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职称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复习题(1-50)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项选择题】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B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6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陛和理论意义。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虽然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但不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所以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4.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A.物质第一性,糟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答案】C【解析】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题中所给四个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但只有选项C是正确答案。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切优秀成小,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衬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中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髌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是,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则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轨迹。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指的是费乐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选项C、D用于描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过于科学,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主观辩证法,除了合理的思想外还有错误的成分。故本题正确管案为A。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答案】B【解析】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哲学r有-种奇怪的现象,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来说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所以说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所以选项B正确。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立的,故选项A不能选。激变论与庸俗进化论是形而上学在量变和质变关系上的两种表现形式,不是历史观。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淮备。庸俗进化论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所以选项C、D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众多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A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B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C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只有D项契合题干的设问。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答案】A【解析】见上题。9.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A.唯物论B.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学说【答案】C【解析】AB是哲学思想,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畴。D项是马克思的独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马克思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1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B.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D.无产阶级政党【答案】C【解析】A足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D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11.20XX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又成了时尚”这一现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它坚持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它在科学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真正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在理论内容上具有客观真理性,而且在逻辑形式上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具有真正的科学性,成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又明确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所以,“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故不符合题意。选项C概括得不全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明确表示要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服务。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它的实践性为基础的,又是它的实践性的具体体现。所以选项C也不能选。选项D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是非常不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所以选项D不能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论和辩证法C.科学社会主义D.政治经济学【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将哲学上的方法论具体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最后结论。B项不够完整准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即辩证唯物主义,而且将它们运用到社会领域,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ABC三项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是其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解析】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缎政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最终和最后的目标,是最高纲领。其他三项,是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要途径和阶段。【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BC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的成分,与此相对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研究上述相应领域的普遍规律中产生而又为深化这种研究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工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科学社会圭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故选项B、C、D正确。选项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包含在科学社会主义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内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属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有()。A.苏格拉底和托马斯-奠尔B.圣西门和傅立叶C.黑格尔和费尔巴哈D.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答案】BCD【解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和傅立叶是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叉第一人。3.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因为他们独创了()。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法【答案】BC【解析】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马克思是做了继承。辩证法古已有之,黑格尔将其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水平。马克思的贡献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纂础上,马克思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ABCD【解析】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墓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兜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们说它的理论具有科学性。故选项A应选。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全人类懈放的科学。如果说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类解放的“头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故选项B应选。选项C说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盎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故我们说乌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故选项C应选。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故选项D应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记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叫做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B为正确。A、C项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本身。详而言之,B项与A、C项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D项是C项的另一种表述方式。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只有在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物质与意识对立才是绝对的,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专门哲学术语也才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所以本题选C。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导致二元论的错误。3.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具体是对旧唯物主义缺陷的理解掌握。该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缺陷的确认。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错误。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划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的一个著名观点。4.《道德经》里说,“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代表了一种典型的()。A.唯物主义观点B.有神论观点C.原始神秘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考查对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其典型命题的了解。老子及其《道德经》体现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对事物对立面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深刻的理解,该选项的“生”说明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该选项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典型地说明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老子的世界观已经摆脱了原始的神秘主义;他对世界的解释既不能说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有神论的。