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一、选择题1.元年师兑簋铭文记载:“王乎(呼)内史尹,册令(命)师兑:正(胥,协助)师龢父,辭(掌管)左右走马、五邑走马。易女(锡汝)乃且(祖)巾、五黄(衡)赤舄。”。据此可知内史A.逐步成为史官之长 B.成为王权政治中心C.担当颁发命书之职 D.适应中心集权须要2.有人讲到古代的一人才选拔制度时,指出:“流风所及,肯定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由此投机矫饰行径渐起,士风为之败坏。”这一制度指的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对于礼法关系,《唐律疏议》说明道:““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刑罚不行驰于国,答捶不得废于家……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尤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疏议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 B.德礼和刑罚具有同等的地位C.社会秩序利于君主权威确立 D.礼法都是维持社会秩序手段4.自洪武三年起,政府把江浙等地的富室巨贾和无业农夫迁移到朱元璋家乡淮河流域,“招殷户以畿内”。金湖县德行堂闵氏“带领族众离开苏州,经江阴西港渡江北上,直到高邮州府验证。”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心集权 B.有利于农业复原C.扩大了统治范围 D.抑制了土地兼并5.下图为江南乡村绅士管庭芬所作日记,据表可知时间内容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余家每日仅食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生活困顿,未能饯腊,郁郁而寝,感慨“白头老母频嗟叹,八十余年无此穷”同治元年五月三十日“时米价至万钱一石,举家食粥,尚不能继,忧虑之极。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米价昂至万三千钱一石,民不聊生,余家仅杂粮和以糠枇作糜,苟延旦夕,然尚恐不继。"A.洋务运动的求富目标难以完成 B.其次次鸦片斗争加剧了粮食危机C.阶级冲突激化影响农业生产 D.民食维艰成为当时全国普遍现象6.1913年,民国教化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本国历史要旨,在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本国历史,宜略授黄帝开国之功绩,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与近百年来中外之关系。”由此可知国史教学A.旨在培育国民意识 B.宣扬民主共和思想C.加强思想文化教化 D.服务于资本的扩张7.其次次国内革命斗争期,土地革命将“空间运用权”转换为“空间全部权”,完成了法权全部人的替换与更新,给予了农夫真正的法权物,并唤起其阶级意识。由此可知,这一转换A把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促使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C.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复原和发展的基础 D.实现了农夫“耕者有其田”夙愿8.如图是抗美援朝的政治宣扬画,该作品A.体现了中国主动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推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宣扬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拒精神 D.反映了中国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努力9.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平民主权形成了风尚,这种民主政体,“从某些方面看,它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特别激进的民主”。这激进民主指A.外邦人逐步纳入公民范围 B.首席将军驾驭着国家大权C.轮番执政官彰显民主精神 D.干脆民主引发的权力泛滥10.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头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须要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亲密11.1921年列宁在反思中指出:“我们知道,看到,说过:须要向“德国人”“学习”,须要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此时,列宁A.逐步相识到“左”倾的错误 B.认同德国电气时的代科技创新C.捍卫马克思的经济模式设想 D.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12.20世纪80年头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纳干脆供应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A.扩大政府职能及增加了政府行政开支 B.减弱居民民主参加意识和政治责任感C.削减多元社会资源和资本力气的投入 D.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途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四个机构一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心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仁宗皇佑三年,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宋代路制分为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和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两大系统,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宋徽宗崇宁五年,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请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相互举报,不仅诸司之间要相互察举,诸司属官与长官之间也要相互举报,宋代路级的运行机制,避开了重蹈汉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辕。——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材料二晚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自治的运作方式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推选在事业与德行上素孚众望者作为领袖。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纳多方参加,温柔协商、充分沟通、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状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这种缺乏明确程序但经过多方参加、充分协商的公推与公议制,和当代西方学界为反省竞选与票决式民主而新提倡的“协商民主”正好不约而同.1908年清政府发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到清亡为止,各省成立镇自治公所数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各省,其中江苏达到210个,为全国之冠——摘编自武乾《乡镇体制的历史检视与现实的多元选择》(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宋朝地方治理模式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分析晚清江南市镇自治的特点。(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我国历史上地方治理模式对当代现代沿海地区治理改革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世界科学中心依据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意大利1540—1610年小下1540—1620年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摘编自潘教峰、刘益东等《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提取相关信息并提炼观点,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庆历六年(1046年)夏,包拯调任为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包拯先后担当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在地方,包拯特别重视体察民情,要求朝廷让百姓养精蓄锐而安家立业。