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D/wKhkGWa1I5OATzb0AAKuoyCZFwY269.jpg)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D/wKhkGWa1I5OATzb0AAKuoyCZFwY2692.jpg)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D/wKhkGWa1I5OATzb0AAKuoyCZFwY2693.jpg)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D/wKhkGWa1I5OATzb0AAKuoyCZFwY2694.jpg)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9/2D/wKhkGWa1I5OATzb0AAKuoyCZFwY26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需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监场老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d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shuai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
气候的关系,据以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
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
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踹shushu蓑zdiB.褊susu蓑
zai
C.翩susu衰zdiD.翩shushu衰
zai
2.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序培育确定B.次第孕育安排
C.次第培育确定D.循序孕育安排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翩然,ianrdn,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sSsu,纷纷落下的样子。
风雪载途,f6ngxuezaitu,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
旅途艰难。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循序:依照次序。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根据前面的“各
种花”可知,应用:次第。
第二空:培育:精心培养幼小的生物,使之发育生长。孕育:比
喻新事物在既存事物中酝酿形成。根据后面的“果实"可知,应用:
孕育。
第三空:确定:明确而肯定。安排:有条理地处理;安置。根据
后面的“农事”可知,应用:安排。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别的孩子擒掇他去打群架,但他明智地拒绝了。
B.他干的工作别人看着很枯燥,他却自得其乐。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多样,简直令人
叹为观止。
D.中华冕本应在一代代的繁衍中慢慢进化,却由于人类的过度
捕杀,几乎销声匿迹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擒掇:是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符合别的孩子鼓动他打架的语
境,使用正确;
B.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符合别人觉得枯燥他却觉得
有趣的语境,使用正确;
C.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于诈骗案件,
使用错误;
D.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
公开出现。符合中华酶几乎寻不到痕迹的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而且环保、经济。(删去“随着")
B.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驰骋冰雪赛场,
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将“超越自我”与
“挑战自我"互换位置)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
发出沙沙的声响。(在“春风”前加“随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
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删去“切忌”或“不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C.搭配不当,“月光”“树影"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发出
"前添加“树叶加
故选C。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
年轻男子、滑稽人物和老年女子。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小
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这类文体。
C.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总体特征是豪放、
火烈。
D.《社戏》作者鲁迅,选自其小说集集《呐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B.“记”不仅可以叙事,还可以写景、状物、抒发情怀、阐发观
点,这里“一种叙事的文体"表述不完整;而且《核舟记》是一篇说
明文。
故选B。
6.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
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
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B.④①③⑤②⑥C.⑤②④①⑥③D.⑤②
⑥④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
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
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
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整体分析,
④句是总领,①句和③句借助关联词语“不仅”“还"可确定顺序为①
③,这两句解释“全情绽放”,故顺序为④①③,由此可排除C、Do
分析第⑥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以往她是主持人,”不同于以往
的另一面”指的是她“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因而应承接
③句,由此可排除B,故选A。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请完成古诗文填写。
伫立江畔,迷离在“兼葭苍苍,①"的美好意境中;在
河之洲,唱出“②—,君子好逑”的倾慕;徘徊城头,默品穿
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③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④
胡为乎泥中?"的愤懑;偶遇桃源,惊叹村人“⑤,
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初见石潭,聆听“闻水声,⑥"的清
越;遥望洞庭,欣赏⑦⑧”的浩渺与汹涌;浪迹天
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⑨,⑩―"
的真挚友情。
【答案】①.白露为霜②.窈窕淑女③.如三月兮
④.微君之躬⑤.黄发垂髻⑥.如鸣琼环⑦.气蒸云
梦泽⑧.波撼岳阳城⑨.海内存知己⑩.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
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
注意“露、霜、窈、窕、淑、兮、微、躬、垂、髻、瑕、蒸、撼、涯"
等字的写法。
8.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丽I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续,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
石渠三之一亘①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闾奥
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
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
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
能追予之践履④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阊(ku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
深处。闾,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
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1)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文言加点词语
课内迁移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①石渠之事既穷:
词类活用:处处志之。②民又桥焉:—
成语解词法:天涯海角③达于两涯:—
联系今义法:罗列④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一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
写作要素探究表"。
探究一【甲】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乙】文:
“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要素一:①
探究二【乙】文中“②"一句和【甲】文中“如鸣琼环”
都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乙】文中“若床若堂,若陈筵
席,若限闾奥"和【甲】文中的“为纸,为屿,为堪,为岩”又都写
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
探究三【甲】【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
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要素三:③______
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
一个完整的格局。
(5)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
凉。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①.已经②.架桥③.边,边际④.
