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8(共9套)(共237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刑事诉讼是()的专门活动。A、查明犯罪事实B、实现国家刑罚权C、惩罚犯罪分子D、保护无辜者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事诉讼是法定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刑事诉讼,不是单纯寻求个体权益的救济,而是为了公正的处罚和有效的矫正,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故本题选B。2、关于监狱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监狱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犯罪,由监狱进行侦查B、罪犯在监狱内犯罪并被发现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应由监狱一并侦查C、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的暂予监外执行均应当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部门批准D、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应当由监狱提出建议书,并报法院审核裁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选项A错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该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选项B错误。《刑事诉讼法》第290条规定,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该法第262条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选项C错误。《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选项D正确。《刑事诉讼法》第262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故本题选D。3、关于法院可以决定对什么人采取拘传这一刑事强制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作为该公司诉讼代表人而拒不出庭的高某B、抢夺案中非在押的被告人陈某C、盗窃案中非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卢某D、贿赂案中拒不出庭的证人李某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诉解释》第11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根据情况,对被告人可以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逮捕。故本题选B。4、人民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A、不收诉讼费用B、收诉讼费C、减少受诉讼费D、按件收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诉解释》第16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据此可以直接得出本题目的正确选项A。5、下列关于上诉、抗诉的期间,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B、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C、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D、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该法第218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故本题选D。6、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机关是()。A、人民法院B、司法部C、人民检察院D、公安机关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高检规则》第270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将通缉通知书和通缉对象的照片、身份、特征、案情简况送达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故本题选D。7、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而重新审判的案件,从接受抗诉之日起至审结的期限,最长为()。A、3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47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从接受抗诉之日起至审结的期限并不同于审限。在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情况下,作出决定的一个月加上最长的审限六个月,共为七个月,因此,C项正确。8、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报请()批准。A、最高人民检察院B、高级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D、高级人民法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诉解释》第425条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9、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下列哪一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A、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B、应当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C、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D、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67条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该法第267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该法第269条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故本题选B。10、董某(17岁)在某景点旅游时,点燃荒草不慎引起大火烧毁集体所有的大风公司林地,致大风公司损失5万元,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如大风公司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检察院可代为提起,并将大风公司列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B、董某与大风公司既可就是否对董某免除刑事处分达成和解,也可就民事赔偿达成和解C、双方刑事和解时可约定由董某在1年内补栽树苗200棵D、如双方达成刑事和解,检察院经法院同意可撤回起诉并对董某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选项A中,检察院代表国家和集体提起诉讼,检察院以原告身份,附带民事诉讼人是检察院;和解案件,可以对民事部分进行和解,无法在刑事方面进行和解;根据刑诉法第278条规定可知,只要双方当事人对和解出于自愿,且和解内容合法即可。选项C正确;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院做出的,无需法院同意。故本题选C。11、《国际人权法》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较新的国际法分支。A、法国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国际人权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较新的国际法分支。故本题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2、下列哪些人是承担控诉职能的诉讼参与人?()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四)项规定,“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所以A项的公诉人被首先排除。控诉职能是指在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的基础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职能。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的地位相当于原告,承担着控诉职能,故B正确。被害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其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他以个人身份参与诉讼,并与人民检察院共同行使控诉职能,故C也正确。D项中控方证人是否为承担控诉职能的诉讼参与人就要看控方证人在诉讼中能否起到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职能。如果控方证人不能起到这一职能,那么控方证人就不是承担诉讼职能的诉讼参与人,D项的说法太绝对,所以是不正确的。故本题选BC。13、关于程序法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选项A正确。程序法定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诉讼程序应当由法律事先明确规定;二是司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诉讼活动应当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的刑事程序来进行。选项B正确。在大陆法系国家,程序法定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共同构成法定原则的内容。选项C错误。在英美法系国家,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具体表现为正当程序原则。选项D正确。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以法律为准绳”等项规定来看,可以说,我国法律已基本确立了刑事程序法定原则。故本题选ABD。14、关于涉外刑事案件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刑诉解释》第404条规定,对涉外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可以决定限制出境;对开庭审理案件时必须到庭的证人,可以要求暂缓出境。故A选项错误。《刑诉解释》第401条规定,人民法院的诉讼文书为中文本。