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ZZS 01001-2024 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_第1页
T-SZZS 01001-2024 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_第2页
T-SZZS 01001-2024 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_第3页
T-SZZS 01001-2024 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_第4页
T-SZZS 01001-2024 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T/SZZS01001—2024Designstandardforelderly-orientedresidentialbuildingsinShenzhen2024-04-01发布2024-04-15实施T/SZZS01001-2024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标准T/SZZS01001-2024关于发布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的通知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要求,由深圳市元弘建筑装饰创意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主编的《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标准》批准为深圳市装饰行本标准由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负责管理,深圳市元弘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我国已正式早在2020年7月,民政部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顺应广大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与趋势,以满足其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改善居家生活照护条件,增强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提升居家2023年5月,深圳市民政局印发《深圳市开展“0570”1月,深圳市开始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与管理规范》,截止目前,深圳已完成超万户居家适老化改造。然而由于之前居家适老化改造没有可供参考的本地标准,因此制定和完善通知表明,由深圳市元弘建筑装饰创意和产业技术研究院主Ⅱ饰行业协会负责管理,由深圳市元弘建筑装饰创意和产业技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元弘建筑装饰创意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元弘建筑装饰创意和产业技术3基本规定34公共空间4 4.1社区总平面布局4 4.2社区内道路交通5 4.3室外活动场地设施5 4.4绿化景观6 4.5建筑出入口6 4.6居住建筑内部公共空间6 4.7社区无障碍系统8 4.8社区标识系统85套内空间9 5.1空间布局9 5.2环境质量10 5.3材料材质10 5.4照明灯具11 5.6可持续性设计136智能化系统14 6.1智能化安全系统14 6.2智能化医疗系统14 6.3智能化家居系统157引用标准名录161.0.1为适应深圳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改善与提高老年人的居住条件,针对我市改建、新建居住建筑在符合安全、适用、卫生、环保、经济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等方面的日常生活需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居住建筑及社区内的公共服务建筑的适老化设计。1.0.3居住建筑的适老化设计,应适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应确保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居住安全、使用便利,体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护理需求、归属感需求、邻里互动需求的适应性,提高老年人居住品质从生理及心理层面的多方位、全感官居住品质。1.0.4设置于社区内的适老化服务建筑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支持老年人照料服务的有效展开,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质量,保护老年人隐私与尊严。1.0.5深圳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深圳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的行为。以适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及心理需求为目的而做出的设计。适应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要求的建筑。特指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普通住宅、公寓等。23基本规定3.0.1适老化设计宜适当提高现有日照标准。3.0.2适老化设计宜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3.0.3适老化设计宜根据老年人个体差异、家庭状况、居家条件等合理制定适老化设计方案。3.0.4适老化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在平面布置、结构形式、材料选用、设备安装以及其他方面宜提高现有的设计标准,并做好预留设计,以满足老年人因年龄增长或自理程度改变而对居住环境有更新要求时,在不需要改造或尽可能少改造的情况下,满足高质量的生活需要。