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汉朝农耕生产的是A.殷墟戴刑具陶俑 B.曲辕犁 C.耧车 D.高转筒车【答案】C【解析】【详解】耧车是汉代播种工具,能够反映汉朝农耕生产,C正确;A是商代陶俑,不是汉代,解除;B是唐代农具,解除;D是唐代的浇灌工具,解除。2.《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提到:官营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浩大,内部分工精细,技术设备先进。这种种后果都透过各种方式,渐渐扩散至民间。由此可知官营手工业A.受益于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阻碍了中国民营手工业发展C.不利于工匠发挥生产主动性 D.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答案】D【解析】【详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模式和设备技术通过各种方式扩散至民间,明显有利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从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故选D项,解除B项;材料内容和重农抑商政策、工匠的生产主动性都无关,解除AC项。故选D。3.如表是汉朝统治者围围着盐铁生产经营实行的决策,这反映了汉朝统治者决策西汉武帝在桑弘羊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西汉惠帝“复驰商贾之律”,激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罢盐铁之禁,纵民煮炀,入税县官如故事。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盐铁官营到激励盐铁民间生产再到“罢盐铁之禁”可知都体现了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历代政府所坚持的经济政策,逐步放弃说法有误,解除A项;“出现根本变更”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由“罢盐铁之禁”可知国家垄断经济命脉的说法有误,解除C项。4.钱穆认:“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起先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A.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方法D.表达了对农夫的怜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起先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解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解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夫的怜悯,解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起先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即可解答。5.“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干脆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全部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完成“这次航行”的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新航路开拓中的达•伽马开拓了到印度的新航线,“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干脆联系起来”,故B正确;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故ACD错误。6.“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记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国、法国C.意大利、德意志 D.英国、荷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记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指的是新航路开拓。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正确;英国、法国、意大利、德意志、荷兰等国都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7.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更状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答案】B【解析】【详解】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在1670年达到顶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斗争以后,荷兰渐渐衰落,故选择B;西班牙主要在16世纪强盛,解除A;②所代表的国家始终在增长,且在18世纪超过了荷兰,据所学可知②所代表的国家应是英国,在18世纪中期,英国战胜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解除C;③所代表的国家发展趋势和英国相一样,但速度相对较慢,可知这是法国,解除D。8.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验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其次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特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起先紧密结合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靠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答案】B【解析】【详解】其次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在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減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故B项正确;依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其次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性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机械化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故A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性化”。科学和技术起先紧密结合是在其次次工业革命期间,因而“特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起先紧密结合说法错误,C项错误;前两次工业革命都依靠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不是,故D错误。9.两次鸦片斗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正是从这种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起先融合。“起先融合”是指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两次鸦片斗争失败后,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起先融合指的是“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故A正确;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后,故B错误;辛亥革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故D错误。10.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限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A.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 B.国内斗争加速人口的迁徙C.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列强侵略加剧农夫的破产【答案】C【解析】【详解】由所学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史实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这在间接上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期间出现了“该现象”,因此对其解读也应从一战这一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而区位因素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解除A;国内斗争和列强侵略两个因素都不是在一战期间才出现的,所以不能最合理的说明材料中的现象,解除BD。11.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探讨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多种全部制经济成分的并存 B.外资企业从无到有C.由安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都实行单一公有制【答案】A【解析】【详解】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多种全部制经济成分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而1979—1992年则是允很多种全部制共同发展,因此这两个时期中,有多种全部制经济成分的并存,A是共同点,正确;B符合1979—1992年,不是共同点,解除;1979—1992年是由安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C不是两个时期的共同点,解除;1979—1992年并不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且1953—1956年期间也存在多种全部制,只是在完成改造之后是单一的公有制,解除D。12.如图是1984年“江南猫王”陈莲涛送给邓小平《双猫图》,图中题词为“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本质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检验真理的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市场和安排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歼灭剥削,消退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关论述相符,B正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的,不是南方谈话内容,解除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的,与南方谈话时间不符,解除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的,不是南方谈话内容,解除D。13.20世纪90年头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方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方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日看来最为恰当比方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浦东的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记,所以上海浦东是“箭头”最恰当的比方,故选D项;深圳、珠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与“箭头”的比方不符,故解除A、B项;海南是80年头设立的经济特区,并不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记,故解除C项。14.古人主要实行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别、粪便人厕”等观念深人到乡村。这说明A.古人缺乏科学的防疫观念 B.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气C.卫生措施能有效防治瘟疫 D.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古代缺乏科学观念与防疫学问,近代注意卫生防疫观念的普及,故选D;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解除;材料反映近代政府重视卫生观念的普及,不能说明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气,解除B;材料没有涉及卫生措施达到防治疫情的效果,解除C。15.“一带一路”(注:“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跟历史上闻名的丝绸之路相比最大不同是A.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现或重建B.扬国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沟通C.是相关的互利共赢“利益共同体”D.套用西方的海洋观,找寻新的发展机会【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涵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C正确;A项“再现”说法错误,解除;B项中的“扬国威”“世界各国”说法错误,解除;D项中“套用西方的海洋观”说法错误,解除。故选C。16.20世纪30年头初,美国政府为应对股市崩溃、欧洲银行业危机、全球商品需求逐步下降等状况,实行措施维持本国贸易顺差,使自身在世界范围内成了众矢之的。美国这种做法A.是贸易爱护主义的表现 B.利于缓和世界经济危机C.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原 D.干脆导致了二战的爆发【答案】A【解析】【详解】由“实行措施维持本国贸易顺差"可知,这是贸易爱护主义的表现,故选A项。这种做法会损害他国利益,必定会加剧经济危机,因此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原,B、C两项错误;这种做法没有干脆导致二战的爆发,干脆导致二战爆发的是德国闪击波兰,解除D项。