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共2课时新授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3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共2课时新授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中“2-3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共2课时新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掌握常见分子结构的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能够运用分子结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常见分子结构的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2.实际问题中分子结构的运用。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分子结构模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介绍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分析常见分子结构的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第二课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分子结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进行课堂练习与拓展。
教学评价:
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关系的理解程度;
2.实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分子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常见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影响的掌握情况。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现象中识别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运用微观角度分析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建立: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证据进行推理,构建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模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规律,培养创新意识。
4.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提升社会责任感。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熟悉了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此外,学生还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高二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有着较高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化学问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对于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次课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1)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关系的理解,这需要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分子结构与具体的物质性质联系起来;(2)对不同分子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3)运用分子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选择性必修2》,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
a.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模型等视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b.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分子结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实验器材:
a.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分子模型、化学试剂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b.如果涉及化学实验,提前准备好实验试剂和实验器材,并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
4.教室布置:
a.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b.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5.多媒体资源:
a.制作教学PPT,包含重要的知识点、实例分析、问题讨论等,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b.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6.教学工具: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笔和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思考过程。
7.反馈与评估工具:准备一些练习题和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评估学生对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知识点梳理本节课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
1.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Lewis结构、VSEPR模型、轨道杂化等表示方法。
3.分子结构的类型:共价分子、离子化合物、金属晶体等不同类型的分子结构。
4.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的影响。
5.分子结构的性质:分子的极性、形状、大小等性质。
6.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现象的解释等。
8.实际应用:分子结构在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分析、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课后作业1.请解释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是指分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例如,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在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极性分子由于存在电荷的分布不均,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其熔点和沸点较高;而非极性分子由于电荷分布均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其熔点和沸点较低。
2.请描述VSEPR模型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如何应用该模型预测分子的空间结构。
答案:VSEPR模型是基于价层电子对相互作用的原理,预测分子空间结构的一种模型。它假设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会尽可能远离彼此,以减少相互之间的排斥作用。应用VSEPR模型预测分子空间结构时,首先确定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数量,然后根据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预测分子空间结构。例如,对于一个AB2型分子,有3个价层电子对,它们会尽可能远离彼此,形成一个三角锥形空间结构。
3.请举例说明分子极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答案:分子极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方面。极性分子由于存在电荷的分布不均,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其溶解性较好,熔点和沸点较高;而非极性分子由于电荷分布均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其溶解性较差,熔点和沸点较低。例如,水是极性分子,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其熔点和沸点分别为0°C和100°C;而脂肪是非极性分子,溶解性较差,熔点和沸点也较低。
4.请解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案: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的吸引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方面。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溶解性越好,熔点和沸点越高;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物质的溶解性越差,熔点和沸点越低。例如,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因此水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二氧化碳分子之间仅存在范德华力,因此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较差,熔点和沸点也较低。
5.请描述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案: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等,以获得物质的分子结构信息。
(2)准备实验样品,确保样品纯净、均匀,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
(3)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样品制备、仪器调整、数据采集等。
(4)分析实验结果,通过与已知分子结构的比较,推断样品的分子结构。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官能团的吸收峰,从而推断样品中的官能团类型和数量,进一步分析其分子结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2-3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新授课,通过两节课的时间,我试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采用了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我认为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这一概念,但也发现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分子结构的知识时,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模型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尝试使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和动画,来展示分子结构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的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航空航天产业认缴公司股权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IT设备集成合同3篇
- 2025版企业总部基地物业租赁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4幼儿园新生入园服务标准与责任划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买卖合同含车辆事故理赔服务协议2篇
- 2025版水利工程款退还及结算管理合同6篇
- 2025年度污水处理厂环保验收与达标排放技术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酒吧经营权买卖合同
- 2024消防用高射炮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5版施工合同: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开挖2篇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叉车定期检验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无纸笔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3-二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申报职称:副教授演示课件
- 型滤池计算说明书
- 格力离心机技术服务手册
- 水泥搅拌桩计算(完美)
- 旭化成离子交换膜的介绍
- JJRB轻钢龙骨隔墙施工方案要点
- 石油石化用化学剂产品质量认可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