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NNOVATIVEDESIGN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了解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定位】课前·预习案课堂·研学案速检速测课后·检测案目录学习任务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学习任务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学习任务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主题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主题二明朝经略边疆与对外交往课前·预习案1【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明朝建立后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 (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学习任务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朱元璋应天府2.制度变化 (1)废除宰相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________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太祖(2)设置内阁背景皇帝直接领导______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倍增设立________选拔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称“内阁”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职能①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______”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______”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明成祖票拟批红六部(3)宦官专权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②表现: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______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________,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批红锦衣卫►微思考1.阅读教材P75“问题探究”:材料主要阐述了明朝废宰相的原因,请指出材料中“颉颃”的含义。

提示

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2.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摘自教材P72)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皇权专制的存在。

助学助考1.特别提醒——明朝废除宰相明朝废除宰相,加强了专制皇权,使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体现了明朝政治体制的独特性。2.误区警示——内阁大学士不等于宰相宰相之权是制度赋予,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是国家法定中央一级机构,其任免需经皇帝与大臣商议,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而内阁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皇帝可直接对其任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图解历史——明朝专制集权的加强4.图解历史——明朝中央政务工作流程5.概念阐释——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以及中国沿海面临的形势。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______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红海沿岸。学习任务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非洲东海岸2.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_________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③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______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④明廷派遣大将________等人平倭,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经济封锁倭寇戚继光(2)欧洲殖民侵扰①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②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③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④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濠镜澳台湾►微思考1.观察教材P72“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远航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提示

出发点:刘家港。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阅读教材P72-73“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明政府在海防方面需面对的新问题有哪些?

提示

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助学助考1.特别提醒——认识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朝贡贸易,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最终因政府财政难以支持而停止。(2)农耕帝国观念保守,严重缺乏海洋观念,导致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海战中处于不利地位。2.概念阐释——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3.知识拓展——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3)“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4)是正义之战,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4.知识拓展——荷兰侵占台湾的历史【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至三自然段,梳理明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学习任务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区域措施蒙古(1)为防御鞑靼、瓦剌南下,重新修筑长城(2)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曾经俘虏________(3)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明英宗俺答汗西藏(1)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2)设立__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三至四自然段,知道明朝是如何被清朝取代的。满洲兴起(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_________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______,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明朝灭亡1644年,________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清军入关(1)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______(2)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努尔哈赤大金李自成北京►微思考阅读教材P74“学思之窗”:据此指出《大明会典》对大金统治的影响。提示《大明会典》被大金统治者高度重视,对清朝入关前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助学助考1.特别提醒——明代长城明代长城是在之前长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在历史上,长城不仅抵御了北方民族的入侵,同时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2.概念阐释——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全称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置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后随着边疆政策的收缩,罢废了奴儿干都司,对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民族完全实施羁縻统治,授予敕书,定期入京朝贡。3.图解历史——明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方式课堂·研学案2重点难点1.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2.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主题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任务1史料实证——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史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000多件,共3000多件事情,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100多件、政事400多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据《明史》整理【研讨交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中的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成果展示】现象: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原因:废除了宰相,皇帝大权独揽。任务2历史解释——明代内阁的特点及作用史料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摘编自[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研讨交流】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成果展示】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任务3史料实证——明代的宦官干政史料尽管明代宦官的文化素养相对提高,但生理变异所导致的心理变态却从根本上难以修复。大多数素质较低、心理变态严重的宦官在操持大权时,也将这种变态心理辐射于国家政治生活中,从而导致了政治的变态发展。——刘晓东《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研讨交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宦官干政”的主要途径,并分析其影响。【成果展示】主要途径:司礼监批红;掌管特务机构。影响:宦官干政一方面形成对内阁权臣的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导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终致明朝灭亡。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全面改革官制①中央: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立秘书咨询机构——“内阁”,经内阁“票拟”后,再由皇帝“批红”。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2)改革科举制①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②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主题二明朝经略边疆与对外交往任务1史料实证——明朝经略边疆史料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再次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成果展示】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任务2家国情怀——郑和远航史料

(上)乃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14【研讨交流】据史料,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和经济目的。【成果展示】政治目的:显示中国富强,扩大明朝政治影响;扬威异域,宣扬明朝威德。经济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扩展贸易。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典型的是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因为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与西方殖民者的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及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速检速测B1.(2022年6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6)明朝建立之初,太祖将各府、州、县官召至京师,当面训诫:“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这表明明太祖(

