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2(共258题)_第1页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2(共258题)_第2页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2(共258题)_第3页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2(共258题)_第4页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2(共258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2(共9套)(共258题)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试论述法人的人格权。标准答案:法人的人格权是指法人作为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法人与自然人虽然都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法人毕竟不同于自然人。自然人是一种有机体,是活生生的一类生物,而法人只是一种社会组织,只不过是运用了法律技术的结果。这决定了法人人格权虽然与自然人人格权有其共性,比如都是绝对权,但它仍具有其特性,具体如下:第一,法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不具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婚姻自主权。第二,法人人格权一般来说与物质利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企业法人,其人格权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无形财产。其本身就是一笔难以计量的财富。可能正因为如此,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法人的人格权既是一种人身权,又是一种财产权。而自然人的人格权则是与人身密不可分的精神方面的权益,虽然在某些方面也会含有财产因素,但与法人的人格权比较而言,精神权益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三,法人的某些人格权可以依法出售或转让,这主要是因为,这类人格权本身也是一种无形财产。而自然人人格权因其基本性质决定,一般来说,它是不进行自由流转的,是与其人身密切相关的。它是法律直接赋予自然人享有的,并且只能由权利人自己享有和行使。有些人格要素,如生命、健康、荣誉等一旦离开了其人身,也就失去了其意义。第四,由于法人为一种社会组织,决定了对法人人格权的侵害,往往会给法人造成财产上的损失,通常认为不会造成精神损害,只是有时会发生精神损害以外的其他非财产损害。法人的人格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法人名称权。法人名称权是法人依法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名称,依照法律规定转让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盗用或冒用的人格权。包括以下四种具体权能:①名称设定权。法人为自己设定名称的权利,他人不得干涉,这是法人享有名称权的最基本内容。对于名称的设定,各国有不同的做法,我国对名称的设定采取特许主义和核准主义相结合的原则。②名称使用权。法人对其名称享有使用的权利,排除他人非法干涉和非法使用。③名称变更权。法人在使用其名称的过程中,可以依法变更自己登记使用的名称。④名称转让权。营利性法人可以将其名称部分或全部转让于他人行使。非营利性法人的名称不得转让。(2)法人名誉权。法人名誉权是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包括以下三项权能:①名誉保有权。一是法人保持自己的名誉不降低、不丧失;二是法人在知悉自己的名誉处于不佳状态时,可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进它。②名誉维护权。一是基于名誉权的绝对属性,法人对任何其他人有不得侵害自己名誉的不作为请求权;二是法人对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可以寻求司法保护,请求对侵权人进行民事制裁,同时对自己遭受的损害进行救济。③名誉支配权。法人就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不能进行支配,但对于名誉所蕴含的人格价值能够进行支配。法人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名誉,与他人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交往,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也可以不利用它,但不得任意抛弃和任意处分。(3)法人信用权。法人信用权是法人就其履行对他人承诺的义务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和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包括以下三项权能:①信用保有权。一是法人保持自己的信用不降低、不丧失;二是通过自己增强经济能力、加强诚信履约的努力,而使自己的社会、经济评价和信赖感不断增进,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形象。②信用维护权。一是基于信用权的绝对属性,法人对任何其他人有不得侵害自己信用的不作为请求权;二是法人对于侵害信用权的行为人,可以寻求司法保护,请求对侵权人进行民事制裁,同时对自己遭受的损害进行救济。③信用支配权。法人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用,与他人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交往,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也可以不利用它,但不得任意抛弃和任意处分。权利人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用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4)法人秘密权。法人秘密权是法人对其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其他非技术性信息所享有的人格权。包括以下四项权能:①秘密保守权。权利人对其秘密有采取保密措施、不让外人知晓的权利。②秘密使用权。法人对其秘密享有独占使用的权利,排除他人非法干涉和非法使用。③秘密维护权。法人对于侵害秘密权的行为人,可以寻求司法保护,请求对侵权人进行民事制裁,同时对自己遭受的损害进行救济。④秘密转让权。营利性法人可以将其秘密部分或全部转让于他人行使。非营利性法人的秘密不得转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论述合伙的债务承担。标准答案:合伙债务是指合伙存续期间以合伙名义进行经营活动而负担的债务。合伙人以个人名义所为行为产生的债务与合伙和其他合伙人无关,是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合伙人个人债务的清偿,可以以其在合伙中的份额清偿,但是应当首先以份额以外的其他财产清偿,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才得以其从合伙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合伙人的份额被强制执行时,法院应当通知全体合伙人,其他合伙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此外,合伙人个人的债务不得与合伙债务相互抵销。不同合伙对于合伙债务的债务承担方式也不一样,具体如下:(1)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承担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这就赋予了普通合伙企业具有人合性,因此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应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责任为前提,即只有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企业债务时,才由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有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承担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3)特殊的普通合伙中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承担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是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其执业的专业性及高风险性导致特殊责任的产生。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试论述民法上物的扩张。标准答案:(1)物的扩张动力在于伦理观念、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物观念的冲击。一方面,传统物为有体物的观点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控制的对象日益增加。(2)物的扩张的表现。①声、光、电、热等自然力在近代即纳人物的范畴。②空间成为不动产。空间虽然不具有外在实体,但其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且可在法律上支配,故无论在土地之空中或地中,如果具备独立之经济价值及有排他的支配可能性两项要件,即可为物。③活体器官。活体器官成为物的最大障碍在于伦理争议。为适应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活体器官也应可适用动产之规定,但作为具有一定人格性的特殊物,只能通过有偿捐赠来获取,并且分离不能强制执行。④生殖医学与基因工程的出产物。对于受精卵、胚胎的法律地位有争议,现阶段仍以特殊的物为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试论述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标准答案: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但欠缺法定有效要件。主要表现为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2)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自行为开始起发生,该行为之意思,从开始起就不被法律所认可。(3)当然无效。即无效民事行为无须任何人主张,也不待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该行为无效不以主张、确认和宣告为要件。