外国籍当事人不通晓中文的,应当附有外文译本,译本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以中文本为准。外国籍当事人通晓中国语言、文字,拒绝他人翻译,或者不需要诉讼文书外文译本的,应当由其本人出具书面声明。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刑诉解释》第405条规定,对来自境外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应当对材料来源、提供人、提供时间以及提取人、提取时间等进行审查。故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B。三、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5、立案管辖标准答案: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职权范围上的分工。立案管辖与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分工相适应,主要针对刑事案件的受理立案,即指哪类案件首先应由哪一个机关立案受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立案管辖的依据是:(1)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2)各专门机关的性质和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刑事代理标准答案:刑事诉讼代理,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进行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刑事诉讼的终止标准答案:刑事诉讼的终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情形,致使诉讼不必要或者不应当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的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庭前会议标准答案:庭前会议是指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的活动。庭前会议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设的一项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9、刑事诉讼的基本职能具有哪些特点?标准答案:(1)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主体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或可以发挥的特定作用。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的情况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诉讼职能为控诉职能、辩护职能和审判职能。控诉职能是指向法院揭露、证实犯罪并要求法院对被告人确定刑罚权的职能。现代国家普遍要求控诉职能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一般是检察机关)行使,并由侦查机关和被害人协助,自诉案件则由自诉人执行控诉职能,多数国家要求检察官在履行控诉职能时必须客观公正。辩护职能是指向针对犯罪嫌疑或指控进行反驳,说明犯罪嫌疑或指控不存在、不成立,要求宣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减轻、免除刑罚处罚的职能。审判职能是指通过审理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和应否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的职能。审判职能由法院承担,法院是世界各国公认的行使审判权的唯一主体。(2)三种诉讼职能具备了刑事诉讼的基本职能的条件和特点:①基本特征应反映基本职能承担主体独立的实体权益和诉讼目标。代表国家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检察官,其诉讼目标是证实被告人的罪行,促使法庭对他定罪和判刑;而作为检察官追溯对象的被告人,则是以证明检察官的指控不能成立,促使法院作出无罪或最轻的裁判为诉讼目标。②基本职能的承担主体能够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开启、运作和终结产生决定性影响。检察官的起诉,将直接引起刑事审判;而鉴定人参与刑事诉讼并不具有必然性,即使参加也不会对刑事诉讼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③基本职能与刑事诉讼的基本任务有直接关系,其实现过程成为刑事诉讼的最重要的内容。④控诉、辩护、审判三大诉讼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审判始终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标准答案:刑事证据是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认定的,用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或免予刑事处分的一切实体事实和相应程序事实的载体。其基本特征是:(1)客观性。这是刑事证据的首要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他是指证据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想象、猜测、估计、推论和没有根据的道听途说。刑事证据的内容必须具有实际存在的属性;其存在的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各诉讼主体的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刑事证据作为一种诉讼证明的手段,必须在诉讼过程中被一定的诉讼主体发现、收集、审查和判断,最终运用其来判明案件事实。(2)关联性,又称相关性。其基本含义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须是同案件有客观关联的事实。证明关联性究其实质而言,也是证据客观性的表现,是证据客观性的一种联系的和动态的反映。刑事证据必须是能够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的客观事实,只有同案件事实有某种关联的事实,才能对案情起到有效的证明作用。(3)合法性,又称法律性。其基本含义是指证据必须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加以收集和认定的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的事实。刑事证据的表现形式,收集、审查判断及运用的主体、程序都是由刑事诉讼法严格规定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标准答案:(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通过非法程序或手段取得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2012年《刑事诉讼法》首次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非法实物证据裁量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包括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三类,实行绝对排除。非法实物证据实行裁量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阶段和排除机关。《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即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均为法定的非法证据排除的机关。(4)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刑事诉讼法》仅对审判阶段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做了规定。根据第56条的规定,我国审判阶段启动审查非法证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应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申请启动审查程序,但申请的前提是申请人提供了相关线索或者材料;二是由审判人员依法定职权启动审查程序。(5)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及证明方式。刑诉法规定了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初步证明责任,即应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在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后,审查核实证据过程中由检控方承担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控方证明证据合法性的具体方式包括:根据现有证据材料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和由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两种。(6)我国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在审判阶段对于经过法庭举证、质证、辩论后,审判法官能够确认属于法律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该证据应当被排除;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即因对证据的合法性存疑而不能排除证据的非法性时,亦将该证据作为非法证据依法予以排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简述案件侦查终结的条件。标准答案:侦查终结是指侦查机关对于其立案侦查的案件,经过一系列的侦查活动,认为案件事实己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和应否对其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结束侦查,并对案件依法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诉讼活动。侦查终结需要具备3个条件:(1)案件事实已经查清案件事实包括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以及是否应受刑事处罚的全部事实和情节。因此,侦查机关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确有犯罪行为,在侦查终结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情节、手段和危害结果等全部情况应当全部予以查清,并且没有任何遗漏罪行。