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atmosphericenvironmeI 11 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大气环境空气,保障公众健康,规范和指导涉及大气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文件由辽宁大学提出。本文件由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由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制定、实施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大学、辽宁北方陆海环境检验监测有限公司、营口瑞丰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有涛、王子超、岳力、吴佳美、邱立春、袁俊文、于旭青、邵昕玥、王欣若、陈振宇、许瑞臣、范学玲、隋佳依、李志辉、隋本富、唐婉钗、乔建芳、杨芸、袁子杰。本文件为辽宁省首次发布。1本文件规定了涉及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术语和定义、鉴定评估原则、鉴定评估内容与工作程序、大气环境损害调查与损害确定、因果关系分析、大气环境损害实物量化和大气环境损害价值量化等内容。本文件仅适用于因违法排污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直接导致大气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由于大气污染行为造成其他环境要素损害的,按照其他要素评估技术规范执行,本文件不予考虑。本文件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大气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以及因大气环境损害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鉴定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000.18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30000.19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9部分:皮肤腐蚀刺激GB30000.20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0部分:严重眼损伤眼刺激GB30000.2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1部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GB30000.27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7部分:吸入危害GB/T39791.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GB/T39791.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2部分:损害调查GB/T39793.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基础方法第1部分: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58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606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境保护部环办〔2014〕118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气环境Atmosphericenvironment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3.2污染大气行为atmosphericpollutionbehavior违法排污或因突发性环境事件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行为。23.3大气环境损害atmosphericenvironmentdamage因污染大气行为造成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3.4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foratmosphericenvironmentdamage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大气行为与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污染大气行为与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污染大气行为所致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大气环境恢复至基线所需要支出的全部成本,量化大气环境损害价值的过程。3.5大气环境基线atmosphericenvironmentbaseline污染大气行为未发生时,评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水平。3.6评估区assessmentarea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需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踏勘等手段,确定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大气相关范围,其相关范围主要包括损害行为发生的主要区域、损害发生的路径、受损的环境介质等。3.7迁移路径migrationpathway指污染物从污染源经由各种途径到达暴露受体的路线。3.8受体receptor指评估区域及其周边环境中可能受到污染环境行为影响的环境空气以及人群、生物类群和生态系统。3.9虚拟治理成本virtualdisposalcost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治理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所需要支出的费用总和。3.10单位治理成本unitabatementcost工业生产企业或专业污染治理企业治理单位体积或质量的废气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能源消耗、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等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处置等有关费用,不包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生的效益。3.11污染物数量pollutantamount大气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以及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产生的排放量。对于无排放标准的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数量指该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超标排放多种污染物,则分别计算污染物数量。