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监场老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需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春山在望,万物惊蛰。你所在班级准备制作“多样春光”专刊,

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栏目一:春之山】

春天来了,到山里去。去看看桃花。人间四月,山里春意正浓,

盘曲的路崖边,一树一树的花开,像大山簪了桃红的步摇,袅袅娜娜,

环瑕轻响,裙裾飘香。

去听听鸟鸣。【甲】灰喜鹊们在树与树之间辗转腾挪,白色的尾

羽如雀尾,开合间总是洒落一长串脆生生的啼鸣。这种鸟喜欢吵吵嚷

嚷,【乙】倒显得麻雀似乎成了小家碧玉。

去瞧瞧新叶。新生的叶子叶脉细细的,叶片似乎蒙着一层油光,

极像泛着绒毛的小姑娘的脸,薄的似乎能透出光来。我觉得,【丙】

“娇”这个字用在新叶上无比贴切,因为她们连阳光似乎都承受不住。

去吹吹山风。像披着长长的斗篷,风在山谷间潇洒地穿唆。他摸

摸草叶子,顺便一星黄土;接着树梢,一下那些害羞的花

蕊;然后直奔山顶,去庄重的松树叶子。在春天的家族中,【丁】

他显然是最调皮的。

除了花,除了树,除了草,山还是枯草那样的黄褐,但是,四月

的黄褐到底与十二月不同了,那些黄褐色也闪着一点点生命的亮色。

绿叶子,红桃花,鹅黄柳,衬着这些连绵起优的山,是天然的一幅水

彩画,任是哪一个名手也拿得起这样的如椽巨笔,画不出这样的江山

画卷!

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娜"应读"nu6”B.“洒落”应写为“撒落”

C.“篷”应读"p6ng”D.“穿唆”应写为“穿梭”

2.依次填入文段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掀起蹦到逗弄摇摆B.吹起蹦到戏弄摇摆

C.掀起跳到逗弄摇晃D.吹起跳到戏弄摇晃

3.小刚和小文对文段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刚认为【甲】句中"辗转腾挪”可以换成“辗转反侧”,更

有利于表现灰喜鹊们的动作特点。

B.小文认为【乙】句中“小家碧玉”用得很恰当,既符合麻雀常

见、小巧的特点,也准确表达了麻雀与灰喜鹊叫声对比的结果。

C.小刚认为【丙】句中“娇”字用得特别形象而生动,不仅将

新叶质地的细腻娇嫩充分表现出来了,还赋予了新叶以柔和的人性化

美感。

D.小文认为【丁】句中“调皮”也可以换成“淘气”,因为这两

个词是同义词,在这里都可以用于形容山风具有像小男孩一样的性格

特点。

4.文段中划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答案】1.C2.C3.A

4.”是天然的一幅水彩画”改为"是一幅天然的水彩画”;

“任是哪一个名手也拿得起"改为"任是哪一个名手也拿不起”。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有误,斗篷:d6upeng,一种没有袖子披着穿的大衣;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从题目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空格都

需要填入一个与“风”在山谷间穿梭的动作相符的词语。

第一空,“他摸摸草叶子,顺便—一星黄土”,描述的是风轻轻

触摸黄土的动作。在这里,''掀起"确实可以表示风的力量让黄土有所

动作,而“吹起”虽然常用于描述风使物体飘起,但在这里“掀起"

更贴合“摸摸”这一轻柔的动作。

第二空,”接着—树梢”,描述的是风触及树梢的情境。这里,

“蹦到”更侧重于表现出风的活泼和轻盈,而“跳到”则显得更为直

接和生硬。因此,“蹦到”更为贴切。

第三空,”—一下那些害羞的花蕊”,这里需要的是一个能表现

风与花蕊之间轻柔互动的词语。“逗弄”和“戏弄”都带有一定的戏谑

意味,但“逗弄”更偏向于轻松愉快的互动,而“戏弄”则可能带有

一定的贬义。因此,“逗弄”更为合适。

第四空,“然后直奔山顶,去—庄重的松树叶子”,这里需要的

是一个能描述风使松树叶子摇曳的词语。“摇摆”和“摇晃”都可以表

示物体的晃动,但“摇晃”更侧重于外力使松树叶子摇曳;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句赏析。

A.有误,【甲】句中的“辗转腾挪”是形容灰喜鹊在树与树之间灵

活地移动、变换位置,展现出它们的活力和生机。这个词既描述了它

们的动作,也带有一定的动感和生命力。而“辗转反侧”通常用来形

容人因为心事重重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状态,更多地用于描述人的心

理活动和睡眠状态,与灰喜鹊的动作特点不符;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是天然的一幅水彩画"中语序不当,应改为“是一幅天然的水

彩画”;

