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基本要求】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第四章酸碱滴定法【基本内容】碱指示剂及混合指示剂;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特征,影响其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准确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强酸(碱)、一元弱酸【基本要求】极性(介电常数)及其对溶质的影响,非水酸碱滴定常用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和指示剂。第五章配位滴定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基本内容】偶合常数,磁等价,自旋系统的命名,一级和二级图谱;氢谱的峰面积【基本要求】分裂;广义n+1规律;氢谱的峰面积(积分高度)与基团氢核数目的关系;核磁共振氢谱一级图谱的解第十五章质谱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十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要求】第十九章平面色谱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掌握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原理,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展开剂);比移值与分配系数、保留因子的第二十章毛细管电泳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第二十一章色谱联用分析法【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章节小结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基本概念及术语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 量数据的分散程度,即需要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再用统计量去推断总体。由于特别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引入的误差更大(6)显着性检验及注意问题t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为准确度检验,包括样本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间或G检验),而后进行精密度检验(F检验),最后进行准确度检验(t检验)。3.基本计算(1)绝对误差:δ=x-μ(3)绝对偏差:d=x—(4)平均偏差;(5)相对平均偏差:(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两种溶液)(B为固体基准物质)(4)被测物质质量:(6)林邦误差公式:(一)滴定分析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或性质参数(如酸碱滴定中(二)滴定分析计算(2)各物理量的单位(量纲):一般,质量m的单位为g,摩尔质量M的单位为g/mol,n的单位为(1)弱酸(碱)分布系数:决定于该酸(碱)的性质(即K或K。)和溶液的酸度,而与总浓度无关。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2)滴定反应常数(K,):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强碱(酸)滴定强酸(碱):K=1/K=10₁;强碱(酸)滴定弱酸(碱):K=K/K。K(3)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还与K的大小有关。K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4)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K≥10g,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多元酸(碱):cK10g,c₁K210g,则两级离解的H,均可被滴定。若K/K>10₄,则可分步滴定,形成二个突跃。若K/K<10₄,则两级离解的K/K>10₄,则可分步滴定,形成二个突跃。若K/K<10₄,则两级离解的H+((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20[OH]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第五章配位滴定法型配位化合物的各级形成常数。将逐级稳定常数相乘,得到累积稳定常数。倒数。配位剂的副反应系数主要表现为酸效应系数α和共存离子效应α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以α表示,主要是溶液中除EDTA外的其他配位剂和羟基的影响。的稳定性低。一般要求K>Km¹>10₂。中夺取出来,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1)配位滴定法: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此类配合物不仅稳定性高,且反应速度快,一般情况下,其配位比为1:1,配合物多为无色。所以目前常用gC×K'≥6或C×K≥10₆作为能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此时的终点误差在0.1%左右。响,所以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需要考虑的有:满足条件稳定常数38时的最高酸度;金属混合离子选择滴定允许的误差可稍大)。可采用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等手段来实现选择性(5)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6)配位滴定法能直接或间接测定大多数的金属离子,所采用的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只要配位反应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应尽量采用直接滴定法。若无法满足直接滴定的要求或存在封闭现象等可灵活应用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3.