3.12调整系数adjustmentcoefficient3用于调整大气污染治理成本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价值之间的差距而确定的系数,反映大气污染物对于周边人群健康和空气质量的综合影响,取值与大气污染物的危害性、周边环境敏感点、污染物超标情况、影响区域环境功能类别相关。4鉴定评估原则4.1合法合规鉴定评估工作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禁止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4.2科学合理鉴定评估工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鉴定评估工作方案中应包含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4.3独立客观鉴定评估机构及鉴定人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客观地开展鉴定评估,不受鉴定评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5鉴定评估范围、内容与工作程序5.1鉴定评估范围5.1.1时间范围以污染大气行为发生时间为起点,持续到受损大气环境质量恢复至基线为止。5.1.2空间范围综合利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遥感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根据污染物迁移扩散范围或破坏生态行为的影响范围确定,或参照HJ2.2评价范围进行确定。5.2鉴定评估内容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事项按照GB/T39791.1的要求,主要包括:a)调查污染大气行为、大气环境损害情况及基线确定;b)确定大气环境损害的事实和类型;c)分析污染大气行为与大气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d)确定大气环境损害的时空范围和程度;e)量化大气环境损害价值。5.3鉴定评估工作程序5.3.1工作程序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包括鉴定评估方案制定、大气环境损害调查与损害确定、因果关系分析、大气环境损害实物量化、大气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报告编制、恢复效果评估。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流程见图1。4图1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图5.3.2鉴定评估工作方案制定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座谈走访、文献查阅、遥感影像分析等方式,掌握污染大气行为以及大气环境损害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确定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内容和范围,筛选大气污染物、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编制鉴定评估工作方案。5.3.3大气环境损害调查与损害确定根据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区域污染大气行为以及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相关资料收集、人员访谈等,掌握大气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调查并对比环境空气现状和基线,根据大气环境基线确定大气环境是否受到损害。5.3.4因果关系分析5根据污染大气行为和大气环境损害事实的调查结果,分析污染大气行为与大气环境损害的因果关系。5.3.5大气环境损害实物量化对比受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基线的差异,确定大气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计算大气环境损害实物量。5.3.6大气环境损害价值量化参照GB/T39793.1,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量化大气环境损害价值。5.3.7鉴定评估报告编制的总体要求编制独立的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同时建立完整的鉴定评估工作档案。鉴定评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参照GB/T39791.1附录A。用于大气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目的的,报告格式参见司法现行有效的规范。5.3.8大气环境恢复效果评估定期跟踪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全面评估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应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由于大气污染造成其他生态环境损害的参照其他要素的生态环境技术规范制定恢复方案并进行恢复效果评估。6大气环境损害调查与损害确定6.1环境损害调查6.1.1基础信息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a)评估区域的常规气象资料、地形地貌情况等自然条件;b)评估区域未发生污染大气行为前近三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数据;c)周边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以及社会关注区等环境空气敏感区情况;d)评估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及功能区划。6.1.2污染行为调查违法排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a)大气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污染源分布情况(如数量和位置),特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情况(如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频率、排放浓度和总量等);b)事件主体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排污许可中大气污染物允许的排放量等信息;c)污染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种类、毒性等级、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排放速率等信息。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a)污染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事发地周边污染源分布等信息;b)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c)污染物的种类、毒性等级、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可能的迁移转化方式;d)应急处置工作的参与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方案内容以及应急监测数据等信息。