纷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1、彩礼如何看待过去在中国古代定婚具有重要的意义,“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为定婚的前戏,然后聘财、完婚,一旦收受聘财后,婚事已定,男女双方不得反悔,这时婚姻纳入国家法律调整范围。解放后的婚姻法,对婚约的态度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对于彩礼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不管婚姻法如何变化,但“六礼”这一形式要件变化很小。80年婚姻法对彩礼以赠与界定,一般不主张返还,但2001年新修订《婚姻法》颁布后,最高院在适用新婚姻法的若干问题解释中涉及到彩礼,并做了详细规定,表述为: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民间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①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②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③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2、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定一般来说,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不论经过多少年不再转化),一方因为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规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为夫妻个人财产。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保护义务有:照顾生活、保护其身体健康,保护人身不受侵害,为未成年子女提供住所,子女对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留守儿童问题:一旦父母不能亲自监护的情况下应将未成年子女交予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进行监护。4、子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物质赡养、精神赡养),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5、离婚的程序及后果:协议离婚(事实婚姻只能到法院离婚)、诉讼离婚(子女的扶养、财产的分割、债务的承担)。6、收养的几个问题什么人可以被收养①丧失父母的孤儿;②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③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能力抚养的子女。送养人的条件①孤儿的监护人;②社会福利机构;③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收养人的条件①无子女;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③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④年满30周岁(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相差40周岁以上);⑤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7、如何办理收养登记:《收养法》15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8、事实收养的处理。八、宗教事务条例有关内容国务院于2004年7月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是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工作涉及大量的信教群众,属于特殊的群众工作,政策性强。1、宗教与邪教的区别邪教是指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例如宣传世界末日到来,恐吓弟子,只有信教主才能得救,反社会,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放毒气等,而宗教一般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期兰教、道教等传统宗教,传统宗教活动及其场所多是公开,宗教戒律也大多与世俗的法律相符合,教内制度并不危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我们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打击非法邪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刑法300条规定了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和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和致人死亡罪。2、宗教集体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道观、清真寺、教堂)内进行,按照教义教规进行,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防范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3、宗教团体在宗教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应当由省级宗教团体向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由省级宗教管理部门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规定,宗教团体、寺观教主以外的组织和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4、化缘的和尚都是假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团体的财产由教徒自愿捐赠,不得强迫与摊派,按照佛教教规,真正的教徒是不去化缘的,那些假和尚不去修身养性,专去骗钱。九、农民与进城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农民工进城后,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等原因,绝大部分从事的是纯体力、劳动风险比较大的工种,极易发生劳动安全事故,各地均有一些农民工因工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例,如何在外出务工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呢?首先要选择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是正规的有一定信誉的和经济实力的行业,私人作坊工作条件差,工资也没保障,发生争议或事故吃亏的也是劳动者。1、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好用工合同随着“劳动合同法”出台,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话,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监察部门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查处。2、发生工伤怎么办依照劳动法“工伤认定办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可提起工伤认定申请。(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鉴定为职业病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3、工伤认定程序:行政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赔偿。4、劳动争议怎么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工资、社会保险、工伤赔偿等争议,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有几种解决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5、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能否双重获得,各地作法不一。十、民事纠纷的调解村民委员会的一个重要日常工作是调解民事纠纷,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法律意识的提高,一些民事纠纷争议也相应增多。民间纠纷的解决办法:1、协商;2、调解;3、仲裁;4、诉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在机构性质、调解本身性质、调解对象和范围、效力上有所区别。依照最高院司法解释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人民调解工作标准要达到“五有”、“六统一”。“五有”即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有相对固定的人民调解工作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有调解及回访等工作记录簿、有统计台账;“六统一”即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印章、固定调解场所标识、调解工作程序、制度、文书。人民调解的法律依据有:《宪法》、《民事诉讼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省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如下:1、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经纠纷当事人申请或者同意,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公德,通过说服、疏导、协商等方法,促成纠纷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条例所称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人民调解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平等自愿、及时便民、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得收取费用。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其所在地的司法所具体指导和监督。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根据自愿原则和具体情况,因时因地采取其他方式调解民间纠纷。3、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开展以下工作:①调解民间纠纷,促进邻里和睦、社会和谐;②通过调解民间纠纷宣传法制,弘扬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③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开展的情况。村(居)民委员会、乡(镇)、街道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以自然村、小区(楼院)等为单位,设立调解小组。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4、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主任、副主任在委员中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适当比例的女性委员。村(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除由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的以外,由群众推举产生。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可以从下列人员中聘任:①乡(镇)、街道辖区内村(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②乡(镇)、街道的司法助理员;③在乡(镇)、街道辖区内居住的其他人员。人民调解员应当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威信,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人民调解员任(聘)期三年,每三年推举或者聘任一次,可以连任或者续聘。人民调解员不能履行职务的,由原推举或者聘任单位另行推举或者聘任;严重失职或者违法乱纪的,由原推举或者聘任单位撤换。

5、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不得有下列行为:①徇私舞弊,偏袒一方纠纷当事人;②侮辱纠纷当事人;③泄露纠纷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④索取、收受纠纷当事人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⑤扩大和激化矛盾。

6、发生民间纠纷,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住所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或者口头调解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受理和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主动调解,但纠纷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跨地区的民间纠纷,由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解民间纠纷,应当进行登记。

7、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和调解下列纠纷:①法律、法规规定由专门机关处理的;②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已经依法处理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接受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机关的委托,调解委托机关受理的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了解纠纷当事人的要求及其理由,根据需要核实纠纷事实。

8、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主持人,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定,也可以由纠纷当事人共同选定。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员,未选择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定。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纠纷,可以由一名人民调解员主持,即时组织调解。权利义务关系复杂、争议较大的纠纷,可以由两名以上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纠纷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予以更换。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可以在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进行,也可以在方便纠纷当事人的其他场所进行。

9、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自主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调解,自愿达成或者不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参加调解和订立调解协议。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纠纷事实,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一般公开进行,但是涉及纠纷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或者纠纷当事人表示反对的除外。

10、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制作调解笔录,记录调解结果。调解笔录和调解结果应当经人民调解员和纠纷当事人签名确认。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一般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调解结束。

1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民间纠纷,根据需要或者纠纷当事人的请求,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纠纷当事人的基本情况;②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当写明委托代理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代理权限;③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各方责任;④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⑤履行调解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等其他事项。调解协议书由参加调解的纠纷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人民调解员签名或者盖章,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并送达纠纷当事人。纠纷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纠纷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又反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①纠纷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调解协议,做好纠纷当事人的工作,督促其履行;②纠纷当事人提出调解协议内容不当,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现调解协议内容不当,在征得纠纷当事人同意后,再次进行调解;③对经督促仍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告知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本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计划地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司法所应当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纠纷当事人咨询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解答;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请求或者根据需要,协助、参与具体纠纷的调解。司法所应当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检查,发现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提出纠正建议;对纠纷当事人就人民调解工作有关问题的投诉依法进行处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