(2)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侦查终结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侦查终结的案件,证明犯罪事实情节的每一个证据来源都是可靠的,经查证属实,核对无误的,并且证据与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确认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3)法律手续完备法律手续完备,同样是侦查终结必不可少的条件。它要侦查机关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的各种法律文书及其审批、签字、盖章等手续都是齐全、完整并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以上3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对不起诉决定的制约与救济。标准答案: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或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从而依法作出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1)人民法院的监督与制约被害人不服不起诉的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可以作为自诉案件受理;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2)检查系统内部的制约人民检察院如果发现不起诉决定确有错误,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同时,上一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有权监督和复查。(3)公安机关的制约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4)被不起诉人的救济制约被不起诉人作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寻求救济。自收到决定书7天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5)被害人自我救济被害人实现自我救济有两条途径:第一,被害人如果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7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第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范围。标准答案:刑诉法修改后,二审开庭审理的范围实质扩大,有助于强化二审的审级功能。在我国两审终审制的审级框架下,不仅是被告人最后的救济程序,也是最终确定判决法律效力的终审程序。因此,二审同时承担着提供救济和确保法律正确适用的职能,二审的审理方式应当有助于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但从当前情况看,虽然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二审开庭审理是原则,只有在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意见后,认为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实践中二审不开庭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为解决二审不开庭、审判流于形式的问题,刑诉法强化了当事人一方申请开庭审理的权利,并加大了提供救济功能开庭审理问题上的比重。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2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1)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罪量刑的上诉案件;(2)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3)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4)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5、试论述对回避的申请审查与决定。标准答案: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自行回避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的要求提出后,都需要按法律的有关规定,由有关组织或个人审查,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即依法作出批准回避的决定或者依法作出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然后方能予以执行。并非办案人员主动要求退出诉讼就可以退出诉讼,也不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一旦提出回避申请就一概同意更换办案人员。有关组织或个人要对办案人员提出的“要求”和当事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31条及其他有关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分别在侦查、起诉、审判活动中担任记录、翻译、鉴定、勘验工作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应当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法院院长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办理自侦案件的人员的回避由检察长审查决定。其中的院长、检察长不应包括副职,因为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正职与副职的产生方式及职权明显不同。但在正职缺额或不在岗位,由副职代行正职职权时,得适用正职的回避审查决定程序。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人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这主要是因为:公安机关内部没有类似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或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的集体性组织,考虑到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是否合法,包括应当回避的是否回避,有权进行法律监督,因此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是否回避,具有合理性。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审判阶段,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应当由法院院长决定,而不能由审判长决定。有决定回避权的组织或者个人,对属于回避范围的人员是否应当回避的问题,在办案人员未主动提出请求、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仍应当主动进行审查,一旦发现具有法定应予回避的情形而未回避的,应立即作出决定,指令相关人员回避,相关人员应当服从并执行该决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9条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之一,本人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他们回避的,应当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他们回避。”《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5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也有类似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2款规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在侦查阶段,无论是侦查人员自行回避、还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侦查人员回避,在对侦查人员是否回避作出决定之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这是由侦查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侦查活动必须保持它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任何拖延都可能给侦查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果要求侦查人员停止侦查活动,等候对回避要求的处理决定,犯罪现场就可能因为没有及时勘验检查而被破坏,犯罪痕迹可能被毁灭,证据将难以收集,犯罪分子也可能趁机逃跑,从而贻误破案时机,严重影响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同犯罪作斗争。上述回避的特定程序同样适用于在侦查中履行职务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除此之外,回避一经提出,在有关组织或者个人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之前,均应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3条规定:“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诉讼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决定的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0条有类似规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做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做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请结合这一法律条文,回答下列问题:26、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什么要将公诉方提交的非法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标准答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对于检控方非法收集的证据,法庭依职权或应申请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以下几个要素:其一,存在非法取证行为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前提。其二,存在非法证据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对象。其三,排除规则排除了证据转化为定案根据的可能性。其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启动和程序后果。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通常有两种启动方式。