6.1.3评估区域环境质量调查6调查内容主要包括:a)关于评估区域大气环境的文字、音像资料、遥感、航拍、视频资料、电子数据等历史影像资料,以此说明受损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b)评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6.1.4区域生物损伤调查调查因为大气违法排污以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评估区环境空气浓度足以导致生物毒性反应的调查,已确定大气环境受到损害。6.1.5调查方法相关规范进行。6.1.6取证材料可采用司法、环保、气象等行政主管部门采纳的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等调查取证材料。6.2大气环境基线确定方法基线的确定方法包括:a)历史数据。优先利用评估区大气污染环境行为发生前的历史数据确定基线。可以利用评估区既往开展的常规监测、专项调查、学术研究等历史数据。要求对评估区具有较好的时间和空间代表性,其采样、检测等数据收集方法与现状调查数据具有可比性,样本数(点位数量或采样次数)不少于5个,并根据区域的大小或空间密度适当调整。经变异性统计分析后,一般采用历史数据的90%参考值(算术平均数+1.65或-1.65倍标准差)作为基线。b)对照数据。当缺乏评估区的历史数据或历史数据不满足要求时,可以利用未受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影响的“对照区域”的历史或现状数据确定基线。对照区域数据应与评估区域的地理特征、气象条件、污染源分布等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代表性和可比性,样本数(点位数量或采样次数)不少于c)标准基准。当利用历史数据或对照数据确定基线不可行时,可参考适用的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或环境基准确定基线。包括国家、地方或行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如GB3095、HJ/T332、HJ/T333等,对于以上标准未包括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1979、HJ2.2、国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标准或基准的相应值选用。d)开展专项研究当无法获取历史数据和对照区数据,且无可用的环境质量标准或基准时,开展专项研究,以确定大气环境的基线水平。6.3大气环境损害确定大气环境损害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确定大气环境损害:a)评估区环境空气中特征污染物浓度或相关理化指标超过基线;b)评估区环境空气浓度足以导致生物毒性反应;c)大气环境功能丧失或评估区内生物个体发生病变等。7因果关系分析应以存在明确的污染大气行为和大气环境损害事实为前提,其污染大气行为与大气环境损害间因果关系分析的内容包括:7.1时间顺序分析7污染大气行为与大气环境损害间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即污染大气行为发生在前,环境损害发生在后。7.2污染物同源性分析通过采样分析污染源、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或次生污染物的成分、浓度、气味、同位素丰度等,采用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指纹图谱、多元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判断污染源、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是否具有同源性。7.3大气污染物迁移路径的合理性分析分析评估区气候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判断大气污染物从污染源迁移至大气环境介质的可能性;其大气污染物落地造成生物(如农作物等)损害的,进一步判断污染物到达生物的可能性。建立从污染源经环境介质到生物的迁移路径假设,可按照HJ2.2推荐的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以及利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方向、影响范围、浓度变化等情况,验证迁移路径的连续性、合理性和完整性。7.4生物暴露可能性分析识别生物暴露于大气污染物的暴露介质、暴露途径和暴露方式,结合生物内暴露和外暴露测量,判断生物暴露于大气污染物的可能性。7.5生物损害可能性分析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毒理实验等方法,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与生物(如农作物等)损害间的关联性。7.6不确定性分析分析自然和其他人为可能的因素的影响,并阐述因果关系分析的不确定性。8大气环境损害实物量化8.1损害范围和程度量化以大气中大气污染物浓度为量化指标,综合利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统计分析、遥感分析、模型模拟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影响范围和受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比受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基线差异,确定大气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8.2恢复方案的确定通过采样分析、现场观测、问卷调查等方式,根据大气污染造成损害的原因制定恢复方案。9大气环境损害价值量化采用GB/T39793.1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大气环境损害价值。9.1.1方法适用性分析通过现场勘察、资料核实、人员访谈、卷宗调阅等,明确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事实,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或所属行业、排放规律、排放去向、排放地点、排放数量、排放浓度和排入大气环境功能等,分析虚拟治理成本法的适用性。9.2确定大气污染物数量8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指排污单位超出排污许可要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或突发环境事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可通过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优先考虑实测法,即基于环境监测、事件主体生产与排污台账等信息,采取现场调查、人员访谈等方式,确定大气污染物数量。9.3大气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的确定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可用式(1)表示:式中:Ed—大气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单位为万元;如果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大气污染物种类超过3种,按虚拟治理成本数额从大到小排序,取前3种污染物进行加和;Qi—i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单位为吨(tCi—i类大气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单位为万元/吨。