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_第1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_第2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_第3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_第4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C)

A.刑事侦查学

C.犯罪学B.刑法学D.罪犯矫正学

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

正效果的方法是(D)

A.全面调查

C.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B)

A.消除犯罪条件

C.消除贫困B.鉴别犯罪人D.严密立法

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D)

A.犯罪环境学

C.犯罪心理学B.犯罪经济学D.犯罪社会学

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D.犯罪性质的周期

性变动

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C)

A.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B.菲利D.胡顿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C)

A.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B.间接访谈D.非结构性访谈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D)

A.财产矛盾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D.私有制

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C)

A.恒比定律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C)

A.起伏律B.消长律

C.辐射律D.因果律

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C)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D.2000年以后

1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A)

A.冲动性B.冷静性

C.有同情心D.好奇性

1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B)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C)

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犯罪动机是(A)

A.犯罪的直接原因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D.犯罪的根源

1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A)

A.犯罪意识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D.犯罪对象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A)

A.犯罪观B.不良的社会风气

C.私有制D.法律严重滞后

1易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文化冲突类型是(D)

A.审美观冲突B.经营方式冲突

C.生活习惯冲突D.行为规范冲突

1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导致易形成犯罪行为的(D)

A.不良气质B.不良体质

C.不良体格D.不良人格

20.个人对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D)

A.世界观B.人生观

C.规范意识D.自我意识

2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身体、物质、精神损失以及所引发的反应被称

为(B

A.被害现象B.被害后果

C.被害形式D.被害原因

2犯罪心理学发现,犯罪动机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明确的(C)

A.内部冲突性B.控制性

C.目标指向性D.自我意识性

2趋势外推法所根据的预测原理是(D)

A.系统性原理B.可知性原理)

C.可控性原理D.连续性原理

2在犯罪预测的诸方法中,常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的是(C)

A.个人经验判断法B.集体经验判断法

C.专家调查法D.综合调查法

2犯罪预防体系及措施针对的是(D)

A.犯罪人B.犯罪行为

C.犯罪现象D.犯罪原因

2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

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A)

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

2下列诸项中,属于三级预防理论中第一层次的预防措施是(A)

A.通过环境设计堵塞漏洞B.制定避免学生逃学计划

C.严密监控缓刑者D.提高警察的反应速度

2在犯罪易发区或多发区,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采用制约和限制犯罪

发生的措施被称为(D)

A.心理预防B.社会预防

C.专业预防D.情境预防

2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C)...

A.限制犯罪工郸口手段B.目标加固

C.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D.贵重物品标刻

30.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社会帮教骨干力量的是(B)...

A.社区民警B.帮教对象的朋友

C.狱警D.村委会治保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下列诸项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之观点的有(BCD)

A.起伏律B.天生犯罪人论

C.犯罪饱和法则D.自然犯罪观

E.自由意志论

3菲利的代表作品有(BCE)

A.《刑罚原理》B.《犯罪社会学》

C.《刑法学原理》D.《犯罪学》

E.《社会主义与犯罪》

3下列关于犯罪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A.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引起犯罪增多

B.犯罪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C.在中世纪的欧洲,侵犯宗教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犯罪

D.犯罪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

E.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发生相同或相似

的影响

3下列关于模仿论的表述,正确的是(BCDE)

A.模仿论是萨瑟兰提出来的

B.模仿过程中,人们接触愈密切就愈可能相互模仿

C.模仿是指人按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

D.媒体的暴力镜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模仿,进而容易产生暴力犯罪

E.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是后天受社会风气、风俗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

先天决定的

3下列关于犯罪人的表述,错误的是(AD)..

A.重新犯罪人就是累犯

B.《犯罪人论》是龙勃罗梭的代表作

C.犯罪人分类与刑事责任个别化有关

D.变态人格者实施犯罪一般都具有预谋性和计划性

E.女性犯罪人多实施非暴力性的卖淫、诈骗、杀婴等犯罪行为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B)

A.规范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D.形式性科学

在分析犯罪原因时,龙勃罗梭认为气候(A)

A.会影响犯罪

C.决定犯罪的产生B.不会影响犯罪D.仅对犯罪的数量有影响

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

A.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

A.发展经济

C.改善教育B.制定法律D.奖励美德

加罗法洛赞成"天生犯罪人论",提出了(B)

