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午餐时间到了……幼儿园开学了……麦德龙的经历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宏凯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他能够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出积极地反应,他很有想象力,有很多怎样玩游戏的想法。在把想法付诸行动时,会花许多时间去告诉其他儿童要做什么和说什么。当同伴建议变换游戏内容和方法时。宏凯倾向于抵制他们的想法和大喊大叫,使游戏按他的想法继续。当其他儿童问他们是否可以玩他的东西时,宏凯通常回答“不可以”,如果他们坚持,他就常常推人或大叫,以此来继续占有这样东西。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莎莉是一个安静的孩子,她很少犯错误。是那种典型的,徘徊在一个又一个游戏之间而不参加游戏的孩子。当别人与他说话时会有所反应,但很少能发起与同伴和成人的相互作用,通常也不能说出任何一个朋友的名字,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儿童认为他是受欢迎的玩伴。虽然其他儿童不是明显的拒绝她,但他们忽视她,偶尔才让他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大多数时间里,莎莉孤零零的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莉莉对其他儿童都很感兴趣,并经常地邀请他们与自己一起玩。她通常愿意尝试各种游戏,或玩同伴提出的游戏,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莉莉乐意与他人分享,通常也能想出办法使游戏继续下去。虽然他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通常都是兴高采烈。其他儿童都找她做玩伴,而当莉莉不在小组时,他们也都能注意到她。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母亲求助:
一位母亲诉说:小雄是她家3岁的男孩,每当全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开始吃饭、聊天时,常常是没过2~3分钟后,小雄就会从椅子上溜下来,要么躲在桌子底下发出怪声、拉别人裤脚;要么跑到厨房里东摸西弄,还会打开抽屉,把东西通通倒出来。如果把他拽到椅子上坐下,随之而来的是嚎啕大哭。不管怎样,他总会把一家人弄得没心情好好吃饭。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讨论:⑴小雄吃饭期间表现出的行为的可能原因。⑵提供处理建议。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课程学习说明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目标掌握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行为掌握问题行为处理的基本方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参考材料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7127-92004年G.马丁J.皮尔,行为矫正——有效的心理治疗,科学教育出版社,ISBN7-03-002549-0/B·271999年吕静编《儿童行为矫正手册》(第一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7-5338-3/G·8981995年(台)林正文主编《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ISBN7-303-04678-X/G·717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四.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行为原理行为功能的评估●教与学的方法
课堂学习:讲授、案例教学、练习课外练习:观察、分析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六.利用教材自学1.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关于本章要解答的几个问题2.每一个问题的要点都进行归纳并列出3.每一个知识点都举有例子4.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有本章要点归纳5.绝大部分章节的知识点都配有图表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一章行为矫正概述一、行为与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㈠行为㈡影响行为变化的因素二、行为矫正概述㈠行为矫正对象——问题行为㈡行为矫正特征㈢行为矫正的涵义㈣行为矫正基本假设㈤行为矫正基本步骤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㈠行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⑴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的英文名称Psychology,系由希腊文中的Psyche和logos演变而来。前者意指灵魂,后者意指讲述。合之则为: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学问。⑵科学心理学萌芽:十九世纪末,心理学一度被界定为: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二十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心理学被界定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心理学再度被改为: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资料来源: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9)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㈠行为1、行为的涵义传统行为论者(激进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采用内省法得到的意识经验是非客观的资料科学。行为主义主张:⑴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者,只能是有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⑵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行为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⑶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有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被动学习的⑷经由对儿童和动物的实验研究所得到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型为。华生(J.B.Watson)、斯金纳(B.F.Skinner)等,行为:是可观察、测量的外显的反应或活动;内隐性的心理结构、意识历程以及记忆、心像等,均不视为心理学研究的行为。(资料来源: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市:东华书局印行,1989,79)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㈠行为1、行为的涵义行为主义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批评,有些行为主义者不再坚守“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新行为论者,如赫尔(c.L_Hull)、班都拉(A.Bandura)等,行为:除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之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因而中间变项、中介历程等概念均在考虑之内。认知论者,如贝克(A.T.Beck)、艾里斯(A.Ellis)等,行为:是心理表征的历程,研究焦点集中在注意、概念、信息处理、记忆、问题索解、语言获得等复杂的心理历程。(资料来源: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市:东华书局印行,1989,79)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行为包括可被直接观察到的外显性活动,也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即意识的与潜意识历程。
●行为矫正研究与实务取向主要集中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上。因此,外显行为变化是主要方面,内隐心理历程处于从属地位。
资料来源:伍新春等,行为矫正,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㈠行为2、行为的特征