(4)确定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不仅在其成立时不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也绝对没有再发生法律效力的可能。这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可以经过补正而生效不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以无效原因系存在于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全部或一部为区分标准,可分为全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与部分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一项民事法律行为中,如果仅是局部内容存在缺陷,存在无效原因,而其余部分不存在缺陷,并且仍然可以单独设定、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那么存在缺陷部分属于无效,其余部分则仍然可以有效。《民法总则》第1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依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主要有:(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被宣告无效后,所约定的义务尚未履行的,无须再履行;已经履行的,应中止履行。对于业已履行的部分,应按下面的原则去处理:(1)返还财产。在给付了财产的情况下,受领财产的一方应将该财产返还相对人;如果财产已不存在,无法返还的,应折价赔偿。(2)赔偿损失。如果民事行为无效后给对方或者第三人造成了损失,还应当赔偿损失。如果损失是一方的过错造成的,则仅过错方赔偿;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由双方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3)解决争议条款之有效。在双方民事行为无效后,该行为中关于解决双方争议的意思表示可以独立发生效力,不因该行为无效或被撤销而不发生效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名词解释(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5、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标准答案:社团法人是指以人为基础而集合成立的法人。社团法人的成员统称社员,其享有的权利也称社员权。财团法人是指以财产为基础而集合成立的法人,财团法人的主要形式就是基金。两者区别主要在于:(1)设立人地位不同。财团法人的设立人或出资人的出资,属于捐赠或遗赠。因此,法人成立或捐赠完成后,所赠财产即移转为法人所有,捐赠人或遗赠人并不获得社员权对价;社团法人的设立人或其成员的出资属于取得社员权的合同行为,根据合同成为社员或股东。(2)法人的目的事业不同。财团法人只能为公益事业,并不得营利;而社团法人既可从事公益事业,如工会,也可从事营利事业,如公司。(3)有无意思机关不同。财团法人参与民事活动,必须以捐赠人的意思进行,没有自己的意思机关;而社团法人由社员组成意思机关,其从事的活动在章程范围内由意思机关决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准则主义标准答案:准则主义是法人设立原则中的一种,也称登记主义,即由法律规定法人的条件。法人设立时如具备法定要件,无须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就可直接向登记机关登记,法人即告成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非法人组织标准答案:根据《民法总则》第102条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合伙标准答案: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以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自愿订立合同,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联合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特殊的普通合伙标准答案:特殊的普通合伙是指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所设立的合伙组织。当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时,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退伙标准答案:退伙是指合伙人脱离合伙组织、丧失合伙人资格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原物与孳息标准答案:原物是指作为本体而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可产生新物的物,孳息则是从原物本体中产生的物。孳息又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主物与从物标准答案:主物是指两种以上的物相互配合、按一定的经济目的组合在一起时,无须依赖他物而能独立存在并起主要作用的物。从物是指配合主物的使用而起辅助作用的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虚拟财产标准答案:虚拟财产是指网络游戏中为玩家所拥有的、存储于网络服务器上的、以特定电磁记录为表现形式的无形财产,通常包括网络游戏中的武器装备、QQ币、QQ号码、电子邮箱和网址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准法律行为标准答案:准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标准答案:依据当事人各方权利享有和义务负担情况,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双务法律行为和单务法律行为。双务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双方互相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其中一方的权利是他方的义务,而他方的权利则是本方的义务。单务法律行为是指只有当事人一方负有义务,而他方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的法律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意思表示标准答案: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真意保留标准答案:真意保留又称心中保留、非真意表示或单独虚伪表示,是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所欲追求的效果意思,而为与效果意思相反的表示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本代理与复代理标准答案:本代理是指代理人由被代理人选任或者依照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复代理亦称再代理或转委托,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转托他人实施代理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9、简述《民法总则》中法人的分类。标准答案: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法律特征如下:(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标准答案:法人成立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1)依法成立。依法成立是指依照规定而成立。首先,法人组织的设立合法,其设立的目的、宗旨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其次,法人的成立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法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要独立进行各种民事活动,独立承担民事活动的后果。因此,法人应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否则,法人无法进行各种民事活动。所谓必要,是指法人的财产或经费应与法人的性质、规模等相适应。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对有关法人的财产或经费要求作了规定。(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应该有自己的名称,通过名称的确定使自己与其他法人相区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简述有限合伙和普通合伙的区别。标准答案:有限合伙是指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其中,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合伙和普通合伙的区别在于:(1)普通合伙企业的所有出资人都必须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合伙人全部为普通合伙人;而有限合伙企业中一部分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一部分出资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企业中只有一个普通合伙人时)或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普通合伙人)。(2)普通合伙企业的投资人数为两人以上,即对投资人数没有上限规定;而有限合伙企业的投资人数为两人以上五十人以下且至少有一个普通合伙人。(3)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当然,根据合伙协议约定或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委托一个或数个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而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不得执行合伙企业中的事务。(4)普通合伙企业的出资人不得在合伙协议中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由部分合伙人承担企业的全部亏损;而有限合伙企业根据合伙协议的约定,可以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但不得约定企业全部亏损由部分合伙人承担。