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_第1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_第2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_第3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_第4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史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节

商业与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商业、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旋转式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商业、贸易的发展基本被抑制;此后,伴随社会经济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出口为形式的外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中的“三驾马车”之一,驱动着我国经济35年的高速增长。除传统服务产业得到不断改进、商业饮食服务业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外,物质流通领域出现颠覆性变革,电商成为引领行业性标杆。一、国内商业的发展与体制变化(一)国内商业体制变化

1.1978年之前的商业体制我国渐趋形成一个以集中管理、统一分配为形式的,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商品流通体系。国内商业流通渠道单一、流通环节多。小资料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陈云

一、国内商业的发展与体制变化(续1)

2.1978年至今商业体制变化(1)改革开放初期商业体制改革

(2)1985—1992年期间,根据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目标,我国加快了流通体制和流通领域的改革(3)1992年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一、国内商业的发展与体制变化(续2)

(二)国内商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之前国内商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后,政府全面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商业等措施干预下,商业和市场得以恢复。1952年之后,私营商业、自由市场被社会主义改造,国有和供销合作垄断了城乡商业,有所发展的商业市场渐趋萎缩,个体、私营等自由市场主体日渐式微。一、国内商业的发展与体制变化(续3)

2.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商业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商品、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化解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商品、服务短缺问题。商业流通区域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改变了改革开放之前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商品发展水平差距大,农村商业不发达,城市商业布局不合理等现状。互联网技术等渗入到商业企业、流通领域以来,传统商业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可能被颠覆,预计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商业业态。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重视的自力更生战略到高度重视的出口导向战略转换。其目标也由改革开放以前的获取外汇为主渐趋回归经济本能,贸易量则由改革开放前的微不足道,到改革开放后迅速成为国民经济总量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续1)

(一)对外贸易体制变迁

1.1978年之前大一统对外贸易体制建国初期,在组建国营公司和逐步对私人企业进行限制、改造和合并的条件下,我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经贸体系。1956年逐步实现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的对外贸易都由对外贸易部统一领导和管理,由各外贸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我国完全形成产销、供需分离,计划色彩极其浓厚的对外经贸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稳定不变,其中只在1958年和1974年做过一些小的调整。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续2)

2.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体制变革1978—1992年期间,改进外贸体制,一些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1992—2001年期间,随着对外经贸法律法规的渐趋完善,我国不但进一步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而且加快和深化了对外开放的力度。2002年至今,我国外贸体制全面接轨世界同行、普适的贸易规则。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续3)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1)1949—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对外贸易总量很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低。年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956—1960142.571971—1975514.371961—1965176.601976—19801160.301966—1970214.32

1956—198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变化

(单位:亿美元)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续4)1978—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图

(单位:亿美元)(2)1978年至今,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促动下,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量逐年快速递增。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续5)2.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一是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图(单位:亿美元)二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三是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四是对外贸易长期贸易顺差。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体制变迁(续6)第二节

金融业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金融业一直被抑制,原先有所发展的金融体系渐趋被纳入到“大一统”的格局之中,原有的金融机构在公私合营等社会主义改造中基本被纳入到中国人民银行,或被取消,或作为其中一个部门,金融市场则基本消弭;人民币制度则在解放区银行发行基础上渐趋建立起来,并根据经济形势不断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得以恢复和重构,至今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完整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金融新业态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则可能成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人民币制度、外汇制度等在新形势下不断得以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以持续推进。一、金融机构变迁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机构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央经济权力的集中和大行政区的撤销,我国人民银行也撤销了各区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集中管理的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在取消商业信用、建立高度统一的国家信贷管理体制下,我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存在,利率、外汇等管理高度集中,以适应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金融机构变迁(续1)(二)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下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1979—1992年,是中央银行体制探讨和初步确立阶段。1993年至今,是中央银行制度渐趋完善阶段。一、金融机构变迁(续2)

2.多元化金融体系与市场化改革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是从打破单一银行体系,引入竞争制度开始。1992年,我国正式提出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拉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伴随银行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信托、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相继建立。我国还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交往和合作。一、金融机构变迁(续3)

3.金融新业态的出现随着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线下业务线上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渐引用到金融业中。2013年,互联网等非金融企业开始大规模涉足金融业,直接推动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长足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形成金融业互联网化和互联网的金融化两大模式。在此模式下,出现的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等互联网金融,初步打破机构与市场界限,产生一种金融新业态。此种以互联网、社交门户、大数据等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其快速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金融核心竞争力,改变中国原有金融发展的态势。二、金融市场变迁