1、行为就是所说、所做,所思、所感
2、行为可以量化
次数(频率)、时间(持续时间、潜伏期)、质量或强度
3、行为与环境具有某种因果关系行为与环境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行为的发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行为的出现也受到环境事件的系统影响。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㈡影响行为变化的因素影响行为的发展与变化四大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习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遗传与成熟是难于被干预与改变,而环境与学习是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干预)而改变。因此,关注影响行为变化因素的点应该放在:⑴行为生态环境的改变⑵行为学习上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行为矫正行为矫正对象——问题行为行为矫正特征行为矫正的涵义行为矫正基本步骤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问题与问题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㈠行为矫正对象——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涵义
指个体行为表现异常,以至于困扰他人或自己,而妨碍其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适应。问题行为矫正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⑴表现状况异常:异常与问题的差别点⑵导致后果有害:⑶表现的时间频繁: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问题行为的评判,还需考虑如下因素:是否适当(跟孩子的年龄、性別相关)谁在观察(家长和老师的忍受程度不一样发生在什么情境下(有些行为在家里是被允許的)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问题行为的类型一:
1、过度行为
2、不足行为
3、不适当行为问题行为的类型二:
1、期望行为
2、不期望行为类型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㈡行为矫正特征处理对象集中在个体的具体问题行为上处理技术(程序与方法)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处理方法主要采用调整环境重新学习或改变认知,来使个体达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行为处理过程注重对行为的观察与测量行为问题处理知识与技术能成为父母与教师日常生活情境的功能性方法加于应用。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1、行为矫正的对象集中在个体的问题行为上作为一种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它在解决个体的问题,不是将重点放在求助者的特点或显著特征上,而是放在问题行为的解决上。行为矫正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是将重点放在个体过多的行为、过少行为(包含尚未出现的期望)或者不适当的行为上。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2.行为矫正技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
古典制约学习操作制约学习认知行为改变社会学习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古典制约学习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巴甫洛夫的偶然发现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因研究消化腺而闻名于世,并于1904年获得诺贝尔奖。在巴甫洛夫与其助理在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件引起他们注意而感兴趣的事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食物唾液分泌(咀嚼和消化)
看到食物这一现象渐渐产生变化看到盛食物的器皿
听到研究助理的的脚步声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古典制约学习实验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基本理念的理解1.食物入口,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刺激引起反应得自然现象无需经过学习。因而,食物被称为非制约刺激(UCS),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反应则称为非制约反应(UCR)。2.研究助理的脚步声所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显然是学习的反应。因为脚步声对唾液分泌而言,原属毫无关系的中性刺激,中性刺激变得失去原来的中性,而能替代另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这两种刺激之间的取代,即称为制约或制约作用。因此,原属中性刺激,即称为制约刺激(CS)。经制约作用后,中性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唾液分泌),则称为制约反应(CR)。
巴甫洛夫古典制约实验研究,其目的就在于探讨分析:制约刺激如何取代非制约刺激的功能,以引起个体同样的反应。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古典制约的三个时期与四个阶段
制约前:非制约刺激(食物)非制约反应(唾液分泌)制约刺激(铃声)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分泌
制约中:铃声食物唾液分泌
制约后:
铃声(条件S)唾液分泌(条件反应)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制约前1非制约刺激非制约反应(食物)(唾液分泌)2中性刺激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分泌(铃声)制约前3制约刺激(铃声)非制约刺激非制约反应(食物)(唾液分泌)制约前4制约刺激制约反应(铃声)(唾液分泌)古典制约的三个时期与四个阶段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两刺激分别出现的时间顺序安排与学习效果■同步制约作用CS与UCS
,呈同步状态■延迟制约作用CS先,UCS后,但两者同时停止
相差半秒●逆向制约作用UCS先,CS后●遗迹条件反射CS先,UCS后,呈前后错开状态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古典制约学习中的一般现象⑴类化(泛化):当制约学习达到第四个阶段,制约刺激确能单独引起制约反应后,与制约刺激相类似的其他刺激,无需经过学习过程,也能引发相应的刺激反应,该现象被称为刺激类化⑵辨别(分化):当制约学习达到第四个阶段,制约刺激确能单独引起制约反应后,如有其它与制约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同时出现,个体将表现选择性反应,只对制约刺激产生反应,而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产生反应的现象。⑶消弱:当制约学习达到第四个阶段,制约刺激确能单独引起制约反应后,如一直不再回到第三阶段使两刺激相伴随,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步减弱,甚至不再反应⑷自动恢复:当消弱现象出现后,如暂时停止练习,过一段时间后在单独出现制约刺激,此时如再次出现制约反应,即称为自动恢复高级条件反射:当条件反射学习达到第四个阶段,此时的条件刺激即可当作非条件刺激,建立更高级的条件反射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古典制约学习,在性质上属于最简单的连接性学习。它是将两个本来没有关系事件,联系在一起,产生学习在古典制约实验中,存在有制约与非制约两种刺激,也就有制约与非制约两种反应,在这四个事件中,联结式学习所联结的是哪两个事件?制约刺激个体学到反应个体产生学习(铃声)非制约刺激非制约反应(食物)(唾液分泌)古典制约学习的推论原则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运用性研究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钢棒敲击声惧怕、哭泣白鼠
白鼠+钢棒敲击声惧怕、哭泣白鼠惧怕华生与雷娜的“情绪制约实验”(1920年)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琼斯的反情绪制约实验相对抗的二种刺激与反应的安排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鞭打驴驴跳起、哀嚎、躲避(无条件反应)作揖(中性刺激)?
