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合格考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知识梳理
17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作用
氮气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干洁二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很少
空气化碳使气温升高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臭氧很少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
水汽
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很少,因时因地而异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
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高度/km
■从
电
大
y卷T
的人叁至尊口星
强为嗖收紫外线,形成“施或生
的保力令”.
200.光♦
100.
对
谦
层对流屋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天空
复杂多变.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2.各层特征比较
低
对流层
①高度: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②气温: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③运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①高度: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层
②气温: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着高度
增加迅速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③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适合航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高度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
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
对人类适合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
活动的现象,能见度好);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被称为
影响“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高层大气
①高度:从平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②气温:从平流层顶向上的85千米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③大气密度:密度很小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80-120千米的高空,流星体会燃烧形成流星;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从平流层顶向上的85千米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没有吸
收紫外线的臭氧),然后随高度的增加持续上升(大气吸
气温
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
可达1000℃以上
大气密度大气密度很小
在80—120千米的高空,流星体会燃烧形成流星;在80—
对人类活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
动的影响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
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二、典型例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Km
1.臭氧层和电离层分别位于()
A.甲层和乙层B.乙层和丙层
C.甲层和丙层D,乙层和甲层
2.下列对各层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乙层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C.丙层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通信意义重大
D.甲层夏季较薄冬季较厚,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答案】LB2.D
【解析】1.读图可知,甲层为对流层,乙层平流层,丙层为高层大气。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电离层分布
在高层大气,故选B。
2.甲层为对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活跃,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人类的主要的活动主要场所就是对流层,对
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A对。乙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适合高空飞行,B对。丙层中的电离层能
够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通信意义重大,C对。甲层夏季对流运动更活跃,厚度比冬季较厚,中纬度
地区尤其明显,D错。故选D。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
线,保护地球生物。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C.对流层顶部D.高层大气
4.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厚度小于对流层
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D.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5.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主要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答案】3.B4.C5.D
【解析】3.调动大气的垂直分层必备知识,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对流层
在平流层下部,A、C错误;高层大气在平流层上方,D错误。故选B。
4.地球大气的最外层是高层大气,A错误;由图可知,平流层厚度大于对流层,B错误;由图可知,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C正确;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C。
5.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随高度上升,大气接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D正确;大
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导致白天地表温度不太高;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导致地面接受的太阳
辐射少;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ABC选项均与题干关系不大,
排除ABC。故选D。
【点睛】平流层和对流层的相关特点总结如下:
1、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
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
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
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2、对流层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2)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
化而不同);(3)不同纬度其厚度不均(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
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o
大气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必要条件,读“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图中大气成分及其对地球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B.乙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丙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D.丁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7.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
A.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B.火山喷发,引发森林大火
C.围湖造田,水域面积缩小D.制冷剂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
【答案】6.D7.A
【解析】6.读图,甲占干洁空气78%,是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错误。乙占干洁空气21%,
是氧,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B错误。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丙占干洁空气0.93%,
是氮,C错误。丁占干洁空气的0.038%,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正确。故选D。
7.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工业发展,大量燃烧化
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A正确;“火山喷发,引发森林大火”是自然原因,B错误。“围湖造田,水域面枳
缩小”会导致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引起旱涝灾害,对二氧化碳增加影响不大,C错误。制冷剂使用,破坏臭
氧,导致臭氧层空洞,对二氧化碳增加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探空气球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气象要素测量的工具,下图示意一个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
米处。完成下面小题。
8.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先递增后递减B.先递减后递增
C.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D.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最后递增
9.探空气球上升途中经各层大气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汽最集中的大气层天气现象复杂②大气层温度上冷下热利于航空飞行③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
化④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⑤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水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④⑤