一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法院排除非法证据,这种启动方式亦称为“诉权启动”。从世界范围来看,诉权启动是最为常见的启动方式。二是检察官和法官在各自办案过程中发现非法证据时,依据职权主动将该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这种启动方式亦称“职权启动”。依诉权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带来以下4个法律后果:本案的被告人成为程序之诉的原告;本案的侦查人员由于可能实施了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非法侦查行为,其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而沦为程序之诉的被告。合议庭从实体问题的裁判者变为程序问题的裁判者;本案的诉讼标的从被告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一实体问题,转变为侦查行为是否合法这一程序问题。侦查行为的合法性成为临时性的诉讼标的。将非法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的原因在于:第一,剥夺违法者违法所得的利益。法律实施的奥秘在于,通过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法律制裁来剥夺违法者违法所得的利益,从而彻底根除其违法的动力。简单说来。非法取证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证人证言和其他物证、书证等证据,最终得以侦查破案、追诉犯罪。只有将违法所得的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侦查人员实施违法侦查行为的动机。迄今为止,这是解决程序违法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第二,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衡量结果。几乎所有国家在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都会权衡下述两种危害:危害之一,侦查人员的违法侦查行为本质上践踏了刑事诉讼法的权威,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合法权利;危害之二,由于排除了相关证据,公诉行为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公诉的证据体系也遭到极大的冲击。甚至在个案中由于关键证据的排除可能导致定罪证据达不到法定的证明标准,致使有罪之人逍遥法外。两害相权取其轻。通过利益衡量式的选择,我们最终确定了一条准则——对于践踏国家法律的尊严、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等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即使可能放纵犯罪,也要排除相关的非法证据。第三,司法机关应当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而不应实施破坏法治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对非法言词证据与非法实物证据区别对待?标准答案: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初步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012年刑诉法修改在此基础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立法层面的确认,既有实体构成性规则,又有程序保障性规则,从而构建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为保障被追诉人权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具体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确立了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瑕疵证据的不同种类。第二,确立了绝对排除、自由裁量的排除、可补正的排除三种不同的法律后果。第三,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第四,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非法证据分别确立“强制性的排除”和“自由裁量的排除”呢?这主要是考虑到有一部分非法取证行为违法情节较为严重,要么侵犯了极为重要的利益,要么违反了法律明文确立的禁止性规定,要么通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这种严重的违法侦查行为,唯有确立最严的程序性制裁,也就是无条件地宣告无效的方式,才能体现程序性违法与程序性制裁相适应的原则,从而达到有效地抑制程序性违法行为的效果。例如,侦查人员通过刑讯逼供方式获得的被告人供述,就明显违反了刑事诉讼法有关禁止刑讯逼供的规定,并且严重侵害了被告人的身体健康、人格尊严,违背了国际公约中有关禁止酷刑的规定,并且严重损害了刑事司法的人道性、公正性。因此,对这类非法证据就应采取“强制性的排除”,使违反法律程序的侦查人员受到最严厉的程序制裁。当然,对于那些违法情节不严重、侵害的利益不大、造成后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违法侦查行为,假如一律采用无条件排除的做法,未免过于严厉,容易破坏程序性违法与程序性制裁相均衡的原则,并且也可能导致一些有价值的证据仅仅因为取证手段的轻微违法而被否定了证据能力,使得案件的事实真相难以发现,甚至带来放纵犯罪的消极后果。这也是事物的两面性所致,应当正确对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8、为了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活动,及时迫缴犯罪活动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并与我国已加入的反腐败国际公约及有关反恐怖问题的决议的相关要求衔接,我国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章。问题:请简述我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适用案件范围以及公告程序的要求。问: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适用范围及其公告程序。标准答案:《刑事诉讼法》第280条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刑事诉讼法》第28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六个月。《刑诉解释》第512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发出公告,公告期为六个月。公告应当写明以下内容:(1)案由;(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缉在逃或者死亡等基本情况;(3)申请没收财产的种类、数量、所在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请参加诉讼的期限、方式;(5)应当公告的其他情况。公告应当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刊登,并在人民法院公告栏张贴、发布;必要时,可以在犯罪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申请没收的不动产所在地张贴、发布。人民法院已经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联系方式的,应当采取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直接告知其公告内容,并记录在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关于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正当程序主义的目的观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保障无辜B、秩序、公正、效益是刑事诉讼的独立价值C、辩护职能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人协助行使D、日本“二战”后在职权主义背景下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形成了以职权主义为主、以当事人主义为补充的混合式诉讼构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选项涉及刑事诉讼的目的观。刑事诉讼的目的观可以分为实体真实主义的目的观和正当程序主义的目的观,前者又可以分为积极的实体真实主义的目的观和消极的实体真实主义目的观。其中,消极的实体真实主义目的观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发现实体真实,且强调追求实体真实本身意味着保障无辜的人免受错误追究。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涉及刑事诉讼的价值。刑事诉讼的价值包括秩序、公正、效益等,这些价值可以通过保障刑法实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刑事诉讼活动本身来实现.前者称为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后者称为刑事诉讼的独立价值。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涉及刑事诉讼职能。刑事诉讼的三种最基本的职能包括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其中辩护职能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人只是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职能。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为本题正确答案。D选项涉及刑事诉讼构造。日本的混合式诉讼构造虽然是在职权主义基础上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形成的,但却是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2、李某系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关于李某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决定申请复议B、对检察机关不批捕的决定申请复议C、对检察机关不起诉的决定申请复议D、如对法院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请求检察院提起抗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3条的规定,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只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0同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A选项说法正确。