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高中)PAGE1-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西南四省八校联考)《尚书》等文献中谈天时几乎总是与王朝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而孔子谈天时几乎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孔子给天命赋予的主要是个人命运的含义。这说明孔子思想()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强调以民为本C.否定了天子的权威 D.主张克己复礼〖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孔子强调天时与人的结合,体现了他的思想中有人文主义色彩,更加关注人的命运,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天子权威的问题,排除C;D与主旨无关,排除D。2.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选D。材料中“体政”“正民”“礼之可以为国”“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等信息表明,礼乐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国家和统治集团的秩序和利益,在加强对人民统治方面与刑政具有同样的社会影响力与政治功能,彰显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作为齐家治国的方式,故选D;B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君臣间的关系,故排除;A、C的表述均无法体现题目中的父子间、兄弟间、夫妻间等关系,故排除。3.(2021·安顺模拟)《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先代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加强对人民约束的法家思想,故B正确。4.下表为儒家与法家的吏治观,据此可知()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A.两者奉行相似的选官标准B.儒家吏治目的在于维护民权C.两者对人性的理解不同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解析〗选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与法家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从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君主统治,故C正确;A错误,儒家主张“出于公心”的举荐制,“内举不避亲”,法家主张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厉行回避制,两者奉行不同的选官标准;B错误,儒家吏治目的不在于维护民权;D错误,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易混易错〗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5.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该思想家属于()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解析〗选C。材料信息“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说明该思想家主张顺应自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思想,故C正确;儒家主张“仁”和“礼”,故A错误;法家主张严厉的刑罚,故B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D错误。6.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这说明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解析〗选D。“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多次劝说君主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他更贤明的人当君主,可见A、B、C与题干意思不符,错误;孔子和孟子都强调君与臣要“道”相同,故D正确。〖拓展延伸〗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荀子指出“天行有常”,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既不具有目的性,也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荀子对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作出了可贵的理论贡献,为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天人之辩奠定了唯物论的思想基础。7.《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声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强调声乐及相信命运造成的铺张浪费和人的懒惰,而这并不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根源应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不适合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故A错误;墨家批判儒家的铺张浪费,主张节俭,这说明其代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故B正确;儒墨社会关注点都是如何稳定社会,故C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其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D错误。8.(2021·曲靖模拟)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才能稳定社会秩序,韩非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的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被统治阶层,排除C。9.(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末期,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这()A.反映了私学逐渐取代了官学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D.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结果〖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私学兴起使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从而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故B正确;春秋时期私学没有取代官学,排除A;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与私学兴起无关,排除C;私学兴起促进了百家争鸣,D因果倒置,排除。10.《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解析〗选A。由“《仲尼弟子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可以看出学术的变化以及继承的关系,故A正确;“《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不能体现体例的完整,故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错误;“《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只是讲了这个著作的一个编写原则,无法体现多元化,故D错误。11.《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国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反映了当时()A.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B.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C.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D.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解析〗选D。由材料中“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可知周代有专门的官职来负责医药事务,还有针对医师的考核政策,故D正确。材料强调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不同的级别和俸禄,而不是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故A错误。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排除。邦国认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C排除。12.《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解析〗选C。《关雎》本是男女情歌,而儒家对雎鸠的意象作出了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解读,丰富了这首诗的教化色彩。《诗》在孔子之后逐渐成为“经”,成了承载儒家正统观念的载体。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经》。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六)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摘自《论语》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摘自《荀子·大略》材料三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周文疲敝”。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的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2)据材料二,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周文疲敝”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敝”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敝”的主张?(9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问,《法经》产生的时代是战国时期,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回答。第(2)题,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概括。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回答;第二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回答;第三问,结合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回答。〖答案〗:(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法律精华;以刑法为主。(4分)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法轻礼。(4分)(2)特点:孔子:重德轻刑(德主刑辅);荀子:刑德(礼法)并重。(8分)(3)涵义:宗法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崩溃。(2分)原因:争霸战争;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提高;变革变法;地主新阶层出现。(3分)主张:儒家提倡礼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战争等。法家强调法治,维护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4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强调儒家的入世精神,首先表明观点。对儒家入世精神给予解释和表明态度。论述要结合阶段发展的特征,以典型人物的事例和行为进行说明,如孔子主张“仁”的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但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积极周游列国,宣扬其思想;后世汉代的董仲舒、宋明时期理学家都秉承了这一精神,积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积极入世,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即可。