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1页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2页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3页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4页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灾难后的心理干预地震无情人间有情

——志愿者在行动

一、志愿者的概念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效劳事业,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效劳活动。

一、志愿者的概念

志愿效劳的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推进社会进步,提供福利。志愿效劳的口号是: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效劳社会、传播文明。二、志愿者的作用1.志愿者组织可以吸纳社会闲散力量,经过培训,形成生力军,能够在更加宽广的范围内提供时限更多的咨询帮助。2.志愿者组织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二、志愿者的作用3.志愿者组织可以在得到政府支持之后,使得它更加正规,合法地运作下去。这样,就会帮助更多的人。4.志愿者组织能够对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起到补偿作用。能够在他们的运作过程中,提供支持与协助。5.志愿者组织人员更多,所能提供的帮助更加全面。

三、志愿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由于志愿者对于自身能量估计缺乏,或者心理准备不充分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1.身体反响:过度疲劳,导致体能下降,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得不到充足的保证,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三、志愿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2.心理反响:对地震后的严重现场情况估计缺乏,出现创伤反响和人际冲突;与他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混淆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事物感到麻木与困惑;因心力交瘁而转向对周围人感到愤怒或感到不够平安;睡眠出现问题,做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失去对伙伴的信任感。

三、志愿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3.职业困扰:出现耗竭感,疑心自己的职业选择;绝望,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缺乏道;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反感,疑心自己是否已经尽力;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为难、难堪;过分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出现以上不良反响的原因包括:作息规律被打乱、工作量过大、缺乏指导、救援者有自己的个人创伤问题、对自己期望过高。4.急性应激反响5.创伤后应激障碍四、应对措施志愿者要确保能获得休息和饮食,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情绪的表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稳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2.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3.找到放松和娱乐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4.定时定量的饮食;四、应对措施5.防止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6.注意休息,不要将全部时间用来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与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7.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考虑如何更好地谈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8.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不要相互指责;9.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并表达和宣泄出来。10.药物治疗。

四、应对措施总之,志愿者要明确地在自己和被救助者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又要警惕自己会陷入和被救助者同样的心态中,否那么,自己会逐渐从救助者变成被救助者,看似是全心全意为了帮助别人,但却最终成为了自己团队的负担。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旨在阻止极端应激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即刻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和情感反响趋于稳定。危机干预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短暂干预的目的是使幸存者重获个人尊严和价值感危机干预的核心是“谈话〞1.在混乱的灾难环境中,人际交往可减少孤独,并提供健康帮助2.把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可增强自我控制感3.减少无助感和无望感,可加强幸存者的应对策略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导致的一种情绪状态。一、应激的心理行为在各种应激心理行为反响中,有些是对人有利的,如积极思考、遇事不惊等。也有些能阻碍和干扰人的生理活动,如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愤怒、冲动等。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心理行为〕1.焦虑: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反响,是一种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包含恐惧、担忧。焦虑在对付应激方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为感到绝望、心灰意冷、生理功能失运河平衡。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心理行为〕2.恐惧:是一种预期将受到伤害或威胁生命的情绪反响。能感受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但无能力战胜它。因此,是一种保护性反响。强烈而持久的恐惧,使心脏处于瘫软状态,人在恐惧时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就是这种缘故。

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心理行为〕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行为反响〕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行为反响〕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行为反响〕3.攻击或敌对:攻击或敌对的心理根底是愤怒、怨恨。在某些应激刺激下,个体会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响。攻击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也可能是自己。通过攻击行为把能量释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要耐心劝导和监护,待冷静下来后作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

——根底理论〔应激的行为反响〕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急性应激反响〕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急性应激反响〕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急性应激反响〕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急性应激反响〕3.诊断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影响下立刻〔或在几分钟之内〕出现以下病症:(1)表现为混合性且常常是有变化的临床相,除了初始阶段的“茫然〞状态外,还可有抑郁、焦虑、愤怒、绝望、活动过度、退缩,且没有任何一类病症持续占优势;(2)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病症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转性,病症一般在24-48小时开始减轻,并且大约在3天后往往变得十分轻微。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1.主要的临床表现:(1)病人经历了几乎可引起所有人都会产生巨大痛苦的灾难性应激事件(2)创伤性事件的重复再现(3)对创伤事件相关或相似的情境的回避,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响麻木,而在经历应激事件前无此类病症(4)唤起水平增高和植物神经病症的持续出现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2.PTSD的诊断在病症方面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1)持续性的重新体验创伤(2)持续性的回避和整体情感反响淡然(3)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在病症的把握方面应注意,DSM-Ⅳ强调各组病症都要求达十分痛苦且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DSM-Ⅳ将PTSD分为三个类型:急性型〔病程小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以上〕、迟发型〔创伤性事件6个月之后才发病〕。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3.鉴别诊断(1)适应性障碍(2)抑郁或焦虑障碍。如PTSD与焦虑、抑郁障碍并存,那么应同时下几个诊断。