A.犯罪原因三元论

C.同心圆说B.自然犯罪的概念D.犯罪饱和法则

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B)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

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

A.犯罪率

C.犯罪行为B.犯罪现象D.犯罪明数

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D)

A.社会因素

C.犯罪人的因素B.自然因素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

A.外显性

C.综合性B.客观性D.主观性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D)

A.横向比较分析

C.描述性分析B.纵向比较分析D.解释性分析

1在犯罪数量统计方面,犯罪学常用的指标是(A)

A.发案数

C.判决数B.立案数D.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之和

1在我国的犯罪数量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D)

A.45%

C.75%B.65%D.90%

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

C)

A.阶级性

C.社会性B.相对性D.政治性

1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B)

A.1950~1955年

C.1966~1976年B.1956~1965年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A.体格性格分型说

C.中性化说B.模仿论D.智能低下理论

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C)

A.内容体系

C.实践体系B.组织体系D.形式体系

1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

素组类是(D)

A.犯罪情境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D.犯罪根源

1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C)

A.社会形态

C.中观社会制度

1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C)

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D.没有任何关系B.

宏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

20.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B)

A.体质发育的影响

C.生理异常的影响B.人格形成的影响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D)

A.亚文化论

C.文化解组论B.亚文化群论D.文化冲突论

2世界各国衡量犯罪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

A.被害数量

C.被害风险率B.被害率D.被害死亡率

2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是(B)

A.被害的可猎性

C.被害的易感性B.被害的诱发性D.被害的受容性

2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

A.暴露理论

C.社会控制论B.幸福A计算理论D.社会防卫论

2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C)

A.状态性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2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

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

A.犯罪预测的内容

C.犯罪预测的条件B.犯罪预测的时间D.犯罪预测的空间

2在犯罪预测的定量分析中,依据连续性原理与数理逻辑进行推断的方法是

(D)

A.特尔菲法

C.相关推断法B.对比类推法D.比例推断法

2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

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A.惩戒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2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C)

A.首要环节

C.战略性措施B.积极措施D.重要措施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D)

A.预防重新犯罪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BE)

A.康德

C.加罗法洛

E.边沁

3犯罪现象的属性有(ABDE)

A.政治性

C.恒长性

E.文化性

3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BCD)

A.犯罪发生的根源

C.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

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3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是(AB)

A.互相对立的

C.互相包容的

E.互为主从的

3影响个体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不良的认识观念

C.不良的动机倾向

E.消极的心理状态

B.畸形的需要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B.互相依存的D.互相认同的B.

犯罪发生的条件D.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犯罪产生的原因B.历史性D.社会性

B.贝卡利亚D.李斯特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D.抑制犯罪动机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B)

A.犯罪统计学

C.犯罪心理学B.犯罪社会学D.犯罪生态学

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惩罚罪犯

C.矫正罪犯B.预防犯罪D.分析罪因

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C.经验主义哲学B.实用主义哲学D.功利主义哲学

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

系的历史阶段是(A)

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

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D.20世纪

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

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B)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C.康德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B)

A.原罪的表现

C.无知的表现B.恶性的表现D.无礼的表现

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

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

A.模拟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D.回归实验法

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B)

A.强调配额

C.强调分类B.强调推论D.强调观察

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

(D)

A.性犯罪B.经济犯罪

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

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

发展历程的是(B)

A.阶级性

C.历史性B.社会性D.政治性

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B)

A.春季

C.秋季B.夏季D.冬季

1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D)

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

C.犯罪控制的弱化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D.敌对势力的破坏

1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

对的是(D)

A.建国初期的3巳罪形势

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D.改革

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

1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D)

A.为朋友两肋插刀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B.不自由勿宁死D.唯利是图

1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

罪人的依据是(B)

A.社会学标准

C.人类学标准

1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C)

A.犯罪行为

C.犯罪原因B.犯罪现象D.犯罪对策B.心理学标准D.生物学标准

1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B)

A.第一位原因

C.第三位原因B.第二位原因D.第四位原因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C)

A.有杀伤力的工具

C.犯罪人的贪欲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A)...

A.学校环境

C.司法环境B.市场经济环境D.阶级斗争环境

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B)

A.公寓的卧室

C.办公室B.集贸市场D.学校教室

2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爰的需要等均为(C)

A.生理的需要

C.精神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D.繁衍的需要

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B)...

