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时检测】1.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反映出 ()A.欧洲成为美苏争霸重点B.美国反对欧洲联合C.两极格局受到挑战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答案】C【解析】1958年正值欧洲走向联合的起步阶段,而且题干中“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说明法国正在崛起,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导致法美两国会谈的分歧大于一致,两极格局受到挑战,故选C。1958年正处于冷战时期,欧洲在冷战时期一直是美苏争霸的重点,故排除A;题干中未体现美国对欧洲联合的态度,故排除B;1958年法美两国会谈的众多话题主要是政治问题,无法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故排除D。2.某学者表示,超级大国是不能退休的。但是,它们可能将被迫与其他国家分享舞台。这一结论反映出 ()A.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B.两极格局已无法维持下去C.第三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中超级大国“被迫与其他国家分享舞台”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D。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呈现多极化趋势,而不是多元化,A错误;据材料可知两极格局已经瓦解,B错误;第三世界冲击两极格局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前,C错误。3.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答案】C【解析】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1969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第二层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是2009年美国否定“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绝对敌我的外交政策。由这三层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开展外交,而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4.1960年苏联科学院成立非洲研究所,又成立人民友谊大学,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1960年,日本外务省将加强对非交往作为当年外交的一大课题,并准备在未来两年内集中力量扩大对非贸易。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式提出“新非洲”政策,开始大幅增加对非援助。这说明 ()A.非洲历史文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B.非洲在美苏全球争夺中居首要地位C.冷战大背景下的大国援非活动升级D.非洲独立国家增加改变了世界格局【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分两层,一是苏联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二是日本与美国政府扩大对非贸易与增加对非援助,联系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为冷战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援非活动意在争夺非洲“中间地带”,故选C。5.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B.得到了美苏两国支持C.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答案】A【解析】据题干“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信息,表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美苏的霸权均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故选A。6.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主要通过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这表明 ()A.雅尔塔体系源于五大国实力均衡B.冷战的结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C.两极格局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继续存在D.多极化趋势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答案】D【解析】A表述与题目中“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不相符,故A错误;B表述与题目中“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不相符,故B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冷战思维的变化,牵涉的是大国合作、一致表决的运行模式,故C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多极化趋势维持了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故D正确。7.1994年2月2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欧安会上说,冷战并没有结束,欧洲面临着陷入“冷和平”的危险,从而使“冷和平”一说受到世人瞩目。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冷和平”,那么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C.美俄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94年……欧洲面临着陷入‘冷和平’的危险”“把冷战重新定义为‘冷和平’”和冷战的概念,“冷和平”就是采取除了武力直接对抗外的一切对抗手段,但要维持表面的和平,故选B。8.(2021·衡水模拟)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基本上能操纵联合国贯彻其意图,以至于联大有美国“表决机器”之称。但此后,美国操纵联大会议愈感乏力,1985年提出要求根据负担会费的多少“加权”选举权,甚至威胁退出联合国。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B.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应该是政治影响力,而不是经济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对于联合国的影响力是次要的,排除A;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冷战中并不是处于防守态势,而是进攻态势,排除B;世界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形成,C表述是错误的;美国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中的控制力下降,主要是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并且加入了联合国,冲击了美国的霸权。9.1990年8月,民主德国议院决议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和约。10月3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和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一B.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C.西德经济高速发展是统一根本原因D.两德和平统一引起东欧剧变【答案】B【解析】根据“民主德国议院决议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可知不是平等统一,故A错误;民主德国通过决议,并签署了统一和约,而魏茨泽克却说“没有政府和约协定”,因此相互矛盾,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德国统一的原因,故C错误;东欧剧变是从1989年波兰剧变开始的,故D错误。10.(2021·南平模拟)在柏林墙倒塌30多年后,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德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但繁荣的柏林周围到处都表现出社会失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德国 ()A.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B.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险C.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D.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柏林墙倒塌30多年后,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柏林墙拆除,随后两德统一,但统一了30多年的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差距依然巨大,说明统一后德国在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真正实现融合等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故选C;“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统一后的德国差距依然很大,并未体现出再次分裂的危险,排除B;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失衡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D。11.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A.东欧剧变发生的时间短、速度快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答案】B【解析】材料中讲到美国《时代》周刊用几个“10”概括东欧五国的剧变,从波兰的10年到罗马尼亚的10个小时可以看出东欧剧变并非短时间发生的,而是各国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故选B。12.右图是有关美国“9·11”事件的政治漫画。该漫画的主题是 ()A.恐怖事件给地球带来灾难B.基地组织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C.恐怖袭击使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D.美国借反恐大力推行霸权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不难推断,尽管大楼还在冒着黑烟,但是星条旗魔爪已经在全球扩展,说明美国在反恐名义下进行新一轮的全球扩张,故选D。13.英国BBC广播电台曾发行了一部纪录片《TheChineseAreComing》,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 ()A.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C.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纪录片《TheChineseAreComing》,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突出了在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故选A。14.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一超多强”局面基本瓦解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解读题干,根据所学可知,政治多极化是经济多极化的反映,而这些争议则说明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故选D。15.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A.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B.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C.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六极格局D.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答案】A【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了联合国和欧、中、日、俄、印等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故选A。政治多极化在图中只是一个结果而非过程,故B错误;六个力量中心并不代表六极格局,故C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两极格局解体过程的相关提及,故D错误。16.(2020·威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雅尔塔体制下,始终存在着美苏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和国际危机相联系,和局部战争相联系,和核战争相联系。该体制是一个对世界和平造成持久的、严重的威胁的国际体制。——摘编自《“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学术讨论会综述》材料二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决定一国或国家集团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答案】(1)参考答案一:不同意。理由: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实力相当,双方更多地以和平协商方式来处理矛盾;雅尔塔体系审判战犯,肃清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联合国确立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雅尔塔体系在“控制战争”,尤其对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二:同意。理由: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需要的推动,两国大搞军备竞赛,不断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因此雅尔塔体系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参考答案三:不完全同意(或该观点是片面的)。理由综合以上。(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经济的“起飞”;欧共体的成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泊尔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 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汇报
- 脑梗恢复护理知识
- 2024渑池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海南省技工学校万宁分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农产品购销及加工合同
- 度消防工程合同履约验收报告
- 股权转让合同简易范本
- 腾讯的资源管理
- 测绘试用期转正述职报告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五个附录
- 医院安全检查台账
- 浙江省温州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重庆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20版
-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
- 结业证书模版(共1页)
- 生产线直通率统计表
- 过程审核检查表(根据大众FORMEL-Q要求)
- 常用有缝钢管的规格及有关参数
- 大肠杆菌及大肠菌群计数方法
- 好盈电调中文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