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子目逻辑关键导览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三个子目都是围绕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展开,按时序呈现一份章程:《奏定学堂章程》三个时期:晚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大制度: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文官考试制度、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任务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废除科举制度(1)背景: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2)过程时期措施戊戌变法①1898年,加设_________,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清末新政①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_______,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②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被废除经济特科大学堂2.学堂选官制度(1)思考:晚清政府的官制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度更新: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3)学堂选官: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奏定学堂章程(4)思考:《奏定学堂章程》有哪些关于学堂选官的规定?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②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3.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内容: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_____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2)地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举人误区警示废八股≠废科举戊戌变法时期,废除了八股取士,但是并未废除科举制度,只是改试策论、时政等。1905年下令废除科举制。概念阐释蒙养学堂蒙养学堂属于小学阶段,中国近代的蒙养学堂是新式学堂,它打破了过去蒙学的单个授课模式,实行集体上课;学习内容也与过去只教识字、古文等不同,有算学、格物等现代学科。20世纪初,纳入学制。教材隐性知识1.观察教材P39《〈学部官报〉书影》及《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思考:晚清教育和选官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提示设立学部、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设立学堂选官制度。2.阅读教材P40“史料阅读”,概括袁世凯的核心主张及目的。提示主张:废科举,设学堂,普及新学。目的:培养新政人才;开通民智,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维护清王朝统治,换取列强支持。史料

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

——据2022·天津卷·T5改编——科举制的变化思考:由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到“意兴索然”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说明科举制度尚未发生实质变化。史料《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部分)——学堂选官的特点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理化植物动物图画体操课时545193611112088410注: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张之洞等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思考:根据史料,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文与自然科学并举;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忠孝)色彩;注重实用人才(通才)的培养。素养阐释晚清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特点(1)晚清时期选官制度变革是清王朝在国内社会危机、各种权势集团的政治压力以及西方列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大挑战下被迫作出的一种积极的政治反应,是对清王朝危亡形势的迫不得已的应战。(2)废止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学堂选官、毕业留学生选官、议员选官、士绅参政、选拔军事人才等都是必然举措,而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骗局和闹剧。(3)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奉行改制不改体,坚持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在政治上进行专制高压。(4)晚清选官制度变革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为现代文官制度出台奠基。任务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①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_______,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_____等方面的运行机制。(3)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试院监察2.北洋政府时期(1)思考: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官员选拔考试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_______负责甄别内容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铨叙局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确立: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_____________》。(2)依据: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_________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任用法考试监察(3)思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③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图解历史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比较辨析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的相似性(1)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均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法规、条例。(2)都对考试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3)都采取了留任旧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方法。(4)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许多名不副实的地方。教材隐性知识1.阅读教材P41“历史纵横”,思考: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等级制与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有何关联?提示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等级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度并有所变通,由四级九等变为四等三十七级。2.阅读教材P42“史料阅读”,分析史料中应试资格的规定有何积极意义。提示有利于选用高水平、专业化的官员。史料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新“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摘编自刘海峰等《中国考试发展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选官制度的进步性。提示有利于实现考试权独立,推动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有利于规范官员的选用和管理;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素养阐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2)制定和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上百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3)对公务员的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国民党,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任务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2)形成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沿用_________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民主革命改革开放以后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坚持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2.公务员制度(1)形成①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思考:我国公务员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3)发展: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4)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概念阐释党管干部党管干部是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指导下,吸取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干部管理经验和借鉴苏联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在整个干部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党管干部。教材隐性知识阅读教材P43“历史纵横”,据此概括国家公务员有何显著特点。提示依法履行公职,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待遇。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文件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年)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文件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关于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全党主要干部要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提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加强制度建设;重视提升干部经济管理水平。史料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