排列
(2)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
(3)①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
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②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
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①.游踪/踪迹/所至②.响若操琴③.所感/
情感/寄情于景
(5)甲文,发现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是轻松愉快明亮的,然而
“坐潭上"时,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受四周景色影响,有了“凄
神寒骨”之感,透着悲凉。乙文,通过描写“石涧”的奇妙景象,表
现作者探幽寻胜,热爱自然美景,轻松闲适,寄情山水的志趣,然而,
从“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看来,他的
内心还是有一种孤独之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
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
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石渠之事既穷”句意:游览、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结
合“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
着旧路回去)”中“既”的意思是“已经”,所以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
“石渠之事既穷"中“既”的意思也是“已经"。
②‘‘民又桥焉”句意为: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根据“词类活用: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的提示,“志”是做标记,名词活用为
动词,由此可知,这里的“桥”是名词活用做动词,架桥。
③“达于两涯”句意为:达到水的两边。根据“成语解词法:天
涯海角"的提示可知,“涯”的意思是“边、边际"。
④“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句意为: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
的空地。根据注释③可知"胡床”指的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所以再联系语境可知,这里的“罗”是“排列”的意思。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
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
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其水之
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的意思是:它的水量很大,比石渠的水量
大三分之一,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其
水之大"是对水量总的介绍,“倍石渠三之一”具体说明了比石渠的水
量大了多少,中间应断开;“亘石为底”介绍水渠底部有接连不断的石
头;因而正确划分为: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平:平静;布:像布一样铺着;流:水流;文:纺织物的
花纹;若:像;操:弹。
(2)青,青葱;翠,翠绿;蒙络摇缀:蒙盖缠绕,牵连摇缀;
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根据【乙】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可知,作者从石渠的
桥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根据【甲】文”从小丘西行下见
“坐潭上”可知,作者先是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接着往下看见
一个小潭,然后又是坐在小石潭边上。据此可概述出要素一:根据游
踪记述游览见闻;
【乙】文”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的意思是:水面
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
声。将水面比作布面,写出了水面的平静;将水流比作纺织的花纹,
写出了水波纹的好看;将流水的声音比作是弹琴声写出了水声的悦耳
动听。所以横线上应该填“响若操琴”;
根据提示“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
"可知,写景同时,寄寓“所感据此可推出要素三:寓情于景或借
景抒情。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
解答时先了解作者在永州写下这次写诗句的写作背景。柳宗元于
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
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
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
解即可。从【甲】文"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闸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乙】文“闻水声,如鸣琼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春差披拂"可知,作者描写“石涧”的奇妙景象、“小石潭”的清幽的
环境,表现了作者探幽寻胜,热爱自然美景,轻松闲适,寄情山水的
志趣,然而从【甲】文的“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
之践履耶",【乙】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来看,作者到此览胜,看似轻松的表面,只不过是
想以此来排遣被贬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
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倒竹子,开
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的
大石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纸、
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
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
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
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景致就离开了。
【乙】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下去
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桥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
量大三倍。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边。石头有的像
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脚涉水而过,折
断竹箭,扫除陈叶,除去腐朽的树木,清出一块可排放十八九张交椅
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都在交椅的下面了;而像翠鸟羽
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了。古时候的
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
来此吗?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雁归来(节选)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
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
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
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
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
撒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
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
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紧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
达最近的太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
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
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
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
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
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
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
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
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
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
雁又回来了。
9.文章在写大雁时还写到了主红雀、花鼠和乌鸦,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10.作者说“3月的大雁则不同”,3月的大雁与11月份的大雁
有什么不同?