)

A.重视吏治建设

B.关注民生需求 C.削弱藩王势力

D.提倡厉行节约解析据本题材料“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刚刚安定下来,明太祖朱元璋强调要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关注民生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明朝初期的吏治建设状况,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削弱藩王势力无关,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明太祖是否提倡厉行节约,排除D项。故选B项。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5“问题探究”改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写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材料表明朱元璋意图(

)

A.恢复礼乐制度

B.沿袭前朝制度 C.废除宰相制度

D.设内阁牵制宰相C解析根据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见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朱元璋意图废除宰相制度,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礼乐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信息是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未涉及沿袭前朝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并不存在设内阁牵制宰相,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35)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以致“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当时(

) A.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B.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 C.宰相制度得到重建

D.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

解析

据材料“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知,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内阁首辅的地位已经和汉唐时期的宰相类似,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即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故选D项;材料强调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内阁权力的提高,与“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无关,排除B项;“重建”说法错误,明朝废宰相后,没有再设立,排除C项。D4.(2023·广西学业水平考试,7)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发动所属藏汉人民,两次修筑川藏驿路,“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这一举措(

)A.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交流

B.提升了民众的文化水平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C解析修建川藏驿路,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的联系,有利于巩固统一,故选C项,西藏不属于中亚地区,修建道路与提升民众文化水平无关,明朝时期,西藏地区不进行海外贸易,故A、B、D项均不选。5.(2023年1月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8)17世纪初,荷兰殖民势力在东方发展起来,先后窃据了澎湖列岛和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势力被驱逐,台湾重归祖国怀抱。这一时期为收复台湾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卫青

B.岳飞

C.郑成功

D.戚继光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郑成功率领将士于1662年初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C项正确;卫青是汉朝将军,排除A项;岳飞是南宋将领,排除B项;威继光抗倭,排除D项。6.(2022年6月天津学业水平考试,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A.清朝统一全国

B.明清易代C.农民起义蜂起

D.明亡于清解析根据“明朝灭亡”“清朝迁都北京”等信息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明清易代,B项正确;根据“明朝灭亡”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并不全是清朝统一全国,排除A项;根据“清朝迁都北京”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不全是农民起义,排除C项;明朝是亡于农民起义,而不是清,排除D项。故选B项。课后·检测案3C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A组基础巩固练题组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有学者说:“这一权力结构变化,既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力图在政治体制上扫除一切危及皇权的因素,以维护朱明皇朝统治的个人的主观意志,也反映了明初统治阶级在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权力斗争、总结了历代治乱经验之后……维护长远利益的阶级政治意向。”由此可知,该“权力结构变化”是指(

)

A.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B.组建内阁,授其票拟权 C.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D.置军机处,行奏折制度解析根据材料“既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力图在政治体制上扫除一切危及皇权的因素……维护长远利益的阶级政治意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实施“废除宰相,权分六部”是当时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结果,这一举措清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故选C项。D2.(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明朝皇帝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一些深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和宦官,获得了“批红”的权力。这一现象(

)A.使宰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

B.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C.形成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解析一些深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和宦官,获得了“批红”的权力,是因为明朝皇帝赋予了其权力,所以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选D项;明朝内阁出现之前,就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所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朝皇权得到了强化,内阁和宦官只是皇帝的侍从,所以内阁大学士和宦官根本无法制约皇权,排除B项;内阁大学士和宦官获得“批红”权,是皇权强化的结果,而不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排除C项。A3.(2024·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明史》载,太祖制,内臣(宦官)不许读书识字。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自此内宦始通文墨。这一变化(

)A.是中枢政治运作变革的产物B.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C.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D.体现了皇权受到宦官的制约C题组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4.(2024·山西大同高一联考)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27000多名士兵与船员从刘家港出发,远航南海至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远航(

)A.冲击了传统外交秩序

B.意在推动民间贸易的发展C.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

D.说明“海禁”政策已经废弛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一举动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朝贡贸易,没有冲击传统外交秩序,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朝贡贸易,并不是为了推动民间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已经废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B5.(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阻挡了列强对沿海的侵略B.加强了与亚非诸国的联系C.增加了明朝政府财政收入D.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解析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与亚非诸国的联系,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并未阻挡列强对沿海的侵略,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没有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与边疆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C6.(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明朝前期,政府严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其直接目的是(

