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共360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共360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共360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共360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共36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共9套)(共360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提醒考生注意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但只有社会性是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根本属性。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B、卢梭和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和涂尔干D、卢梭和涂尔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和纳托尔普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因此,正确答案为B。4、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而通过改变社会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的课程理论是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为依据的课程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1959年,他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由于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性质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而且,只要教师呈现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则“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因而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应起重要作用。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强调教师是教育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课程知识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主张把课程的中心放到社会现实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上,也称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情感陶冶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说服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完成德育任务时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主要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锻炼法主要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6、从本质上讲教学是()A、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多种观点,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特殊认识说。7、下列教学形式中,在汉代太学中不存在的是A、个别教学B、大都授C、讨论D、自己拜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太学的教学形式。太学最初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后来太学生人数增多,出现了“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主讲的博士称为“都讲”,也有次第相传(高业生教授低业生)的教学形式。除听博士说经外,太学生可以自学,也可以讨论,还可以向校外大师求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8、西周小学教育内容有()等几个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A、仁、义、礼、信B、文、行、忠、信C、德、行、艺、仪D、忠、义、孝、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书院萌芽于唐末,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是在A、宋B、明C、元D、五代十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书院萌芽于唐末,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是在宋朝。宋初统治者急功近利,只注重到科举选拔人才,以满足立国之初对于大批治术人才的需要,而忽视设学培育人才,以致在立国之后的80多年间,官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便以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宋初书院有了较大的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嵩阳、岳麓、唯阳、石鼓、应天府等。10、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11、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皮亚杰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A、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B、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1937年8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时期提出了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战时须做平时看以及《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并于1947年元旦公布,当年12月25日实施。本题的D选项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时间表述不对。因此,答案为D。13、在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的思想体系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的常识属于A、儿童健康活动B、儿童社会活动C、儿童科学活动D、儿童艺术活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鹤琴的“五指活动”。“五指活动”具体为:儿童健康活动(卫生、体育、营养),儿童社会活动(史地、公民、时事等),儿童科学活动(生、数、理、化、地等),儿童艺术活动(音、美、工等)和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4、生计教育的提出者是A、西德尼.马兰B、科南特C、布鲁纳D、贝内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中的生计教育。生计教育计划又称马兰计划,是1971年由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的。这是一种人的全部生涯的综合性教育计划,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计认知、生计探索、生计定向与生计准备、生计熟练等步骤主义实施,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获得就业训练、将学校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974.年,国会正式通过了《生计教育法》,当年就有9个州通过了必须进行生计教育的专门法律。因此,答案为A。15、“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这段话反映了强调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持有这一主张的人物是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教学方法上,拉伯雷尖锐地批判了强迫儿童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采用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在拉伯雷看来,“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6、对总明观性质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是集藏书、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机关B、是类似国子监的教育行政机构C、是一所高等学府D、是当时最严厉的教育机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加涅将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这种分类的方式是A、学习水平分类B、学习结果分类C、学习内容分类D、学习性质分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水平将学习划分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这八种学习是低级到高级的关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这五种学习结果是并列的关系。因此,答案为A。18、下列篇章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白鹿洞书院规程B、白鹿洞书院教条C、白鹿洞书院学规D、白鹿洞书院揭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在桑代克以猫作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当猫开始的动作无效时,会通过改变动作设法逃出去,桑代克认为猫的这种反应符合的学习规律是A、选择反应律B、类化反应律C、联结转移律D、多重反应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桑代克通过学习实验提出三种学习主律和五种学习副律。五条副律分别是多重反应律、定势律、选择反应律、类化反应律、联结转移律。多重反应律是指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选择反应律是指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性反应。类化反应律是指在新情境中出现与其类似情境中的反应。联结转移律是指逐渐的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因此,答案为D。20、下列选项不属于研究者制定研究计划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是A、研究题目B、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C、研究的思路D、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兴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研究计划的制订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研究计划是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研究计划应回答的问题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所需的研究经费等。具体分析,主要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主要包括参加人员水平、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适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因此,答案为D。