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9页,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色彩观呈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轨迹,沉淀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独有的生存体验、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中华文明的传统色彩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五色观”,“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周礼·考工记》即有“画缋之事,杂五色”的记载。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红色从远古时期开启,就已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起源脉络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一)古时,人们对红色区分较细,汉语中较多指称红色的词即可证明,如绛、赤、朱、丹、红等,它们同属红色,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释名》曰:“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可知绛色最早经由绛草提炼而成,且染制难度极高。汉朝时,这种浓重的红色常被用作染制帷帐,马融“绛帐传薪”由此而来。“赤”则比“绛”稍浅,比“朱”要暗。《说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赤是火的颜色,五行说以南方属火,赤色自然就是“南方色”。“朱”和“丹”颜色相近,在后世的使用当中区别不大。《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其实,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朱,赤心木,松柏属”,“丹,巴越之赤石也”,若细作比较,“朱”是红心木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由巴郡、南岳出产的红色石料中提取而来,比“朱”更加艳丽。更不为今人所知的是,“红”在今天是所有红色的统称,而它最早仅仅指的是粉色。《说文解字》说的“帛赤白色”,即红与白的混合色。所以《论语》有云:“红紫不以为亵服。”正因为粉紫非正色,所以君子不用其做衣裳。随着年代推移,颜色的区分渐渐不再严格,“红”也成为各种红色的统称。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类依赖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火的出现也为陶器的生产发明提供了制作条件,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以说,原始先民的红色崇拜是同血与火长期打交道的结果。战国末期的阴阳学家邹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提出五德终始说,以五正色来表现朝代的更替:“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其中,周以火克商金,其色尚赤。《礼记·檀弓》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的记载。周朝以红色为正统,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朝初年、唐朝、宋朝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红色尤为推重,“朱”是其姓氏,红色又为南方色,朱元璋恰好发迹于南方,故他认定红色为喜庆吉兆之色,规定服饰以红色为宜,并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做装饰。(二)红色在汉语中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产生了众多象征意义。如前所说,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帝王色彩和尊贵身份的象征。自然的颜色本无高低贵贱,人类的伦理观念赋予其特殊意义。儒家思想以正尊副贱,这一鲜明的等级观念反映到色彩上,就有正色与间色之分,正色贵,间色卑。《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又“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古人认为正色是自然之色,间色是在正色的基础上增添颜色而成。而在五正色中,中国的传统是尊黄、爱红,黄、红两色成为富贵的象征。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正所谓“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红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传统婚礼更是以红为喜庆的颜色:新郎是一袭红袍,骑高头大马喜气洋洋;新娘更要身穿红秀禾、脚踏红绢鞋、头戴红盖头,还要用上红被面、红枕头、红喜字、红帷帐等装饰新房。此外,红色还可以驱恶辟邪,常用来指代神仙灵物,如“赤兔”为瑞兽,“赤鸟”“朱雁”为神鸟,“赤草”“朱草”“朱英”为瑞草。《红楼梦》第一回有“绛珠还泪”的故事,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脱胎换骨修得女儿身。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化缘,绛珠草追随他下世为人,用一世泪水来报答他灌溉之恩。绛珠草为仙草,赤霞宫为神瑛侍者居所,都与红色有关。红色还象征着忠贞。我们常用“赤子”“赤心”“丹心”“红心”来形容忠诚之士。《孟子·离娄下》有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指如婴孩般纯净质朴的心灵,后多指报国之心。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在京剧脸谱中,红色表示忠贞、英勇、正义的人物性格,红色脸谱多为正面人物,如“三国戏”里的关云长、《满江红》中的岳飞等。今天,我们仍以“红心赤胆”“红心向阳”这些词,来表现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三)到了近代,红色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富有“革命”的意义。红色已不仅仅是事物的颜色,且成为“革命”代名词。以红色象征“革命”主要受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1917年,十月革命再次以红旗为帜,革命后又迅速创建工农红军,强化了红色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象征的文化政治意涵。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红色的历史,人们最初把革命比喻为“赤色”。十月革命最初被称为赤色革命,如李大钊振臂一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红色逐渐取代赤色的表述以象征革命。中国的革命运动受苏联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农民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他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之所以要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因为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些红色精神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等等。红色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红色精神的形成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此时的红色更象征着创新、奋斗、贡献、谨慎、求是、进取、自信等熠熠生辉的伟大品质。(摘自吴月朦《中国红的文化内涵》)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五色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色观”即青、赤、黄、白、黑,是中华文明传统色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B.在古代,红色有多种指称词汇,如绛、赤、朱、丹、红等,它们之间在颜色深浅上略有差别。C.“绛”是深红色,最早由绛草提炼而成,染制难度极高,因此在古代极为珍贵,常被用作皇室专用色彩。D.周朝以红色为正统,此后历朝亦多尊崇红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将红色视为喜庆吉兆之色。2.下列关于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色在传统色彩观中被视为正统地位、帝王色彩和尊贵身份的象征,与儒家思想中的等级观念密切相关。B.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春节、婚礼等场合常使用红色来装饰,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C.红色还象征着忠贞,如“赤子之心”“丹心”等词汇,常用来形容忠诚之士,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D.红色在京剧脸谱中通常表示反面人物,如奸诈、狡猾的性格,与正面人物的白色脸谱形成鲜明对比。3.下列关于中国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涵的演变,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中国,红色被视为正统地位、帝王色彩和尊贵身份的象征,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B.近代中国,红色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革命”的代名词,这主要受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在国旗、国徽等设计中得到体现,象征着国家的庄重、威严和革命传统。

