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精选练习题汇编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考法1行文思路分析“五字诀”

1.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入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

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

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

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

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

内在的脉络。

4.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

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通读全段,合成大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

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考法2解答句段作用题“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审题要关注三点:①句段位置;②答题方向;③提示或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

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为什么要从XX写起,这是综合间,需要从内容结构、

表达等多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上作答。另外,注意题干的暗示性。

第二步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

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通过阅读,明确它写了什么,主要

包括陈述对象是什么、怎样陈述的、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等。另外,还要关注它在表达技巧

第1页共46页

上有何突出特点。

最后,还要考虑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因此,需要掌握处在不

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

第三步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向和答题模式

解答“句段作用”类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①联系本句(段)的含意;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

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2)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索。遣词造句要着眼于文章结构,据此分析,''词、句或段在文

中的作用”就是起“统率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等作用。词句的位置不同其

作用也不同。

另有两个特殊角度:一是表达角度,看所给文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然后答出其表达

作用;二是读者角度,看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作用。这两个角度不常用,可作为答题时的参考。

散文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

形式方面的作用+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二)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和中心主旨

解题策略

1.概括层意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1)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题干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

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

(2)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

过渡句、照应句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关键,抓住这类句子,认真辨析作答,筛选

出相关的、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

概括层意类题答题模板:

从XX段看,作者侧重XX(描述、叙述)了XX(结合具体内容),表现出了XX(具体内容)

的XX(风格)。

2.特点概括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1)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具体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

明确是怎样的特点,找到在原文筛选的方向。

(2)阅读原文,确定区域。

第2页共46页

(3)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特点概括类题答题模板:

XX部分(内容)中,作者XX(依文本具体分析概括),运用了XX(手法、技巧),突出(表

现)了XX(特点),具有XX的作用(效果)。

3.原因概括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1)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原因概括类题目,题千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

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2)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

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正是从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

等而来。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

找全。

(3)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

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

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

找就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因概括类题答题模板:

文章(作者)XX(描述、议论等)的理由(或原因)可以概括为①XX;②XX…(用自己的

话概括)。

4.主旨概括类题目的答题技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中的议论、抒情、

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有机结合全文。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

意思向中心主旨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主旨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实在、最有效的

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因文而异”法。不同文体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入叙事散文常写人

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

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其通过摆事实讲

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主旨概括类题答题模板

文中作者通过xX(结合文本具体概述),从(几个,哪几个)角度表现出了XX,表达

第3页共46页

出义义的思想(态度、看法)。

5.情感类题目的答题技法

(1)情感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

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以及情感变化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这根红线上。在全

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2)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

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涉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

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3)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境,或全

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是

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

情感类题答题模板:

文章通过XX(借具体内容概述),抒发(表达)了XX的情感。

(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考法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1.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③以

基本文解文。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

要求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

理解、说明

审视一看其自身特点: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结构。

词语二看其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

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

基本产生的新义。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

方法理解象征,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

情境义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

句中寻找释义。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需

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

第4页共46页

2.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是文章中最特殊、最重要的“词语”,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就成了散文阅读命题的热点。

与文中一般词语不同,标题往往具有整体性和深刻性。作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抓标题关键

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弄清拟题的方式,如以人物(物象)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

命名等;其次,看标题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是否运用修辞手法等;第三,弄清标题与文本在

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这是作答标题类试题的重栗环节。

(1)分析标题的含义

分析标特定义指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

题的表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后标题所产生的意义;象

意特点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所具有的临时意义

分析“表层义”指标题自身的含义,“中层义”指标题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特定义、

标题比喻义等),“深层义”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三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

结合标题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旨的作用。常见

特点分析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

结合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

与文章的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

关系分析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3.理解句子含意“五法”

关键词语突破法有些句子凸显其含意的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语:抓焦了关健词语,

就可以推知整句话的意思

修辞手法突破法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出句子的比喻义或双关义

统领句一般要从后面语段梳理内容层次

第5页共46页

句子位置突破法过渡句一般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

总结句一般要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句子结构突破法对结构复杂的句子,理清单句的句子成分或复句的层次,进而理清句子

的含意

背景分析突破法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等领悟句子的含意

考法2文学作品语言鉴赏方法

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句的含意和作用。即对文章中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渲染、铺垫、衬托、对比、过渡、呼应或点题、深化等;

二是内容上的作用,这样的语言特点对表达文章内容有何意义。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语言类型语言特点

说明性语言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

叙述性语言概括性、具体性、蕴涵感情色彩

描写性语言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

议论性语言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

抒情性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

(3)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鉴赏语言最忌讳的是就语言谈语言,往往用“生动、形象”这