基本计算(1)条件稳定常数:(2)滴定曲线上的pM'(3)化学计量点的pM':pM'=0.5×(pCMs。+lgK)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2.基本理论(4)碘量法:以蓝色出现为终点应特别注意I₂的挥发及1的氧化。(5)高锰酸钾法:(6)重氮化法:ArNH₂+NaNO₂+2HCl=[Ar-N+=N]Cl+NaC粉)法或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一)沉淀滴定法指示剂K₂Cr₂O₄滴定反应法扬司法滴定条件象(砖红色)(3)剧烈摇荡(4)除去干扰AgCl·Ag++FIn=AgClAg+·FIn(粉红色)(2)加入糊精(3)避光等指示剂名称待测离子滴定剂适用的pH范围二氯荧光黄曙红橙黄素IV氨基苯磺酸溴酚蓝二甲基二碘荧光黄|pH7~10(常用7~8)pH4~10(常用5~8)pH2~10(常用3~8)中性(二)沉淀重量分析法1.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对沉淀形式的要求:①沉淀完全且溶解度小;②沉淀的纯度高;③沉淀便于洗涤和过滤;④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2.沉淀的形成沉淀的形成一般经过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均相成核,一种是异相成核。晶核长大形成沉淀颗粒,沉淀颗粒大小由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如果聚集速度大于定向速度,则生成的晶核数较多,来不及排列成晶格,就会得到无定形沉淀:如果定向速度大于聚集速度,则构晶离子在自己的晶格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晶格排列,就会得到晶形沉淀。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溶解损失是沉淀重量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若沉淀溶解损失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就不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实际上,相当多的沉淀在纯水中的溶解度都大于此值。但若控制好沉淀条件,就可以降低溶解损失,使其达到上述要求。为此,必须了解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沉淀的溶解度MA型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①用有效方法洗涤沉淀。②5.沉淀条件的选择6.分析结果的计算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指示电极:是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称为不对称电位。是由于玻璃内外两表面的结构和性能不完转换系数:指当溶液pH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玻璃电极电位的变化值。离子选择电极:一般由电极膜(敏感膜)、电极管、内充溶液和内参比电极四个部分组成。电位选择性系数: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电极对X和Y离子响应能力之比,亦即提供相同电位响应的X和Y离子的活度比。此外还有相界电位、液接电位、原电池、残余液接电位。(2)直接电位法测量溶液pH:(3)离子选择电极: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1.基本概念电磁波谱:所有的电磁辐射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波长或频率不同。若把电磁辐射按波长长短顺序排列起来,即为电磁波谱。产生的辐射能强度随波长(或相应单位)的变化,所得的图谱称为光谱。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光谱法。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变化的分析方法。方法。为线状光谱。分子光谱法:以测量分子转动能级、分子中原子的振动能级(包括分子转动能级)和分子电子能级(包括振一转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分子光谱为基础的定性、定量和物质结构分析方吸收光谱法: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所提供的辐射能量恰好满足该吸收物质两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利用物质的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发射光谱法。2.基本计算(1)电磁辐射的频率:v=C/λσ=1/λ=v/C(2)电磁辐射的能量:E=hv=hC/λ=hCo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电荷迁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蓝移(紫移或短移):当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吸收带KBE跃迁类型波长(nm)~250-500~210-250~230-270~180(E1)~200(E2)吸收强度<100~200~104~103与K带合并(3)计算分光光度法:3.基本计算(4)多组分定量(a+b的混合物):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荧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而被激发,然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振动弛豫:物质分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电子激发态的几个振动能级上。激发态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叠时,受激分子常由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方式转移至低电子能级的过程。荧光发射:处于激发单重态的分子,通过内转换及振动弛豫,返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发射光量子而光量子称为荧光。撞而以热能的形式放出能量的过程。化,分子由激发单重态跨越到激发三重态的过程。