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共280题)_第1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共280题)_第2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共280题)_第3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共280题)_第4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共28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共7套)(共280题)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当由以下哪一机关来解释或者决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法制办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最高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2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出现原则性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因此,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如果出现原则性分歧时,有权作出解释或决定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上,本题选A。2、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没有谁高于谁的问题。3、制宪机关()。A、是宪法起草机关B、一般来说是制定宪法的临时性机关C、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D、是具有广泛民意基础并通过任命产生的制宪机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制宪权又称为宪法制定权,是指宪法制定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制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权力。制宪机关依据民意行使制宪权,具体负责宪法的制定工作。实际行使制宪权的议会或者代表机关一般是由国民经过选举而产生的。制宪会议不同于一般的国会或者民意代表机关,可不受旧宪法的约束,具有政治会议的性质。可见,制宪机关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故选C项。制宪机关与宪法起草机构是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宪机关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而宪法起草机构是具体工作机关,不能独立地行使制宪权;制宪机关一般是常设的,而宪法起草机关是临时性的机构,起草任务结束后便解散;制宪机关有权批准宪法、通过宪法,而宪法起草机关无权批准、通过宪法;制宪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而宪法起草机关主要通过任命方式产生,注重成员的广泛性。可见,A项表述错误。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如制宪会议、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一般情况下,普通法律的起草和制定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进行,无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可见,制宪机关的本质是专门机构,而不是临时机构,更何况制宪机关一般是常设的,故B项表述错误。制宪机关虽然注重成员的广泛性,但制宪机关不同于一般的国会和民意机关。故D项表述错误。4、关于法治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也是法治的首要条件B、权力制约原则特别强调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要求严格依法行政C、权利保障原则内容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终极性的目的价值D、正当程序原则最早源于古代罗马法,理论根据是自然公正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法治的各项基本原则。法治与人治区别的根本标志就是以人还是以法为最高权威,法律至上就是法律是最高权威的另一种说法;权力制约原则中特别强调的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原因在于行政权力掌握大量日常公共生活的组织指挥权能,直接对日常生活进行干预,且具有广泛性、主动性和单方面性等特点;法律作为一个事物出现和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即人权,换言之,人权当然也就是法治的终极性目的价值;正当程序原则最早源于英国,而不是古代罗马,古代罗马乃至古希腊都已经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程序的意义,但是在法律上正式确立却是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签署的《自由大宪章》,其中对正当程序原则作了初步规定,其理论根据是自然公正原则没错。5、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A、文义解释和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C、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D、系统解释和社会学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律解释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区分,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的关键。正式解释具有法律约束力,非正式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C项正确。ABD项均为法律解释的方法,不选。6、在法律解释方法上,文义解释是指()。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B、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C、在法律文字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D、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解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文义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7、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促进入类文化事业的发展D、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仍然是维护阶级统治,表现在众多方面,其中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就是其中之一。8、人的出生属于法律事实中的()A、相对事件B、绝对事件C、法律行为D、意外事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法律事件是否由人们的行为引起,法律事件可以划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不是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的出生与死亡、时间的流逝等自发性质的现象都是绝对事件,B项正确。9、在诸项司法原则中,被称之为司法的生命和灵魂,作为司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价值准则的是A、司法独立原则B、司法平等原则C、司法公正原则D、司法责任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司法原则问题。司法本身就是为了居中作出公正裁判,矫正违法或不公正状态而存在,因此,将司法公正视为司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价值是逻辑必然。该原则的要点在于:司法公正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其中实体公正主要是指司法裁判的结果公正,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违法犯罪者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和制裁。程序公正主要是指司法过程的公正,司法程序具有正当性,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受到公平的对待。10、下列关于行政法部门表述错误的是()。A、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B、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C、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一般行政法D、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不属于行政法部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属于行政法部门。11、我国《教师法》规定:本法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具体制定。这一规定属于()。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国务院具体规定”表明这是一条委任性规则。这里要注意区分委任性规则与准用性规则。二者都是非确定性规则,因此它们的区分在于对规则的确定方式不同。准用性规则是依靠特定其他法律、法规来确定,而委任性规则是由一个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立法机关去确定。12、市场经济对法治的推动作用不包括A、市场经济有助于培育和激发人们追求自由、平等、财产等权利的法律积极性B、市场经济对法律规范的需要促进了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C、市场经济培育了社会的自治能力,有助于创造一支从外部制约政府权力的经济力量D、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对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对人们法律意识的培养,在需求中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从经济层面促使社会多元化从而形成法治所需要的制约力量,简单说就是观念意识、规范体系、制约力量三方面,即A、B、C三选项。市场经济虽然是法制经济,但是并不能直接对法律职业队伍的打造起作用,D选项错误。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居满()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五个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定期限即每届任期为5年。