在此期间,在陕西解决运城(今属山西)盐业问题,他改革盐税法令,以便利于商贩经营盐业,使解盐的生产与销售,由原来官方垄断,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这一改革,不仅解除了百姓为政府搬运官盐之苦,而且同样有利于食盐的流通。沈括赞扬这种“通商法”,“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在经济方面,包拯一方面主见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见不能苛剥平民,当时有一种政策,由政府向城镇百姓强行购买国家须要的物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这就成了剥削民众的一种手段。包拯坚决反对这种害民政策。他列举陕西强购军用物资的危害,“前后人户破蔼家产不少”,因而要求废除这种方法。包拯建议,国家急需物资应当“置场收买”,以公允的价格,自由收购。这一建议,无论对减轻百姓负担,还是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都是有利的。包拯曾经提出改革税收的良策。他说:“欲救其弊,当治其源。治其源者,在乎减冗杂而节用度。冗杂不减,用度不节,虽善为计者亦不能救也。方今山泽之利竭矣,征赋之入尽矣……若不锐意而改图,但务因循,必恐贻患将来有不行救之过矣”。此外,包拯还曾主见方田均税,即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漏税逃役。他还曾激励民间采矿炼铁等等。——姚兆余《试论包拯的经济改革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包拯经济改革的详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包拯经济改革思想的核心和作用。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中国仍被定位为列强的角逐场所但此时的中国外交已起先告辞传统的“羁摩相安”、“以夷制夷”方略,转而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列强的侵略。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将“以夷制夷”为基础的既定方略转变为诉诸国际法进行抗争中国的外交方略,从“赖美为助”、“倚仗各国”主持公道,转向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其结局“不仅是一起国际性事务,而且成为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先例”。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又通过主动参加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街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华盛顿会议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列强在华不同等条约,中国也没有获得真正同等的国际地位,但自鸦片斗争失败以来,中国第一次据理争回了部分权益,“无论从技术观点看,还是从国家威望看,我们从日方获得的已达最大限度”,表明中国参加国际均势的外交方略在肯定程度上是奏效的。——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一战后作为战胜国仍旧遭到侵略的表现。(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一战后中国使“外交方略转变是奏效”所作努力。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载,北宋思想家、教化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上,张载认为,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性,无不善,只是由于气质之性的蔽障,堵塞而有不善。为了使人为善,就必需通过教化、学习、改变气质,返本为善,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张载对于教化理论的探讨极为重视,有独到之见。认为对人的教化要从早抓起,从小就培育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行为,长大接着学习,使之强化,最终造就有用之才。张载对学习方法也进行了深化探讨。他认为学习求知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有序"过程。既不能停止间断,又不能急于求成,躐等教,他还认为,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老师要谆谆教导,启发引导学生的求知意识,学习爱好。同时,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接受实力,因材施教。“以礼为教”可以说是张载的教学实践宗旨和教化哲学的主题。张载礼学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教化,二是养民治国。社会教化方面之礼主要体现在家族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这些礼仪不仅能够维系家族的和谐、有序,也能够调整宗法关系。而“礼”在国家政治方面的功用,主要以礼会通天下,实现养民治国之目的。他的礼学思想注意提升人的内在道德,从学理上丰富了礼的内涵,有效地将人的内在人格与外在行为结合,通过礼的社会作用——用礼成俗、以礼为教等,使礼在详细实践中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用,体现了儒家道德志向与世俗生活的统一。——摘编自常慧敏《简要论述张载的礼学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张载的教化思想。(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张载礼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元年师兑簋铭文记载:“王乎(呼)内史尹,册令(命)师兑:正(胥,协助)师龢父,辭(掌管)左右走马、五邑走马。易女(锡汝)乃且(祖)巾、五黄(衡)赤舄。”。据此可知内史A.逐步成为史官之长 B.成为王权政治中心C.担当颁发命书之职 D.适应中心集权须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为王吩咐内史发布了一系列的吩咐,支配了众多事务,说明内史担当的是颁发命书的职务,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内史的职责内容,没有说明其地位,更没有涉及到对地方的管理,不能说明成为史官之长,成为王权政治中心和适应了中心集权的须要,解除ABD。2.有人讲到古代的一人才选拔制度时,指出:“流风所及,肯定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由此投机矫饰行径渐起,士风为之败坏。”这一制度指的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肯定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可知这一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是德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符合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选B;世卿世禄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解除A;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主要是门第,解除C;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学,解除D。3.对于礼法关系,《唐律疏议》说明道:““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刑罚不行驰于国,答捶不得废于家……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尤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疏议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 B.德礼和刑罚具有同等的地位C.社会秩序利于君主权威确立 D.礼法都是维持社会秩序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唐律疏议》阐述了礼、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说明立法都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故选D;材料内容主要论述了礼、法的作用,没有表明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没有说明德礼和刑罚之间的关系,解除AB;材料内容和君主权威的确立没有关系,解除C。