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是一条不短也不长的......不知道沿途......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规划职业生涯?一生只活一次拥有自我生命主控权自我实现(为价值和意义而活)有梦想但不得其门而入为未來发展机会与危机做准备为人生点盏明灯,知道自己起跑点
人生短暂数十年,成天忙碌为什么?生命道理在那里?生活目的又是啥?人人重视生涯规划,人人必修生涯规划,人人走出烦忧阴影,人人迎向快乐幸福。
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最重要的是点亮自己的心灯,知道自己的起跑点或目的地,想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按部就班地跑向目的地。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创造,尽快做好生涯规划,为人生点盏明灯,赢在人生起跑点上。
所以人生
需要规划一、职业生涯的意义1、职业生涯帮助人们满足人生需求人生各种需求通过职业满足的百分比如下:对“生活来源”需求满足的平均值为:99%;对“归属和爱”需求满足的平均值为:55%;对“自我需要”需求满足的平均值为:80%;对“来自他人的尊重”需求满足的平均值为:86%;对“自我实现”需求满足的平均值为:95%。2、职业生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人追求全面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在渴望拥有健康、丰富的知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并享有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休闲时光。我们追求成功的职业生涯,最终是要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低年级学生或生涯发展刚刚起步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状况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以及采取一系列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其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的生涯知觉,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乃至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1、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积极上进的人生观2、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大学生自觉成才意识,科学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涯4、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和缓解就业压力5、推进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6、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三、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发源于美国,最初被称为“职业指导”。20世纪50年代进入“职业生涯辅导”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世界各国应用推广。1、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美国实行自由择业制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教育;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了解自己的专长及兴趣;第三年帮助学生收集企业资料,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2、日本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本以立法的形式强调了政府的职责,日本高校都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资料室,收集大量信息,学生可以随时点击。高校还同时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分析来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高校还为学生组织专业见习会、社会实践活动。3、发达国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一)、早期型(二)、专业性(三)、全程化(四)、网络化(五)、社会化(六)、个性化(七)、服务性(八)、实用性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土化历程1、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世纪初,我国的职业指导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影响,1916年,清华校长周寄梅先生实施“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辅导,这是中国职业生涯教育开山之作。1917年,黄炎培、蔡元培、梁启超提倡职业教育,提出了“职业教育贯彻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达到以“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被国家统一分配的毕业生教育所取代。国家1994年、1995年、2003年、2007年、2012年都先后出台文件;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2、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二)、大学生职业认知方法简单(三)、大学生职业生涯定向模糊(四)、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行动的脱节(五)、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反馈机制缺乏3、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首先,要培养自己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其次,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第三,在大学阶段一定要培养自觉学习、自主成才的意识。最后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总结一下生涯规划的意义
【案例1】34岁的美国妇女费罗伦·查德威克成为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后,又向另一个距离更远的卡塔林纳海峡发起了挑战。为了能成功实现目标,查德威克反复的训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52年7月4日清晨,查德威克在浓雾笼罩下的加利福尼亚以西的太平洋洋面上游着。已经整整15个小时过去了,渐渐地,她感到又累又冷又饿,实在不能再游了,便请求护送船拉地上去。随船教练告诉她,海岸已经很近,马上就要到了,不要放弃,可是,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结果。她又坚持游了50分钟后,还是选择了放弃。然而此时,她离加州海岸已经只有半英里远了。面对这次失败,查德威克痛惜地说:虽然海水很冷,如果当时我能看见陆地,就一定能坚持下来。可见,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与饥饿,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两个月后,吸取教训的查德威克终于成功地横渡了卡塔林纳海峡。她仍然是横渡此海峡的第一位女性,且比前一位男子纪录快了大约2小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需要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没有了目标,我们就像轮船在大海里失去了航向和灯塔,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