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以没有犯罪事实为由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由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处理。对以其他理由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由侦查监督部门办理。注意,是提出申诉而非申请复议。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检察规则》①第377条的规定,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内向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注意,这里是提出“申诉”而非“申请复议”。C选项说法错误。《刑事诉讼法》第229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注意,被害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只能针对一审的判决,不包括一审的裁定。D选项说法错误。3、M市G区检察院接到举报线索,反映A市监狱一民警虐待被监管人员,情节严重。关于本案的办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符合立案条件的,既可以由M市G区检察院立案侦查,也可以由M市检察院立案侦查B、符合逮捕条件的,应报请上一级检察院决定C、符合不起诉条件的,应报请本院的检委会或检察长决定D、在侦查过程中如发现该民警还涉嫌收受贿赂,可由检察院一并立案侦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职务犯罪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列犯罪案件,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基层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线索的,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将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或者由基层人民检察院协助侦查。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线索的,可以自行决定立案侦查,也可以将案件线索交由指定的省级人民检察院、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本案中,既可以由M市检察院立案侦查,也可以交由M市G区检察院立案侦查。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职务犯罪规定》第4条第(一)项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本规定所列犯罪案件,不再适用对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决定立案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逮捕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的规定,所以无须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逮捕。选项B说法错误。根据《职务犯罪规定》第4条第(二)项的规定,对本规定所列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拟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的,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选项C说法错误。本选项有一定难度,首先须判断受贿属于监察委立案调查的案件,因此涉及监察委管辖权的交叉问题。根据《职务犯罪规定》第3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本规定所列犯罪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同时涉嫌监察委员会管辖的职务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与同级监察委员会沟通,一般应当由监察委员会为主调查,人民检察院予以协助。经沟通,认为全案由监察委员会管辖更为适宜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案件,将案件和相应职务犯罪线索一并移送监察委员会;认为由监察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分别管辖更为适宜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监察委员会管辖的相应职务犯罪线索移送监察委员会,对依法由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继续侦查。根据该规定,考生须注意对于出现一人同时涉及检察院立案侦查和监察委立案调查的罪名时,优先由监察委一并调查,然后是分别管辖,但不可能将监察委调查的案件交给检察院立案侦查。D选项说法错误。4、“值班律师”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关于值班律师的权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在场B、可以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C、案件移送起诉时,侦查机关应当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值班律师D、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可以查阅、复制、摘抄案卷材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讯问时,不管是辩护律师还是值班律师,都没有在场的权利。A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6条的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场所派驻值班律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律援助机构没有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的,由值班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建议、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对案件处理提出意见等法律帮助。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属于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范畴。B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榆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所以,移送情况并不是应当告知值班律师。C选项说法错误。根据“两高三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第12条的规定: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什审查起诉之日起,值班律师可以查阅案卷材料、了解案情。值班律师只有查阅案卷,而没有摘抄、复制案卷的权利。D选项说法错误。5、陆某因受贿案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关于审查起诉的程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如陆某已被留置,检察院应当先行拘留B、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10日以内作出逮捕的决定C、如陆某认罪认罚,检察院应当在15日以内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D、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可以退回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10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因此,拘留后并非一定要作出逮捕的决定;同时作出决定的时间最长为14日。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15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10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1年的,可以延长至15日。从选项的表述来看,陆某认罪认罚,但并不等于说一定就符合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所以其审查起诉期限也有可能适用本条前部分的规定。提醒考生注意,认罪认罚不等于当然适用速裁程序。C选项说法错误。本案属于监察委调查结束的案件,如果退回,应该退回补充调查,而非补充侦查。提醒考生注意,监察委的办案不叫侦查,而是调查。D选项说法错误。6、被告人马某因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分别被Y省Z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马某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Y省高院复核该案后的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A、认为Z市中院的判决无误,只需将故意杀人罪报请最高法院复核B、认为故意杀人罪的事实认定不清,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C、认为抢劫罪应当同时限制减刑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D、认为两罪事实认定均无误,但量刑均过重,应当直接改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被告人马某同时犯两罪,其中一罪是死刑立即执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应该将全案报送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可能有考生会认为有一罪属于死缓,高级人民法院有核准权,无须再报最高人民法院。但是要注意,这是一人犯数罪,不存在部分犯罪的判决生效,部分不生效的问题。因此,全案应当报送最高人民法院。A选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7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因此,对于事实不清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既可以提审也可以发回重审。B选项错误。根据《刑诉法解释》第349条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本案中死缓变为死缓并限制减刑属于加重。