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名师导学课程标准学习重点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核心概念:黄老之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大一统、尊崇儒术。关键问题:(1)汉初的施政方针有何重大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3)两汉为何衰亡?有何启示?【重要概念】1.黄老之学:强调“

”,既尊重

,反对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

”,是一种“

”的哲学观。2.“推恩令”:

为削弱

势力,采纳

的建议颁布的一项措施,规定诸侯王除了由

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

,并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但是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

相当,接受

的领导,直辖于

。达到了“

”的效果,加强了

。无为而无不为自然规律盲目行动因时而动积极无为汉武帝诸侯王主父偃嫡长子子弟列侯县中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中央集权郡3.大一统:既指

,又指在

,

上的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

,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

实现

;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

,通过地域的统一实现民族的交融。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

的重要前提。4.中外朝制度:

时,为加强

,选用皇帝身边较低级的

组成宫中的

班子,称为

。原以

组成的机构,演化为

机构,称为“外朝”。地域统一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统一思想文化的统一政治的统一领土的统一民族认同汉武帝皇权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决策“中朝”或“内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执行5.察举制:确立于

时期,是一种

的官员推荐制度。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

在辖区内随时

、选取人才并

给上级或中央,经过

再任命官职。重点考察被推举者在乡里的

。6.尊崇儒术:

提出,在

时开始推行。该思想中,儒学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

的一些思想,体现了

特性,是一种

的新思想。它维护了

,神化了

,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汉武帝自下而上地方长官考察推荐试用考核舆论评价为官能力董仲舒汉武帝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儒家思想“兼容”与“发展”与时俱进封建统治秩序专制王权主流意识形态儒学7.均输平准:

是指在

时期推行的由

在各地

的经济政策。在

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

,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能够

,

,

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

,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

,

。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使得都城长安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

,打击了

的行为。均输法汉武帝国家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中央均输官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稳定物价平准法国家平衡物价平准官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市场物价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8.庄园经济与豪强地主:随着

的发展,

,逐渐出现一种

,即在

,

,在

,

;在

,成为

出现的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土地买卖西汉中期以后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大田庄田庄经济上规模大多种经营政治上聚族而居宾客相附军事上拥有私人武装东汉豪强势力膨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必备知识背景(1)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2)汉初经济凋敝,恢复生产的需要措施政治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经济“与民休息”,减轻赋役、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思想尊奉

思想影响(1)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2)王国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引发七国之乱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汉初的统治202黄老无为[知识拓展]西汉初年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是复杂的,要将其置于西汉初年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分析。积极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出现“文景之治”。消极影响:(1)政治方面:①中央:相权膨胀。②地方:诸侯国、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削弱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诸侯王国可以私铸货币,削弱中央集权;土地兼并加重。(3)思想文化:思想混乱,各地风俗各异。(4)对外关系:匈奴不断袭扰,严重威胁边民安全,不利于社会生产,甚至威胁国都。二、西汉的强盛1.措施领域措施目的(作用)政治中央设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选官确立

扩大统治基础监察设

加强对地方官僚及豪强地主的控制地方颁布“

”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中朝察举制刺史推恩令经济改革币制将

收归中央抑制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商业政策盐铁

,均输平准,重征商税思想尊崇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

铸币权官营儒术主流意识形态边疆治理及对外交流派兵征战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行政管辖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60年,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加强对西域的行政管理沟通西域派遣

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丝绸之路加强治理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央对西南、东南管控加强西域都护府张骞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图解历史]“推恩令”示意图中外朝制度示意图[易错辨析]尊崇儒术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就此消亡。汉代新儒学广泛吸收阴阳五行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霸王道杂之”即儒法并用是汉武帝之后的政治特点。三、东汉的兴衰1.西汉灭亡(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2)过程①公元9年,外戚

夺取皇位,西汉灭亡。②王莽改制措施不切实际,社会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③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王莽政权被推翻。2.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

,史称东汉。王莽洛阳(2)措施领域措施政治加强皇权,增强

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教重视儒学尚书台3.东汉的衰亡(1)