9.4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确定采用实际调查法、成本函数法等方法,量化工业企业或专业污染治理企业减排或治理单位大气污染物所产生的费用。9.4.1实际调查法单位治理成本确定优先选择实际调查法。通过实际调查,获得发生地或周边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近生产工艺、产品类型、处理工艺的企业,治理相同或相近污染物,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平均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包括能源消耗、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等处理设施运行费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等相关费用,取最近一年费用作为单位治理成本。单位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计算方法见公式(2)和公式(3)。式中:Ci—大气污染物i的单位治理成本,元/t;n—调查企业数量,原则上不能少于3家;Ci,j—大气污染物i在调查企业j的单位治理成本,元/t;λ—价格指数,反映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数,参考国家或地方统计年鉴获得;F—调查企业污染治理设备购置等固定成本投入,元;µ—折旧系数,反映污染治理持续时间内污染治理设备的使用折损情况;c—调查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元;t—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时间;Pi—调查企业大气污染物i的产生量,t;Ei—调查企业大气污染物i的排放量,t。99.4.2成本函数法基于样本量足够大的实际调查或利用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等数据库,可建立典型行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函数,并以此为基础计算特定行业的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见公式(4)。式中:fi(l,d,k,s)—大气污染物i的单位治理成本函数,l,d,k,s分别代表地区、行业、治理工艺和企业规模。其他符号意义见公式(3)中符号解释。9.5确定调整系数根据环境受体敏感点情况、污染物超标情况、排放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类别等因素,确定调整系数,包括危害系数、受体敏感系数、超标系数和环境功能系数。9.5.1污染物危害系数根据GB30000.18、GB30000.19、GB30000.20、GB30000.21和GB30000.27中的分类标准和表1,确定单一特征污染物或混合物的危害类别和危害系数。同一污染物具有多种危害类型的,取危害系数的最高值。常见污染物危害系数见表2。表1污染物危害分类和危害系数危害类型危害类别危害系数α吸入危害类别1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类别2类别31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急性毒性(接触途径为气体、蒸汽、粉尘和烟雾)类别12类别2类别3类别4类别51序号污染物质危害系数α1PM10、PM2.5、二氧化硫、四氯乙烯、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乙腈、四氯化碳、联苯、铅、三氧化二砷、氮氧化物2一氧化碳、氯苯、二硫化碳、三氯甲烷、环氧乙烷、氟化氢3苯乙烯、甲苯、苯、二甲苯、苯酚、苯胺、硫化氢、氯化氢、氰、氯4氢氰酸、敌敌畏、汞、对硫磷、光气、镉29.5.2受体敏感系数根据大气污染源与下风向区域中人群集聚地的最近距离确定受体敏感系数,具体取值见表3。表3周边敏感系数大气污染源与敏感区域的最近距离y(km)受体敏感系数βy≤11<y≤5y≥519.5.3超标系数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或地方行业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的倍数确定超标系数,具体取值见表4。表4超标系数污染物浓度平均超标倍数κ超标系数τκ≤22<κ≤55<κ≤10κ>109.5.4环境功能系数根据污染源排放区域环境功能区确定环境功能系数,具体见表5。表5环境功能调整系数环境功能区类别环境功能系数ω2.5II类注:环境功能区类型以现状功能区为准,当环境功能区不明确时参考相关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II类为居住区、9.6大气环境损害价值费用的计算根据大气污染物数量、单位治理成本、调整系数,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公式,计算大气生态环境损害数额。按式(4)进行计算:式中:Ev—污染大气行为造成的大气环境损害价值,单位为万元;Ed—大气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由公式(1)计算,单位为万元;S—环境功能区敏感系数,根据评估区域的大气环境敏感程度选取S值,见表6;R—环境损害调节系数,按式(6)进行计算;E0—其它必要合理费用,单位为万元。式中:R1—大气污染影响最远距离调节系数;R2—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毒性类别调节系数;R3—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调节系数。R1、R2、R3的取值见表7。表6环境功能区敏感系数SS特殊保护区居住区文化区、农村地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等区域工业区5~74~53~51.5~3注1特殊保护区包括省级以上(含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注2S值可根据大气环境中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超基线的比例进行取值:超20%~50%,取下限值;超50%~75%(含50%),取中值;超75%(含75%)及以上,取上限值。注3环保部对S值有明确的新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表7环境损害调节系数R环境损害调节系数环境损害范围和程度取值R1大气污染影响最远距离超过5km小于5km(含5km)R2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毒性类别类别3、类别4的气体类别5及其他气体R3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5000人以下注:大气污染物的毒性类别按照GB30000.18进行分类。9.7其它必要合理费用污染大气环境行为发生后,采取必要、合理的阻断、去除、转移、处理和处置环境中污染物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危害,所产生的污染控制、污染清理、应急监测、人员转移等费用以实际发生费用为准。污染控制、污染清理、应急监测、人员转移安置费用计算参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9.1.1、9.1.2、9.1.3、9.1.4。