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微教学设计)其他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三峡(微教学设计)其他版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三峡风光与诗歌创作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的主要内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通过品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提升文学素养。
3.学习运用文中景物描写的技巧,进行三峡风光的写景作文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2.难点: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技巧,进行实际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对三峡的印象。
2.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检查理解情况。
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4.学习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学习描写技巧。
5.写作训练:以“三峡风光”为主题,进行写景作文训练。
6.总结反馈:教师点评作文,总结课堂内容。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2.修改并完善课堂作文。
六、板书设计
1.课文标题:《三峡》
2.重点词语:巫峡、瞿塘峡、西陵峡、三峡、峡、山、水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能力:通过品读《三峡》,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三峡》,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审美鉴赏:引导学生欣赏《三峡》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4.创新思维:在作文训练中,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运用所学景物描写技巧,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有一定的积累,同时他们也学习过一些景物描写的技巧,对如何写景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于诗歌、古文等文学作品。在学习能力上,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和探究,而部分学生则更愿意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和理解《三峡》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的文言文词语,这对他们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另外,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景物描写,但在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时,他们可能会遇到如何将所学技巧灵活运用的挑战。同时,对于如何将课文中的描写技巧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也是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作文纸、文具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QQ群或微信群等。
3.信息化资源:《三峡》相关视频、图片、文献资料等。
4.教学手段:讲解、问答、讨论、写作、互评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三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三峡》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三峡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三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三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三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三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三峡》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三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峡》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三峡》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三峡》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三峡》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三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三峡》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峡》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三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三峡》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三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三峡》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峡》的内容和背景,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水经注·三峡》: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理、历史、风俗等情况,是研究三峡的重要文献。
《三峡赋》:唐代文学家杨炯所作,以赋的形式赞美三峡的壮美,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创作的美妙。
《三峡竹枝词》: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通过词的形式描绘了三峡的春天景色,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特点。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有关三峡的纪录片,如《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等,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访问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如三峡地区的民间传说、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等。
邀请家长或亲朋好友分享他们关于三峡的经历和故事,增加对三峡的了解。
结合本节课学习的景物描写技巧,尝试自己创作一篇关于家乡或旅游景点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三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或旅游景点的景物描写作文。
2.分析并总结课文《三峡》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对比阅读《水经注·三峡》和《三峡赋》,讨论两篇文章在描写三峡时的不同手法和风格,并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反思。
4.收集关于三峡的民间传说或故事,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并简要说明这些故事对了解三峡文化的重要性。
5.设计一份关于《三峡》的问卷调查,包括关于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问题,并在班级内进行调查,下节课上汇报调查结果和分析。
举例题型:
1.选择题:
a.《三峡》一文中,作者用“_”来形容巫峡的景色。(A.山水相依B.瀑布飞流C.云雾缭绕D.悬崖峭壁)
2.填空题:
a.《三峡》一文中,作者提到夏季三峡的特点是“___”,水位高,水流急。(答案:水长流、__、__)
3.判断题:
a.《三峡》一文中,作者认为三峡的景色四季都有独特之处,春季是最美的季节。(答案:错误)
4.简答题:
a.请简要概括《三峡》一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描写等。(答案:《三峡》一文主要介绍了三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风景描写,包括巫峡、瞿塘峡、西陵峡等景点的景色和特点。)
5.论述题:
a.请结合课文《三峡》中的描写,论述作者对三峡景色的情感表达,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答案:作者在《三峡》一文中对三峡景色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三峡壮美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例如,作者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来形容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个人也对三峡的景色感到非常震撼,尤其是作者描绘的山和水相互交织的美丽画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作业布置与反馈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以下作业:
a.熟读课文《三峡》,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b.根据课文《三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或旅游景点的景物描写作文。
c.分析并总结课文《三峡》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d.对比阅读《水经注·三峡》和《三峡赋》,讨论两篇文章在描写三峡时的不同手法和风格,并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反思。
e.收集关于三峡的民间传说或故事,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并简要说明这些故事对了解三峡文化的重要性。
f.设计一份关于《三峡》的问卷调查,包括关于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问题,并在班级内进行调查,下节课上汇报调查结果和分析。
2.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a.对于作业a,重点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解释。
b.对于作业b,注重对学生作文的篇章结构、语言表达、描写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c.对于作业c,检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举例指出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d.对于作业d,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写作经验,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e.对于作业e,欣赏并表扬学生分享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与课文内容进行联系。
f.对于作业f,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三峡的资源。内容逻辑关系重点知识点:《三峡》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描写等。
重点词句: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巫峡的景色)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绘了瞿塘峡的景色)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了西陵峡的景色)
2.景物描写技巧
重点知识点: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重点词句: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课文与现实联系
重点知识点: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三峡大坝的建设、三峡地区的旅游开发等。
重点词句:
①如今的三峡,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描述了三峡地区的旅游开发情况)
②三峡大坝的建设,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描述了三峡大坝的建设情况)
③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描述了三峡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九、内容逻辑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教授了《三峡》这篇课文,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景物描写技巧以及联系现实生活,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提高写作能力。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我认为导入新课环节的设计较好,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但在展示图片时,我应该更加注意控制时间,避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其次,我在讲解《三峡》基础知识时,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风景描写,但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在进行《三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引水工程涂塑钢管施工方案
-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6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2025至2031年中国皮镖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股塑钢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瑞丽木结构建筑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锌合金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矮丰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欧式立体枕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综合应用主机
- 2024年高考真题-英语(新高考Ⅰ卷) 含解析
- TSHJX 061-2024 上海市域铁路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规范
-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课件
- 蛇胆川贝液在动物模型中的药理作用研究
- GB/T 44260-202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
- 肿瘤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 AQ 1064-2008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正式版)
- 比亚迪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