(5)普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与他人合作经营同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有限合伙人可自营或与他人合作经营同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6)普通合伙人不得同本企业进行交易,但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的除外;有限合伙人可以与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当然,合伙协议约定不能进行交易的除外。(7)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其出资份额出质,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否则其出资行为无效;有限合伙人可将出资份额出质,但合伙协议约定有限合伙人不能以其出资份额出质的除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简述退伙和入伙的效力。标准答案:退伙是指合伙人脱离合伙组织、丧失合伙人资格的行为。退伙具有以下效力:(1)退伙人丧失合伙人身份,脱离原合伙关系。(2)退伙并不必然导致合伙企业的解散。只有在合伙人为两人的情况下,其中一人退伙则导致合伙的解散。当然,即使是在合伙人为两人的情况下,如果另一合伙人同意,也可以由退伙人将其份额转让给第三人,则合伙继续存在。(3)导致合伙财产的结算与损益分配。合伙人退伙,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时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可以待该事务了结后再进行结算。退伙人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可以相应扣减其应当赔偿的数额。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如果退伙时合伙企业的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则退伙人应当根据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合伙企业法》第33条的规定分担亏损。退伙人退伙时,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仍应与其他合伙人一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入伙是指合伙成立后,第三人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资格的行为。入伙效力为,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样责任;入伙协议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新入伙人对入伙前的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是强制性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可以避免合伙人串通,用推迟入伙日期的方法来逃避债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物的概念与特征。标准答案: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以外,能够被民事主体所支配和利用,并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实体。物具有以下特征:(1)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主体自身不能成为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人的某些器官一旦脱离人体,就有可能成为权利、义务的客体,人体的器官可否成为权利、义务的客体,或者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成为权利、义务的客体,取决于法律的规定,也取决于其行为是否违背社会道德。(2)占有一定空间并具有一定形体。民法上的物具有一般物的基本属性,即占有一定空间。传统民法上的物,主要就是指这种“有体物”。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特殊的物质资料不断出现,比如对电、热、声、光等“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传统的“有体物”的范围被突破,在特定条件下,电、热、声、光等只要能够为人力所控制,且能够成为交易的对象,则在法律上可以被视为“物”,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供用电合同的客体就是电。(3)能够为人力所实际控制。只有能够为人力所控制的物,人们才能对之主张权利。如日月星辰,虽然于人类的存在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其不能为人力所控制,所以任何人客观上不可能对之主张所有权或者其他民事权利,也不能以之作为交易行为的对象。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所控制的物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不能为人力所控制的物,将来有可能为人力所控制。所以,民法上物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4)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民事权利的核心是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而人们支配物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因此,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必须能够为人带来物质或精神的某种享受。对于人类毫无用处的东西,尽管其能够为人力所控制,但肯定无人对之主张权利,因而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别。标准答案:以其是否可以移动并且移动是否会损害其价值为标准,可以将物划分为动产与不动产。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会影响其价值的物,主要包括土地和土地上的定着物。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至于影响其价值的物。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别在于:(1)公示方法不同。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动产以占有、交付为公示方法。(2)取得时效期间不同。不动产取得时效期间长,动产取得时效期间短。(3)存在物权种类不同。不动产之上可以设立用益物权,而动产则否;动产之上可以成立留置权和质权,而不动产则否。(4)虽不动产和动产均可设立抵押权,但是不动产抵押权登记为生效要件,而动产抵押权登记为对抗要件。(5)法律对不动产物权的限制较多,而对动产物权的限制较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货币区别于其他动产的特征。标准答案:货币又称金钱,是指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的物。货币为动产,其与其他动产的区别在于:(1)货币是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代替物,即以同种同量相互替代的物。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要求其具有高流通性,此决定了货币本身不具有个性,它所表现的价值是以其表面所示货币单位金额来计算的,等值之货币可以毫无障碍地互换。正因如此,货币为具有高度替代性的种类物。(2)货币为典型的消费物。所谓消费物,是指同一个人不能以同一目的反复使用之物。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流通手段,以时时易主为其常态,其流通性远远超过任何其他财产。而货币一经使用即转入他人之手,原所有人即不得再行使用。辗转流通为货币的特有机能,供人消费是货币的唯一目的,故货币为典型的消费物。(3)货币所有权与其占有融为一体。(4)货币是请求权的具体化。(5)货币的价值体现为票面价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简述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标准答案:意思表示是由意思即主观要件和表示即客观要件两部分构成。(1)客观要件意思表示的客观要件即指表意人所为的外部表示行为。一般认为,作为这种有表示价值的积极或消极行为,只要在客观上可认定表意人是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都可称为表示行为。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表示行为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表示行为必须是表意人有意识的行为;第二,表示行为必须能够为外界客观理解。(2)主观要件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即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理论界基本认可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应由效果意思、行为意思和表示意识等因素组成。①效果意思。是指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表意人意欲发生的法律效果,亦即法效意思或法律行为意思。效果意思依是否表示,可分为内心效果意思和表示效果意思:前者指仅存在于表意人内心的效果意思,后者是客观上已表示的效果意思。相对而言,内心的追求实难探求,故目前所言效果意思应指表示的效果意思。如此,表意人就不能仅有对法律效果的意识,而应达到发生法效的程度,亦即将发生法律效果的目的予以表达。②行为意思是指体现为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外部动作意思。行为意思可用语言、举手、点头、制成文书、金钱支付等作为形式体现,也可根据当事人合意或交易习惯,将行为人的不作为,如沉默等,理解为存在行为意思。但不论行为人以何种方式显示其行为意思,都必须体现为表意人自觉欲为表示动作意思,而有别于完全在强制下的行为或睡眠中动作,如某人受催眠或被强迫后由他人将其手印按在契约上,其虽在外观上有表示效力意思,但非出自表意人的自觉,故不论有无效果意思,均因欠缺表示意欲即欠缺行为意思而不得谓有意思表示。③表示意识。是指表意人认识其行为有法律行为上的意义。