A.扒窃

C.投毒B.抢劫D.伪证

2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

侵害及过程被称为(B)

A.初次被害

C.重复被害B.再次被害D.多次被害

2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D)

A.逻辑性

C.结构性B.前瞻性D.结果可变性

2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

A.预测的空间范围

C.预测的手段

2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A)

A.罪前预防

C.罪后预防B.罪中预防D.全面预防B.预测的时间范围D.预测的内

2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C)

A.保护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

2古典犯罪学派主张(D)

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

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D.通

过刑罚预防犯罪B.疏导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

2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B)

A.加罗法洛

C.萨瑟兰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D.史蒂文拉布

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B)

A.政治手段

C.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D.经济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包括(ABD)

A.访谈法

C.现场调查法

E.实验法

3下列诸项中,关于我国犯罪现象表述正确的有(BC)

A.1981年,党中央做出了《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

"严打"决定

B.1956—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最主要的犯罪类型

D.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黑社会犯罪问题突出

E.卖淫、嫖娼、吸毒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3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DE)

A.根据体格性格分型说,肥胖型人犯诈骗罪的较多,而犯暴力罪的较少

B.英国犯罪学家格林和美国犯罪学家胡顿继承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研

C.根据性染色体畸变说,XYY染色体结构的人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D.龙勃罗梭认为,天生犯罪人是隔代遗传导致的

E.测量是犯罪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3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写道“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的

暴行,刑罚应当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的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

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这段话包含的刑罚的原则和理论有(ABCDE)

A.罪刑相适应

C.刑罚人道化

E.刑罚的及时性

3下列关于社会解组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是(ABDE)

A.它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成果

B.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犯罪问题

C.它是对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现象的一种解释

D.它揭示了不同社会生态区域的犯罪现象不同的规律

E.它开启了用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犯罪的先河

B.罪刑法定D.刑罚的公开性B.问卷法D.文献法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

A.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

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D)

A.汉斯?冯?亨蒂B.施奈德C.艾连?伯修D•门德尔松

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A.社会性B.稳定性C.阶级性D.普遍性

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C)

A.犯罪数量剧增B.发案率高C.反革命犯罪减少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B)

A.正常性反应B.侵犯性反映C.异常性反应D.变态性反应

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A)

A.呈正相关关系B.无关系C.有一定关系D.呈负相关关系

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B)

A.高技术犯罪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D.有组织犯罪

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C)

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D.犯罪时间

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D)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G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

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A)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D.系统实施

1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A)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罪中和罪后预防

1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D)

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

1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B)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D.侧

重研究越轨行为

1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A)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法洛D.费尔巴哈

1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B)

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

1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C)

A.犯罪率B.发案率C.犯罪数量D.定罪率

1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B)

A.犯罪原因B.犯罪条件C.犯罪根据D.犯罪的相关因素

1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B)

A.犯罪原因三元论B.自然犯罪概念C.天生犯罪人论D.犯罪饱和律

2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C)

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

2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2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有(C)

A.直接关系的因素B.排他关系原因素

C.间接关系的因素D.必然关系的因素

2自身已经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处于被害临界状态的人被称为(A)

A.潜在性被害人B.疏忽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D.有责任的被害人

2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对比类推法、因果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

法和(C)

A.回归法B.临床诊断法C.专家评估法D.问卷法

2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被称为(B)

A.相关定量法B.特尔菲法C.时序分析法D.线性外推法

2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D)

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

2研究者通过收集、考察文件,从中取得资料用于研究犯罪现象的方法被称

(A)

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

2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被称作(D)

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

3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C)

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

科是(ABD)

A.法学B.社会学C.心理学D.生物学E.经济学

3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AC)

A.烟毒灾害B.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青少年犯罪E.女性犯罪

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CDE)

A.犯罪预防B.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

3家庭的功能有(ABCDE)

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C.社会保障功能

D.教育功能E.精神生活功能

3专家评估法的主要特点有(BCD)

A.连续性B.匿名性C.反馈性D.统计性E.准确性

2009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的区别主要在(B)

A.研究手段上B.研究对象上C.研究方法上D.研究难度上

2.标准化程度高、综合性强和时空涵盖面广是(C)

A.现场调查法的特点B.社会调查法的特点

C.统计研究法的特点D.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3.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的表现,若要

对其加以控制,

必须依靠(A)