【答案】8.B9.B
【解析】8.对流层顶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
平均为8〜9千米;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高度左右为平流层。由材料可知,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
处,因此经过的大气层依次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升高,B正确。故选B。
9.探空气球上升途中先后经过对流层和平流层。水汽集中于对流层,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①正确;大气
层温度上冷下热的为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不利于航空飞行,②错误;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
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夏季高于
冬季,③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④错误;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
和固体杂质组成,⑤错误。故选B,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下图)。飞船穿越大气层,随后与空间
站组合体进行自主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空间科学实验工作,如太空育种、医学实脸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期间,依次穿越的大气层分层的顺序是()
A.对流层一平流层一电离层B.电离层一对流层一平流层
C.电离层一平流层一对流层D.平流层一电离层一对流层
11.太空育种与地面育种相比,主要优势条件是()
A.太空昼夜温差大,种子有机质含量高
B.太空太阳辐射强,种子有机质含量高
C.宇宙射线较强,种子变异率高,变异幅度大
D.宇宙射线较强,种子相对早熟,培育周期短
【答案】10.A11.C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大气层从下至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
中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被称为电离层•空间站离地面约400
千米以上,因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期间,依次穿越的大气层分层的顺序是对流层一平流层一电
离层,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1.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
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因此
太空育种与地面育种相比,主要优势条件是宇宙射线较强,种子变异率高,变异幅度大,与太空昼夜温差
大、太空太阳辐射强、培育周期短等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某航班在由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飞机颠簸
严重,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炸裂并脱落,导致驾驶舱温度迅速下降至-40℃,飞机立即按程序处置,下高度、
减速,飞机在下降过程中与地面失联,在全体乘务人员的努力下,飞机最终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降落。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飞机起飞过程中乘务人员提醒乘客飞机易出现颠簸需系好安全带,其理由是()
A.飞机的发动机振动剧烈B.对流层空气进行水平运动
C.平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D.对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13.飞机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炸裂时,飞机处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图层大气
14.挡风玻璃炸裂后,飞机在下降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A.先降低再升高B.逐渐升高C.先升高再降低D.逐渐降低
【答案】12.D13.A14.B
【解析】12.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导致飞机起飞过程中易出现颠簸现象,BC错误,D正确。飞机起
飞过程中易出现颠簸现象是正常的,不是飞机的发动机振动剧烈,A错误,故选D。
13.本据材料“飞机颠簸严重,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炸裂并脱落,导致驾驶舱温度迅速下降至-4(TC”,可判
断飞机此时处于对流层中,A正确。因为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会出现明显的颠簸现象,B错误,
一般民航飞机不会进入高层大气,电离层在高层大气当中,CD错误,故选A。
14.根据上题可知,该飞机从对流层开始降落,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所以降落期
间气温随着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寒假中,经纬乘飞机从哈尔滨到广州,旅途日记中写到:“天空下着小雪,飞机开始顺着机场的跑道慢
慢上升,窗外的建筑物向后而去,飞到万米高空时,飞机平稳飞行,天气突然变得晴朗,窗外的天蓝的似
水,大片的云海,犹如雪白的棉花糖,真想走到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5.为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旅途中飞机始终平稳飞行()
A.从哈尔滨到广州,飞行高度应下降B.从广州到哈尔滨,飞行高度应上升
C.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上升D,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下降
16.经纬在万米高空看到天气变晴朗的原因是()
A.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温度上升使水汽蒸发
B.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C.大气散射和反射作用强,出现蓝天白云
D.水汽和固体尘埃含量少,难以成云致雨
【答案】15.C16.D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平稳飞行是在平流层,由于纬度不同,对流层厚度存在差异,从哈
尔滨到广州,由高纬向低纬飞行,对流层厚度逐渐变厚,因此要使飞机一直处于平流层,t行高度应该上
升,A错误;同理分析,从广州到哈尔滨飞行高度应该下降,B错误;对流层的厚度还存在季节差异,夏季
气温高,水汽上升较冬季旺盛,因此同一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
高度应该上升,C正确,D错误。故选C。
16.万米高空位于平流层,由于平流层中的固体尘埃和杂质较少,难以成云致雨,因此晴空万里,D正确;
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但是该层的水汽含量也很低,不存在由于温度上升使水汽蒸发,A
错误;平流层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并不是天气晴朗的原因,B错误;云层较少,反射
作用很弱,也不是出现蓝天白云的原因,C错误。故选D。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知识梳理
厂7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
2.大气受热过程
①太阳暧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因吸
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②太阳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后又以对流、传
导的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③大地还大地;大地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上界
射向宇宙空间
以
大
气
大
吸
辐.
气
收
辐
射
射
7
砺
•'-J.H
“太阳照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
(二)大气的消弱保温作用
作用表现形式
消弱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作用反射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散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保温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
作用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拓展:保温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穿透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
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可生产反季节蔬菜。
(三)大气热力环流
①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中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施受处*此
▲冷热不均引超大气的垂直▲空气的上升、下沉使同一▲同一水平方向气压差使大气
运动.水平方向产生气压差.产生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示意
②形成过程:
(1)图a: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2)图b: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
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
(3)图c: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③常见的热力环流:
(1)城市热岛环流:由于城市居民生活、生产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引起空气在城市
上升,在郊区下沉,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有郊区流向城市,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2)海陆风:
海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陆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白天*随熄力环流(海风)示意
(3)山谷风:
山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
白天山谷的风向夜晚山答的风向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
(1)理想风:若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则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风速的大
小与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风的杉成(南手球)
水平气小修度h
▲水平气用密度力是
产生题的原动力,在其
作用下同3是从充气区
吹向低气乐.
近她曲大气中的风,网
▲近地・风向在水平气区
惮度力.地*儡川力郛*擦
力的兴网作用下.■,多区
A.由商气区吹向低气压.
