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第14周,星期二上午第一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解反应原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基本概念: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性质。
3.实验原理:
a.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b.解释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实验演示:现场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实践与创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环境意识: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安全意识: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5.团队协作: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协作能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个体差异较大。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
a.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原理了解有限。
b.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环境影响有一定认识,但缺乏深入理解。
c.学生在酸碱反应、气体收集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2.能力层面:
a.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实验技能参差不齐。
b.部分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
c.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不同水平,部分学生沟通协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需提高。
3.素质层面:
a.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意识不足。
b.学生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
c.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责任感、自律性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需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4.行为习惯:
a.学生在课堂表现方面,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问;部分学生较为内向,课堂参与度较低。
b.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部分学生操作随意,存在安全隐患。
c.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能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沟通;部分学生依赖他人,合作效果不佳。
对本课程学习的影响:
1.知识层面: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将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需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
2.能力层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指导。
3.素质层面: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4.行为习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律性将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特别是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内容。
-教师应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案和学案,确保学生能够跟随课堂进度。
2.辅助材料:
-准备二氧化碳的相关图片,如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模型、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等,以增强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收集并整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图表,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搜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视频资料,包括正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准备有关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的多媒体资料,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验器材:
-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包括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试管、集气瓶、导管、气密性检查装置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预实验,检查器材是否能正常使用。
-配备实验防护用品,如安全眼镜、手套、围裙等,保证学生实验时的安全。
-准备实验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实验结束后能够正确处理废弃液体和固体。
4.教室布置:
-将教室划分为理论教学区、实验操作区和小组讨论区。
-理论教学区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展示辅助材料。
-实验操作区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实验台,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
-小组讨论区应设置在教室的边角或后排,不影响实验操作区的使用,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在教室显眼位置张贴实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确保教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的乐趣。
简短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二氧化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制取原理和实验室操作方法。
过程:
讲解二氧化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和结构。
详细介绍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实际应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3.二氧化碳制取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二氧化碳制取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全面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操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二氧化碳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二氧化碳制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操作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二氧化碳制取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操作方法、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氧化碳制取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制取原理、案例分析等。
强调二氧化碳在现实生活和实验室操作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制取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推荐学生阅读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碳的世界》、《二氧化碳的神奇之旅》等,以加深对碳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化学实验室,亲自体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过程,观察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碳酸饮料的制作、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等,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供化学实验视频资源,如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巩固实验操作技能。
2.拓展建议:
-建议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鸡蛋壳、柠檬汁等)进行二氧化碳的简易制取,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探讨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技术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或科普讲座,与同龄人交流学习心得,拓展化学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如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
-鼓励学生撰写科普文章,向同学和家长介绍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传播科学精神。
-提供化学学习交流平台,如学习小组、线上论坛等,让学生能够互相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提高。课后作业1.请简要描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并说明其优缺点。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用不同浓度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预测实验结果。
3.解释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并讨论其对环境的影响。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二氧化碳制取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5.请列举三种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详细补充和说明举例: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通常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反应速度快,但缺点是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需要妥善处理。
2.实验方案设计:分别使用0.1mol/L、0.2mol/L、0.3mol/L的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观察不同浓度下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和产量。预测: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和产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3.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生物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燃烧、光合作用等。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加剧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等。
4.影响二氧化碳制取效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改进措施:提高反应物浓度、控制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等。
5.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包括碳酸饮料的生产、植物生长的促进、灭火剂等。其中,碳酸饮料的生产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赋予饮料特有的口感。内容逻辑关系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③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2.重点词句:
①制取原理: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力量训练原理课程设计
- 简单聊天室python课程设计
- 工程监理课程设计步骤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c程序
- 儿童动漫创意课程设计
- 立式电风扇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片剂洁净区
- 课程设计风玫瑰图
- 关于运动的认知课程设计
- Lead-carbonate-II-生命科学试剂-MCE
-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城票据交换业务操作规程(试行)
-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35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桥梁施工手册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课件(完整版)
-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带括号的练习题
- 【正版授权】 ISO 3585:1998 EN Borosilicate glass 3.3 - Properties
-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 JBT 14585-2024 信号蝶阀(正式版)
- 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题库附答案
-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