“任是哪一个名手也拿得起这样的如椽巨笔"中,"拿得起”这个

词使用不当,因为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创

作出这样的画作。所以,可以将“拿得起”修改为"拿不起”。

【栏目二:春之雪】

雪在春夜多美,美到松树以针叶攥住雪不放手。松枝上形成一个

个雪;球,像这棵松树把雪球递给边上的松树,而边上的松树同样送

来雪团。松树们高过两层楼房。剪影似戴斗笠、披大整的古代人。

道路两旁,曲柳的枝条在空中交集。夏天,曲柳结的小红果如碎

花构成的拱棚。眼下枝头结的都是白雪。雪在枝上铺了一个白毡,路

面仍积了很深的雪。哪些雪趴在树枝的白毡上,哪些雪落在地上卧底,

它们早已安排得清清楚楚。

雪下面的大地已经复苏了,有的草绿了。虫子在土里蠕动。雪和

草的根须交流水,和虫子小声谈天气。雪在复苏的大地上搭起了蓬松

的帐篷。

睡觉吧,春雪们,你们躬着背睡吧,我也去睡了,让月亮醒着。

很久以来,夜里不睡觉的只有月亮。

5.结合上下文的意思,下列对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攥”传达出“紧紧握住”的力量感,将雪落满松针叶的样子

形象化了。

B."结”在这里含有结出果实的暗示,表达出作者对春雪的喜爱,

也表现了春雪落在曲柳枝头的美感。

C.“蠕”写出了春天昆虫复苏的状态,充满生命的张力。

D.“躬”富有亲切感,既拟人化地写出了雪的舒适睡姿,也表达

出对春雪善意的嘲讽。

6.同学们对专刊封面标题中“春”字字体选择产生了分歧,请

你结合书体特点和专刊内容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答案】5.B6.示例一:我选Ao篆文因形立意,可以形

象的表达“春”的含义,有万物生长之意。

示例二:我选B。隶书渗透着民间的淳朴气息和大自然的广阔气

象,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春天的广阔。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赏析。

B.根据“眼下枝头结的都是白雪”可知,表达了白雪落在枝头的

场景,表达出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也表现了春雪落在曲柳枝头的美感。

“含有结出果实的暗示"表述有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A:篆文的特点大都属于因形立意,仍然保持很多因形立意的图

像文字。篆文的“春”从呼从日,沙中春时生也。万物之出也。从日押

屯。日夕巾屯者、得时列生也。屯字象少中木之初生。形象的表达了春天

的景象。

B:隶书的特点渗透着民间的淳朴气息和大自然的广阔气象,体

现出民间书法朴拙、简淡、奔放、流畅的审美意韵。更通俗易懂,直

观的表达春天的气息和广阔。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

古诗文是一幅幅生动的卷轴,刻画着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芦苇

摇曳,先民低唱“①,白露为霜";羁旅成都,杜甫悲叹“南

村群童欺我老无力,②";路遇宫市,乐天看到那个“满面

尘灰烟火色,③"的老人,”可怜身上衣正单,④";

杨花落尽之时,李白遥念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⑤月

明星稀之时,王建生游子之思,“⑥,不知秋思落谁家”;夜

深人静之时,苏轼在孤独地坚守,“⑦,寂寞沙洲冷";景色

清幽之处,柳宗元却无意逗留,只因其“寂寥无人,⑧,⑨

";饭食简陋之极,孔子却乐在其中,并且说“不义而富且

贵,⑩"o

【答案】①.兼葭苍苍②.忍能对面为盗贼③.两

鬓苍苍十指黑④.心忧炭贱愿天寒⑤.随君直到夜郎西

⑥.今夜月明人尽望⑦.拣尽寒枝不肯栖⑧.凄神寒骨

⑨.悄怆幽邃⑩.于我如浮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

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

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兼葭、

盗贼、鬓、炭、拣、悄怆幽邃。

8.阅读下面的这首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写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

潜在的铺垫。

B.颔联的“黄鹤”“白云"千载"抒发了变幻难测、世事难料的

感叹,由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

加催生了乡愁。

C.颈联由实写传说转为描写想象中的景物,汉阳城清晰可见的

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D.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泛览景物,即景

生情,此诗自然宏丽,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并非描写想

象中的景物,而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这两句诗描述了汉阳城清晰的树

木和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都是诗人眼前所见,并非想象中的景物;

故选C。

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①者,以饮食苛求属吏,

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②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

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代。但老妻他往,无人始具,家常饭,能

对食乎?"直指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代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

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③,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

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④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

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选自明-郑瑁《昨非斋日纂》)

【注释】①直指使:官职名。②开谕:启发,使明白。③罗列盈

前:满满地陈列在面前。盈,满。④馔:食用,吃。

(1)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相关词句或义项词语解释

方法迁移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郡县患之①

查阅字典紧靠,挨着;依附,勾结;近来;等到。比食

至②______

课内迁移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时

使然耳③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老妻他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B.直指使以师命/静以修身(《诫子书》)

C.自朝过午/白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D.公强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本文塑造了刘南垣公、直指侵两个人物,请从“开谕”的