在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委员2/3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但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以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14、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有关本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活动原则、工作制度以及其他的各种有关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是()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有关本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活动原则、工作制度以及其他的各种有关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C项正确。15、全国人大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负责召集会议的是()A、全国人大主席团B、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宪法》第61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C项正确。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决定特赦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的专有职权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C、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军队的领导职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宪法》第67条第(十七)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特赦。据此,A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67条第(一)项规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据此,B项表述正确,选B项。《宪法》第67条第(五)项规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据此,C项表述不严密,因而是错误的。《宪法》第65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据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兼任军队的领导职务,故D项表述错误。17、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是()A、“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B、“中外通行,有裨治理”C、“刑乱国用重典”D、“因俗而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是“中外通行,有裨治理”,B项正确,A项是“预备立宪”的指导原则,C项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D项是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18、我国的修宪机关和宪法解释机关分别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D、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第64条第1款规定,我国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大。根据《宪法》第67条第1项规定,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可见,选C项。19、在《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A、杂法B、盗法C、捕法D、具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经》在篇目结构上共有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盗法》和《贼法》列在法典之首。2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是()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约法省刑D、严刑重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可概括为:其一,“缘法而治”。强调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决定行止赏罚的唯一标准,主张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反对礼治原则。其二,“法令由一统”。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编”,并且“法令出于一”,立法权掌握于君主。其三,严刑重法。秦朝推行“专任刑罚、躬操文墨”的政策,使“法令诛罚,日益深刻”,通过“深督轻罪”使“民不敢犯”,达到巩固专制统治的目的。ABD项都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C项不是。C项是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本题选C。21、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公布的。A、子产B、邓析C、赵鞅D、商鞅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公布的。故选A项。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赵鞅是我国第二部成文法的公布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律的制定者。22、明朝官员的退休年龄是()A、80岁B、70岁C、60岁D、90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明朝规定官员年满六十岁致仕,回乡官员称为“乡宦”,仍享有免役和司法特权。C项正确。23、唐朝受理行政诉讼的中央司法机关是()。A、大理寺B、御史台C、刑部D、吏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唐朝的御史台是专门受理行政诉讼的中央司法机关,御史台也是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故选B项。在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也是中央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而吏部则是主管官吏管理的六部之一。24、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各机关职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实行全国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B、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司法院C、南京国民政府宪法、法律的解释机关是立法院D、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隶属的行政法院行使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大会(后改称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后改称国防最高委员会)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特设的指导机关,也是全国实行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可见,A项表述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行政院,而不是司法院。故B项表述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负责解释宪法、法律,并对最高法院的判例有变更权,对解释例有核定权。可见,C项表述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下设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官吏惩戒委员会4个直属机关。其中,司法行政部掌管司法行政事务(后曾改归行政院统辖),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审判权,行政法院行使行政案件的审判权,官吏惩戒委员会掌管文官和法官的惩戒事宜。可见,D项表述正确。25、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洋政府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制B、北洋政府专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大理院C、《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设置了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审计院D、北洋政府原则上实行三级三审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清末政府和北洋政府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而南京国民政府和当代实行民商合一的民事立法体例。故选A项。北洋政府专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平政院,而不是大理院。故B项表述错误。设置了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审计院的宪法性文件是“天坛宪草”,而不是《中华民国宪法》。故C项表述错误。清末政府和北洋政府原则上都实行四级三审制,而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三级三审制。故D项表述错误。26、唐律所规定的笞刑被分为()。A、一等B、三等C、五等D、七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笞刑,为唐律五刑中最轻一级刑罚,分为五等,由笞十到笞五十,每等加笞十。27、“鞫谳分司”的司法审判制度始于()。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鞫谳分司是两宋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鞫,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指检法议刑。宋朝中央和地方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度。