10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编制根据委托内容,基于评估过程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编制大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参照GB/T39791.1附录A中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编制要求。11恢复效果评估11.1制定恢复效果评估计划通过采样分析、现场观测、问卷调查等方式,根据大气污染造成损害的原因制定恢复效果评估方案,因环保措施落实问题造成的污染物排放超标则定期跟踪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全面评估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应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由于大气污染造成其他生态环境损害的参照其他要素的生态环境技术规范制定恢复方案并进行恢复效果评估。人为干扰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可采取替代修复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11.2公开征求公众对恢复行动的意见调查公众对恢复行动实施效果的满意度。11.3编制大气环境恢复效果评估报告根据大气环境恢复效果制定大气环境恢复效果评估报告。(资料性附录)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参考表表A.1给出了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表A.1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参考表序号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ci,万元/吨序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ci,万元/吨1无机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0.25~0.3823碳氢氧化合物二甲苯0.88~1.32氮氧化物0.51~0.6324苯并(a)芘1.2×105~1.8×1053一氧化碳0.014~0.022252.6~4.04氯气0.70~1.1260.53~0.805氯化氢0.022~0.03427丙烯醛4.0~6.06氟化物0.27~0.41280.35~0.547氰化氢48~7229酚类0.68~1.08无机雾态污染物硫酸雾0.40~0.6030沥青烟1.2~1.99铬酸雾3.4×102~5.2×10231有机碳氢氧及其他苯胺类汞及其化合物2.4×103~3.6×10332氯苯类0.33~0.50颗粒状污染物一般性粉尘0.059~0.09033硝基苯1.4~2.1石棉尘0.45~0.6834丙烯氰玻璃棉尘0.11~0.1735氯乙烯0.43~0.66炭黑尘0.40~0.6136光气5.9~9.0铅及其化合物12~1837恶臭污染物硫化氢0.82~1.2镉及其化合物7.9~1238氨0.026~0.040铍及其化合物5.9×102~9.0×10239三甲胺0.74~1.1镍及其化合物1.8~2.8405.9~9.0锡及其化合物0.88~1.341二硫醇0.85~1.320烟尘0.11~0.1742二甲二硫0.85~1.321有机烃碳氢氧化合物苯4.8~7.2431.3~2.022苯乙烯9.5×10-3~0.01444二硫化碳0.012~0.018注1大气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调查年限为2016年至2017年,将来可根据当年物价水平进行调整。注2苯并(a)芘为苯并(a)芘毒性等效浓度计算所得排放量。(资料性附录)大气污染治理实用技术目录表B.1大气污染治理实用技术目录。表B.1大气污染治理实用技术目录序号技术名称技术内容适用范围一、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1燃煤电站锅炉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石灰石或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m3,可达50mg/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1.5分/kWh。燃煤电站锅炉2火电厂双相整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利用在脱硫吸收塔入口与第一层喷淋层间安装的多孔薄片状设备,使进入吸收塔的烟气经过该设备后流场分布更均匀,同时烟气与在该设备上形成的浆液液膜撞击,促进气、液两相介质发生反应,达到脱除一部分SO2的目的。该技术将喷淋塔和鼓泡塔技术相结合,对提高脱硫效率、减少浆液循环量有显著效果,特别适用于脱硫达标改造项目。双相整流装置能提高系统脱硫效率20%~30%,整体脱硫效率可达97%以上;阻力为600Pa~700Pa,单位投资大致为3~6元/kWh,电耗降低约250~850kWh/h。燃煤电站锅炉3燃煤锅炉电石渣-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Nm3,可达50mg/N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1.35分/kWh。燃煤电站锅炉4循环流化床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除尘及多污染物协同净化技术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通过物料的循环利用,在反应塔内吸收剂、吸附剂、循环灰形成浓相的床态,并向反应塔中喷入水,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在反应塔内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经反应塔净化后的烟气进入下游的除尘器,进一步净化烟气。此时烟气中的SO2和几乎全部的SO3,HCl,HF等酸性成分被吸收而除去,生成CaSO3·1/2H2O、CaSO4·1/2H2O等副产物。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0%,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m3,可达50mg/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在不添加任何吸附剂及脱硝剂的条件下运行成本一般为0.8~1.2分/kWh。燃煤电站锅炉二、工业锅炉及炉窑烟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5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采用石灰石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以工业锅炉/钢铁烧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m3,可达50mg/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或15~25万元/m2烧结面积;运行成本一般低于1.5分/kWh。结烟气6电石渣-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氢氧化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Nm3,可达50mg/N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1.35分/kWh。