作揖+鞭打驴驴跳起、哀嚎、躲避作揖(条件刺激)
驴跳起、哀嚎、躲避(条件反应)
徐文长揖驴的故事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高级条件作用1、鞭打驴(无条件刺激)驴跳起、哀嚎、躲避(无条件反应)
作揖(中性刺激)2、作揖+鞭打驴驴跳起、哀嚎、躲避多次反复后出现了刺激物的替代作用(作揖成了鞭打的信号)3、作揖(条件刺激)驴跳起、哀嚎、躲避(条件反应)4、摸头+
作揖驴跳起、哀嚎、躲避(条件反应)5、摸头驴跳起、哀嚎、躲避(高级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伴随着条件刺激共同作用,就会出现高级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学习各种知识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系统脱敏法与洪水法降低特定情境上的焦虑:常被用来处理异常悲痛与消除恐惧害怕系统脱敏法:经由配对松弛与产生害怕的刺激按照由弱到强的一系列步骤进行洪水法:重复放置个体在真正产生最大焦虑的环境中,直至制约的害怕被消失为止。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厌恶疗法呕吐呕吐12烟呕吐药片烟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操作制约作用学习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桑代克(EdwardThorndike,1874-1949)的实验学习三条规律:*效果率
预备率练习率迷笼中的猫的实验二大特点:1、学习是经由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问题情境中,个体表现出多种尝试性的反应,直到其中有一种正确反应,能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满足结果的反应,就是在该刺激情境中学得的反应,其他尝试而无效的反应,即不再出现2、在尝试错误学习历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能够与某些刺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反应能够获致满意的效果,这是尝试错误的基本原则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与斯金纳箱((Skinnerboxes))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斯金纳的实验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设计的实验情境称为“斯金纳箱”(Skinnerboxes)。实验对象为白鼠和鸽子,典型的“斯金纳箱”仅有食槽与压杆(白鼠用)或亮盘(鸽子用)的小箱柜,压杆和亮盘与食物发控器相连,亦可改装灯光靠近压杆和亮盘,或加装可通电的地板,以予动物轻微的电击。斯氏应用以上设计,研究许多有关结果影响行为的问题,奠定行为学的基础。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斯金纳箱实验的基本步骤1.先确定要个体学习的是何种反应。要个体所学的反应必须是在他的行为中已经存在的。即要学习的不是该反应本身,而是要他学到对何种特定刺激去表现反应。2.决定要个体反应的基线。观察记录在实验情境中,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自动出现该反应的次数,作为以后学习进步比较的基础。3.选定符合个体需要的刺激物,作为其正确反应出现时的奖赏之用。增强物4.安排增强物出现的时间。增强物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安排,不同的时间安排其效果也各不相同。5.在连续多次练习中,如发现个体已经学习到向特定的刺激表现反应之后,即可暂时停止在正确反应之后给予的增强物。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斯金纳的“操作制约学习”模式
斯金纳箱内的食物
①白老鼠②压杆杠③后果
电击
④后效:行为者在将来更有可能再次(或不再)去按压杠杆。
行为能够被其后果所改变的现象(斯金纳)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被其后果所改变,而这种改变乃是由本身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所决定。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S-R的联结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对学习的解释均采用S-R联结论的观点,强调经由练习而形成习惯,从简单的动作反应到复杂的行为表现。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斯金纳的行为学理论过于狭隘,无法充分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的学习,如知识、技能、态度、竞争与合作。学习如果只靠直接经验,其效果将会受到限制。学习不完全是由环境控制而自动产生的。局限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认知行为学习理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行为矫正技术中的另类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早期的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是根据前面介绍的行为学习理论,以外控的方式来改变不期望行为和增加适当行为,而认知行为则是藉由转换认知过程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在行为矫正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经典性条件学习还是操作性条件学习,都有学者或多或少的借重认知因素,如透过“想象”或“自我对话”策略,进行“焦虑症”、“同性恋”、“肥胖症”、“酒精中毒”等的矫治。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随着行为主义基本观点的变革与应用性扩展,一些热衷于行为改变技术或行为治疗学者,也积极的注意到内隐思想历程对于行为的影响力。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不论是经典性还是操作性理论取向者,都或多或少有学者借重认知因素,如“想象”或“自我对话”等策略,进行异常行为的改变。70年代后正式启用认知行为改变术或认知学习治疗法等名称,并著述立说,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梅保晨的自我教导训练和贝克的认知治疗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基本观点结合行为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影响个体的内在认知可以改变个体外显的问题行为。经由内在想法的改变,主动去修正外在的不适当的行为,往往可以使行为改变持续,不因外在强化物的消失或移除而中断。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让个体暴露在引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以达到矫治的效果。如,想象是系统脱敏法、洪水法想象本位暴露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人们对自己所说的话,决定他们所做的事情。因此,个体对自己说话,已被视为一种控制自己行为的重要方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就应该考虑他在行为之前所做的思考。策略:“自控内言”例:ADHD儿童做迷津测验所设计的自我教导“正向内言”:我要设法走完这个迷津,我要慢慢来,小心地划。好,往下划,再往下,好;然后右转,这就对了。到现在为止,我做的很好。记住,慢慢来。现在我要暂停一下,先想清楚再动笔,我可以先计划一下,怎样做最有效?这里做错了,没关系,擦掉重来,我做的非常的好。自我教导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社会学习理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认知重组法本法着重于降低过度的内隐行为。即不适当的思考形式。本法企图通过认知重组来改变个体对于日常生活中事件的感受和思考,进而达到修正其行为与情绪。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社会学习理论以班都拉(Bandura,)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提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学习不只是依靠直接经验;学习也不全然是在环境的控制之下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中,环境因素,人对环境的认知,及个人行为三者,彼此会产生交互影响,最后才能确定学习到的行为当然,这些因素的相对影响力是情境和行为的性质而有所不同B行为
P个体E环境图:交互决定的学习观学习三元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___“宝宝玩偶实验”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对象:30多位幼儿实验过程:
⑴观看一位成年人不停击打橡皮玩偶的录像片⑵将30多位幼儿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幼儿继续观看录像片,第二、三组幼儿被带出录像室。继续观看的内容是,打人的成年人,受到刚进门的另一个成年人对他行为的赞赏与嘉奖。奖品为可乐、爆米花、冰激淋等;第二组幼儿观看的是打人的成年人受到惩罚;第三组幼儿看到的是海豚的表演。⑶将30多个幼儿分别带进与录像片一样的房间,摆设物一样,只是没了成年人,通过单向玻璃,录像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行为,并对幼儿打橡皮人行为的频率进行统计。实验结果:猜一猜?实验一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决定学习的关键因素为何?