28、关于法律的公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的公布是指法定机关将法律以一定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B、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凡是未经公布的法律都不能产生法律效力C、法律的公布必须依法由特定的机关或人员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D、在我国,法律的公布权由国家主席根据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行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七章第三节中的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使法律为民众所知,在此基础上方可依法行使和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民众无从知晓则逻辑上无所谓遵守和违反,B选项正确;作为立法的重要步骤,当然应由法律所规定的特定机关和法定方式进行公布,在我国法律的公布主体是国家主席,但是前提是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公布,亦即国家主席行使的是形式意义上的公布权,C、D选项正确;但是,作为法律公布的前提性内容,被公布的法律必须是已经被依法通过的,A选项忽略了这一点,错误。29、(2012年真题)宋朝曾实行的“审”与“判”分离的制度称为()。A、翻异别推B、鞫谳分司C、三司推事D、九卿会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宋朝从州到大理寺,实行审、判分离的制度,该制度被称为“鞫谳分司制”。依据该制度,审判与查检量刑的职权分别由不同的官员行使,审案官员无权量刑,查检量刑官员无权审案。审案官员称为“鞫司”,查检量刑官员称为“谳司”、“法司”。鞫谳分司制是宋朝独有的审判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冤案的发生,提高审判质量,但宋朝实行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让司法官员通过权力的牵制而互相削弱,以加强皇权。可见,选B项。翻异别推制是宋朝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复审制度,而不是审、判分离制度,该制度也是宋朝独有的制度。可见,不选A项。三司推事是唐朝实行的由三法司最高长官会同审理重大疑难案件的制度,该制度为宋朝沿用,但该制度并非审、判分离制度,而是会审制度。可见,不选C项。九卿会审又称为九卿圆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可见,不选D项。30、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起源的学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私有制是法起源的经济根源B、从存在形态看,国家先于法律产生C、法起源时就有别于道德、宗教等规范D、从一般调整到个别调整是法起源的基本规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私有制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的出现及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是法产生的政治根源。A正确;早在国家出现之前,法就已经存在于原始社会中,如习惯法。B错误;法起源时与道德、宗教混为一体,然后发展到相对独立。C错误;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一般调整。D选项倒置故错误。因此选A。31、王某长期家庭暴力殴打妻子李某,最后一次严重殴打导致李某重伤,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入狱服刑后不久李某与之协议离婚,导致婚姻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是A、王某长期的家庭暴力行为B、王某导致李某重伤的故意伤害行为C、王某人狱服刑的事实D、李某与之协议离婚的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三节中的法律事实。导致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与一般性事实不同,前者是法律规定的规范性事实,而后者则没有被法律规定。具体就婚姻关系的消灭而言,我国法律规定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配偶一方死亡,二是离婚。在上述选项中,长期的家暴行为、导致重伤的故意伤害行为以及入狱服刑的事实,在法律上而言都不必然导致婚姻关系的消灭,因为它们都不是婚姻关系消灭的法定事由,而是一般性事实,只有离婚行为才是从法律上消灭婚姻关系的原因。32、秋冬行刑制度始于()A、汉朝B、西周C、秦朝D、曹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汉朝死刑的执行采取秋冬行刑制度,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这段特定的时间执行,这主要是受到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33、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清末修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法系B、通过修律,清政府收回了“治外法权”C、清末修律的成果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D、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上的“诸法合体”,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清末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选项A错误。1946年二战结束后,当法国宣布放弃在华特权时,治外法权才在中国寿终正寝,选项B错误。清末修律活动在客观上对后世的立法有着显著的影响: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为中华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它的成果并未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故选项C错误。在形式上,清末修律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典或法规,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在内容上,中华法系的“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故选项D正确。34、“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的司法制度最早确立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作出了区分。“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中的“剂”和“造”分别指的是诉状和到庭;“狱”针对的是刑事诉讼案件,“讼”指的是民事诉讼案件。故选B项。35、首次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的是()。A、《九章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经》中的法典总则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秦汉时期的法典将总则都称为“具律”,且篇目不在法典之首,《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故选B项。36、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钦定宪法大纲》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B、《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的权力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D、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其实质是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但《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可见,A项表述错误。《十九信条》在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可见,B项表述错误。清末的资政院其性质是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与近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可见,C项表述错误。清末的谘议局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各省督抚控制的地方咨询机关。其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决算预算、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本省督抚的咨询等。可见,D项表述正确,选D项。37、根据《选举法》规定,下列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表述,正确的是()。A、省人大代表提出辞职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B、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辞职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的人大提出C、乡人大代表辞职的,应当向县人大提出D、自治州人大代表辞职的,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2/3通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辞职。常委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接受辞职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公告。县级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级人大书面提出辞职。县级人大常委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乡级人大接受辞职,须经人大过半数的代表通过。接受辞职的,应当予以公告。据此,A项表述正确,选A项。B项表述错在:设区的市人大代表辞职的,应当向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提出;C项表述错在:乡人大代表可以向乡人大而不是向县人大书面提出辞职;D项表述错在:自治州人大代表辞职的,须经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38、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西周时期规定了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惟官”指秉承上意,倚仗权势。