工业锅炉7白泥-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白泥作为脱硫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剂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钠)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脱硫副产物为二水硫酸钙即石膏。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小于100mg/Nm3,可达50mg/N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0~250元/kW;运行成本一般低于1.35分/kWh。工业锅炉8钢铁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将生石灰消化后引入脱硫塔内,在流化状态下与通入的烟气进行脱硫反应,烟气脱硫后进入布袋除尘器除尘,再由引风机经烟囱排出,布袋除尘器除下的物料大部分经吸收剂循环输送槽返回流化床循环使用。该技术脱硫率略低于湿法,吸收剂利用率高,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运行可靠,脱硫产物为固体,无制浆系统,无二次污染,脱硫塔体积小,投资省,不易堵塞。烟气中的SO2和几乎全部的SO3,HCl,HF等酸性成分被吸收而除去,生成CaSO3·1/2H2O、CaSO4·1/2H2O等副产物。该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98%以上;SO2排放浓度一般小于100mg/m3,可达50mg/m3以下;单位投资大致为15~20万元/平方米;在不添加任何吸附剂及脱硝剂的条件下运行成本一般低于5~9元/吨烧结矿。钢铁烧结烟气9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新型低温催化剂,在80~200℃的烟气排放温度条件下,将烟气中的SO2、H2O、O2选择性吸附在催化剂的微孔中,通过活性组分催化作用反应生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锅炉/炉窑(含民用锅三、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循环脱附分流回收吸附净化技术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采用惰性气体循环加热脱附分流冷凝回收的工艺对有机气体进行净化和回收。回收液通过后续的精制工艺可实现有机物的循环利用。该技术对有机气体成分的净化回收效率一般大于90%,也可达95%以上。单位投资大致为9万~24万元/千(m3h-1回收有机物的成本大致为700~3000元/吨。石油化工、制药、印刷、表面涂装、涂布等高效吸附-脱附-(蓄热)催化燃烧VOCs治理技术利用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纤维、颗粒炭、蜂窝炭和耐高温高湿整体式分子筛等固体吸附材料对工业废气中的VOCs进行富集,对吸附饱和的材料进行强化脱附工艺处理,脱附出的VOCs进入高效催化材料床层进行催化燃烧或蓄热催化燃烧工艺处理,进而降解VOCs。该技术的VOCs去除效率一般大于95%,可达石油、化工、涂装等行业98%以上。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技术采用吸附、解析性能优异的活性炭(颗粒炭、活性炭纤维和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并将有机溶剂回收再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有机废气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废气风量:800~40000m3/h,废气浓度:3~150g/m3。包装印刷、石油、化工、化学药品原药制造、涂布、纺织、集装箱喷四、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汽油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采用优化配方的全Pd型三效催化剂,以及真空吸附蜂窝状催化剂的定位涂覆技术,制备汽车尾气净化器核心组件。真空涂覆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催化剂涂覆量,有效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全Pd催化剂配方根据发动机型号不同其Pd含量约在1~3g/L范围内,较同种发动机上用的普通Pd-Pt-Rh三效催化剂成本可降低50%以上。利用该催化剂及涂覆技术生产的净化器对汽车尾气中CO、HC和NOx的同时净化效果可大于95%,催化剂寿命超过10万公里,达到相当于国VI以上的尾气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尾气污染物处理五、居室及公共场所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中央空调空气净化单元及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针对不同场所,采用风盘或/和组空不同的中央空调系统,设置过滤器和净化组件,集成过滤、吸附、(光)催化、抗菌/杀菌等多种净化技术,实现室内温度和空气品质的全面调节。居室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净化室内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净化技术研制层状材料为载体负载银离子的抗菌剂,在保持很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解决了银离子在高温使用时变色的问题。研制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喷剂,对室内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军团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居室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净化六、无组织排放源控制关键技术综合抑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及湿式收尘技术等关键技术。生物纳膜是层间距达到纳米级的双电离层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收养协议书锦集:收养评估与干预服务手册3篇
- 2024虚拟现实游戏内容开发与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便利店商品溯源系统开发合同3篇
- 2024长期采购的合同
- 2025年度租赁车辆环保排放检测及整改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房产抵押购销与房地产税务筹划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与房地产中介服务借款合同规范3篇
- 2025年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保险合同3篇
- 2025年度存量房交易鉴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植物标本制作与提供合同3篇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课件
- 2022年12月Python-一级等级考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班主任培训简报4篇(一)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 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