【案例2】就读于某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张杰,在暑假社会实践中参加了一家国际大公司的宣传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遇到很多志趣相投的人。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工作,讨论世界著名的企业发展经历,张杰逐渐对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日标,他产生了“想进入国际大公司”的念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张杰制定出非常详尽的计划。包括每个阶段应该做哪些事情,达成哪些学到什么技术,考取什么样的技能证书等等。每完成一项任务,他就会从计划表中划去一条。在学习期间,他一直坚持盯住目标不放松,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加一些大型公司的实习活动。这样的生活非常艰苦,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有的时候非常累,但他从不耽误学习。毕业后,张杰凭著他的丰富经历和优秀的学习成绩,顺利地在一家外资企业得到了工作机会,可是张杰并没有满足,他计划着找到合适的机会到名牌大学深造,或者是去国外读书,打工。人的一生很可能会作很多个具体的工作,首先应当学习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入一家企业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然后工作若干年之后,进一步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公司内高级人才或管理人才。如果做出这样的规划,就非常有必要根据规划设定出"配套"的培训计划,保障目标的实现。——有助自我提升
总体来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我们——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专业,了解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人明确未来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有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归结在于帮助我们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80,90后的尴尬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第一章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概述第一节职业概述
职业的定义、特性和功能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职业与专业一、职业的定义、特征和功能(一)职业的定义从词义学的角度来说,“职业”一词由“职”和“业”构成。“职”,即职责、天职、权利和义务;“业”,即事业、事情、行业和独特性工作。从社会劳动学的角度来说,职业是劳动者能足够稳定地从事的有酬工作。从科学的角度看,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与“就业”这两个词含义上虽然比较接近,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职业一词更偏重于社会意义,偏重于个人和人生;就业一词则更偏重于经济意义,偏重于体制和制度。
职业的产生
职业: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农业(分离家出)畜牧业农牧业(分离家出)手工业最初的职业
商人及商业阶级的产生
农夫牧人工匠商人职业的演变职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
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种类越来越多(1)曙光职业:如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辅导师……(2)朝阳职业:如人力资源经理、市场营销经理……(3)如日中天的职业:如IT界的编程人员……(4)夕阳职业:如公交车售票员……(5)黄昏职业:如送煤工、掏粪工……(6)流星职业:如传呼小姐,曾有很多人做这项工作,现在不存在(7)恒星职业:自从人类有文明记载以来,几乎是几千年一直存在。(8)昨日星辰:现在已经没有了。(一)职业的定义职业主体职业报酬职业技术职业客体职业名称职业(二)职业的特性职业的特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专业性和规划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知识性和技能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同一性和差异性(三)职业的功能1.职业的个人功能(1)职业是人生的一种主要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又是人的一种经济行为。(2)职业是人们获取利益的手段。(3)职业是个人发挥才能的手段。(4)职业是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
2.职业社会功能(1)职业是一种社会存在,职业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器。(2)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职业是社会控制的手段,职业状况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二、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职业分类职业分类,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全社会就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按不同职业的性质和活动方式、技术要求及管理范围进行系统划分和归类,以达到劳动力素质、能力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活动过程。科学的职业分类是为劳动需求的预测和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劳动者选择职业的基础,对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使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完善劳动力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职业分类1.国际职业分类(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白领工作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人员,如会计、法官、医生、教师、社会科学家、计算机专家等;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蓝领工作人员:手工艺及类似工人,如木匠、建造工等;运输装置机工;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现实型:主要指通常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的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如木匠、铁匠、机械工人等
研究型:主要指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如自然科学家、计算机编程人员、电子技术工作人员等
艺术型:指艺术创作方面的职业,包括音乐人、作家等
社会型:主要指为别人办事的工作,包括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的职业企业型:主要指那种劝说、指派他人去做某事的工作,包括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职业常规型:通常指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室工作(3)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为例。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其二是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
2.我国的职业分类我国的职业分类标准和政策是立足国情,并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分类法制定的。1982年3月,由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了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从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大类8个、中类64个、小类301个。其中,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商业工作人员;(5)服务性工作人员;(6)农林牧渔劳动者;(7)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部分体力劳动者;(8)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在8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大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热门职业概述
指那些需求最紧缺的职业.指人们最希望从事的职业.社会声望高的职业.
