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NNOVATIVEDESIGN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定位】课前·预习案课堂·研学案速检速测课后·检测案目录学习任务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学习任务二西汉的强盛学习任务三东汉的兴衰主题一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题二两汉的衰亡学习任务四两汉的文化课前·预习案1【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西汉初年是怎样进行统治的。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1)原因①汉初,人口锐减,社会经济极为残破。②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奉行黄老无为思想,采取“__________”政策。(2)措施:减轻______、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学习任务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与民休息刘邦赋税3.“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1)郡国并行制:汉高祖先后分封了大批诸侯王,对__________构成严重威胁,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2)“七国之乱”:________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中央集权汉景帝►微思考阅读教材P21“史料阅读”:面对汉初经济凋敝的状况,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提示政策: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结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黄老之学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汉初以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黄老之学的特点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因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2.知识拓展——认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爱惜民力,轻徭薄赋的结果。“文景之治”是封建统治相对清明的时期。3.易错提醒——汉承秦制“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如郡国并行制以及后来汉武帝实行的刺史制度均为在秦朝制度基础上的创新。【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汉进入强盛期。1.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学习任务二西汉的强盛政治颁布“_______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设立______,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在地方设______,对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用_______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酷吏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__________,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_________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思想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盐铁官营均输平准2.对外:开拓疆域 (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________为将。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 (2)出使西域:派遣______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3)行政管理: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__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4)巩固边疆: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霍去病张骞西域都护府►微思考1.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摘自教材P22“史料阅读”)材料中的“臣”指谁?提出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提示董仲舒。政策:尊崇儒术的政策。结果: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观察教材P23“西汉形势图”:结合地图,指出西汉开拓疆域的措施。

提示

设西域都护府和河西四郡,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助学助考1.图解历史——推恩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2.图解历史——中朝与外朝的运转3.概念阐释——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有利于平抑物价,增加中央收入。4.特别提醒——认识秦汉对儒学态度的差异“尊崇儒术”的汉武帝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虽然在对待儒学的态度上截然相反,但他们这些思想措施在实质上都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都是为了巩固统一,殊途同归。【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自然段,了解西汉是怎样灭亡的。1.西汉的衰亡(1)原因学习任务三东汉的兴衰政治日趋黑暗经济__________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土地兼并王莽2.王莽改制(1)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2)灭亡:23年,________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绿林军【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二至四自然段,了解东汉兴衰的史实。1.光武中兴(1)背景:25年,______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2)措施刘秀政治平定割据政权;增强________的作用;严格控制__________;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思想重视______尚书台外戚干政儒学(3)结果:社会经济发展,政局稳定。2.走向衰败 (1)社会危机: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党锢之祸”。 (2)黄巾起义 ①概况:184年,张角创立“________”的信徒发动起义。结果失败。 ②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__________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太平道军阀割据►微思考观察教材P24“东汉画像砖中描绘的集市”:画像砖反映了东汉经济呈现什么景象?汉代的“市”有何特点?提示现象:生动地反映了东汉集市交易繁忙的景象。特点:汉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

助学助考1.图解历史——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2.思维点拨——外戚宦官专权与皇权的关系从外在表现上看与皇权是对立的,但其实质是皇权的异化。外戚宦官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弄权,他们的势力不论膨胀到何种程度,总是被置于皇权之下,其命运是由皇帝的意志和皇位的更替决定的。3.知识拓展——认识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王莽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与奴婢问题,看到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王莽虽看到了问题,但没有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法,一味地攀附古制,从而脱离实际,加上用人不当,特别是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导致改制失败。4.知识拓展——道教与太平道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的民间,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角据《太平经》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太平道。张角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鼓吹太平社会的理想。【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概括两汉在文化方面的成就。1.史学学习任务四两汉的文化代表作朝代作者内容地位《史记》西汉司马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1)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__________,辞藻华丽。(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铺陈排比3.科技领域成就时间意义医学《黄帝内经》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__________基础《____________》东汉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九章算术》东汉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医理论神农本草经►微思考1.阅读教材P25“学思之窗”:《上林赋》有何文学特色?体现了两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精神?