4.自洪武三年起,政府把江浙等地的富室巨贾和无业农夫迁移到朱元璋家乡淮河流域,“招殷户以畿内”。金湖县德行堂闵氏“带领族众离开苏州,经江阴西港渡江北上,直到高邮州府验证。”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心集权 B.有利于农业复原C.扩大了统治范围 D.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详解】明初迁移富室巨贾和无业农夫的做法能够抑制地方豪强,削减土地兼并,同时促进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农业复原,故选B;明初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复原农业,而不是加强中心集权,更没有扩大统治范围,解除AC;抑制土地兼并只是目的之一,最终还是为了经济的复原,解除D。5.下图为江南乡村绅士管庭芬所作日记,据表可知时间内容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余家每日仅食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生活困顿,未能饯腊,郁郁而寝,感慨“白头老母频嗟叹,八十余年无此穷”同治元年五月三十日“时米价至万钱一石,举家食粥,尚不能继,忧虑之极。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米价昂至万三千钱一石,民不聊生,余家仅杂粮和以糠枇作糜,苟延旦夕,然尚恐不继。"A.洋务运动的求富目标难以完成 B.其次次鸦片斗争加剧了粮食危机C.阶级冲突的激化影响农业生产 D.民食维艰成为当时全国普遍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咸丰十一年是1861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据表格信息可知当时江南地区米价昂扬,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故选C;此时洋务运动刚刚兴起,还没有进入求富阶段,解除A;是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粮食危机,而非其次次鸦片斗争,解除B;“普遍现象”无法体现,表格信息主要体现了江南,解除D。6.1913年,民国教化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本国历史要旨,在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本国历史,宜略授黄帝开国之功绩,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与近百年来中外之关系。”由此可知国史教学A.旨在培育国民意识 B.宣扬民主共和思想C.加强思想文化教化 D.服务于资本的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历史教化注意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教化培育国民的正确历史观,即旨在培育国民意识,A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培育国民意识,没有涉及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历史教化注意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教化培育国民的正确历史观,没有强调国史教学是为加强思想文化的教化,C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国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培育国民意识,没有体现为资本扩张服务,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7.其次次国内革命斗争期,土地革命将“空间运用权”转换为“空间全部权”,完成了法权全部人的替换与更新,给予了农夫真正的法权物,并唤起其阶级意识。由此可知,这一转换A.把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促使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C.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复原和发展的基础 D.实现了农夫“耕者有其田”夙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在苏区的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使农夫获得了土地,实现了农夫“耕者有其田”的夙愿,故选D;A项是国民革命的影响,解除;B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影响,解除B;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复原和发展的基础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解除C。8.如图是抗美援朝政治宣扬画,该作品A.体现了中国主动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推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宣扬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拒精神 D.反映了中国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努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漫画内容可知,该漫画表明中国人民坚决反抗侵略者对中国和自己邻国的侵略,体现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拒精神,故选C;漫画反映的是中国军民的反侵略精神,而不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解除A;该漫画没有体现浪漫主义,解除B;漫画与抗美援朝有关,不涉及中国统一,解除D。9.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平民主权形成了风尚,这种民主政体,“从某些方面看,它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特别激进的民主”。这激进民主指A.外邦人逐步纳入公民范围 B.首席将军驾驭着国家大权C.轮番执政官彰显民主精神 D.干脆民主引发的权力泛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说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激进的民主是因为当时雅典实行干脆民主,这种民主政体有可能导致暴民政治的出现,引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D;外邦人并没有纳入公民范围,解除A;驾驭国家大权的是公民大会,解除B;轮番执政彰显民主精神不是激进民主的体现,解除C。10.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头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须要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亲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缘由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故C符合题意;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形成于19世纪末,解除A;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所以不能说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解除B;仅依据皮毛市场无法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亲密,解除D。11.1921年列宁在反思中指出:“我们知道,看到,说过:须要向“德国人”“学习”,须要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此时,列宁A.逐步相识到“左”倾错误 B.认同德国电气时的代科技创新C.捍卫马克思的经济模式设想 D.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列宁渐渐相识到市场和商品经济的重要性,说明他相识到通过支配经济干脆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即逐步相识到“左”倾的错误,故选A;列宁是在反思苏俄的经济政策,而非认同德国的科技创新,解除B;列宁是对当时经济模式的反思,意图进行发展和创新,而非捍卫马克思的经济模式设想,解除C;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是斯大林,解除D。