我国目前职业紧缺人才
(1)计算机软件职业(2)电子通信职业(3)现代制造业的经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4)生物工程技术人才(5)建筑及装饰技术职业
(6)现代农业科技人才(7)咨询、策划人才(8)医疗保健职业(9)国际贸易和外语人才(10)教育工作者(11)法律工作者(12)传媒与出版业人才(13)物流(14)涉外人员(15)心理咨询(二)职业分类的基本特征
1.产业性特征
2.行业性特征
3.职位性特征
4.组群性特征
5.时空性特征三、学科、职业与专业(一)学科的含义学科的第一种含义,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学科是与知识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学科的第二种含义,是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二)专业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学科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它是从学习和培养的角度按学科与技术来划分的。从广义的角度看,专业即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因此,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种专业,都有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替代的某种特质。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广义的专业,有多少种职业劳动者就有多少种广义的专业劳动人员。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因而也是必须经过专门教育训练获得较高专门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的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而所谓专业人员,主要也就是指掌握了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这类特定职业的人。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它是依据确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及相应的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三)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个学科门类,下设71个二级类,249种专业。1.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标志2.专业设置主要以学科为主进行划分3.专业从根本上受社会需求发展变化的制约(四)职业与专业的关系
职业与专业有联系亦有区别。专业相对于学科,而职业则是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数与职业数相比至少为1∶10,而每一种职业又有许多不同的岗位,因而这里就涉及针对性与适应性问题。(以美国为例)第二节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的含义(一)生涯“生涯”一词出于两千多年前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里,“生”为生命,“涯”为边际、极限。“吾生也有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涯就是我们每个人有限的全部人生历程。“生涯”在英语中与职业是同一词(Career),有人生经历、生活、道路、职业、专业、事业的含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生涯理解为某段特定的人生历程,一般意义上说,生涯往往就是指职业生涯。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是这样给生涯定义的:所谓生涯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并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这是生涯领域中被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定义,如教师生涯、医生生涯、军旅生涯等。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展方向,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时间,指个人的年龄或生命的时程,又可细分为成长、试探、建立、维持、衰退等时期;二是广度或范围,指每个人一生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三是深度,即个人投入的程度。(二)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意愿等内容。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将个人的职业生活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它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三)外职业生涯与内职业生涯1.外职业生涯所谓外职业生涯,指的是从事一般职业时工作实践、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资待遇、荣誉称号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名片、证书、工资单等表现出来的东西。2.内职业生涯所谓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3.内、外职业生涯的关系外职业生涯,通常是由别人决定、给予、认可的,也很容易被别人否定、收回或掠夺。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获得,主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也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而实现,不随外职业生涯的获得而自动具备,也不会因为外职业生涯的失去而自动丧失。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应该紧紧地把关注点放在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上。外职业生涯与内职业生涯二者是统一的:一方面,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带动着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它在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乃至人生成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大学生都应重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把对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追求看得比外职业生涯更重要。另一方面,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会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外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促进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大学生也不能忽视外职业生涯。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泛指企业、公司及所有用人单位,以下同)职业生涯规划两类。在这里阐述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立个人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分类1.从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层面分类,可分为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1)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它是指组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其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将其成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调控纳入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中,通过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员工事业发展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指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2.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层面分类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按照规划的时间跨度进行划分,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1)短期规划。1~2年以内的规划,主要任务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2)中期规划。一般涉及3~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任务,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这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常用的一种,例如5年后要成为岗位能手以及获得相应的业绩。(3)长期规划。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如规划到一定年龄(如35岁),其主要任务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4)人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至30~35年,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和阶梯。(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1.个性化2.可行性3.指向性与适时性4.灵活性5.持续性6.开放性7.