D.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此时的红色象征着创新、奋斗、贡献等伟大品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4.本篇文章采用分节的方式展开论述有何优点?(6分)5.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请运用不少于2个带红色的词语并结合下面的关键词写一段新闻稿,不多于70字。(4分)农业生产·指标任务·耕地保护(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海的声音

洪浩有一次,陪客人到刘公岛游玩,在旅游纪念品摊点上,我的目光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海螺壳吸引住了。这种贝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但见其壳有一种温润光滑的质感,很是惹人喜爱。它的形状又是那么别致,锯齿状的沿口收聚成一条沟壑般的狭长的缝隙,启人想象又引人遐思……正凝视着,摊主开口了:“买一只吧。不贵的,一元钱。”摊主是位肤色微黑的姑娘,她的嗓音挺好听。她告诉我:“把它贴到耳旁,就能听到海的声音。”有这么神奇?能听到海的声音?我不信,但还是把这螺壳举到了耳边。嗬,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可是,真的是海的声音么?姑娘不等我发问,就又用那种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解道:“……它在大海里待得久了,那潮起潮落的声音,就留在了里面。”这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解释。我愉快地笑了,并掏钱买下一只。我要把“海的声音”送给我女儿。坐在离岛的船上,极目眺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并将那螺壳附于耳畔。海的声音遂如漫卷而来的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涌入耳郭……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此时此刻,它以无从捉摸而又生动逼真的声音,在我的心中展开了另一种景象。那是更为浩瀚、博大、壮阔而又空茫的海,是比视野内在烈日下蒸腾的海更有魅力的海。我屏息倾听着,竟至有些痴迷。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深沉呼吸,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渔人和烈士的呐喊此伏彼起,咸腥的海水里混合着血泪。徐芾和郑和的船队在浪涌间颠簸,邓世昌们悲愤的脸孔在海水和硝烟中隐现……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某一瞬间,我的灵魂出窍,钻进小小的螺壳中去了。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不知今夕何夕莫辨身在何处的欢乐和空虚……回到家,我把这宝贝给了六岁的女儿。女儿听说能听到海的声音,欢喜得不得了;一听果然,又心生疑窦,奇怪得不得了。我被她追问得没了办法,便拿那姑娘的说法搪塞她。这样说着的时候,我不禁笑了。女儿不久就以她的实践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螺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什么呀,还‘海的声音’呢!净骗人!”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是的,我知道,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那螺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我愿意把它称为文学的螺壳,诗的螺壳。1999年6月27日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以旅游纪念品摊点上的海螺壳吸引读者注意,自然引出后文对“海的声音”的探讨,同时也为后文女儿的实践验证埋下伏笔。B.作者通过描写自己聆听螺壳中声音的过程,将现实的涛声与想象中的历史画面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大海的浩瀚与历史的深邃,体现了文学的想象力和诗意。C.女儿的实践证明了螺壳并不能真正发出海的声音,这一情节打破了前文对海螺壳神秘功能的营造,是作者对科学精神的强调和对传统信仰的批判。D.文章结尾处,作者虽然认同女儿的观点,但仍愿意相信螺壳中蕴含着海的声音,这种矛盾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和想象力量的坚持与赞美。7.下列对文本的叙述技巧和情节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读者能够深入体验到“海的声音”所带来的独特感受,增强了文章的代入感和真实感。B.文章中的“海的声音”不仅是实指海螺壳中可能存在的自然声响,更是虚指由大海引发的对历史、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联想与感悟。C.文章情节发展呈现出由现实到想象再到现实的结构,先写购买海螺壳听到声音,再写由此引发的丰富想象,最后以女儿的实践验证回到现实,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叙事节奏。D.文章结尾处,女儿的实践验证与“我”的坚持信念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代际之间的差异,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文学与想象的力量超越了现实的束缚。8.下面是一则关于郑和的随文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则有关邓世昌的批注。(4分,50字左右)郑和邓世昌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我仿佛听到狂风怒吼,海浪咆哮;看到郑和屹立船头,目光坚定,指挥着船队向大海更深处挺进、挺进……9.