方式和效果方面,分析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并谈谈你从中获得

的感悟。

【答案】(1)①.感到担忧②.等到③.这样

(2)C

(3)刘南垣公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做,故意拖延时间。当直

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再用粗粉的假食招待他。等直指使吃饱后对着

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刘南垣公巧妙地让

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

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

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刘麟勇于担当、聪明睿智。直指使能虚心

接受老师的教导、知错就改。

(4)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

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这句话启示我们,事物的好与坏

有相对性,条件改变了,评价就可能改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①“渔人甚异之"译为: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

异,感到惊异。“郡县患之”译为:郡县都感到担忧;患:感到担忧。

②查阅字典判断选择“等到"。译为:等到饭上来后;比,等到。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译为:即使这样,但我从先

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然,这样。“时使然耳”译为:

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然,这样。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但是/副词,只是;

B.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C.都是:名词,正午;

D.代词,指直指使/补足音节,不译;

故选Co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三段“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直指觉过饱”,

第四段“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可知,刘南垣公等到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再用粗糊的饭食招待他。

等直指使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刘南垣公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

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

根据第四段''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可知,直指使

虚心接受教训,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诚心改过,可见其是一个知错就

改的人。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阅读启示。

重点词语有:易,容易;然,这样。

“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意在说饮食本来没有精粗,是精是粗是有我们当时的状态决定的。这

启示我们,事物的好与坏有相对性,条件改变了,评价就可能改变。

【点睛】参考译文:

刘南垣公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

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担忧。

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

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妨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

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

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

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刘南垣公强求要他吃,他回答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

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

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楼宇烈

①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

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

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

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②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

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

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

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

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

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

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

征服、改造自然。

③在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

自然的资料。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

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

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

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

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

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理论根据。但

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一一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

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

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

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

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

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

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当初破坏它所获收益

更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此,在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

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

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

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是建立在生

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

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

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光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这里的

“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

技更好的结合,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

⑥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

环境的破坏。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

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

“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史记•范

雎蔡泽列传》)人类要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

多的财富呢?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的主张,曾被理解

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学者们没有从中发现“改造自然”的说法。

B.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其原意不是为了强调“人定胜天”,

而是说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C.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

伟大,甚至能主宰万物。而应该效法天地自然,这种思想值得借鉴。

D.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类向自然的

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而恢复原貌所需成本比当前获得的收益要多。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中心主义造成了当今的生态问题。当前,人类一天不

改变自身的伦理观念,人类就一天不会取得真正的独立。

B.马克思的自然研究理论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

然”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C.食品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

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精神。

D.数据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失去主动性,

丧失自我,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数据,更不能做机器、信息的奴隶。

12.第⑤段提出了“生态伦理”这一概念,请结合原文解释这一

概念的意思,并补充一个能体现“生态伦理”的事例。

1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引用《史记》中的句子可以删去,认为

删去后前后文衔接也很通顺,你认为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0D11.B

12.

示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和促

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关系。如守

护七姑山“千年鸟道”,使百万候鸟顺利南北迁徙,有利于保护生态

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3.不可以,这是引用论证;引人深思,意在呼吁人们“知足”

“知止”,引出“人类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多的财富”这

一结论。这句话体现议论文语言严谨,论证严密的特点。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D.结合第④段“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

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可知:西方一些

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

能异化为物的奴隶”,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

B.结合第②段“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无机身体’,人要依靠

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

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可知:马克思认为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这个理论被人误读为:人

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本项说法不当;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结合第⑤段”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

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可知:“生态伦理”是

指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

示例: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云南

野象群集体北迁,一路向北,在人们的保护下,跨越元江,平安回归

栖息地,有效避免了多起野象伤人事件。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分析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

对策: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带词解句。

表态:不能删;

“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的意思

是:人要知道满足、节制,不能贪得无厌。这句话作为道理论据,引

人深思,结合第④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人类破

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

境”,第⑤段“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

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第⑥段“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

了自我”可知:上文从反面表现人类破坏自然的各种行为;现实生活

中,许多人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征服物质世界的过程,丧

失了自我。这句话意在呼吁人们“知足“知止”,有力论证“没有必要

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多的财富”这个结论。删掉后体现不出来这个

结论的重要性。这句话体现议论文语言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灌

慕楠

①春上,村主任陪着乡长来到陈九炳的苇田里。那时候,陈九炳

正猫腰撅脏给半腿高的苇子锄杂草、去杂苇。绿油油的芦苇在春风中

抖擞着,歌唱着。几只呱呱鸟扯着嗓子叫着,在陈九炳的脚下跳来跳

去。

②村主任说,九炳,乡长来看你了。

③陈九炳直起腿束,用手背抹抹汗,哎呀,乡长啊,你咋还亲自

来了呢?一只呱呱鸟蹦到了乡长的脚面上。乡长呵呵一笑,老陈,都

说你是难剃的头,我不来,这头剃不了啊!