老子哲学究竟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还是学术界讨论的课题。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答案】D【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古代哲学家从世界的本原、基始、统一性问题,引出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古代唯物主义对客观世界追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这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些可贵的猜想,缺乏科学依据,同时,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把这种物质形态称为“原初物质”,这就把问题简单化、片面化了。故答案选D。6.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答案】C【解析】旧唯物主义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包括两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虽然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往往是指一种或几种具体形态。近代唯物主义虽然前进了一步,但却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因而,以往的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本原问题上,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还难以称得上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实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是近代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它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的后果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不把世界看成一个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使这个时期占支配地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性质,故选项A和B都不符合题意。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直观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在物履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这也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故选项D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是C。7.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心想事成”的观点是把意识放在第一性的观点,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决定物质,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因此,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选项B正确。选项A显然不对。选项C,能动反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理解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实践关系,主体为了改造客体才去认识客体,而且只有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体。它承认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认识中的作用。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实现“心想事成”。选项D,机械唯物圭义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它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无所作为),把意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这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故选项C和D不符合题意,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是B。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第二,发展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存不停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外力推动的。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并不是二者的分歧所在,但也不能以此作为区分二者的标准,选项B和C也是二者的分歧,但并不是根本分歧,故选项A、B、C都不对。因此,正确答案是D。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盼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存在是否决定思维,这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把这一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所以B项为正确。10.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管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D.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答案】B【解析】略11.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绝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将物质与运动分开,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将运动看做是可以离开物质进行的,即是精神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而将物质看做可以离开运动,即认为物质是不运动的,就将导致形而上学。1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或者说它超越于旧哲学的根本性观点,即科学的实践观。考生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选项ABC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性区别,所以不选。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现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同时,也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的历史观全部都是唯心史观。所以答案是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之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哲学重要问题“世界是怎样的?”的不同回答,以上这三对范畴,在哲学出现以来就存在了,它们的对立与斗争贯穿着哲学史的始终。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辩证法D.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答案】B【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就有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而在历史观上,无论是自然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一个主要和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出了唯物史观,打破了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状态,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说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故答案选B。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实物【答案】A【解析】列宁定义物质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从这个定义我们就能得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而且只能是客观实在性,故本题答案选A。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自为性D.主观能动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列宁明确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指明了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和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所以,答案是A。1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A.是否被意识所反映来界定的B.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定义的完整准确理解。对于事物,一般下定义的方法,是把该事物纳入到更大的类中,比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对于物质难以这样来定义,因为无法找到更大的类可p将物质归人。所以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正因为是这样界定,所以确立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法三大规律D.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由此可知答案是A。19.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大家在凤凰古城的山坡上,描绘眼前古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各自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这里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概念、本质及其能动作用。四个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关键是要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A项是意识的起源,B项是意识的物质基础,D项是物质的特性,只有C项说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准确地说明了题干材料的哲学道理,它是正确选项。20.意识从其起源看,它是()。A.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人类文明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意识概念的理解。意识从其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物质基础看,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选项D是明显的错误的干扰项。所以,本题答案是C。21.毛泽东同忘有句话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传,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指的是()。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广廷性C.时空的无限性D.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对时间特点的理解,还考查了对相关诗句的理解能力。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词句,指的就是时间特点,它的流逝和不可逆性即一维性。选项BCD都是干扰项。22.毛泽东同志1958年的《送瘟神》诗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反映了事物的()。A.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B.因果关系的普遍性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时空的一维性和多维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的理解。毛泽东的该诗句指出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考生根据平时积累的常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选项ABD都是干扰项。2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宅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因此,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所谓“自然唯物主义”,就是指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学说,它否认了人的意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中的自然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心主义不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把它们看做观念的产物,是错误的观念,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机械唯韧主义是指以机械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还原论是机械决定论的基础。