磷光发射:经过体系间跨越的分子再通过振动弛豫降至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分子在此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存活一段时间后返回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而发出的光辐射。激发光谱:是荧光强度(F)对激发波长(λex)的关系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时,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组分的相对强度。(1)荧光是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2)荧光光谱具有如下特征: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物质分子必须有一定的荧光效率。(4)在荧光法测定时常有散射光存在,主要有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瑞利散射:光子射光波长相同。拉曼散射: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长的拉曼散射光对荧光测定有干扰。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选择适当的波长或溶剂)可消除拉(5)荧光法常被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但其定量应用更为广泛。荧光分析法定量的依。可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比例法、联立方程式法。(6)用于荧光法测定的仪器是荧光分光光度计,其主要部件包括:激发光源、激发单色器(置于样品池前)和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池后)、样品池及检测系统。(7)为进一步提高荧光分析法灵敏度和选择性,发展了其他的荧光分析技术,主要有激光荧光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和同步荧光分析等。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2.基本原理(1)振动自由度:非线型分子有3N-6个振动自由度;线型分子3.基本计算③④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半宽度:原子吸收线中心频率(v。)的吸收系数一半处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峰值吸收:通过测量中心频率处的吸收系数来测定吸收度和原子总光谱项、原子能级图、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特征浓度、特征质量。(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原子蒸气对同种元素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2)吸收线轮廓是指具有一定频率范围和形状的谱线,它可用谱线的半宽度来表征。吸收线轮廓是由自然变宽、热变宽、压力变宽等原子本身的性质和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3)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②发射线与吸收线频率的中心频率重合。(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关系式:A=KC,常用的方法有:校正曲线法、标准加(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干扰效应主要有: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光学干扰及非吸收线干扰(背景干扰)、化学干扰等。消除方法有:加入缓冲剂、保护剂、消电离剂、配位剂等;采用标准加入法和改变仪器条件(如分辨率、狭缝宽度)或背景扣除等。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局部屏蔽效应:核外成键电子云在外加磁场磁场,使氢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的现象。磁等价: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的核)与分子中的其它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为磁等价。谱:两坐标轴分别为13C和₁H的化学异性效应使处于负屏蔽区的氢核δ值大,处于正屏蔽区的氢核δ值小。③氢键中质子δ增大。分子间氢键使化学位移的改变与溶剂的性质和浓度有关。(3)自旋分裂:一级图谱的裂分一般具有如下规律:①裂分峰数目由相邻偶合氢核数目n决定,符合n+1律,多重峰峰高比为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比。I≠12时,符合2nl+1律。有多组偶合程度相等的₁H核时,则呈现(n+n'+..)+1个子峰;如果偶合程度不同时,则呈(1)进动频率(y)与外磁场强度(H)关系式-Larmor方程式:(2)屏蔽效应存在时的Larmor方程式:第十五章质谱法1.基本概念及术语轰击源FAB等。2.重点和难点(2)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及其在质谱解析中的作用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裂解而形成低质量的离子(M₂),这种离子的能量比在离子源中产生的m₂离子的小于m₂+离子,因此,其峰位出现在较m₂+离子低的质量区:峰弱,峰强仅为m₁峰的1%~3%;峰钝,一般可跨2~5个质量单位;质荷比一般不是整数。亚稳离子④同位素离子:即含有同位素的离子。重质同位素与丰度最大的轻质同位素峰的峰强比,用重排开裂的方式很多,其中较常见的有McLafferty重排(麦氏重排)和逆Diels-Alder重排(RDA重排)。有γ氢原子时,γ氢原子可重排(转移)到不饱和基团上(通常通过六元环过渡态),同时β键发生断裂,(4)质谱解析能团,并参考其他光谱(波谱)数据,推测出所有可能的结构式;根据标准谱图及其他所有信息,进行筛(5)综合波谱解析推断相邻基团的重要线索,NMR碳谱的8值以及是否表现出分子的对称性,对确定取代基的相互位置十3.基本计算(3)质量精度:质量精度=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死时间t。