“惟反”指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惟内”指内亲用事,暗中牵制。“惟货”指贪赃受贿,敲诈勒索。“惟亲”指接受请托,徇私枉法。39、秦朝允许使用刑讯手段,在审讯中动刑后查清案情的审讯效果是()A、上B、中C、下D、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秦朝将审讯效果分为上、下、败三类,“上”指的是能据供查证,弄清事实,“下”指的是动刑后查清事实,“败”指的是采用恐吓手段审讯却没有查清案情。40、在清朝末期,设立的专门修律的机构是()A、资政院B、修订法律馆C、宪政编查馆D、考查政治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修订法律馆是清末负责修订法律的专门机关。1902年清廷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后,开始了修订法律馆的筹建,1904年修订法律馆正式办公。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统一象征的教会法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普通法法系的普通法具有特指性,专指英国于11世纪后逐渐形成的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2、民法法系的发展是以()。A、普通法为基础B、判例法为基础C、罗马法为基础D、衡平法为基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民法法系就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成文法为主要法源的法系。3、关于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前提B、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结果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基础D、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根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特殊社会关系。法律关系首先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故A项正确,BCD项颠倒了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法律关系决定法律规范,故错误。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记忆书本上对一些关系的界定词,以帮助此类客观题能快速准确找到答案。4、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随着社会实际的发展变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了()修改。A、全面修改四次B、全面修改三次C、宪法修正案四次D、宪法修正案三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随着社会实际的发展变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5、皇帝制度始创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皇帝制度最早创立于秦朝,汉朝沿用。6、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中国土地法大纲》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7、关于法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B、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指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C、法的程序性是指法制定和各层面实施都有相应的法律程序来提供规范的过程和方式D、法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法的基本特征。关于法的诸项特征,我们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记忆:所谓规范性指的是法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国家意志性是说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程序性是指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相应程序且必须按照相应程序进行;法的普遍性则是指法必然是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少数情况。由此,B选项错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的国家强制性这一特点的理解。8、在税赋制度上实行“一条鞭法”的朝代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581年,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奏请实行“一条鞭法”,结束了历代以征收实物为主的国家税收方式,从实物税转向货币税;废除了古老的直接役使农民人身的徭役制度,传统的人身依附、强制关系得以松弛;税收制度开始转向以资产(土地)计征,将过去的对人税改为以对物税为主,有利于赋税负担的合理化。9、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关系概念产生于19世纪,因此之前不存在法律关系B、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要通过人的意志C、法律关系是根据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带有客观性D、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可能性的领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法律关系的概念出现是在19世纪,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关系在之前的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比如古代税吏征税就是行政法律关系,只是不以“法律关系”来称呼而已,A选项错误: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法律规范为前提,法律规范中必然包含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在根本上也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人的群体意志,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考试分析》上强调的是作为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人的意志是否必要,那当然就是不一定必须,因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也可以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法律关系虽然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现象,但是任何思想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构建在经济基础之上且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并对客观的社会关系发生影响,所以必然带有客观性,C选项错误;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处于行使和履行的阶段了,因而不是“可能性”,而是现实和具体的了,D选项错误。10、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划分标准是()。A、立法者的意志B、立法者的目的C、法律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D、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11、根据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作出的解释B、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条文本身作出补充性规定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对法律的解释D、国务院对地方性法规作出的解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有权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司法解释包括检察解释和审判解释。检察解释是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解释。据此,A项表述属于检察解释,为有权解释,选A项。审判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可见,审判解释针对的是在审判过程中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法律条文本身所作出的补充性规定。可见,B项表述错误。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之一,无权对法律进行解释。故C项属于无权解释。行政解释是指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解释,如国务院对其制定的行政法规所进行的解释。可见,国务院无权对地方性法规作出解释,有权解释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是有解释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故D项表述错误。12、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法包括法律的创制、认可、修改和解释,不包括法律的废止B、立法主体不仪限于特定的国家机关C、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中,立法权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权力D、国家结构形式对一国的立法体制形成的影响不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立法的内涵包括法的“立、改、废”以及认可;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的。13、(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部门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B、法律部门是构成法系的基本单位C、法律部门的划分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D、法律部门划分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的方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虽然法律部门是发展的,但是法律的稳定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频繁地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划分法律部门时不能只考虑目前的法律、法规的多少,而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划分部门法时应当考虑到法律、法规今后的发展,即考虑到即将制定和可能制定的法律、法规。