C选项错误。根据《刑诉法解释》第349条第(三)项的规定,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过重的,应当改判。D选项正确。7、在甲县居住的雷某在乙县自驾游期间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乙县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的办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因为雷某涉嫌的是危险驾驶罪,所以对其不适用逮捕B、如乙县公安机关决定对雷某取保候审,可以要求雷某不得离开乙县C、如乙县公安机关决定对雷某取保候审,可以要求雷某上交驾驶证件、身份证D、乙县公安机关拘留雷某后,至迟不超过24小时应当将雷某送看守所羁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危险驾驶罪的确不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似乎不满足“逮捕”的条件。但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3款(现第81条第3款)的解释,对于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严重影响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可以予以逮捕。因此对雷某并非不适用逮捕,A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1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本案中雷某是在甲县居住,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责令被取保候审的人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不包括身份证。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8、张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检察院经审查,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B、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检察院认为张某实施敲诈勒索的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且没有退回补充侦查必要,可作出不起诉决定C、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发现张某还涉嫌诈骗罪,应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D、经过两次退回补充侦查后,检察院发现张某还涉嫌诈骗罪,应自行侦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选项和C选项均涉及补充侦查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检察规则》第34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制作补充侦查提纲,连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也可以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可见,A选项和C选项的说法均错误。B选项涉及补充侦查的次数与不起诉的关系。《检察规则》第36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经过一次退回补充调查或者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且没有再次退回补充调查或者补充侦查必要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因此,B选项的说法正确。D选项涉及对二次补充侦查后审查起诉中新发现的罪的处理。《检察规则》第34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已经退回监察机关二次补充调查或者退回侦查公安机关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在审查起诉中又发现新的犯罪事实的,应当将线索移送监察机关或者侦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已经查清的犯罪事实,直当依法提起公诉。”可见,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9、检察院就张某聚众打砸抢案向法院提起公诉。关于该案的庭前会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由于该案社会影响重大,应召开庭前会议B、庭前会议应通知张某参加C、对庭前会议中双方无异议的证据,庭审时可不再举证、质证D、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可在庭前会议中调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涉及庭前会议的召开条件。《刑诉法解释》第183条第1款规定:“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一)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二_)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三)社会影响重大的;(四)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可见,即便符合条件,庭前会议也只是“可以”召开,而非“应当”召开。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涉及庭前会议的参加人员。《刑诉法解释》第183条第2款规定:“召开庭前会议,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通知被告人参加。”可见,B选项说法是错误的。C选项涉及庭前会议的效力。《刑诉法解释》第184条第2款规定:“审判人员可以询问控辩双方对证据材料有无异议,对有异议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重点调查;无异议的,庭审时举证、质证可以简化。”可见,对双方无异议的材料,只是可以简化举证、质证,而不是可以省略。因此,C选项的说法也错误。D选项涉及庭前会议的内容。《刑诉法解释》第184条第3款规定:“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可以调节。”D选项说法正确。10、王某交通肇事致齐某重伤。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王某3年前曾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因此本案不能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B、王某在押,其近亲属可代为和解C、检察院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在被害人同意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可分期履行D、如双方当事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已经达成和解协议,齐某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不予受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选项涉及刑事和解适用案件范围。《刑事诉讼法》第288条规定:“下列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交通肇事为过失犯罪,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涉及刑事和解的程序规则。《检察规则》第494条第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押的,经犯罪嫌疑人同意,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和解。”故而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涉及刑事和解协议的履行方式。《检察规则》第499条规定:“和解协议书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应当在双方签署协议后立即履行,至迟在人民检察院作出从宽处理决定前履行。确实难以一次性履行的,在被害人同意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也可以分期履行。”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涉及和解协议的效力。《刑诉法解释》第503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已经达成和解协议并全部履行,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有证据证明和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除外。”仅达成和解协议但尚未全部履行的,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11、2019年3月1日,赵某因涉嫌贪污被G县监察委员会证案调查,3月15日被留置。5月13日,G县监察委员会将赵某移送G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关于本案的期间,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如赵某符合逮捕条件,G县检察院至迟应当在5月23日作出逮捕的决定B、G县检察院从5月13日开始计算审查起诉的期限C、如赵某认罪认罚,G县检察院至迟应当在15日以内作出起诉的决定D、如赵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留置1日可以折抵刑期1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中考查了监察委移送案件,留置转为强制措施的期间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10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如题干所述,赵某已被留置,则移送起诉后检察院应当在5月13日先行拘留。从5月14日开始计算审查逮捕的期间(最长14天)。A选项中至迟在5月23日前作出逮捕决定的说法错误。B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前述《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故应当从决定逮捕之只起开始计算,而不是从接到移送案件之日起开始计算。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加入了认罪认罚作为干扰,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认罪认罚,要符合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的,审查起诉期限才是最长15天。