④陈九炳把锄头往地上一戳,乡长说哪里话?俺小老百姓头发长

了,随便拿个刀子刮吧刮吧就成了。

⑤乡长轰走了蹦到脚而上的呱呱鸟,老陈啊,这里要建一个白洋

淀休闲旅游综合体,这三千亩苇田荷塘都要挖掉,水抽干了,建酒店、

禅院、会所,还有高尔夫球场。到时候,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

旅游休闲,给国家能创几个亿的税收呢!

⑥知道!村主任都跟俺说好几遍了。陈九炳说,可俺这五亩半苇

田碍着啥事了?这屁股大的地方还能建高尔夫球场?

⑦村主任扳倒了戳着的锄头,不是跟你说过吗,你这屁股大的地

儿是不能建高尔夫球场,可它正在球场中心,你说得不碍事?

⑧陈九炳把扳倒的锄头又戳了起来,俺自己的地碍谁什么事了?

爷爷种苇编席打箔,爹爹种苇储粮打围,苦田是他们的命呢!再后来

就到了俺,俺也有大项目,俺闺女在北京和外贸签了合同,收咱这苇

子,做芦苇画出口呢!

⑨乡长扑哧一声笑,就你这点儿芦苇,出口?外国人不稀罕!

⑩俺这点儿苇子是少,可俺要收购了这三千亩的苇子就不少了吧?

陈九炳说着,领着乡长和村主任瞠过几片茂密的芦苇。向苇田边上走。

扑棱棱,“嘎嘎吉,嘎嘎吉一一”几只鹄丁被跪了起来。

村主任一伸手,没逮住,我说九炳,你小子这苇田里还有码丁?

陈九炳说,甭说鹄丁了,就是白鹭黄鹤都来过呢!俺这里苇子

茂密,鸟儿都愿意来!

那你给我弄几只鸽丁炖炖,再抓几只白鹭黄鹤养养怎样?

不行啊,村长。陈九炳说,鸟是苇子的魂儿,鸟不来了,苇子

没魂了,不就焉死了吗?

村长拉着陈九炳蹲下,用左手掏出一支烟递过去,又用右手掏

出一沓纸递过去,我就是和你说着玩的,我还没这点保护动物意识?

喏,你说人家会卖给你苇子?你看着,他们早把苇田卖给开发商了,

钱都揣兜里了!就你傻吧,傻得连个呱呱鸟都不如!

陈九炳一张一张翻着合同。翻一张,说一声。俺去,翻一张,

说一声,俺去,怎么能这样呢?说着说着,就要撕合同。村长一把夺

过来,你也快签吧,一亩地五万多,五亩半地小三十万了,你卖苇子

哪里去卖这么多钱?

不,不止这么多!乡长不知什么时候也凑过来了,我刚给开发

商打了电话,说你是最后一家,如果你今天签了,再给你追加几万,

让你再去新马泰旅游一圈!

那俺要是不签呢?陈九炳把烟夹在了耳朵上,想想,又取下,

扔在了地上。

那就是钉子户,破坏市里招商引资大环境,公安介入,抓起你

来,最后钱也捞不着,地也落不下!最后鸡飞蛋打。

一只呱呱鸟又追了过来,又爬上了乡长的脚面。乡长一抬脚,

皮鞋用力踩了下去!

陈九炳扒开乡长的皮鞋,捧起了那只呱呱鸟,埋怨着,傻鸟啊,

你以为那是俺的皮鞋吗?

鸟傻,你可别傻,村长把一张空白合同递过来,你儿子在市里

做公务员,还开了个小饭店,本身公务员就不能经商,饭店他又没交

税,市里正想查他呢!你签了,就什么事都没了!签吧一一

陈九炳愣了半天,哆嗦着在合同上歪歪扭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用鸟血按上了一个肥肥的指印!

出国旅游一周后,陈九炳回到白洋淀。他没回家,一下船就直

奔了苇田。

他没有看见那歌唱的芦苇,也没有看见跟着他跳来跳去的呱呱

鸟,更没有看见那一不留神就从腋下飞过的鸽丁,他看见的是十几台

挖掘机正牛魔王一样11牟唉地吼叫着。在陈九炳的眼里,那不是挖掘机,

那是外星人派来的怪物。那怪物,先是慢慢伸长脖子,惊悚地伸到天

空中去,接着慢慢地探下身来,尖利的爪子探到葱郁的芦苇丛中,猛

地一拱,苇叶苇根就被拔了起来。然后伸向远处,哗的一松,苇叶苇

根连同泥土被甩到了五米开外的堤场上。堤场长得望不到头,原来一

望无际的水域,已经沧海变桑田了……

陈九炳就觉得自己的心被拔了起来,拔到了半空……

一夜未眠。第二天,陈九炳找到村主任,让村主任陪着他找到

乡长。他把一个鼓鼓的塑料袋扔在乡长的办公桌上,大声嚷着,乡长,

这苇田俺不卖了,俺儿子的事也不管了,你们爱咋地咋地吧!