关键变量有几个?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对象:30多位幼儿实验过程:
⑴告诉所有的幼儿,如果他们能够模仿刚才那位打人的成年人的行为,那么,就将得到可乐、爆米花、冰激淋等的奖品。实验结果:猜一猜?实验二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观察学习理论(observationallearning)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进行的学习。由于观察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习得和个体社会化的历程,因此这一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社会学习究竟如何发生?班杜拉用观察学习、模仿的概念加于诠释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强化与惩罚的行为后果的作用?将后果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那么,信息告诉个体,他的行为后果带给他的将是奖励或惩罚。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示范行为之所以能够影响学习,主要是他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示范行为会转化为符号的表征,英气观察学习者在以后做出适当行为。班都拉提出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讨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经由条件作用过程,帮助个体建立尚未具备行为、增加良好行为或矫治不良习惯的方法;或是采用认知学习理论,改变个体的态度、观念、思想等较复杂的心理历程,从而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方法。
(资料来源:张春兴,1991,81-82)
行为矫正包括二个阶段分析:是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确定为什么一个个体具有他所表现的行为。即通过分析行为与特殊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具体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行为的处理提供依据。矫正:是在理解行为产生与外部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㈢行为矫正涵义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行为的学习原理来处理问题行为,从而引发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系统的方法。行为矫正它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方法;既包括对不良行为的改变也包括对良好行为的塑造。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行为矫正㈣行为矫正的基本步骤1、具体行为的界定2、行为的观察与测量3、基线资料与行为目标的建立4、ABC三者因果关系的分析5、行为后果的操纵6、行为前提的操纵7、行为矫正后果的维护与追踪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例:思考与操作一位母亲诉说着:小雄是她家3岁的男孩,每到吃饭的时候,全家总被他弄得鸡犬不宁。当全家围坐在饭桌旁开始吃饭,没坐上二、三分钟小雄就会从椅子上溜下来,要么躲在桌子底下发出怪声或拉人的脚,要么跑到厨房里东摸西弄,还会打开抽屉,把东西通通倒出来。……。如果我们硬把他拽到椅子上坐下,他就会嚎啕大哭。不管怎样,他一定会把一家人弄得根本没有心情好好吃一顿饭。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的描述如“插队”的定义《辞海》的定义:不守秩序,插入已排好的队伍。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牌之上面只写“请勿插队”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的描述香港海洋公园游客多,因此就立一块牌子上书“插队”的定义○超越前面客人轮候之位置○离开后欲返回轮候之位置○替未进入排队区之人士占据位置如有违者,可被本园要求离开公园,不予退款,谢谢合作!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小雄三餐坐在饭桌旁的时间(分钟)
三餐一二三四五六日平均早餐:1815101312141614午餐:1915111316161515晚餐:030205070304044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一部分:行为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行为强化第三章:行为消失第四章:惩罚第五章:刺激控制:刺激辨别和刺激泛化*反应性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研究者们采用科学方法寻找行为的控制因素?
通过动物(狗、猫、老鼠、鸽子)实验研究发现了行为的基本原理。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一、行为强化原理及相关概念二、行为强化类型:正强化、负强化;连续强化、间接强化三、强化物的类型非条件强化物条件强化物(*概括性强化物);消费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反馈性强化物。四、选择强化物的方法
日常观察强化物调查实物选择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一、行为的强化原理强化?凡能是个体反应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被后果所强化例子
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的行为,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她。结果……?一个大学生正在回答行为矫正课程的学习指导问题。当答不出某个问题时,她就去问已经上过这个课的朋友。朋友就会告诉她正确答案。结果……?当尊尼在课堂座位上注意力集中时,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表扬他。结果……?
你有例子吗?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一、行为的强化原理模式图:
情境行为反应后果
因后果而导致的后效:
行为更有可能在相似的环境中出现原理:在某种情境有中,有机体做出某种行为(操作性行为)之后,之后即时得到一种满意性后果,行为因后果而得到加强操作性行为:作用与环境并产生后果,反过来又受到后果所控制的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强化是:日常行为发生的自然过程日常生活中,人类不断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行为强化功能在自然的发生。行为矫正原理行为矫正学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矫正(处理)问题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思考: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才会导致行为发生概率增加呢?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行为强化类型㈠:正强化;负强化●行为强化模型:
⑴出现刺激
情境行为后果⑵撤除刺激
后效:结果使行为将来发生的频率增加●正强化:行为之后伴随着出现着一个刺激或把一些东西加入到某个情境中,使该行为今后在该情境中出现的可能性提高的各种情况。
正强化物:指行为反应之后出现的。使该反应今后在该情境中出现的可能性提高的刺激物。●负强化:行为之后伴随着取消一个刺激或从情境中抽走某些东西有关,从而使该行为今后在该情境中出现的可能性提高。负强化物:指行为反应之后被取消。使该反应今后在该情境中出现的可能性提高的刺激物。刺激被感官觉察,并且能够对人构成潜在影响的人、物或事件。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共同点:结果导致行为得到增强
●差别点:出现刺激取消刺激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普里马克法则(PremackPrinciple):从事一个高发生率行为的机会作为一个低发生率行为的结果,以此增加低发生率的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负性强化今天温度很低,你觉得冷,怎么办?今天很烦,怎么办?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思考与练习(作业):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出现“人来疯”行为,此时,多数父母会告诉孩子,你进房间看电视或进房间吃零食去,结果孩子进房去了。以后的情况将会怎样呢?