34公共空间4.0.1本标准中的公共空间是指社区或社区建筑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的公共开放空间,以及进入建筑的单元门与入户门之间的门厅、走廊、楼梯间和电梯厅等公共空间。4.1社区总平面布局4.1.1满足适老化的居住建筑应建设在交通便捷的地段,应靠近公共交通站点,多设可出行的公共交通线路。4.1.2在根据社区规模设置的出入口数量基础上,宜分设人行、非机动车行、机动车行、快递、污物运输及急救专用通道,宜适当增加专用出入口,并配置智能安防设备。4.1.3适老化活动设施宜集中设置,应根据社区规模,设置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如: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日间照料、短期托护、文体娱乐、紧急救援等,具体要求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的规4.1.4宜设立社区食堂或固定助餐点等社区公共配套专项服4.1.5在机动车停车场距居住建筑主要出入口最近的位置上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因场地受限没有条件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时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下客点,停车位和下客点均与无障碍人行道相连;无障碍停车位或无障碍停车下客点应有明显的标志。44.1.6居住建筑周边应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其位置应与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保持适当距离。4.1.7应为老年人提供室外活动场地,动静分区且避免临近机动车道;场地应采光、通风良好,防止日晒雨淋和寒风侵袭。4.2社区内道路交通4.2.1道路系统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主要出入口处;道路系统设计应人车分流。4.2.2机动车道路应采用低噪或降噪路面,并设置限速行驶标识和路面减速设施。4.2.3非机动车停车场应专设可供电动助力车低压充电转换接头的智能充电桩.且满足遮雨遮阳要求。4.2.4健身慢行道应采用弹性减震、防滑和环保的材料。4.2.5人行道、漫步道、台阶等应设置照明设施。4.3室外活动场地设施4.3.1适老化居住建筑用地的室外活动场地应适应气候,保证日照,夏季户外活动场地应有遮阳挡雨设施,遮阳覆盖率下限为4.3.2活动场地应平整防滑、排水畅通,有坡度时,坡度不宜大于2.5%,坡度大于2.5%时应局部设置台阶轮椅坡道及扶手。4.3.3活动设施应设置球类运动场所或设备,配置体能训练器具及娱乐休闲设施。4.3.4应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相应设施和轮椅席位,并确保盲道设施完好。54.3.5宜设置专供老年人休憩的区域,如秋冬季晒太阳的公共花园或阳光房。4.3.6集中活动场地附近应设置无障碍公共厕所。4.4绿化景观4.4.2绿化种植宜选用地方树种,以乔木为主。4.4.3观赏水体深度大于0.50m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4.5建筑出入口4.5.1出入口应采用平坡出入口,平坡出入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20,有条件时不宜大于1/30。出入口不应设置门槛,出入口门净宽应不小于1000mm。出入口的空间、地面、门、门把手均应按照无障碍出入口设计。4.5.2出入口的上方应设置雨篷,雨篷的出挑长度应超过台阶首级踏步0.50m以上。4.5.3出入口的地面、台阶、踏步和轮椅坡道均应选防滑、平整的铺装材料,应妥善组织排水,防止表面积水。设置排水沟时,水沟盖不应妨碍轮椅的通行和拐杖等其他代步工具的使用。4.5.4出入口不应采用旋转门和推拉门,平开门应设闭门器,宜设置感应开门或电动开门辅助装置;当门扇有大面积玻璃时,应有明显的提示标识。4.5.5公寓出入口应设门厅及管理用房。4.6居住建筑内部公共空间4.6.1门厅、电梯厅、楼梯间、公共走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4.6.2地面应平整、防滑,通道墙(柱)面阳角应采用切角或圆弧处理,或安装成品护角;沿墙脚宜设置防撞踢脚。4.6.3疏散门宜在两侧安装电动开门辅助装置,应配置应急照明和呼叫装置。4.6.4空间内均应设置疏散导向标识、应急照明装置,宜设置音频呼叫装置;公寓门厅内应设置休息空间和通往各功能空间及设施的标识指示牌。深大于0.90m的凹空间。4.6.6严禁采用螺旋楼梯或弧线楼梯;楼梯起、终点处应采用不同颜色或材料区别楼梯踏步和走廊地面;楼梯踏步前缘不宜突出,楼梯踏步应采用防滑材料;当踏步面层设置防滑、示警条时,防滑、示警条不应突出踏面。4.6.7现有建筑开展适老化改造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75mm。新建建筑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60mm。同一楼梯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不应设置非矩形踏步或在休息平台区设置踏步。4.6.8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4.6.9地下车库应设无障碍通道与电梯厅的无障碍电梯或无障碍楼梯连通,直达首层及以上各层。74.7社区无障碍系统4.7.1社区无障碍系统中包括室外和室内的停车场、人行道、公共设施、居住绿地、活动场地、出入口、门厅、电梯厅、楼梯间、公共卫生间等,均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系统应完整连贯。4.7.2集中建设的适老化居住建筑,应按不少于总机动车停车位的5%设置无障碍机动车位并预留机动车充电桩。4.7.3停车库(场)应与适老化居住单元、配套设施实现无障碍连通。4.7.4居住区内的居委会、卫生站、健身房、物业管理、会所、社区中心、商店等建筑应设置无障碍出入口。4.7.5场地高差处的升降平台只适用于没有条件设置无障碍坡道的改造工程。