: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调整保留时间t: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附)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保留因子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色谱法。子经过多个不同长度的途径流出色谱柱,使色谱峰展宽的现象。保留指数i:在气相色谱法中,常把组分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于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质来标定组分的保留,这个相对值称为保留指数,又称Kovats指数。保留体积vR是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调整保留体积V!:是由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保留比R':设流动相的线速度为u,组分的移行速度为v,将二者之比称为保留比。(1)色谱分离的原理: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或容量因子k)的不同而实现分离。各种色谱法的分离机制不同。(2)塔板理论:塔板理论描述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和转移行为,由塔板理论导出的流出曲线方程为:塔板理论在解释流出曲线的形状和位置、组分的分离及评价柱效等方面是成功的。(3)速率理论:速率理论解释了影响塔板高度或使色谱峰展宽的各种因素,包括涡流扩散、纵向扩散、传质阻抗和流动相线速度。其表达式为:H=A+B/u+CuA为涡流扩散系数:A=2ldpC为传质阻抗:包括固定相传质阻抗Cs和流动相传质阻抗Cm3.基本计算(4)柱效:(5)分离度:本章主要学习色谱过程和分离原理、各类色谱的色谱基本理论,是学习其后各章色谱分析方法的基础。微小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微小的差异积组分被先洗脱,从而使两组分得到分离。色谱分离的前提是分配系数或保留因子不等。这是本章的重点,一定要深入理解,牢固掌握。(1)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即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包括气液分配色谱法和液液分配色谱法。(2)吸附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即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包括气固吸附色谱法和液固吸附色谱法。在硅胶液固吸附色谱中,极性强的组分吸附力强。常见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有下列顺序:烷烃<烯烃<卤代烃<醚<硝基化合物<叔胺<酯<酮<醛<酰胺<醇<酚<伯胺<羧酸。分离。按可交换离子的电荷符号又可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配色谱法是基础,而且在GC和HPLC中都还会有讨论。在TLC一章重点讨论吸附色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色谱过程中各种分离机制极少单独发生,常常是几种机制同时发生,只是某种机制起主导作用而已。出色谱柱。同时还引入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的指标。而理论塔板数n可理解为在色谱柱内溶是把组分在两相间的连续转移过程,分解为间歇的在单个塔板中的分配平衡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二项式分布时,用二项式展开式或通式求得的Nmr是组分在色谱柱中各塔板内的溶质质量分数。当转移次数N=n(塔板数)时,柱出口开始能检测到溶质。流出曲线趋于正态分布曲线。速率理论的塔板高度H与塔板理论中的塔板高度有所不同,是色谱峰展宽的指标,但其单位分别为cm、cm2/s及s。三者均与色谱动力学因素有关。重点是要理解这些影响柱效涡流扩散:也称为多径扩散,与填充不规则因子1和填料(固定相)颗粒的平均直径dp纵向扩散:纵向扩散系数B与弯曲因子g和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m有关:传质阻抗:影响组分溶解、扩散、转移的阻力,包括固定相传质阻抗Csu和流动相传质流动相线速度对塔板高度的影响:在较低线速度时,纵向扩散项起主要作用,线速度升高,塔板高度降低,柱效升高;在较高线速度时,传质阻抗起主要作用,线速度升高,塔板高度增高,柱效降低。速率理论研究影响柱效(或峰展宽即组分离散)的各种动力学因素,用于指导色谱实验条件的选择。VanDeemter方程在GC、HPLC和CE中的具体形式和应用将在相应章节讨论。根据此方程还可以求出流动相的最佳流速uop。以H=A+B/u+Cu对u微分,得H'=-Bu₂+C,当此时塔板高度为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二u十化方法分别除去碱性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铁)、酸性氧化物(氧化铝)和覆盖硅羟基。毛细管柱可分为涂壁毛细管柱(WCOT)、载体涂层毛细管柱(SCOT)、多孔层毛细管柱(PLOT)和填充毛3.基本计算外标法mi=第十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2)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以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的色谱法。(3)正(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相色谱法。(4)抑制型(双柱)离子色谱法:用抑制柱消除流动相的高电导本底,以电导为检测(5)手性色谱法:利用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分离分析手性化合物的对映异(6)亲合色谱法:利用或模拟生物分子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从复杂生物试样中分离和(7)梯度洗脱:在一个分析周期内程序控制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和pH值等。(8)静态流动相传质阻抗Csm:由于组分的部分分子进入滞留在固定相微孔内的静态(9)键合相的含碳量:键合相碳的百分数,可通过对键合硅胶进行元素分析测定。(10)键合相的覆盖度:参加反应的硅醇基数目占硅胶表面硅醇基总数的比例。(11)封尾:在键合反应后,用三甲基氯硅烷等对键合相进行钝化处理,减少残余硅(12)溶剂的极性参数P':表示溶剂与三种极性物质乙醇(质子给予体)、二氧六环(质子受体P')和硝基甲烷(强偶极体)相互作用的强度。