预期性三、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一)教育程度(二)家庭因素(三)性格因素(四)价值观(五)社会环境(六)性别因素(七)身心素质(八)组织因素(九)机遇把握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一)自我评价(二)社会职业评估(三)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四)分解目标(五)制定大学成长计划(六)实施、评估与修正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理论(一)金斯伯格的发展阶段理论1.理论简介金斯伯格(EliGinzberg)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阶段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实际上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阶段论对实践活动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研究的重点是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的职业心理发展过程。2.发展阶段(1)幻想期(2)尝试期(3)现实期(二)舒伯的发展阶段理论1.职业自我认知美国著名学者舒伯(DonaldE.Super)对人的“自我概念”(又称“自我意识”)和职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把金斯伯格强调的“职业性”看做“自我意识”,认为这种自我意识,使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明确认识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特别是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认定。这种自我意识成为人们迈入社会生活、完成社会化的动力与导向系统。2.自我与职业的联系舒伯指出,职业性的发展是一个“妥协过程”。在此过程中,天生才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外界环境、上级和同事的评价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人的职业行为及意识的变化,导致不同的职业选择。同时,职业的客观存在,不论是可能的工作内容、需求结构、就业机会,还是现实的职业劳动与职业人际环境,又对自我产生影响,迫使个人重新认识自己,树立新的自我概念。3.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1)成长阶段(出生到14岁)(2)探索阶段(15~24岁)(3)建立阶段(24~44岁)(4)维持阶段(45~65岁)(5)衰退阶段(65岁以上)二、职业选择理论(一)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1.理论简介人职匹配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提出。1909年,帕森斯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由于其理论的重要影响,他被后人誉为“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职业辅导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人职匹配,即特质(个人特征)与因素(工作所需要的条件)的匹配。他认为明智的职业选择应有三个因素:(1)自我的认识,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性格、局限和其他特征;(2)职业的认识,应清楚地了解职业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因素和补偿、机会、前途;(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2.人职匹配的类型(1)条件匹配(因素匹配),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2)特长匹配(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3.职业选择步骤(1)特性评价。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因素评价。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向求职者提供各种信息。(3)人职匹配。在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一种适合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并能取得成功的职业。4.理论价值当前中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坚持以人职匹配为重要指导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人职匹配的认识也应有所改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人职匹配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职—人匹配。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请用人单位到校宣讲、让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认清用人单位要求,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确定未来最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2)人—职匹配。在大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通过个别化的职业咨询、职业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身在应对未来职业要求方面的欠缺,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条件来充实自己,以满足未来职业对自己的知识、综合能力以及技能、技巧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求职成功。(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1.理论简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该理论将职业环境划分为六种,各种环境的性质是其所属成员典型特征的反映。他认为环境的性质提供了相应的六种人格类型的人发挥其兴趣与才能的机会,并强化了相应的人格特征。1971年他又提出职业性向理论(CareerOrientation)。根据此理论,职业环境分为现实的、调查研究性的、艺术性的、社会性的、开拓性的、常规性的六种。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倾向:实际(现实)性向(RealisticType,简称R)、学者(调查研究)性向(InvestigativeType,简称I)、艺术性向(ArtisticType,简称A)、社会性向(SocialType,简称S)、事业(开拓)性向(EnterprisingType,简称E)、常规性向(ConventionalType,简称C),我们可以把这些类型作为一种模型来衡量真实的人。2.理论模型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角图3.六种职业类型的内在关系(1)相邻关系如RI,IR,IA,AI,AS,SA,SE,ES,EC,CE,RC及CR.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的共同点较多。(2)相隔关系如RA,RE,IC,IS,AR,AE,SI,SC,EA,ER,CI及CS。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个体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较少。(3)相对关系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位置的类型之间即为相对关系,如RS,IE,AC,SR,EI及CA,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其他理论(一)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1.理论简介起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是由罗圭斯特和戴维斯提出的强调人境符合的心理学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当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内在满意),个人也能满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满意)时,个人在该工作领域才能够得到持久发展。在工作适应理论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满意和令人满意。满意是指工作者对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包括工作是否满足个人的需要、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期望等方面的评估。令人满意是指工作者的上级、同事、公司和机构对工作者个人的工作产出和工作效率是否满意。也就是说,满意是工作者个人的主观评价,而令人满意是所工作的机构对工作者工作状况的评价。2.理论假设工作适应理论假设:人类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其需要,同时人类具有某种行为能力。运用这些能力,人类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要的强化物,与此同时也部分地满足了环境的要求。而工作机构则对工作者有一定的要求,工作者在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中,满足了工作环境所提出的某些要求,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2024年-社区工作者-上半年笔试真题卷
- 交通运输的企业管理与发展策略考核试卷
- 宠物灭火和紧急疏散考核试卷
- 摩托车的城市交通运输考核试卷
- 时尚服饰线下零售管理考核试卷
- 保安培训师博雅聘用合同
- 供应链创新与变革策略
- 燃煤运输司机薪资策略
- 洗衣店租约合同模板
- 办公楼施工员聘用协议
- 医疗器械安全生产培训
- 标本溢洒应急预案演练图
- 考研数学模拟试卷(数学二)(附答案详解)
- 2023充电桩场地租赁简单合同范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 广告摄影的技巧与实践
- 田间试验统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美的电磁炉产品验收检验指导书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 电梯井、集水井内侧模板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