而从题干给出的信息来看,无法确定赵某一定是在3年以下量刑,不能断定本案可以适用速裁程序。C选项至迟应当在15天内起诉的说法错误。D选项考查了监察法中关于留置折抵刑期的问题。根据《监察法》第44条第3款的规定,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1日折抵管制2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1日。本案赵某被判有期徒刑4年,移送审查起诉前,留置1日可以折抵有期刑期1日。D选项说法正确。12、下列哪一案件不得适用速裁程序?()A、外国人汤姆故意伤害案B、被害人李某系未成年人的案件C、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案D、被告人甲与被害人乙未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2条和第223条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速裁程序:①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②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③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④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的;⑤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⑥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到A选项中外国人犯罪的案件并不是一定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所以对于伤害案(可能判处3年以下),如果外国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是可以适用的。B选项中注意不是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是被害人,所以也是可以适用的。C选项中的共同犯罪,只要没有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的,也是可以适用的。只有D选项属于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当选。13、黄某和张某共同贩卖毒品,黄某被当场抓获并拘留,张某在逃。有关部门的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A、公安机关拘留黄某后,因有碍侦查,没有在24小时以内通知黄某家属B、在审查逮捕阶段,检察机关没有对黄某进行讯问即作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C、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黄某怀孕,应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D、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认为只有张某到案,才能查清案件事实,遂决定中止审查起诉,要求公安机关采取措施保证张某到案后再恢复审查起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选项涉及拘留的执行。《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拘留后……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可见,只有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才能因有碍侦查而不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本案中黄某涉嫌贩卖毒品罪,不能以有碍侦查为由不通知她的家属。A选项做法错误。B选项涉逮捕的批准和决定程序。《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三)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检察规则》第280条扩大了应当讯问的犯罪嫌疑人的范围,该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①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②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③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④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⑤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⑥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的;⑦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但本选项没有指出黄某具有以上应当讯问的情形,因此未经讯问而直接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是可以的。故而B选项做法正确。C选项涉及逮捕的适用条件。本选项可通过两种方法判断:其一,刑诉法及司法解释均未规定对于怀孕的妇女不能批准或决定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关于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规定,对于怀孕的妇女,只有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才可以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72条关于监视居住适用条件的规定,也只是说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怀孕妇女,“可以”而非“应当”监视居住。因此,对于怀孕妇女是可以批准逮捕的,而非“应当不批准逮捕”。C选项做法错误。其二,《刑诉法解释》第133条规定:“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这里是“可以”而不是“应当”变更强制措施,这也说明对怀孕的妇女,是可以批准逮捕的。D选项涉及审查起诉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检察规则》第158条第3款规定。对于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采取措施保证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再移送审查起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对在案的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起诉应当依法进行。D选项做法错误。14、因邻里矛盾,周某殴打候某致其伤重不治。关于法庭在审理过程中对量刑情节的调查,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法庭发现周某可能有自首情节,而检察院移送的案卷中没有相关证据材料的,应当通知检察院移送B、黄某当庭检举他人的重大犯罪行为,法庭应当建议检察院补充侦查C、法庭应当对侯某有无过错以及过错程度进行调盘D、法庭应当对周某是否取得侯某近亲属的谅解进行调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刑诉法解释》第226条的规定,审判期间,合议庭发现被告人可能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案卷中没有相关证据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移送。审判期间,被告人提出新的立功线索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A选项正确。B选项的错误在于,法院是“可以”而不是“应当”建议检察院补充侦查。即便没有掌握该规定,从一般法理上也可以判断。试想如果只要被告人一提及立功线索,法庭就应当建议补充侦查,如何保障庭审的顺利进行。C、D选项都是考查的酌定量刑情节。根据《刑诉法解释》第225条的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应当进行调查。人民法院除应当审查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外,还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审查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①案件起因;②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③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④被告人平时表现,有无悔罪态度;⑤退赃、退赔及赔偿情况;⑥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谅解;⑦影响量刑的其他情节。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来看,两人属于由邻里矛盾引发的刑事案件,因此被害人有无过错及其过错程度,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谅解对于量刑都有重要影响,因此C、D选项的内容都是应当调查核实的内容。C、D选项说法正确。15、孙某因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批准逮捕,随后委托律师吴某为其辩护人。关于吴某履行辩护律师职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侦查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审查吴某提出的会见申请,并在3日以内书面答复吴某B、对于孙某与吴某的往来信件,看守所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查,但不得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C、经法院同意,吴某可带一名律师助理参加庭审,律师助理可就部分证据发表质证意见D、吴某认为法院驳回其管辖权异议有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题干中表明孙某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9条第3款的规定,只有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所以,吴某会见孙某无须侦查机关批准。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主要考查了《规定》中看守所对信件的检查。根据《规定》第13条,看守所应当及时传递辩护律师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往来信件。看守所可以对信件进行必要的检查,但不得截留、复制、删改信件,不得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但信件内容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涉嫌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形的除外。