提示

文学特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时代精神:气势恢宏;蓬勃向上,昂扬进取。2.阅读教材P25“历史纵横”:根据材料,概括两汉科技的特点。

提示

领先世界,成就众多;实用性强,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注重继承和总结。

助学助考1.误区警示——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造纸术;纸的发明是在西汉前期。2.概念阐释——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因以纪、传为主体而得名。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还有“志”或“书”采用专史体裁记录各种制度。中国古代的“正史”均采用这种体裁。3.归纳总结——两汉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化两汉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稳定了大一统的秩序,形成了文化的趋同与统一;两汉又是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国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课堂·研学案2重点难点1.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2.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主题一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务1历史解释——汉初的统治史料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朴素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成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消极思想,遂最先在农民政府里得势。无为之实则为“因循”。——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研讨交流】黄老思想为何在汉初“农民政府里得势”?如何理解史料中“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成果展示】得势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黄老思想主张无为,注重民生;黄老思想既符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的政策相契合。理解: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与秦的残暴苛政全然不同。任务2家国情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史料汉武帝时,主父偃主张: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钱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研讨交流】阅读史料,指出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成果展示】措施:颁布“推恩令”;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尊崇儒术。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任务3历史解释——汉代的边疆治理史料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领负责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成果展示】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1.汉武帝的强盛之道政治颁布“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察举制度;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令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民族关系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发动漠南、河西、漠北之战;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对外关系张骞通西域(后来汉宣帝时期设西域都护府);开通丝绸之路2.汉武帝改变治国思想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题二两汉的衰亡任务1历史解释——西汉的灭亡史料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各地起义不断。9年,外戚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各地一些豪强地主和刘氏宗族也纷纷结寨自保,甚至聚兵割据。——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灭亡的原因。【成果展示】赋税沉重、土地兼并、外戚掌权、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任务2史料实证——东汉的衰亡史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刺客死士,为之投命。——[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成果展示】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生活奢华,加剧了阶级矛盾;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削弱了中央集权。1.西汉灭亡原因方面阐释政治西汉后期,统治阶级奢侈、荒淫、昏庸经济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思想片面推崇儒家学说,重用儒生,减刑宽政,使权贵、官吏、地主如脱缰野马,贪残暴虐,对百姓敲骨吸髓,使百姓所受灾祸变本加厉,削弱了国家权力根源西汉后期,重用外戚和宦官导致政局混乱2.东汉时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方面表现匈奴问题东汉后期,国力衰败,匈奴又趁机发展起来,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外部力量豪强地主(1)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地主而建立,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膨胀(2)豪强地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东汉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外戚宦官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皇帝年幼,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角逐的局面,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或依附于豪强地主,或成为流民,阶级矛盾尖锐,这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最主要原因速检速测C1.(2023年1月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4)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开通大运河

B.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C.颁布“推恩令” D.支持商鞅进行变法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C项正确;隋朝开通大运河,排除A项;宋朝崇文抑武,排除B项;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排除D项。2.(2023年1月广东省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3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平抑市场物价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商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解析

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打击了地方郡国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排除A项;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排除D项。B3.(2022年6月天津学业水平考试,3)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这表明汉朝(

)

A.改革了选官制度

B.弱化了丞相权力 C.实行了监察措施

D.加强了商业管控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这属于监察制度,C项正确;刺史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弱化了丞相权力和加强了商业管控,排除B、D项。故选C项。C4.(2023·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

) A.崇尚无为

B.尊崇儒术 C.礼佛尊道

D.重文轻武B5.(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地方史志、报刊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A.女娲传说

B.《史记》C.秦兵马俑

D.敦煌壁画B6.(2023年7月新疆学业水平考试,3)两汉时期史学得到新的发展,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部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C.《后汉书》

D.《资治通鉴》B课后·检测案3B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A组基础巩固练题组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汉初推行“轻刑事少,与之休息,以俭约节欲自持……躬劝农耕桑,务民之本”的政策,其目的是(

)

A.打击王国势力

B.恢复发展经济 C.抑制商业发展

D.宣扬重民思想

解析

据材料“轻刑事少,与之休息……劝农耕桑,务民之本”及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由于长期战乱经济凋敝,为了恢复发展经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B项。C2.(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历史经验表明,分封制所期望的“血亲屏蕃”是一把双刃剑,始终存在着“内讧”的危险。虽然自秦代起郡县制成为历代王朝的基本定式,但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依靠单一的郡县制也存在着极大的管理困难。为此,汉初(

)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以儒家思想治国 C.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D.削弱诸侯王势力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分封制依靠血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存在内讧的风险,庞大帝国实行单一郡县制也存在管理困难,结合汉初的史实可知,汉高祖推行郡国并行制,故选C项;汉初经济凋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材料并无相关信息,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采取儒家思想治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削弱诸侯王势力是针对郡国并行制实行的消极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A题组2西汉的强盛3.(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据史书记载,汉初出现“极权丞相”现象,皇帝见丞相时,要为之起立行礼,而且“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从西门进入”。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