与行为意思不同,表示意识是行为人就外部举止有无效果意思表示力的认识,即以行为人知悉其行为且他人也会将之与特定效果意思相联系为前提,通常注重表示意识者,均认为无表示意识即无效果意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标准答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指为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所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具有以下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资格。行为人只有具有健全的心智,才能进行相应的民事活动,这一条件主要是为了保护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的利益而设。对自然人而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单独实施法律行为,但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无行为能力人一般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但纯获利益的活动二者均可为之。对法人而言,其民事行为能力是和民事权利能力相一致的,法人的行为能力不能超出法律或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所以,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要在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之内。除此以外,法人只有权从事为维持其存在所必需的法律行为。(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意思表示真实,即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意愿为行为人自觉自愿而产生的,同时与其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通常情况下达到这一点有两个要求:一是意思表示自由,不是在受到他人欺诈、胁迫之下作出的违背其内心意愿的行为;二是意思表示无误,应当是其内心真实意愿的反映,并非因重大误解等原因而表错意。但也可能出现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的情形,此即意思表示有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为,如属于法律规定的应被宣告无效或者撤销的情况,则不应产生法律效力。(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是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的本质要求。所谓不违反法律,是指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或任意性规定以规避法律,还应该包括不违反国家政策。这里所说的法律,既包括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级政权机关发布的决议、命令、条例等行为规范,还包括国家现行政策,如不得买卖禁止流通物等。所谓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经济秩序、政治安定、道德风尚等皆应包括在内。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必须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得有损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标准答案: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又称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1)双方主体的权利不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中,只有受到欺诈、胁迫、重大误解而显失公平的一方有权行使撤销权。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中,法定代理人享有追认权,而另外一方当事人也享有催告权。(2)这两种法律行为的初始效力不同。即在相关权利人未行使相关权利之前,这两类法律行为的效力是不同的。在可变更、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中,只有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而另一方当事人则没有,这就得出这类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已经发生一定的效力,只不过该效力仅能约束无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不能约束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因此可以说,这种法律行为是“效力不完全”。而在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中,在权利人的追认权行使之前,该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没有确定的,即对双方当事人均无约束力。(3)依据权利的不同,又可以得出权利行使后的法律后果不同。在可变更、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中,权利人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后,原来的法律行为就自始无效或内容变更。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中,享有追认权的权利人行使追认权后该法律行为就有效了。(4)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法律后果不同。在可变更、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中,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则原法律行为有效,撤销权人不得依据该理由请求法院撤销或变更该法律行为。在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中,追认权人在规定期限内不行使追认权或经相对人催告后拒绝作出表示的,则视为拒绝追认,原法律行为自始无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请论述用益物权的体系。[西南政法2020年研]标准答案: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作为物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物权的一般特征,即支配性、对世性、排他性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用益物权体系主要包括:(1)土地承包经营权。指个人或农户依据承包合同,对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特征有:①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②客体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为目的;④期限具有稳定性。(2)建设用地使用权。指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建造并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按照获取方式的不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为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没用地使用权和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前者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包括划拨、出让和流转,具有商品性、有期性、有偿性。后者包括乡(镇)村公益用地使用权和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具有无偿性、无期性、限定性和非商品性。(3)宅基地使用权。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其特征为:①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②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③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4)地役权。指依一定目的,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之用的权利。其特征为:①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②地役权的权利主体既可以是不动产的所有权人,也可以是不动产的使用权人。③地役权的客体是不动产。不动产包括土地、建筑物等土地上的附着物。④地役权是权利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而设定的用益物权。(5)居住权。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属设施,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特征有:①居住权是物权而非债权;②居住权是对他人住房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③居住权有强烈的人身属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述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华侨大学2018年研]标准答案: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作为物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物权的一般特征,即支配性、对世性、排他性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用益物权体系主要包括:(1)土地承包经营权。指个人或农户依据承包合同,对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特征有:①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②客体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为目的;④期限具有稳定性。(2)建设用地使用权。