21、19世纪英国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充满生活作准备”,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A、洛克B、培根C、斯宾塞D、赫胥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深入浅出”这个成语中主要涉及的迁移类型是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上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深入浅出”涉及深奥的道理和浅显的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23、某学生在检索后现代的文献的过程中,将他引文中引用的利奥塔的话语全都标注出来,以为我所用。但老师批评他这样是“断章取义”。这个研究生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违反了A、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B、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C、勤于积累D、善于思索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检索文献的基本要求有: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仔细研读、掌握若干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主要观点。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在实践中,常常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表现为:①曲解引申,主观臆断;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即断章取义。③脱离实际,追赶时尚。因此,答案为B。24、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不包括以下哪所大学?()A、华北联合大学B、陕北公学C、北方大学D、华北大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结果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答案为C。26、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是()A、自主B、自由C、纪律D、工作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蒙台梭利提出,真正的、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对儿童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她认为,工作可起中介作用,将传统教育中根本对立的两个概念“自由”与“纪律”有机地联系与统一起来。即工作可促进非压迫、非强制的纪律的形成。27、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儿童在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并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是()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蒙台梭利D、赫尔巴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B、学习兴趣是通过教育机制加以培养形成的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影响不大D、培养兴趣可以本着“一刀切”的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原因,主要指是什么、怎么样,也称描述性知识。32、关于负迁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B、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C、与横向迁移相对而言的D、其效果通常是消极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不是与横向迁移相对的,而是与正迁移相对的。33、吉尔福特认为()是指运用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按单元计算,也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A、内容B、操作C、产品D、言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A、惊喜和感激B、满意和自豪C、内疚和无助D、学习没有积极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以下几项属于通过对知识的修订产生概念转变的是()A、对某种知识的举一反三B、原来认为“天圆地方”,经学习知道“地球是圆的”C、从知道“苹果是水果”到知道“苹果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D、“鲸长得很像鱼”到“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概念变化不等于概念转变,概念转变必须是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存在冲突。36、下列不属于智力测验的是()。A、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B、卡特尔16PFC、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在教育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A、单组前后测设计B、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D、所罗门四组设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A、因果分析B、归纳分析C、系统分析D、以上都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数字不能比较大小的测量是()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你的这个实验很成功,但是不知道换一个环境能否得出相同的结果。”这个人是在怀疑这一实验的()A、信度B、内在效度C、外在效度D、敏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出自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出自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一书。因此,正确答案为A。2、关于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B、教育没有阶级性C、教育具有平等性D、教育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完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的了解。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手段原始低下,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来完成。因此,正确答案为A。3、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人从来都不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被环境决定和制约的同时,也改造环境和改造自己。可见,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B。4、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丁和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体谅模式的掌握情况。按照题意,应选择丁和戊。因此,本题选D。5、衡量人们道德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德的重要标志。6、“应试教育”重视()A、少数“尖子生”B、大多数学生C、少数后进生D、中等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应试教育”重视少数“尖子生”。7、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领悟的课程是A、学生在课堂上实际领悟到的课程B、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C、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D、教师和学生领悟的隐性课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情况。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3)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4)实行的课程(或称运作的课程),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领悟的课程是任课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为B。8、在下列几种课程理论中,要素主义属于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的把握程度。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设计课程,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在批判泰勒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4R):丰富性(Richness)、循环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存在主义课程论主张以学生的需要来设计课程,并认为为学生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课程是不适当的,代表人物是奈勒。要素主义课程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课程论,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化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应以文化要素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由此可见,要素主义课程论在课程方面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因此,正确答案为B。9、既强调说理教育,又强调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德育原则是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依据德育任务和德育过程的规律制定,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德育原则具体包括: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一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等。其中,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以事实、道理、榜样等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0、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原则B、教育内容C、教育方案D、教育目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其核心思想是解决()。A、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B、职业界与职业教育关系问题C、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D、职业教育内部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体现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A、推明孔氏,抑黜百家B、兴太学以养士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D、兴郡国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董仲舒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其中三条建议后来成为政府施行的三大文教政策,即第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题中引文内容强调了重视贤能、量材授官,录德定位,其思想符合任贤使能的思想。