文中写到“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我”为什么笑?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柳永,初名三变,崇安人。景佑元年进士。(《词林纪事》卷四)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避暑录话》卷三)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宫达后宫,且求其助。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矣。(《后山诗话》)尝有《鹤冲天》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永亦善为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避暑录话》卷三)柳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于枣阳县花山。远近之人,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徐度尝记柳事云:“耆卿以歌词显名于仁宗朝,官为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柳氏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刘季高侍郎,宣和间,尝饭于相国寺之智海院,因谈歌词,力诋柳氏,旁若无人者。有老宦者闻之,默然而起,徐取纸笔,跪于季高之前,请曰:‘子以柳词为不佳者,盍自为一篇示我乎?’刘默然无以应。”(《却扫编》卷五)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竹垞(《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馀事为之也。(《乐府馀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多游A狭B邪C善为歌D辞E教坊F乐工每得新腔G必求H永I为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B.诗话,评论诗歌、诗人、诗派及记录诗人故事的著作,如欧阳修著有《六一诗话》。C.风流,杰出不凡,风采特异,与《沁园春·长沙》“数风流人物”中的“风流”同义。D.尸而祝之,尸即太庙之神主,祝即祷告求福,有主祭人、祭祀、崇拜等意,文中为崇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词顺从时俗,天下传唱,仁宗也很喜欢他的词,宴饮时让侍从多次歌唱,柳永听说后,便作宫词,希望助力仕途,仁宗觉察后便不再听唱。B.柳永因《鹤冲天》词被仁宗刻意划去名字,后来改名柳永,才磨勘转官,走上仕途,他死时潦倒,靠人出钱埋葬,但每年清明凭吊其墓的人多。C.柳永本来擅长其他文辞,但偶先因词而得声名,其词虽多俚俗语,但也有极其高妙工致之处,而且其高处足以超越同辈,故而在世间传唱甚广。D.柳永词闻名一时,待欧阳修、苏轼等词家相继出来,文风改变,歌词体制高雅,柳词在文士中几乎不再流行,侍郎刘季高对其词甚至公开诋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曰:“子以柳词为不佳者,盍自为一篇示我乎?”刘默然无以应。(2)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馀事为之也。14.柳永为何以词“得名”而“始悔为己累”呢?(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5、16小题。章台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时期】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一联托伤情于瑟曲,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为全篇定下基调。B.由“楚角”“章台”可看出,诗人借“夜思”实则抒发战乱频仍之苦与仕进无门之难。C.“秋雁又南回”,诗人见秋雁而愁思百结,却无力排解,着一“又”字,更显得无可奈何。D.全诗以音乐造境,以景象寓情,前两联着意蓄势,曲尽其妙;后两联一吐衷肠,酣畅淋漓。16.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下题。(6分)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长江里的人文情怀“长江”一直是文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这一江之上,寄托了文人各自的悲欢情怀。唐开元年间,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稍作休息后,天还未亮又开始乘船赶赴前路,面对江水,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了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的乐观积极心态。安史之乱后,杜子美在《登高》中,站在三峡岸边,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沉郁悲凉。北宋时期,死里逃生的苏东坡来到湖北黄州,面对东去的大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缅怀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豪杰。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光谷”追光逐芯1976年,在东湖之滨,武汉邮科院赵梓森院士拉出了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2023年,在具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企业超过1万家,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在这里

