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1 总结_第1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1 总结_第2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1 总结_第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1 总结_第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一册 1 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总结

区知识结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

西周

春秋分封制瓦解,专制主_(中央

战国义中央集权萌芽\集权中

西周

世卿世禄制制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能二二二二二二二0

专题知识纵横

-----------------------------------------归纳主线串连知识纵跨横联综合理解

专题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

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6.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土;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7.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睬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

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土、

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

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

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

察使司等。

专题二古代中国加强地方控制的制度演变

时代知识定位

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

秦朝

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

汉朝

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踩化理解】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⑴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

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

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积极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及趋势

1.沿革

(1)先秦:从西周到春秋,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

视按军功授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标准从血缘到军功)

(2)西汉: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突出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对仕途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

第)

(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隋朝产生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

(5)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

举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

(6)明清: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2.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血缘、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2)选官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3)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

的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热考命题材料源

-------------------------------------搜寻新材料发现命题点发散新角度碰撞新观念--------------------------------------

1.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

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

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发现问题西周政治中的“贵族色彩”这一提法,很受高考关注。

命题角度西周制度创新的特征;周秦之间政治“大变局”的内含;“共主”与“独制”的

比较。

2.周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的真实关系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

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叠主编《世界文明史》

发现问题材料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与教材

讲述有一些不同。

命题角度周代“主权分割现象”的原因;周代分封制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与“盟约”关系

的差异性。

3.宗法观念中的优生优育思想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目:“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异德,异德

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发现问题材料从优生思想提出“同姓不婚”是合乎科学的。

命题角度“同姓同德”“异姓异德”观念的社会危害;古代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证。

4.秦朝的制度设计中的廉政建设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

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

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

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发现问题秦朝形成了直属于皇帝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监察体系,这超出了教材的表述。

命题角度秦朝的监察制度设计内涵;周秦的政治制度比较;秦朝制度创新。

5.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

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

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发现问题秦的统一和制度开创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命题角度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秦朝的文明传承和制度创新;周秦政治与天下一统

的内在关联。

6.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

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

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发现问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凸显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是当时的“一国两制”。

命题角度汉代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历史缘由;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历史传承与制度创新;

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汉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7.三省六部制运作过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

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发现问题注意三省六部制行政运作程序中隐含的前提是''得旨"(按皇帝旨意),这是理解

其实质的关键。

命题角度唐代皇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东西方“集权”与“分权”政治内涵的差异。

8.明朝的国家体制创新

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颁,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洪武实录》卷239)。”

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发现问题明朝皇帝集国家之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

命题角度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内涵;明朝的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明朝国家体制的特

点。

9.军机处的运行机制

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

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

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