因此,答案为C。13、被称为“六三三学制”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改革旧学制的先声可以追溯到1915年,这一年,直隶省教育会发起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湖南省教育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当时会议因此案事体重大,未曾开议,特分函各省征集意见,后虽未见实行,但新学制之改革,实为此案为嚆矢”。此后,第五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向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改革女学制案”,浙江省又提出改革师范教育案,并议决第六届大会应“革新学制作为提案之一”。1920年,舒新城、夏丐尊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打破年级分组,施行“选课制”与“能力分组制”。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同年10月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制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因此,答案为D。14、下列学堂类型不属于洋务学堂的是A、外国语(方言)学堂B、军事(武备)学堂C、技术实业学堂D、师范学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路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15、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于20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其内涵为: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为国家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的观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这个教育思潮是A、国家主义教育思潮B、职业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教育为国家的任务,教育的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尚公、尚武”,民初蔡元培所提教育宗旨中的“军国民教育”,均反映了国家主义教育精神。因此,答案为A。17、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A、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B、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1937年8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时期提出了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战时须做平时看以及《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并于1947年元旦公布,当年12月25日实施。本题的D选项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时间表述不对。因此,答案为D。18、“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的人物是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20、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的是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C、《世界图解》D、《语言学入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夸美纽斯于1633年正式出版了《母育学校》,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地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础,通过感觉器官的训练和发展使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认识。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他论述了胎教、体育、智育和德育四个方面。其中,胎教是学前教育的起点。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把体育列为专章,论述了婴幼儿的体育问题。夸美纽斯为幼儿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智育内容,智育还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培养能力。夸美纽斯认为,德育在邪恶未占心理之前及早进行,并“希望德行的实践能够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在德育内容上,他特别强调培养儿童的文明礼貌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夸美纽斯还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的智育、语言发展、体育和德育时,都提到了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因此,答案为B。21、在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A、研究时间B、研究目的C、研究对象D、研究内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它。22、夸美纽斯说“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这一主张反映了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是其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原则可以归纳为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他指责经院主义教育用繁多的抽象教材、儿童陌生的拉丁文、长时间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本题目反映了量力性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23、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A、魏源B、左宗棠C、沈葆桢D、林则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同基础研究相比,应用研究A、以抽象、一般为特征B、强调可行性C、探讨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D、把研究过程中的情况描述下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特点。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揭示某些现象和过程,其结果与应用无关;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应用研究的可行性较强。而探讨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是探索性研究的特点之一。把研究过程中的情况描述下来是描述性研究。因此,答案为B。25、某专家在批评某研究者的课题说“这个研究设计过于注重理论建构,且理论建构过于理想化,整个研究设计缺乏对问题解决的关照”。这个研究者违反了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专家的话在批评研究者的研究设计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因此,答案为A。26、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与途径是()A、三大方式B、四大教育C、改造农村D、化农民、农民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下列选项不属于研究者制定研究计划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是A、研究题目B、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C、研究的思路D、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兴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研究计划的制订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研究计划是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研究计划应回答的问题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所需的研究经费等。具体分析,主要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主要包括参加人员水平、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适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因此,答案为D。28、对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否合理、正确,研究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有何差异,需要抽取样本对其进行检验的是A、参数估计B、统计检验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它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即从局部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是参数估计;对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否合理、正确,研究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有何差异,需要抽取样本对其进行检验的是统计检验。因此,答案为B。29、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为最高目标。A、家庭教育农民B、私立教育国家公民C、国立教育官吏和顺民D、私立教育演说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A、赖斯B、杜威C、帕克D、蒙台梭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注意区别这几个人物的不同影响。帕克率先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进行改革,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在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作出了贡献。杜威的思想则影响最大。31、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中所用资料的一致度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判别文献的方法有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两种。其中内审法也称内部考证,旨在确定史料本身的意义,评判其正确性和可靠程度。外部考证着重依据史料的形式进行,而内部考证则主要是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文献本身的意义。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威望;(2)著者的偏见和动机i(3)文献的客观性与公正性;(4)文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即有无遗漏、误差;(5)资料的一致性程度,即有无自相矛盾之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32、()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包含了若干水平。