这就是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之一相对稳定原则。因此,法律部门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A选项表述正确。法律部门划分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辅助标准是法律调整的方法。D选项表述错误。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之一是客观性,但并非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实际上也渗入了人的主观认识。C选项表述错误。法律部门是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而法系实际上是按法的历史渊源和表现形式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所作的分类,这与以若干法律部门构成的一国法律体系有很大的不同。B选项表述错误。14、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中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英国宪政制度的确立,是通过逐渐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途径实现的。英国宪法就是资产阶级在各个不同时期同封建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15、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实质推理D、辩证推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对此可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形式推理是指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确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实质推理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因此只有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法律规定和事实存在矛盾或不确定的情况下才需要实质推理。本题中法律规定明确,事实清楚,故不存在实质推理或辩证推理,因此只存在形式推理。1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公民应积极报名参军,保卫国家B、公民在知悉国家秘密时,应保守国家秘密C、公民不得借检举之名,对国家工作人员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陷害D、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参加劳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宪法》第52条至56条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些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综上所述,A、B项表述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除了以上专门规定的5项义务外,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还包括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4项义务。可见,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D项表述属于基本义务。C项表述不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范畴。故选C项。17、下列职位中,我国《宪法》没有规定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是()。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第79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居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A项。根据《宪法》第130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B项。根据《宪法》第124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C项。根据《宪法》第93条第4款的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但《宪法》并没有有关中央军委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故选D项。18、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的首要特点是()。A、内容的根本性B、效力的最高性C、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D、规范的纲领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宪法具有内容的根本性、效力的最高性、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等特点,但宪法的首要特点是内容的根本性。故选A项。19、若我国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批准加入该公约。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国外交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第67条第(十四)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故选B项。2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B、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C、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D、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但没有要求报告工作,B员不正确,本题选B。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总理负责制具体内容的是()。A、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协助总理工作B、国务院总理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C、国务院总理制定行政命令D、国务院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国务院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故选D项。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故A项错误。根据《宪法》第62条第(五)项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故B项错误。根据《宪法》第89条第(一)项的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可见,国务院总理无权制定行政命令,故C项错误。2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述,正确的有()。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这五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应准确理解和记忆。23、清末设立的机构中,对开启中国传统法律走向近代化作出贡献最大的是()。A、宪政编查馆B、考察政治馆C、礼学馆D、修订法律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修订法律馆是清末负责修订法律的专门机关。修订法律馆的主要职掌是:拟定奉旨交议的各项法律,拟定各项法典草案,删定旧有律例及编纂各项章程。直到清朝灭亡,修订法律馆在沈家本的主持下,进行了大量的删定旧律、修订律法并制定新法的活动,开启了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道路。故选D项。宪政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的筹备机构,其原名为考察政治馆。清末法律的修订重在修律,而不是修宪或制宪。礼学馆是一个专门维持传统法律框架的机构,其宗旨为“保留国粹”、弘扬“立法必依乎礼俗"。24、下列选项中,对国权和地方自治作出了具体规定的宪法(宪法性文件)是()。A、贿选宪法B、天坛宪草C、临时约法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贿选宪法就是指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通过贿选当上总统以后而炮制的一部宪法,该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该宪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条文完备,表面民主,另外一个是规定了国权和地方自治制度。故选A项。25、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阶段B、北洋政府颁布的刑法典是以《大清现行刑律》为蓝本制定时C、北洋政府实施“隆礼”、“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D、北洋政府运用的判例和解释例是由大理院汇编而形成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北洋政府虽然仍然没有实现法律近代化,但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制却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阶段。可见,A项表述正确。北洋政府颁布的专门刑法典是《暂行新刑律》,而《暂行新刑律》是以《大清新刑律》为蓝本稍加删改制定而成的。可见,B项表述错误,选B项。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隆礼”、“重典”,故C项表述正确。判例和解释例是北洋政府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和解释例是由大理院汇编而形成的。可见,D项表述正确。