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4.PTS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选用抗抑郁药物等〕心理治疗有:(1)心理动力学方法(2)认知行为治疗(3)应激预防训练(4)再生眼运动脱敏作用〔EMDR〕等主要的几种心理干预方法:主要采取认知结构调整、愤怒管理、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等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干预形式及评估心理干预中,分别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急性心理应急、面对面个别辅导和评估等4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活动,对个体的心理干预一般不少于三次的心理干预以及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的评估效果标准:第一次是接受心理干预者,能不能主动用语言与心理学专家建立交流;第二次是接受心理干预者,能不能用语言来表诉心理的痛苦;第三次是能否认知现实,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并从悲惨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干预形式及评估一、认识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一种心理重度失衡,即心理严重失去平衡的心理病症。1.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危害(1)心理危机往往是突发性的。由于事情太突然,使人的心理无法承受,于是心理发生了急剧的紊乱,心理失去平衡而处于一种紧张状态。(2)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三大病症,即紧张、焦虑和抑郁。具体来说,也包括惊恐、悲伤和痛苦等在内。这些情绪往往不仅会对人的心理,并且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3)严重的心理危时机导致自杀。突如其来的心理打击往往使原本就心理脆弱的人无法承受,无法做出应激反响,在绝望之下,他们只能选择死亡,以防止无法承受的心理重创。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干预形式及评估〔及时地给予帮助〕2.及时地给予帮助很重要鉴于心理危时机引起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等严重后果,因此,应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与疏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整。(1)要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这主要包括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心理疏导指通过以心换心的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心理矛盾,并找出其心理矛盾的焦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开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冲突;心理支持那么是给予病人精神支持,尤其要多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干预形式及评估〔及时地给予帮助〕(2)要对病人进行认知心理干预,即进行有效地心理治疗。心理危机的病人,有的对事件的原因有曲解,这时,就需要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整个事件,纠正他们的错误看法,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事情,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危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心理干预。对于心理危机的病人,其亲人和朋友要多与之沟通,多听其倾诉,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化解他们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干预形式及评估〔及时地给予帮助〕(3)尽量使病人心理放松。家人、亲友要关心自己身边有心理危机的人,多与他们交流,防止他们产生孤独、寂寞感,通过娱乐、旅游、购物、聚会等使他们放松心情。(4)帮助病人进行心理减压。帮助病人减压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有针对性地视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亲人亡故而悲伤抑郁的病人,就要帮助他们宣泄出自己的情绪来减压,例如鼓励他们把心中的悲伤说出来,哭出来;有时,积极的沟通甚至可以使心理危机的病人变压力为动力,这当然是最积极的心理减压。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干预形式及评估〔及时地给予帮助〕

(5)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极有效的心理疗法,但它又好比水与船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心理暗示作用也是。有时可以救一个人,有时又可以害了一个人,所以我们对病人必须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危机。

(6)防止心理危机病人自杀。心理危机严重到病人无法承受的程度时,易引起自杀,所以家人和亲友要多关心他们,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一、危机干预的步骤突发性灾难事件〔境遇性〕危机干预的步骤是倾听、引导、疏泄、解释、支持、保证、合理化等。首先要让应激对象说出心里话,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信念的改变等等真实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面走,同时告诉他们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对他们想法中积极的一面要适时地加以肯定、支持,最后对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告诉他们今后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原那么〕二、危机干预的原那么1.给予精神支持帮助他们面对现实,认同事实的残酷性。同时给予心理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灾后所获得的支持,恢复平安感和归属感,调动其自身的信念和责任感,同时,心理救助人员应表现出对他们确实充满信心,相信他有能力渡过难关。2.提供宣泄时机给当事者提供宣泄时机,可帮助疏导负性情感,如愤怒、恐惧、憎恨、沮丧等。当当事者表达时,心理救助人员要注意倾听,适时地表示理解。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原那么〕3.给予希望、传递乐观精神选择恰当时机很重要。在当事者的心理负担完全暴露以前,匆忙地给当事者以乐观或希望,等于逃避或否认这种负担。在这之前,一定要鼓励当事者把内心深处所有的心理问题讲出来。