11.请从语言的特点方面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
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12.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链接材料】
“沙乡”坐落在威斯康星河畔,是利奥波德精神上的栖居之地。
他在此地买了一片被废弃的农场,其后多年间,他与家人在这里种树
育林,重新恢复土地健康。《沙乡年鉴》问世时正值美国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黄金时代,人们狂热地消耗与改造自然,充满自信与乐观色
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比自然更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利奥波
德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个人和个人以外的部分共同生活在同一共同
体中。《沙乡年鉴》凝结了利奥波德前期的乡村感受与生活经历,他
将与人类“共生”的范围扩大,由此形成了自身的土地伦理观。
【答案】9.写主红雀和花鼠,衬托了迁徙时的大雁下定决心迁
徙的风险和不易和信念的坚定,写乌鸦突出了大雁的飞行路线笔直。
10.3月份的大雁飞行路线是自由的,时飞时停,飞行的心态是
自在安全的、轻松的;11月份的大雁飞行路线是直线,是一直飞行
不敢停歇,飞行的心态是紧张的,有目的的。
11.用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人的情感,写出了大雁对土地的深情。
12.作者把雁当做我们的客人,表现了对大雁的爱和尊重,作者
认为大雁和人类一样,都是土地共同体的成员。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手法的运用。
结合第②段“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
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
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
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可知,将主红雀、花鼠与大雁进行
对比,写出了大雁是真正的报春使者,对季节判断非常准确,所以它
“一旦起程"就不再“撤回去”。主红雀和花鼠突出大雁一旦开始迁徙
就不能停止的特点,表明大雁北归的决心之大。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要点
根据第④段“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
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
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
水洼和池塘问好"可知,三月份的大雁飞翔是拐来拐去的,自由惬意
的飞翔。
根据第③段“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紧定不移地向
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太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可知,大雁的飞翔是一条直线;根据“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
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
也几乎是一声不响"可知,大雁的飞翔是一直不停歇的。
【H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析句子的能力。
“拐来拐去”意思是一会儿到这里,一会儿又到那里。"低语"
低声地说话,这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富有大雁以人的行为。“如同向
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也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这里用拟人手法描写大
雁重回的热情向大地问好的情景,表达了大雁对于大地的深情眷恋。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链接材料句子“而利奥波德反其
道而行之,他认为个人和个人以外的部分共同生活在同一共同体中”,
再结合文中的“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
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
语一样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我们的大雁又回来
了”,可见作者对于大雁的感情是充满“爱”的,像客人一样朋友他们。
再结合链接材料中的“人们狂热地消耗与改造自然,充满自信与乐观
色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比自然更高高在上的存在”可知表
达了作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作者认为大雁和人类
一样,都是土地共同体的成员。
(二)(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水缸里的乾坤
曹伟明
①我小时候曾寄养在外婆家,这是一个江南的历史文化古镇。我
印象最深的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缸缸鬓鬓①。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
大大小小的缸,铺天盖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装满着清水,盛
着稻谷,腌制着咸菜……浸满了水乡人家的酸甜苦辣。
②在我的眼中,这些缸鬟,是伴随外婆一生的宝贝和功臣,让她
的生活有了灵动的烟火气息。一担担水,由外婆从清澈的河埠头,颤
悠悠地挑进厨房,倒入缸中,随着水珠的飞溅,将明矶放入其中。不
多久,缸底积淀了一些黄白色的渣滓,让缸中的清水愈发澄白透亮。
这时,外婆往往喜欢站在水缸边,笑眯眯地探照自己,让明净的缸水
倒映出她朴素自然的脸庞,外婆说:照脸更要照心,让自己的心灵如
清水般明净。
③米缸,更是盛放着外婆家的希望。那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
紧张。精打细算的外婆总是担心我的米粥口粮,那盖米缸的木板,被
她老人家移来移去,用手摩拳抚摸,精打细算,米缸的沿口更是被她
摸得光滑锋亮。外婆用缸鬟等器物,抵御了饥饿时代老鼠们疯狂的侵
袭。
④每当秋末冬初,外婆总是从菜地里割下了一棵棵雪里藤②和青
菜,用水洗净,曝晒在绳子上、竹篱笆上。当水灵灵的蔬菜蕉干了,
她就一棵棵地叠放在缸里,让我洗净双脚,抱我进缸,踩在撒满白盐
的菜上,用力踩踏,然后放进家中祖传的大石头压好。这时,外婆总
是露出笑嘻嘻的期盼神态,虔诚地封存好缸口。外婆还用小缸,放进
黄土,拌上盐水,和成黏稠的泥浆,把青青的鸭蛋埋进去。到时候,
不管是金黄的雪里藏,还是土黄色的咸鸭蛋,在缸里收藏之后,都能
百变成佳肴,让我尝到舌尖上的快乐。
⑤外婆对家中的缸缸鬓鬟充分利用,养过黄鳍、鲫鱼和黑鱼等河