12.20世纪80年头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纳干脆供应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A.扩大政府职能及增加了政府行政开支 B.减弱居民民主参加意识和政治责任感C.削减多元社会资源和资本力气的投入 D.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20世纪80年头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是削减政府的干脆参加,事实上是缩小了政府职能,激励居民和社会力气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做法能够调动居民和社会力气的主动性,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故选D,解除AB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途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四个机构一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心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仁宗皇佑三年,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宋代路制分为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和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两大系统,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宋徽宗崇宁五年,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请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相互举报,不仅诸司之间要相互察举,诸司属官与长官之间也要相互举报,宋代路级的运行机制,避开了重蹈汉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辕。——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材料二晚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自治的运作方式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推选在事业与德行上素孚众望者作为领袖。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纳多方参加,温柔协商、充分沟通、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状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这种缺乏明确程序但经过多方参加、充分协商的公推与公议制,和当代西方学界为反省竞选与票决式民主而新提倡的“协商民主”正好不约而同.1908年清政府发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到清亡为止,各省成立镇自治公所数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各省,其中江苏达到210个,为全国之冠——摘编自武乾《乡镇体制的历史检视与现实的多元选择》(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宋朝地方治理模式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分析晚清江南市镇自治的特点。(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我国历史上地方治理模式对当代现代沿海地区治理改革的启示。【答案】(1)特点:①中间环节创建路制,实现中心集权;②路级机构分而治之、相互牵制;③路制体制系统化,路级治所分散化;④建立相关法律和制度,实行互察和复查。作用:①避开了重蹈汉唐以来的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辙;②在和平常期,有利于稳定国内局势、缓和阶级冲突、改善人民生活;③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了中心集权;④被后世的元明清朝所继承,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特点:①谦逊的公推制,提倡协商式民主;②非程序化的公议制,实现互利与共赢;③法律上的地方自治,建立乡镇自治公所。④自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并借鉴传统地方管理模式。(3)启示:①治理机构分工合作,相互监督;②发展经济,为治理供应物质基础;③自治以满意人民美妙生活为目标;④发挥独创精神,提倡协商式民主模式。【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可得出中间环节创建路制,实现中心集权;依据“每路设四个机构一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得出路级机构分而治之、相互牵制;依据“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得出路制体制系统化,路级治所分散化;依据“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得出建立相关法律和制度,实行互察和复查。作用:结合材料的信息可从加强中心集权、缓和社会冲突、整顿吏治、为后世供应借鉴等角度概括。(2)特点:依据“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可得出谦逊的公推制,提倡协商式民主;依据“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纳多方参加,温柔协商、充分沟通、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状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可得出非程序化的公议制,实现互利与共赢;依据“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得出法律上的地方自治,建立乡镇自治公所。依据“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可得出自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并借鉴传统地方管理模式。(3)启示:综合以上材料的信息可从治理机构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发展经济,为治理供应物质基础、自治以满意人民美妙生活为目标、发挥独创精神,提倡协商式民主模式等角度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世界科学中心依据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意大利1540—1610年小下1540—1620年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摘编自潘教峰、刘益东等《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提取相关信息并提炼观点,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一:可以分别从五个国家各自角度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以意大利为例。信息:意大利早在16世纪中期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观点:意大利社会环境促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阐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带动发达的商品贸易,为意大利科学革命和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打下基础;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了当时人们探讨自然现象、探究自然界规律的爱好,从而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意大利伽利略,从试验中总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视察天体,是近代试验科学的奠基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结论:意大利把握时机,领先成为世界近代第一个科学中心。示例二:可以从整体角度论证科学中心的转移。信息:从16世纪中期到现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观点:经济的发展带动科学的发展,并促进世界中心的转移。