请设想,并采用强化原理分析之。请列举你生活中一个负性强化的例子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负性强化的两种形式情境(?)行为后果(移开负性刺激)
?逃避行为
正在受罚的个体,作出某种行为才能从苦难中摆脱出来。回避行为什么行为可做人类有语言,所以可通过订立规则什么行为不可做
为了避免受罚,遵循规则为人处事。区别正在受罚避免受罚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例子P65在电影院里身旁是一大群十几岁的孩子。电影放映时他们说话的声音非常大。于是仰走到离他们很远的一个座位上坐下,以逃避这烦人的吵闹声。以后进电影院后,找一个远离孩子们的座位,这样就可以防止听到他们发出的吵闹声。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情境行为结果后效逃避反应正在受罚个体行为消除或降低负性刺激行为得到增强回避反应负性刺激信号出现避免负性刺激的出现负性强化表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
二、行为强化类型㈡:连续强化;间歇强化模式图:每次都得到强化物
情境行为后果
有时能得到强化物、有时却得不到强化物
因后果而使行为得到增强连续强化:指在某种情境下,行为每次出现后都得到强化物。间歇强化:指在某种情境下,行为每次出现后不一定都能得到强化物,而是间歇性的有时能得到强化物、有时却得不到强化物。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是一种后果的呈现(或安排)方式,它既是影响人类及动物行为的自然过程,也可以运用它来矫正个体的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
三、行为强化物的类型㈠非条件强化物与条件强化物非条件强化物:对人类生存及种族延续具有基本价值的自然刺激物(包括正负),也可称为基础强化物。条件强化物是指当一个中性刺激物(目前不具有强化刺激功能的刺激物,它不影响所跟随的行为),通过与一个无条件刺激物或者与一个已确定的条件强化物配合后,被赋予了强化力量的刺激物(妈妈抱小孩的姿势、微笑)。价值非自然获得概括性强化物当一种强化物与多种其他强化物配对使用时,被赋予了慨括力量的刺激物。如,钱、代币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三、强化物的类型
㈡消费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反馈性强化物消费性强化物指对个体反应(行为)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是食品。社會性强化物是指对个体反应(行为)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是他人的社交性关注与赞美。活动性强化物指对个体反应(行为)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是允许他去进行他所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原则指利用个体偏好的、较强的反应(高概率行为)以促动另一兴趣较淡而强度较弱的反应(低概率行为)的学习原则。反馈性强化物是指对个体反应(行为)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是个体对反应(行为)结果的了解。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四、强化物的选择㈠日常观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的观察,了解被观察者的兴趣爱好,收集强化物的资料,以作为选择强化物的依据。㈡强化物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强化物的资料,以作为选择强化物的依据。㈢实物选择让个体在若干常见的强化物样品中间进行挑选,收集强化物的资料,以作为选择强化物的依据。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五、影响行为强化效果的因素直接性一致性已形成事件个体差异强度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二章:行为强化六、行为强化的误用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章:行为消失(消退)一、消失原理二、消失的特征三、影响行为消失速度的因素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引子:一个收购废品的老人与一个年轻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章:行为消失一、消失原理历史:
情境行为后果后效:行为得到后果的增强现状:
情境行为后果不再出现
后效:行为因得不到以往的后果而逐渐较弱或消失消失原理: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自然现象与行为矫正原理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章:行为消失二、行为消失的特征消失的爆发以往曾经被强化的行为,因不再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经常在减弱和最终停止之前暂时的表现出增加的现象。自动恢复行为可能在停止出现(消失作用发生)后一段时间,再次出现。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章:行为消失三、影响行为消失速度的因素行为消失之前的行为强化程序连续强化——消失较迅速间歇强化——消失较慢行为消失进程中,如若出现强化,将延长消失所用时间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四章:惩罚一、惩罚原理二、惩罚类型正性惩罚负性惩罚三、行为强化与惩罚的比较四、行为消失与惩罚的比较五、条件惩罚物与非条件惩罚物六、惩罚物的类型七、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八、使用惩罚需考虑的问题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六章:惩罚一、惩罚原理模式图:出现负性刺激
情境行为后果
取消正性刺激
因后果而降低行为以后在相似的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原理:行为出现之后,伴随着负性刺激的出现或正性刺激的取消,使该行为以后在该情境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或不再出现惩罚并不意味着报复与伤害,而是意味着后果使行为发生概率的降低。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惩罚类型●行为强化模型:
⑴出现负性强化物情境行为后果⑵取消正性强化物
后效:结果使行为将来发生的频率减少或消除●行为之后伴随着出现着一个刺激,因刺激的出现,而使行为将来发生的频率下降。我们将这种因刺激的出现而使行为得到减弱的过程称为正惩罚。这一刺激物称为负性刺激。●行为之后伴随着取消一个刺激,因刺激的取消,而使行为将来发生的频率下降。我们将这种因刺激的取消而使行为得到见底或不出现的过程称为正性刺激。这一刺激物称为负惩罚物。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六章:惩罚二、惩罚的类型正性惩罚: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负性刺激的出现,结果使这个行为将来不大可能再次出现。负性惩罚: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正性刺激的撤除,结果使这个行为将来不大可能再次出现。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正”实质上是刺激的出现或刺激强度的增加,这里的“负”实质上是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降低;“正”、“负”本身并不涉及“积极”或“消极”等情感色彩。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三、行为强化与惩罚的比较(上)强化惩罚后果刺激物出现?刺激物撤除?刺激物出现?刺激物撤除?后效行为的加强行为的减弱或消除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三、行为强化与惩罚的比较(中)强化惩罚后果刺激物出现刺激物撤除负性刺激刺激物出现惩罚物刺激物撤除强化物后效行为的加强行为的减弱或消除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六章:惩罚三、行为强化与惩罚的比较(下)强化惩罚后果刺激物出现正性刺激正强化刺激物撤除负性刺激负强化刺激物出现负性刺激正惩罚刺激物撤除正性刺激负惩罚后效行为的加强行为的减弱或消除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四、消失与惩罚的比较消失: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历史:情境行为后果行为因后果而得到的增强现状:情境行为后果不再出现行为因得不到以往的后果而逐渐减弱或消失负惩罚: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刺激的撤除,结果使这个行为将来不大可能再次出现。情境行为后果?