指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建造并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按照获取方式的不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为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没用地使用权和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前者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包括划拨、出让和流转,具有商品性、有期性、有偿性。后者包括乡(镇)村公益用地使用权和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具有无偿性、无期性、限定性和非商品性。(3)宅基地使用权。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其特征为:①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②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③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4)地役权。指依一定目的,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之用的权利。其特征为:①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②地役权的权利主体既可以是不动产的所有权人,也可以是不动产的使用权人。③地役权的客体是不动产。不动产包括土地、建筑物等土地上的附着物。④地役权是权利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而设定的用益物权。(5)居住权。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属设施,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特征有:①居住权是物权而非债权;②居住权是对他人住房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③居住权有强烈的人身属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我国民法上用益物权的概念及用益物权的基本类型。[北航2015年研]标准答案: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作为物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物权的一般特征,即支配性、对世性、排他性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用益物权体系主要包括:(1)土地承包经营权。指个人或农户依据承包合同,对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特征有:①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②客体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为目的;④期限具有稳定性。(2)建设用地使用权。指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建造并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按照获取方式的不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为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没用地使用权和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前者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包括划拨、出让和流转,具有商品性、有期性、有偿性。后者包括乡(镇)村公益用地使用权和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具有无偿性、无期性、限定性和非商品性。(3)宅基地使用权。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其特征为:①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②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③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4)地役权。指依一定目的,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之用的权利。其特征为:①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②地役权的权利主体既可以是不动产的所有权人,也可以是不动产的使用权人。③地役权的客体是不动产。不动产包括土地、建筑物等土地上的附着物。④地役权是权利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而设定的用益物权。(5)居住权。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属设施,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特征有:①居住权是物权而非债权;②居住权是对他人住房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③居住权有强烈的人身属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论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中山大学2010年研]标准答案:地役权是指不动产使用人为提高不动产的效益而使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民法典》第372条第1款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其特征有:(1)地役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地役权的客体为土地,包括被使用之地,也即需役地是为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之地,以及为了受到便利的土地,也即供役地。(2)地役权是为自己土地便利的权利。即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权利。就一般情况而论,其内容包括:以供役地供使用、收益,避免相邻关系的任意性规范的适用,禁止供役地为某种使用等。(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①地役权的从属性,指必须同时存在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前提下,地役权才可成立。从属性具体表现在:a.地役权转让必须与需役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一同转移。《民法典》第380条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b.地役权不得单独为其他权利的标的,在需役地上设定其他权利则必须包括地役权。如在需役地上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也得行使地役权。《民法典》第381条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②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指地役权为不可分的权利。即使需役地分割,地役权在分割后的需役地地块上仍然存在。根据《民法典》第382、383条规定,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论担保物权的竞合及其处理。[暨南大学2020年研]标准答案:(1)抵押权和质权的竞合及其处理:我国《民法典》承认动产抵押权,但不承认不动产质权,因此,在我国现行立法框架下发生的抵押权和质权竞存,只可能是动产抵押权和动产质权的竞合。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先押后质及其处理。已合法设定抵押权的动产,在无害于抵押权的实现时,可以设定质权。此时,抵押权和质权之间应依担保物权取得对抗力的时间先后确定其优先顺位。a.先设立的抵押权已经登记,而后设立质权时,先设立的抵押权取得对抗效力,自然包括对抗质权,因此,先设立的抵押权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b.先设立的抵押权未经登记,而后设立质权时,先设立的抵押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尚未取得抵押权的对抗力,不能对抗后设立的质权,而后设立的质权,因移转占有而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可对抗抵押权人,因此,先设立的抵押权此时劣于后设立的质权。②先质后押及其处理。在先质后押时,抵押权和质权,应依取得对抗力的时间先后确定其优先顺位,使质权优先于抵押权。(2)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竞合及其处理:①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其具体内容如下:a.从法律政策上考量,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多是债权人所付出劳动的报酬的请求权、所投入的材料及垫付的其他费用的返还请求权,以及依合同发生的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中债权人的报酬请求权系属工资、薪金性质,应予优先保护。b.债权人的劳动、其投入的材料等使留置物之价值提升,允许抵押权、质权优先于留置权,无异于以债权人的劳动、投入来清偿债务人的债务,有违公平原则。c.留置权制度之设立是法律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特别赋予的权利,具有保护劳动者利益和鼓励创造社会财富的政策目的。因此,留置权应优先于抵押权和质权。②同一动产上先存在留置权后被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的:a.留置物所有人将留置物抵押,此时在留置物上又成立抵押权,抵押权与留置权竞合,因留置权成立在先,留置权的效力当然优先于抵押权。b.留置权人将留置物抵押,抵押权人善意取得了抵押权,在此情形下,抵押权的效力应优先于留置权,因为留置权人是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的债务人,债务人的权利不能优于债权人的权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试述抵押权与质权的区别。[中山大学2009年研;北师2007年研]标准答案:抵押权与质权的区别主要包括:(1)成立要件不同。抵押权的成立一般须经登记,但无须将抵押物交付债权人占有;而质权的成立,则以出质人将质物移转于债权人占有为必要。质物的占有移转,既是质权的公示方法,也是其成立要件;但对于某些权利质权的成立,也以办理出质登记为必要。(2)担保标的不尽相同。