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4页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科目语文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材分析课文介绍:本课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题下《古诗三首》的第三课时,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教学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古诗,初步感受了诗人在诗句中传递出来的爱国情怀。背景简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听闻这一消息,不禁悲喜交加,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感情汹涌澎湃,为后人所推崇诗歌大意: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教学目标《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蓟、涕、裳、襄"4个生字,会写“涕、巫”这2个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的重点、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情感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学具PPT

教学过程一、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出示杜甫生平,介绍诗人)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杜甫像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

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觅诗心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蓟北涕泪衣裳襄阳(开火车朗读生字词,并对错误的读音进行纠正)

2.初读感知,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全班齐读古诗一遍(2)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读,针对性地纠正字音。(3)情感引导: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预设:“涕泪"说明诗人哭了,听到战争胜利之后很激动预设:妻子“愁何在”,说明她不再感到忧愁预设:“喜欲狂"说明诗人很欣喜,很开心预设:“白日纵酒”也能看出诗人的欣喜的心情……

3.知人论世,介绍“安史之乱"历史背景师:刚才,同学们在不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仅仅从诗中就分析出了诗人的情感。我们常说读诗也要“知人论世”,那你知道诗人写这首诗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吗?(出示PPT,介绍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

三、细读品味,悟诗意

1.细读品味(1)师:八年战乱,不但使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2)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

2.汇报交流(1)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2)全班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喜悦?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教师点评解析)预设:从“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能感受到诗人听闻收复失地后欣喜落泪的情感。预设:从“喜欲狂”中能看出诗人欣喜地像要发狂一样。预设:从“白日放歌"中也能看出诗人很高心所以才纵情高歌,也体现了诗人的欣喜(3)请同学们带入情感再读一读这些诗句。

3.对比感悟“悲喜交集”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都发现了古诗中的蛛丝马迹表明了杜甫的欣喜之情。有同学说首联的“初闻涕泪满衣裳"就能读出诗人内心的欣喜了。但诗人内心所有的情感仅仅是欣喜之情吗?我们再来仔细探究他为何而落泪。师;之前我们也学过杜甫的《春望》,(课件出示杜甫的《春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师:我们再来读读杜甫的《春望》,看看在这首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预设:忧国忧民悲痛的泪水师:而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看“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预设:战争胜利后的欣喜的眼泪。师:仅仅是欣喜吗?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原本强盛的唐王朝收复蓟北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吗?师:所以,除了欣喜之外,还有什么感情包含在内?预设:这场战乱持续了这么久才终于获得胜利,捷报来的太突然,这是诗人喜极而悲的眼泪,体现了悲喜交加的情感。(板书悲喜交加)

4.想象感悟“欣喜若狂"师:“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句是什么意思?谁能来翻译一下?预设:再看看妻子和儿子,他们的忧愁又在哪里呢?师:他们是不是不再忧愁了?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预设:原来都在忧愁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师: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你觉得这八年对于诗人一家来说是怎样的八年?他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预设:颠沛流离的,有家不能回……师:现在,战乱终于结束了,所以他们欣喜若狂,不再感到忧愁(板书欣喜若狂)

5.对话感悟“放歌纵酒"师:战乱结束了,阳春三月,诗人想到终于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预设:终于可以会家了,很激动,很安心……师:因此,诗人放歌纵酒来庆祝战争的胜利也庆祝自己能够返回家乡,这是怎样的心情?预设:激动和开心(板书放酒纵歌)

6.体验感悟“归心似箭”师:同学们,你们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明诗人想立刻动身回家。(出示PPT杜甫归乡的路线图)师:同学们,看着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是不是能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师:我们再来对比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读出了李白怎样的心情?预设:愉快的心情。师:那杜甫是不是也是如此?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学生朗读,教师板书“归心似箭")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悟—说—读”为基本的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

四、诵读感悟,增诗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整体朗读古诗。师:细细品味完这首诗后,让我们一起把整首诗朗读一遍。(带领全班朗读古诗)

2.学生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朗读,谁能来详细说说你看到的诗人杜甫是怎样的?(请多位学生回答)

3.配乐再读古诗(教师播放音乐)师:带着感情,让我们再来把这篇古诗读一遍。

4.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对古诗有了一定理解后,你能尝试背诵这首诗吗?有信心会背的同学可以把书合上,还不会背的同学不着急,边读边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声情并茂的诵读可以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与诗人同喜。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增加对诗歌韵味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五、拓展阅读,懂诗人

【过渡语】师: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这里是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并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课件出示要求)。登楼___宿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登高___阁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教学过程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重点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表达感受,以下只是参考性回答)《登楼》:这首诗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不安、自己的感怀以及作者登楼所看见的景色相融合,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宿府》: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登高》:整首诗包含了对个人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壮志难酬的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的忧愁和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之情。《阁夜》:《阁夜》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沉重悲凉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师:同学们的体会都很深刻,老师能感受到你们都沉浸到诗人杜甫的古诗当中,与诗人间产生了共鸣。那在感受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后,你能说说看为什么人们称他为“苦难诗人"、“人命的诗人”?预设1:因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板书:社会矛盾人民疾苦)预设2:他的诗歌创作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评价语】师:大家说得非常棒,诗人杜甫关心社会现实以及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以及疾苦,他的诗体现了黎民百姓的苦楚,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强调“忧国忧民”)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教学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理解一首诗诗是为了理解一位诗人,理解诗人的生活,理解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的世界,浸润于诗歌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