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观察表达单元教学的四维进阶_第1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观察表达单元教学的四维进阶_第2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观察表达单元教学的四维进阶_第3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观察表达单元教学的四维进阶_第4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观察表达单元教学的四维进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了“留心观察”“观察与发现”“连续观察”三个逐步进阶的观察表达单元,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任务要求,符合小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心理学规律,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提炼观察与表达方法,并通过实践形成能力。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课标学段、教材编排、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四个维度展开进阶教学。关键词小学语文;观察表达单元;阅读要素;表达要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考的高级知觉活动,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也是表达的原始积累阶段[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中的“观察”出现39次,仅中年级就安排了“留心观察”“观察与发现”“连续观察”三个观察表达单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28次提及“观察”[2],并按学段设置了观察进阶要求和教学建议,帮助学生树立观察意识,培养观察习惯,学会观察方法,提升观察能力,促进观察表达水平的进阶提升。笔者将从课标学段、教材编排、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四个维度阐述中年级观察表达单元的进阶教学建议。一、课标学段的进阶《2022版课标》关于观察表达的进阶,体现在学段目标进阶和学段任务进阶两个方面。1.学段目标进阶(1)学段目标的纵向进阶。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10岁开始,观察不仅关注事物本身,还开始推理、想象事物的变化,开始注意到事物的细节变化,并逐步提升[3]。与之相对应,《2022版课标》在学段目标上设置了三层进阶。在表达与交流方面,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到观察周围世界,再到养成观察习惯,这是范围的扩大;从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到有意识地丰富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目的的增强。在梳理与探究方面,由观察自然扩展到观察社会,这是观察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由口头或图文到书面、表格、多媒介,这是呈现方式的扩展;由整理、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到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这是观察探究成果的提升。(2)学段目标的横向进阶。观察活动本身是一个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4],适合梳理与探究。梳理与探究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实践性、情境性和综合性,与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部分相比,有着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学段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之间有着高度关联,主要体现在观察范围的扩大和观察成果呈现方式的提升。如第一学段由单纯的观察进阶到观察及记录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则由观察及记录见闻想法到运用多种方法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2.学段任务进阶观察是思维的知觉。乌申斯基认为,儿童一般依靠形态、颜色、声音和触觉思考。因此,观察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2022版课标》学习任务群将观察置于重要地位。(1)观察范围的进阶。第一学段观察范围以身边的事物,如绿植、小动物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重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第二学段观察范围扩大到自然界,不再局限于身边事物,旨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第三学段从大自然扩大到社会、科学世界、日常生活,并要求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2)观察呈现的进阶。第一学段鼓励学生学习记录、尝试表达、自由表达,这是学段目标“表达自己见闻和想法”的具体化;第二学段用观察手记展示观察、探索的收获,与学段目标紧密对应;第三学段进阶用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分享见闻、思考、感想,抒发情感。(3)学业质量的进阶。从能用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到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到有意识地表达独特感受,《2022版课标》对学生应用观察成果能力的考察逐步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提升学生掌握和应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培养更多的“小观察家”“小科学家”。二、教材编排的进阶观察类教学内容在以往教材中分布零散,对学生观察力提升的助力不足。