抵押权的标的为不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及动产;而质权的标的则为动产和除不动产与不动产用益物权以外的其他财产权利。抵押财产与质权财产的范围,于动产上存在交叉。因此,在动产上成立的担保物权究竟为抵押权还是质权,依合同的约定及债权人是否占有标的物而为区别。(3)担保的机能不同。抵押权为非占有性担保物权,以优先受偿效力来发挥担保作用,其不具有留置效力。而质权除有优先受偿效力外,尚具有对标的物或其权利凭证的占有、留置效力,即由质权人直接控制标的物。造成出质人心理压迫,以促使债务如期清偿。(4)实行方式不同。抵押权人实行其抵押权时,在达不成协议时一般需通过申请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并就其价款受偿,而不能强行夺取抵押财产并为变卖。而质权人于债权届期或约定事由发生而末受清偿时,因其已事先占有标的物,可不必经司法程序而得径直参照市场价格变卖质押财产或以其他方式处分质押财产并就其变价价值受偿。出质人如认为变价不公,可另行通过诉讼解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名词解释(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7、用益物权[中南大学2019年研;西南科大2015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标准答案: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用益物权的特征:①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主要内容是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②为他物权、限制物权和有期限物权。③以不动产、动产为权利客体,是不动产物权。用益物权的标的物只限于不动产。④用益物权主要是以民法为依据,但也可以特别法为依据的。如土地法、自然资源法等特别法规定了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等其他物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大2011年研]标准答案:土地承包经营权。指个人或农户依据承包合同,对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特征有:①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②客体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为目的;④期限具有稳定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宅基地使用权[安徽师大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人大2008年研]标准答案:宅基地使用权。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其特征为:①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②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③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地役权[中国政法2016年研;南航2016年研;浙江财大2016年研;青岛大学2015年研;武大2014年研;浙大2014年研;东财2010年研]标准答案:地役权是指不动产使用人为提高不动产的效益而使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民法典》第372条第1款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其特征有:(1)地役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地役权的客体为土地,包括被使用之地,也即需役地是为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之地,以及为了受到便利的土地,也即供役地。(2)地役权是为自己土地便利的权利。即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权利。就一般情况而论,其内容包括:以供役地供使用、收益,避免相邻关系的任意性规范的适用,禁止供役地为某种使用等。(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地役权与相邻关系[人大2016年研]标准答案:地役权是指以他人土地供自己的土地便利而使用,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因给对方提供必要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抵押权[武大2020年研;中财2017年研;东财2015年研;人大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标准答案:抵押权是指债权人以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或者相关财产权利,于债务不履行或者抵押权实现的约定情形发生时,依法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抵押权是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享有可对抗财产所有人及第三人的权利,系在不移转财产占有情形下的具备优先受偿性的担保物权,其设立目的在于担保债的履行。抵押权以特定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其内容、处分与消灭从属于债权;抵押权的标的物包括特定的不动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其旨在清偿担保债权,而非对物的使用、收益。其中,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其特征如下:①留置权是以动产为标的物的法定担保物权;②留置权具有二次效力,包括留置效力与优先受偿效力;③留置权不具有追及效力;④留置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与物上代位性。留置权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依法律的规定产生,而非依协议设定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抵押权与船舶抵押权[武汉理工2010年研]标准答案:(1)抵押权,是指债权人以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物或者财产权利,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2)船舶抵押权,是指抵押权人对于抵押人提供的作为债务担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3)二者的共同点:设立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抵押债权的实现;设立都需签订书面合同,对于抵押物中的不动产等还应向有关部门登记等。(4)二者的不同点:①设立的对象不同。抵押权设立的对象一般是普通的动产与不动产,只要该动产与不动产为抵押人所有或合法占有,均可以设立抵押权。船舶抵押权的设立对象只能是船舶或者正在建造中的船舶。②设立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船舶抵押权是在海上融资活动中产生的,有别于民法中的抵押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权利质权和动产质权[中南财大2008年研]标准答案:(1)权利质权是以所有权以外的可转让财产权为标的而设定的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以享有的财产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并以之为基础设定的质权。权利质权除特殊问题外,基本适用动产质权的规定。权利质权中的标的物权利必须是不违背债权性质的、可让与的财产权。(2)动产质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担保,当出现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权的设立,通常都是以合同进行,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其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是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3)二者都属于担保物权,其区别主要在于,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给债权人占有的财产的形式不同。权利质权的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的是财产性权利,而动产质权的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的是动产;动产质权自交付时设立,而有些财产权利必须办理出质登记才能设立质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5、简述我国用益物权的种类。[北科2014年研]标准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权。指个人或农户依据承包合同,对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特征有:①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②客体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为目的;④期限具有稳定性。(2)建设用地使用权。指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建造并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按照获取方式的不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为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没用地使用权和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前者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包括划拨、出让和流转,具有商品性、有期性、有偿性。后者包括乡(镇)村公益用地使用权和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具有无偿性、无期性、限定性和非商品性。(3)宅基地使用权。