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内容?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补评:教学过程:补评:/教学目标:/4、练习: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补评:教学过程:补评:/教学目标:/补评:教学过程:补评: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补评:补评:?(?(关系)(2)PPT展示生活中的比。2、听说过黄金比吗?大家下课以后查一查有关板书设计:板书设计:44585P73第4题12)题自己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目标:(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和比的应用)除法分数8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补评:教学过程:补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补评:教学过程:补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服)2.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EQ\*jc3\*hps36\o\al(\s\up0(”),。)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教学重点:能正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2)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教学目标:畅所欲言)想和大家比试比试!补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学生独立计算)进行引导总结)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分数混合运算(二)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整少?)增加的部分相当于这其中的一份)(实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这图是什么意思?(生说)(辆)?(?(分之几(师板书)?(?(用据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据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好!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分数混合运算(三)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多媒体展示)汇报交流: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补评:教学过程:补评:4、师讲解大意: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补评:教学过程:补评:(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立体图形)(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6)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察,形)(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2)师:(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补评:教学过程:补评:(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板书设计:对教学过程:补评:(一)教学目标: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EQ\*jc3\*hps36\o\al(\s\up0(”),。)EQ\*jc3\*hps36\o\al(\s\up0(”),。)(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板书设计:百分数的应用(一)(二)教学目标:补评:教学过程:补评:板书设计:(三)补评:教学过程:补评:2、下列句子是求谁的百分之几?哪个量是单位“1”A%χ-B%χ=两个部分量的差(χ表示标准量,A%表示较大的部分量所占的百分数,B%表示较小的部分量所占的百分数)板书设计:(四)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1)课课题圆的认识(一1)教学目标材析教学过程:力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生?(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半径(大小)半径(大小)GECFCBMDNH吗?直径呢?(放动画)圆能画几个?(提高题)教学后记教学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补评:教学过程:补评:(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EQ\*jc3\*hps36\o\al(\s\up0(”),。)板书设计:补评:教学过程:补评:板书设计: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考的时间)(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看能发现什么?径径(厘(厘(保留两位(厘(厘米)米)小数)米)米)(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2.选择正确的答案:2.选择正确的答案: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板书设计:补评:教学过程:补评:(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板书设计:补评:教学过程:补评:(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关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板书设计:S,已知C,怎样求S。板书设计:补评:教学过程:补评: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组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教学过程:补评:4.出示教材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一说有什么教学目标: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教学难点: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补评:教学过程:补评:变化的吗?(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补评:教学过程:补评:(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走进生活,探究新知场?4、总结规律:+……n-1)=比赛场次生:握手、拥抱、查线段……(能够解决类似乒乓球的比赛场次的问题)(知道了可以通过列表或画图来寻找做题的规律)(在寻找规律时尽量采用写算式的方法)总复习(数与代数)容点点备标补评:补评:导学过程计思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容标标点点备补评:补评:计2思/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容标点点备合作探究:补评:导学过程2计思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容标标点点备补评:补评:?(师小结)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学过程思【课标要求】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教学重点】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2、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板书】一、区域的含义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过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板书】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承转)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并完成P2“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均温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东北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3、长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稻种植业,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的旱作农业为主。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多的优势发展了水产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位置。2.判断重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学会如何判断等值线,判断等值线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气温还是降水量,是否为年均气温还是月均气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等值线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具体的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第三,判并从中推导出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承转)通过刚才的读图思考题,我们认识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温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河网密度的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归纳、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看看其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地理环境相同点长江三角洲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矿产耕作粮食海口温多雨,雨热同期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水田耕作业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北纬43°~48°,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旱地耕作业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的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2.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试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夏季可在太阳岛上玩沙嬉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②在锡林郭勒牧区可领略到“天似体会“弯弓射大雕”的豪情,又可到蒙古包里喝一杯醇香的奶茶,以解旅途之劳。③山西太原附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④苏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水,是极好的一幅风景画。⑤“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群山巍峨,林海无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亚热带常绿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物馆等。气候、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⑥西双版纳是典型的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2)原因: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过渡)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板书】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工商业该区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棉花生产基地“粮仓”的地位让位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壤的限制黏重的土壤难,耕作业发展缓慢天然水道广布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破碎,农业生产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地理条件东北和华北平原,棉花东北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的地位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社会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5“阅读: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课堂小结】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农业生产其他生产相同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耕作方式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阶段开发早期农业社会工商业社会地理条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材分析】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化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板书】二、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⑵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环节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遥感地面系统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传感器收集、传输信息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①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讲解)在区域地理研究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经常是从点、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讲解)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7“1998年夏秋,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及P7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卫星遥感图像”。