里的水产品。有时候,她老人家也把洗净的茄子等蔬菜扔进水缸用于
保鲜,犹如现时的冰箱。尤为稀罕的是,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外婆,会
在家中天井的七石缸里,养上亭亭如盖的荷花,让家中增添了诗性和
美感。后来,我知道外婆生于夏季,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⑥“穷灶门,富水缸”,“水缸里有水,心就踏实“。水缸犹如江
南人家中的一口井,是汩汩流淌的生命源泉,让外婆十分敬畏。外婆
是一位亲近水缸的人,日子可以粗茶淡板,但水缸必须完好,水质必
须清澈无尘。她还定期要求清洗水缸,在歪到几近放倒的水缸中,让
我将身子探进缸里,仔仔细细地擦洗水缸。
⑦平时,外婆的大水缸里,往往养着几只像我拳头大小的田螺。
外婆说,田螺可以吸纳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对我来说,水缸里有
了田螺,便有了生机,当我看到田螺们伸展身子,沿着缸壁慢慢爬上
来时,心中很是兴奋。外婆还给我讲述了美丽的田螺姑娘的故事,那
是勤奋善良的化身,做好事不露声色的女神。
⑧爱干净的外婆,常常把水缸盖严严密密地盖好,防止灰尘和飞
虫的进入。然而,每当夜色朦胧月圆月缺之际,我总是调皮地把那大
水缸的盖子掀开,水中会倒映出月亮影子,时而弯弯,时而圆圆,阴
晴圆缺,让我着迷。到了八月半,外婆还会对着天上的月亮仙子、水
中的美丽倒影,供拜月亮,让枯燥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忘却了生
活的劳累和烦恼。
⑨外婆的一生,总是把日子藏在缸鬓里,把艰苦生活的心情浸泡
出别样乐趣和光鲜,给我留下了一番不一样的文化记忆。同时,水缸
也储藏了她对人间冷暖的感悟。那江南人家的殷实与贫寒,勤俭与期
盼,在火与土炼就的缸鬟中,在外婆与缸鬟打交道的生活中,我感悟
到了她老人家温厚质朴、勤劳仁爱的传统人文精神。
⑩外婆家水缸里的乾坤世界,丰富而又多彩。
【注释】①鬓(beng):瓮,坛子。②雪里感(hong):芥菜的
一种。
13.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4.本文语言“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请根据提示,回答括
号中的问题
这时,外婆总是露出笑嘻嘻的期盼神态,虔诚地封存好菜缸口。
(“总是”一词表达了外婆怎样的心理?)
15.结合语境,补全对话。
小江:我发现这篇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处都是写外婆用水缸养殖水
产品,一个简略,一个详细,这样安排的理由是:
16.小文想把这篇文章转载到江南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
结合文章内容和小贴士,帮他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文章标签。
民风民俗文化精神乡音乡情
小贴士
①文章标签是指可以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譬如文章
主题、描述对象等。
②采用的标签要严格符合文章主题,用词简单精练。
③精准的标签可以更清晰地将文章归类从而更精准地推荐给相
应的目标人群。
【答案】13.①用缸水照脸照心②解决温饱并尝到舌尖上的快乐
③让平淡的生活多了诗性和生机④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
14.“总是”有“一直”的意思,表达了外婆做腌菜时内心的踏
实满足,对食物心存敬意,对未来充满期盼。
15.前者略写是因为它仅仅是对上文外婆勤劳能干、富有生活智
慧、支撑起一个家庭的补充,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而后者除了写外
婆勤劳聪慧之外,还重点表现外婆心灵的美好与纯净,精神层面上的
富足。
16.示例:选文化精神。文章通过''水缸”这个独特的窗口,向
我们展示了机智巧思、通达权变、明澈澄净、温厚质朴、勤劳仁爱的
江南文化精神。外婆用她的勤劳与智慧,利用水缸抵御鼠袭、腌咸菜、
腌鸭蛋、养水产等,在贫穷的年代养活了家人,水缸储藏了她对人间
冷暖的感悟;利用水缸“养荷花"养田螺”“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等,
让贫瘠的生活多了一份诗性与美感,把艰苦生活的心情浸泡出别样的
乐趣和光鲜,更让“我”的童年多了一抹色彩。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外
婆在极艰难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温厚质朴的品性、明澈澄净的心灵、
勤劳仁爱的精神,她活出了生命的诗意,展现出江南独特的人文精神,
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文化记忆。外婆是江南水乡百姓的代表,是
水乡精神的集中体现,江南人崇尚自然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智慧构成了
江南文化的独特内涵。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告诉我们,在城市高度发
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传承守护好江南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①根据第二段中的“这时,外婆往往喜欢站在水缸边,笑眯眯地
探照自己,让明净的缸水倒映出她朴素自然的脸庞,外婆说:照脸更
要照心,让自己的心灵如清水般明净”可得:用缸水照脸照心。
②根据第三段中的“那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精打细算
的外婆总是担心我的米粥口粮"和”在缸里收藏之后,都能百变成佳
肴,让我尝到舌尖上的快乐”可得:解决温饱并尝到舌尖上的快乐。
③根据第五段中的“让家中增添了诗性和美感"和第七段中的“对
我来说,水缸里有了田螺,便有了生机”可得:让平淡的生活多了诗
性和生机。
④根据第八段中的''到了八月半,外婆还会对着天上的月亮仙子、
水中的美丽倒影,供拜月亮”可得: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
[14题详解】
考查赏析词语。“总是”是一个副词,是“永远地;无例外地"
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的是外婆在用缸做腌菜时,永远是“露出笑嘻嘻
的期盼神态,虔诚地封存好缸口”。联系语境可知,在三年困难时期,
外婆用缸腌制的咸菜“都能百变成佳肴,让我尝到舌尖上的快乐"。
这让她觉得踏实满足,也对腌制出这些咸菜的缸心存敬意,于是才会
“虔诚地封存好缸口”。句中“期盼”一词表现了外婆对未来美好生活
的期望。
【15题详解】
考查分析文章的详略。
第五段画线句写的是外婆用缸养过黄鳏、鲫鱼和黑鱼等河里的水
产品。联系本句中的“外婆对家中的缸缸鬟鬓充分利用”和第三段中
的“那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可知,画线句写外婆用缸养水
产品,表现了外婆的勤劳能干和富有生活智慧,是对第三段和第四段
的补充,引出下文外婆用水缸养田螺的详细描写,在结构上起到了承
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所以略写。
第七段画线句详写了外婆用水缸养田螺的情形,联系本段中的
“田螺可以吸纳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和“那是勤奋善良的化身,