4.7.6上述无障碍设施的具体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等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规定。4.8社区标识系统4.8.1社区的建筑内外均应设置完整、连贯、清晰、简明、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4.8.2标识系统应包含导向标识系统(通行、服务和应急导向)和非导向标识系统。4.8.3非导向标识系统应包含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标识系统。应优先使用图像标识,如指向牌、门店标识、文字通知、障碍物提示、出口标志,应加大字号、清晰显著并采用形象图案,易于老人辨识。84.8.4无障碍标志应纳入社区或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引导标志系统并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形成完整的无障碍标识系5套内空间5.0.1本标准中的套内空间是指住宅或公寓入户门及其以内的室内空间。5.1空间布局5.1.1应合理布局室内各空间功能,考虑老年人活动安全、生活便利等方面的共性空间需求,消除空间安全隐患、实现无障碍通行。5.1.2室内空间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应满足轮椅正常使用的要5.1.3入户门门洞尺寸应不小于1000mm;应采用平开门,宜采用横执杆式门把手智能门锁。5.1.4入户空间,宜考虑老年人开关门、开关灯、换鞋、通行、置物等行为的空间需求,实现室内外的无障碍过渡;入口处应安装助力扶手。5.1.5室内地面应平整、防滑、无门槛,相邻空间无高差;于该处走道或门洞宽度且不小于1000mm。5.1.6室内墙(柱)面阳角和家具转角应采用小圆角(R不小于20mm)处理,宜加装防撞条或防撞护角。5.1.7卧室应考虑通行、储藏、护理等行为的空间需求,床头(边)应安装起卧助力把手和紧急呼叫按钮,并设置手持应急照明设施。5.1.8卫生间应与老年人卧室临近布置,满足老年人护理、通行等行为的空间需求;应安装具有自动开合、自动冲水、马桶圈恒温及带有普通清洗功能的智能马桶,宜安装带有直肠清洗功能的智能马桶,马桶侧应安装助力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5.1.9厨房应满足老年人储藏、通行、操作等行为空间需求;应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5.1.10阳台宜考虑老年人晒太阳、养护绿植、晾晒衣物等行为的空间需求。5.1.11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储藏、收纳空间,宜临近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并方便其存放、取用;正常存取高度为850—1750mm,轮椅老年人存取高度为400—1400mm;衣柜宜采用活动层板活动挂杆的设计,方便后期调整收纳布局。5.2环境质量5.2.1空气质量: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良好。空气质量关键指标及要求参见《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5.2.2照明:照明设施应采用柔和、防眩光的暖色节能照明方式,光照应充足,确保老年人室内活动的安全和舒适。5.2.3噪音控制:声环境应符合《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5.3材料材质5.3.1使用材料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有关规定。5.3.2地面材质应选用哑光和表面无凹凸纹理的防滑材料。5.3.3卧室床头及卧床靠墙一侧墙面宜选用柔性材料。5.4照明灯具5.4.1全房间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加装夜间照明装置。5.4.2卧室顶灯宜设置双控开关,门侧和床头各一个。5.4.3灯具开关位置:(1)开关高度应在距地高度1000mm到1200mm之间;(2)宜将老年人常用的插座设置在书桌、橱柜、电视柜等台面之上,距地600mm900mm,减少老年人弯腰,便于老年人插拔插头;(3)开关和插座应设在床头、座位、门口等常用位置。5.4.4橱柜等操作台面上方、衣柜内部,宜设置辅助照明装置。5.5家具选用5.5.1稳定性要求:(1)应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2)可移动家具应具有良好的可依靠性,四角具有防滑功能。5.5.2安全性要求:(1)棱角及边缘部位应采用圆边设计避免磕碰,宜选用带扶手或专用的助起座椅;ll(2)可触及区域不应有毛刺、刃口、危险锐利边缘和危险锐利尖端;(3)手动操作的柜门、抽屉应易于开关,折叠、翻转类家具易于操作,关闭时应具有缓冲阻尼功能。5.5.3使用性要求:(1)移动式家具应设计有便于抓握、拖拽、搬动的把手或扶手;(2)坐卧类家具宜具有靠背和扶手,扶手高度应适宜起身助力需要;(3)具有电动升降、旋转、翻身、助起、移位等功能的家具,运动速度应平缓可调。5.5.4舒适性要求(1)家具颜色宜选用色彩柔和、饱和度适中,且色相及明度对比度不过于强烈的色彩;(2)椅凳类家具的座面应考虑老年人的体压分布特点;(3)沙发、椅凳、床垫类接触面应具有适宜的软硬度;(4)直接接触人体的家具材质、接触面纹理、造型设计等宜使用户具有良好的触感。5.5.5卫生性要求(1)家具表面应使用易清洁的材料或表面处理方式:(2)餐桌、床头柜、洗漱柜、床上餐台等四周宜有凹槽或挡沿设计;(3)软体家具或布艺家具宜具有防水功能,并易于拆洗(4)柜类家具应采用封闭式柜门设计,避免增加落灰打扫频率。5.6可持续性设计5.6.1新建住宅设计布置结构承重墙时,应考虑空间互通和灵活分隔的可能性。5.6.2入户玄关:(1)入户门宜设置高低双猫眼,或低位大猫眼;宜安装可视对讲系统,或带有此功能的电子智能门锁;(2)入户门及玄关应考虑轮椅和紧急情况下担架进出,在门把手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墙面,方便轮椅老年人停靠开门。5.6.3卧室:(1)床头应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