A

。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迅科技”),一个U盘大小的光模块产品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内部集成了激光器、探测器等精密部件,是每个通信基站都

B

的关键组件。“这是1.6T高速率硅光模块,目前全球速率最高的光模块之一。”光迅科技董事会秘书向明说,它主要用于解决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可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领域实现高速互连。光模块是光纤通信中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器件。随着人工智能加速点燃算力需求,高速光模块的价值凸显,1.6T高速率光模块(甲)。光迅科技是中国信科集团旗下上市企业,其脱胎于武汉邮科院。如今,光迅科技已是全球领先的光电器件及模块研发制造商,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四,年产品高达数百亿件,拥有上万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为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一流的光电子产品。43秒,这是使用华工科技自主研发的激光加工装备及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完成一台新能源汽车白车身焊接所需的最快时间。华工科技总裁助理李慧介绍,华工科技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汽车行业,打破国外企业40多年的技术封锁。毫秒间光起“刀”落,切钢板好似切豆腐。在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中试基地,在挥舞的机械臂下,不同厚度的钢板从入库、出库、上料、切割、分拣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化生产,AGV智能小车自动转运。这条产线依托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对物料的自动识别和自动分解。车间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了一个与现实工厂完全同步的虚拟世界,实时监控生产过程。李慧说光电产业发展需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支撑。以高新区为例,已经聚集了大大小小激光产业链企业300多家,(乙)。公司研制的全国产化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机、晶圆测试设备,相距几公里的九峰山实验室可对设备进行验证,出具的报告可用作评估技术实力的参考,使客户更直观了解公司技术优势。行走在高新区,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光子号”,在城市间穿梭“飞行”,让人

C

。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锐科激光、高德红外等

“高精尖”企业聚集于此,让人感受到光谷涌动的活力。因“光”而兴、聚“光”成谷,中国光谷“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日显雏形。这里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重要的激光产业基地。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0.请指出文中每一处引号的作用。(4分)21.文中使用加点的词语是否恰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22.请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月夜》中说,“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人生的成长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思考。你在成长时会有怎样的姿态?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C(3分,C项中“常被用作皇室专用色彩”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提到汉朝时绛色常被用作染制帷帐,并未说明其是皇室专用色彩。)

2.D(3分)