做好事不露声色的女神"可知,画线句重点表现了外婆心灵美好纯净,
表现了外婆的勤奋善良,这是外婆精神上的崇高之处,所以详写。
【16题详解】
考查文本赏析。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文本中并没有出现关于民风
民俗和乡音乡情的描述与回忆,所以这两者都不适合作为标签。文章
以水缸为切入口,以外婆为主要写作对象,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勤劳质
朴,富有生活智慧,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外婆形象。第三段和
第四段中,外婆用水缸防止老鼠的侵袭,用水缸腌制咸菜,保证了家
人的温饱,让我们尝到舌尖上的快乐。第五段中外婆用水缸养荷花,
表现了她对美的追求。第六段中外婆亲近水缸,保证水缸的清洁,表
现她内心的纯净。第七段中外婆用水缸养田螺,给我读田螺姑娘的故
事,表现了她对于诗性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八段中外婆对月祈福,
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九段是作者对外婆一生的评价。作者
认为外婆“把艰苦生活的心情浸泡出别样乐趣和光鲜”,“水缸也储藏
了她对人间冷暖的感悟"。"那江南人家的殷实与贫寒,勤俭与期盼,
在火与土炼就的缸鬓中,在外婆与缸鬓打交道的生活中,我感悟到了
她老人家温厚质朴、勤劳仁爱的传统人文精神”升华了文章主题,把
对外婆的描写扩大到对江南人家的评述,以外婆为缩影,展现了江南
水乡百姓的精神。江南水乡百姓大多如外婆一样,有着独特的生活智
慧,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对生活诗性的追求。所以把“文化
精神"作为标签是最合适的。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7.班级开展了《经典常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
的学习任务。
(1)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
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
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
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
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第四》一章的内容
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铿平,好像雕
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
个结果。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
玉器。②
(3)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
原因。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
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
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
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
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以后,“天雨粟,鬼夜哭"。
【答案】(1)D(2)①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②
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3)有了文字,人们就会争着做商人,辛苦种地的人就少了。
天怕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降下粟来,让人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
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意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近体;不谐调的诗,称古体。李白
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故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Do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结合示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学问要精益求精”,可知:
教育意义要点明这句话对人们生活学习上的启示。第一空,结合“投
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意思是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可知:这句话说明你送给我东西,我也要回赠给你礼物。教育意义:
友谊是双向的,珍视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第二空,结合“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可知:
这句话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
人或意见。教育意义:国君要善于任用贤才,也指善于听取别人的意
见,改正自己的不足。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仓颉造字导致人们对自然失去了朴素的敬畏,不再满足于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原因就在于“文字的产生会使得诈伪萌生"。
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百姓抛弃耕作而追求锥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
益)。上天知道将要发生饥荒,所以降下雨粟。人有了文字,会变机
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
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五、写作(共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
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
频、一个难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
能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
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字。
【答案】这一次,我是主角
漫漫人生路,也许第一次站在舞台上会胆怯,但从此学会勇敢;
也许第一次站在舞台上会犹豫,但从此学会果断。站在舞台上,我就
是主角,是人生的主角!
