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月联考高三地理试卷命题学校:咸宁高中;命题教师:杨博、张雨婷审题教师:陈宏谦考试时间:2024年8月13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近年来,“合肥模式”成为了新的热,点话题,一座20年GDP增长超20倍的城市,在所有的城市中成功脱颖而出,不复以前的“低调”。“合肥模式”通过国有资本牵引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服务于招商引资战略性产业,陆续引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2015年合肥产业进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跃迁”。下图示意合肥所在城市圈的位置和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武汉相比,合肥在早期经济发展中“低调”,主要是因为其()A.自然资源匮乏 B.产业基础较差 C.科技力量薄弱 D.虹吸效应较弱2.“合肥模式”实现经济“跃迁”之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承接产业转移 B.政策的支持 C.科技水平提高 D.新能源开发3.下列城市最有可能成功“复制”合肥模式的是()A.拉萨 B.西宁 C.石家庄 D.赣州【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自然资源较匮乏,是武汉和合肥的共同特征,A错误;合肥距“江浙沪”近,早期“江浙沪”对其周边城市的虹吸作用更强,导致合肥发展较慢,产业基础较差,科技力量较弱,BC错误,D正确。故选D。【2题详解】“合肥模式”,是指政府依托国资平台,通过直接投资、组建和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进而服务地方招商引资模式。所以政策是其早期发展的最大区位优势,B正确。承接产业转移、技术水平提高对其后期经济“跃迁”具有促进作用,A、C错误;新能源的开发只是合肥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方面,不具有主导意义,D错误。故选B。【3题详解】石家庄与合肥同属省会城市,且都为省内首位城市,分别临近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C正确;拉萨、西宁虽作为省会城市,但科技优势不明显,A、B错误;赣州相比于南昌较为弱,D错误。故选C。【点睛】近年来,“合肥模式”声名鹊起。合肥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打造国有基金丛林,孵化落地了一批典型产业和重点企业,尤其在推动产业集群式、规模式发展上取得了不错成绩。其实,“合肥模式”的核心逻辑是,由国资委牵头,通过多元化立体化投融资体系,以投带引,以合肥建投集团、合肥产投集团、兴泰控股三大平台为资本纽带打造产业集群。上世纪80年代,在一艘沉没于1745年的远洋商船上,人们打捞出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其中茶叶占七成。经辨认,这些茶叶除了小部分来自福建之外,绝大多数来自安徽。19世纪中叶,印度茶园强势崛起,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遭受很大冲击。而今为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徽茶又开发出“粽茶”(如图)等众多新品种,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欢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与福建相比,徽茶能形成茶叶知名品牌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底蕴浓厚 B.对外交通发达 C.自然条件优越 D.国际市场广阔5.在印度茶园崛起抢占市场后,徽茶很快扭转局面的关键措施是()A.推广线上销售 B.推行创新茶种 C.降低茶叶价格 D.加大宣传力度6.“粽茶”使用粽叶包装茶叶的特殊作用主要包括()①延长保存时间②丰富口感层次③方便随饮随用④增添文化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4.A5.B6.C【解析】【4题详解】安徽和福建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茶树生长,C排除;福建临海,对外交通优势更明显,B排除;安徽历史悠久,是皖南学派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A正确;广阔市场应为优质品牌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排除。故选A。【5题详解】19世纪中叶还未形成线上销售渠道,A排除;根据材料,徽茶推出了系列创新茶种,可知创新茶种为其关键措施,B正确;降低价格和印度茶叶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前徽茶知名度明显高于印度,且材料中无相关信息,排除CD。故选B。【6题详解】延长保存时间、方便随饮随用其他包装方式也可以做到,①③排除;粽叶包装可以在泡的时候增加粽叶的香味,丰富口感,②正确;粽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意象之一,具有文化内涵,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有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期货变化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草原火灾时有发生。下图示意2002~2020年间资料记录的草原火灾发生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资料记录判断青海省草原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遥感监测是草原防火灾重要手段,但9、10月份遥感监测到的青海省草原火情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明显大于资料记录的数据,二者发生较大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A.遥感监测数据有误 B.资料记录部分缺尖C.火情发展人为可控 D.火情发生在无人区9.引起青海省发生草原火灾的诸多因茶中影响力最小的是()A.宿营地取暖 B.工业用火 C.高压线碰火 D.生活用火【答案】7.D8.C9.B【解析】【7题详解】根据图中资料记录的数据,可知春季(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发生草原火灾的次数分别为18次、0次、22次和64次,冬季发生次数最多,D正确,ABC排除。故选D。