说完,一扭头走了。

人们好久没有见到过陈九炳。过了些时日,挖掘机走了。又过

了些时日,挖掘机又来了。它们扒开了高高的堤玲,抹平了凸起的苇

田和荷塘,外面急切的淀水钾足了劲儿,重又回灌了进来。哗啦哗啦

的气势过了三天,大淀又恢复如初,波平如镜了。

但淀区的人们却没见陈九炳回来。

秋天,乡长来村里布置建设美丽乡村事宜,来村主任家喝酒。

喝到酣处,乡长激动起来,你问这淀水回灌的事谁弄成的?陈九炳!

这老小子,真有些胆魄,他先是跑到市里反映,市里没表态;又到省

里,还没个结果。你说他去了哪里?他让女儿领着直接去了环保部,

这么大的项目,既没环评,又没洪评,项目就叫停了。停得好啊!要

不我们脑瓜一热,就都被开发商忽悠啦一一

是啊,停得好!祖宗留下来的这汪儿水经不起这么折腾呢!村

主任端杯凑过去,碰了一下乡长的杯。

九炳呢?怎还不见影?乡长问。

他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吓得躲到旱地亲戚家去了!

快,快给他打电话,乡长挥舞着胳膊嚷起来,你就说,他苇田

里的呱呱鸟和鹄丁又飞回来了……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锄头”在文中是一个重要道具,在“一戳”“扳倒”"又戳

了起来”这几个回合中,借助“锄头”表现出了陈九炳和村主任代表

的两种力量的矛盾和对抗。

B.陈九炳倔强耿直,在面对村主任和乡长的劝说时,他不畏权

势,不为所动,但担心影响儿子的前程,最终还是屈服签字了。

C.陈九炳要收购这三千亩的苇子做芦苇画出口,这直接引起了

村干部的强烈不满,陈九炳的这种行为缩小了白洋淀休闲旅游综合体

的面积。

D.陈九炳有胆有谋,在苇田面临毁灭之际,奔走呼告,不辞劳

苦,借助上级领导的力量,拯救了濒临绝境的苇田。

1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者并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

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于情节之外,客观地讲述和呈现情节、事件

和人物。

B.小说从呱呱鸟在陈九炳的脚下跳来跳去写起,最后以呱呱鸟

飞回来收束全篇,有着丰富的象征意蕴。

C.陈九炳不卖苇田了,儿子的事也不管了,村干部爱咋地咋地,

这暗示着陈九炳下定决心要保护苇塘。

D.作品构思新颖,情节疏密相间,对一般性的情节简笔勾勒,

但对人物内心斗争、一夜未眠等典型场景则工笔描绘,重点渲染。

16.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这组句子,

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只呱呱鸟蹦到了乡长的脚面上……

乡长轰走了蹦到脚面上的呱呱岛……

一只呱呱鸟又追了过来,又爬上了乡长的脚面。

乡长一抬脚,皮鞋用力踩了下去!

17.有人提出小说标题“回灌”可以改成“决不放弃”,你认为

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8.这篇小说的主题很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C15.D

16.文中借呱呱鸟的活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也传达了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

乡村的向往和追求。

17.“回灌”更好,(1)小说的高潮部分就是挖掘机又回来了,

又把白洋淀的水回灌进来。“回灌”是小说故事的转折点,也是集中体

现主人公形象的关键情节。(2)“回灌”含义更为丰富,不仅是水流

的回灌,更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拨乱反正,更好地深化主题。(3)

“决不放弃”直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九炳坚决保护白洋淀生态

环境的决心。但是这个题目太直白,没有耐人寻味的含蓄。

18.(1)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坚守和热爱,这是他们祖祖辈辈

生活的地方。

(2)抒发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3)当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与发展第产业(旅游、服务)产生矛

盾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挖掘属于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合理地进行

乡村建设改造,而不能一万切地照搬照抄。

(4)从基层干部的工作现状角度来看。小说讽刺乡长、村支书

等基层干部,见识短浅,忽视乡村长远发展和环保效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这直接引起了村干部的强烈不满”错误。由原文第段“村

主任拉着陈九炳蹲下,左手掏出一支烟递过去,右手掏出一沓纸递过

去,喏,你说人家会卖给你苇子你看看,他们早把苇田卖给开发商

了,钱都揣兜里了!就你傻吧,傻得连个呱呱鸟都不如!"可知,陈九

炳收购这三千亩的苇子做芦苇画出口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引起村干部

的不满,村长是因为他不肯签字把苇田卖给开发商而不满;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D.“但对人物内心斗争、一夜未眠等典型场景则工笔描绘,重点

渲染”错误。小说第段只用一句话来概括陈九炳内心的斗争以及一

夜未眠,并没有进行工笔描绘,重点渲染。

故选D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只呱呱鸟蹦到了乡长的脚面上“,说明这里的水鸟不怕人,