那是在初一进校不久的时候,我班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老师让
我准备参加这次比赛,看着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也没好意思拒
绝,就摸着脑门,支支吾吾地答应了。可那时我哪会什么演讲啊!此
后的每天晚上我都在刻苦地背诵着演讲的内容,读着那些熟透的枯燥
乏味的黑字,学着大人的语气、语调和表情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着,有
模有样的模拟表演着。
大约在一个星期后,比赛开始了。看着我前面的选手一个个的进
场退场,我胆怯了,犹豫了。生怕自己哪里一个字读错了,哪里添字
漏字了,怕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怕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声与说笑
声,怕看到老师那充满着期待最后却变成失望的眼神。心似锤子似的
敲打着,使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是,紧张的一刻始终是要到来的。
主持人喊出来我的名字,我羞怯的缓慢地走上台,此时老师和同学们
的目光都看向了我,一双双眼睛使我不由自主的抿了抿嘴唇。这时,
心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你准备了这么多天的演讲,不就是为了这一
天到来吗?难道你此时就要放弃了吗?自信点,你可以的!你就是这
舞台的主角。顿时,我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勇气,一种源源不
断的力量,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大声响亮地开口了:“同学们,今
天我要讲的主题是……”我自信而又不失优雅的说着每一个字和每一
个词,手也不自主地随着摆动起来。
终于,漫长的演讲结束了,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
为我喝彩着,老师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
平静了下来。短短的几分钟,让我觉得像几年那么漫长,但我凭借我
的自信与勇气坚持了下来。我在心中为自己祝贺!
这一次,我是舞台上最耀眼的主角!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命题作
文最关键的一步;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
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根据确定好的中心
来选取、组织材料;最后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首先审题。标题中的
“我”,限定了作文的主人公;“主角”,即主要人物,重要角色。所
以对这个标题可以这样解读: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我”成了生活
的中心,别人重视“我”了;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我"能够主宰
自己的生活,“我”自立了;在“这一次”的事件,“我”成为大家瞩
目的焦点,“我”成功了;经过“这一次”事件,“我"由自卑变得自信
了……总之,要写出“我”的转变,写出“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其次选材。围绕确定好的主题去寻找并筛选材料。最好写“我”所亲
身经历的事,这样便于写出真情实感。最后列好提纲,确定详略进行
写作。
【点睛】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
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语或导语,这种形式审题难度大些;二是以
“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出了一定的
引导,这种难度要小一些。命题作文首先要巧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审好题;然后围绕中心巧选素材,选材时注意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社
会亮点、体现生活变化;最后巧列提纲,确定详略。2023—2024学
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需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
±o
3.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监场老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d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shuai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
气候的关系,据以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
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
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跪shushu蓑zdiB.踞susu蓑
zai
C.翩susu衰zdiD.翩shushu衰
V,
zai
2.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序培育确定B.次第孕育安排
C.次第培育确定D.循序孕育安排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别的孩子搐掇他去打群架,但他明智地拒绝了。
B.他干的工作别人看着很枯燥,他却自得其乐。
C.现在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多样,简直令人叹
为观止。
D.中华鳄本应在一代代的繁衍中慢慢进化,却由于人类的过度
捕杀,几乎销声匿迹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而且环保、经济。(删去“随着”)
B.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驰骋冰雪赛场,
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将"超越自我"与''挑
战自我”互换位置)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
发出沙沙的声响。(在“春风”前加“随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
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删去"切忌”或“不要”)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
年轻男子、滑稽人物和老年女子。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小
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这类文体。
C.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总体特征是豪放、
火烈。
D.《社戏》作者鲁迅,选自其小说集集《呐喊》。
6.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
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
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B.④①③⑤②⑥C.⑤②④①⑥③D.⑤②
⑥④①③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请完成古诗文填写。
伫立江畔,迷离在“兼葭苍苍,①"的美好意境中;在
河之洲,唱出“②—,君子好逑”的倾慕;徘徊城头,默品穿
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③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④
,胡为乎泥中?”的愤懑;偶遇桃源,惊叹村人“⑤,
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初见石潭,聆听“闻水声,⑥"的清
越;遥望洞庭,欣赏⑦⑧”的浩渺与汹涌;浪迹天
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⑨,⑩"
的真挚友情。
8.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嚷,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