(讲解)课本图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5(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课本图1.6(左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没情况。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承转)除了以上介绍的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森林火灾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遥感具有哪些特点?(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详见《导学10“拓展延伸”)”【板书】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GPS汽车导航(P9图1.9“GPS汽车导航”)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外,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练习)请同学们完成P9“思考: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提示为汽车导航。)”(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9-10“阅读: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藉此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板书】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10“GIS简要程序”:教师指图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有一般性了解。)3.应用: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②在利用遥感、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⑵城市管理:①查看、查询相关信息资源;②制作相关的统计分析图和专题图;③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应急事件的录入、处理、决策等。(引导读P11图1.11“某城区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显示”并讲解)【板书】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2.数字地球(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课堂小结】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其中,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更三者的关系可用以下简图表示:【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二、遥感(RS)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①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三、全球定位系统(GPS)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四、地理信息系统(GIS)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⑴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2.数字地球(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与技能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保证。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板书】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和环境。今天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谈谈荒漠化的防治。【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板书】一、荒漠化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2.荒漠化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⑵形成: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承转)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本局部取得的一些治理经验,供其他地区借鉴。【板书】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②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植被景观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引导学生读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贺兰山以西200毫米以下干旱区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区200毫米以上半干旱的草原地带年降水量干旱程度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①脆弱的生态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具有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b.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首先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引导学生读P18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主要危害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樵采人为因素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绿洲地区: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迫于人口增加的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灌溉农业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雪融水补给。)2.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0—21“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见下图)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过渡)荒漠化的扩展和延续,使大片良田被毁,土地自然生产力逐【板书】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⑵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引导学生读P22图2.11“植物固沙”)⑶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学生读P22图2.11“植物固沙”)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②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⑷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a.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b.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c.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ⅱ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ⅲ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a.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c.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⑸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①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②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引导学生读P23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24—25“阅读: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教学反思】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⑴位置范围: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⑶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⑷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⑸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标要求】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教学方法】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保证。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板书】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板书】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大气成分、吸收CO2、放出O2的作用,当森林砍伐后,大气中的CO2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其中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引导读P26图2.14“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来谈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板书】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著。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⑴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之肺”光合作用,吸二氧化碳,呼氧气,被誉为“地球之肺”。⑵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可从⑶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谓至关重要,具有深刻的全球环境效应。但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EQ\*jc3\*hps31\o\al(\s\up0(”),,)这【板书】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⑴雨林生态的优势:全年高温多雨→形成雨林群落→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②雨林中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③雨林被毁,地表植物很难恢复: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为:⑴在茂密森林的覆盖下,有与沙漠地区相同程度贫瘠的土壤;⑵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为什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⑴土壤贫瘠: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A表示原始森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板书】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a.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b.采矿、修路、⑵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①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本区开发较晚。周围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当地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且因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随着人口急增,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大规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把首都从沿诲迁往内陆高原。③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a.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延伸到秘鲁边境。全长达5500多千米(包括支线总长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对于修建雨林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路的修建只是资源开发的一种途径,关键是人类对资源的开发要合理、适度。)”b.移民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总面积的7.5%。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两者密切相关。c.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②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的做法—度盛行。所产的牛肉主要销往北美和欧洲。这些牧场的规模达数万公顷,经营3~5年以后终因地力下降而被废弃。