暗示呱呱鸟和陈九炳之间的和谐相处;“乡长轰走了蹦到脚而上的呱

呱鸟”则暗示乡长对陈九炳不配合他的工作,不愿意签字感到不满,

所以这一动作揭示了人物的心情;“一只呱呱鸟又追了过来,又爬上

了乡长的脚面。乡长一抬脚,皮鞋用力踩了下去!"这是在陈九炳和

村主任发生争端时,呱呱鸟的扑腾喧闹,揭示了两人之间的较量,也

暗示了陈九炳坚持原则,不肯妥协的倔强性格。小说借助“呱呱鸟”

这一意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人物的心理,也传达了作

者对田园牧歌式的美丽乡村的向往和追求。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首先要阐明观点:“回灌”更好,然后阐明理由。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段“挖掘机又回来了,它们扒开了高高的堤

玲,抹平了凸起的苇田和荷塘,外面急切的淀水聊足了劲儿,重又回

灌了进来,哗啦哗啦的气势过了三天,大淀又恢复如初,波平如镜了”。

说明陈九炳坚持保护白洋淀的水域的想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而前

文一再说村长和乡长为了建白洋淀休闲旅游综合体,说服陈九炳将苇

田卖给开发商,所以“回灌”是小说故事的转折点,也是集中体现主

人公形象的关键情节,前面的铺叙皆为这一情节蓄势。

小说讲述村长和乡长为了建白洋淀休闲旅游综合体,要把三千亩

苇田荷塘都要挖掉,水抽干了,建酒店、禅院、会所,还有高尔夫球

场,发展旅游。他们的做法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脑瓜一热,不利于

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而“回灌”让白洋淀的水重新灌了回来,又恢

复了往日的波平如镜。所以“回灌”含义更为丰富,不仅是水流的回

灌,更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拨乱反正,更好地深化主题。“决不放

弃”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九炳坚决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决心。

但是太直白,没有耐人寻味的含蓄意味。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分析概括。

由原文第⑧段“陈九炳把扳倒的锄头又戳了起来,俺自己的地碍

谁什么事了爷爷种苇编席打箔,多多种苇储粮打围,苇田是他们的

命呢!再后来就到了俺,俺也有大项目,俺闺女在北京和外贸签了合

同,收咱这苇子,做芦笔画出口呢"可知,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坚守

和热爱,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由原文第①段“绿油油的芦苇在春风中抖擞着,歌唱着。几只呱

呱鸟扯着噪子叫着,在陈九炳的脚下跳来跳去”,第段“甭说鹄丁,

就是白鹭黄鹤都来过呢!",第段“陈九炳说,鸟是苇子的魂儿,鸟

不来了,苇子没魂了,不就着死了吗”抒发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期盼。

村长和乡长听了开放商的建议,想要在这里建一个白洋淀休闲旅

游综合体,三千亩苇田荷塘都要挖掉,水抽干了,建酒店、禅院、会

所,还有高尔夫球场,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搞活经济。所以从发展

经济的方式角度,当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与发展第产业(旅游、服务)

产生矛盾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挖掘属于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合理

地进行乡村建设改造,而不能一万切地照搬照抄;

村长和乡长听从开发商的建议要建一个白洋淀休闲旅游综合体,

而后来才知道这一项目既没环评,又没洪评,他们为了眼前利益,差

点让白洋淀的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所以从基层干部的工作现状角度,

讽刺乡长、村支书等基层干部,见识短浅,忽视乡村长远发展和环保

效益。

四、整本书阅读(共10分)

19.文学作品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立体多面的,

不是单一平面的。请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进行

辩证分析。

A.猪八戒B.祥子C.宋江D.范爱农

【答案】示例一:祥子,优点是勤劳,辛勤拉车三年凑足了买车

的钱;缺点是自私麻木,小福子死后祥子彻底堕落为行尸走肉。

示例二: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救困,但后来

主动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竟背叛同伴,导致最后

的悲剧发生。

示例三: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

的知识分子,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

内心的新青年。他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首先概括出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再举出

表现他优点和缺点的例子。不能只概括出优、缺点,而不结合情节举

例说明。要辩证地分析人物的形象。故事情节不能张冠李戴,要与人

物相对应。

示例:《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

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

难分敌我。但他在取经途中又表现出忠勇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总

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另外他还憨厚老实,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20.你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

请从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虽身处残酷的

战争环境,且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却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让自己

拥有了充实而有价值的青春。他的事迹可以作为例证鼓励青年人努力

奋斗,不负青春年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示例:我选《简・爱》中的简・爱。她从小是一个孤儿,在各种

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简•爱

在成长的路上虽然历经许多旧习俗和偏见,但她不听从命运安排,敢

于反抗命运的不公。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

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她的事迹可以燃起青年的奋斗激情,她的精神

可以赋予青年无限的力量,在大好的青春年华,奋斗不止!