用于度量分配色谱的溶剂强度。P(13)溶剂的强度因子S:常为反相键合相色谱的溶剂洗脱能力的度量。(14)三维光谱一色谱图:用DAD检测器检测,经过计算机处理,将每个组分的吸收影响:①溶质的极性越强,k越小;②流动相的含水量越高,使组分的k越大;③流动相的pH(离子抑制作用)和离子强度都影响k;④键合相的烃pH等影响。(1)混合溶剂的强度以下式计算:(1)输液泵紫外检测器:原理是朗伯一比尔(Lambert-Beer)定律;适用于有紫外吸收的组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获得三维光谱一色谱图,同时提供定性定量信息。荧光检测器:原理是荧光强度与组分的浓度电化学检测器:原理是当组分经过电极表面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量(Q)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散射光的强度(1)与气溶胶中组分的质量(m)有下述关系:I=kmb由于HPLC中的常用术语、色谱参数和色谱基本理论等都已在第16章中作了详细的阐述,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又与GC相同,因此,本章只讨论高效液相色谱的各种具体方法,以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如氰基(-CN)、氨基(一NH,)或二羟基键合相等,以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如烷烃,加适量极性调整剂,强度和试样的性质。主要是理解其一般规律:极性强的组分的保留因子k大,后洗脱出柱。选择性相似,如果换成高偶极矩溶剂二氯甲烷,则选择性将发生变化。在现代色谱学中,反相键合相色谱法一般就称为反相色谱法。这是本章要掌握的重点。反相色谱法通常以非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以极性溶保留因子(及柱效)、选择性和载样量的重要因素。保留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①溶质的极性越弱,其疏水(疏溶剂)性越强,k越大,tR也越大。②增加流动相中水的含量,则溶剂强度降低,使溶质的k增大。③流动相的pH碱或缓冲溶液,调节流动相的pH,抑制有机弱酸、弱碱的离解,增加它与固定相的疏水缔合作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色谱方法又称为离子抑制色谱法。④固定相键合烷基的碳链延长,硅胶表面键合烷基的浓度越大,溶质的k越大。把离子对试剂加入到含水流动相中,与组分离子生成性固定相的作用,使分配系数增加,改善分离效果。用于分离可离子化或离子型的有机酸、碱、盐等。影响容量因子的因素有离子对试剂的种类和浓度、流动相的pH和流动相中有机键合相有如下优点:①使用过程中不流失;②化学稳定性好;③适于梯度洗脱;④5.键合相色谱法中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根据分离方程式:溶剂的选择性:斯奈德(Snyder)根据溶剂的质子根据Xe、Xd、Xn的相似性,将常用溶剂分为8组(教材表20-2),并得到溶剂选择性5.高效液相色谱中的速率理论定定性参数面效参数分离参(3)涡流扩散小:小颗粒球形固定相,匀浆高压填充,降低涡流扩散。受流动相线速度的影响也越小。可见小粒度的填料比在GC中更为重要。根据速率理论,HPLC的实验条件应该是:①小粒度、均匀的球形化学键合相;②低粘在反相键合相色谱中,常选用非极性键合相。非极性键合相可用于分离分子型化合物,用于分离芳香化合物以及多羟基化合物如黄酮苷类等。调节剂。极性调节剂的性质以及其与水的混合比例对溶质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有显着影相色谱法最常用的流动相。乙腈的溶剂强度较高,且粘度较小,其截止波长(190nm)比甲醇(205nm)的短,更适合于利用末端吸收进行检测。可选择弱酸(常用醋酸)、弱碱(常用氨水)或缓冲盐(常用磷酸盐及醋酸盐)作为抑制剂,调节流动相的pH,抑制组分的离解,增强保留。调节流动相的离子强度也能改善分离效果,在流动相中加入0.1%~1%的醋酸盐、磷酸第十九章平面色谱法Rf相对比板数n塔板高度H分离度R平面色谱平面色谱分离效率平面色谱分离度数分离参(二)主要平面色谱类型吸附薄层色谱谱谱纸色谱吸附分配分配载体硅胶硅胶滤纸固定相硅胶水水流动相Rf顺序极性小的Rf值大极性小的Rf值大极性小的Rf值小极性小的Rf值大(三)吸附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2.吸附剂的活度选择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大,吸附剂活度要小,以免吸附太牢,不易洗脱;3.展开剂的极性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物质极性吸附力展开剂极性备注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正丙醇<乙醇<甲醇<吡啶<酸<水。4.混合溶剂选择的一般规则先用单一的中等极性展开剂试验,得出合适的极性。再改用第二十章毛细管电泳法(1)电泳电介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2)电泳法利用电泳现象对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称之为电泳法。(3)电渗和电渗率电渗是一种液体相对于带电的管壁移动的现象。单位电场强度下的(4)zeta电势在电场作用下,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发生在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的滑动面上,此处的电动电势即为Zeta电势。(5)淌度溶质在给定缓冲液中单位时间和单位电场强度下移动的距离,也就是单位电(6)有效淌度考虑离子活度系数、溶质分子的离解程度等影响的淌度。(7)表观淌度在电泳过程中,溶质除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以外,还受到电渗流的影(1)毛细管电泳柱中溶液为扁平型电渗流流型,高效液相色谱柱中为抛物面动力学流(2)谱带展宽:在毛细管电泳中,影响谱带展宽的原因主要是分子扩散、自热、吸附,(3)分离模式及其操作条件: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包括: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药物分析中常用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压、缓冲溶液种类和浓度及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