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机械唯物主义的还原论就是把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机械唯物主义把人的意识还原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是B。2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理解,正确的有()。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运动,没有相对静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在哲学中,“运动”是多义词。广义的“运动”指一切变化,包括显著的变化和不显著的变化。而狭义的运动,足指显著的变化。在将“运动”和“静止”相提并论的时候,所谓“运动”是指狭义的运动即显著的变化;所谓“静止”是指不显著的变化。所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实际上是两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辩证统一关系。A项不懂远动和静止可以相互转化即二者的同一性;B项混淆了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即对立性;D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都是错误选项。2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答案】C【解析】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凡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或统一的本原的观点,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由此可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因此,选项C正确。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也是根本对立的。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元论是一种不彻底的哲学,它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简单地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选项A,世界发展的动力在于矛盾,是否承认矛盾的存在是辩证法和形丽上学的根本分歧,选项B,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否认了这一点就是唯心主义的各种表现;选项D,关于实践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实践的一般本质(区别于意识)——实践具有物质的性质、形式和直接现实性,否认了这一点就是唯心主义;实践的特殊本质(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一具有目的性和主体性,否认了这一点就是形而上学。因此,正确答案是C。26.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的实践形式是()。A.经济建设实践B.人类社会交往实践C.阶级斗争D.科学实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践形式的内容的记忆掌握。关于实践的知识点,是常考考点。四个选项都是实践的形式。但是,题干所指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的实践形式”就是科学试验。27.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这显示了实践的()。A.目的性B.物质性C.社会制约性D.客观性【答案】C【解析】古代人之所以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实践,这是因为古代人的实践曼到古代的社会制约,从而具有社会历史性,正因为这样,才产生了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实践的结果。因此,正确答案足C。28.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的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概念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它具备三大特征:主体性、能动性、客观性。换言之,只有三者兼具,才是“实践”。A项的范围太广,因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也包含了无意识的活动,即不具备能动性的活动。C项的“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是意识活动,没有客观性。而所谓“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通常都是指无意识的行为,没有能动性。29.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各类行业的分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类型的基本知识点。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30.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存在B.物质C.实践D.矛厝【答案】C【解析】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发展动力是实践,所以,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31.工程师先在头脑中构建出大厦,接着画出工程设计图,然后由工人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A和C是明显的唯心主义观点。选择D项的考生,多半是因为对列宁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的误解和类推。实际上,只要对题干中的事实稍加分析就可明确了,工程设计图是通过施工(实践)这一条件而转化为“大厦”这一物质现象的,而不是意识本身创造的物质。所以在B和D项中再排除D项,正确选择就只能是B。32.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其中包含的含义有()。A.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世界各国家、民族是没有差异的C.人类的文化观念和想法是完全相同的D.人类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等原理的理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包含的寓意丰富,其中包含了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D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与本题的材料涵义不符。选项BC本身表述错误。它们只是强调了事物间的同一性,而不承认事物间的差异,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3.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辩证联系的考点。该题千中的事例较明显地说明了相关事件的环环相扣的关系,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所以B是正确答案。选项ACD都是干扰项。3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胀: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氯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20万美元。这种算法强调了()。A.事物的运动变化B.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C.人类认识的主观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答案】B【解析】题干所给事例说明,一棵树的生存产生了广泛效益,这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同时按不同标准而算出不同的账,又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故正确答案是B。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辩证的否定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答案】A【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客观本性。所谓联系,就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谓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而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C、D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存在于—切事物中质和量两种基本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及其之问的联系,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对立统一规律,是从事物发展的形式进入到它发展的内容,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其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全过程:肯定自身一一否定自身而转化为他物——否定这一否定再回到自身的前进过程。这三大基本规律由浅人深,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这三个相互联系着的基本规律,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干。因此,正确答案是A。36.有这样一则古代故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漉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质变的辫证过程D.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尤其是对辩证法变化发展原理的理解。考生依据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看懂该故事,就不难知道它说的是人们不知河水已涨而造成损失的故事。这说明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要以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选项BCD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知识内容,但都与题意不符,是干扰项。37.在19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火车跑得都要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之后-火车旱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哲学依据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D.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表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而旧事物是失去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必然的。火车作为代表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事物,必然要战胜马车这个旧事物。选项ABD都是干扰项。考生注意签别,就知道它们与试题内容不符。3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景的事物,与之相反的则是旧事物。所以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正确答案为C。3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绝对运动D.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发展知识点的把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也是属于变化发展,但不是发展的本质特点,所以A不选。运动和静止是事物存在方式范畴,不是发展的范畴,所以C、D不选。4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A.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B.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D.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答案】C【解析】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所以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发展和灭亡,但从条件的概念中得不出条件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条件的改变并非只会引起事物的量变,根本条件的改变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故正确答案选C。4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黧合体。“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答案】D【解析】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会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选项A、B、C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42.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实践观B.矛盾观C.对立统一规律D.矛盾分析法【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正确答案是C。