结果使这个行为将来不大可能再次出现。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五、非条件惩罚物与条件惩罚物非条件惩罚物: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物学重要性(含引发痛苦或极端反应)刺激。条件惩罚物:原本是一个中性刺激,因与非条件惩罚物或已存在的条件惩罚物配对之后,赋予惩罚特性的刺激物。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六、惩罚物的类型体罚:指伴随行为之后,出现引起行为者感官不适的刺激,结果导致行为的减弱或消失。
如,能激活痛觉感受器的疼痛刺激,也包括使其他感受器产生不舒适感的刺激,如鞭打、电击、高温、严寒、强烈的噪音、杂乱的花色、刺眼的强光、恶臭的气味、极端的酸楚等。斥责:指伴随行为之后,出现否定性的语言、姿势和表情,结果导致行为的减弱或消失。斥责包括否定性的言语刺激、谴责性的瞪眼、不赞同的表情等。矫枉过正:指伴随行为之后,要求当事人必须进行与该问题行为有关的费力活动,结果导致行为的减弱或消失。它包括两种主要形式,即过度补偿和积极练习。过度补偿指行为发生后,要求当事人不仅必须纠正行为造成的环境影响,而且还要把环境恢复得比行为发生前更好。积极练习就是在行为发生后,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练习与行为相对立的行为。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六章:惩罚七、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㈠直接性(即时性):行为的发生与惩罚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非常重要的。㈡一致性:如果行为的直接后果一贯都跟随行为出现,那么结果就更有可能消除或减弱。㈢已形成事件:能够使某种结果作为惩罚因素更为有效的事件或条件。剥夺、满足与饱厌。㈣个体差异:惩罚物因人而异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八、使用惩罚需考虑的消极影响导致被罚者消极情绪的出现引发个体对惩罚情境中的中性刺激建立条件惩罚的特性。使用者因负性强化、使用方便而易上瘾。导致受罚者的模仿行为。伦理道德问题。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受到后果的强烈影响行为强化惩罚情境行为后果消失第七章,“刺激控制”,前提刺激控制,并将后果的影响与前提的控制结合起来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五章:刺激的控制一、刺激控制及形成二、斯金纳的“三段一致性”学说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实验:刺激控制的形成
霍兰、斯金纳的“辨别”与“泛化”实验
鸽子先天有啄击目标行为,因此,只要看到目标就啄击。实验设计:
红灯亮鸽子啄击目标得到食物绿灯亮鸽子啄击目标得不到食物多次重复后
最终,鸽子学会了“辨别”。即在某一刺激情境出现时,才发出行为,在另一刺激情境出现时,不发出行为。
由此,某一刺激情境也就对行为起到了控制作用。先决条件往往成为后续行为结果的暗示
在实验过程中,鸽子也出现在相同波长的灯出现时,鸽子都会啄击目标,从而出现“泛化”现象。刺激控制,它既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发生与改变过程,也可以利用它来矫正人类的行为,你想到了吗?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七章:刺激的控制一、刺激控制及形成刺激:
被感官觉察并且能够对人构成潜在影响的人、事、物或事件。刺激控制:如果操作性行为更可能在某一个特定前提或某一个刺激群体中的一个刺激出现时发生,这个行为就受到刺激控制。
情境行为后果情境A行强化物情景B中性后效将会是?
情景C为惩罚物
行为所处情境中的某一刺激往往成为行为后果的信号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斯金纳的“三段一致性”学说
斯金纳的“三段一致性”学说,它是指刺激分辨训练具有:后果(强化刺激或惩罚刺激)与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行为相匹配。行为分析学家称之为行为的ABC(前提、行为、后果)。包括:
前提A行为B后果C
前提控制本质上是起着信号的作用,而前提的控制作用则来自于后果的加强
符号:SDRSRSDRSP
符号——
SD
可辨别刺激。对特定反映给予偿付的信号与强化相连
S△
可辨别刺激。对特定反映不予偿付的信号与消失或无强化相连
R:回应(行为的一次出现)
SR强化刺激(或者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物)
SP惩罚因素(或者具有惩罚作用的刺激物)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辨别与泛化的应用
如何运用刺激控制辨别与泛化,引导儿童学习?在儿童的学习中,及时将结果反馈。在儿童的学习中,多举例、多练习并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四部分增加与减少已有行为方法(程序)第六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第七章差别强化的应用第八章消退的应用第九章惩罚程序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六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一、功能评估涵义二、功能评估的意义三、问题行为的功能四、功能评估的方法间接法直接法实验法(功能分析)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一、功能评估(functionassessment)过程:是一种收集行为问题资料,进而有系统的分析那些维持行为问题的原因,并据此选择干预策略的过程。前提A