A.法律B.武力C.权威D・道德

4.在加罗法洛的犯罪学论著中,最著名的是(D)

A.《犯罪人论》B.《犯罪社会学》C.《论犯罪与刑罚》D.《犯罪学》

5.犯罪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C)

A.定性的观点B.定量的观点C.系统的观点D.局部的观点

6.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抽样、等距抽样和(C)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整群抽样D.配额抽样

7.影响犯罪动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B)

A.生理因素B.法律因素C.自然环境因素D.主观因素

8.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D)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

9.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是(C)

A.犯罪数量急剧增加B.腐败现象严重C.犯罪数量减少D.黑社会性

质犯罪突出10.1978年以来的30年间腐败现象呈现的特点是案件数量增长速

度快,大案腾升和(D)

A.腐败仅涉及个别行业B.腐败仅局限在个别区域

C.女性腐败严重D.出现了群体性腐败

11.犯罪人的道德观是与其人生观(D)

A.相互对立的B.互不相关的C.相互等同的D.紧密联系的

12.犯罪行为抑制机制是犯罪行为的(A)

A.调节器B.发动器C.助推器D.传送器

13.研究犯罪原因是(D)

A.侦破犯罪案件的基础B.惩罚犯罪的基础

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D.犯罪预防的基础

14.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D)

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现实原因D.终极原因

15.文化冲突是(A)

A.文化规范的冲突B.文化规律的冲突C.文化分解的冲突D.文化融

合的冲突

16.家庭功能是(A)

A.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B.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C.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D.不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

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最终推动(B)

A.犯罪现象产生的因素B.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C.犯罪结构变化的因素D,犯罪类型变化的因素

18.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

力。其表现形式是(A)

A.犯罪冲动和犯罪意念B.犯罪结果和犯罪危害

C.犯罪现象和犯罪条件D.犯罪原因和犯罪形式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B)

A.有下降趋势B.有增长趋势C.无明显变化D.增降起伏波动大

20.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社会、他

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是(C)

A.重复被害B.多次被害C.再次被害D.间接被害

21.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被害的社会因素统称为(C)

A.被害条件B.被害现象C.被害要因D.被害事件

22.专家法是以(D)

A.示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B.实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C.具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D.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23广泛收集可导致未来犯罪发生的原因性材料用以预测犯罪,是应用D)

A.连续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类推性原理D.相关性原理

24.以普通的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犯罪预防是(A)

A.一般预防B.重点预防C.特殊预防D.典型预防

25.在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重点的是(B)

A.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B.老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C.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D.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26.在下列预防理论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核心理论的是(A)

A.社会防卫论B.刑罚预防论C.犯罪补偿论D.预防经济论

27.对可能发案或经常发案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制约

和限制犯罪发生的预防措施是(D)

A.被害预防B.刑罚预防C.社会预防D.情境预防

28.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在(D)

A.1979年作出的B.1981年作出的C.1989年作出的D.1991年

作出的

29.加强对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与信托寄卖行业的管理和控制的预防措施属

于犯罪防控系统的(D)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

30.在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帮教工作原则的是(C)

A.坚持平等原则B.区别对待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D.联系实际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犯罪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以下主要因素对犯罪的影

响(DE)

A.犯罪人素质B.遗传

C.人格D.社会结构

E.社会生活环境及条件

32.犯罪行为的特征有(ABCD)

A.社会危害性B.形式多样性

C.传染性D.违规性

E.受容性

33.研究犯罪社会原因的实践意义是(ABC)

A.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理犯罪对策,有效地治理犯罪

B.矫治犯罪人,为有效地改造罪犯创造条件

C.对刑事立法起推动作用

D.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E.对文化建设起推动作用

34.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CE)

A.机会性被害人B.直接被害人

C.既然被害人D.职业被害人

E.潜在被害人

3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有(ABCDE)

A.政治手段B.文化手段

C.教育手段D.法律手段

E.经济手段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C)

A.倡导主文化

B.克服社会弊端

C.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B)

A.搭建自行车棚

B.开展就业指导

C.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被害预防

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D)

A.转处

B.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刑罚预防

D.邻里照看

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

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C)

A.最终目标

B.战略目标

C.阶段性目标

D.长期目标

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C)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重点预防

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A)

A.犯罪预防

B.犯罪控制

C.打击犯罪

D.改造罪犯

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D)