26、在唐代《斗讼律》的六杀制度中,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被称作()A、谋杀B、故杀C、斗杀D、误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于杀人罪,唐代在《斗讼律》中区分了“六杀”,即所谓的“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杀错了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27、关于唐朝的继承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B、宗祧继承更为重要,采取嫡长子继承制C、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D、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在室女也不例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于唐朝的继承制度,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前者是对祖宗血脉的延续,因而更为重要,采取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兄弟中先亡者,其子继父份,即代位继承。但生前立有遗嘱者,则不按法定顺序继承,采用遗嘱优先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但在室女可分得相当于未婚兄弟聘财的一半之财,作为置办嫁妆之用。但在户绝之家,女儿的继承权则很大。28、按照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的是()。A、劳动权B、监督权C、依法服兵役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中的同时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在所有宪法权利中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又是义务。29、唐律对于犯十恶大罪的罪犯()。A、适用连坐B、不适用八议C、不区分首从D、不得为同居共财者隐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唐律对犯十恶重罪的罪犯处刑极重。不选A项:并非十恶所犯均须连坐,而是对于“三谋”(谋反、谋叛、谋大逆)犯罪,一般要适用连坐。选B项: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上请、减刑、赎刑和官当法。不选C项:十恶大罪中,仅“三谋”犯罪不区分首犯和从犯。不选D项:十恶大罪中,仅“三谋”犯罪不适用同居相为隐。30、西周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这种刑罚叫做()。A、炮烙B、醢C、脯D、劓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脯刑是死刑的一种,脯刑,就是对罪犯处以死刑后,把犯罪者晒成肉干。3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这一规定体现的是执法的哪一项原则A、依法行政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正当程序原则D、比例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八章第二节中的执法的原则,且为新增考点,值得重视。人民警察的行为应兼顾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和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等,在使用武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应使这些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这就是比例原则的内涵,D选项正确。依法行政原则强调的是执法要有法律依据,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的依据;讲求效率原则强调的是执法必须及时作出反应,同时降低成本;正当程序原则强调的是执法活动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步骤、方法和形式等。对这些原则的内涵细化应该在更具体地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进行。32、明朝实行()的立法指导思想。A、明刑弼教B、德本刑用C、德主刑辅D、同罪异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明朝实行刑乱国用重典和明刑弼教的立法指导思想。33、关于法律规则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B、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C、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不得为模式D、在立法实践中,法律条文一般不明确表述合法的后果,因为根据行为模式,人们可以直接推知该法律后果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都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法律后果是任何法律规则都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在立法实践中,法律条文一般不明确表述合法的后果,因为根据行为模式,人们可以直接推知该法律后果。违法的后果实际上规定了人们违反法律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必须在立法上予以明文规定。B选项错误。34、以下哪一项是中国国家和法最终形成的标志()A、夏王朝的建立B、武王伐纣C、商汤灭夏D、吕侯作《吕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般认为,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和法的最终形成。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君主,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并最终导致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夏朝政权共传14世17王,历时400余年。启在取得政权以后,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逐渐形成新的国家行政区划,设“九牧”为管理九州的地方长官。同时,建立了国家机构和公共权力系统,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35、在唐代《斗讼律》的六杀制度中,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被称作()A、谋杀B、故杀C、斗杀D、误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于杀人罪,唐代在《斗讼律》中区分了“六杀”,即所谓的“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杀错了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36、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认识论角度,可以将法学分为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B、法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层次,最深的层次是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C、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D、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不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以认识论为标准,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以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为标准,法学分为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可见,A项表述错误。法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层次性,最深的层次是法的规律性,次深的层次是法学原理、原则,最浅的层次是创造和适用法的方法和手段。可见,B项表述错误。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包括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都属于法学的研究范围。可见,C项表述正确,故选C项。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属于法与社会的关系,自然属于法学研究的范畴。可见,D项表述错误。37、元朝由地方政府纂集的法规汇编是()。A、《大元通制》B、《大札撒》C、《元典章》D、《至元新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元典章》是元朝地方政府对元世祖至元以来至元英宗至治时期约50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圣旨条例的汇编。《元典章》虽然不是中央政府颁布的法规,但它系统地保存了元朝法律的内容,成为研究元朝社会及法律的珍贵材料。故C项正确。《大元通制》是元英宗至治时期模仿唐、宋旧律体系颁行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的基本状况。《大札撒》是元朝立国前制定的习惯法。《至元新格》是元朝立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38、下列选项中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是()。A、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B、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C、私自开拆并偷看他人的信件D、以营利为目的.未经他人许可,使用其肖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里的“人格尊严”包括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等,D项为侵犯他人肖像权,属于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故选D项。3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的权力属于()。A、国务院B、外交部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涉及驻外全权代表的问题的法条在《宪法》中有两处:其一,根据《宪法》第67条第13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其二,根据《宪法》第81条的规定,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对比上述规定,选C项。考生应当注意这两项规定的差别。40、中国近代宪政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A、《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北洋政府于1923年10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因系曹锟为掩盖“贿选总统”丑名而授意炮制,故又被称作“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是在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修正时作出的。