【8题详解】资料记录9、10月份草原火灾发生次数,与遥感监测差距悬殊,监测有误和记录缺失的可能性不大,A、B排除;遥感监测9、10月份草原火情次数多、过火面积大,即使在无人区发生,记录次数也不会只有1次,D排除;9、10月份为人工牧草收割季节,火情过程人为可控,C正确。故选C。【9题详解】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牧区,且气候寒冷,牧民野外宿营需要取暖,不慎走火的可能较大,A排除;青海省承担西电东送的战略任务,高压输电线密度大、高压杆之间距离较长,风力较大时容易碰线引发火灾,C排除;牧民生活用火不规范也易引发草原火灾,D排除;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牧区,第一、第三产业占比高,工业占比低,且工业布局一般远离草地,生产规范性更强,不易引发草原火灾,B正确。故选B。【点睛】为了应对草原火灾的威胁,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了火灾的预防和监控工作,通过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加强火源管控等措施,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加强了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了完善的火灾扑救体系,确保在火灾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丹霞地貌是一种以陆相红层为物质基础,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近年来,在陕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连片分布的丹霞地貌,由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其中陕西省靖边县龙州镇有一大片特殊的丹霞地貌,因其岩石纹理形似波浪,被称为“波浪式丹霞”(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对该地“波浪式丹霞”的形成后期影响力最小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冻融风化 D.温差风化11.我国东南部的丹霞地貌多峰丛和峰林景观,陕北的丹霞地貌则多高原峡谷景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 B.岩性 C.气候 D.植被12.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A.陆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黄土堆积B.陆相沉积一黄土堆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C.黄土堆积一地壳下沉一陆相沉积一风化侵蚀D.风化侵蚀一地壳下沉—陆相沉积一黄土堆积【答案】10.A11.C12.B【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波浪式丹霞所在位置为陕西靖边县龙州镇,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B不符题意;陕北高原地区,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易受温差风化影响,D不符题意;冬春季节有积雪覆盖,易受冻融风化影响,C不符题意;材料指出该地区丹霞地貌有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故其形成后期受冰川侵蚀影响最小,A符合题意。故选A。【11题详解】我国东南部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很多地区已达到或接近侵蚀基准面,而我国陕北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红层侵蚀程度更轻,C正确;受侵蚀部分为岩层而非土壤,A错误;我国东南部和陕北的丹霞地貌都是红层发育而来,岩性上差异较小,B错误;相较而言,植被对岩层受侵蚀的保护作用差异较小,D错误。排除ABD,故选C。【12题详解】材料显示“黄土盖层之下埋藏巨厚红层”,说明先有陆相堆积形成红层,后有黄土堆积,之后地壳抬升,接受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因此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陆相沉积一黄土堆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B正确,C错误;丹霞地貌为地壳抬升出露侵蚀而成,地势较高,此后不易发生堆积,AD错误。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球表面形态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影响,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陆相沉积形成红色砂岩,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后受侵蚀作用改变表面形态。2024年6月,我国江淮流域自南向北进入梅雨期。梅雨具有显著的年际和代际变化,常导致江淮流域旱涝灾害,因此对于梅雨过程的监测和统计十分重要。一般将江淮流域分为江淮区、长江中下游区和江南区三个子区。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子区2000~2020年梅雨部分指标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梅雨期长度的年际变化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A.盛行西风 B.地形地势 C.洋流因素 D.季风环流14.正常情况下,与长江中下游子区相比,江准子区()A.入梅日早,梅雨期长 B.入梅日早,梅雨期短C.入梅日晚,梅雨期长 D.入梅日晚,梅雨期短15.2024年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子区进入降雨间歇期,同时江准子区迎来降雨。此次降雨间歇期的主要成因是()A.西太平洋副高暂时北进 B.西太平洋水汽来源减少C.西太平洋副高暂时南退 D.西太平洋水汽来源增多【答案】13.B14.D15.A【解析】【13题详解】盛行西风带来冷空气,与势均力敌的北上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梅雨,A排除;地形地势具有稳定性,年际变化小,对梅雨期长短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B正确;因洋流异常通过影响西太副高而影响梅雨期长短,C排除;季风环流直接影响梅雨期长短,二者关联度高,D排除。故选B。【14题详解】正常情况下,与长江中下游子区相比,江淮子区纬度要高,入梅日较晚,因此梅雨期较短,D正确,排除ABC,故选D。【15题详解】根据题干“长江中下游子区进入降雨间歇期,同时江淮子区迎来降雨”,可知锋面雨带暂时北移同时可推知西太平洋副高势力相对较强,位置北移,A正确,排除C;材料中无“水汽”相关信息,BD排除。