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

譬如,分析动词的表达作用,一般结合它所带的宾语作分析;分析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就

要结合受它们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作分析。有时某种语言技巧是借助完整的句子来表现的,就

要作结构分析。

(4)要同写作技巧相结合,因为任何语言所达到的效果都与其写作技巧联系在一起。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

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

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

第6页共46页

3.答题模式

(1)遣词用字

【命题方式】文章的这个句子中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

【答题模式】这个字(词)有”……”的意思,作者用这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词),

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感情。

【技法解密】①把握其内涵,分析其在语句中的结构位置及语法成分,准确理解字(词)

义;②分析字词的表达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从生动、形象、准确等角度分

析,尤其要注意字词在文中运用效果上的“四性”:a.形象性。在描写、叙事中,一些词语起

着具体、生动、形象的作用。b.感情性。词语表达一种思想倾向或感情色彩等。c.精确性。词

语在概念表达上的精确恰切,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对中心词的严密规范等。d.结构性。词语

在文章结构上起到照应、过渡、点题、升华等作用。

(2)语句赏析

【命题方式】请赏析文章中的“这句话。或:“…”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技法解密】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反衬、对比、夸张、设问、反问等;②语

言特色:形象生动,简练传神,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等;③句式: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读

者注意,反问句情感强烈,引起读者深思,对偶句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排比句可增强文

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句式的前后照应,可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严密,同

时还要注意句式的灵活多变,长短、整散结合等。

(四)散文探究

考法1文本丰富意蕴探究类题目

1.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1)请探究XX的丰富意蕴

常见设问(2)结合现实,谈谈xx的积极意义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4)请探究文中蕴含着作者对X的哪几层感悟

审题定向(1)题干中有“意蕴”“意义”等字样

(2)题干中有“探究”“探析”“看法”等字样

第7页共46页

2.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作答文本丰富意蕴探究题3步骤

第一步,紧扣文本,尊重文本

要尊重文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

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

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阅读文本时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及认知规律,具体

体现为:

(1)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对文本进行解读,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联系

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解读,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

化、符号化,这样就可能获得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意义。

第二步,顺藤摸瓜,由外到内

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答这

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

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心理的“瓜”。

第三步,深入慎出,融入自我

解答时,要特别注意“深入慎出”,即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不

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考法2拓展延伸式探究类题目

1.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1)文中说:“XXXXX”“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观点)?请结合文本和现实

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常见设问(题干给出观点,结合文本和现实探究)

(2)文中写到“xxxxx",这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就XXX谈

谈你的思考

(题干未明确观点,只有现象、材料,需要自我提炼后感悟探究)

审题定向(1)题干中有“你的看法”“你的观点”“你的思考”等字样

(2)题千中一般列出某种观点或态度

第8页共46页

2.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个性化解读“五注意”“三步骤”

(1)五注意

①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

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

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②相互联系,力求有据。在个性化解读时既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还要联系自己

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

③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切

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栗写法;其二,自己

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

④紧扣文本,有的放矢。散文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

置等特点。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

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

⑤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

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

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

(2)三步骤

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已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

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采取“分论点+文章材料+分析评价”的答题形式,

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

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第9页共4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

本专题训练的选文编排全部是高考全真试题,且基本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体现强化训练

的规律性。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7天津卷)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

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

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

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戋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

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稽,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

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

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

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

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

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

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

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嵯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

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

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

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

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

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

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漂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

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

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

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

第10页共46页

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

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

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

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

To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

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廛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

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均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

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

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

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南落,紧紧地箍

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

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

力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

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

鼎彝器、瓦竟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

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

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检m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断句错杂,富于变化,

体现了散文之美。

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

自然之道的风骨。

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

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

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17.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

18.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

第11页共46页

19.(9分)(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6分)

【答案】(17天津卷)

16.(4分)BE

17.(3分)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

旨。

18.(5分)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

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从语言角度赏析

也可得分)

19.(9分)(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筒、争先向上等。(2)学生可以任取一点

自由发挥。

【解析】

16.试题分析:B项,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这一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

草的芳香,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推测他一定是离竹林很远,没能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

己砥节立行。E项,文章没有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对乡村文化的眷恋''文中没有体现。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

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

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先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17.试题分析:这一题首先要明确低答出“合乎题旨”,然后理解“挺拔之姿”在文本中的含义。在文中“挺

拔之姿”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应该是竹子的内在特性,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顽强奋进精神。