A、维果茨基B、皮亚杰C、艾里克森D、科尔伯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赫尔巴特B、莫依曼C、詹姆斯D、桑代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在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下列不属于方法部分的内容是A、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B、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C、实验的设计D、统计图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及其构成。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其基本框架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等部分。其中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1)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2)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的方法;(3)实验的设计;(4)实验的程序;(5)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35、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是()A、要素教育论B、泛智教育论C、自然教育论D、教育心理学化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英国的综合中学运动发生的时间大概是()A、《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B、《雷沃休姆报告》实施后C、《哈多报告》提出前D、《斯宾塞报告》提出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不是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是()A、动作结构的简缩性B、动作对象的观念性C、动作执行的内潜性D、动作内容的丰富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言语是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的)。38、IQ智力测验是()影响的结果A、多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传统智力理论D、三元智力理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识记性知识。39、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确定()。A、观察范围B、观察目的C、观察时间D、观察类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操作技能的高级阶段是()A、熟练阶段B、定向阶段C、模仿阶段D、整合阶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了,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布卢姆立足教育目标的完整性,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但在具体领域的目标分类上,布卢姆并没有做出分类,在这方面较有影响的是哈罗和辛普森。下列选项不属于哈罗的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是A、反射动作B、基本动作C、知觉能力D、准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哈罗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类: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3、下列不重视人文学科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要素主义课程论C、永恒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的把握程度。要素主义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化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应以文化要素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永恒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的教育思潮,永恒主义从根本上否认世界是变化的说法,他们认为,变化只是表面现象,而控制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永恒的、不变的,这就是他们自称为永恒主义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永恒的学科就是历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著作,尤其是古代伟大人物的著作。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因为人文科学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了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更能洞察和发展人存在的意义。可见,要素主义课程论、永恒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都是重视人文学科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是不重视人文学科的,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因此,正确答案为A。4、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能力B、知识C、间接经验D、直接经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教师在讲授郦道元的《三峡》的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要学会课文中的字的古汉语用法,还强调学生要从《三峡》这一课文中学会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遵循了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中小学的教学的基本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本题的情境反映了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6、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把班长叫来,对他说:“咱们班上有人上学迟到,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了。”可是小明第二天又迟到了,班主任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在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咱们班的小明已经第二次迟到了。”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这样,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的模式是A、集体教育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德育模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集体教育模式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为代表,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价值澄清模式以美国的拉斯、西蒙等为代表,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学习模式以美国的班杜拉为代表,主张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形成道德行为,这种模式特别重视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和榜样强化等因素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体谅模式以英国的麦克费尔为代表,强调道德情感的作用,主张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并发挥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方面的表率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及民主政治都是新课改的背景,但它们是一种宏观背景,只有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是其微观层面的背景。8、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通常包括班集体、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这属于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行政群体D、非行政群体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三条“师生关系”,旨在考查考生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通常包括班集体、共青团和少先队等。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包括兴趣和爱好相同、感情融洽的同学或老乡等形成的学生群体。因此,正确答案为A。9、下列关于《学记》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B、从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专门而言,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当首推《学记》C、《学记》的作者是颜氏D、《学记》全文1200多字,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部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在毛礼锐编著的《中国教育史简编》中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学生乐正克。因此,C项中认为《学记》的作者是颜氏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答案为C。10、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一时间是A、1903年B、1912年C、1922年D、1923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课程标准。在壬戌学制颁行后,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虽非政府颁布,但基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地位,全国各地均依此施行。从此,我国的教育进入到了“课程标准”的时代。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1、有人评价,其一生就是“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这个人物是A、胡适B、蒋梦麟C、陈鹤琴D、陶行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育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其一生就是“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2、法国大革命时期,共提出了近25个不同的教育法案和教育计划,其中三个最为著名,共同的特点都是建立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三个法案不包括A、塔列兰法案B、孔多赛法案C、雷佩尔提法案D、进一步普及知识的法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在大革命前期的十年中,历届政府都把建立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合格的共和国公民作为教育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大革命前期,共提出了近25个不同的教育法案和教育计划,其中以1791年的塔列兰法案、1792年的孔多赛法案和1793年代雷佩尔提法案最为著名。