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妙(认识论)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复习课目录课标要求01知识体系02原理归纳03基本考法04易错易混05典题精练06PART.01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课标要求PART.02知识体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观)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实

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观)认

识含义形式特点含义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基础反作用正确的知识体系(来源、动力、检验、目的)(最基本)PART.03原理归纳原理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注意: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能说“重要来源”、“主要来源”。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区别认识的来源与途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3.区别认识的目的与根本任务。原理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三: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勇于“坚持真理”。原理四: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勇于探索和发展真理。原理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原理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原理七: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PART.04基础考法基础考法1.请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2.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3.请用“探索世界的奥秘”(或认识论)的知识分析……4.请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5.请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分析……6.请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7.请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8.请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分析……PART.05易错易混1.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但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2.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也是促进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书本或向别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很多,但根本动力是实践。3.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易错易混】5.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6.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更具有实践价值。【解析】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更具有实践价值。7.科学实验是为了获得感性认识。【解析】科学实验是为了获得理性认识,更好的改造世界。8.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解析】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不一定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易错易混】9.真理就是理性认识。【解析】真理≠理性认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性也可能是错误,感性也可能对。10.获得正确认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1.获得真理性认识是一切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解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12.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解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易错易混】1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实践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1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解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解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易错易混】17.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解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以,有的经验是可靠的,并不是都需要亲身实践。18.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解析】真理和谬误都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二者界限清晰,不容混淆。19.真理也包含谬误成分。【解析】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不容混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0.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易错易混】2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是客观的。【解析】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2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解析】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24.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推翻的过程.【解析】真理是发展的过程是不断超越自身,并非不断被推翻的过程.【易错易混】25.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解析】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解析】真理具有无限性,没有终极真理。2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和具体性。【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包含具体性。28.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这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解析】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这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易错易混】PART.06典题精练1.(2022·全国高考真题)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题精练C【解析】①: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变化的认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①错误。②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国家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表明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力,②④符合题意。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实践,③错误。2.(2022·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学生为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由此获得的启示是()①认识的目的全在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理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③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错误。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是可靠的知识,②排除。③: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这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③正确切题。④: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这明是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3.(2021·浙江高考真题)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①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①:许多百岁老人拥有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故①正确。②:材料未体现意识的发展,故②不选。③: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③正确。④: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4.(2021·浙江高考真题)8848.86米!2020年12月,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正式公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雪深探测雷达、重力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设备纷纷亮相,为精准获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表明()①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②认识工具进步促进认识发展③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④认识产生于实践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解析】①②:材料强调,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雪深探测雷达、重力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设备,才能精准获得珠峰高度。这表明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认识工具进步促进认识发展,①②正确。③:材料体现的是认识世界,不涉及改造世界,③排除。④:该选项强调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5.(2021·福建高考真题)一生倾情于大自然的十九世纪思想家梭罗,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A.对种子的研究可以判断出种子有信仰 B.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C.相信种子有信仰是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 D.相信种子有信仰是推动种子研究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A:“种子有信仰”的说法错误,故A不选。B: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故B入选。C:相信种子有信仰不是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不选。D:相信种子有信仰有利于推动种子的研究,但不是根本动力,故D不选。故本题选B。6.(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河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B【解析】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C: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认识水平,实践决定认识。故C错误。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而非思维活动,故D错误。故本题选B。7.(2021·全国高考真题)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①: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诗句中的用字均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存在谬误,只是涉及什么样的字能表达江南春景的美。因此,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①不符合题意。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于诗句中用字的反复推敲是为了更加诗意的描述江南的春景,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素养。这显然说明了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的结果。②正确。③:这句诗用字的推敲,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