行为B
后果C内含有二层:分析与评估的焦点在环境事件。?行为是社会情境的结果干预的重点放在环境因素的重新设计和建立新技巧。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法则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他带来好处;一个人不从事某种行为,可能是缺乏从事这种行为的能力,也可能是这种行为不能给他带来好处。为此,从行为学的视角分析:每一种行为(无论是期望或不期望行为)的存在对个体来说都是有价值的,都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二、功能评估意义功能评估的核心意义:了解行为者的需要与行为的目的;提高行为矫正的效果与效率。提供前提刺激的详尽的信息问题行为的后果问题行为个体不是有缺陷的,他只是以与众不同方式来与周围世界维持平衡。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三、行为功能
功能假设
得到逃避
社会性自动性社会性自动性
功能假设
得到逃避感官注意具体事物感官注意具体事物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感官刺激身体晃动视听刺激身体接触具体事物困难工作环境变动外界骚扰感官刺激身体疼痛不适感官刺激身体晃动视听刺激身体接触具体事物困难工作环境变动外界骚扰逃避不需要的刺激具体事物吃或用金钱喜爱的活动问题行为的功能寻求所需要的刺激引起注意微笑握手赞扬惊奇责备引起注意微笑握手赞扬惊奇责备引起注意微笑握手赞扬惊奇责备引起注意微笑握手赞扬惊奇责备引起注意微笑握手赞扬惊奇责备别人注意责备惊奇三、问题行为的功能A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寻求所需要的刺激逃避不需要的刺激感官刺激身体晃动视听刺激身体接触注意微笑握手赞扬惊奇责备具体事物吃或用金钱喜爱的活动感官刺激身体疼痛身体不适饥饿身体接触注意惊奇责备具体事物困难工作环境变动外界骚扰原因:无聊,寻求感官的刺激及快感
原因:社会性需求未满足,别人给不适当的注意
原因:需求未满足,学得不适当的沟通方法。原因:身体的不适或生理基本需求缺乏
原因:害帕被责骂,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人际互动的技能不足或不当。原因:工作太难、工作太容易或单调、环境突然的变更、外界的事故或吵杂刺激。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问题行为的功能B社会的正性强化:行为之后伴随的是他人积极强化(如,注意、得到活动、来自他人的物质刺激等)社会的负性强化:行为之后伴随的是他人负性强化(如,停止厌恶社会交往、免除任务或活动等)自动正性强化:行为之后伴随的是行为本身结果的积极强化(如,下意识颤动腿部等)自动负性强化:行为之后伴随的是行为本身结果的负性强化(如,心情郁闷时作出的缓解行为等)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四、功能评估的方法㈠间接法
描述法,描述刺激变量与行为的关系㈡直接观察法㈢实验法(功能分析)
揭示前提、后果等问题行为控制变量的功能关系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㈠间接法1.涵义:采用晤谈、问卷等方法来收集行为个体、行为与环境等信息。2.优缺点:时间、精力与准确性3.关键点:依据收集的信息,描述(陈述)刺激变量与行为的关系,形成假设。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十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四、功能评估的方法
㈠间接法间接法的评估内容(“功能性评估面谈表”)1.描述行为:●引起关注的行为是什么?●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2.背景事件:个人生理环境或日常生活事件药物、用量及其影响;医学或生理问题;睡眠周期;个人每日活动时间表;学校、家庭中的其他人及相互作用。3.界定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事件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4.确认维持问题行为的强化后果(见“行为动机分析表”)。得到什么或逃避什么;内在或外在的维持;社会性强化或自动强化。5.界定问题行为的效投入与产出问题;6.确定当事者所使用的基本交流方式(见“行为沟通分析表”)7.识别潜在强化物8.已知的功能相同的替代行为9.了解问题行为的历史、曾尝试用来降低问题行为的方案及其效果10.发展出对问题行为的结论性陈述,为正向支持计划的制定奠定基础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问题(B)(O)个体变项(隐含前事)
生理、认知、能力、需求和动机、情绪因素遥远前事社会因素物理因素立即前事
(A)前事导致特定的人事物、要求、时间、地点或情境处于缺乏的状况后果(C)得到环境给予不适当的后果让这个行为问题持续发生行为问题本身具有增强效果
社会沟通的功能感觉的功能
(自我调节和娱乐)形成行为问题的功能取得內在刺激取得外在刺激逃避內在刺激逃避外在刺激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B行为具体描述A前提事件(环境1)▲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处于缺失状态C后果(环境2)▲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个体行为发生什么变化FR行为功能假设(分析者)▲得到什么?取得内在或外在刺激?▲逃避什么?逃避内在或外在刺激?