4.对当事者保持兴趣使当事者感到被关注。向当事者传递一种信息,医师很重视他,希望了解他的想法。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原那么〕5.有选择地倾听当事者可能会讲很多东西,并不需要都作出反响。针对有意义的内容,可有所反响,如重复当事者所说的积极的言语,肯定当事者表达出的信心;当当事者一味地怨天尤人时,不要再频频点头,可有意识地保持沉默。6.产生与当事者相同的心理感受接受当事者所有埋怨和情感,不要忙于否认、驳斥,比方说“您不该这么想〞。当事者所有情绪和想法的产生自有其理由,要充分理解当事者。7.分析现状,劝告、建议,探讨未来的后果做心理治疗时,防止劝告或直接建议。但当危机中的个体茫然不知所措时,帮助分析情况,建议具体行为步骤还是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特殊处理〕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特殊处理原那么〕2.心理危机干预的原那么

在干预心理危机时,医务人员是可以直接为患者提供帮助的人。在查房问诊治疗过程中,随时向患者表达理解、抚慰都是一种心理支持。

但作为专门的危机干预,有以下几个原那么:〔1〕使患者接受你的帮助有的患者认为向别人求助会被认为自己软弱无能,于是往往把担忧的事隐藏起来,不愿诉说。这时医师可以告诉患者,面临危机的人都会有不良情绪反响,这是正常的。尽早地让患者正视痛苦,以各种方式发泄出来,情绪会很快有改善。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特殊处理原那么〕〔2〕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正视现实陷入危机时,有人容易把情况往更坏的一面去想,想像并夸大问题的严重性,经历不必要的折磨。所以需要让患者了解真实信息,真实情况,从而有所作为。〔3〕提供心理支持时,防止给予虚假抚慰医护人员出于好意,有时会抚慰患者说:“您的病情不严重,住几天就会好〞。但这样的的话对患者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实际上,病情不会像医师允诺的那样立刻改变,这样一来,会让患者感觉医师无能为力,不过在哄骗他,隐瞒病情,从而对医师丧失信任感。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特殊处理原那么〕〔4〕鼓励患者承担责任患者患病后,往往抱怨自己的运气,抱怨感染自己的人,抱怨政府措施不力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发泄愤怒,减轻心理反响。但医师不要鼓励这种行为。因为最终是需要患者自己面对自身的处境,承担责任和后果。如果把危机的发生归咎于他人,就不会正视自己的处境并采取积极行动。

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特殊处理〕3.转诊及生物学治疗对一般的当事者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有的当事者应激反响较强烈,或者有精神障碍史,治疗中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这时,就需要经精神科医师会诊,应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危机干预的目标危机干预的最低治疗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是提高病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

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死难者的家属同事朋友救援人员消防人员警察应急效劳人员志愿人员易感人群老人儿童急性期的干预原那么:简短、及时、就近、集中、表浅目标:促进病人面对、接受、加工、整合压抑和难以承受的情绪方式:个别治疗、集体治疗、集体晤谈(CISD)、催眠疗法药物治疗问题:镇静,缓解激越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个别治疗〔各种取向〕集体治疗放松训练眼球运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社会康复治疗居丧的心理干预居丧的心理干预丧亲反响指所有由亲人离丧而引起的反响。无论这些反响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反响被称作悲恸,异常的反响包括异常〔或病理〕的悲恸、PTSD和抑郁障碍。

正常的悲恸反响阶段I:数小时到数天否认、疑心“麻木〞阶段II:数周到6个月悲哀、哭泣、阵阵的悲恸焦虑的躯体表现不安睡眠差食欲减退内疚、埋怨他人死者仍存在的体验错觉或鲜明的映像听到死者讲话的幻觉有关死者记忆的先占观念社会性退缩

阶段III:数周到数月病症缓解社会活动恢复思念过去的好时光〔病症可能在周年忌日复发〕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响1.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甚至出现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2.埋怨:有些人会自责,懊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3.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有噩梦,失眠等。4.恢复期:不再做噩梦,开始适应新生活。异常或病理性悲恸1.异常强烈的悲恸:到达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35%的丧亲者在一定时间内可符合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注意迟钝病症和自尊的全面丧失现象〔比自责更严重〕,因为这些表现极少见于那些单纯的悲恸者〔Clayton等,1974;Jacobs等1989〕。异常或病理性悲恸2.延长悲恸:时间超过6个月,约20%的人可持续更长时间〔Jacobs,1993〕。延长悲恸可能与抑郁性障碍有关,但也可能单独出现。3.延迟悲恸:是指在亲人去世后2周左右丧亲者才出现第一阶段的表现,更常见于突然、外伤性或意外的亲人亡故的丧亲者。异常或病理性悲恸4.抑制或扭曲抑制性悲恸指缺乏正常表现的悲恸,而扭曲的悲恸指表现〔抑郁病症除外〕的异常,这些异常或者表达在程度上,如有明显的敌意、过度活动或极端的社会退缩。或者表现在类型上,如出现死者所患疾病的躯体症状表现等。病人对与死者有关的场景或任何其他提示物的回避,在上述各种类型的悲恸中均很常见。