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1988年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也是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这一次修改,共有两条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根据法的调整范围的不同,法可划分为()。A、实体法和程序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以法的调整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这里要注意与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分类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进行区别。3、关于立法解释,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广义上的立法解释,泛指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B、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C、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自己及下位机关立法的解释D、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是一种效力最高的法律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立法解释,是一种法定的、有权的、正式的解释,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就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在法律解释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广义上的立法解释也包括地方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因此ABD项正确。立法解释不能对下位立法进行,C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4、《法经》的制定者是()。A、李悝B、李斯C、商鞅D、韩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在魏国变法时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5、秦朝的法律形式中,类似于后世“律疏”的法律形式被称为()。A、封诊式B、廷行事C、法律答问D、决事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五种形式。其中,廷行事是指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以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法律答问是指国家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封诊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工作的程序、原则以及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文件。决事比是汉朝的法律形式。6、唐朝把杀现授业师的犯罪称为()。A、内乱B、不睦C、不敬D、不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犯罪。7、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A、《大明律》B、《问刑条例》C、《大明会典》D、《明大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朱元璋曾下令:以后子孙不得对《大明律》进行改动,《大明律》终世不改,一直沿用至明朝灭亡。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规定要从内容上区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诉讼法典是()。A、《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B、《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C、《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D、《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在内容上区分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凡叛逆、谋杀、故杀、伪造货币、印信、抢劫并他项应遵刑律裁判之案为刑事案件。凡因钱债、房屋、地亩、契约及索取赔偿等事涉讼为民事案件。”9、法律通过对权利、义务的规定,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体现了法的()特征。A、权利和义务一致性B、规范性C、国家强制性D、程序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是通过设定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的方式,指引人的行为,将人的行为纳入统一的秩序之中,以调整社会关系。10、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法体现了一种意志B、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C、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整体意志D、所有的法律都不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但有些情况下,统治阶级也会允许法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当然,这也是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故D项错误。1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国家监督是以国家机关为主体进行的监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属于国家机关,其监督为社会监督,不属于国家监督体系。12、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A、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C、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D、公法原则和私法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可见,选C项。13、关于我国司法解释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解释使之具体化B、通过法律解释使原有的法律规定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情况C、出现法条冲突且根据法条竞合的一般规则无法解决冲突时,则通过司法解释统一认识D、对各级法院之间应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相互配合审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我国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区别。除了以记忆方式掌握各点作用,也可采取如下方式分析各选项:选项A、B是法律解释的一般作用,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均具有此作用;关于各级法院之间相互配合审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操作规范等问题都是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两高”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由其解释当然是最佳选择,故D选项正确;C选项实际上是立法解释的任务之一,从法理上看,法条冲突而无法以竞合规则进行技术层面解决时,此时解决竞合实际上是法条本身需要完善或明确界线的问题即立法问题,而不是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而司法解释只能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因此C选项错误。14、下列关于法律部门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法律体系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范畴B、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础C、法律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D、法律体系不包括已经宣布废止的法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律体系是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范畴,也不包括已经宣布废止的法律和尚未制定或者虽然制定颁布,但还尚未生效的法律,AD项正确。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础,不同法律部门的有机结合构成法律体系,B项正确。各个法律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C项错误。15、关于法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后期,由于阶级的出现导致了阶级统治的需要而产生了法律,因此,阶级对立和政治因素是导致法起源的根本原因B、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导致产品交换越来越多且必要,为了规范这种不断重复的交换行为而产生了法律,因此调整商品交换关系是法起源的决定,陛因素C、随着社会交往的复杂化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公共事务也越来越复杂,故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成了法起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生产力发展在两个层面上推动法的起源和发展:其一,生产力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由此带来的商品交换关系需要法律来予以规范;其二,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进而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复杂化需要,这些方面需要法律来打造和维护秩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法的起源的主要原因。