五、写作(共60分)

21.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

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实现理想……

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语言简练,语句通顺,结构合理;(2)书写工整,卷

面整洁,不少于600字;(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

名O

【答案】例文

凝聚

床头,摆着一个小布枕,里面缝上了棉花。枕头方方正正的,像

一块厚毯。妈说,用棉花做的枕头,软和。伸手摸去,软是软和极了,

可外表太难看,黑灰的布料,土里土气的,像一张深沉的脸。

我并不喜欢它。为了照顾妈的情绪,勉强接受着。

早上醒来,伸伸脖子,觉得四肢僵硬,脖项竟有些酸疼。奇怪!

这好好的脖子,咋了呢?一低头,看到了枕头,似有所悟。原来是这

枕头里的棉花铺得不平整,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害得我的脖子落

枕了。气不打一处便窜了上来。

看到妈妈,一顿抱怨。“看你缝的好枕,害的我脖子落枕了……二

妈妈一脸关切,着急过来给我按摩颈项。我气还没消,一扭身,脱离

她的手。眼睛的余光,看到她的脸上,写满了尴尬和歉意。

一时没有很好的替代枕,只好继续用着它,睡觉时尽量枕它的侧

边。熄灯,眼前一片黑。小心枕上头,侧卧着。忽地闻见一股气味,

淡淡的香。左右嗅了嗅,恍惚中觉得是妈妈身上的香味。哦,是这枕

头散发出的味道。我的心一阵讶然:原来,妈妈一针一针缝进去的,

不仅仅是棉花,还有她手上细密的汗,还有她身上淡淡的香,饱含着

这深深的甜甜的爱!只不过日里喧嚣,只不过我太任性,竟以这凡俗

和幼稚伤害了凝聚在枕上的深情。

我想好好的珍惜、爱护这睡枕。

不多久,睡枕又给我带来了麻烦。朦胧中,听见妈妈的叫嚷:”给

你缝,也是白缝了,又不珍惜,枕头都掉地了,自己还不捡起来……

"我一慌神,起来一看,原来枕头掉地上了,床头柜上的杯子也倒了,

水泼了一地。我连忙拾起枕头,扔到床上,听见妈妈的唠叨,像鞭炮

一般,没完没了,炸得耳朵生烦。倒下去,侧身,正好撞见枕上的水

渍,两块湿湿的水印,像两只大大的眼睛。细瞅,枕头四周,密密麻

麻的针脚,仿佛一串串蹒跚的“脚印”,东倒西歪的。它们走得那么

艰辛;路,那么漫长……

脑海里不禁浮现妈妈为我缝睡枕的情景:她剪裁布料,穿针引线;

她倚在摇椅上,一针一针地缝。眼睛紧紧盯着细细的针眼,钻过去,

穿过来,像进行一次遥远的跋涉。白光如雪,打在脸上,甚是慈爱。

针尖上下起伏,把灯光一点点凝聚,把爱一点点凝聚……

白光如雪,我知道,那是爱的凝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凝聚”有聚集、积聚、聚合之意,动词,审题时要

考虑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的对象,以及结果等问题,如“谁(或什

么)凝”聚了什么,才有会....o选材时可据文题提示写“亲情”友

谊"“"爱心""智慧和力量”以展示家庭的幸福、集体的温馨、社会的

和谐以及如何战胜困难或实现理想。另外也可不囿于文题限制,从“自

然"等角度切入。本文以写作记叙文为主。

2.选材构思:例如,可以描述班级的凝聚力。可以记述运动会,

辩论会,合唱比赛,拔河比赛等等场景。既可以叙述某些活动如何改

变了一个班级的过程,表明凝聚的力量。写作时,只要注意叙事时,

情节要充分,细节要充分,同时,再将自己对班级的感情与理解,化

为“凝聚”词语的表达,自然就可以了。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

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监场老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需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春山在望,万物惊蛰。你所在班级准备制作“多样春光”专刊,

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栏目一:春之山】

春天来了,到山里去。去看看桃花。人间四月,山里春意正浓,

盘曲的路崖边,一树一树的花开,像大山簪了桃红的步摇,袅袅娜娜,

环琼轻响,裙裾飘香。

去听听鸟鸣。【甲】灰喜鹊们在树与树之间辗转腾挪,白色的尾

羽如雀尾,开合间总是洒落一长串脆生生的啼鸣。这种鸟喜欢吵吵嚷

嚷,【乙】倒显得麻雀似乎成了小家碧玉。

去瞧瞧新叶。新生的叶子叶脉细细的,叶片似乎蒙着一层油光,

极像泛着绒毛的小姑娘的脸,薄的似乎能透出光来。我觉得,【丙】

“娇”这个字用在新叶上无比贴切,因为她们连阳光似乎都承受不住。

去吹吹山风。像披着长长的斗篷,风在山谷间潇洒地穿唆。他摸

摸草叶子,顺便一星黄土;接着树梢,一下那些害羞的花

蕊;然后直奔山顶,去庄重的松树叶子。在春天的家族中,【丁】

他显然是最调皮的。

除了花,除了树,除了草,山还是枯草那样的黄褐,但是,四月

的黄褐到底与十二月不同了,那些黄褐色也闪着一点点生命的亮色。

绿叶子,红桃花,鹅黄柳,衬着这些连绵起伏的山,是天然的一幅水

彩画,任是哪一个名手也拿得起这样的如椽巨笔,画不出这样的江山

画卷!