(2)高空风:高空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
行。
(3)近地面风: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相对
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北半第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转角度-般为30。--450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最终与风向与风向相反
指向低压垂直
大小由气压梯度决定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作用促使空气有高压区流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减小风速
向低压区,形成风;影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风速
影响风向
响风速和风向
4.“左右手定则”判断风向
①北半球用右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
压面或等压线),大拇指指向即为风向。如右图A、B两点风向的判断(单位:hPa)。
②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风向。
5.在等压线图中确定某点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
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上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二、典型例题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AB.DC.CD.E
2.“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的清晨,主要是由于晴朗的夜间()
A.B减弱B.C增强C.D减弱D.E减弱
【答案】1.D2.C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被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C为被大气吸收
的太阳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E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很少,近地面大气升温主要靠
吸收地面辐射,因此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即E。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雾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比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此地面温度比较
低,水汽遇冷便凝结形成雾,C正确。B为被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C为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都仅仅出
现在白天,AB错误。E为地面辐射,大雾的发生与地面辐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某地理研学小组将两个试管用两根水平软管相连组成联通器,两根软管中间先用夹子夹住,然后分别
在两侧试管中加入等量红色水和蓝色水,之后将连通器同时置入有冰水和热水的水槽中(下图)开始实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
维盛
色包
水水
②
水吸旅
3.当发现两个试管水面发生变化时,同时取下①②两个夹子,则①②两处的水流方向是()
A.①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②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
B.①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②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
C.①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②处红色水向蓝色水流动
D.①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②处蓝色水向红色水流动
4.该实验可以验证()
A.水循环运动B.大气热力环流C.大气保温作用D.海水潮汐运动
【答案】3.A4.B
【解析】3.盛水的连通器放入水槽后,红色水一侧因放在热水中,所以因受热膨胀水面匕升,而放入冰水的
一侧,则因受冷收缩水面下沉,当取下①②两个夹子后,①处红色水向右流动,②处蓝色水向左流动。故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该实验通过冷热不均,导致水管中红色水和蓝色水的收缩与膨胀而实现水管中水的流动,它验证的是大气
的热力环流原理。故B正确。该实验的核心条件是冷热不均,这与水的循环运动无关,A错误;大气的保
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的,该实验没有体现,C错误;海水潮汐运动是由于地月日之间的引力造成
的,该实验没有体现,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6.此时乙地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答案】5.B6.D
【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与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比较,明显向左偏转,由此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区域的东、西
半球位置,排除C、Do故正确答案选B。
7.读图可知,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致由北指向南,根据前面分析可知,
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30。-45。,形成偏西北风,D正确,A、B、
C错误。故正确答案选D。
某游客在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旅游观光。下图为某季节该地区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000
4000
200(),
0
西-2000
7.图中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③:^①〉②B.②〉③迎>①C.①④>③D.④〉③〉①〉②
8.从热力作用的角度判断,此时甲地的风向以及该游客游览观光的时间分别是()
A.西南风8〜10时B.东南风14〜16时C.西风12〜14时D.东风20〜23时
【答案】7.D8.B
【解析】7.图中等压面发生弯曲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垂直运动,致使等压面发生弯曲,近地
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
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根据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可知①处为高气压
区,②处为低气压区,③处为低气压区,④处为高气压区•地球表面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近地面③④
气压总体高于高空的①②,排除B、C选项:因近地面③处为低气压区,④处为高气压区,四地气压大小为
④〉③XD>②,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D。
8.此时③处为低气压区,④处为高气压区,风由④处吹向③处。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
体向右偏转,因此甲地此时吹东南风;因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为白天,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下图为四川盆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B.②C.③D.④
10.,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弱B.②较强C.③较强D.④较强
【答案】9.C10.D
【解析】9.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
力强,因此地面辐射(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③)越少,大气
温度则降低,C符合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与太阳辐射(①和②)、大气逆辐射(④)
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10.四川盆地多云雨雾,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弱,地面获
得的能量较少,地面辐射不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强,使得地面损失的能量少且慢,气温
降低慢且幅度小,气温不低,则日温差较小,因此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②较弱,④较强,排
除B,D符合题意;四川盆地日温差较小与到达上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关系不大,排除A;如果白天地
面辐射(③)较强,则白天气温高,如果夜晚地面辐射(③)较强,则可能地面损失能量多,因此地面辐
射(③)较强不是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波长小于1微米波段,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
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长波辐射;对流层
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及空气受力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
题。
11.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
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等压线的数值L1>L2
D.Fl是使风向发生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12.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Fi与F3的合力
【答案】U.C12.A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中F1与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V与F1之间呈45度的夹角,
且向左偏,可以判断V为风向,并且是南半球,A错误;F2与V的方向相反,可以判断出风F2为摩擦力,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会减弱风力,B错误;由于F1由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出等压线L1>L2,C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流运输公司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模版(3篇)
- 2025年小学暑假安全工作总结模版(2篇)
-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例(2篇)
- 2025年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例文(3篇)
- 气谱室灭火预案例文(2篇)
- 三车交通安全治理方案(2篇)
- 架梁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模版(3篇)
- 公司违规违纪连带处罚制度模版(2篇)
- 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方案例文(3篇)
- 中学教师工作制度范文(2篇)
- 动态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
-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卫生化学期末考试习题2
- 瓣周漏护理查房
- 历代反腐完整
-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唐万生)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 重视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
-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英文作文范文
- 学术英语(理工类)
- 浅谈“五育并举”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