A.先行关系

B.后行关系

C.逆相关关系

D.顺相关关系

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D)

A.被害人的亲属

B.犯罪人的邻居

C.公安人员

D.具有犯罪倾向者

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B)

A.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D)

A.孤独型被害人

B.挫折型被害人

C.职业型被害人

D.流动型被害人

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D)

A.初犯年龄

B.累犯年龄

C.差别年龄

D.高峰年龄

1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C)

A.犯罪心理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动机

1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C)

A.生理病变

B.生理异常

C.犯罪动机

D.潜意识

1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B)

A.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犯罪心理学观点

D.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A)

A.1983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1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

波浪式发展变化,这是犯罪的(B)

A.消长律

B.起伏律

C.辐射律

D.自组织律

1犯罪人犯罪的年龄主要集中在(B)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老年时期

1犯罪研究表明,影响犯罪人年龄之区域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B)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结构

C.地域文化

D.政治环境

1导致腐败现象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C)

A.适用

B.限制

C.泛化

D.遵循

20.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上(A)

A.限制了犯罪现象的产生

B.保障了犯罪现象的产生

C.诱发了犯罪现象的产生

D.刺激了犯罪现象的产生

2犯罪研究应坚持的基本观念是唯物观、辩证观和(C)

A.和谐观

B.阶级观

C.系统观

D.人生观

2在选定的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由实验者引发和控制某种社会事件,吸引

被试者的注意力,并观察其反应的研究方法是(C)

A.模拟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现场实验法

D.心理实验法

2犯罪动力的本质是犯罪的推力和引力与犯罪的控制力、阻力的(C)

A.合力

B.助力

C.差力

D.压力

2引起犯罪动机产生的因素是(A)

A.直接犯罪原因

B.间接犯罪原因

C.犯罪的社会根源

D.犯罪的文化根源

2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了犯罪原因的(B)

A.一元论

B.二元论

C.三元论

D.多元论

2下列人物中提出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是(B)

A.柏拉图

B.托马斯♦莫尔

C.奥古斯丁

D.孟德斯鸠

2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B)

A.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

B.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

C.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

D.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

2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A)

A.发现犯罪与其他现象的联系

B.发现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

C.发现犯罪类型与规律

D.发现犯罪行为的轨迹与危害

2犯罪调查中的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和(C)

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C.滚雪球抽样

D.分类抽样

30.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理论是(D)

A.开悯预防论

B.法律预防论

C.环境预防论

D.社会防卫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下列有关犯罪预防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CE)

A.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原因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B.犯罪预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静态性的行为体系

C.犯罪预防的目的是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

D.狭义犯罪预防专指罪后预防

E.广义犯罪预防包括罪前、罪中和罪后预防

3犯罪学最基本的范畴是(ABC)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对策

D.刑事案件

E.刑事侦查

3犯罪对策学包括以下分支学科(BDE)

A.犯罪预测学

B.刑事政策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人的矫治与改造

E.监狱学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是(BCDE)

A.未成年人犯罪多

B.成年人犯罪多

C.暴力性犯罪多

D.敌对分子多

E.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3犯罪预测是科学测定未来可能发生的(ABCDE)

A.犯罪状况

B.犯罪原因

C.犯罪条件

D.犯罪结构

E.犯罪变化趋势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

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

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

A.犯罪率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

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

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

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

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D

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

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

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

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

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B

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

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

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着名的A

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

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

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

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

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

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着特征是C

A.外显性B.客观性

C.综合性D.主观性

1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

A.访谈法B.比较法

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

1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

1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

A.发案数B.相对暗数

C.恒比数D.绝对暗数

1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B

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

1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

A.脑组织损伤说B启由意志论

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

1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B

A.必然的B.必要的DC

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

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

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

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

1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C

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

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

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

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

2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C

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

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

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

2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D

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2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

A.被害数量B.被害率

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

2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

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

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

2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

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

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

2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

A.条件预防B.人防

C.物防D.技防

2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

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2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

A.教育B.防范

C.打击D.改造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

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ACDE

A.认识犯罪

B.打击犯罪

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3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CDE

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

C.访谈法D.问卷法

E.文献法

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ABCDE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C.群体性犯罪增多D.职业3巳罪比重增加

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

3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ABCDE

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

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

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

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

神病人

3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BDE

A.间断性B.连续性

C.不规则性D律动性

E.向度性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A)

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

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

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

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