《进一步普及知识的法案》是美国的法案。塔列兰法案在初等教育方面,法案强调实施免费的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以学区为单位设立中等教育机构,中等学校的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优异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家学院。孔多赛法案是大革命前期关于国民学校系统的最完整、最系统和最全面的教育计划。雷佩尔提法案强调教育要面向大众,要重视解决贫穷儿童受教育的物质保障问题。三个法案的相似之处是:第一,教育是国家的事务,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学校教育与国家要求保持一致;第二,学校教育应世俗化,取消宗教课程;第三,要建立起一个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系统;第四,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国家公民为己任;第五,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第六,学校应该提供免费、普及的教育。因此,答案为D。13、新政时期,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构。学部的最高长官叫()。A、尚书B、管学大C、左侍郎D、部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A、全国统一的学制B、班级授课制C、葛雷制D、大学区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青年期(18—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所高等学校(或称拉丁语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所大学。夸美纽斯这种建立全国统一的既分段又连贯的学校制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答案为A。15、提出“准备过完满生活,是教育应该履行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履行程度,也是评定教育课程的唯一理性的判断方式”的教育家是A、洛克B、斯宾塞C、赫胥黎D、裴斯泰洛奇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斯宾塞认为,在英国学校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除了读写算外,大部分都同生产活动无关。课程内容的安排很少考虑是否真正对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好处。尽管科学知识已使近代社会生活成为可能和继续发展的基础,但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实。由此出发,斯宾塞在外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预备说”,他指出:“准备过完满生活,是教育应该履行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履行程度,也是评定教育课程的唯一理性的判断方式。”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好预备,学校应进行科学教育,学生应学习科学知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16、唐朝的“六学一馆”不包括()A、弘文馆B、国子学C、太学D、算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最早的留学是去()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872年幼童留美是最早的留学教育。18、学生在翻译“他们在教室”这句话时,受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译成“Theyintheclassroom.”而英语则必须要有表示存在的be动词are。正确译文是:“Theyareintheclassroom.”这属于()。A、积极定势B、功能固着C、消极定势D、功能消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文中属于消极的定势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因此,本题选C。19、中国近代政府最早颁布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下面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特点的论述是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超越性C、学习的社会互动性D、学习的情境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每个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者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学习的情境性,学习应该在知识起作用的场景中进行。21、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早期教育B、主张节制C、培养哲学王为目的D、不主张考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柏拉图主张考试。22、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下面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A、食物B、保暖衣物C、水D、娱乐活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强化物可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两类。一级强化物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是指因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而获得强化性质的中性刺激。二级强化物可分为社会强化物(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状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23、行动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大放异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行动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大放异彩;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澳大利亚。因此,答案为B。24、1849年,()设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幼儿园之父”。A、福禄培尔B、瓦德蔡克C、巴西多D、费希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它是由()创立的。A、帕克B、帕克赫斯特C、约翰逊D、科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判别文献的方法有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两种。其中外部评论,也称外审法,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作者,即真正的作者是谁;(2)成书年代,即出自何年代;(3)在什么地方完成;(4)写作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5)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27、甲和乙一同做课题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甲主张同一本书不同版本可以不标明,但乙主张需要标明书籍的版本,有助于他人判断资料的真实性。乙同学的主张在判断资料的真实性的过程中遵循的是A、内审法B、外审法C、文献法D、摘要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要在检索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辨伪证真。方法有两种:内审法和外审法。其中外审法也称外部考证。旨在判断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设计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作者,即真正的作者是谁;(2)成书年代,即出自何年代;(3)在什么地方完成;(4)写作或创作的背景是什么;(5)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答案为B。28、为研究全民教育发展状况,小张查阅了历年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属于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D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因此,问题的答案为A。29、一般用智商(IQ)表示智力,智商等于()。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命题运算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下面哪位心哩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A、马斯洛B、韦纳C、班杜拉D、阿特金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进步教育之父”是指()A、赖斯B、杜威C、帕克D、蒙台梭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道德的发展乃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的过程。A、从不自然到自然B、从不会到会C、从不自觉到自觉D、快速获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以下哪一种取向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A、激进建构作用B、社会建构主义C、社会文化取向D、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有关的知识经验B、个体的智能与动机C、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D、问题难易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37、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主要形式一般不包括()A、同行专家论证B、研究者自我评价C、行政部门评审D、研究团体评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外控型的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考试失败归因于()A、考试难度太高B、学习能力较差C、努力程度不够D、原有学习水平较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下列关于相对系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B、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r≤1C、两个变量相关表明其间存在因果关系D、相关有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之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这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称为()A、盲法B、均衡C、消除D、抵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C、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和评价要充分尊重、利用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学制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制概念的掌握情况。此处为衔接与分工的关系。因此,本题选D。