) A.设立中外朝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推行刺史制D4.(2024·安徽“江南十校”高一摸底)下图是关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示意图。据此推断,该法令背后的指导思想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立嫡以长不以贤”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D.“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这种将一个大诸侯国划分为多个小诸侯国的做法体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思想。故选D项。D5.(2024·重庆市渝西七校高一期中)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击匈奴

B.推行郡国并行制 C.设立刺史

D.开辟丝绸之路

解析

根据所学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进行巡视监察,有利于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B6.(2024·湖南省百校大联考高一测试)《盐铁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尝其费。”汉武帝针对此问题采取桑弘羊的建议(

)

A.实行盐铁专卖

B.设置均输官 C.实行算缗告缗政策

D.设置刺史酷吏

解析

据材料“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尝其费”可知,地方上缴中央的贡输,往来既麻烦又困难,货物大多很粗劣,有的东西的价值还不够运费。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盐和铁的经营方式,排除A项;算缗、告缗指对商人征收重税,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设置刺史是为了监察地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C题组3东汉的兴衰7.(2024·河北沧州运东七县高一期中)东汉时期,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特权,朝廷用人主要从他们当中选取,累世尊贵显达。另外他们还广占土地,隐庇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有时超过官府。材料可用来印证东汉时期(

)

A.外戚宦官相互勾结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边疆地区动荡不安解析据材料“拥有特权”“累世尊贵显达”“广占土地”“拥有私人武装”可知材料所指的是东汉时期以庄园经济为基础,政治上累世公卿的豪强地主,他们拥有私人武装,在地方很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故选C项;外戚宦官的势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材料所指的是地方的豪强地主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地方的豪强地主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中央集权的范畴,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排除D项。C8.(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

) A.节省开支

B.整顿吏治 C.威慑外戚

D.遏制诸侯解析光武帝以“非刘氏不王”为借口,将吕皇后的神位移出刘邦的高庙,目的是震慑擅权的阴皇后家族,起到威慑外戚的作用。故选C项。D题组4两汉的文化9.(2023·河北邢台高一期末)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

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

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解析据材料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既整理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说明《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史记》的记载开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未说明《史记》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史记》首创文学史题材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高度评价了《史记》,但并未展现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排除C项。B10.(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两汉科技成就突出。其中,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

) A.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C.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介绍了西方医学知识

解析

结合所学两汉的文化的相关知识可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故选B项;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并非《黄帝内经》,排除A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C项;明清时期,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不符,排除D项。DB组能力提升练11.(2024·河北沧州运东七县高一期中)下表反映了西汉诸侯国“相”履职重心的演变情况。这折射出当时(

)时期相的主要职能汉高祖辅助诸侯王国的建立与巩固文景时期侧重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景、武时期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宣帝及以后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A.地方兵权被收归中央

B.汉文化开始向边境传播C.中央集权制已经完善

D.王国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解析据材料“辅助诸侯王国”“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可知诸侯国“相”的职责从维护诸侯国的统治逐渐趋向为推广中央政令的代言人,甚至与地方郡县长官的职责趋向一致,反映了地方诸侯王国实力不断削弱,逐渐融入地方郡县治理体系的趋势,故选D项;表格反映的是地方诸侯国各项事务都逐渐纳入中央治理体系的趋势,不仅仅是针对兵权问题,排除A项;汉代的诸侯国广泛分布于中原和边疆地区,“开始”一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秦汉到隋唐明清,这一过程一直持续,排除C项。D12.(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汉景帝时,窦太后欲封皇后兄王信为侯,但丞相周亚夫不同意,景帝只得“默然而沮”。汉武帝时,“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墟)而已”。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汉武帝频繁换相C.诸侯势力遭削弱

D.专制皇权的加强

解析

面对丞相的“不同意”,“景帝只得‘默然而沮’”;而到汉武帝时,“丞相府客馆丘虚(墟)而已”。这说明到汉武帝时,相权进一步削弱,专制皇权有所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频繁换相只是材料的表象,而非实质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没有体现诸侯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B13.(2024·黑龙江龙东五市高一期中)据史料记载,东汉的庄园“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楦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由此可推知,东汉这类庄园的大量出现(

) A.实质上是汉代王国问题的延续

B.侵蚀了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C.强化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解析

据材料“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可知,东汉庄园兼并了大量土地和人口,这破坏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家赋税的正常征收,故选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庄园强化了农民对地主豪强的人身依附,而非国家,排除C项;庄园以农耕经济为主,不属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的范畴,排除D项。A14.(2024·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