这些大块土地被废弃,便很难再恢复森林植被,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完成P33“活动”——讨论交流:如果你是下列人士,你将作何种选?(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将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应该继续留在自己的家园,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接受森林外的文明,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两条途径获取资金、偿还债务、解决贫困:一是发展以保护为主的开发方式,利用雨林的种植树木,促进雨林的更新,这是对全人类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千米。在过去的30年间,巴西境内约15%的雨林被毁,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对森林的破坏,80年内热带雨林可能完成从地球上消失。开发还是保护?这是雨林的两种前途,也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板书】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①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②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间,巴西境内约15%的雨林被毁,面积相当一个法国。⑵开发与保护?①三种方案a.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b.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②保护亚马孙雨林a.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35“阅读:西双版纳的雨林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对于巴西等地来说,具有借鉴意义。会的呼声。活动中,可以让同学们任意选一个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评述、整理、发挥,然后展国家的高消费正在消耗着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它们的高消了保护。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巴西等国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设立国际基金,使亚马孙地区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除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贫困,他们开发雨林、毁坏雨林,全是由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和保护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2、森林资源的现状: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⑵森林资源减少(破坏)的危害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⑴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之肺”⑵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⑶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⑷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②雨林中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③雨林被毁,地表植物很难恢复: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②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产生的发展需求⑵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①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⑵开发与保护?①三种方案②保护亚马孙雨林——具体措施:【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材分析】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用以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众多能源资源中,多年来煤炭以山西省为例,来谈谈能源资源的开发。【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能源主要有两在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那煤炭属于哪一类呢?【板书】一、能源的概况1、分类而且开发利用不当,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板书】二、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7年生产规模(6.3亿吨)计算,可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引导学生读P40图3.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其中,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⑵市场广阔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开发有什么意义?(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等)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41—42“阅读: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能源效率低、能源利用对环境污染严重;最后归结为第五个问题“挑战威胁。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这里提到能源安全,特别指出的是“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国际标准。对于我为这样少数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国家,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过渡)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板书】2、能源基地建设⑴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引导学生读P43图3.5“山西省能源的转换”)。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读P43图3.6“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山西省能源工业1.根据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1)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2)从运输成本来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3)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煤成本高3)山西缺水,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其实,除以上外还可罗列一些资料单地否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资料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于2008年正式开工,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可达广州、香港,预计2012年将为我国年增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量,这些天然气每年可替代7680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广东省的煤炭来源有近1/4来自山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完工后,广东省将大大减少煤炭用量。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预计到2005年,滇黔两省将向广东输送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此外,黄逐步并网发电,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资料3:我国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岭澳、田湾4个核电项目将建成投产,并加快西部公伯峡、龙滩、小湾、洪家渡、三板溪等资料4: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价值。【板书】3、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⑵“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图3.7“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分别输出哪些产品?(电力、煤气、液化气、铝制品;焦炭、化工产品;水泥、钢材)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得山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c.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完成P46“活动”题: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分析以下问题。能源资源的蕴藏状况、与其他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都决霍林河、元宝山等煤田组成(图3.9),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褐煤主要作为燃料及气化原料用,优质褐煤可作为化工原料。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经验,能够借鉴到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中吗?(可以。内蒙古也应改变其将煤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肥料、吸附剂等等多条产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同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山西省在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采取了哪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手段,以最终达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板书】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具体措施)⑴实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肉蛋奶生产基地。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5)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草本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比较矮小,需水量较少,容易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区的周围,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护水土和防风。]2.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1)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⑵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加强“三废”的治理①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B.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C.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引导读P47图3.11“废水的回收利用”)。⑶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了山西煤炭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具体措施。【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以山西省能源基地为案例,深入探计其开发利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概况1、分类2、开发原则:因地制宜(主要考虑:①区域的资源状况,②市场和交通条件)二、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⑵市场广阔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能源基地建设3、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⑵“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具体措施)⑴实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⑵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加强“三废”的治理⑶调整产业结构——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本节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说明了河流的综合开发。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构成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由于没有注意到流域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学习本节内容可按照如下思路:区域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开发→开发结果→综合整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地关系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学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教学难点】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就以美国田纳西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