扭曲的竹子,它有一种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所以是合乎题旨的。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这题首先要结合文本主旨理解题目为“挺拔之姿”的含义,然后到文中去查看有关“扭

曲的竹子”部分的文字描写,明确这“扭曲的竹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思考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

用意及作用,与文本题旨有无联系,那么有关它的描写是否合乎题旨就很明了了。

第12页共46页

18.试题分析:末段的文字写的是回到城里作者的所见所想,看到的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优雅而有骨

感的纤纤细竹和古色古香的庭院,感慨日子过得小巧婉约。又想像山野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向上生长,

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的情形。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竹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另外末段写竹抒情

也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赏析文章的句子或段落,首先要找出句子或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这一题目标很明确,即赏

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题时不仅要赏析段落的内容,还有分析它最为文本结尾段的作用,所以要结合

文本主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解答。

19.试题分析:竹子的精神气质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竹子的描写中及作者自己对竹子所作

的评价里,如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

并概括,还要尽量答全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竹子的精神品质,除了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外,

还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答题内容一定要积极乐观向上。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一题第一间比较简单,问“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这是对竹子形象的分析概括。

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这一题回答具有性,只需选择竹子的某一种精神气质

进行解读即可,但是解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获得高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7国卷3)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

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

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

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

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

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

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

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

第13页共46页

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

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

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一"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

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

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嚏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

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

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

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

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

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

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

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

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

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一-”地一家伙下去……

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裁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

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

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14页共46页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

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

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

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

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二、【答案】(17全国卷3)

4.B

5.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

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6.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

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

4.试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

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

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

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

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

用。本题中,B项对文意的分析有误,脱离了文本的内容妄加猜测。

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

第15页共46页

力。先找出划线句,“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看有无修辞,如没有,圈出句中的关键词,句中的关

键词是“干什么”“都一样”,再回归文本,找出这句话的语境,前文说“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

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

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什么”应是指谋生的职业,“都一样”指的是在“辛苦”这一点上,裁缝

与其他职业一样,再结合下文在做裁缝的时候,那种难忘的体会让“我”对裁缝这种职业有r独特的

感情。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理解句子含义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结构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理解句子意思

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长句包括长单句和多重复句。遇到这类长句,我们首

先要分清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就要运用紧缩法,删去句子的枝叶成分(定、状、补),抽

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把句子压缩变短,其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是复句,就要通过分

析句子的层次关系来把握它的基本意思。修辞分析法,就是根据修辞特点去分析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

意。有些句子由于运用了比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因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运用有关修

辞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山表及里法,有些句意比较含蓄,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

的深层含意往往隐含在字面之下,这就需要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透过字面意思去挖掘它所蕴含的深

层含意。语境分析法,就是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依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和作

用(如首括句、过渡句、结尾句、主旨句、呼应句等)综合分析、理解句意。本题中所给的句子处于

段末,且句子中没有修辞,又极为短小,故可以采取关键词分析加语境分析来解答本题。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这是针对文童的语言

设题。题干明确说明“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所谓生活气息,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听起来感觉很亲切,

很自然,如“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人物的对话具有地域色彩,如尔马家的儿媳

妇,“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嘛,好

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等,都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语言

特色。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赏析文章的语言,首先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包括: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风格

的幽默、辛辣、简明、含蓄、深沉;长短句式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音韵、构图和结构之

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进行赏析,词一一炼字、语体

色彩、词藻;句一一长短、整散等。答案层次:明确特色,举例分析内容,分析表达效果。本题在题干中

已经给出整体的特点,即“充满生活气息”,考生只要理解这一特点的内涵,然后到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20国卷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第16页共46页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

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

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

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

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

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

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

们也跑,越跑就越渗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

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

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

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

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

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

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

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

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

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

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

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

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

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

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

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

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

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

第17页共46页

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

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

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千

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

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

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

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

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

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三、(20国卷3)

【答案】7.C8.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

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

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9.“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心按

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最后,以

“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

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

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有意”应该是“自然”;“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

第18页共46页

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

的文学创作”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寻常事物”的情感体验成全“我”的文学创作。注意“甚至”一词的

界定范围。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脉络层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再

依据叙述顺序、方式和内容概括情节大意,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层次。

文章笫一段先写到看火车的缘起,“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许多同学都萌生

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在听到同学的炫耀,兴起了对看火车的期待之情;

第二段写去看火车的途中,夜晚的阴森树林带给“我”们恐惧害怕之情,“我”们为了看火车而穿过林子,

克服了恐惧;

第三段是终于到达铁道旁,感到“兴奋和好奇”,并贴在道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可谓未见火车,先闻

其声,通过声音的越来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