4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必系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答案】D【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陛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有、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以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矛盾同—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选项A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陛的关系原理。在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面对事物时,要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B,分析主要矛盾裥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只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个方面,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D。4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发展C.是否承认矛盾D.是否承认物质【答案】C【解析】根据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是否承认对立统一(矛盾)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因为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B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但不是最根本的区别。D项是任意编的干扰项。4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答案】D【解析】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杀首先表现为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以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因此,正确答案是D。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两者的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当中。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中则包含了普遍性、共性。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特殊、个别的事物是丰富复杂的,普遍性、共性只是个别事物中的一部分、一方面,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的,它们也是矛盾的特性,但不是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故选项A不对。选项B,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惟,矛盾的绝对性是指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相对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所派生出来的特性,故选项B不对。选项C,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址反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哲学范畴。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由原来的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则由原来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46.“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B.内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D.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答案】C【解析】“师傅”是外因,而“个人”指的是内因,“修行”即指个人的发展。“修行在个人”强调的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故正确答案选C。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本题中外因“师傅”是确定的,并没有强调外因的这种“加速”或“延缓”作用。选项A本身也是芷确的,但是与题意不符。对于选项B,事物之间的区别不是由内因决定的,故不正确。47.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下列对”和”与。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答案】D【解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君子和而不同”,“和”就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是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B、C都没有准确把握“君子和而不同”的真正含义,故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是D。4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眭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D.对立统一规律【答案】A【解析】本题也是考查关于矛盾问题的基本知识点。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4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哲学原理依据是()。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答案】D【解析】全面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因此,正确答案是D。5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A.两点论方法B.重点论方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答案】D【解析】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全面的观点即“两点论”的方法;“重点论”的观点即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联系的观点即在对立中把握图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51.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在1927年实际上就已经在井冈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人民已经率先获得了解放。那么1927年在解放区实现的是()。A.爆发式飞跃B.阶段性部分质变C.局部性部分质变D.非爆发式飞跃【答集】C【解析】部分质变有两种形式:局部性部分质变和阶段性部分质变,前者是指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局部的性质首先发生了质变,是就空间上的意义而言,而后者则是根本性质未变,非根本性质首先发生了质变,是就性质或发展阶段上的意义而言。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则是指根本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中国革命的根本质变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才真正发生,在此以前都是总的量变过程,发生的质变都是部分质变。因此,正确答案选C。5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该变化()。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度的知识点。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断定事物是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其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就是量变,超出了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就是质变。所以本题选C。5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B.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C.把事物内容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度的概念的理解把握。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故选B。5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丁质量互变规律关于()。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答案】A【解析】由贫穷到富裕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质变,“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则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选项B是讲质变的形式,选项C是讲质、量,度三者的关系,选项D是讲质变的复杂性,它们与题干无直接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A。55.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B.“过”是指在“质”上的超过C.应当将事物的改变都控制在量变的范围内D.质变之时,量变停止【答案】A【解析】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所谓量变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谓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叉称为飞跃、突变或革命。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男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扩张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由此可见“过犹不及”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过”是指在“量”上的超过,选项C,不应当将事物的改变都控制在量变之中,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选项D,质变之时,量变并不停止,而是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所以选项B、C、D的说法都有失偏颇。故正确答案是A。56.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辩证否定观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主张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主张对待古代和外来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这体现了辩证否定观。选BCD是干扰项。5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主张是()。A.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不可知的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定是绝对的,不包含肯定的否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观的认识。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选项A是不可知论。选项B.C是辩证的否定观主张。所以本题选D。58.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经过两次否定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答案】C【解析】否定之否定反映了事物不断完善、发展的规律,它表明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道路,它既不是自我循环,也不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而是不断向前的。故正确答案选C。59.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57-2024再生钛锭
- 2024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公对公信用贷款合同3篇
- 美食广场食品安全检测制度
- 交通运输设备采购招投标流程
- 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 填筑土方施工合同
- 仓储物流中心续租合同
- 2024年水电设备安全认证与检测服务合同3篇
- 金融行业总监理合同模板
- 房屋共同使用权保险合同
- 数字后端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 2024南京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书
- 2024年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方案
- 亚马逊合伙运营协议书模板
- 01685《动漫艺术概论》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究的文献综述8600字】
- 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物态变化(学生版)
- 《计算机组成原理》周建敏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 DL∕T 1315-2013 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