4、强调“教学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的课程实施取向是()。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目标中心取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是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A、博士B、大成C、翰林D、大儒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不属于有关人的发展理论的是()A、认知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道德发展阶段论D、学校消亡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很明显D项内容不属于人的发展理论。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及民主政治都是新课改的背景,但它们是一种宏观背景,只有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是其微观层面的背景。8、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是A、知识取向模式B、实践取向模式C、生态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以相对稳定的专业内容、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理论依据、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内容、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等要素。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类取向:一是知识取向,主张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正规的培训是基本策略;二是实践一反思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在于通过“实践”促使教师“反思”——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主要方法有写日志、传记、构想、文献分析、教育叙事、教师访谈、参与性观察等;三是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全然依靠教师自己孤军奋战,而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同伴互助”或“教师文化”,这些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是合作的发展方式,需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因此,正确答案为C。10、开始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的教育体制改革是()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1993年改革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变了“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1、以讲会和关注政治为特点的书院是A、白鹿洞书院B、东林书院C、诂经精舍D、学海堂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书院讲会活动产生于南宋,至明朝逐渐制度化,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在《东林会约》中。东林书院的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人为主持,讲会之日,有隆重的仪式;讲学的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互相讨论,会见还相互歌诗唱和。此外,关于讲会组织的其他一些方面,如通知、稽查、茶点、午餐等,也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一切表明,东林书院的讲会已经制度化了。东林书院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东林书院的这个特点集中体现在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中。12、下列选项在孔子的教师思想体系中属于教人的前提条件的是A、学而不厌B、诲人不倦C、温故知新D、以身作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师的思想体系。“学而不厌”是教人的前提条件。孔子自称好学,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他终生好学乐学,创造了终生为师的条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13、“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功能。A、个体性B、教育性C、文化性D、社会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了()。A、返回基础教育B、生计教育C、终身教育D、自由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15、元代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A、外语学校B、国文学校C、艺术学校D、高等学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学生中心论违背了()A、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在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中,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的人物是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尼德兰开始。西欧早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对西欧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文主义教育家,荷兰的人文主义伊拉斯谟、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和蒙田。其中,伊拉斯谟被称为“欧洲的导师”;莫尔是“乌托邦的提出者”;拉伯雷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蒙田创办了“注重实行的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8、小明8岁了,小学二年级,开始有各种课业压力。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是()。A、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勤奋感埘自卑感C、主动感对内疚感D、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艾里克森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分类。8岁正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6、7~11岁)的阶段。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儿童面临各方面的要求与挑战,其中的困难与挫折导致了自卑感,而成功的体验则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因此,本题选B。19、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人为主,要不抱偏见、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这反映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A、着紧用力B、居敬持志C、虚心涵泳D、切己体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朱子读书法中的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是静心思虑,熟心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人为主,穿凿附会。所谓“涵泳”就是要反复思考,细心玩索,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20、关于教育的教育即生活的解读错误的是A、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B、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C、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D、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杜威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为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平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适应,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可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因此,答案为C。21、主要用于反映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个案调查的含义。个案调查亦称个案调查法,是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调查,形式灵活多样,方法不拘一格。个案调查既可以从“静态”的角度入手,查阅调查对象的日记、文件、自传、著作等文献资料;也可以从“动态”入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而搜集对方的生活习惯、爱好、心理特征、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资料。既可以进行实地观察,也可以当面自由交谈,并能同时运用观察法、访问法、文献法等多种方法。因此,本题选D。22、钱能够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条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对此进行解释的是A、条件反射的建立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D、条件反射的自发恢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钱实质上不是无条件刺激,但由于无条件刺激与它进行过反复配对,它也可以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中性刺激伴随出现,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是高级条件反射。23、某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一个段落无法读懂,又重新阅读前面的段落,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D、精力加工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本题中所涉及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监控自己是否读懂文章,并在无法读懂的情况下采取调节策略,使自己能够理解文章内容。24、以下哪一个不是根据地时期小学的办学形式?()A、童子军B、游击小学C、两面小学D、联合小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但却在不再想这个问题做其他事情时突然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现象被称作A、功能固着B、定势C、酝酿效应D、灵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也就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去研究时,问题就能较快得到解决,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因此,答案为C。26、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这一时期是A、古希腊时期一16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