故选A。17.20世纪30年头,美国总统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宏大而胜利的斗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困与经济不景气的斗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斗争。”材料中的“斗争”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施“新政”应对危机C.其次次世界大战 D.发动“冷战”遏制苏联【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20世纪30年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困与经济不景气的斗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斗争”可知,材料中的“斗争”是指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大危机,故B正确;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7年,美国参与其次次世界大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1947年美国发动“冷战”遏制苏联,故ACD不符合材料信息。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提出了四大自由。事实上增加的核心是“免于匮乏”的权利,即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变更这种不合理现象。可见,“新自由”的提出A.彰显了政府新的职则 B.促进了国民经济复原C遏止了经济危机扩散 D.突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变更这种不合理现象”可知,在罗斯福新政中,认为政府有义务使得民众免于匮乏,即这是政府的职责之一,由此可知,“新自由”的提出彰显了政府的新职责,A正确;题干内容与国民经济复原无关,解除B;“新自由”主要围绕的内容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而保障体系这一单一举措并不能遏制经济危机扩散,解除C;“新自由”针对的是政府职能,而非个体发展,解除D。19.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缘由是()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对东部的殖民掠夺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 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50—1914年“黄金时期”的出现受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50—1973年的“黄金时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可见科技革命推动发展成为共同的缘由,故C正确;1850-1914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理论及政策尚未产生,故A错误;1950—1973年经济发展主要是滋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故B错误;在1914年以前美国经济没有超过欧洲,不能说扶植欧洲、日本经济,D错误。20.国内斗争结束后,苏俄政权仍面临危机。列宁相识到“让步是不行避开的”,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短暂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一“退却”是指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国内斗争结束后,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经济,C正确;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的,解除A;国内斗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接着实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这一政策被新经济政策取代,解除B;D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解除。21.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全部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安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解除;B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解除;C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解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识记、比较、分析、运用的实力,结合所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学问分析比较即可。22.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纳浮动汇率,不再担当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美元不再作为国际货币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世界经济霸权转到东方【答案】A【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元同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材料“美元贬值……浮动汇率,不再担当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A符合题意;1973年,美国的经济依旧领先,美元依旧作为国际货币,故B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美元中心地位下降表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下降,但不表明世界经济霸权转到东方,故D项不符合题意。23.如图是2000年和2015年主要经济体的GDP(单位:亿美元)。材料主要说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B.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迟缓C.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在加快 D.世界政治格局实现多极化【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柱状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5年,除美国外,中国、印度、欧盟、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地区的GDP明显上升,说明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实力在提升,意味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在加快,C正确;GDP是国内生产总值,通过这一数据无法推断全球经济发展状况,解除A;欧盟GDP增速较快,意味着区域经济集团发展较快,B正确;当前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解除D。24.在1991年这个国际体系由两极转向单极的时间点,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普遍相识是——日、欧等国和国家集团地位相对上升,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在加强。这说明A.单极世界已经建立 B.日欧等国主导世界格局C.美国实力渐渐衰弱 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记两极格局的解体,而日、欧等国和国家集团地位相对上升,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在加强,表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D;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目前形成以美国为超级大国和几个重要力气中心的“一超多强”局面,没末没有出现单极世界,也不能说日欧等国主导世界格局,AB错误;美国目前是超级大国,经济实力仍旧很强大,C错误。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全部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干脆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斗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经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年份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原料半制品制成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89315.628.555.98.491.6191039.82535.217.682.4192040.121.139.428.571.5193049.715.734.626.973.1193648.312.339.544.555.5——改编自严中同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特征: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中国处主导(出超)地位;以朝贡贸易为主。(2)特点: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料(农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进口产品以工业品(消费品)为主;被动性较强。成因: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市场的渐渐开放;中国自然经济落后。【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全部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干脆贸易关系。”可知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依据材料一“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可知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依据材料一“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可知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依据材料一“在鸦片斗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经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可知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依据所学可知以朝贡贸易为主。

(2)特点:依据材料二“1893年中国出口商品原料占15.6%、半成品占28.5%,到1936年出口原料占48.3%,半成品占12.3%”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商品始终以原料为主,科技含量低;依据材料二“1893年年进口产品以消费资料的91.6%,到1936年进口产品以消费资料占到55.5%”可以看出进口产品都是以消费品为主;被动性较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市场的渐渐开放;中国自然经济落后等方面分析回答。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际战后重建经济安排在斗争尚未结束前就已经起先。早在1941年8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戏剧性地会面,并承诺两国将致力复原世界多边交易体系来取代20世纪30年头的互惠主义。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和英国代表团起了主要作用,从而为两大重要国际机构的诞生打下了基础。——改编自(美)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材料二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时必定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摘编自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大机构”的名称,结合所学指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构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影响: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地位;规范协调国际关系,缓和国际冲突;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解析】【详解】(1)机构:依据材料“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可知,这是布雷顿森林会议,这一会议之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构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2)影响:依据材料“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时必定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可知,三大经济组织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地位;规范协调国际关系,缓和国际冲突;依据材料“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可知,三大组织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依据材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可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