故选A。【点睛】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1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现象。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二、综合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洪湖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湖泊众多,是藕带重要产区之一。新鲜藕带在高温下极易氧化,影响口感。近年来,洪湖市对藕带进行加工、冷冻或真空包装后进行售卖,消费者只需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该市“盒马村”通过盒马订单,让藕带等一系列农产品形成了稳定的产销供应关系,从而推动着农产品的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逐步实现数字农业转型。近年盒马正式发布了水产预制菜系列新品一“盒马宝鲜”(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评价洪湖市藕带种植业的发展条件。(2)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盒马村”发展模式对洪湖市乡村振兴积极影响。(3)判断“盒马宝鲜”消费群体的构成。【答案】(1)有利条件:①光热充足,藕带生长条件好②降水丰富(湖泊众多),藕带生长空间大。不利条件:①藕带采摘期气温高,易氧化影响品质②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产量不稳定。(2)①打造乡土特色农业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③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④倡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3)①以较发达城市居民为主②以年轻群体为主。【解析】【分析】本题以洪湖市的莲藕产业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产品深加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评价类的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充足,藕带生长条件好;由材料可知,该地湖泊众多,且降水丰沛,藕带生长空间广阔。不利:藕带采摘期为夏季,气温高,易氧化影响品质;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影响产量,产量不稳定。【小问2详解】打造乡土特色农业,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由材料可知,此举稳定的产销供应关系,提了高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由材料可知,推动着农产品的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逐步实现数字农业转型,倡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小问3详解】“盒马宝鲜”属于预制菜,消费者只需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适用经济收入较高、追求时间效率的人群,以较发达城市居民为主和年轻群体为主。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福建背山面海,境内河湖众多。西湖位于福州西北隅,背倚丘陵,两面环山。明清时期,西湖水源主要为福州城外西北诸山的溪水。清代以来,福州西湖水环境继续趋劣,总督、巡抚等地方军政大员直接主导西湖治理,治湖几乎成为福建历任地方督托的重要行政职责。下表示意史料记载的明清时期福州西湖方位、范围与淤塞、占湖部分事例。时期方位与范围事例正德距府城三里复淤塞殆尽,早涝无所蓄泄,民以为患。崇祯湖踞城西奸豪射利,或侵地搭构亭榭,或填砌据作园池,或倾倒粪草,或发掘岸址,残毁界限。康熙自西环城往北,计十数里许;仅存十之三四民间多乘机侵占,筑舍其傍,或因其地势而围砌为鱼池者,或因其壅塞而实填为莱圃者,以公物而专为己物,以致湖水之损削滋多。(1)推测从明代到清代福州西湖水环境的整体变化趋势。(2)分析明清时期西湖水域变化的可能原因。(3)请你以清代福州督抚的身份提出西湖的治理措施。【答案】(1)水量减少;湖域萎缩;水质变差。(2)气候变干,水域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3)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保护山区植被。【解析】【分析】本题以历史时期西湖的史料记载为材料,涉及水环境的变化趋势、西湖水域变化的原因、西湖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和表中史料记载可知,西湖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可以推知,水量减少;至康熙年间“自西环城往北,计十数里许;仅存十之三四”,湖域萎缩;由材料可知,清代以来,福州西湖水环境继续趋劣,得出水质变差。【小问2详解】明清时期西湖水域变化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水域面积减少,湖泊萎缩;人为原因:“复淤塞殆尽”,上游植被破环,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由材料,“民间多乘机侵占,筑舍其傍,或因其地势而围砌为鱼池者,或因其壅塞而实填为莱圃者,以公物而专为己物,以致湖水之损削滋多。”人类活动用水量大,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锐减,湖泊萎缩。【小问3详解】治理西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治沙和治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疏浚河道,降低湖区的含沙量,减少湖泊淤积;退田还湖,还原湖泊面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湖泊水质质量;保护山区植被,禁止乱砍乱伐,提高植被覆盖率。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达玛沟发源于昆仑山北麓,最终没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达玛沟下游干河床附近分布着很多被风沙吞噬的古绿洲和众多唐代古城遗迹(如下图)。考古专家发现,古城墙体结构多为木骨泥墙、墙中有树根木棍支撑,其外侧用芦苇连缀,再徐抹泥皮而成。(1)判断达玛沟流向,并描述达玛沟下游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