石渠三之一亘①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闾奥
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
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
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
能追予之践履④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阊(ku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
深处。闾,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
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1)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文言加点词语
课内迁移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①石渠之事既穷:_
词类活用:处处志之。②民又桥焉:—
成语解词法:天涯海角③达于两涯:
联系今义法:罗列④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一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
写作要素探究表”。
探究一【甲】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乙】文:
“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要素一:①
探究二【乙】文中“②"一句和【甲】文中"如鸣琼环
"都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
筵席,若限间奥”和【甲】文中的“为纸,为屿,为堪,为岩"又都
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
探究三【甲】【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
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要素三:③
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
一个完整的格局。
(5)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
凉。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雁归来(节选)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
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
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
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
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
撒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
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
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紧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
达最近的太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
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
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
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
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
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
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
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
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
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
雁又回来了。
9.文章在写大雁时还写到了主红雀、花鼠和乌鸦,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10.作者说“3月的大雁则不同“,3月的大雁与11月份的大雁
有什么不同?
11.请从语言的特点方面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
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12.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情感。
【链接材料】
“沙乡”坐落在威斯康星河畔,是利奥波德精神上的栖居之地。
他在此地买了一片被废弃的农场,其后多年间,他与家人在这里种树
育林,重新恢复土地健康。《沙乡年鉴》问世时正值美国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黄金时代,人们狂热地消耗与改造自然,充满自信与乐观色
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比自然更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利奥波
德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个人和个人以外的部分共同生活在同一共同
体中。《沙乡年鉴》凝结了利奥波德前期的乡村感受与生活经历,他
将与人类“共生”的范围扩大,由此形成了自身的土地伦理观。
(二)(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水缸里的乾坤
曹伟明
①我小时候曾寄养在外婆家,这是一个江南的历史文化古镇。我
印象最深的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缸缸鬓鬓①。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
大大小小的缸,铺天盖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装满着清水,盛
着稻谷,腌制着咸菜……浸满了水乡人家的酸甜苦辣。
②在我的眼中,这些缸鬟,是伴随外婆一生的宝贝和功臣,让她
的生活有了灵动的烟火气息。一担担水,由外婆从清澈的河埠头,颤
悠悠地挑进厨房,倒入缸中,随着水珠的飞溅,将明矶放入其中。不
多久,缸底积淀了一些黄白色的渣滓,让缸中的清水愈发澄白透亮。
这时,外婆往往喜欢站在水缸边,笑眯眯地探照自己,让明净的缸水
倒映出她朴素自然的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施工防台风灾害威胁制度
- 数字化时代下的客户分析与销售策略
- 现代办公技术与应用实践培训
- 数学图形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 科学实验教学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 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二手车批发合作合同协议
- 个人向个人临时借款合同模板
- 上海市租赁合同模板及示例
- 不锈钢期货电子交易合同
-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要点解读
- Unit 1 Nice boys and girls【知识精研】-一年级英语下学期(人教PEP版一起)
- 2024年高考数学(理)试卷(全国甲卷)(空白卷)
-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知识培训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共12套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深圳版初中英语单词汇总
-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