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其特征为:①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②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③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4)地役权。指依一定目的,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之用的权利。其特征为:①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②地役权的权利主体既可以是不动产的所有权人,也可以是不动产的使用权人。③地役权的客体是不动产。不动产包括土地、建筑物等土地上的附着物。④地役权是权利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而设定的用益物权。(5)居住权。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属设施,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其特征有:①居住权是物权而非债权;②居住权是对他人住房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③居住权有强烈的人身属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地役权的概念与特点。[中财2014年研]标准答案:地役权是指不动产使用人为提高不动产的效益而使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民法典》第372条第1款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其特征有:(1)地役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地役权的客体为土地,包括被使用之地,也即需役地是为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之地,以及为了受到便利的土地,也即供役地。(2)地役权是为自己土地便利的权利。即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权利。就一般情况而论,其内容包括:以供役地供使用、收益,避免相邻关系的任意性规范的适用,禁止供役地为某种使用等。(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①地役权的从属性,指必须同时存在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前提下,地役权才可成立。从属性具体表现在:a.地役权转让必须与需役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一同转移。《民法典》第380条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b.地役权不得单独为其他权利的标的,在需役地上设定其他权利则必须包括地役权。如在需役地上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也得行使地役权。《民法典》第381条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地役权一并转让。②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指地役权为不可分的权利。即使需役地分割,地役权在分割后的需役地地块上仍然存在。根据《民法典》第382、383条规定,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暨南大学2016年研]标准答案: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指地役权为不可分的权利。即使需役地分割,地役权在分割后的需役地地块上仍然存在。根据《民法典》第382、383条规定,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用益物权的定义和特征。[北化2007年研]标准答案:(1)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2)用益物权的特征:①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主要内容是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②为他物权、限制物权和有期限物权。③以不动产、动产为权利客体,是不动产物权。用益物权的标的物只限于不动产。④用益物权主要是以民法为依据,但也可以特别法为依据的。如土地法、自然资源法等特别法规定了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等其他物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南航2016年研]标准答案:①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主要内容是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②为他物权、限制物权和有期限物权。③以不动产、动产为权利客体,是不动产物权。用益物权的标的物只限于不动产。④用益物权主要是以民法为依据,但也可以特别法为依据的。如土地法、自然资源法等特别法规定了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等其他物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联系和区别。[中国政法2021年研]标准答案:(1)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①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宅基地上建设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其特性有:a.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b.宅基地使用权的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及其附属设施;c.宅基地使用权实行“一户一宅”制。②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因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其特征有:a.客体为国家所有的土地,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b.目的是建造并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c.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2)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区别:①权利主体的身份限制不同。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即自然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没有限制,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均可成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②权利内容不同。宅基地使用权不能转让、抵押或出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抵押及出资。③取得方式不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是在国家、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通过划拨方式、出让方式取得。④设立要件不同。宅基地使用权不以登记作为生效要件。建设用地使用权以登记作为生效要件。⑤是否有偿不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是无偿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设立时是有偿的,必须缴纳土地出让金。⑥存续期限不同。宅基地可以永久使用。建设用地使用权有使用期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居住权的物权性和人身性。[上交2021年研]标准答案:居住权是指对他人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其特征包括:(1)其物权性体现在:①居住权是物权而非债权。租赁权为债权,在租赁合同中,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关系,对承租的住房占有、使用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第705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超过部分无效。而居住权是物权,相比于债权具有稳定性,使用期限可以是权利人的终身。与租赁权相比,居住权更有利于保护权利人。②居住权是对他人住房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居住权的内容是以生活居住为目的而占有、使用他人住房。传统民法居住权的设立目的是解决被赡养人、被抚养人等的居住问题,不承认居住权的“收益”权能。我国《民法典》承认收益权能,《民法典》第369条中规定,“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做法有助于最大化房屋的使用效益。(2)其人身性体现在:居住权的流转受到严格限制,其设定是基于特定人的生活需要,不能转让,不能继承,因居住权人的死亡而消灭,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辨析:土地承包经营权系他物权。[首师大2011年研]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1)他物权是指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的物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某一方面对他人之物的支配。(2)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承包经营关系。(3)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土地是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并非承包人个人所有的物,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系他物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中南财大2015年研;北邮2014年研]标准答案:地役权是指以他人土地供自己的土地便利而使用,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因给对方提供必要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二者均可以解决在不动产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冲突问题,其区别在于:(1)产生依据不同。