观察力及观察所得的表达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渗透、迁移和延展,统编教材三个观察表达单元呈明显的进阶之势。1.阅读要素——观察方法的进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要素指向观察方法,介绍基本的观察方法;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要素虽未体现观察,但从主题“观察与发现”不难发现其加入了观察者的思考,是直观观察基础上的进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连续细致观察,即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观察,观察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如图1)。2.表达要素——观察成果呈现的进阶三个观察表达单元的表达要素都指向观察结果的呈现,从记下观察点滴所得到把整个实验过程写清楚,再到写长期连续的观察日记,观察成果之间呈进阶关系(如图2)。三、学习能力的进阶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和训练,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5]。统编教材将观察方法融于具体内容之中,从课文中逐步梳理出常用的观察方法,并通过交流平台、习作要求等得到进一步明确:从最初的视听觉到调动多感官观察,再到观察事物的变化。观察所得的运用,也是从对事物的口头描述到写几句话,最后到整篇习作。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表达能力。1.学习初级观察与表达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观察表达的起步阶段——体会观察,留心观察,记下观察所得。单元内容包括写景状物散文、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是首个习作单元,处处体现观察元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提炼观察与表达的方法。(1)从课后习题提炼观察方法。课后习题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化。《搭船的鸟》课后习题1“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是在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在指导学生体会如何仔细观察;习题2进一步提示可以抓住翠鸟的动作进行观察,结合课文可以初步提炼出作者用了视觉观察和听觉观察两大基本观察方法。《金色的草地》习题2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提炼出观察要注意观察时间、留意观察对象的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引发的思考;习题3列举了向日葵转动、含羞草低头的例子,启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并要求以同学交流的形式展示观察所得,这是观察所得的初次口头运用。(2)从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归纳观察方法。交流平台首先回顾两篇精读课文的主要观察对象,小结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回顾观察对象翠鸟和草地的特别之处,这些特别之美、特殊变化正是源自作者的仔细观察。这样梳理总结,意在引导学生感受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益处,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为习作积累素材。初试身手则通过两则样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第一则主要是用眼睛看(视觉),第二则提示可以用手摸(触觉)、用鼻子闻(嗅觉)、用嘴巴尝(味觉)。教师还可以提示:用耳朵听(听觉)的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这是观察所得的第一次书面表达。(3)从习作例文巩固观察方法。例文《我家的小狗》以旁注和课后习题的形式提示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即小狗学字、与火车赛跑时淘气可爱的表现。《我爱故乡的杨梅》以旁注结合文后观察表格的形式提示学生:从杨梅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进行观察,特别是味道方面要写得具体可感,就像读者亲自品尝了一样,帮助学生树立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的意识。(4)从习作要求总结运用观察方法。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以乡村、街道、教室三幅图提示学生身边处处有可观察的对象。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提示教师要提前安排好学生的观察活动,在学习课文、交流平台时不断丰富观察内容,为习作积累素材,养成日常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通过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整个单元要强调的观察方法:一是观察要细致;二是观察要运用多感观;三是观察时要注意事物变化。按照要求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这是观察所得的正式运用。2.实践中级观察与表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的表达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它的阅读要素未提及观察,但课文中却处处体现观察元素,并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更加注重观察思考、观察发现和观察成果的呈现。(1)引发观察思考。《花钟》中描述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等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开放,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继而通过昙花的例子揭示观察发现,即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关系密切。观察思考让观察具有计划性、目的性,这是观察力提升的重要策略。