本案孙某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可能存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涉嫌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形”。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主要考查了《规定》第25条第2款。律师可以根据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带律师助理参加庭审。律师助理参加庭审仅能从事相关辅助工作,不得发表辩护、代理意见。C选项中律师助理对部分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的说法错误。D选项考查了《规定》第38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律师就回避,案件管辖,非法证据排除,申请通知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勘验等问题当庭提出申请,或者对法庭审理程序提出异议的,法庭原则上应当休庭进行审查,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其他律师有相同异议的,应一并提出,法庭一并休庭审查。法庭决定驳回申请或者异议的,律师可当庭提出复议。经复议后,律师应当尊重法庭的决定,服从法庭的安排。律师不服法庭决定保留意见的内容应当详细记人法庭笔录,可以作为上诉理由,或者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控告。D选项说法正确。16、康某因放火罪被A省B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并决定限制减刑。被告人未上诉,检察院未抗诉。关于本案的后续程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A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由审判员3~5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核B、复核期间可以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C、A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期间若发现有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审D、A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若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8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A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诉法解释》第345条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诉法解释》第349条的规定,复核期间出现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或者审理后依法改判。C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8号)》第3条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D选项说法正确。17、下列哪一被告人不属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情形?()A、甲,20周岁,因3年前实施的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B、乙,20周岁,因3年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C、丙,17周岁,因半年前实施的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D、丁,17周岁,因半年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依据该规定,B选项中的情形不适用于犯罪记录封存。18、某法院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中,发现被告人何某可能符合强制医疗的条件。后经鉴定,何某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A、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B、法院应当通知检察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然后适用强制医疗程序进行审理C、如法院发现何某未委托律师,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派律师提供辩护D、如法院判决宣告何某不负刑事责任,并作出对何某强制医疗的决定,对于该判决,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抗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诉法解释》第532条的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对被告人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经鉴定,被告人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应当适用强制医疗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A、B选项做法错误。强制医疗程序中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将被告人或者被申请人强制医疗,而不涉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所以指派的律师并不是承担辩护人,而是诉讼代理人的职能,所以《刑诉法解释》第528条规定,审理强制医疗案件,应当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其诉讼代理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C选项做法错误。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能提起抗诉,但是对于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抗诉。D选项做法正确。19、M县公安民警对涉嫌贩毒的李某在办案场所内先后讯问了3次,获得了3份内容一致的认罪口供。后经M县检察院查明,首次讯问时对李某进行了刑讯;第二次讯问程序合法;第三次讯问时侦杏机关更换了侦查人员,且明确告知了李某的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关于3份口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第一份口供应当排除,后两份口供可作为证据使用B、前两份口供应当排除,第三份口供可作为证据使用C、第一份口供应当排除,第二份口供可作为证据使用,第三份口供视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可作为为证据使用D、三份口供都应当排除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①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②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从题干可知,由于第一次讯问时存在刑讯逼供的情形,因此第二份口供属于受刑讯逼供影响而作出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而第三份供述由于已更换侦查人员,且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仍自愿供述的,属于例外情形,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20、张某、常某佯装打车,将专车司机李某骗至偏僻地带后推下车致其受伤,两人将车抢走并低价出售。后张某被捕并被起诉,常某在逃。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A选项涉及附带民事诉讼成立条件中物质损失的范围。《刑诉法解释》第139条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本案中的车辆被张某、常某抢劫后低价出售,属于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情况,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不需要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故而,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也涉及附带民事诉讼成立条件中物质损失的范围。《刑诉法解释》第155条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可见,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均属于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物质损失。虽然因车辆被抢而减少的专车收入不同于因人身损害而导致的误工费,但同样属于由犯罪造成的、可预期的、必然的物质损失,故而应当属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因此,B选项说法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会计实习报告模板锦集5篇
- 出纳个人述职报告3篇
- 给物业的感谢信范文集锦五篇
- 合作协议完整版
- 湖北经济学院硕士学位授权扩点行动总体方案
- 关于如何才能成功的 英语
- 《人事专员招聘宝典》课件
- 非权力领导力培训课件
- 《世界金融危机及》课件
- 应聘运营职业规划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与形(1))数学广角教学课件
- 31智能养老创业计划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 PHP编程基础与实例教程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开日常学习行为表现范文(精选5篇)
- 计量器具的检定及校验分析获奖科研报告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送检一览表
-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及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案
-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 2023年国航华北营销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