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2)“党锢之祸”——正直官员和士人遭镇压。(3)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严重,阶级矛盾尖锐。(4)张角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5)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外戚宦官土地兼并[图解历史]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四、两汉的文化领域成就史学西汉:司马迁撰写的《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东汉:班固撰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赋、乐府诗、五言诗科技战国至西汉:《

》,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东汉:《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史记汉书黄帝内经九章算术[知识拓展]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得益于汉代大一统王朝的发展和巩固,即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力的强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符合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教材史料导读】1.阅读本课教材导入语,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提示]西汉初立之时,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阅读本课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指出“文景之治”的基本措施和治理效果。[提示]基本措施:“与民休息”。治理效果: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稳定。3.阅读本课教材第二子目“思考点”,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提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官吏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4.阅读本课教材第二子目“史料阅读”,思考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的理由是什么。汉武帝为何接受这一建议?[提示]理由:统一思想。原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统一国家需要。5.观察本课教材第三子目图片《东汉画像砖中描绘的集市》,对该图予以解读。[提示]东汉前期采取了一些巩固统治、恢复生产的措施,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和城市逐渐繁荣。画像砖描绘的集市中,有各种商贩经营贩卖生意,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繁荣景象。【落实时间轴】主题探究两汉大一统国家的治理功绩与教训视角1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材料一

自主阅读任务单。一、汉朝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史料积弊与隐忧应对举措①丞相(按:田蚡)入奏事……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汉书·田蚡传》②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汉书·主父偃传》③(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④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⑤孝文十四年……匈奴日以骄,岁入边……杀掠人民甚众。云中、辽东最甚,郡万余人。——《汉书·匈奴传》[问题](1)阅读教材和上述表格材料,总结汉初以来的积弊与隐忧,概括汉武帝采取的应对举措。[结论](1)序号积弊与隐忧应对举措①丞相擅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②诸侯势力强大颁行“推恩令”③地方豪强势力膨胀设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④思想不一尊崇儒术⑤匈奴犯境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深化拓展]汉朝政治的特点“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朝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亲属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朝官僚体系。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问题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视角2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特点。[结论](2)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实现了文字统一;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结论](3)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深化拓展]一、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1.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营造了发展的外部环境。2.尊崇儒术,标志着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3.对边疆的经略,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一体化的形成。4.强大的统一政权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5.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二、秦汉确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此后两千余年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1.开创大一统: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统一。2.确立政治体制:通过皇帝制度、郡县制、官僚政治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正式形成。3.确立经济形态:中国古代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被确立和推广。4.确立主流思想:为适应大一统需要,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5.对外交流发端:以海陆丝绸之路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对域外的文化交流发端于此。[问题]阅读本课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教材从哪些视角分析了两汉衰亡的原因?二、两汉的衰亡[结论]①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军阀割据。②阅读教材课后“问题探究”,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兴亡之间的关系。[结论]②西汉中期以来,因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出现世代通经习儒、位至公卿的世家——豪强地主,其后不断发展壮大。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实现了全国统一,建立东汉王朝。东汉中后期,一方面,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另一方面,豪强地主是东汉王朝建立的基础,因此几乎不受限制地发展壮大,逐渐转化为割据势力,成为瓦解东汉王朝统治的力量。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两汉灭亡的原因有何异同。[结论]③同:都亡于内部的社会矛盾。异:秦朝是危机急剧爆发,两汉则是危机逐渐积累。【课堂小结】[逻辑表达]将下列关键词填入图示相应位置。根据图示并联系所学知识,对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进行历史解释。①察举制②颁布“推恩令”③尊崇儒术[提示]从上到下依次为②①③。解释: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度;经济上,改革币制、重农抑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尊崇儒术。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北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随堂训练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C.倡导无为而治

D.维护社会稳定√解析:D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汉初年的黄老思想家对法家思想采取了较为“理性”的态度,即一方面认为法家的严刑苛法会“破坏社会关系”,同时又肯定了法家思想对于“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作用,可知其出发点是维护西汉初年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2.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君主集权渐趋强化 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世系诸侯王名王国领地第一代刘贤28县第二代刘志28县第三代刘建11县第四代刘遗11县第五代刘终古7县第六代刘尚7县第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