(2)引出观察实验。《蜜蜂》一课由“蜜蜂有辨认方向”“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的能力,引发学生做实验验证的想法,使观察成为更具计划性、目的性的观察实验,这是在观察思考基础上的又一次进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法布尔观察实验的过程,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法布尔做了什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他又是怎样想(设想或推测)的?在得到观察结论时,引导学生思考法布尔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让你设计这样一个观察实验,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为本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埋下伏笔。略读课文《小虾》则是生活化的观察实验,“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以及在水缸里放水草、石块是儿童式的观察实验,让观察发现变简单而有趣。(3)学写观察小实验。观察所得需要富有观察特色的表达。离开了观察表达,再仔细的观察,再强烈的观察感受、灵感都无法表现出来,只能停留在观察者的脑海之中。要想写好本次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师要提前指导学生合作做一项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如白醋去除茶壶水垢、塑料直尺摩擦起电、纸杯电话传声等,提示学生按照前面学到的观察实验的方法列出实验要准备的材料,认真观察,分步记下实验步骤、观察结论,甚至是引发的思考或产生的疑问。为了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学生还可以记下观察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和有趣的发现。3.尝试高级观察与表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连续观察”是前两个观察单元的升级版,重在连续观察,体会表达,记清特点和变化。《爬山虎的脚》描写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语言准确形象,体现作者对爬山虎叶、脚的变化及“爬”的过程长期细微的观察。《蟋蟀的住宅》的描写准确生动,体现作者对的蟋蟀住宅和住宅建造过程连续细腻的观察,融入观察者的想法,表达对蟋蟀的赞美之情。这也是单元习作“学写观察日记”的核心要求。两篇文章的课后资料袋、阅读链接向学生介绍三种观察记录形式——图文结合式、表格式、日记式。连续观察的记录可以为写好观察日记打好基础。交流平台进一步点明细致观察的作用和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四、实践能力的进阶“连续观察”单元的编排形成一个指向连续观察、生动表达的整体,习作“写观察日记”是对多种观察和表达的集中体现,是进行任务群设计的典型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三大任务模块分步实施、逐级进阶。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将水培蒜瓣布置在窗台上的托盘内,托盘加一半水,蒜瓣整齐立放在隔网上;指导学生利用窗帘控制光照,开关窗控制通风,定时浇水保持湿度。学生家里也准备一套,便于连续观察。1.任务一:体会作家细致观察,学记图文表格,感受观察之精活动1:回顾观察方法,学习图文表格。在学习《爬山虎的脚》后,引导学生结合三年级所学观察方法,设计观察活动指南。学生利用观察指南进行观察与交流分享,教师相机就学生对蒜瓣的形状、颜色、大小观察情况进行指导。其中观察蒜尖(嫩芽)的细微变化可借鉴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嫩叶的颜色、形状变化的观察,观察整盘蒜可以借鉴对整墙爬山虎的观察。活动2:借助图文表格,记录生长变化。参考课后资料袋,设计图文结合的观察记录卡和观察记录表。利用观察卡和观察记录表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变化,如第一、第二、第三天蒜尖(发芽孔)颜色的变化,第四、第五天嫩芽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的变化,第六、第七天可用直尺量一量蒜苗生长的准确数据,也可以轻轻地用手指摸一摸,感触蒜苗嫩芽的表面。学生在学校借助记录表多角度观察,便于比较,容易得到连续、准确的变化过程,也能比较每组蒜苗生长的异同,引导学生给蒜苗浇水、提供光照和保持通风。学生在家观察时可图文结合,可以用手机选好同一角度、距离拍摄照片,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变化,作为记录表的补充,也为观察日记做好语言表达积累。2.任务二:体验连续细致观察,模仿观察日记,享受观察之乐活动3:继续观察,让记录文字更丰富。一周后,蒜苗进入快速生长期,颜色、外形、大小变化很大,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连续细致地观察。学习《蟋蟀的住宅》细腻的观察、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利用尺子精确测量蒜苗的株高和蒜苗的根须,比较蒜苗内外叶片、叶片与根茎的颜色变化,用生动详细的文字记录观察所得。活动4:适度联想,让观察记录更生动。学习《蟋蟀的住宅》、阅读链接《燕子窝》的写法,进行科学联想。观察各组蒜苗,选取长、中、短三种类型蒜苗进行测量,推测蒜苗长短与根须长短之间的关系,以及受光照、浇水、通风的影响程度,进行适当的猜测,让观察更具科学性和挑战性。3.任务三:实践长期细致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表达观察之美活动5:小组交流观察日记,评价改进观察记录。各小组可以分类水培,通过设置不同的光照、浇水、通风条件,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观察,然后交流观察日记,通过统一的评价表指导观察,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为学生提供分享长期观察、细致观察成果的交流平台,促进观察与听、说、写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科学性。活动6:创造丰富观察内容,学写创意观察日记。第一,进行浪漫想象。根据中年级孩子爱幻想的特点,想象夜幕降临后,蒜苗们化身小精灵,或开联欢会,或交流生长经验,或对小主人白天的表现评头论足……打通观察单元与想象单元、创编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