3.A(3分)4.①.条理清晰:分节论述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个部分都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便于读者抓住重点,理解作者的论述思路。②.内容丰富:每个小节都能深入探讨一个具体的方面,如红色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及政治色彩等,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和全面。③.逻辑性强:分节论述有助于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论述,从红色的历史渊源到其文化内涵,再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层层递进,逻辑严密。④.易于阅读:分节的方式可以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方便读者根据兴趣或需求选择性地阅读。⑤.重点突出:通过分节,作者可以更加突出每个部分的重点,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⑥.便于引用和讨论:分节论述还方便读者在引用或讨论时,能够精确地定位到文章的某个具体部分,从而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探讨。(6分,答出任意5点即可)5.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开门红。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C(3分,C项中“是对科学精神的强调和对传统信仰的批判”这一解读不准确。文章通过女儿的实践验证,更多是在表现孩子的纯真与好奇心,以及对成人世界某些浪漫想象的质疑,而非对科学精神的强调或对传统信仰的批判。作者最后仍愿意相信螺壳中有海的声音,是出于对文学和想象力量的珍视。)7.C(3分,C项中“文章情节发展呈现出由现实到想象再到现实的结构”这一描述不准确。虽然文章开头描写了购买海螺壳并听到声音的现实场景,随后引发了丰富的想象,但结尾处女儿的实践验证并非完全回到现实,而是从科学的角度对之前的想象进行了验证,并未形成完全闭合的循环往复的叙事节奏。此外,结尾也并未完全摒弃想象的力量,而是强调了文学与想象在人心中的独特地位。)8.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日舰,英勇就义。我仿佛听到邓世昌大声呼喊:“勇士们,冲啊,誓死卫国,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致远舰渐渐下沉、下沉……(4分)9.女儿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海的声音是荒谬的,我是为女儿的纯真可爱而笑,为自己不必执着追求海的声音的真假而笑。我知明明道海的声音商家的营销手段,但通过这个贝壳,我想起了古代先贤,产生了莫辩身在何处的独特体验,它激发着人们不断地追寻着、体验着生活的美好。(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EG(3分)11.C

(3分)

12.C

(3分)13.(1)请求说:“你把柳词当做不好的,何不自己写一篇给我看呢?”刘季高沉默着没有应答的话。(2)因为柳屯田一生的精力在这方面,不像苏东坡等人是把填词当作多余的事情来做的。(8分)14.①教坊乐工求“新腔”者多;②悔因填词得罪皇上而阻塞自己的仕途;③悔因词得名而致使其擅长的其他文辞不得发挥。(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3分)16.①.楚角

②.残月

③.作者的无限秋思与哀愁,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17.(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A:独树一帜;B:不可或缺;C:眼前一亮(3分)19.甲:成为各国抢抓的技术高点;乙: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3分)20.“中国光谷”:表示特定称谓,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光子号”:表示特定称谓,指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的名称。“光—芯—屏—端—网”:表示特殊含义,这是光谷产业集群的五个关键领域。“高精尖”:表示强调,突出这些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高端和尖端特性。(4分)21.观点一:恰当词义贴切:“脱胎”原指生物体从母胎中脱离出来,比喻事物或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某种重大的变化或质的飞跃。在文中,光迅科技“脱胎于武汉邮科院”,意味着光迅科技是从武汉邮科院这一母体中发展出来,并继承了其科研和技术基础,最终实现了自身的独立和壮大。这一表述准确地反映了光迅科技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语境相符:文章在介绍光迅科技的背景时,提到了它起源于武汉邮科院,并强调了光迅科技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使用“脱胎”一词,不仅强调了光迅科技与武汉邮科院的紧密联系,还突出了光迅科技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修辞效果:“脱胎”一词具有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光迅科技发展历程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观点二:不恰当字面意义限制:“脱胎”一词在字面意义上更多地指生物体从母体中脱离出来的过程,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可能在某些读者中引发对光迅科技与武汉邮科院之间关系的误解,认为光迅科技是完全独立、没有继承关系的全新实体。专业术语缺乏:在科技或经济领域,通常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企业之间的关联或发展变化。例如,“衍生”、“孵化”等词汇可能更能准确表达光迅科技作为武汉邮科院科研成果或技术转化而来的过程。使用“脱胎”可能会让读者感觉用词不够严谨或专业。语境多样性:虽然“脱胎”在文中能够引发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但也可能因为语境的多样性而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差异。不同的读者可能对“脱胎”一词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从而影响到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4分)22.画波浪线的句子“毫秒间光起‘刀’落,切钢板好似切豆腐”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激光切割钢板的高效和轻松。通过“光起‘刀’落”的比喻,将激光切割比作锋利的刀切过物体,突出了其迅速和精准的特点;而“切钢板好似切豆腐”的夸张描述,则进一步强调了激光切割的强大和高效,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先进性和震撼力。(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月夜》中说,“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人生的成长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思考。你在成长时会有怎样的姿态?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分析:本题以诗句“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为引子,要求考生探讨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姿态与选择。审题立意时,需深入理解诗句的寓意,并联系个人成长经历与社会现实进行思考。诗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