〖答案〗: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2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推行“德治”,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10分)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西南四省八校联考)《尚书》等文献中谈天时几乎总是与王朝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而孔子谈天时几乎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孔子给天命赋予的主要是个人命运的含义。这说明孔子思想()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强调以民为本C.否定了天子的权威 D.主张克己复礼〖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孔子强调天时与人的结合,体现了他的思想中有人文主义色彩,更加关注人的命运,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天子权威的问题,排除C;D与主旨无关,排除D。2.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选D。材料中“体政”“正民”“礼之可以为国”“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等信息表明,礼乐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国家和统治集团的秩序和利益,在加强对人民统治方面与刑政具有同样的社会影响力与政治功能,彰显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作为齐家治国的方式,故选D;B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君臣间的关系,故排除;A、C的表述均无法体现题目中的父子间、兄弟间、夫妻间等关系,故排除。3.(2021·安顺模拟)《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先代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加强对人民约束的法家思想,故B正确。4.下表为儒家与法家的吏治观,据此可知()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A.两者奉行相似的选官标准B.儒家吏治目的在于维护民权C.两者对人性的理解不同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解析〗选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与法家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从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君主统治,故C正确;A错误,儒家主张“出于公心”的举荐制,“内举不避亲”,法家主张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厉行回避制,两者奉行不同的选官标准;B错误,儒家吏治目的不在于维护民权;D错误,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易混易错〗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5.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该思想家属于()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解析〗选C。材料信息“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说明该思想家主张顺应自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思想,故C正确;儒家主张“仁”和“礼”,故A错误;法家主张严厉的刑罚,故B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D错误。6.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这说明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解析〗选D。“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多次劝说君主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他更贤明的人当君主,可见A、B、C与题干意思不符,错误;孔子和孟子都强调君与臣要“道”相同,故D正确。〖拓展延伸〗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荀子指出“天行有常”,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既不具有目的性,也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荀子对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作出了可贵的理论贡献,为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天人之辩奠定了唯物论的思想基础。7.《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声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强调声乐及相信命运造成的铺张浪费和人的懒惰,而这并不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根源应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不适合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故A错误;墨家批判儒家的铺张浪费,主张节俭,这说明其代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故B正确;儒墨社会关注点都是如何稳定社会,故C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其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D错误。8.(2021·曲靖模拟)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才能稳定社会秩序,韩非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的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被统治阶层,排除C。9.(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末期,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这()A.反映了私学逐渐取代了官学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D.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结果〖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私学兴起使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从而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故B正确;春秋时期私学没有取代官学,排除A;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与私学兴起无关,排除C;私学兴起促进了百家争鸣,D因果倒置,排除。10.《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解析〗选A。由“《仲尼弟子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可以看出学术的变化以及继承的关系,故A正确;“《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不能体现体例的完整,故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错误;“《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只是讲了这个著作的一个编写原则,无法体现多元化,故D错误。11.《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国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反映了当时()A.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B.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C.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D.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解析〗选D。由材料中“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可知周代有专门的官职来负责医药事务,还有针对医师的考核政策,故D正确。材料强调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不同的级别和俸禄,而不是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故A错误。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排除。邦国认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C排除。12.《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解析〗选C。《关雎》本是男女情歌,而儒家对雎鸠的意象作出了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解读,丰富了这首诗的教化色彩。《诗》在孔子之后逐渐成为“经”,成了承载儒家正统观念的载体。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经》。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六)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摘自《论语》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摘自《荀子·大略》材料三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周文疲敝”。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的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2)据材料二,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周文疲敝”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敝”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敝”的主张?(9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问,《法经》产生的时代是战国时期,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回答。第(2)题,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概括。第(3)题,第一问,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设工程合同
- 纸币清洗机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牙桥材料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协议
- 贵金属制钢笔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污水处理设备采购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招标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
- 蜂窝纸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照相用回光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海外房产购置咨询合同
- 面瘫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 2024-2030年中国高尔夫行业营销战略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版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药品市场营销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经济学(本)》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6)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剪映入门教程课件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执法监督检查表
- 中大班社会领域《我的情绪小屋》课件
- GB/T 2440-2017尿素
- 校园突发事件及危机应对课件
- 药学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1我们的田野-西师大版(11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