相邻关系的产生基于法定;地役权的产生基于意定。(2)权利性质不同。相邻关系是基于所有权内容产生的效力扩张或者限制,并非独立的民事权利;地役权则是一项独立的他物权。(3)对抗效力不同。相邻关系是基于土地的自然需要而且是固定或永久地附属于土地之上的,具有对抗第三人的天然属性;地役权源自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公示后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4)受到损害后救济的请求权基础不同。相邻关系遭受侵害后受害人应提起所有权的行使受到妨害之诉;地役权受到损害后受害人可提起地役权受损害的请求之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有哪些主要区别?[北科2010年研]标准答案:(1)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概念:①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权利,其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民法典》第323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②担保物权,是指权利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实现情形,依法享有的就标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民法典》第386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①支配的价值不同。用益物权以追求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标的物必须有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以标的物的价值和优先受偿为内容,其支配的对象是担保物的交换价值。②存续期间不同。用益物权往往有明确的存续期间,通常是根据合同确定的。担保物权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担保物权实现时,该权利即归于消灭。③权利性质不同。用益物权通常是独立物权,而担保物权都是从属性物权,它因主债权的存在、转让、消灭而相应地发生变动。④目的和社会功能不同。用益物权以对权利客体的使用为内容,以对权利客体实体的支配为条件。由于用益物权的目的在于对于标的物的使用、收益,因此,权利人首先应当实际地占有标的物。因为占有乃是使用的前提,丧失了对物的占有,将导致用益物权不能行使。但担保物权并非为了追求物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在债务不履行时就担保物的变价优先受偿。所以,担保物权中抵押权就不必由权利人占有抵押人标的物。⑤客体不同。用益物权客体的价值形态如果发生变化,就会对用益物权人的使用收益权产生直接影响。而担保物权客体的价值形态发生变化,并不影响担保物权的存在。这一特点决定了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即当担保物权的标的物转化为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就以变形物为客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担保物权的特征与分类。[北邮2014年研]标准答案:①担保物权是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的限制物权。担保物权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赋予权利人对担保财产的交换价值的控制而确保债权的实现,即担保物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这是它与用益物权的重要区别。②担保物权限制了债务人或第三人对担保标的物的处分权。用益物权人取得对标的物的直接占有,是为了获得标的物的使用价值,而非限制所有权人对标的物的处分。③债权人享有对担保财产的换价权。担保物权的换价权,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担保物权人可以将担保财产拍卖、变卖或折价。④附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而受清偿。享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具有优先于其他普通债权就担保物变价所得优先受偿的权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简述我国抵押财产的范围。[华侨大学2011年研]标准答案:抵押财产,是抵押人提供担保用于设定抵押权的财产。我国抵押财产的范围如下:(1)可设立抵押权的财产。《民法典》第395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②建设用地使用权;③海域使用权;④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⑤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⑥交通运输工具;⑦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2)禁止抵押的财产。《民法典》第399条规定,下列财产不能抵押:①土地所有权;②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③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留置权取得的要件。[浙江财大2015年研]标准答案: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其只能基于法律规定依法产生,不能由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设定或者排除适用。留置权取得的要件可分为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其中,积极要件是指留置权产生应当具备的条件,消极条件是指只有当其不存在时留置权才能产生的那些条件。(1)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①须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②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其中债权人的债权未到履行期限,其交付占有标的物的义务已届履行期的,不能行使留置权,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人无支付能力的除外。③债权人占有的动产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企业之间的留置应当以在企业之间交易关系存续期间,因交易活动而占有的物为限。(2)留置权取得的消极条件:①对动产的占有不是因侵权行为取得;②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对动产的留置不得违反公共利益或者善良风俗;③对动产的留置不得与债权人的义务相抵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试卷(民法)模拟试卷第3套一、分析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甲、乙、丙共有一套房屋,甲享有40%的份额,乙享有35%的份额,丙享有25%的份额。三方约定,该房由丁承租,承租期限为5年。根据民法原理、合同法、担保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乙不主张购买,丙、丁均主张购买,且所出条件相同。甲应转让给谁?为什么?标准答案:应转让给丙。丙依据共有关系享有优先购买权,丁依据租赁关系享有优先购买权,根据民法原理,基于物权产生的优先购买权优于基于债权产生的优先购买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假设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丁不主张购买,乙、丙均主张购买,且所出条件相同。甲应转让给谁?为什么?标准答案:由甲决定转让给乙或丙。乙、丙均享有优先购买权,他们的优先购买权均基于共有关系产生,在此情况下,应体现份额所有人的意志,由甲决定转让给乙或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假设甲欲抛弃自己的份额,且不损害他人利益,该抛弃份额的归属如何?为什么?标准答案:归乙、丙基于原有的份额相应享有。在按份共有关系中,共有人之一抛弃其份额的,归其他共有人享有。其他共有人依其原有份额分别享有抛弃份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假设甲、乙主张将该房转让于丁,丙既不主张转让,也不购买,甲、乙与丁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该合同的效力如何?为什么?标准答案:合同有效。在按份共有中,转让共有物应取得共有人的一致同意,如果不能取得共有入的一致同意的,按多数份额的共有人的意见处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假设在丁承租期间,房屋廊檐因年久失修掉落砸伤行人戊,该责任应由谁且如何承担?为什么?标准答案:由甲、乙、丙承担连带责任。在租赁合同未有约定的情况下,出租人负有维修义务,房屋廊檐因年久失修掉落砸伤行人表明出租人未尽到维修义务。在按份共有中,共有物致人损害形成不可分之债,对此,按份共有人应负连带责任。当然,在内部关系中,按份共有人按份额分担该损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假设在丁承租期间,房屋窗台上的花盆掉落砸伤行人己,该责任应由谁承担?为什么?标准答案:由丁承担。房屋窗台上的花盆掉落砸伤行人表明丁未尽到管理的注意义务,故应由其承担赔偿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假设在丁承租期间。因房屋出租而欠相关税收,税负义务应由谁且如何承担?为什么?标准答案:由甲、乙、丙按份承担。在租赁合同未有约定的情况下,税负义务由出租人承担。在按份共有中,共有物的税负义务为可分之债,依民法原理,按份共有人承担按份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假设在丁承租期间。丁擅自转租该房于庚,转租合同的效力如何?为什么?标准答案:合同效力未定。承租人丁并不享有转租权,其擅自转租构成无权处分,故该合同效力未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假设在丁承租期间。丁对该房擅自进行功能性改造,出租人甲、乙、丙可享有何种权利?为什么?标准答案:主张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承租人对租赁物负有妥善保管义务,对房屋擅自进行功能性改造,构成违约。同时,对房屋擅自进行功能性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