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娜"应读"nu6”B.“洒落”应写为“撒落”

C.“篷”应读"p6ng”D.“穿唆”应写为“穿梭”

2.依次填入文段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掀起蹦到逗弄摇摆B.吹起蹦到戏弄摇摆

C掀起跳到逗弄摇晃D.吹起跳到戏弄摇晃

3.小刚和小文对文段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刚认为【甲】句中"辗转腾挪”可以换成“辗转反侧”,更

有利于表现灰喜鹊们的动作特点。

B.小文认为【乙】句中“小家碧玉”用得很恰当,既符合麻雀常

见、小巧的特点,也准确表达了麻雀与灰喜鹊叫声对比的结果。

c.小刚认为【丙】句中“娇”字用得特别形象而生动,不仅将

新叶质地的细腻娇嫩充分表现出来了,还赋予了新叶以柔和的人性化

美感。

D.小文认为【丁】句中“调皮”也可以换成“淘气”,因为这两

个词是同义词,在这里都可以用于形容山风具有像小男孩一样的性格

特点。

4.文段中划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栏目二:春之雪】

雪在春夜多美,美到松树以针叶攥住雪不放手。松枝上形成一个

个雪;球,像这棵松树把雪球递给边上的松树,而边上的松树同样送

来雪团。松树们高过两层楼房。剪影似戴斗笠、披大整的古代人。

道路两旁,曲柳的枝条在空中交集。夏天,曲柳结的小红果如碎

花构成的拱棚。眼下枝头结的都是白雪。雪在枝上铺了一个白毡,路

面仍积了很深的雪。哪些雪趴在树枝的白毡上,哪些雪落在地上卧底,

它们早已安排得清清楚楚。

雪下面的大地已经复苏了,有的草绿了。虫子在土里蠕动。雪和

草的根须交流水,和虫子小声谈天气。雪在复苏的大地上搭起了蓬松

的帐篷。

睡觉吧,春雪们,你们躬着背睡吧,我也去睡了,让月亮醒着。

很久以来,夜里不睡觉的只有月亮。

5.结合上下文的意思,下列对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攥”传达出“紧紧握住”的力量感,将雪落满松针叶的样子

形象化了。

B."结”在这里含有结出果实的暗示,表达出作者对春雪的喜爱,

也表现了春雪落在曲柳枝头的美感。

C.“蠕”写出了春天昆虫复苏的状态,充满生命的张力。

D.“躬”富有亲切感,既拟人化地写出了雪的舒适睡姿,也表达

出对春雪善意的嘲讽。

6.同学们对专刊封面标题中“春”字字体选择产生了分歧,请

你结合书体特点和专刊内容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

古诗文是一幅幅生动的卷轴,刻画着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芦苇

摇曳,先民低唱“①,白露为霜”;羁旅成都,杜甫悲叹‘'南

村群童欺我老无力,②";路遇宫市,乐天看到那个“满面

尘灰烟火色,③"的老人,”可怜身上衣正单,④";

杨花落尽之时,李白遥念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⑤月

明星稀之时,王建生游子之思,“⑥,不知秋思落谁家”;夜

深人静之时,苏轼在孤独地坚守,''⑦,寂寞沙洲冷、景色

清幽之处,柳宗元却无意逗留,只因其“寂寥无人,⑧,⑨

";假食简陋之极,孔子却乐在其中,并且说“不义而富且

贵,⑩"o

8.阅读下面的这首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写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

潜在的铺垫。

B.颔联“黄鹤”'‘白云"千载"抒发了变幻难测、世事难料的感

叹,由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

催生了乡愁。

C.颈联由实写传说转为描写想象中的景物,汉阳城清晰可见的

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D.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泛览景物,即景

生情,此诗自然宏丽,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①者,以饮食苛求属吏,

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②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

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始具,家常饭,能

对食乎?”直指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代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

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③,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

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④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

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选自明-郑瑁《昨非斋日纂》)

【注释】①直指使:官职名。②开谕:启发,使明白。③罗列盈

前:满满地陈列在面前。盈,满。④馔:食用,吃。

(1)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相关词句或义项词语解释

方法迁移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郡县患之①

查阅字典紧靠,挨着;依附,勾结;近来;等到比食至②

课内迁移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时

使然耳③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老妻他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B.直指使以师命/静以修身(《诫子书》)

C.自朝过午/白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D.公强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本文塑造了刘南垣公、直指侵两个人物,请从“开谕”的方

式和效果方面,分析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并谈谈你从中获得

的感悟。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楼宇烈

①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

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

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

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②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

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

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

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

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

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

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

征服、改造自然。

③在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

自然的资料。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

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

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

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

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

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理论根据。但

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一一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

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

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

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

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

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

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当初破坏它所获收益

更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此,在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

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

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

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