阐述:15世纪以来,意大利城市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出现,并都早于西欧其他国家,所以成为世界第一个科学中心;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通过奴隶贩卖和海外贸易大发其财,16世纪的第一期圈地运动高潮,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算了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本财宝、自由劳动者和国内市场,这为英国为世界科学中心奠定物质基础。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先,美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及工业基础,经济的旺盛为美国科学探讨供应了良好的经济条件。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斗争横财,特殊二战后,美国一度成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工业界通过建立工业试验室,成了良性的“工业支持科学、科学界反哺工业”循环,至今依旧是世界科学中心。结论:经济发展为科学供应了物质基础,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世界科学中心也随之转移。【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得有效信息,拟定详细的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信息,拟定论题时可以分别从五个国家各自角度提出观点,如可以选择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角度入手,拟定意大利社会环境促使其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的论题,结合15-16世纪,意大利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加以论述;也可以从整体角度论证科学中心的转移,拟定经济的发展带动科学的发展,并促进世界中心转移的论题,结合不同时期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缘由方面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庆历六年(1046年)夏,包拯调任为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包拯先后担当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在地方,包拯特别重视体察民情,要求朝廷让百姓养精蓄锐而安家立业。在此期间,在陕西解决运城(今属山西)盐业问题,他改革盐税法令,以便利于商贩经营盐业,使解盐的生产与销售,由原来官方垄断,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这一改革,不仅解除了百姓为政府搬运官盐之苦,而且同样有利于食盐的流通。沈括赞扬这种“通商法”,“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在经济方面,包拯一方面主见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见不能苛剥平民,当时有一种政策,由政府向城镇百姓强行购买国家须要的物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这就成了剥削民众的一种手段。包拯坚决反对这种害民政策。他列举陕西强购军用物资的危害,“前后人户破蔼家产不少”,因而要求废除这种方法。包拯建议,国家急需物资应当“置场收买”,以公允的价格,自由收购。这一建议,无论对减轻百姓负担,还是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都是有利的。包拯曾经提出改革税收的良策。他说:“欲救其弊,当治其源。治其源者,在乎减冗杂而节用度。冗杂不减,用度不节,虽善为计者亦不能救也。方今山泽之利竭矣,征赋之入尽矣……若不锐意而改图,但务因循,必恐贻患将来有不行救之过矣”。此外,包拯还曾主见方田均税,即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漏税逃役。他还曾激励民间采矿炼铁等等。——姚兆余《试论包拯的经济改革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包拯经济改革的详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包拯经济改革思想的核心和作用。【答案】(1)详细措施:薄赋宽役,稳定农业生产;废除榷禁和科买,扶植工商业发展;实行和籴制度解决军需供应:推行方田均税;省费节用平衡财政收入。(2)思想核心:富国利民,安家立业的民本思想;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阶级冲突,有利于人民的生产;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让百姓养精蓄锐而安家立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包拯实行薄赋宽役,稳定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依据材料“由原来官方垄断,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以便利于商贩经营盐业”“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都是有利的”等信息可知,包拯通过改革废除榷禁和科买,扶植工商业发展;依据材料“包拯还曾主见方田均税,即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漏税逃役”可得出实行推行方田均税;依据材料“一方面主见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见不能苛剥平民”等信息可知,实行了省费节用平衡财政收入。(2)核心,依据材料“要求朝廷让百姓养精蓄锐而安家立业”“解除了百姓为政府搬运官盐之苦,而且同样有利于食盐的流通”“减轻百姓负担”等信息可知,包拯在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围围着富国利民,安家立业的民生问题,体现了安家立业的民本思想。作用,依据材料“便利于商贩经营盐业”“有利于食盐的流通”等信息可知,包拯的措施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冲突,同时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结合所学学问可得出包拯一系列措施肯定程度上;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中国仍被定位为列强的角逐场所但此时的中国外交已起先告辞传统的“羁摩相安”、“以夷制夷”方略,转而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列强的侵略。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将“以夷制夷”为基础的既定方略转变为诉诸国际法进行抗争中国的外交方略,从“赖美为助”、“倚仗各国”主持公道,转向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其结局“不仅是一起国际性事务,而且成为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先例”。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又通过主动参加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街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华盛顿会议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列强在华不同等条约,中国也没有获得真正同等的国际地位,但自鸦片斗争失败以来,中国第一次据理争回了部分权益,“无论从技术观点看,还是从国家威望看,我们从日方获得的已达最大限度”,表明中国参加国际均势的外交方略在肯定程度上是奏效的。——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一战后作为战胜国仍旧遭到侵略的表现。(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一战后中国使“外交方略转变是奏效”所作的努力。【答案】(1)表现①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列强角逐和宰割;②中国没有收回山东问题主权,山东权利被转让给日本;③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2)努力:①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和抗争西方列强的侵略;②初步展示中国现代外交的维权抗争和坚韧斗志;③主动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