病理性悲恸的原因异常的悲恸通常更常见于以下情况:死亡突然发生,出乎预料;丧亲者与死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或依赖性、或矛盾的情感联系;幸存者生活无保障、在表达感受上存在困难或以往罹患精神疾患;幸存者需要照料孩子而不能随意地显示自己的悲恸之情。对居丧者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渡过正常的悲哀反响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居丧干预的策略一、支持与帮助二、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三、干预的原那么及本卷须知四、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响过程五、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一、支持与邦助居丧之初多处于休克期,表现麻木。目标应放在建立关系、提供支持方面。鼓励表达感情,抚慰关心,实际的接触与具体的邦助。安排亲友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二、鼓励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帮助居丧者认识、面对、接受丧失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治疗者不加评价的倾听,有利于居丧者表达出各种想法。帮助居丧者发现、接受和表达悲哀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感是十分关键的。人在痛苦时哭泣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而不是软弱。必须允许并鼓励居丧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用日记等其它方式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参观会场放飞大连5.7空难海祭大连5.7空难三、干预的原那么及本卷须知“此时此地此人〞,从居丧者的独特立场出发认识问题。抱现实的态度,治疗者无回天之力,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居丧者的一种给予。治疗者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要使它影响治疗。三、干预的原那么及本卷须知学会处理居丧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不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促进居丧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防止借酒浇愁、暴力、自杀等不健康的行为。三、干预的原那么及本卷须知既能“共情〞,能分担居丧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使居丧者滋生绝望或过份依赖。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防止不现实的要求“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生活将富于新的意义。使用标准问候语“您好!我们是-----您有什么话〔或者你有什么困难)想对我说吗?〞使用类似的声音咨询员的声调开始时就应与来访者的声调相匹配。如果来访者的声音听起来平缓而悲伤,你应该轻声说话。如果来访者的声音愤怒而响亮,你的声音应该与其接近但音调稍低于来访者,慢慢地,把你的音调调到正常水平,来访者会匹配你的音调。使用来访者的用词尽量使用来访者的用词、用语与其交谈来访者:“我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咨询员:“您已经制订了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案吗?〞来访者可用俚语,但不鼓励用贬义词或不恰当的词汇倾听好的倾听者:用心理解和领会思想与感情允许口误或用词不当允许停顿和沉默搁置自己的需要与看法不好的倾听者:打断对方的谈话随意转换主题说教匆忙下结论回避问题防止给予建议给来访者建议是件很危险的事,防止这样做交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自己做决定如果你的建议无效,你将为这一失败承担责任如果建议有效,成功属于咨询员〔不属于来访者〕不管成功与否,来访者都没有真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评判来访者防止出现如下情况:“你不应该那么想〞“你不应该伤害你自己〞“你怎么能那么做呢?〞防止转换话题给人一种有意避开谈论此话题的感觉,或咨询员不舒服谈论此话题防止出现如下情况:“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我真想结束这一切〞咨询员:“你是从哪得知我们这个机构的?〞四、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响过程了解居丧者的人格对于了解个体的独特反响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痛苦,他必须面对和经历居丧过程,回避和试图绕过这一阶段是不现实的。告诉他应激反响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居丧者了解自身的悲哀过程,能减轻居丧者害怕会因此发疯的恐惧,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五、帮助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

什么时候开始鼓励居丧者投入新的生活,取决于居丧者的个人特点、丧失的性质以及干预的进展是否顺利。但是,尽管有许多困难,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迈出这一步,鼓励居丧者在新的活动、新的人际关系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本卷须知以上原那么与方法,主要适用于正常悲哀反响的干预;各种复杂的、迁延的和其他病理性悲哀反响,有待于在这些方法的根底上,辅以更为深入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本卷须知居丧干预不等于精神病学意义上早期干预。首先要帮助居丧者适应,应付创伤事件,不要在情感发泄方面化太多时间。提供放松的、使创伤受害者康复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时才应及时实施精神病学意义上的干预,不需要强行进行某种治疗。帮助丧亲者体会到自己的可控制感,如果不想谈就尊重他〔她〕的意见,丧亲者在人际关系中暂时表现退缩应给予尊重。

心理干预中的文化考虑干预模式应当与当地的文化相适应对于生命、伤害和死亡的信念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文化认知和反响祭奠仪式与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支持祭奠仪式的心理意义祭奠仪式会提供特定的时刻和空间来完成别离仪式提供了相互支持的时机恸哭提供了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悲伤的方式清明节提供了与逝者定期接触的时机小结痛失亲人是人生的重大丧失。可能引起情绪、思维、行为各方面的改变,也包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