(一)货币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是一个由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多个子市场构成的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市场的总称。票据市场的变化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二、金融市场变迁(续1)(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国家曾在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之后则从国内消失;股票市场则随着1952年证券交易的停业和原有股份公司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完成了它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国债市场、股票市场等构成的资本市场又渐趋产生,并获得快速发展。二、金融市场变迁(续2)1.国债市场的发展2.股票市场的变迁三、人民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彻底肃清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确立人民币为唯一合法的货币,建立起独立、自主、统一的人民币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一个有计划调节货币流通的制度,人民银行逐步成为全国现金出纳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加强货币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实践上逐步完善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国际化。第三节

交通运输与邮电(讯)业现代交通运输与邮电(讯)业发端于近代,但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绝大部分遭到长期战争的破坏。通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基本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之后到改革开放前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至今已经建立起一个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而邮电通信网则完全覆盖了全国,在高铁、互联网经济等多个领域中领先世界,并在深层次上改变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一、铁路运输业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铁路里程总长度不过2.18万千米,但真正能维持通车的不足1.1万千米。线路分布不合理,运输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基本不具有自身生产能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修复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万多千米,制造出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结束只能修车而不能生产机车的历史。之后到1978年,我国铁路运输业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和曲折发展的阶段一、铁路运输业(续)1978年以来,铁路运输业也进入一个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首先,推进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次,迅速推进铁路基本建设,形成横跨全国的多样化铁路网络。最后,铁路机车供给能力增强,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升。二、公路运输业

现代化公路运输业肇始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已经修建公路13万千米,但真正能通车的也就8万千米。1949—1978年期间,公路运输业处在一个快速恢复和曲折发展的阶段。1978年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是公路运输体制的改革渐趋完善;二是加快公路建设进程;三是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全面提高。三、轮船航运业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轮船航运业因遭到长期战争的破坏,轮船数量少、基础设施薄弱,内河运输主要集中在长江领域,海上运输中远洋运输几乎空白,沿海运输设备简陋,年吞吐能力弱。1949—1978年期间,轮船运输逐步恢复,但其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1978年以来,轮船运输业迅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明显成就。四、航空业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中央两个航空公司迁往香港,航空业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1949年11月,中央成立民用航空局,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业;同月,两大航空公司在香港的部分员工驾驶12架飞机起义,飞回北京和天津,成为新中国组建航空事业的基础。到1978年,我国的航空客运和货邮运量均有提升,分别达到231万人次和6.4万吨。1978年至今,我国航空业获得飞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深化航空运输体制改革;二是航空线路发展迅猛;三是机场、航空工业等建设,进展迅速。五、邮电(讯)业与互联网新式邮电通讯业发端于近代,但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已有的邮电通讯事业基本被长期战争破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邮电通讯事业才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之后至1978年,受各种政治活动的冲击和影响,邮电通讯业的发展尽管远远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但邮政网点基本覆盖到乡镇一级区域,以固定电话为主要形式的电讯业则延伸到乡村一级行政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不足、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引致的邮电通讯业发展滞后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至今以邮电通讯业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国核心竞争力之一。第四节

旅游、房地产及文化产业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旅游、房地产及文化教育卫生都经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之前,旧中国时期已有所发展的现状,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短暂复苏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及随后的种种事件中不断被压制,像房地产等已经失去独立性,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微乎其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旅游、房地产及文化教育卫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像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一、旅游业旅游业自古就有,只是在古代更像是一个探险式的旅行活动,与近代后的旅游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期间,除国民经济恢复期间旅游业有所复苏外,之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的旅游业渐趋失去独立性,不再具有完全的产业范畴。1978—1983年间,我国展开旅游体制的改革,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产业型功能的旅游业。1984—1997年间,我国旅游事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并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1998年至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更加有序和规范,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二、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业的开端,是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外国人在华设立租界并获取土地的过程之中。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受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实施影响,住房和房产完全实行公有化,其建设推行的是国家投资的单一投资体制,由此在我国并没有真正独立的房地产业,明显具有福利制和供给制的特征。1978—1997年,随着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体系渐趋形成。1998—2003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渐趋完成,住房需求剧增,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4年至今,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