简单来看,法的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因此上述选项中,A选项认为阶级对立和政治因素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的说法是错误的;C选项中认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是法起源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也是错误的;B选项虽然是关于经济因素的,但是它将调整商品经济关系视为经济因素的全部,而实际上经济因素是在两个层面上推动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即D选项的内容:一方面经济交往关系本身,另一方面经济因素也作为政治因素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在推动法的起源和发展,故而B选项片面,D选项正确。或者如果B选项不是局限在商品交换关系,而改为“经济因素”则可以成立。16、下列关于美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美国宪法以保障人权为最大特点B、美国宪法是由宪法典和宪法惯例构成的C、美国宪法一共通过了28条宪法修正案D、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的宪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国宪法以保障人权为最大特点,美国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最大特点。可见,A项表述错误。美国是成文宪法制国家,美国宪法是由宪法正文和宪法修正案两部分组成的。可见,B项表述错误。到目前为止,美国共通过宪法修正案27条,其中前10条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颁布当年制定的,这10条宪法修正案专门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所谓美国的“权利法案”。此后的17条宪法修正案则是对有关宪法制度的补充或修正,其中包括司法审查、总统选举、禁止蓄奴或强迫劳役、国会选举、公民选举权、总统任期与补缺、男女平等权以及议会增薪法案通过限制等。尚待批准的第28条修正案则是有关哥伦比亚特区享有州一级法定权力与地位的问题。可见,C项表述错误。美国是典型的成文宪法国家,美国宪法是由宪法正文和宪法修正案构成的。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调整和完善是美国宪政实践中的独创,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仿效和借鉴,其中包括中国。可见,D项表述正确,选D项。17、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负责召集的机构是()。A、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B、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D、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条的规定,每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故选D项。18、根据法律规定,有权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是()A、全国人大主席团B、全国人大常委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家主席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第62条第5项的规定,全国人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D项正确。19、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部门是()。A、国家统计局B、审计机关C、国务院办公厅D、国防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宪法》第91条第2款的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选B项。20、下列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人至9人组成B、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选举产生C、居民委员会的设立由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决定D、居民委员会对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居民委员会的设立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一般在100~700户的范围内设立,C项说法错误。ABD项说法正确。本题选C。21、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B、洛克C、博丹D、卢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法国人博丹在《共和六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国家都拥有一种最高权力,其不受任何人为的法律的限制,而只受上帝的法律或自然的法律限制。C项正确。22、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加以详细规定是从()开始的A、《德国魏玛宪法》B、《罗马法》C、《瑞士民法典》D、《苏俄宪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加以详细规定是从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开始的。23、根据宪法规定,以下关于派出机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行政公署是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B、区公所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C、村委会是乡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D、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分别设若干派出机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行政公署,简称“行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区公所;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街道办事处。派出机关受派出的人民政府委托,代表派出的人民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派出机关也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管理。24、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嘉礼是()A、祭祀之礼B、丧葬之礼C、行兵打仗之礼D、冠婚之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是祭祀之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军礼是行兵打仗之礼;宾礼是迎宾待客之礼,嘉礼是冠婚之礼。因此本题选择D。25、西周时期买卖奴隶、牛马等大宗交易须使用的较长的契券,称为()A、质B、剂C、傅D、别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西周有质剂与傅别两种契约形式,质剂是买卖契约。所谓“大市以质,小市以剂”,买卖奴隶、牛马等大宗交易须使用较长的契券,称“质”,A项正确。2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原则是()。A、法治B、人权保障C、权力制约D、人民主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第一章第二节各项宪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人民主权是我国宪法原则之一,以上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27、下列关于古代民事、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制定了《酎金律》B、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宋朝C、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D、清朝明确了典和卖的区分,但没有规定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对于“活卖”,宋朝称之为“典卖”,对于“绝卖”,宋朝视为买卖契约。故选C项。A项错在: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颁布了《告缗令》,而不是《酎金律》,《酎金律》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律。B项错在: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唐朝,而不是宋朝。D项错在:清朝不仅明确了典和卖的区分,而且还规定了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28、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原则是()。A、务其中外通行,有俾治理B、隆礼、重典C、三民主义、权能分治D、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原则是“隆礼”、“重典”。故选B项。A项表述的是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C项表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指导原则。D项表述的是明朝的立法指导原则。29、唐律的篇目数是()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唐律在前律的基础上再行精简,定律12篇,共502条。凝练概括,又严密周详。唐律十二篇包括: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和断狱。30、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下列选项中的哪个机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A、市人民政府B、区公所C、街道办事处D、行政公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这类派出机关一般被称为行政公署,D正确。该法第六十八条还规定,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因此,B和C错误。市不是派出机关,因此A错误。31、下列哪位国家机关领导人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产生()。A、国务院副总理B、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D、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同时,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