)A.保证朝贡贸易的发展

B.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C.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

D.打击民间海上走私活动解析自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断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造成倭患,明朝前期为了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严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故选C项;明朝前期的海禁政策是针对日本,与保证朝贡贸易发展无关,排除A项;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是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间海上走私活动是在题干所述政策实施之后才出现的,所以D项与题干因果关系倒置,排除。A7.(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

)A.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B.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C.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D.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的倭患和抗倭斗争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关于筹海、海防的撰述,这说明明代的抗倭斗争影响深远,A项正确;“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海防撰述传统的持续,得不出“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明朝抗倭斗争影响”,不是“海洋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A题组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8.(2023·河北邯郸高一期末)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这一局面出现(

)A.有助于维持蒙汉和平局面

B.该地区首次纳入中国版图C.发生在明成祖在位的时期

D.得益于宣慰司机构的设置解析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至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双方的和平局面,故选A项;蒙古地区在明朝之前就已经纳入中国版图,排除B项;鞑靼首领与明朝和议发生在明朝隆庆帝在位期间,并非明成祖,排除C项;元朝设宣慰司,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排除D项。C9.(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军队平定云南时,朱元璋发下榜文,在土官地区建立地方儒学,“大行教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开始实行“金牌信符制”,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明朝还部分延续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对东北女真等民族,明政府采取招抚、羁縻等政策……材料综合反映明朝经营管理民族事务的主要特点是(

) A.因俗而治

B.分而治之 C.方式多样

D.战和不定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方式众多,有武力征服(平定云南)、“大行教化”、经贸往来(纳马予茶)、设置机构(延续了元朝的土司制度)、招抚羁縻等,故选C项。D10.(2023·山东临沂高一期中)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从正阳门、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大臣皆已逃散,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最后自缢景山,史称甲申之变。这一变局表明(

)

A.清朝结束了明朝统治

B.瓦剌南下终结了明朝 C.多尔衮打败了李自成

D.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解析

据材料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推翻明朝统治,故选D项;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推翻了明朝统治,不是清朝,排除A项;瓦剌大军南下进攻京城,于谦领导京师保卫战,排除B项;吴三桂和多尔衮在山海关一片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李自成带领起义军逃离了北京,排除C项。DB组能力提升练11.(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解析根据材料“备顾问而已”“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的现象,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即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项正确。故选D项。B12.(2024·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一联考)明成祖重用宦官,使其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明英宗后,皇帝多怠政,宦官触角随着国家官僚系统延伸,政治、军事、经济各领域都有涉及。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明代(

)

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国家官僚体系崩溃

D.宦官掌握决策权

解析

据材料,明朝皇帝重用宦官,宦官权力的扩大,说明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选B项;君主专制遭到破坏与“明成祖重用宦官”不符,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排除A项;明朝国家官僚体系没有崩溃,而是不断强化,排除C项;宦官权力的扩大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决策权最终归皇帝,排除D项。B13.(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爪哇国发生内乱后,分裂为东、西两王。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遣人至东王境内互市交易时,被西王杀死一百七十人。后郑和出兵讨伐,西王遣使至中国谢罪,并以黄金六万两赔偿死者。由此可见,当时明朝(

)

A.禁绝朝贡贸易

B.国际影响力扩大 C.鼓励海外贸易

D.致力于统一进程

解析

据材料“西王遣使至中国谢罪,并以黄金六万两赔偿死者”可知,郑和下西洋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对爪哇西王的挑衅实施军事震慑,迫使其“谢罪”“赔偿”,表明明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扩大,故选B项;郑和下西洋本身就是朝贡贸易的表现,且明朝并未禁止朝贡贸易,排除A项;明朝由官方主导朝贡贸易,且实行海禁政策,并不鼓励海外贸易,排除C项;明太祖时统一进程已经完成,且材料涉及明朝与外国的交往,与国内统一进程没有关系,排除D项。D14.(2024·广西名校联盟高一期中)明朝初年,统治者除了沿北部边疆建立重镇,派兵驻守,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各卫所、监苑牧军因地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