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50题)1、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答案】D2、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 )。A.开展历史调查B.撰写历史论文C.进行历史制作D.建立历史学习档案【答案】D3、唐朝农业耕作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曲辕犁的使用C.大镰和楼车的出现D.一牛挽犁的推广【答案】B4、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C5、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有诗人描述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位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白居易【答案】B6、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A.海外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C.农副产品在全国实现了商品化D.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答案】D7、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反对思想盲从B.主张学以致用C.鞭挞封建礼教D.抨击腐朽统治【答案】A8、1979年秋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从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小岗村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A.人民公社的建立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C.科学种田理念的普及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答案】B9、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D.《九国公约》的签订【答案】C10、1895年7月,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中外纪闻》开始发行。该刊物的创办地点是()。A.广州B.北京C.南京D.武汉【答案】B11、汉高祖在“平城之围”后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该政策实行的现实意义是()。A.承认自身国力存在差距B.避免走秦朝穷兵黩武的道路C.为对匈奴作战积蓄力量D.稳定边境形势,确保国家安全【答案】D12、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答案】C1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古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答案】B14、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一次是()。A.禁烟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C15、“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口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16、1869年至1894年,中国商办企业只有50多家,总资本共500余万元。它们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不包括()。A.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B.投资少、规模小C.大多数为轻工业和小型采矿业D.大都设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答案】A17、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这一条约是()。A.《巴黎条约》B.《罗马条约》C.《布鲁塞尔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答案】D18、《全球通史》中写道:“(西方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所说的“重大的变革”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护国运动【答案】B19、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辄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B20、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⑧④【答案】A21、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答案】A22、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据此判断,该文件颁行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23、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三国际成立C.魏玛共和国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24、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由此可推断出土这种陶器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答案】C25、史学家黄仁宇说:“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现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26、“二战”后建立的旨在稳定国际汇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27、“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和《明太祖实录》中的“光武”“开元”“太祖”依次分别是()。A.尊号谥号庙号B.谥号庙号年号C.庙号尊号年号D.谥号年号庙号【答案】D28、清代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它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A.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实现了皇帝“票拟”和“批红”的设想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D.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29、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B.刺激生产与消费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30、有学者评价某一史事时指出:“在14世纪严峻的考验中……新思想渗透到激流涌动的城市国家里。学者和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及古典思想的魅力。”该史事指的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答案】A31、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真迹放大”。此言论说明史料可靠性要考虑()。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答案】B32、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A33、“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诸侯有勤王的义务,与其相关联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A34、伯里克利宣称:“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能够体现多数人参与政权的是()。A.五百人议事B.公民大会C.民众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答案】B35、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其发行目的是()。A.纪念屈原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兴办新学【答案】D36、“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歌词折射的历史情境是()。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国民革命的风起云涌C.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上抗日战争的烽火狼烟【答案】D37、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38、1949年4月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下列选项中,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A.欧洲共同体B.华沙条约组织C.关贸总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39、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D40、下列外交活动发生在21世纪初的是()。A.戈尔巴乔夫访华B.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答案】D41、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D.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答案】A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C43、下列史家名句中,出自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的是()。“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仅是过去,而且是有意义的过去”“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答案】B44、1908年11月17日《申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抱着自己终生的遗憾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 )。A.1908年是戊申年“酉刻”是晚上十二点“光绪”是年号“德宗”是庙号【答案】B45、下列我国近代史上出现的标语和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答案】C46、将解剖学、透视法运用于绘画,从而逼真地表现出人体美的画家是( )。A.达•芬奇B.莫奈C.拉斐尔D.梵高【答案】A47、1967年1月,出现“一月风暴”的是( )。A.上海B.北京C.广州D.武汉【答案】A48、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答案】C49、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B.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家直接参与生产【答案】B50、《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答案】B大题(共10题)一、材料: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问题:(1)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2)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答案】(1)教师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①教师选取能够体现抗日战争时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教师引用日本老兵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发挥了述史生动形象的特征.营造了恰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犹如亲历,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2)口述史料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甄别和取舍:①注意目标性原则,选择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口述史料。②注意思想性原则,注重所选口述史料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的口述史料。③注意精选性原则,必须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④注意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贴合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恰当、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二、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课文摘录: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在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答案】【参考设计】一、导人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踊跃回答)师:(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我们请同学根据课件上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生1: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现在学习新课。二、讲授新课师: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许多创作更是以“戏说”的形式来演绎历史。哪位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时,教师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生2: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师: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教师板书: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师: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内容,选出两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E.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行为。——摘自蒋相泽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回答问题:(1)以上内容出自哪份文件?限制了国王那些权利?(2)以上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答案】(1)《权利法案》。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权。(2)《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授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议会权利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四、材料: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1000多首流传至今,很多熟知,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你们知道黄鹤楼在何地吗生:湖北武汉。师: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呢生:送别朋友。师:第一句说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去向。三四句描述场景,诗人目孤帆远远逝去,眼前只有通向天际的长江流水。整首诗意境开阉,情意绵绵。其中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评为千古丽句。问题:(1)你认为老师的课程讲述是否恰当主要理由(2)历史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答案】(1)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有失妥当。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很容易和语文、地理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在综合的时候,又不能失掉历史的特性。讲述文学史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要讲清楚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产生的影响。该教师把“辉煌的隋唐文化”讲成了一堂语文课.而忽略了探讨李白诗中如此开阔的意境是在唐朝开放豁达的思想文化的背景下产生.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也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史中的历史人物,自然会有值得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而该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教师讲述文学史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篇章,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诗歌,形成对祖国文学的自豪感。因此,该教师在讲授文学史的时候.并未遵循历史教学的规律.是不正确的。(2)①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任何历史的事物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主观上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客观上的社会因素。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讲清楚这一段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文学上会有这样的特性,以及这样的特性对于以后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影响。②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我们仔细挖掘文学艺术史中展示出的人类普遍的爱。爱就是一种情感,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所在。一个感情麻木的人是创作不了好的作品的。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把其中最动人心弦的篇章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感受.通过深入评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把学生的情感引入更高的境界。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唯物史观.需要形成一种关注劳动人民、钦佩杰出人物,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学而自豪的情感。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文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在于很多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及其言行事迹,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发掘,使历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融人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传统美德.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文学艺术史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我们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古典名著读后感评比、故事擂台赛、历史短剧表演和书法比赛等竞赛类活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好地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还能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五、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梭伦“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得当。(8分)(2)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使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8分)【答案】(1)这位教师以“中山装”为切人点来讲解辛亥革命,既突破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关于历史人物过于死板的讲解方式.又把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思想形象地表述出来了,非常有新意,值得肯定与借鉴。(2)①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②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古今。③比较式学习。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七、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某版历史教材课文选段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商鞅徒木立信论》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问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列举两点即可)。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答案】(1)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主张: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确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八、材料: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70年至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只增长1.3倍。1870年至1900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德国生产。1913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是15%。1857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年达385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②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③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②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③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④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⑤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一十、(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