推断A1生态环境▲社会因素▲物理因素个体因素生理认知需求和动机情绪因素▲社会沟通的功能▲感觉的功能:
自我调节和娱乐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严重行为问题的生理因素脑神经系统受到神经化学传导物质多巴胺(dopamine)分泌过多的作用而可能产生自伤行为(Shore&Iwarta,1999)自伤行为的个体脑啡有显着升高的现象,自伤行为引起的疼痛反应能促使体内释放出脑啡,如此可减少个体的不愉快感(Catalo&Harris,1982)自伤行为与前叶异常(frontallobedysfunction)有关,认为由于前叶抽搐(seizure)而导致个体不自主的肌肉收缩,而此收缩的形态与自伤行为类似(Gedye,1991)自伤行为乃源自强迫行为(Shore&Iwarta,1999)攻击行为和染色体异常有关(Reinsch,1974)固着行为和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关(Iwarta,1999;Rossetal.,1998)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遥远前事举例1.被告知一件令人沮丧的事2.被拒绝要求的物品或活动3.有冲突、争辩或负向的互动4.被责骂5.比平常匆忙或赶时间6.睡眠状况不佳7.主要照顾者不在,而由新人照顾8.经历其它生活环境中的主要转变9.有访客或期待的访客未到10.用药情况改变或是没有服药11.在生理期12.过度疲劳13.过度激动14.心情低落15.生病16.掉东西17.忘记带东西(如钥匙)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Horner等人(1999)的研究重度障碍者显示遥远前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陈述结论通过调查、访谈;通过现场观察获取资料后,必须有一个初步的结论。问题行为的功能是什么?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尖叫和摔东西得到
后果老师被迫停止给予作业(环境负增强)行为问题的功能逃避作业个体变项(隐含前事)健康情况不佳口语能力有限制导致遥远前事立即前事沒有吃早餐被要求时最有可能作語文和
数学的作
业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尖叫(阿不里、阿、或叫自己的名字)(B)个体变项(O)1、沒有口語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立即前事
(A)
前事1、看到地上有纸屑2、別人碰他、摸他3、不喜欢的工作4、一段时间沒有得到
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或是看到別班老师和同学进来时5、看到想要的東西(O)尖叫(B)个体变项
1、沒有口语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导致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立即前事1、看到地上有纸屑2、別人碰他、摸他3、不喜欢的工作4、一段时间沒有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或是看到別班老师和同学进来时5、看到想要的東西(O)尖叫(B)个体变项
1、沒有口语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致
前事(A)遥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影响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后果(C)1.別人帮他捡纸屑2.別人停止碰他、摸他3.老师停止对他的工作要求4.老師同学注意他5.获得他想要的東西(这些后果都不适当地增强了他的尖叫行为)得到立即前事1、看到地上有纸屑2、別人碰他、摸他3、不喜欢的工作4、一段时间沒有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或是看到別班老师和同学进来时5、看到想要的東西(O)尖叫(B)个体变项
1、没有口语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导致遥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前事(A)影响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问题的功能取得外在刺激(注意、物品)逃避外在刺激(工作/作业、触碰、垃圾)尖叫(B)个体变项(隐含前事)
后果(C)得到1.別人帮他捡纸屑2.別人停止碰他、摸他3.老师停止对他的工作要求4.老師同学注意他5.获得他想要的東西(这些后果不适当地增强了他的尖叫行为)立即前事
(A)1、看到地上有紙屑2、別人碰他、摸他3、逃避工作4、想吸引注意5、想獲得想要的東西(O)导遥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1、沒有口语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影响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目标行为言语干扰(询问时间、作息或已知问题;要求事物或活动;要求肯定或逃避责罚;自言自语的行為,如:报时、报告作息等)
(B)个体变项(O)1.
有口語能力但不会适当表达2.无法等待与忍耐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立即前事
前事(A)1.想要的食物、事件、活动出現前后2.无聊导致言語干扰(B)个体变项(O)1.
有口语能力但不会适当表达2.无法忍耐与等待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立即前事前事(A)1.想要的食物、事件、活动出現前后2.无聊3.被警告要处罚
導致言语干扰(B)个体变项(O)1.
有口语能力但不会适当表达2.无法等待和忍耐遥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影響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1.
有口語能力,但不会适当表达2.无法等待和忍耐立即前事前事(A)1.想要的食物、事件活动出現前后2.无聊3.被警告要处罚
导致言语干扰(B)个体变项(O)遙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影響后果(C)得到1.他人给予注意2.获得想要東西3.被忽略、制止警告或处罚4.时间约定或
条件交换5.转移其注意力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1.
有口語能力,但不会适当表达2.无法忍耐和等待立即前事前事(A)1.想要的事物、活动出現前后2.无聊3.被警告要处罚
导致言语干扰(B)个体变项(O)遙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影响后果(C)(C)得到1.他人给予注意2.获得想要东西
3.被忽略、制止
警告和处罚
4.时间约定和条件交换
5.转移其注意力行为问题的功能取得外在刺激(注意、事物、活动)取得內在刺激逃避外在刺激(处罚)形成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行为尖叫和摔东西得到
后果老师被迫停止给予作业(环境负增强)行为问题的功能逃避作业个体变项(隐含前事)健康情况不佳口语能力有限制导致遥远前事立即前事沒有吃早餐被要求时最有可能作語文和
数学的作
业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尖叫(阿不里、阿、或叫自己的名字)(B)个体变项(O)1、沒有口語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立即前事
(A)
前事1、看到地上有纸屑2、別人碰他、摸他3、不喜欢的工作4、一段时间沒有得到
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或是看到別班老师和同学进来时5、看到想要的東西(O)尖叫(B)个体变项
1、沒有口语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导致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立即前事1、看到地上有纸屑2、別人碰他、摸他3、不喜欢的工作4、一段时间沒有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或是看到別班老师和同学进来时5、看到想要的東西(O)尖叫(B)个体变项
1、沒有口语能力2、有別人摸他,碰他就是要打他的想法致
前事(A)遥远前事在班级中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较少影响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后果(C)1.別人帮他捡纸屑2.別人停止碰他、摸他3.老师停止对他的工作要求4.老師同学注意他5.获得他想要的東西(这些后果都不适当地增强了他的尖叫行为)得到立即前事1、看到地上有纸屑2、別人碰他、摸他3、不喜欢的工作4、一段时间沒有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或是看到別班老师和同学进来时5、看到想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园区门卫招聘协议
- 医药企业运营总监聘用协议
- 市场部个人培训小结
- 旅游设施建设合同样本
- 传统产业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 移动通信公司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 2022年大学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2年大学机械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D卷-含答案
- 互联网企业协议休假管理办法
- 2022年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大学物理二月考试题D卷-含答案
- 股票分析入门整理-入眠
-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题卡)
- 山东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登记
- 小学四年级班家长会班主任PPT课件
- (完整版)初中尺规作图典型例题归纳总结
- 双师同堂课题中期报告
- 怎样提出好的改善提案5篇
-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 xx医院三季度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 保护野生动物的英文宣传标语
- 茶叶审评细则 - 茶业大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